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0F/wKhkGWc_byiAW1E_AAHiiXH3FDc570.jpg)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0F/wKhkGWc_byiAW1E_AAHiiXH3FDc5702.jpg)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0F/wKhkGWc_byiAW1E_AAHiiXH3FDc5703.jpg)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0F/wKhkGWc_byiAW1E_AAHiiXH3FDc5704.jpg)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2/06/0F/wKhkGWc_byiAW1E_AAHiiXH3FDc5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2分)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2.(2分)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3.(2分)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4.(2分)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可以避开野兽虫蛇;半坡居民的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便于防寒和炊煮。这反映出当时()A.居住形式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B.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C.南北方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巨大 D.贫富差距逐渐扩大5.(2分)“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6.(2分)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7.(2分)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既有严整的宫殿建筑群,又有简朴的平民生活区。依据二里头遗址可推测夏朝()A.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D.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8.(2分)据甲骨文记载,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重大的祭典活动,并任占卜之官……至于征战四方,更是妇好的强项,人们公认妇好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材料可以说明甲骨文()A.造字方法多样 B.记载内容丰富 C.出现年代最早 D.发现数量很多9.(2分)下列文物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A.打制石器 B.司母戊鼎 C.蹴鞠铜镜 D.青花扁壶10.(2分)如表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名称齐文化博物馆晋国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省份山东山西北京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11.(2分)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D.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12.(2分)“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13.(2分)如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14.(2分)《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15.(2分)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衰微 B.兼并战争不断 C.分封制崩溃 D.注重兴修水利16.(2分)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春秋争霸 B.战国七雄 C.商汤灭夏 D.武王伐纣17.(2分)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18.(2分)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以上内容说明的是()A.铁器牛耕推广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国完成统一的过程 D.百家争鸣的影响19.(2分)“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0.(2分)下列选项中,对表格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儒家:仁、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墨家:兼爱、非攻法家:注重法治和谐、法治、爱国、诚信、友善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南辕北辙21.(2分)春秋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社会转型完成 B.生产工具革新 C.社会变革剧烈 D.民族交融加速22.(2分)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诸侯争霸 B.走向统一 C.战争频繁 D.国家消亡23.(2分)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填的是()A.西周、春秋 B.西周、战国 C.春秋、战国 D.西周、东周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24.(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河姆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注:“邦畿”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属其管辖的地域)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论文)材料三: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请你仿照示例,利用材料一中的文物,完成一组推论。示例:史实: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推论:说明河姆渡人已掌握了雕刻技术。史实:。推论:。(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3)都江堰建造于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国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都江堰的功能。(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种)25.(12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促进这一巨大飞跃的,便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随着铁制农具的推广,牛耕在农业中得到更普遍的运用。牛耕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农业耕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深耕,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的原因。(2)材料二体现了“商君”改革的哪些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诸子各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他们“争鸣辩论”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局面产生的影响。(4)通过分析上述材料,请你围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谈谈你获得哪些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桂园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2分)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会制作工具。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懂得人工取火,掌握磨光技术。排除BCD。故选:A。2.(2分)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稻城县。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这些手斧产生于()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皮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距今已有13万年、两面打制的手斧”可知,这些手斧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3.(2分)考古挖掘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集体群居 B.采集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半坡文明是早期农耕文明的代表,其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解答】由材料“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可看出,半坡原始居民过农耕定居生活。故选:C。4.(2分)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可以避开野兽虫蛇;半坡居民的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便于防寒和炊煮。这反映出当时()A.居住形式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B.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C.南北方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巨大 D.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识记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相关知识。【解答】A.根据题干材料“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可以避开野兽虫蛇;半坡居民的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便于防寒和炊煮。”可知,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半坡居民的房屋为半地穴式建筑,好处是冬暖夏凉,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自然环境;而河姆渡人则住“干栏式”房子,可以防水、防潮、便于通风、防炎热,适合南方的自然环境,A项正确。B.题干主要强调居住形式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未涉及人类生存环境恶劣,排除B项。C.题干主要强调居住形式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未体现南北方经济文化,排除C项。D.题干主要强调居住形式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未阐释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A。5.(2分)“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分析】本题考查黄帝和炎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符合题意,尧、舜和禹不是人文初祖,排除BCD。故选:A。6.(2分)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的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故C符合题意;ABD与图片无关,排除。故选:C。7.(2分)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既有严整的宫殿建筑群,又有简朴的平民生活区。依据二里头遗址可推测夏朝()A.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D.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里头遗址,关键信息是“这里既有严整的宫殿建筑群,又有简朴的平民生活区”。【解答】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的南部、河南西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故选:A。8.(2分)据甲骨文记载,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重大的祭典活动,并任占卜之官……至于征战四方,更是妇好的强项,人们公认妇好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材料可以说明甲骨文()A.造字方法多样 B.记载内容丰富 C.出现年代最早 D.发现数量很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解答】据材料“据甲骨文记载,妇好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重大的祭典活动,并任占卜之官……至于征战四方,更是妇好的强项,人们公认妇好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可知,材料可以说明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选:B。9.(2分)下列文物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A.打制石器 B.司母戊鼎 C.蹴鞠铜镜 D.青花扁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反映商朝文化的文物的相关史实。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解答】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选项ACD与商朝文化无关。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0.(2分)如表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名称齐文化博物馆晋国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省份山东山西北京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题干中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周天子把土地、奴隶和平民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当时分封到今天山东省的有齐国和鲁国,分封到今天山西省的主要是晋国,分封到今天北京的是燕国。故这项制度是分封制。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11.(2分)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 C.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D.