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 课件汇 舒华 09-16 被动安全气囊技术-故障自诊断与排除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C/3F/wKhkGWc-7gSARV8zAAIMxTOBUjc870.jpg)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 课件汇 舒华 09-16 被动安全气囊技术-故障自诊断与排除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C/3F/wKhkGWc-7gSARV8zAAIMxTOBUjc8702.jpg)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 课件汇 舒华 09-16 被动安全气囊技术-故障自诊断与排除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C/3F/wKhkGWc-7gSARV8zAAIMxTOBUjc8703.jpg)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 课件汇 舒华 09-16 被动安全气囊技术-故障自诊断与排除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C/3F/wKhkGWc-7gSARV8zAAIMxTOBUjc8704.jpg)
![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 课件汇 舒华 09-16 被动安全气囊技术-故障自诊断与排除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1C/3F/wKhkGWc-7gSARV8zAAIMxTOBUjc8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舒华教授汽车电控技术
Automobile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gy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第5讲汽车安全气囊技术主讲:舒华教授
第5章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VehicleBody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ology
5.3.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5.3汽车安全气囊技术5.3.2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5.3.3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5.3.4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过程5.3.5安全气囊系统的动作时序5.3.6安全气囊系统的有效范围5.3.4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原理(保险机构)5.3汽车安全气囊技术一、学习内容1.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的分类2.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组成与控制电路3.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原理——控制流程、动作时序、有效范围二、学习要求1.了解汽车安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2.理解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过程、动作时序、有效范围3.掌握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汽车行驶安全控制系统
汽车财产安全控制系统(中控门锁、汽车防盗)
主动安全控制系统——避免车辆发生交通事故
被动安全控制系统——减轻事故导致的伤害程度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制动辅助系统EBA
驱动轮防滑转调节系统ASR、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VSC、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行驶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SRS安全带紧急收缩触发系统SRTS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分类安全系统分类方法行驶安全控制系统主动安全控制系统被动安全控制系统5.3.1
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碰撞伤人原因:二次碰撞一次碰撞: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二次碰撞: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将急剧减小,减速度急剧增大,驾驶人和乘员就会受到较大惯性力的作用而向前移动,使人体与转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等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导致人体遭受伤害的主要原因。——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驶人面部或胸部可能与转向盘和挡风玻璃发生二次碰撞,前排乘员可能与仪表台和挡风玻璃发生二次碰撞,后排乘员可能与前排座椅发生二次碰撞。——当汽车遭受侧面碰撞时,驾驶人和乘员可能与车门、车门玻璃或车门立柱发生二次碰撞。车速越高,惯性力就越大,遭受伤害的程度也就越严重。一次碰撞二次碰撞5.3.1
