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7/0F/wKhkGWc_dveATFKvAAIuBJiYUb8420.jp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7/0F/wKhkGWc_dveATFKvAAIuBJiYUb84202.jp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7/0F/wKhkGWc_dveATFKvAAIuBJiYUb84203.jp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7/0F/wKhkGWc_dveATFKvAAIuBJiYUb84204.jp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07/0F/wKhkGWc_dveATFKvAAIuBJiYUb842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5分)“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2.(1.5分)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3.(1.5分)“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4.(1.5分)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 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5.(1.5分)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6.(1.5分)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时期“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在京师长安还有胡姬所开酒店,专卖胡酒,成为文人雅游饮宴之所。这些现象()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B.得益于民族交往与交融 C.反映了长安城布局严整 D.凸显手工制作水平高超7.(1.5分)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8.(1.5分)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9.(1.5分)“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0.(1.5分)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11.(1.5分)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 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12.(1.5分)博物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民族交融 B.对外交流 C.经济繁盛 D.多彩艺术13.(1.5分)如表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A.政治制度完备 B.中外文化交流 C.诗歌创作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14.(1.5分)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15.(1.5分)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A.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 B.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 C.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D.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16.(1.5分)诗史互证。下面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17.(1.5分)“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18.(1.5分)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懈。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闭关锁国 D.文化专制19.(1.5分)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A.《梦溪笔谈》 B.《宋史•职官志》 C.《清明上河图》 D.《马可•波罗行纪》20.(1.5分)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21.(1.5分)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22.(1.5分)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23.(1.5分)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签订《尼布楚条约》24.(1.5分)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1.5分)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26.(1.5分)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唐诗宋词《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满江红》【作者】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丛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27.(1.5分)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28.(1.5分)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29.(1.5分)疆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中国古代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30.(1.5分)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主要体现了宋代()A.商业贸易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行省制度的设立 D.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1.(1.5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至朱雀门,白肠、红丝、辣萝卜……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材料反映宋朝()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生活富裕 C.奢靡之风盛行 D.社会阶层分化32.(1.5分)某兴趣小组探究“宋代工商业发展”,有下列资料可以参考,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 B.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文物 C.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 D.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33.(1.5分)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34.(1.5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35.(1.5分)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A.鲜卑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36.(1.5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A.辛弃疾 B.李白 C.文天祥 D.苏轼37.(1.5分)《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A.西域都护 B.北庭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38.(1.5分)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39.(1.5分)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40.(1.5分)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A.保护自然环境 B.方便信息传递 C.加强中央集权 D.开发江南地区二、材料题:共3大题,共40分。4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年份649年705年726年742年755年760年821年总人口数(约)1900万3714万4141万4531万5291万1690万1576万材料二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材料三忽必烈即位后,“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为此,他多次下令蒙古军“不得以农田为牧地”。(1)人口增减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唐朝前期经济情况如何?材料一中人口发展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与唐朝由盛转衰有关,请写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此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什么地区?(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42.(16分)历朝历代都注重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为促进国家发展采取了诸多措施,最为耀眼的当属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选官制度的创新,这两项措施不仅促进了隋朝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朝“大型水利工程和选官制度”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项,谈谈其影响。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主要治国理念。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材料三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3)根据材料三,概述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写出三点即可)材料四元统一全国以后,忽必烈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管理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十个行省。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历史意义。元朝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管理而设置的机构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今天我们国家的治理应该从历史上汲取哪些政治智慧。43.