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章
DISHIERZHANG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内容标准考情统计核心素养
1.结合实例,说明区2018•全国卷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
域的含义及类型。IIIT9〜11生产生活的影响1.区域认知:结合区
解读:了解区域的内2018•全国卷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域示意图或区域要素
涵和特征。IIT5生产生活的影响分布图,从图文材料中
2.结合实例,从地理2017・全国卷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差提取信息,说明区域的
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HT1〜3异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
联的角度,比较不同2017•全国卷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地理特征。
区域发展的异同,说IIT37(1)(2)发展的影响2.综合思维:通过不
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同区域在地理位置、自
2017・全国卷
发展的重要意义。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
111T36
解读:(1)学会比较地影响件等方面的差异,从整
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2017•全国卷体性角度明确各自然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展的影响。IIIT37(1)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比
(2)从静态(横向)和2015•全国卷找出各自的优势却不
区域地形、水文特征
动态(纵向)的角度分II137(1)(2)足,因地制宜提出区域
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2014全国卷区域水文特征差异比的发展方向。
境的关系。IIT36(2)(3)较
双「基落实-技能提升
夯实学科根基提升解题技能
⑼主干知识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诃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
出来的。
2.特征
⑴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易错提醒]地理区位和地理位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易混淆。区位
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
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见,区位概念包含位置概念。地理位置可分为下列类型:绝对位
置:经纬度位置;自然位置:海陆分布位置;政治位置:各种政治力量的空间配置关系;经
济位置:事物间的经济空间关系。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
区域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要素
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
位置
中部地区的中部
不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同
水稻上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
点土地
耕地面积少地面积多
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要素
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
农
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
业
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二熟
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
工业望迨推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
[温馨提示]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
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自测自评团
◎----------,"
(2019•安徽芜湖模拟)下图是2012〜203()年芜湖市城市规划示意图,根据规划,芜湖
市主要划分为丘陵森林生态区、平原水网生态区和沿江城镇建设区。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丘陵森林生态区、平原水网生态区和沿江城镇建设区分别是()
A.甲、乙、丙B.乙、甲、丙
C.甲、丙、乙D.丙、甲、乙
2.三个区域中()
A.甲区域工业最集中B.乙区或地势起伏最小
溉困难(水资源不足);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困难)。
(2)湿润气候森林资源丰富,木质结构可以就地取材:尖顶有利于排水:宽檐能够减少
雨水对室内的影响(对木质结构的腐蚀);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
(3)利: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少占耕地):受洪涝威胁较小(便于就地取材)。弊:出入不
方便;地质灾害风险较大,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搐研核心要点突破重点雉点
考点一区域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
目考点整合细研考点精准突破
1.区域地理特征
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
整体把握。
(1)地理位置特征
位置内容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
绝对位置
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陪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
海陆位置
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山河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位置
对政治地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织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位理位置
置交通地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
理位置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内容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
气候特征
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⑶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要素内容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
农业
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
工业
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
交通
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而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
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
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吴及其成因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纬度位置差异
I气
地势高低差候
大气环流不同差
异
海陆位置不同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I内力作用T形起名
-地貌差异
外力作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
④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
差异。
⑤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
因素差异形成的原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i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农业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一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
差异
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一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
人口
条件差异一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f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
城市
异
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一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拓展延伸]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海拔较低,第二、三级
自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阶梯上,有三大平原、海拔高,第一级阶梯,
然地貌第二级阶梯,有高原、
两大高原,低地、丘陵、有世界高大山地
因山地、盆地
盆地
素
气候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高寒,空气稀薄,太阳
温多雨少,气温年较差、日较辐射强,风力大
差大,大风天气多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大部分为荒漠,小部分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
植被
草原为草原灌丛
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层薄,发育差
用强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内外流河兼有,东南部
水文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
为淡水湖泊多为咸水湖地
微弱,原始自然状杰保
人类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影响小,农业以绿洲农
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
影响区业和牧业为主
业为主
旦真题例析真题揭秘能力大成
(2018•全国卷11)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
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C,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左图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
⑵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
⑶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素
养,了解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运用综合思维,图文材料,分析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
地点、通天井的主要作用,
[解题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
达50℃,冬季气温较低,说明当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2.从图中获取信息
;从材-可如慎**下住宅是从:
,了工花丁弁星iHta费热天:
:古■帕披为:•尼仕于30・、40・大珪东:乂化南东.丁弁中■需会;
鼻.为反叁里堡电登
:**艮弁爱,甫比可?•出边;
:个天弁的件用应*是硬空.
