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衡阳县四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那么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
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就是诗的语言。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则除了语言以外,什么都没有。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而语言就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以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概念。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节奏是富于跳跃感的,它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我们日常语言中所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有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省略掉这些字因此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比方唐诗中可以完全不用“之”字,而新诗中“的"字就还不能完全不用。古典诗歌的语言离开散文越来越远,这就是“诗化”的过程。诗化而自然天成,一点也不别扭,这标志着古典诗歌语言的真正成熟。
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给我们以丰富的启发。但启发既不是止境,更不是胶柱鼓瑟。一切烦琐的技巧上形式上的讲求,都往往只会把诗歌引入歧途。艺术上的借鉴近于一种修养,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富的营养,要能够创造性地消化它,才能成为自己的新鲜血液。否则,营养太多了,反而容易使人变成好像不爱多走路的胖子,觉得古诗的语言处处方便,信手拈来,一切都是现成的。不少新诗的作者因此往往写着写着就放下新诗,停下来作旧诗了。我们需要古典诗歌的丰富借鉴,但愿这借鉴是创造性的,它将有助于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而不是拜倒在古典诗歌之前。
(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材料二:
光明智库:谈到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网友们最集中的主张有两种:一是跳出“曲高和寡"的小圈子,真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百姓生活;二是坚持与时代同步。对此,您怎么看?
葛晓音: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传诵的面越广,传统诗词的生命力也越长久。现在能写古体诗词的人还有不少,并不限于专业研究者。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闻一多先生、林庚先生探索新诗格律,就是希望将古体诗词的形式原理用到新诗创作中去,创造出和古体诗一样容易传诵的新诗形式。但由于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这种探索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
当然,形式只是诗词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关键还是要能写出真正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好诗。在这方面,盛唐诗的经验值得借鉴。“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提出来的,首先是强调诗歌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同时,他也希望诗歌明白易懂,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他用自己的讽喻诗和新乐府的创作实践证明了二者统一的可行性。
康震:如果把古典诗词比作一个优盘,那么它便将古代社会丰富的情感与内容都聚合保存了起来。普通百姓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有困难,而读一些语言浅显、内涵深刻的诗词就容易些。诗词以一种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进行了充分表达。传承中华古典诗词需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诗词,等他们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再来理解这些诗词就能有深切的体会。
余江:诗词创作既要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反映时代的变迁与脉络。近年来涌现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中华经典诗词、篇章的节目,一系列对诗词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物的评选表彰,各个学校、机构等对优秀诗词作品的品读、诵读等,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古典诗词,如何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小说和戏剧的组成要素相比,诗歌只有语言,所以诗的语言是我们今天唯一可以借鉴的诗歌传统。
B.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即使在写作时没有分行,也有利于摆脱散文的逻辑性和连续性。
C.古体诗词的语言基础与现代不同,现在的作者是不可能借用传统的形式写当下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的。
D.白居易的创作实践证明,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这二者统一起来是可行的,这就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的诗歌语言发展到可以完全不用“之"字的程度,可见省略掉语法中的虚字,就能使诗歌语言具有飞跃性。