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
辅助防护系统SRS: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
辅助座椅安全带的防护装置→系好安全带→伤亡人数减少43%~46%SupplementalRestraintAirBagSystem正面气囊:保护面部与胸部;侧面气囊:保护颈部与腰部;护膝气囊(垫):保护膝部;气帘(窗帘式气囊):保护头部。
当汽车遭受碰撞导致驾驶人和乘员的惯性力急剧增大时,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在驾驶人、乘员与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利用气囊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来吸收人体惯性力产生的动能,减轻人体遭受伤害的程度。安全气囊SRS功用5.3.2
安全气囊的组成1.安全气囊系统的名称2.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碰撞信号传感器(左前、右前传感器)
碰撞防护传感器(SRSECU内)电控单元:SRSECU执行器:气囊组件
SRS指示灯控制部件安装位置5.3.2
安全气囊的组成3.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路
电源电路
故障记忆电路
故障诊断与监测电路
点火引爆电路等。4.安全气囊的控制——在同一辆汽车上,无论气囊数量多少,既可集中,也可分别控制。正面气囊和护膝气囊:用一个SRSECU进行控制;侧面气囊和头部气帘(窗帘式气囊):用一个SRSECU进行控制。SRS电路5.3.4
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过程1.安全气囊的控制过程当汽车遭受碰撞且减速度达到设定阈值时→SRSECU→气囊组件中的点火器电路接通→引爆使点火剂(引药)受热爆炸(电热丝通电发热引爆引药
)。当点火剂引爆时,迅速产生大量热量→充气剂受热分解并释放出氮气充入气囊,→气囊膨胀→在人体与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了一个气垫→人体与车内构件变为弹性碰撞→气囊变形和排气节流来吸收人体碰撞产生的动能,从而达到保护人体之目的。5.3.4
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原理2.安全气囊的控制流程汽车碰撞→SRSECU→点火→引爆点火剂→充气剂受热分解→氮气充入气囊→气囊膨胀→铺垫气垫→气囊变形和排气节流→保护人体免受伤害。5.3.5
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时序1.安全气囊的控制过程2.安全气囊的动作时序博世奥迪车速50km/h与前方障碍物碰撞动作时序。1)碰撞约10ms,引爆极限;2)碰撞约40ms,气囊充满;3)碰撞约60ms,身体压向气囊;4)碰撞约110ms,大部气体逸出;5)碰撞约120ms,危害除车速零。开始充气→气囊充满:30ms;碰撞开始→气囊收缩:120ms——人眨眼一次:200ms碰撞之后经历时间010ms40ms60ms110ms120ms安全气囊动作状态遭受碰撞点火引爆开始充气气囊充满人体前移排气节流吸收动能人体复位恢复视野危害解除车速降零5.3.6
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效果3.安全气囊的碰撞效果丰田轿车以55km/h的速度与前方障碍物碰撞试验结果:发动机变形、驾驶人安全。5.3.6
安全气囊系统的有效范围3.安全气囊的有效范围下列7种情况时,正面气囊不会引爆充气:(1)汽车遭受后方碰撞时。(2)纵向减速度未达到设定阈值时。(3)汽车遭受横向碰撞时(此时侧面气囊将引爆充气)。(4)汽车发生绕纵向轴线侧翻时(此时侧面气囊将引爆充气)。(5)汽车遭受侧面碰撞超过正前方±30°角时(此时侧面气囊将引爆充气)。(6)所有前碰撞传感器都未接通,或SRSECU内部的防护传感器未接通时。(7)汽车正常行驶、正常制动或在路面不平的道路条件下行驶时。减速度阈值:根据SRS的性能设定:不低于35km/h。气囊大→充气长→阈值低。5.3.3
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按总体结构分类:机械控制式SRS电子控制式SRS
按功能不同分类:正面SRS:保护面部与胸部侧面SRS:保护颈部与腰部护膝SRS:保护膝盖头部气帘:保护头部、颈部按气囊数量分类:单SRS:驾驶人双SRS:驾驶人+前排乘员多SRS:驾驶人+乘员X课程小结(5)这次课主要介绍了:1.安全气囊系统的功用、组成与分类方法2.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原理——控制流程、动作时序、有效范围——碰撞→SRSECU→点火→引爆点火剂→充气剂受热分解→氮气充入气囊→气囊膨胀→铺垫气垫→气囊变形和排气节流→人体免受伤害。这一讲是被动安全系统的有关知识,重点是安全气囊系统SRS的组成、分类、控制流程、动作时序和有效范围。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掌握重点、为使用维修奠定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讲授内容阅读教材,并在网上完成课后作业。同学们,下次课再会!第6讲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原理主讲:舒华教授
第5章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VehicleBody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ology
5.3.4
