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合集)-语文部编版(2024新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1页
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合集)-语文部编版(2024新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2页
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合集)-语文部编版(2024新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3页
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合集)-语文部编版(2024新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4页
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合集)-语文部编版(2024新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合集)-语文部编版(2024新版)7年级上册(含答案)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

第3单元单元测试(1)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请写出下列汉字或拼音。

菜qí轻jié窜___攒

2.如果你是鲁迅童年的伙伴,看到他因为拔何首乌根弄坏泥墙而被父亲训斥,你想要帮他开脱,你会对他的父亲说些什么?(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3.根据拼音填空

冬日的暖阳yùnniàng了许久,终于唤来了春天,春风的呢喃飘来了,春雨的xīlì声不jué于耳,小草儿争相钻出地面,各种花儿cìdì开放,鸟儿将kē巢安在繁花nèn叶里……一切都zhù满了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声音,是最动人的声音。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_____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______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______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______有无限趣味。

A.不要说也不要说只是就

B.不要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C.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D.不必说也不要说只是就

5.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___。

6.下列选文中的“他”是《朝花夕拾》中的哪个人物?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7.课文识记及文学常识填空。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十二章》中阐述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

8.默写古诗时,“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中的“州"和“洲”常常被混淆。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分析如何辨别这两句中的“州"和“洲”。

知识卡片

州,原指水中可供居住的高地。东汉末,“州"开始成为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如广州。

洲,原指江、河、湖、海交汇的地方,水中的陆地。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点明远游时令,“半轮"使诗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景象。

B.一、二句分别以仰望和平视的不同视角,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C.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D.本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风致自然天成。

10.诗中描写了哪些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下列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诗一二句写诗人东望故园,因长路漫漫,亲人远隔,不由自主地泪雨滂沱。

B.杜诗首句“寻常”表现出诗人遇见李龟年的次数多,含蓄写出往昔繁华景象。

C.岑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感受,而杜诗善于通过时令特点抒情达意。

D.两首诗都是诗人在仕途转机相好时所写,语言平实,显得真切而又活泼明丽。

12.两首诗歌同样写不经意的重逢,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

(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

14.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本文讲述了许多学习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浅谈对你的启示。

原句:

启示: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提到温习学过的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请分析说明。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①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②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破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利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皮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③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利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1),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⑤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2)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⑥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8.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文中横线上。

(1)___

A.跳动B.回旋C.激荡D.徘徊

(2)

A.启发B.启事C.启蒙D.启示

19.“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发脾气?

20.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转变前:

转变后:

21.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课文题目“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并说明其好在哪里。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A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青,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A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2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到东关看五猖会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出发前,父亲却突然要求“我"将《鉴略》里的语句背出来。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父亲的用意。

B.一位长辈赠送给“我"一本图画书《二十四孝图》,书中最让“我”反感的两个故事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C.《狗·猫·鼠》一文核心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狗的厌恶和仇视。

D.《阿长与十二章》,并完成下列填空。

(1)___,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

(4)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是“"。

8.用原文补写出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提倡我们“学"与“思”要结合起来,不可以一味读书或者一味空想。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峨眉山月歌》)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

9.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说孔子对交友之道的见解。

【材料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材料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

春夜闻笛(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0.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夜闻笛》一诗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山上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诗人正是引用了这个传说。

C.《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

D.“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明亮和干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当时自然环境的美好。

11.尝试融入个人的想象,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画面。

1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首诗在传达的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13.班级拟开展诗歌探究活动,请完成下面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到了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2)诗人借助核心意象“故园菊”表达丰富的情感态度。以下对本诗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乡之情B.渴望和平

C.同情百姓D.消极避世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4.选段(1)属于描写,读后给人的印象鲜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5.选段(1)从多种感觉描写景物,按要求将原文中相关语句填写在下列横线处。

视觉角度:

听觉角度:

味觉角度:

16.说说选段(2)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17.作者写选段(2)的目的是什么?