(14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二:如表是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民族政权并立”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政权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辽契丹宋真宗时,北宋大败辽双方签订①北宋汉族②党项宋夏和议金③④在郾城大败金军后来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汉族材料三:“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明)方孝孺材料四:冠县红石榴广场位于冠县滨河路冠县实验小学西南侧。这个广场名称的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的哪个角度的史实?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如何尊称唐太宗?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冠县萧城遗址是宋辽关系的见证。①签订有怎样的影响?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问题四: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5分)“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解答】“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炀帝此举”是指开通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开凿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而且直至交通高速发展了的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选:C。2.(1.5分)陈旭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知,这种制度是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它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各级政府任职。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3.(1.5分)“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解答】据题干材料“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与英国的文官制度都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都以才学为录取依据,择优录取。这说明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故选:C。4.(1.5分)在评价唐太宗时,《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 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旧唐书》主要肯定了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可见《旧唐书》和《新唐书》对唐太宗的评价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说明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D项正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表述过于绝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项;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排除B项;《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题干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5.(1.5分)安史之乱是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治世局面是指()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解答】A.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的盛世,排除A项。B.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的成就,排除B项。C.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取得的成就,排除C项。D.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D项正确。故选:D。6.(1.5分)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时期“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在京师长安还有胡姬所开酒店,专卖胡酒,成为文人雅游饮宴之所。这些现象()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B.得益于民族交往与交融 C.反映了长安城布局严整 D.凸显手工制作水平高超【解答】根据“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可知,当时汉族在服饰和饮食上都有少数民族风格,说明民族交融的加强,故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与中央集权、长安城布局严整、手工制作水平无关,排除ACD。故选:B。7.(1.5分)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解答】“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A项正确;法与时变,礼与俗化体现了法治与礼,排除B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的是忧患意识,排除C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体现的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8.(1.5分)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解答】根据材料“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可知,唐朝后期的官员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如: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土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A项正确;“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完善三省六部制”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C项;“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与官员的来源无关,排除D项。故选:A。9.(1.5分)“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解答】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属于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C.根据题干中的“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开放的景象,正确。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故选:C。10.(1.5分)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解答】A.根据材料“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可得出唐朝注重传承;根据题干材料“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可得出唐朝注重创新。故A正确。B.材料未涉及唐朝的交流与传播,排除B。C.材料未体现唐朝手工业推广的相关信息,排除C。D.材料体现不出开放与互鉴的信息,排除D。故选:A。11.(1.5分)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 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解答】A.铁犁牛耕技术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排除A。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C.孙吴(229年﹣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排除C。D.据题干图片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唐代时期的耕作农具——曲辕犁,故D正确。故选:D。12.(1.5分)博物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民族交融 B.对外交流 C.经济繁盛 D.多彩艺术【解答】A.根据图示“文成公主塑像”“《步辇图》”“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及所学可知,三者都反映的是唐王朝与吐蕃地区的民族交融关系,故A正确。B.材料未涉及唐朝对外交流的信息,排除B。C.材料体现不出唐朝经济繁荣的信息,排除C。D.材料并不是强调唐朝时期多彩的艺术特征,排除D。故选:A。13.(1.5分)如表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A.政治制度完备 B.中外文化交流 C.诗歌创作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解答】据题干“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可知,两件唐代文物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说明共同反映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政治制度完备、诗歌创作繁荣、民族关系和睦,排除ACD。故选:B。14.(1.5分)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解答】题干材料说明唐朝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也向外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故题干材料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5.(1.5分)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A.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 B.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 C.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 D.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解答】题干现象表明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A说法错误;题干现象反映的是文化方面,不是经济方面,排除B;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16.(1.5分)诗史互证。下面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解答】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可知,《忆昔》描绘了“开元盛世”的盛况;“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可知,《无家别》体现了“安史之乱”后国家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唐朝由盛转衰,因此这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由繁荣转衰落,D项正确;从这两首诗歌从无法体现国家统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君主的统治思想,A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7.