:主:
y并…
同天
土体和郭石
地尸¥住宅Y
,珀斯位于30'、40・
:大冶后启.为国空
:中号、候
:舞轮工受隹于30、30'
:大命中a博力给♦
:沙烹气候
[自主尝试](1)B(2)D(3)B
-E解题秘诀a-
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1)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境差异:位置一气候(结合地形)一
水文一土壤、植被等。
(2)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3)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等)、交通运输、城市化水平、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
动差异。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
不同地区的区域差异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
组
组
成
成
特
相
定
应
的
的
口
人
然
文
环
环
境
境
旦题组冲关精准演练快速提能
(2017-全国卷II)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
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乂陆续建成了多库
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
C.资金D.交通
1.C2.D3.D[第1题,C对,B错: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
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A错: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
划分指标依据.D错:秦岭一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
差异。第2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
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第3题,由「
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
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
广泛。]
(2018•江苏卷)“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
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1为“某地坑院
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嫄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1图2
4.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B.乙
C.丙D.J
5.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4.D5.A[第4题,由材料和图1可知,地坑院村落的选址一般是在黄土高原地势
平坦的黄土嫄,结合图2可判断丁地符合要求。第5题,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
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对其进行修缮、开发和保护。而地坑院
作为一种时代性的产物,今后没必要加速推广建造。]
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旦考点整合细研考点精准突破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
从时间
-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
上看
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上看
从产业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
结构上看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关—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
系上看一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
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发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展时期
■•—.—•
早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加速期一、一、二或一、二、一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
—"—A
成熟期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A、---■*
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旦真题例析直题褐秘能力大成
(浙江卷)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
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完成(1)〜(2)超。
人均GDP与全国平城市化水人口对水资源人口对耕地
均值之比平(黯压力指数压力指数
全国1.0052.571.001.00
青海0.8647.440.140.95
河南0.8242.437.741.07
黑龙江0.9356.901.000.29
浙江1.6563.200.832.56
(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II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运用综合思维,结合表中数
据,分析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关系以及四省区产业发展条件。
[解题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题干材料中可知,各省的人口对资源的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区域A均占
有量之比。
2.从表格材料中获取信息
:从人口对水奏源的压力市数来货,*海;
从人均QF与全国平均值之比来看.
:与新江省低于全平均水平.河南远:
*・、河南与累怠江低于全国平均水UIS
平;浙江工区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千0水平,星龙江则等于全国;
:平均水平.丸明水费源坦候产更的是国:
:河南省
人均CDP人口对水
城巾化水人口对耕地
月仝国千贾at球力
平(%)压力指数
\均值之比
全国1.0052.571001.00
*海0.8647.440140.95
河南0.8242.437741.07
舞龙江0.9356.901.000.29
淅江1.6563.200832.56
I**后可ii£1;:从人口对耕地&力指数未看,最低的是
:千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和浙江则;:⑷累龙江.最音的是浙江
:而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与I=-----------------------------------------------------
:人均GDP星回正相关
J_一----__
[自主尝试](1)C(2)D
-E解题秘诀a-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方法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
(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
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
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图所示:
(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
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
旦题组迎斗精准演练快速提能
(2019•山东滨州模拟)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3题。
生物工业
汽车工业旅游业海岸工程
机械工业核能工业
卷掌空业
高科技集电力工业精密机械
石油工业航空工业宿息产业
约农业纺织工业
化学工业电气设备
1食品工业钢铁工业
,一一,/
H用工业煤炭工业
生态农业知识密集
1高精加工产业
重g工业
✓,一
石油农业,/
传猛k轻工业
农业经济小t代工业2空济时代后工业经济时代
;土倒生海特
地以物洋色
责资资贸资资资资资矿
1双源满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产
1.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
是()
A.环境、科技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D.成本、人才
2.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3.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的是()
A.农业经济消失
B.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复杂
C.整个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D.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1.A2.D3.B[第1题,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
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牛.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
业,必然要以科技为先导,第2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
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越来越
高。第3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
然要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要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
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
必然趋于复杂。]
(2019•北京海淀区模拟)技术成熟度曲线是通过技术发展阶段和公众期望值等指标来
评价新技术的一种工具。下图为某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年中国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读图,
回答4〜5题。
4.图中()
A.各项新兴技术从萌芽到成熟年限相同
B.增强现实AR泡沫破裂,将停止发展
C.区块链市场广阔,期望值持续提高