B.对古典诗歌的创造性借鉴有助于促进新诗的成熟和发展,新诗作者不能不加消化就使用古典诗歌现成的语言。
C.古典诗词凝结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情感与内容,以一种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价值理念。
D.《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诸多节目,有助于传承优秀文化,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诗歌语言的飞跃性”的一项是(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是陶渊明生活中朝夕与共的,但此时南山倏然映入眼帘,不期然地面对面,如同初次相会,因而别有天地。
B.“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数峰青山本来就在那里,本来也是青的,但似乎在曲终声寂时,山峰才宛然在目,让人觉得山色更加苍翠迷人。
C.“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山水本是绿的,但在这“欸乃一声”中,这绿色就仿佛是第一次在我们的感觉中出现,绿得不同寻常。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两句不能分开理解,“当窗理云鬓”应“对镜”,“对镜帖花黄”也要“当窗”,表现了木兰恢复女儿身的兴奋之情。
4.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了对比论证,将诗歌与小说、戏剧对比,指出诗歌能够让我们借鉴的只有诗的语言,将语言与音乐、绘画进行对比,论证语言不能直接被感受。
B.材料一运用了举例论证,以杜甫的诗句为例来论证语言的艺术性;以唐诗可以不用“之”字、新诗中“的"字不能完全不用为例,来论证古典诗词语言的成熟性。
C.材料一最后一段“艺术的修养好比人体丰富的营养,要能够创造性地消化它,才能成为自己的新鲜血液”,把艺术的修养比作人体的营养,运用了比喻论证。
D.材料一最后一段还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用人体消化营养来类比诗人借鉴古典诗歌的语言,论证要创造性地借鉴古典诗歌的语言。
5.中华诗词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妹妹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有当选过三好学生。我得在这次评选之前,嘱咐她老实做人,别得意忘形。
“哎,我希望你这阵儿老实点。你最好先别穿这件衣服,太红。"我的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衣服怎么啦?不就是前边没扣子、后边一条拉链吗?这不是你买的吗?不是你夸了半天漂亮吗?真的,我还舍不得穿呢。可就冲你一说,我非连着穿三天不可,考完了,庆贺一下。”
“别觉得你考得不错就这么放肆,①就、就目空一切。想想你对同学都什么态度吧:讽刺人家米晓玲,还有你那批评班长的作文。虽然班主任放过了你,可下一步呢,你知道?在这种事上占上风多没意思!"
“姐,”安然换了口气,“我知道我不是什么都好。就说对米晓玲吧……唉。"她短叹一声,“米晓玲要上班了,你知道吗?她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连高中都不想上了。也许这叫顶班吧,把她妈妈给顶下来了。这两天我总想过去的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米晓玲。我想,请她到家里来玩,顺便请她吃饭。”
“吃饭可以。不过你还是放假以后再穿这件衣服。"我说。
“你怎么还想这件事?如果你用衣服和吃饭作交换条件,那我宁可不叫米晓玲来吃饭也得穿这件衣服。”安然说得很果断,像在朗读宣言。
“你……"
第二天中午,妈妈不愿意请米晓玲,躲出去了,我和爸爸刚把饭菜准备停当,安然和米晓玲一前一后进了门。
今天她穿得很朴素,身上没有那些金丝银绒。但脸上却搽了薄薄一层粉,尽管她的脸本来就很白,雀斑被模糊起来,倒失去了自然。
吃饭时安然话多极了,显然是为了叫米晓玲松弛下来。她不是把汤匙碰到桌上,就是把菜翻到桌上。有一回一个丸子没夹住,又落到盘子里,油汁溅了我一脸,可我却装作不在意。爸爸也不时开个小玩笑来调节气氛,有时米晓玲真能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果然,她话也多了。“你马上就上班吗?”我问。
“是啊。还是我妈妈那家商店。其实你们常去,挨着家具店那家。"米晓玲说。
“那个店不小,货挺全的,有时好像还有咖啡糖。”我说。
“那当然了,全市第三大。新修的门脸,都换成钢窗了。听我们经理说,还要装霓虹灯呢。"米晓玲自豪地讲述着,俨然一副老营业员的派头。
“到时候我一定常去看你。”安然诚心诚意地说。
“咱姐们儿……"她看了看我,“咱们老同学,没说的。我们那儿处理罐头,处理水果特多,杏酱才五毛钱一瓶。我保证给你留着。”
“太棒了,买它十瓶!"安然大笑起来。
“哟,那是一张画吧?可真大。”米晓玲忽然发现了我爸爸那张未完成的创作。
顺便说一下,爸爸的画室就是厨房的一半。
“是啊,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安然问。
“那是树,那是树叶,还没画上人吧。画上人我就能猜得出来。”米晓玲看着眼前那张正在铺满颜色的画布说。
“这幅画永远也不会有人。不过它已经有名字了,它叫……"安然稍微考虑了一下。
“叫什么,叫落叶呀?”米晓玲蛮有兴致地问。
“叫——《吻》。"安然清清楚楚地说。
“叫什么?”米晓玲没听明白。
“《吻》。就是一个‘口’字加一个‘勿’字。"
“②你可真行啊安然!你都能说出这个字来!”米晓玲满脸通红。
“这有什么,哪个字生来不是为了让人念。"安然说着走到画布前,“你看,深秋时节,挺拔、俊秀的白杨树叶子黄了。它们就生长在这块肥沃的平原上,大地养育了它们,大地就是它的母亲。夏日,它们把阴凉献给大地;秋天,当大地不再需要这种安慰时,它们才开始用金子般的颜色来打扮自己。其实,把世界上所有的黄金都集中起来,也不够打扮一树叶子。现在,它们就是穿着这种盛装飘向大地,去亲吻母亲的胸膛。你看,母亲也敞开胸膛,在欢迎它们的归来。这就是它们献给母亲最好的礼物——一个庄重、深重的吻。”
“③怎么不说了?"原来安然的描述也吸引了爸爸,他早已聚精会神地站在画面跟前了。
显然,连爸爸也没想到,安然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竟是这样内行。我都有点嫉妒了,我是写诗、编诗的呀。
“不说了,一阵胡说八道。米晓玲,你喜欢它吗?”安然转过身问米晓玲。
我把目光也转向米晓玲,看她的反应,没想到她哭了,泪水把脸蛋上薄薄的香粉冲开两道小沟。我和安然互相看看。
“怎么了米晓玲?"安然问她。
