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人教统编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Historica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

马尔克斯

星期天,冬天匆匆降临了。星期六晚上还热得透不过气来呢,直到星期天早上人们也没想到会下起雨来。①天空宛如灰色的胶冻,悬浮在我们头上。

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四周十分安谧,只听见雨点儿落下来的声音,就像整个下午都在乘火车旅行一样。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我们为这场雨太动感情了。星期一清晨当我们去关门,以便挡住院里断断续续刮起的刺骨寒风时,这种感情达到了最高峰。到了上午,这感情仍然有增无减。我看见脊梁疼痛的父亲坐在摇椅里,斜靠在一个枕头上,目光忧郁,茫然地望着这场乱纷纷的雨。我想起了那些八月的夜晚,万籁俱寂,只听得见地球围绕着它那千百万年生了锈的,并且不上油的轴心转动的声音。刹那间,我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恐惧。

像星期日一样,星期一一整天都在下雨。然而此刻雨却像是下成另一个样子。因为,某种异样的、痛苦的东西在我心中产生了。下午,我旁边一个声音说:“这雨下得真烦人。"我不用回头看,便听出这是马丁的声音。我知道是他坐在我旁边说话,口气冷冰冰的。自从去年十二月那个阴暗的早晨他成为我丈夫以来,他这种腔调就没有变。现在,我将要有孩子了,而马丁却坐在我旁边说这雨烦死人了。“雨倒不烦人,”我说,“让我太伤感的是光秃秃的花园和院里这些不能除掉的可怜巴巴的树。"说着,我回头去看他,可是马丁已不在那儿了。只听得他说:“看样子别指望雨停。”②我循声找人时,看见的只是一把空椅子。

星期二晚,雨下得更大了,令人心烦意乱。第一天早晨那种清爽,此时却变成了潮湿和闷热。气温不是冷,也不是热,而是一阵冷一阵热,像让人打寒战似的。双脚在鞋里直出汗。真说不出光着身子和让衣服贴在身上哪一样更受罪。

家里的一切活动都停了下来。③这是一个凄惨的下午,那滋味就像梦见陌生人而惊醒过来后一样。我知道今天是星期二。

这一天,我们吃饭的秩序全被打乱了。午睡时间,我继母端来了一盘清汤和一块陈面包。事实上自星期一以来,我们就没吃过东西了,我觉得自那时起,我们就不思饮食了。我们让这场雨弄得瘫痪、麻木了,在这场大自然的打击面前束手就擒。

星期三中午时分,天还没大亮,可下午三点以前,天又全黑了下来。“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伴随它的是院里那慢条斯理、单调乏味、冷酷无情的雨水节奏。这个提前到来的惨淡而凄凉的黄昏,来到静悄悄的仆人们中间,他们蹲在椅子上,靠墙待着,在大自然的骚乱面前甘拜下风,无能为力。这时,大街上开始有消息传来。也没有谁把消息带到家来,反正它就这么传来了。还很确切,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是满街奔腾的泥浆在传递着消息,它冲襄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事情是星期日发生的。当时这场雨仅仅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季节的先声。两天之后,家里也领教到了它。星期三消息才传过来,像是被这场暴雨本身的活力带来的。当晚,有人说:“从星期一开始火车就过不了桥了,看祥子是河水把铁轨冲跑了。”还有,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

也许当夜我睡着了一会儿,醒来时,被一股刺鼻的酸臭气味惊呆了。我使劲地摇晃着身边打鼾的马丁,“你闻到了吗?"我问他。他说:“什么?”我说:“一股味道,准是街上漂的死尸发出来的。"这种想法使我十分恐惧,可马丁却翻过身去,对着墙,迷迷糊糊、粗声粗气地说:“都是你多事儿,怀孕的女人想象力就是丰富。”

星期四早晨,那股味道没有了,远了,闻不见了。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被弄乱了,这时已全部失掉。④于是,星期四也不存在了,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有形的、胶冻状的东西,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以便探头看到星期五。

我做了平平安安的梦,整整梦了一夜。第二天的气氛和前一天一样:没有色彩,没有气息,没有热度。我一醒就跳到一个座位上,待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有迹象表明我神智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我茫然地问继母几点了,她平静地说:“该是两点半左右了吧,不管怎么说,火车不会晚点的。"那声音听来像无精打采的敷衍。我说:“都两点半了!我怎么睡了这么长的时间?”她说:“你没睡多久,最多不过才三点钟。"我颤抖着,觉得盘子从手里往下滑。“星期五两点半……”我说。而她却出奇地平静:“是星期四两点半,孩子,还是星期四两点半呢!"