I).机器学习期望值高,研发企业增多
5.中国新兴技术产业()
A.研发机构多分布于东部中小城市
B.快速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C.产品更新快,仅面向国内市场销售
D.生产企业为降低能源消耗而聚集
4.D5.B[第4题,根据图例,图中各项新兴技术从萌芽到成熟年限不同,A错:
增强现实AR泡沫破裂,但不是停止发展,将进入爬升恢复期,B错;区块链市场广阔,期
望值是波动提高,C错;机器学习期望值高,研发企业增多,D对。第5题,中国新兴技术
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B对;研发机构多分布于东部大城市,A错;产品更
新快,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销售,C错;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而聚集,D错。]
专।项专攻•素能培优掌握核心技法成就高分梦想
答题规范(十一)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
色题型概述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
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
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两区域图的类型、内容
根据两区域的文字材料
分I析
每个区域各自的发展条件或特征
归I纳
―两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
两区域条件或特征的不同点
角度二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两区域的相关地图
根据两区域相关要素的比较图表
分J析
每个区域特有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比I较
每个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
每个区域发展的限制条件
角度三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
根据两区域的相关图表
根据两区域的文字材料
分I析
每个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特征
比I较
两区域自然特征方面差异
两区域人文特征方面差异
区典题示例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图例・柒丁Aettr。城M。水电站・一ta界
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
些?请各举一例。
[思维流程]
[自主尝试]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新库兹涅茨克市;地表相对平
坦开阔。
包答题模板
1.自然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
纬度位置
地理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
海陆位置
内陆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FI(年)
气温
较差大(小)
气候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
降水
雨热同期(不同期);有明显早、雨两季
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形地势起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
伏状况西北倾斜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
水文特征
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河流
流域面枳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
水系特征
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类型及
土壤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肥力状况
类型、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
植被
覆盖率以草原、荒漠为主
种类、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
资源
数量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农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
业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
区位条件
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类型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工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
业区位条件
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
交通
位因素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
环境
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近应用落实
(2019•湖南衡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旅游团春季来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X河存在显
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该日沿途观察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
日景观。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
1160117°
-----主干道路
43cA山峰及高程An
2029
I山地森林草原景观
II森林带
in高原边缘山地森林草甸景观
IV南原森林草原景观
v草原带
——自然带分界线
42c〜河流
(1)说明沿主干道路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说出M、N两河的水文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一般源于区域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沿主干道
路两侧地形高差较大及对季风阻挡力的差异,导致植被垂直差异和东西差异。第(2)题,\1、
N两河所处位置不同,区域气候不同,水量不同;M、N两河流经区域的地形地势不同,导致
河流流速不同、含沙量不同,两河流的水文差异较大。
答案(1)地形高差较大,形成植被垂直差异;山地对季风的阻挡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导致降水差异,从而形成植被的东西差异。
(2)水文差异:M河含沙量大于N河;M河水流速度慢于N河;M河流量小于N河。原因:
强沙尘天气,风力大,风次沙入河,M河水流含沙量提高,N河植被覆盖率而,水土流失轻,
含沙量低;M河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N河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M
河途经沙漠区,降水少,N河春季积雪融水量大,夏季降水较多。
课时作业(二十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2019-四川成都一诊)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为土墙平顶屋,乙图为破
墙斜顶屋。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A.新疆、四川B.甘肃、浙江
C.陕西、江苏D.贵州、广东
2.导致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温
C.降水D.河流
3.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测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是()
A.东北和西北方向B.西北和西南方向
C.东南和东北方向D.东南和西南方向
1.B2.C3.A[第1题,甲传统民居顶部为平顶,顶上还有天窗,说明该地区是
干旱地区;乙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屋檐较长,说明该地区是湿润地区,结合四个选项可知
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分别位于甘肃、浙江,故选B。第2题,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屋顶的差
异主要是对当地降水条件的适应,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少对排水要求小,顶
部为平顶,故选C。第3题,甲传统民居顶部为平顶,顶上还有天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
西北干旱地区,该地冬季温度低,盛行寒冷的偏北风,所以说甲地民居门窗最不可能的朝向
是东北和西北方向,故选A。]
(2019•河南模拟)满族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低温冷
空气的沉聚是影响满族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传统满族民居内多有火炕,传统火炕搭建在地
面上,地面距离炕面的高度较大。后来改良形成吊炕(下图),将炕洞(柴火燃烧空间)整体架
空,用混凝土板作为导热材质,下面用砖块叠砌支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农信息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 多领域融合的智能科技项目开发协议
- 工程项目居间的合同
- 化工厂员工劳动协议
- 经营承包合同
- 劳务输出合作协议书
- 第2课 奖品数量好计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泰山版
- 新媒体主播合约协议书8篇
- Unit 8 Knowing the world Lesson 2 My home country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甘肃幼儿园塑胶施工方案
- 胃癌影像诊断课件
- 建筑工程劳务作业服务方案
- (完整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军队文职专用简历(2023年)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 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国铁科法(2017)30号
- 颜真卿《劝学》ppt课件1
-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附表格)
-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统招专升本语文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
- 社会救助法课件
- 第七讲+汉字字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