“我……看你多好,懂那么多。说得我都……你以为我就那么想上班吗?刚才我是胡说,好像我多高兴,其实我是怕叫人瞧不起。你不知道现在我多后悔,为什么当初我不好好学习。现在你们全家陪着我,送我上班。你知道,我多怕同学们到商店找我去呀,你们都背着书包,我却站在柜台里,站着约①这、约那。”米晓玲突然趴在桌上,毫无顾忌地哭了起来。
现在我倒有点认识米晓玲了,我后悔没有多买回些好吃的来。
“④别哭了米晓玲,我去看你时保证不背书包。"安然拿块毛巾给她擦着脸。
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拿起了画笔。他望着他的画面沉思着,眼光久久不动。安然的分析乃至米晓玲的哭似乎给了他新的启示。
(节选自《十月》1983年第2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注:①约:yāo,口语,用秤称物。如:给我约二斤肉。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姐姐在教训妹妹时“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既是因为她了解妹妹直爽倔强的性格,不想产生正面冲突,也是因为自己缺少底气。
B.从妈妈不愿意请米晓玲来家吃饭而躲出去可以看出,她对米晓玲印象不好;安然的姐姐对米晓玲印象也不太好,但为了安然还是留了下来。
C.“顺便说一下,爸爸的画室就是厨房的一半"是“我”向米晓玲的介绍,突出家庭状况的一般,表现“我"的坦然,打消米晓玲的心理顾虑。
D.米晓玲和安然说话,先说“咱姐们儿”,是因为她认为她和安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又改成“咱们老同学”,是顾忌到安然的姐姐在场,不敢放肆。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连用两个“就”,形象地写出了“我"这个姐姐对妹妹的关心、提醒甚至警告。
B.句子②中米晓玲对同龄人安然说出的“吻”字满脸通红的表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句子③意蕴丰富,其中既有对女儿的鼓励,又有一种对自己作品价值被发现的满足。
D.句子④安然答应看同学不背书包,表现了安然的善变,体现了安然在生活中逐渐成熟。
8.安然对油画的分析,为什公会吸引在场的所有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就像《哦,香雪》中的香雪和凤娇,以及本文的安然和米晓玲。请结合这两篇小说,简要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谥文节。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B.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C.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D.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宋高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中的“元嘉"即为年号。
B.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还有迁、擢、改等,如《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表示贬官。
C.崩,本义是指山倒塌,文中指帝王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如陶渊明谥号“靖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具有管理才能,担任奉新县知县时,阻止收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把逃税人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县里大治。
B.杨万里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后,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后被任命为提点刑狱,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来防范盗贼,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
C.杨万里慧眼识人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宋孝宗起初很喜爱杨万里的才能,称他有“仁者之勇”,受到重用;后来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晓梦
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晓梦随疏钟"中的“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飘忽身轻,跻入云霞,飘飘欲仙,梦见仙人,衔接自然。
B.“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天衣无缝地化用李少君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话,把在梦境中与仙人们在一起的兴奋愉悦之情尽情展现。
C.“翩翩坐上客"带出意妙、语佳、思捷、手巧,真是无一不好。虽说只是梦中幻境,实际上却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所以叙来也充满热情。
D.“何必”一词流露出作者对神仙生活的羡慕,此处以感想代替叙述,略去如何从梦中惊醒过的描写,化虚为实,使诗意更为紧凑。
16.李清照《晓梦》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构思命意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1924年第一届夏蒙尼冬奥会为人类冰雪文化登场亮相打开了大门,那么北京冬奥会则以地质之美、人文之美和绿色之美,______地抒写了冰雪文化的绚丽篇章。
我国冰雪文化演进的历史______,流布范围广袤阔大。北京冬奥会是对我国传统冰雪文化的接续与赓传,是对当代时尚文化的吸纳和______。无论是冬奥会的火炬、奖牌,还是会徽、吉祥物,不仅蕴涵着丰赡新异的时尚审美寓意,而是呈现出缤纷多姿的传统艺术形态。
冰雪文化倡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灵魂与身体统一、心灵与生理契合、感性与理性协调。观赏冰雪景观,领略冰雪文化,能够愉悦身心、畅神抒情,是对人们浮泛心绪和躁动心理的调适与抚慰,更是对人们心灵的澡雪与净化,人们在赏冰玩雪中能臻于“______、淡雅平和"的高远境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浓墨重彩源远流长扬厉宠辱不惊