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解答】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故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2分)“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知道夏、商、西周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解答】根据材料“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B项正确;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禹,排除A项;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13.(2分)如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解答】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我国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诸侯竞相称霸,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4.(2分)《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春秋争霸的历史。【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齐桓公”“尊王攘夷”,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B。15.(2分)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衰微 B.兼并战争不断 C.分封制崩溃 D.注重兴修水利【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知识点,应把握战国七雄的有关历史.【解答】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反映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由“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可知,战国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是兼并战争不断,B符合题意。故选:B。16.(2分)小明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役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春秋争霸 B.战国七雄 C.商汤灭夏 D.武王伐纣【分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解答】依据所学,桂陵之战、长平之战都发生在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之间进行的战争。故选:B。17.(2分)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分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地主阶级势力增强,各国纷纷变法改革,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中国逐步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ACD三项与图中“地主阶级势力增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故选:B。18.(2分)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建立更严密的管理体制。以上内容说明的是()A.铁器牛耕推广的原因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国完成统一的过程 D.百家争鸣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百家争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概括材料可知,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且诸侯国在兼并战争的刺激下进行改革以增强自身实力,加强君主集权。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题干表述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B项正确;铁器牛耕的推广是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排除A项;秦完成统一得益于商鞅变法和对外战争。排除C项;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的繁荣。与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B。19.(2分)“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解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2分)下列选项中,对表格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儒家:仁、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墨家:兼爱、非攻法家:注重法治和谐、法治、爱国、诚信、友善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南辕北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解答】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诸子百家的思想存在很多相似点,一脉相承,说明历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深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之一。故选项B符合题意;题干旨在说明诸子百家代表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影响,并不是强调百家争流派众多或禁铜思想,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诸子百家的思想出现在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而我们今天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有本质区别,不能说认知一致,只能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继承和发展诸子百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某些合理成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2分)春秋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社会转型完成 B.生产工具革新 C.社会变革剧烈 D.民族交融加速【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和战国纷争的史实,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加速。【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说明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交融加速。在春秋争霸、战国纷争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选:D。22.(2分)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诸侯争霸 B.走向统一 C.战争频繁 D.国家消亡【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到春秋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即可作答。【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可知,西周到春秋诸侯国越来越少,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故选:B。23.(2分)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别填的是()A.西周、春秋 B.西周、战国 C.春秋、战国 D.西周、东周【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解答】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东周结束,建立秦朝,因而空框中应分别填西周、东周。故选:D。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24.(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是河姆遗址和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注:“邦畿”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属其管辖的地域)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论文)材料三: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请你仿照示例,利用材料一中的文物,完成一组推论。示例:史实: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推论:说明河姆渡人已掌握了雕刻技术。史实: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上绘有家畜猪的形象。推论: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3)都江堰建造于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国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概括都江堰的功能。(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种)【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度以及这一制度的作用、秦国建造都江堰的目的以及都江堰的功能、了解历史的途径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仿写,推论合理即可。如可以选择材料一中的图片三猪纹陶钵,阐述史实为“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上绘有家畜猪的形象”。由此可得出的推论是“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2)根据材料二中的“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根据材料二中的“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可知,分封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根据所学可知,都江堰修筑于战国时期。根据材料三中的“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建造了都江堰”可知,秦国修筑都江堰的目的是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根据材料三中的“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结合所学可知,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等多种功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4)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一可知,出土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从材料二中的“论文”可知,研究论文可以帮助深入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三中的“《中国古代史》”可知,图书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故答案为:(1)史实: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陶钵上绘有家畜猪的形象。推论: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饲养家畜。(2)制度:分封制。作用: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时期:战国时期。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等多种用途,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4)途径:出土文物,图书资料,研究论文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5.(12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促进这一巨大飞跃的,便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随着铁制农具的推广,牛耕在农业中得到更普遍的运用。牛耕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农业耕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深耕,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请回答:(1)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抛运动的规律》课件
- 《资源运用与整合》课件
- 《有机物的分类》课件
-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历史初探
- 成人教育学发展现状本质探讨论文
- 强化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医疗项目季度回顾模板
- 2025年水轮机及辅机项目发展计划
- 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探析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图
- 东南大学宣讲介绍
-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1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试题(word精校版带答案)
- GB/T 8151.12-2012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银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GB/T 4026-1992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二章 公共财政职能
- GB/T 15242.1-1994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同轴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
- GB/T 13762-2009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及土工布有关产品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
- 酿酒工艺教案
-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涉密地图的保密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