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原理一、学习内容1.碰撞传感器功能、分类与结构原理2.气囊电控单元SRSECU的结构组成3.气囊组件的组成、分类与结构原理二、学习要求1.了解气囊电控单元SRSECU的结构组成2.理解碰撞传感器和气囊组件的功能与分类方法3.掌握碰撞传感器和气囊组件的结构原理5.3.2
安全气囊的组成1.安全气囊系统的名称2.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碰撞信号传感器(左前、右前传感器)
碰撞防护传感器(SRSECU内)电控单元:SRSECU执行器:气囊组件
SRS指示灯控制部件安装位置5.3.4碰撞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
将碰撞信号输入气囊电控单元SRSECU
,供SRSECU判定是否引爆气囊点火器和安全带收紧点火器。2.分类:按用途、结构(1)按用途不同分类碰撞信号传感器:碰撞烈度(激烈程度)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前部两侧——左前与右前翼子板内侧,两侧前照灯支架下面,——发动机散热器(水箱)支架左、右两侧,左右仪表台下面等。碰撞防护传感器:安全传感器或保险传感器或中心传感器——SRSECU内部
结构原理完全相同,可互换使用。唯一区别:减速度阈值有所不同。阈值设定原则:碰撞防护传感器减速度阈值<碰撞信号传感器减速度阈值。功用分类区别5.3.4碰撞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2)按结构不同分类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滚球式、滚轴式和偏心锤式水银开关式传感器电子式传感器5.3.4滚球式碰撞传感器
铁质滚球:可在导缸内移动或滚动
固定触点:连接传感器电极引线
永久磁铁:
导缸:
壳体:工作原理——当静态时,磁力将滚球吸向磁铁,触点与滚球分离,如图5-53a所示,传感器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当汽车遭受碰撞且减速度达到设定阈值时→滚球产生的惯性力>磁铁电磁吸力→惯性力使滚球克服磁力沿导缸向两个固定触点运动并接通电路,图53b所示。结构组成5.3.4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1.结构特点:偏心锤1与8、偏心锤臂2与15转动触点臂3与11转动触点6与13、固定触点10与16复位弹簧19挡块9、壳体4与122.工作原理:静止状态:复位弹簧作用,偏心锤与挡块接触,转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断开,图a)。汽车碰撞、偏心锤惯性力矩大于弹力力矩时,转子总成转动,转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如图5-21b)所示,接通气囊点火器搭铁回路。5.3.4安全气囊电控单元SRSECU1.安装位置:汽车纵向轴线上。2.结构组成:专用CPU:“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模/数(A/D)转换器—数/模(D/A)转换器、—串行输入/输出(I/O)接口—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和定时器信号处理电路:整形滤波、便于识别备用电源电路:大容量电容器—当汽车电源与SRSECU之间断路后,维持SRS供电6s,保证SRS正常点火。安全气囊控制组件SRSECU电路本
田
轿
车
气
囊
SRSECU
电
路5.3.4气囊组件驾驶席气囊组件乘员席气囊组件5.3.4驾驶席SRS气囊组件结构组成:装饰盖:表面模压撕印
减小膨开阻力气囊:聚酰胺织物(尼龙)
降落伞式折叠成包
背面排气孔2~4个气体发生器:充气气源点火器引线:连接电路5.3.4气体发生器(充气器)壳体:冷压成一体,内装充气剂3、滤网2和点火器5
上盖6:制有若干个充气孔
下盖1:制有安装孔充气剂3:叠氮化钠NaN3固体药片
无色六方形晶体,有剧毒!约300℃时分解。金属滤网2:过滤渣粒点火器5:电雷管5.3.4点火器结构组成:药筒:引爆炸药:叠氮化铅Pb(N3)2电热丝:电极:陶瓷片:绝缘引出导线:工作情况:——电热丝通电引爆引药,炸药瞬间爆炸产生热量,药筒内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并冲破药筒,充气剂受热分解,释放氮气充入气囊使其膨开。5.3.4乘员席SRS气囊组件图4-20乘员席SRS气囊组件结构
1-点火器引线;2-饰盖撕印;3-气囊饰盖;4-SRS气囊;
5-手套箱;6-空调风向开关;7-仪表台;8-气体发生器5.3.4SRS(AIRBAG)指示灯形式:SRS图形AIRBAG图形位置:仪表盘面膜下面功用:指示SRS状态;显示故障代码。课程小结(6)这次课主要介绍了:1.碰撞传感器功能、分类与结构原理2.气囊电控单元SRSECU的结构组成3.气囊组件的组成、分类与结构原理这一讲是安全气囊的基础知识,重点是传感器和气囊组件的组成、分类与结构原理。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为使用维修奠定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讲授内容阅读教材,并在网上完成课后作业。同学们,下次课再会!第7讲气囊保险机构与报废处理方法主讲:舒华教授
第5章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VehicleBody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ology5.3.5气囊保险机构与报废处理一、学习内容1.安全气囊系统的保险机构2.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查与气囊组件报废的处理方法二、学习要求1.理解安全气囊保险机构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2.掌握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查与气囊组件报废的处理方法5.3.5