1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3)的文意。

19.选段(3)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删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陪伴和沟通

①表兄远离湘北山村到沿海打工,捕点鱼虾赚些生活费。时常想念老母亲,也想多回去陪陪母亲,或是把母亲接来住一段。无奈一家三口租一间房住,老母亲来了无处安顿。

②三姐家条件好一些,在城里有房子,三居室,一直想把老母亲接到城里住。可老母亲在乡下住惯了,坚持一个人住。儿女对母亲的孝心,也只能是给一些生活费,打几个电话问候问候。直到老太太确实无法自己住在乡下时,才遂了儿女的愿,搬到县城来住。

③孝顺,有时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里面,有智慧,或者说需要点技巧,得花心思体会老人。

④“回去也就看看老人,见个面,说一会儿话。”前些年,表叔在政府部门任职,事情繁杂,临时事务多。但他不管多忙,每周都要从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回到老家看望父母。有时,也就在家里见一面,喝杯茶,又返回岗位工作。他说,老父身体不好,能回去陪一天是一天。

⑤“老人家,你得顺着他来。老小孩、老小孩,老了,就像一个孩子。"同学的话有他的智慧。

⑥“在外工作,平时又忙,心里又挂念老人,怎么办呢?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报喜,说老人重要。”有位老同事如是说。老人不是孤单吗?下班有空时,散步锻炼时,给老人打个电话,陪他们聊天,他们爱说啥就陪着说啥,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再忙,一天打一个电话的时间还是有的。老人不是都爱操心吗?操心子女孙儿的吃穿住用、学习工作。怎样让他们放心?多给他们报喜。小孩懂事了,学习进步了,自己工作评了先进、发了奖金,甚至在菜市场买到了冬笋、藠头,都和老人聊一聊,分享快乐,自己高兴,老人也开心。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小的困难、大的困惑,不妨跟老人聊聊。老人的建议不一定对,但他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惟愿你好。即使不对,多听听意见也没有坏处。如此陪伴和沟通,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⑦常回家看看,是老人的期盼,也是自己的心愿。算时间账的话,作为儿女,自己能在老人身边尽孝、陪伴的时间是很少很少的。在省外工作,大多每年能回去一两次吧。掐指算下来,自己又能陪父母多少天呢?何况,回去之后,还要走亲访友,或是在家里接待亲朋好友,自己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呢?

⑧还是那位老同事,平时很忙,一年到头,也就年前或年后回去一趟。可她一进门就换衣服,帮老母亲搞卫生,里里外外,厨房碗筷,收拾得干干净净。晚上,陪老人聊天,聊着聊着都睡着了。

⑨古人论孝有三境界,一是养长辈的身,保障长辈吃穿不愁;二是养长辈的心,让长辈心情愉悦;三是养长辈的志,让长辈活得有意义。《礼记》中也说:“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作为普通人,因物质条件和见识心智等种种制约,自然难以企及至高境界。但是,我们应尽己所能尽孝。

⑩孝在心中,孝在点滴。常回家看看。

(《人民日报》晓江2022年12月)

20.请从下面课文中选出与本文主题相似的选项,简要说明依据。

A.《济南的冬天》B.《秋天的怀念》

C.《再塑生命的人》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1.下面句子中哪些词语需重读,请选择一句,说说其表达效果。

(1)老小孩、老小孩,老了,就像一个孩子。”同学的话有他的智慧。

(2)老人的建议不一定对,但他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惟愿你好。

22.古人论孝三境界,一般人能做到哪个地步?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简要说明。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孝图》

①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仙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②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菜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菜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③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④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⑤回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人们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我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选自《朝花夕拾》)

对儿时的鲁迅来说,《二十四孝图》是经典;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朝花夕拾》是经典。今天,咱们来聊聊“阅读经典”这个话题。

23.读第①②段中加点词语,对“老菜娱亲”,鲁迅反感其“虚伪”;对“郭巨埋儿”,鲁迅反感其什么?请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反感的理由。

24.第④段画线的两句是鲁迅读经典的感受,你从这里学到阅读经典的哪两种方法?