(1.5分)“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材料评述的是()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C.东汉的外戚宦官专权 D.唐中后期的藩镇割据【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方镇”是指藩镇,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唐末至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说明节度使在藩镇中的权力非常大,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权的信息,排除AB项;东汉中期以后以后,继位的皇帝多年幼,掌握大权的太后重用亲戚,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为亲自执政,依赖宦官,造成宦官专权现象,这样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18.(1.5分)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懈。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闭关锁国 D.文化专制【解答】据题干“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懈。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故B符合题意;休养生息是西汉实行的,排除A;闭关锁国是清朝实行的,排除C;题干材料反映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不是文化专制,排除D。故选:B。19.(1.5分)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A.《梦溪笔谈》 B.《宋史•职官志》 C.《清明上河图》 D.《马可•波罗行纪》【解答】A.《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地理学著作,排除A。B.《宋史•职官志》是研究宋代职官制度的案头必备参考书,B符合题意。C.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商贸往来,排除C。D《马可•波罗行纪》描述元朝大都的状况,排除D。故选:B。20.(1.5分)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解答】A.据材料“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及所学可知,北宋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增加了科举取士的人数,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故A正确。B.北宋时期形成了冗官局面,造成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排除B。C.“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体现了纸上谈兵的特征,不利于提高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排除C。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表述有误,排除D。故选:A。21.(1.5分)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解答】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2.(1.5分)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冶铁技术的进步 C.抑商政策的演变 D.征税方式的变化【解答】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少数民族的货币样式和汉族政权的样式相同,反映了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影响,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加强。故选:A。23.(1.5分)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签订《尼布楚条约》【解答】根据题干中“辽与北宋”双方“和好深年”“不乐战斗”可以推断出这一事件指的是“澶渊之盟”。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攻宋,逼近澶州,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御驾亲征。真宗抵达澶州,宋军士气大增,击溃辽军。公元1005年,辽宋在澶州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这就是“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故选:A。24.(1.5分)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答】据所学知,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发生在西汉,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发生在唐朝,与宋元时期的时间不符,可排除。故选:D。25.(1.5分)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解答】“率军抗金,精忠报国”反映的是岳飞。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A符合题意。“组织抗元,宁死不屈”与文天祥有关;“收复台湾,维护主权”与郑成功有关;“斥逐沙俄,捍卫统一”与康熙帝有关,排除BCD。故选:A。26.(1.5分)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唐诗宋词《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满江红》【作者】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丛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不教胡马度阴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处的胡分别是指唐代的匈奴和宋代的女真族。唐朝背面的威胁匈奴政权;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金。B符合题意。故选:B。27.(1.5分)某同学选用下面两幅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地图内容判断,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西汉推进大一统 B.唐朝“和同为一家” C.两宋民族政权并立 D.元朝拓展疆域【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描述的是北宋与辽、西夏等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金、南宋对峙形势图》描述的是南宋和金并立的历史。故选:C。28.(1.5分)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25年1127年1140年1141年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达成和议金灭辽金灭北宋南宋取得郾城大捷南宋与金签订和约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解答】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分析选项,A项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B项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实际超过了100年:C项南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D解读正确。故选:D。29.(1.5分)疆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中国古代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解答】据地图关键信息“东突厥”“西突厥”“吐蕃”可知,①是唐朝疆域图;据地图关键信息“西域都护”“匈奴”可知,②是汉朝疆域图;据地图关键信息“龙西郡”“辽东郡”“咸阳”可知,③是秦朝疆域图;据地图关键信息“金”“西夏”“临安”可知,④是南宋时期,南宋和金对峙图。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西汉和东汉);三分魏蜀吴,二晋(西晋和东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而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D。故选:D。30.(1.5分)宋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主要体现了宋代()A.商业贸易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行省制度的设立 D.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答】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主要体现了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A项正确;交子的出现体现了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无关,排除B项;行省制度的设立是在元朝,排除C项;交子的出现体现了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无关,排除D项。故选:A。31.(1.5分)《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梅家、鹿家鹅鸭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至朱雀门,白肠、红丝、辣萝卜……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材料反映宋朝()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生活富裕 C.奢靡之风盛行 D.社会阶层分化【解答】根据“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北宋的东京开封小吃店众多,这反映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只展示了小吃的众多,无法反映出市民生活富裕,也没有展示市民购买商品浪费的情况,无法反映当时是否盛行奢靡之风,也没有通过一部分人能买得起而另一部分人无法购买的情况反映当时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排除BCD三项。故选:A。32.(1.5分)某兴趣小组探究“宋代工商业发展”,有下列资料可以参考,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A.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 B.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文物 C.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 D.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其中一手史料价值最高。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在研究宋代工商业发展中史料价值最高,B项正确;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都是后人研究的宋朝历史,属于二手资料,不如一手史料价值高,排除ACD。故选:B。33.