安全气囊的保险机构镀金端子——线束和插接器连接线束和插接器颜色:深蓝色(早期),黄色,橘红色(欧洲),红色(奔驰)保险机构:插接器设制序号保险机构名称采用该装置的连接器代号1防止气囊误爆机构2、5、82线路连接诊断机构1、3、7、93连接器双重锁定机构5、84端子双重锁定机构1、2、3、4、5、7、8、9保险机构保险措施5.3.5
安全气囊的保险机构1.防止气囊误爆机构:2、5、8插接器(1)结构:插座上设铜质弹簧片—短路片(2)功用:防静电或误通电引爆气囊。(3)原理:当插接器连接时,插头绝缘体将短路片顶起,点火电路连接良好。当插接器脱开时,短路片将点火器短路,即使加电也不会引爆气囊。5.3.5
安全气囊的保险机构2.电路连接诊断机构:1、3、7、9插接器(1)结构:插接器设诊断销与诊断端子(2)功用:监测插接器是否可靠连接。(3)原理:连接不可靠时,电阻为无穷大;可靠连接时,电阻约为1KΩ。5.3.5
安全气囊的保险机构3.插接器双重锁定机构:5、8插接器(1)结构:插接器设主锁、副锁和凸台。(2)功用:防止插接器脱开。(3)原理:主锁未锁时,凸台挡副锁;主锁锁定时,副锁能转并锁定;主副锁双重锁定后,可靠连接。5.3.5
安全气囊的保险机构4.端子双重锁定机构:1、2、3、4、5、6、7、8、9插接器(1)结构:锁柄与分隔片(2)功用:防止接线端子滑动而导致接触不良。(3)原理:锁柄:一次锁定,防止端子沿导线轴向滑动;分隔片:二次锁定机构,防止端子沿导线径向移动。5.3.5
安全气囊的保险机构5.螺旋线束(1)结构:黄色塑料管内,与发动机舱线束连成一体。(2)功用:保证转向盘具有足够的转动角度。(3)安装:先将线束安装在螺旋形弹簧内,再安放到弹簧壳体内。注意位置和旋向;螺旋线束:螺旋弹簧、时钟弹簧、游丝弹簧或游丝等。5.4.4气囊组件报废的处理方法1.车上引爆在车上引爆气囊的方法图36a示,操作人员与汽车之间的距离至少10m以上。2.车下引爆图5-36b)所示,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端子。2)拔开气囊组件与螺旋线束间的插接器。3)剪断气囊组件线束,使插头与线束分离。4)将引爆器接线夹与气囊组件引线连接。5)先距离气囊10m以上,再连接蓄电池。6)查看引爆器红色指示灯发亮后才能引爆。7)按下引爆开关引爆气囊。待绿色指示灯发亮之后,将引爆后的气囊作废物处理。——关键:人与气囊距离至少10m以上。5.4.5安全气囊系统检查注意事项气囊意外膨开或安全带收紧器误动作,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后果不堪设想。1.前碰撞传感器检查注意事项(1)当汽车遭受碰撞,气囊已经引爆后,前碰撞传感器不得继续使用,应同时更换左前和右前碰撞传感器。(2)碰撞传感器的动作具有方向性。安装前碰撞传感器时,传感器壳体上箭头所指方向必须按《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安装。(3)前碰撞传感器的定位螺栓和螺母必须经过防锈处理。拆卸或更换前碰撞传感器时,必须同时更换定位螺栓和螺母。(4)前碰撞传感器引出导线的连接器设有电路连接诊断机构。当连接器插头与插座未插牢时,自诊断系统将会检测出故障并将故障码存入存储器中。5.4.5安全气囊系统检查注意事项2.气囊组件检查注意事项(1)拆卸或搬运气囊组件时,气囊装饰盖一面(有撕缝一面)应当朝上。(2)在存放气囊组件时,不得将气囊组件重叠堆放,以防万一气囊误膨开而造成严重事故;(3)绝对不能检测气囊组件中点火器的电阻,否则可能引爆气囊。(4)既不能在气囊组件的任何部位涂抹润滑脂,也不能用任何类型的洗涤剂清洗。5.4.5安全气囊系统检查注意事项3.气囊电控单元(SRSECU)检查注意事项(1)汽车已发生过碰撞并且气囊引爆膨开后,SRSECU就不能继续使用。(2)在安装SRSECU时,应在固定SRSECU之后,再连接SRSECU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因为防护传感器安装在SRSECU内,如果先连接插头与插座,防护传感器就起不到防护作用。同理,在拆下SRSECU时,应先拔开SRSECU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再进行拆卸。(3)在拆卸或更换SRSECU过程中,不要使用冲击扳手或榔头等工具,以免气囊受到震动而意外引爆。在拆卸SRSECU固定螺栓之前,必须将点火开关转到锁止(LOCK)位置,并在拆下蓄电池负极电缆端子20s之后进行拆卸。(4)SRSECU应存放在阴凉(低于40℃)、干燥(相对湿度小于80%)的地方。(5)当点火开关接通ON或断开时间不足3min时,切勿振动和撞击SRSECU。课程小结(7)这次课主要介绍了:1.安全气囊系统的保险机构(防止气囊误爆机构、电路连接诊断机构)2.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查与气囊组件报废的处理方法这一讲是被动安全知识,重点是气囊保险机构的结构原理。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融会贯通、为使用维修奠定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讲授内容阅读教材,并在网上完成课后作业。同学们,下次课再会!第8讲安全带收紧系统与气囊检查方法主讲:舒华教授
第5章汽车车身电控技术
VehicleBody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ology5.4.1安全带收紧系统的功用5.4汽车安全带紧急收缩触发技术5.4.2安全带收紧系统的结构组成5.4.3安全带收紧的控制过程5.4.4安全气囊系统检查方法5.4安全带收紧控制技术一、学习内容1.安全带收紧系统的功用与结构组成2.安全带收紧系统的控制过程3.安全气囊与安全带收紧系统的检查方法二、学习要求1.了解安全带收紧系统的控制过程2.理解安全带收紧器的结构原理3.掌握安全气囊与安全带收紧系统的检查方法5.4安全带紧急收缩触发系统座椅安全带紧急收缩触发系统SRTS——安全带收紧系统SRTS:Seat-BeltEmergencyRetractingTriggeringSystem。
功用:当汽车碰撞时,在气囊膨开之前迅速收紧安全带,缩短驾驶人和乘员身体向前移动的距离,避免或减轻人体遭受伤害。SRS(碰撞信号传感器)SRSECU+碰撞防护传感器座椅安全带收紧器(左/右)
活塞式安全带收紧器