我不知道我梦游了多长时间,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觉得家里寂静得厉害,令人发抖。所有的东西全都受到影响,难以置信地连一点儿动静都没有。突然,我觉得心脏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石头。“我死了,”我想,“天哪!我死了。"我在床上蹦了一下,喊道:“阿达,阿达!”马丁生硬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谁也不会听到你的喊声的,人全都出去了。"这时我才注意到雨已经停了,我们周围一片宁静,一种深沉的、神话般的幸福,一种死亡一样的状态。随后,便听见走廊里的脚步声,听见一个响亮、充满生气的声音。过了一会儿,一缕清风吹动着门扉,弄得门锁吱吱地响。一个坚固的物体刹那间倒向院中的水池。空中有什么东西在宣告一个看不见的、在黑暗中微笑的人的光临。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这场雨的感受,一开始是“太动感情”,之后经历了茫然无措、心烦意乱、麻木乏味、恐惧等阶段。

B.“我”想到八月的夜晚,想到宇宙的浩渺,从而想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于是“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恐惧"。

C.河水冲跑了铁轨、生病的女人躺在床上最后漂在了院子里,这两个充满魔幻色彩的传言,给“我”带来了恐惧和不安。

D.“神话般的幸福"指雨停了带给“我”的感受,但生活仍旧如死亡一般寂静,暗示出“我"生活的常态就是这样寂然无声。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出马孔多灰暗、压抑的氛围。

B.句子②中的“空椅子”是一种对“缺席"的经典表现,它暗示了马丁在“我”生活中的缺席。

C.句子③中“那滋味就像梦见陌生人而惊醒过来后一样”,写出了无序的生活给“我”带来的疏离感。

D.句子④中说星期四像胶冻,“甚至可以用手扒拉开"看到星期五,透露出“我”对星期五的期盼。

8.马尔克斯将自己的小说看成是“密码写就的现实”,文中对时间的描写具有特殊的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本文被看作《百年孤独》里那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的部分预演。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孤独”这一主题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注],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旄倪:老人和幼儿。

材料二: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0.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分)

宣王不能A用B适梁C梁惠王不果D所言E则见以F为迂远G而阔H于事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乘之国,文中指大国。“乘"指车,兵车,六马一车为一乘。

B.狄,对居住在北方的部族的泛称,古有“北狄南蛮”之说。

C.罕,文中指很少,与成语“人迹罕至"中的“罕”字含义相同。

D.合从连衡,“合从"指“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指“事一强以攻众弱”。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商汤征伐天下,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是因为商汤能够怜惜当地百姓,实施的政策能够让百姓高兴。

B.孟子认为齐宣王如果能够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实施“仁政”,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对齐国动兵。

C.孟子认为功利是祸乱的开始,为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他很少谈及利。后世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

D.孟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当时各诸侯国国君的采用,国君们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时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2)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

14.孟子认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请从材料一中列举两个可以论证这个观点的例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阅史有感

文彦博

缥帙青箱次第开,慨然英气转难裁。

莫言每事俱长往,须有清风属后来。

弹铗①始知皆琐旅②,枕戈③方信是雄才。

平生自信真非薄,只是休容鸩④鸟媒。

[注]①弹铗,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食客冯谖曾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后比喻有求于人。②琐旅,这里指寄人篱下的食客。③枕戈,晋名将刘琨曾致书亲旧:“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④鸩,这里喻奸邪之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打开书箱,翻阅书卷,却难以判断哪些才是真正慷慨英武的历史人物。

B.颔联提到不要认为英雄的事迹都已成为过往,应该让后人继承他们的高尚节操。

C.颈联运用典故,通过对比表达出对食客之流的贬斥态度和对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