25.本书多篇谈及儿童教育,请另举一处引起你共鸣的例子,并略加分析。

26.走进《朝花夕拾》,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鲁迅?请用“翻开《______》,我才知道”开头说三个句子,谈谈你的发现。要求:三个篇目不能重复。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世上最快乐的事情

①很多年前的一天,夕阳西下的黄昏,一个长胳膊长腿的瘦高女孩蜷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她穿着毛蓝布长裤,紫花小褂,额前的刘海儿整齐而又浓密。她拱起的膝盖上摊着一本厚厚的小说,是那个年代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

②那个黄昏,她的姨娘风尘仆仆从长途汽车站出来,一路打听找到了她家的门。姨娘的身影遮住女孩眼前光线的刹那,女孩迷蒙地抬起头来,竟没有丝毫的惊喜,把膝盖上的书页合上,让姨娘看清封面,然后问出一句话:“你看过这本书吗?"

③这个蜷坐在门槛上的女孩就是我。那年我7岁,读小学二年级。

④在我长大以后,姨娘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件趣事。姨娘笑着说:“蓓佳这个孩子真是书痴啊!见了客人竟不知道招呼问好,倒把她看的一本书举着考我。”

⑤姨娘由此断定我不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⑥的确如此。3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依然是一个不善交往、每到公开场合便觉拘谨的蠢笨的人。书本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极其丰富,相对而言,物质的世界便不再重要,它可以远远退居其后,它的喧闹和嘈杂跟我没有太多的关系。

⑦我父母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很不错的县中学。县中图书馆在我童年的心目中曾经是一处圣殿一样的地方。“文革"开始的那一年,“圣殿”被打碎了,成千上万册的图书馆被揪出来示众,然后拖到操场上一把火烧毁。图书馆主任火中取栗,偷偷运回家一纸箱书籍。主任的儿子跟我小学同班,因此我沾了他的光,我们像老鼠偷鸡蛋一样,把箱子里的小说一本一本地搬运出来,在一双双黝黑的小手中辗转一圈之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回箱子中去。那个图书馆主任可能比较“崇洋媚外”,弄回家的小说大都是世界名著,我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便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有很多的书,传到我手中的时候已经是缺头少尾,看了半天都不知道书名和作者名。及至10年之后我上了大学,外国文学开禁,我在北大图书馆发疯一样地狂读名著时,时不时会在心里惊叫一声:这本书不是我小时候读过吗?然后我深深地埋下头去,额头紧贴着书页,嗅着那股陈年纸散发出来的潮湿的气味,心里涌出一阵老朋友失而复得的狂喜。

⑧19岁,我在农场插队。一个飘雪的冬夜,农场宣传队集中在场部排练节目时,电忽然停了,礼堂里一片漆黑。一个只读了三年小学的农场工人对我们说:“我来讲个故事吧。”

⑨他讲的是《茶花女》。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乡村,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农场工人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法国作家的一本小说。那个凄美的冬夜从此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我记得我落泪了,一生中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悲剧作品的魅力。几年之后,我买到了《茶花女》的小说,听过了《茶花女》的歌剧,看过了《茶花女》的电影,不止一次地聆听各种男高音领唱的华丽异常的《饮酒歌》。我从一切形式的《茶花女》中寻找那个雪夜的感觉,试图重温为玛格丽特命运流泪的幸福。然而再不可能了,人的一生不会两次趟过同一条河,所有最好的都是唯一的。

⑩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跟读者们交流一下读书的感觉。今天的时代跟过去当然大大的不同,但是我相信人类的灵魂没有改变很多,人们在优美的文字和崇高的心灵面前依然会感觉战栗,有一种五体投地的崇拜。从前感动过我们的作品,今天还会感动更多年轻的读者。希望在你们的一生中也能留下一些有关读书的温馨记忆,将来在你们年老的时候,回味曾经读过的那些文字,承认这世上有一种美好是可以永存的。

27.作者回忆了青少年时期有关书的三个小故事。阅读文章,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7岁,读小学二年级时,

②“文革"开始的那一年,和同班同学一起偷看图书馆主任偷运回家的外国名著。

③19岁,在农场插队,

28.请结合具体语境,按要求完成括号中的题目

①姨娘的身影遮住女孩眼前的光线的刹那,女孩迷蒙地抬起头来,竟没有丝毫的惊喜。(加点词语妙在何处)

②县中图书馆在我童年的心目中曾经是一处圣殿一样的地方。(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加以赏析)