钢珠式安全带收紧器功用组成收紧器类型5.4安全带紧急收缩触发电路图
凌志LS400型轿车SRS电路框图5.4.1活塞式安全带收紧器活塞式安全带收紧器(1)结构组成:导管(气筒)活塞:Φ20mm钢丝绳:连棘爪气体发生器:同SRS,体积小安全带收缩棘轮机构:伸缩卷筒一端,有三个棘爪、一个外齿圈和时钟弹簧安全带伸缩卷筒:连接安全带5.4.1活塞式安全带收紧器活塞式安全带收紧器(1)结构组成:(2)工作原理:——发生碰撞→点火→引爆引药释放热量→充气剂分解释放氮气充入导管→活塞移动→钢丝绳拉动棘轮并带动安全带伸缩卷筒转动→安全带收紧。5.4.2钢珠式安全带收紧器钢珠式安全带收紧器(1)结构组成:气体发生器
钢珠带齿转子安全带伸缩卷筒钢珠回收盒(2)工作原理:——发生碰撞→点火→引爆引药→充气剂分解→氮气冲击钢球→钢珠连续射向转子齿槽→转子带动卷筒转动→安全带收紧。5.4.3安全带收紧系统控制时序几点说明:1.碰撞后约10ms内将安全带收紧15~20cm。2.SRS与SRTS同时点火。3.控制时序:带先收紧、气囊后膨胀∵气囊充满时刻:碰撞后约40ms∴安全带收紧在前,气囊膨胀在后。5.4.5安全气囊系统检查注意事项气囊意外膨开或安全带收紧器误动作,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后果不堪设想。(1)充分利用故障自诊断系统获得故障信息——读取故障码(2)整车电路断电前做好有关准备工作:汽车音响系统、防盗系统、时钟、电控座椅、座椅安全带控制系统、驾驶座椅位置设定的倾斜和伸缩转动方向、电控车外后视镜等系统均具有存储功能——用户记录密码(3)断电20s后才能进行检查——有备用电源(4)SRS对可靠性要求极高,所有零部件均为一次性使用部件,绝不允许将碰撞传感器、气囊组件、SRSECU、座椅安全带收紧器等部件重复使用。如果须更换零部件,则应使用新品,不允许使用不同型号车辆上的零部件。5.4.5安全气囊系统检查注意事项(5)在检修汽车其他零部件时,如有可能对SRS的传感器产生冲击,则应先将碰撞传感器拆下,以防传感器动作而导致气囊误膨开。(6)对碰撞传感器或防护传感器如有水银开关式传感器,由于水银蒸气有剧毒,换下的旧传感器不能随意毁掉,应当作有害废物处理。当车辆报废或更换装有水银开关式传感器的SRSECU时,应拆下水银开关式传感器并作有害废物处理。(7)当前碰撞传感器、SRSECU或气囊组件摔碰之后或其壳体、支架、插接器有裂纹、凹陷时,应予更换新品。(8)前碰撞传感器、SRSECU或气囊组件不得暴晒或接近火源。5.4.5安全气囊系统检查注意事项(9)绝对不能检测点火器的电阻值,否则可能引爆气囊。检测SRS其他零部件或线路电阻值时,必须使用数字式万用表(其阻抗应大于10k
/V。如用指针式万用表,其阻抗小,表内电源电压加到气囊点火器上就可能引爆气囊。(10)当SRS检查完成之后,必须对SRS指示灯进行检查。当点火开关转到ON或ACC位置时,SRS指示灯亮6s左右后自动熄灭,说明安全气囊系统正常。(11)拆卸或搬运气囊组件时,气囊装饰盖带有撕缝一面应当朝上。气囊组件切勿重叠堆放,以防万一气囊误膨开而造成事故。(12)当用电焊修理汽车车身时,应在进行电焊作业之前将气囊组件与螺旋线束之间的插接器拔开。(13)气囊组件应当存放在远离电场干扰的地方。课程小结(8)这次课主要介绍了:1.安全带收紧系统的功用与结构组成(安全带收紧器——活塞式、钢珠式)2.安全带收紧系统的控制过程3.安全气囊与安全带收紧系统的检查方法这一讲是被动安全知识,重点是安全带收紧器的结构原理与被动安全系统的检查方法。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为使用维修奠定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讲授内容阅读教材,并在网上完成课后作业。同学们,下次课再会!《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军事交通学院舒华AutomobileElectricalEquipmentand
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gy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章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
ElectronicControlAutomaticTransmissionTechnology第1讲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主讲:舒华教授
4.1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功用与组成4.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4.2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控制原理4.3齿轮变速系统的结构原理4.4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4.5自动变速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4.6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过程第4章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一、教学内容(内容7项)1.电控自动变速系统功能与组成2.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控制原理3.齿轮变速系统的结构原理4.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5.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6.电控变速器自动换挡的控制过程7.电控变速器自动锁止的控制过程第4章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二、教学要求(12讲,4个方面)1.掌握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电控自动变速原理、齿轮变速系统的结构原理、换挡时机控制原理、锁止时机控制原理与解除锁止状态的条件;2.