D.全诗采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抒发读史感慨,在表达方式上与杜甫《登高》一致。

16.请简要说明本诗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颜渊》中,颜渊向孔子问仁,孔子以反问告诉他行仁德靠己不靠人的两句话是:“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__"两句,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的“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观点。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一句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_”一句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治病救人,每个行业都有其从业者所应坚守的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民族精神,建构国家形象,给世界提供关注中国、感知中国、议论中国的影像视角,中国纪录片创作人责无旁贷。20集大型纪录片《征程》被誉为一部新时代的群英谱,一部中国基层新实践的生动画卷。这部纪实之作,由普通人担任主角,聚焦一批心怀“国之大者"、为实现中国梦而踔厉前行的先进人物。他们中既有设计中国高铁、AG600水陆两栖飞机的工程师,也有走向深海的勘探工人;有用数字化创新传承敦煌艺术的守望者,也有曾经沿着悬崖上学、现在过上幸福生活的孩子们。他们迈着雄健的步伐奔向未来,这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凝聚成新时代中国人的追梦征程,这伟大的追梦征程,呈现出中国人民山河落笔续华章的昂扬精神风貌。作品以平视视角捕捉鲜活故事,展现火热生活,让观众看到了行进在伟大征程中的越来越多的人、越走越宽的道路和越来越美好的未来。回望十年来的创作路径,中国纪录片用鲜活的视角、生动的故事、多样的表达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长足发展,展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凸显出一种奋斗不辍的精气神,而《征程》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新时代风貌。

18.下列句子中的“好”与文中加粗的“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广大青年才能当好伟大理想的追梦人。

B.在冬奥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

C.广袤碧绿的田野上,沟渠已经建好,机井也通上了电,新品种小麦正在试种。

D.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好大的榕树,其犹如一位沉默、睿智的老人,历经风雨,安然不动。

19.请以“中国人民”为开头将文中画框的句子改成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续运用了三个“越……越……”,请分析这样表达的艺术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①__________,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②__________: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③__________。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狄更斯和他小说中的孤儿一样敏感、忧郁,但又坚强、乐观,从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他写孤儿一个人在路上徒步历险,经历了很多磨难,但最终到达了终点。这种历险是一个隐喻,是主人公认识世界、探索人生的历程,也是其心理和道德成长的过程。

材料二:

阅读世界文学大师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物、生活和世界,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人性、命运和生活,使我们拥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坚定的态度,并以此来面对生活。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有人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只为应试,请结合材料内容辩驳这种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禹贡》对应材料一第一段。文中明确指出《禹贡》“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另外,记载地理状况属于沿革地理的知识。《汉书·地理志》对应材料一第二段。对“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的记载属于沿革地理的知识,对其的考证属于历史地理学。故此项正确。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强加因果,由材料一第四段内容可知,“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它所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是治学的基础。“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有误,由材料一第五段“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可知,中国沿革地理有独立的学术空间。C.由“发生学”这个低频词,可定位到材料二第二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并没有说历史地理学“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D.对应材料二第二段,原文只是以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

2.答案:C

解析:由“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信息,可定位到材料一第六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可见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有多种原因,并没有指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是主要原因。

3.答案:D

解析:材料一第五段中说,就研究内容而言,沿革地理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历史地理学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沿革地理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历史地理学不仅要复原地理现象,还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A项是疆域的变迁,B项是地名的考释,C项是水道的研究,都属于沿革地理研究的范畴。而D项是对地理现象变化发展原因的研究,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4.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解析:首先筛选有效信息,如材料一第五段中的“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材料二第二段中的“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然后在以上有效信息中找到其邻近属概念,即“现代地理学”,由此可知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接着确定其种差,即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最后将这些信息加以整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解析:材料一讲的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第一段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起源,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第三段论述了沿革地理的产生及其原因,第四段论述了沿革地理的研究内容和发展状况,第五段论述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的区别,第六段论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在沿革地理的基础上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据此简要概括,分条作答即可。