B.淋漓尽致博大精深踔厉安然若素
C.淋漓尽致源远流长扬厉宠辱不惊
D.浓墨重彩博大精深踔厉安然若素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冬奥会的火炬、奖牌,还是会徽、吉祥物,不仅蕴涵着丰赡新异的时尚审美寓意,而且呈现出缤纷多姿的传统艺术形态。
B.无论是冬奥会的会徽、吉祥物,还是火炬、奖牌,不是呈现出缤纷多姿的传统艺术形态,而是蕴涵着丰赡新异的时尚审美寓意。
C.无论是冬奥会的火炬、奖牌,还是会徽、吉祥物,不是蕴涵着丰赡新异的时尚审美寓意,而是呈现出缤纷多姿的传统艺术形态。
D.无论是冬奥会的会徽、吉祥物,还是火炬、奖牌,不仅呈现出缤纷多姿的传统艺术形态,而且蕴涵着丰赡新异的时尚审美寓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_____________。《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②_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
21.下列句子中的“规矩”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规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
B.《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C.《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热辣滚烫》春节热映,女主角杜乐莹勇敢挑战自我,在艰难的磨砺中,获得了更坚韧的精神力量。作家三毛也曾写到:“任何一份生命,都有它生长的创病与成长的过程。”成长如同化茧,在经历艰难的挣扎后,才能迎风高飞;成长也如一场长旅、在度过了狂风骤雨后,才见海阔天空。
请以“我的青春热辣滚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不少于800字;(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参考答案
B
A
D
A
5.①创造性地借鉴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借鉴诗的语言。②既要有容易传诵的形式,又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精神。③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让孩子从小接触诗词。④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所以诗的语言是我们今天唯一可以借鉴的诗歌传统”中“唯一"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二段为“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就是诗的语言”。C.“现在的作者是不可能借用传统的形式写当下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的"是非颠倒,材料二葛晓音说的是“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D.“将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这二者统一起来是可行的,这就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三段为“诗歌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诗词创新的重要动力”。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省略掉语法中的虚字,就能使诗歌语言具有飞跃性"错,材料一第三段为“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只是“更有利于飞跃”,不等同于就能飞跃。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BC三项印证了语言的飞跃性带给人的新鲜印象。D.说明两句对偶兼用互文,词约意丰,不涉及语言的飞跃性。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指出诗歌能够让我们借鉴的只有诗的语言”错,“只有"过于绝对,材料一将诗歌与小说、戏剧对比,主要论证“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就是诗的语言”。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我们需要古典诗歌的丰富借鉴,但愿这借鉴是创造性的,它将有助于新诗的成熟和发展,而不是拜倒在古典诗歌之前"得出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要创造性地借鉴古典诗歌的高度艺术成就,借鉴诗的语言。根据“运用传统形式,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不是没有可能。闻一多先生、林庚先生探索新诗格律,就是希望将古体诗词的形式原理用到新诗创作中去,创造出和古体诗一样容易传诵的新诗形式”“关键还是要能写出真正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好诗"得出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既要有容易传诵的形式,又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精神。根据“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传承中华古典诗词需要从孩子抓起"得出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发展要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让孩子从小接触诗词。
根据“近年来涌现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中华经典诗词、篇章的节目,一系列对诗词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人物的评选表彰,各个学校、机构等对优秀诗词作品的品读、诵读等,都是很好的传承方式,能够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得出以大众化的方式实现中华诗词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C