掌握齿轮变速机构、换挡执行机构、停车锁止机构、液压传动与控制装置以及电控装置的结构原理,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规律;3.理解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和变速原理;4.了解电控变速器自动换挡和自动锁止的控制过程。4.1自动变速系统组成原理—教学任务一、教学内容1.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组成2.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控制原理二、教学要求1.了解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组成2.理解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控制原理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功用能够改变驱动车轮转矩和转速的装置。
自动变换汽车驱动轮的转矩和转速,适应汽车负载和道路条件变化要求的装置。电控自动变速器(功用):
根据汽车车速和发动机负荷变化,自动控制换挡和动力传递(自动控制变速机构的换挡时机和液力变矩器的锁止时机),使汽车获得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自动变速系统还具有失效保护功能和故障自诊断功能。
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功用4.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4.1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组成——3个子系统齿轮变速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变速电控系统4.1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组成4.1.1齿轮变速系统(1)液力变
矩
器:锁止离合器(2)换挡执行机构:换挡离合器
换挡制动器(3)齿轮变速机构:(4)停车锁止机构:4.1
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组成4.1.2液压控制系统液压传动装置:油泵、传动液液压控制装置:——换挡电磁阀№1、№2——换挡阀——锁止电磁阀№3——锁止阀(信号阀、继动阀)——调压阀(主、副调压阀)油道:连接液压装置4.1
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组成4.1.1齿轮变速系统4.1.2液压控制系统4.1.3自动变速电子控制系统(1)传感器与控制开关(2)自动变速电控单元ECTECU
(3)执行器:————换挡电磁阀№1、№2————换挡阀————换挡离合器————换挡制动器————锁止电磁阀№3————锁止离合器
。4.2
换挡时机的控制原理当选挡手柄拨到D、2或L位置时,ECTECU首先根据换挡规律选择开关信号选择相应的换挡规律,然后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和车速传感器VSS信号与ROM中的换挡时机MAP进行比较并确定变速机构的升挡或降挡时机。当节气门开度和车速达到选定换挡规律的最佳升挡或降挡时机时,ECTECU向换挡电磁阀(№.1电磁阀和№.2电磁阀)发出通电或断电指令,控制换挡阀动作。换挡阀移动时→接通或关闭换挡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控制油路→离合器和制动器接合或分离→实现自动升挡或降挡→变速。4.2
换挡时机的控制原理自动变速的控制策略:———传感器→ECTECU→换挡电磁阀→换挡阀→换挡执行机构→齿轮变速机构→改变车速。4.3锁止时机控制原理ECTECU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信号确定变速机构换挡时机的同时,还要在变矩器锁止时机MAP中查寻确定液力变矩器的锁止时机。ECTECU→№.3电磁阀通电→锁止信号阀和锁止继动阀动作→阀芯移动→锁止离合器油路→离合器接合→变矩器与飞轮锁成一体——
传动效率:100%。解除锁止的信号:——制动灯开关——巡航控制ECU——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传感器TPS怠速触点IDL信号。4.3锁止时机控制原理动力传递的控制策略:————传感器→ECTECU→锁止电磁阀→锁止阀→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直接传递动力(传动效率100%)。课程小结(1)这次课主要介绍了:1.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组成2.电控自动变速系统的控制原理这一讲是电控自动变速的基本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为后续学习和使用维修打好基础。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讲授内容阅读教材,并在网上完成课后作业。同学们,下次课再会!第4章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
ElectronicControlAutomaticTransmissionTechnology第2讲齿轮变速系统的结构原理主讲:舒华教授
4.3齿轮变速系统结构原理—教学任务
4.3.1液力变矩器4.3齿轮变速系统的结构原理4.3.2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4.3.5停车锁止机构的结构原理4.3齿轮变速系统的功用与组成齿轮变速系统的组成(1)液
力
变
矩