29.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3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节选自于漪《往事依依》

请分析本文第⑨段和链接材料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方面的异同点。

第三部分作文

31.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人在年少时,总以为要得到珍贵的东西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深,逐渐明白: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免费的。

(1)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以“最珍贵的是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特征鲜明,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2)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观点明确,有理有据;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1)御tiěgān(2)A(3)奉陪、光临舍妹、小儿(4)狗猫鼠

2.“致”应为“至”,“盛”应为“胜”,“深”应为“甚”,“明”应为名

3.(1)截然感慨(2)抚弄绽开(3)疲倦不堪(4)小心翼翼唯恐

4.D

5.B

6.旧事重提早上的花,晚上捡起来鲁迅周树人

7.温故而知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匹夫不可夺志也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随君直到夜郎西思君不见下渝州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孔子把与远方来的朋友交流切磋学问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无常师,他认为可以从每个人身上学到东西,强调了交友可以促进自我学识的增长。

10.D

11.俯视脚下,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高原。仰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12.乙诗用了衬托的手法,“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一句借大雁春来北飞而衬托谪迁在外的人欲归不得的郁闷;甲诗直接抒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发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13.(1)重阳节(2)D

14.景物描写叙述顺序井然条理分明用词准确、生动、鲜明

15.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菜花、何首乌臃肿的根、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16.清晰、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突出了百草园给“我"带来的极大乐趣。

17.作者写这段也是为了说明百草园乐趣无穷。

18.“我”不知道为什么被送进私塾,也写出“我"对百草园的无限留恋。

19.不能因为加点字表示推测,如果去掉,语气就变得非常肯定,不符合当时儿童的心态。

20.选B,是写亲情主题的。本文写的是对父母进孝,顺着父母(有智慧),多联系,多陪伴,多体贴,多沟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秋天的怀念》写的是作者的母亲非常体贴关怀儿子,当时儿子体会的少;母亲去世后儿子深切体会到了,要好好活着报答母亲深恩

21.示例一我选(1),“老”需重读。突出老人老了,需要关注他的需求。“孩子"重读,突出老人老了像个孩子,需要像对待孩子那样多包容。“智慧”需重读,突出对老人的态度要灵活有技巧,花心思体贴老人。

示例二我选(2),“不一定"需重读,指出老人建议有对有错,显得说话很客观,并不是一味站在老人立场。“但”需重读,这个词本身含有转折,语气就重一点,这里重读,也是强调后面的内容。“一定"需重读,突出老人建议的感彩,肯定老人的良好用心。“惟愿”需重读,强调老人的心愿良善。

22.一般人能做到第一、二境界,养老人的身,让老人吃穿不愁;常回家看看,替老人做些事情,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干些家务,顺从老人的意愿,多沟通。第三境界是我们努力要达到的。

23.示例:残忍(或:不近人情、违反人性等)

24.示例:⑴与书中人物情感相通⑵将书中内容联系自身生活

25.示例:看五猖会前,父亲要小鲁迅背书,这件事特别让我有共鸣,鲁迅其实是在呼吁父母理解孩子爱玩的天性

26.示例:翻开《狗猫鼠》,我才知道鲁迅小时候也养宠物;翻开《无常》,我才知道鲁迅能从鬼身上看到人情;翻开《父亲的病》,我才知道家道艰难使鲁迅经历了怎样的苦痛。

27.因痴迷读书竟忘记了向姨娘打招呼问好。听农场工人讲法国小说《茶花女》,并为之流泪。

28.①“迷蒙"在此处有神志模糊不清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我”沉浸在书的世界中的痴迷状态,体现了“我"对读书的无比喜爱。(意思对即可)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图书馆比作圣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图书馆在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也体现了“我”对读书的浓厚兴趣。(意思对即可)

29.人的成长经历是不可复制的。每个时期的读书感悟和收获都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珍惜当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次体验。

30.不同点:链接材料详细引用了教师朗诵的诗句,对教师作了神态描写,写了他融入深深感动之情的眼神。本文第⑨段只是简略提及了故事中人物的悲剧命运。

相同点:都写了听别人的讲述自己被深深感染,都写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