7.D
8.①安然对作品的分析比较专业,有深度,丰富了“吻"字的内涵。②安然的表述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感染力。
9.①凤娇和米晓玲这些次要人物将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她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香雪或安然的成长和变化,使得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③她们和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等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实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使作品主旨更深刻。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这句话不是对米晓玲的介绍,是在向读者介绍。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表现了安然的善变,体现了安然在生活中逐渐成熟”错,表现的是安然的善良,体现的是安然不断地对自己完善的过程。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前文安然突然说出画作的名字叫“吻”,米晓玲对这一名字很觉得不好意思,她满脸通红地说“你可真行啊安然!你都能说出这个字来!”,经过安然对作品比较专业的分析,大家作“吻"这个名字有了深度的理解,丰富了“吻”字的内涵。②安然的表述形象生动,语言富有诗意。如运用比喻“大地就是它的母亲"、比拟“大地养育了它们”、夸张“把世界上所有的黄金都集中起来,也不够打扮一树叶子"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感染力。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米晓玲和凤娇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她们都是同龄人。次要人物作用有:对主要人物起着重要的衬托作用;有助于揭示或凸显作品的主旨;作为线索人物,串连故事情节等。①凤娇和米晓玲这些次要人物将故事的相关情节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本文米晓玲被安然讽刺过,要顶班不上学了,才有安然觉得对不起米晓玲,请她来家里吃饭谈画的情节。凤娇和香雪一起在山村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见证火车到来,山村变化,很多故事情节都是因为凤娇的在场而更加真实动人。②她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香雪或安然的成长和变化,使得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本文中“米晓玲突然趴在桌上,毫无顾忌地哭了起来”,米晓玲因为自己要工作不能上学而伤心自卑,她的哭对安然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凤娇和香雪也是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她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凤娇衬托了香雪淳朴的形象。
③她们和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生活环境等组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中的米晓玲来安然家里做客,一起谈论画作和生活。凤娇和香雪一起在山村长大,一起上学,一起见证山村的变化。她们共同实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使作品主旨更深刻。
C
D
C
13.(1)张浚用使心意正直诚恳的学问勉励他,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
(2)不明句读,不解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见他的明智。14.①孝宗命太子参与政务,他上疏力谏,劝阻太子;②韩侂胄掌权时,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③韩侂胄用兵时,他写文痛骂。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侂冑当政后,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他曾经修筑南园,让杨万里作记,答应日后请他任中书、门下省的高位。
“韩侂胄用事”句意完整,应在其后断开,且“欲"意思是“想要”,后面要跟想要做的事情,据此排除AD。“尝筑"的宾语是“南园”,宾语后断开,据此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朝廷……给予……褒扬……如陶渊明谥号‘靖节’"错误。谥号有褒有贬,有平谥;陶渊明“靖节”非朝廷给予,而是私谥。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错误,结合原文“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可知,太子敬重他是因为他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而不是因为他慧眼识珠,举荐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状语后置句;“服其教”,服从他的教诲;“名”,命名。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或”,有的;“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可概括为:孝宗命太子参与政务,他上疏力谏,劝阻太子;依据“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可概括为:韩侂胄掌权时,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依据“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可概括为:韩侂胄用兵时,他写文痛骂。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他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做县丞。