器(2)换挡执行机构(3)齿轮变速机构(4)停车锁止机构提供速比可变(具有变速挡)、转向可逆(具有倒挡)和切断动力(具有空挡)的动力传递方式,满足汽车的使用要求。功用4.3.1液力变矩器安装位置:发动机飞轮壳体与变速器壳体前盖之间;功用:将发动机输出力矩传递到齿轮变速机构。4.3.1锁止式液力变矩器1.定义:——液力变矩器是一种柔性传递力矩的液力传动装置。装有锁止离合器,能够直接传递动力的液力变矩器。2.液力自动变速器不节油的原因:经济性不如机械式变速器传动液ATF摩擦、冲击损失能量(使ATF温度升高);涡轮与泵轮之间至少存在有4%~5%的转速差;普通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80%~86%)<机械式变速器(100%)。
3.解决措施:综合式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锁止式液力变矩器当锁止离合器分离时,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η=96%);当锁止离合器接合时,直接传递动力(传动效率:η=100%)。锁止式液力变矩器补充知识:普通液力变矩器导轮4:固定在轴套上,轴套固定在变速器
壳体上。三个工作轮安放在密闭的、充满传动液的变速器前端的壳体内。导轮与涡轮、泵轮的叶片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三个工作轮之间无机械联系;三个工作轮上的叶片都径向倾斜排列;叶片都弯曲一定弧度,保证传动液循环。
泵轮3:与发动机飞轮圆盘固定连接——主动部件涡轮2:与变矩器输出轴(即变速器输入轴)花键连接——从动部件补充知识:变矩器传动液流动情况工作轮叶片结构及传动液流动情况2-涡轮;4-导轮;3-泵轮传动液流动情况:泵轮3→涡轮2→导轮4→泵轮3
补充知识:液力变矩器力矩传递过程——泵轮3与涡轮2的转速差使泵轮外缘与涡轮外缘之间产生压力差,传动液便从压力高的泵轮叶片外缘冲入涡轮叶片外缘,涡轮在高速液流的冲击力作用下,便随泵轮一同旋转,将力矩传递到输出轴。——发动机曲轴旋转→飞轮圆盘带变矩器泵轮3一同旋转→泵轮叶片带动传动液ATF绕轴线作圆周运动→ATF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叶片内缘向外缘甩出。补充知识:液力变矩器力矩传递过程——流入涡轮的ATF从涡轮叶片内缘流出并进入导轮4,由于导轮固定不动,因此流经导轮叶片改变方向后,重又返回泵轮,传动液完成从泵轮→涡轮→导轮→泵轮的工作循环,将发动机飞轮输出力矩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
4.3.1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结构组成1.普通液力变矩器:泵轮、涡轮、导轮三元件液力变矩器2.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普通液力变矩器+单向离合器(滚柱式和楔块式)3.锁止式液力变矩器=普通液力变矩器+单向离合器+锁止离合器=综合式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锁止离合器:湿式离合器变矩器前盖(主动部件)锁止压盘(从动部件)减振盘(减振弹簧
)
4.3.1锁止式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当低速行驶时:速比小,变矩器变矩,离合器分离。——传动液ATF:由变速器输入轴(变矩器输出轴)中心油道(内油道)流入锁止压盘左侧,压盘后移,离合器分离。液压油路:内油道流入→中心油道→压盘左侧→变矩器→外油道流出4.3.1锁止式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当高速行驶时,速比大,变矩器=偶合器,离合器接合。——传动液ATF:由导轮固定套上外油道→变矩器→内、外油道流出。——锁止压盘左侧油压降低,右侧仍为变矩器油压,压力差使锁止离合器接合→涡轮与泵轮接合成一体,传动效率=100%。发动机动力:变矩器前盖→锁止压盘→涡轮毂→变速器输入轴。4.3.2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1.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组成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内齿圈
——各行星轮与太阳轮和内齿圈保持啮合,行星轮既能绕行星轮轴自转,又能围绕太阳轮公转,如同太阳系中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一样,故称为行星齿轮机构。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受力情况:太阳轮1力矩:M1=F1R1内齿圈2力矩:M2=F2R2行星架3力矩:M3=F3R3设内齿圈齿数Z2与太阳轮齿数Z1之比为
,则式中R1、R2——太阳轮和内齿圈的节圆半径;
Z1、Z2——太阳轮和内齿圈的齿数;
R3——太阳轮与行星轮的中心距。4.3.2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4.3.2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方程式
课程小结(2)第4章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
ElectronicControlAutomaticTransmissionTechnology第3讲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主讲:舒华教授
第3讲齿轮变速系统的变速原理一、教学内容1.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二、教学要求1.掌握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汽车必须满足从停止到起步、从低速到高速、倒退行驶的使用要求。齿轮变速系统的功用:提供速比可变(具有变速挡)、转向可逆(具有倒挡)和切断动力(具有空挡)的动力传递方式,从而满足汽车的使用要求。齿轮变速机构类型:平行轴式齿轮变速机构