6.答案:B

解析:“我"不是因为想到“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渺小”而感到痛苦,而是想到这种生活是千百万年循环不变的,这种孤独与绝望无法改变,从而感到痛苦。

7.答案:D

解析:“透露出‘我’对星期五的期盼"错,从星期四就能看到星期五,生活永远是这样的没有变化,“我”感到枯燥、乏味。

8.答案:①时间是充满悲伤的情感的。“我"结婚是在一个“阴暗的早晨”,暗示着“我"婚姻生活的不和谐;“‘黑夜’一反常态提前到来”“惨淡而凄凉的黄昏"等描写充满主观感受,暗示了主人公在观雨时凄凉无助的感受。②时间是无序的、停滞的。“时间的概念从昨天就被弄乱了”,“我"不知道自己梦游了多久,失去了时间概念,无序、停滞的时间,充满了魔幻色彩,暗示着“我”乃至现实中的人们过着无序、不变的生活,以及人们对这种生活的茫然与无力。③时间是循环往复的。第二段中“我"想起八月的夜晚的寂静,感受到地球千百万年的不变,隐喻着马孔多居民们乃至拉丁美洲人民千年不变、与世隔绝的生活。

解析:题干中说马尔克斯的小说是“密码写就的现实”,结合文本及《百年孤独》可推测出,这里的“密码"指的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题干要求分析文中时间的特殊意味,也就是说文中关于时间的描写与现实有关,那么找到文中描写时间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现实背景等作答即可。

9.答案:①环境方面:灰暗的天空、被雨水和洪水破坏了的衰败的家园、酸臭的死尸、死亡般的宁静,这些共同营造出阴暗、压抑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感。②人物方面:继母的敷衍回答,马丁的满不在乎,父亲的痛苦忧郁,都让希望得到安慰和帮助的“我”感到孤独。③情节方面:持续的大雨以及大雨带来的洪水侵蚀了村镇,人们束手无策,感到孤独无援。④标题为“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揭示出主人公无人倾诉的孤独。

解析:环境方面:由“天空宛如灰色的胶冻,悬浮在我们头上”“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四周十分安谧,只听见雨点儿落下来的声音"它冲襄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被一股刺鼻的酸臭气味惊呆了”等可知,灰暗的天空、被雨水和洪水破坏了的褒败的家园、酸臭的死尸、死亡般的宁静,这些共同营造出阴暗、压抑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感。人物方面:“该是两点半左右了吧,不管怎么说,火车不会晚点的"写继母的敷衍回答,“谁也不会听到你的喊声的,人全都出去了”写马丁的满不在乎,“我看见脊梁疼痛的父亲坐在摇椅里,斜靠在一个枕头上,目光忧郁,茫然地望着这场乱纷纷的雨"写父亲的痛苦忧郁,这些都让希望得到安慰和帮助的“我”感到孤独。情节方面:由“整个下午都在一个劲儿地下雨"它冲襄着家庭用具、各种物品、被远处水灾破坏的东西、瓦砾和死牲畜”“一个生病的女人正躺在床上就不见了,今天下午才发现她漂在院子里"被一股刺鼻的酸臭气味惊呆了”等可知,持续的大雨以及大雨带来的洪水侵蚀了村镇,人们束手无策,感到孤独无援。本文的标题为“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时的独白”,“独白”揭示出主人公伊莎贝尔无人倾诉的孤独。

10.答案:BCE

解析:“适梁"的主语是孟子,与前后句的主语皆不一致,故其前后皆应断开,即B、C处应断开;“梁惠王不果所言”与“则……事情"是两个由“梁惠王”领起的主谓句,其间应断开,即E处应断开。

11.答案:A

解析:“六马一车为一乘"错,应为“四马一车为一乘”。

12.答案:C

解析:由材料二中的“太史公日……利诚乱之始也"可知,认为功利是祸乱的开始的是司马迁;由“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可知,很少谈及利,以防备祸乱根源的是孔子。

13.答案:(1)(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火一般的统治。

(2)在这时候,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打了胜仗,削弱了敌人。

14.答案:①周武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高兴,就兼并这个国家;②周文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不高兴,就不兼并这个国家;③商汤征伐他国,实施了百姓满意的措施,百姓便欢迎他来征伐。