这时张浚被贬谪到永州,关闭大门,谢绝来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用使心意正直诚恳的学问勉励他,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张浚入朝做宰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还没有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有逃避赋税的老百姓只把他们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治理得很好。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有了重用杨万里的想法,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地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杨万里:“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陆续将这些人擢用。赶上高宗驾崩,孝宗想要执行三年守丧的制度,创建议事堂,命令皇太子参与决定各种政务。杨万里上奏章极力劝谏,又上书太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旦履行职务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与其懊悔来不及,不如推辞而不担此重任。希望殿下三番五次推辞,一定不居任。”太子为之恐惧。孝宗很不高兴,说:“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出任筠州知州。宁宗即位,召杨万里赶赴朝廷,他辞却了。他以年老请求退休,进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皇帝下令进封他为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带。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韩侂冑当政后,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他曾经修筑南园,让杨万里作记,答应日后请他任中书、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说:“官可以不作,记却不可以写。”韩侂冑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作记。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道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仓促间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笔写道:“韩侂胄是个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空有这样的头颅,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扔下笔就去世了。杨万里精通作诗,曾经著有《易传》流行于世。死后赐谥“文节”。
D
16.①同:二李都借美好的梦境来寄托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同时反衬出现实生活之可“厌";②异:受时代气象、个人经历、性格影响,李白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时,能昂首扬眉,表现得傲骨嶙峋;而李清照这首诗,却只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化虚为实”错,无从体现。“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意为:人生如果能够这样过,何必一定要回家。这里作者正是以感想来代替叙述,略去如何从梦中惊醒过来的描写,使诗意更为紧凑,过渡了无痕迹,又简省了很多笔墨。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分析相同
此诗写作者某天早晨睡起前梦幻中的一番游仙经历以及醒来后的感慨。醒来以后,尚对梦境无限留恋。醒来后作者陷入了沉思。“喧哗”包含着现实生活中人们为名利得失纷争不已的意思,对此梦中所见,更觉得可“厌"。这是从对梦境和现实的相反感受写。明知是幻梦而犹念念不已,则是从理智和感情的矛盾状态写。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然后写进入梦境,最后诗人写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置于虚无飘渺的梦境中,寄寓着诗人的理想,反映了生活现实。
综上,二李都借美好的梦境来寄托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同时反衬出现实生活之可“厌”
(2)分析不同
李白诗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结尾,意为: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 2024年出售主焦煤矿山合同范本
- 2024年出售梁场回迁房协议书模板
- 2024年代驾车折叠车租车协议书模板
- 2024年便利店并购协议书模板模板
- 不良坐姿康复治疗方案
- 围绝经期饮食护理
- 创意美术培训汇报展示课
- 儿童脑出血的治疗方案
- 【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章末检测卷-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GB/T 29711-202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焊缝内部不连续的特征
- 世界各国国家代号、区号、时差
- JGT388-2012 风机过滤器机组
- 花木兰短剧剧本英文版
- 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治班策略
-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函数的单调性》课件
- 积极应对媒体正确舆情引导培训讲义课件
-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PEP)课件【全册】
- 运维开发人员KPI绩效考核方案
- 起重机日常维护保养方案
- 民法典讲座-继承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