(1.5分)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 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解答】根据题干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CD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A。34.(1.5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如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解答】据图片看出,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两宋与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没有实现统一,直到元朝才完成统一。故图片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故选:D。35.(1.5分)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A.鲜卑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解答】成吉思汗就是铁木真,他是蒙古族人。铁木真统一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改年号为元。故选:B。36.(1.5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A.辛弃疾 B.李白 C.文天祥 D.苏轼【解答】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元将劝他投降,他拒绝了,他悲愤的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一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其中的诗句。故选:C。37.(1.5分)《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A.西域都护 B.北庭都元帅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府【解答】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项正确;西域都护是汉代设置的,排除A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时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排除B项;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C。38.(1.5分)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解答】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故D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B;西汉实行刺史制度,排除C。故选:D。39.(1.5分)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解答】据“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可知,这说明了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40.(1.5分)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A.保护自然环境 B.方便信息传递 C.加强中央集权 D.开发江南地区【解答】A.元朝这一做法与保护自然环境无关,排除A。B.元朝这一做法与方便信息传递无关,排除B。C.根据“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可知,元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C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涉及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D。故选:C。二、材料题:共3大题,共40分。4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年份649年705年726年742年755年760年821年总人口数(约)1900万3714万4141万4531万5291万1690万1576万材料二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材料三忽必烈即位后,“以农桑为急务”,使百姓“安业力农”。为此,他多次下令蒙古军“不得以农田为牧地”。(1)人口增减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唐朝前期经济情况如何?材料一中人口发展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与唐朝由盛转衰有关,请写出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此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什么地区?(3)材料三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解答】(1)情况、变化、事件: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唐朝前期,人口增加,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体现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状态。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由增长到唐玄宗后期下降,这是因为安史之乱爆发,这一事件唐朝由盛转衰。(2)变化、地区: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可知,财富集中在南方,这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此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地区。(3)问题: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以农桑为急务”可知,这是强调农业,体现出元朝统治者重视农业,注重农桑。故答案为:(1)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状态。由增长到下降;安史之乱。(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东南)地区。(3)元朝统治者重视农业,注重农桑。42.(16分)历朝历代都注重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为促进国家发展采取了诸多措施,最为耀眼的当属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选官制度的创新,这两项措施不仅促进了隋朝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朝“大型水利工程和选官制度”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项,谈谈其影响。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主要治国理念。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材料三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3)根据材料三,概述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写出三点即可)材料四元统一全国以后,忽必烈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管理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十个行省。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历史意义。元朝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管理而设置的机构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今天我们国家的治理应该从历史上汲取哪些政治智慧。【解答】(1)根据材料一“隋朝为促进国家发展采取了诸多措施,最为耀眼的当属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选官制度的创新,这两项措施不仅促进了隋朝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因此隋朝“大型水利工程和选官制度”分别是指修建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可知以民为本;“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可知重视人才;“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可知善于纳谏。因此唐太宗的主要治国理念是以民为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他践行这些理念,如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3)根据材料三“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可知在中央设立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削弱和分化相权;军事上,枢密院与进军“三衙分权”,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由“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可知地方上,设立多个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由“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可知设立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因此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在中央设立枢密院、三司、参知政事,削弱和分化相权;军事上,枢密院与进军“三衙分权”,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地方上,设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组团旅游创业项目
- 大学生校园项目创业计划书范文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10.2.2第2课时 用加减法解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
- 2024-2025人教版初中七下数学湖北专版8.3第1课时-实数的概念及分类【课件】
- 大学生创业做什么项目好呢
- 安全员C证考试知识竞赛监控试题大全附答案
- 二次供水冬季施工方案
- 学习方式革新
-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租店铺申请书
-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参考教学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神话故事之人物形象”PPT
- 乡村振兴汇报课件
- (新版)网络攻防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红色记忆模板课件
- 丽声三叶草分级读物第四级A Friend for Little White Rabbit课件
- DBJ61_T 179-2021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专业人员配备标准
- 三年级下册脱式计算题
- 广东省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登记审核表
- 昂达G41主板说明书
- 书香里的童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