解析:“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说的是先王实施政令都是以百姓的好恶为依据的。材料一中,由“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可得出答案①;由“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可得出答案②;由“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可得出答案③。

参考译文

材料一: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兼并燕国,有人劝我兼并燕国。不兼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兼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兼并它而燕国的百姓高兴,那就兼并它。古代有这么做的人,周武王就是。兼并它而燕国的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古代有这么做的人,周文王就是。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火一般的统治。”

齐国攻打燕国,兼并了它。别的诸侯国谋划援救燕国。齐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讨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道:“我听说过凭方圆七十里的地方就能在天下实行统治的,商汤就是。没有听说过凭着方圆千里的土地来使天下畏惧的。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时,西边各族的百姓就抱怨;向南征伐时,北边各族的百姓就抱怨。(他们抱怨)说:‘怎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后征伐我们(这里)呢?’百姓盼望他,如同大旱时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每到一地,)让经商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抚慰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认为您会把他们从水火中拯救出来,(于是)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捆绑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的宝器,像这样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增加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和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百姓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材料二: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功利实在是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功利,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说“依据功利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上至天子下至平民,喜好功利的弊病有什么不同呢?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事理已经通达,便出游侍奉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梁惠王没有实行他的主张,认为他的主张迂曲遥远并且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在这时候,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打了胜仗,削弱了敌人;齐威王和齐宣王任用孙膑和田忌等人,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各诸侯国正力求合纵连横,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可是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15.答案:D

解析:“在表达方式上与杜甫《登高》一致"错误。杜甫《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所以二者的表达方式不一致。

16.答案:①不要盲从,要有明辨真伪的能力。②要对自己的才能保持自信。③要坚持正道直行。

解析:“缥帙青箱次第开,慨然英气转难裁”,首联写诗人打开书箱,翻阅书卷,却难以判断哪些才是真正慷慨英武的历史人物。启示我们不要盲从,要有明辨真伪的能力。“莫言每事俱长往,须有清风属后来”,颔联写不要认为英雄的事迹都已成为过往,应该让后人继承他们的高尚节操。启示我们要对自己的才能保持自信。“弹铗始知皆琐旅,枕戈方信是雄才”,运用典故,通过对比表达出对食客之流的贬斥态度和对英雄豪杰的仰慕之情。尾联中“只是休容鸩鸟媒”,写诗人不容奸邪欺蒙,启示我们要坚持正道直行。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7.答案:(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

18.答案:A

解析:文中加粗的“好”是形容词,用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达到完善的地步。A项,形容词,用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达到完善的地步。B项,形容词,使人满意的。C项,形容词,用在动词后(作补语),表示完成。D项,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并带感叹语气。

19.答案:中国人民山河落笔续华章的昂扬精神风貌呈现在由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所凝聚成的新时代中国人的伟大的追梦征程中。

解析:本题要求以“中国人民"为开头,就要先对“呈现出中国人民……风貌”进行变换,以“中国人民山河落笔续华章的昂扬精神风貌"为主语,“呈现在”为谓语,把“伟大的追梦征程"化为句子的宾语,“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凝聚成新时代中国人的”作定语修饰“伟大的追梦征程"。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语言即可。

20.答案:①连续运用三个“越……越……”使句子朗朗上口,增强语言的音律美。②句子中三个“越……越……"构成语意的递进,让人们切实地感受到国家的变化和发展,表现了纪录片《征程》的价值和影响力。

解析:形式上,“越来越多的人”“越走越宽的道路"越来越美好的未来”并列,句式整齐一致,语言节奏感强,增强了气势和音律美。内容上,“越来越多的人"越走越宽的道路”“越来越美好的未来”,从“人”“道路"到“未来”构成语意的递进,让人们切实地感受到国家的变化和发展,表现了纪录片《征程》的价值和影响力。

21.答案:①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②人们能从读书中学会做人(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③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后文“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可知,所填句子应以“除了拥有”领起;再结合后文“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可知,此处是说拥有现实世界,故应填“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或意思相近的语句。第②空,根据后文“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