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行星齿轮式变速机构的类型:
辛普森(Simpson)式
拉维奈尔赫(Ravigneaux,又译为纳文脑)式
阿里森(Arnoldson)式行星齿轮机构。功用类型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汽车自动变速器采用的行星齿轮机构大都是由辛普森式双排行星齿轮机构或拉维奈尔赫式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组成。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的显著特点:前后两个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成一体,即“前后行星排共用一个太阳轮”。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
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序号固定件主动件从动件传动比i工作状态挡位应用1内齿圈太阳轮行星架减速传动低挡一挡2行星架太阳轮超速传动未被采用3太阳轮内齿圈行星架减速传动高挡二挡4行星架内齿圈超速传动超速挡5行星架太阳轮内齿圈反向减速传动倒挡6内齿圈太阳轮反向超速传
动不合实用未被采纳7三个元件中任意两个联成一体,第三元件与前两元件等速直接传动直接挡(三挡)8所有元件不受约束自动转动失去传力作用空挡4.3.3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可归纳为五种(减速、超速、反向、直接、空挡)传动方式和八种工作状态;提供:3速(或3挡)和1个倒挡。序号固定件主动件从动件传动比i工作状态挡位应用1内齿圈太阳轮行星架减速传动低挡一挡2行星架太阳轮超速传动未被采用3太阳轮内齿圈行星架减速传动高挡二挡4行星架内齿圈超速传动超速挡5行星架太阳轮内齿圈反向减速传动倒挡6内齿圈太阳轮反向超速传
动不合实用未被采纳7三个元件中任意两个联成一体,第三元件与前两元件等速直接传动直接挡(三挡)8所有元件不受约束自动转动失去传力作用空挡
课程小结(3)第4章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
ElectronicControlAutomaticTransmissionTechnology第4讲换挡与停车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主讲:舒华教授
第4讲换挡与停车机构的结构原理一、教学内容1.换挡离合器的结构原理
2.换挡制动器的结构原理3.停车锁止机构的结构原理二、教学要求1.了解停车锁止机构的结构原理2.掌握换挡离合器和换挡制动器的结构原理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换挡执行机构(换挡离合器、换挡制动器)功用与分类:换挡离合器——离合器功用:将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输入轴与行星排的某一个元件或某两个元件连接成一体,实现变速传动。
单向离合器:同起动机离合器
片式离合器(活塞式离合器)换挡制动器——制动器功用:锁定行星排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元件,实现变速传动。片式制动器(活塞式制动器)
带式制动器(液压伺服机构驱动)功用类型功用类型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1.片式离合器(活塞式)结构组成:活
塞复位弹簧离合器片离合器毂——在离合器毂的内圆上制有键槽,用于安放离合器片。——离合器片由若干钢片(主动片)和摩擦片(从动片)组成。主动片与离合器主动件相连,从动片与离合器从动件相连。在离合器片的外圆或内圆上制有若干个凸缘,以便与离合器毂或花键毂连接并传递动力。
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1.片式离合器(活塞式离合器)结构特点:主动件:输入轴、驱动齿轮从动件:离合器毂驱动齿轮与输入轴制成一体,主动片内圆的凸缘安放在驱动齿轮的键槽中,从而实现滑动连接。主动片既能随驱动齿轮转动,又能做少量轴向移动。从动片外圆上的凸缘安放在离合器毂内圆的键槽中,从而实现滑动连接。从动片也可做少量轴向移动。活塞安装在离合器毂内,活塞与离合器毂之间形成一个环状油腔,该油腔与液压控制油道相通。环形油腔由活塞内外圆上的O形密封圈保证密封。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1.片式离合器(活塞式离合器)工作原理:液压驱动主动件→从动件当无控制油压时,活塞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复位,离合器分离状态。当传动液经控制油道进入环形油腔时,活塞在油压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弹力向右移动,将主动片与从动片压紧在一起,离合器接合并传递动力。传力路径:输入轴→驱动齿轮→主动片
→从动片
→离合器毂→输出轴。片式换挡离合器工作情况环状油腔:在活塞3与离合器鼓4之间形成油腔,并与控制油道1连通,
活塞内外圆上的“O”形密封圈5保证密封。接合原理:ATF经油道1进入环形油腔时,油压使活塞克服弹簧弹力向右移动,主、从动片压紧,离合器接合,将离合器鼓4和离合器花键鼓10连接的机件(变速器轴或行星排的元件)连成一体——图b所示。当控制油压解除后,活塞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复位,离合器分离——图a所示。
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1.片式离合器(活塞式离合器)工作原理:安全阀的作用:离合器彻底分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当离合器分离时,主动片与从动片之间必须具有足够的间隙(标准间隙为0.25~0.38mm)。间隙不当时,可选用不同厚度的从动片进行调整。②当液压控制系统的油压解除后,离合器环形油腔内不能残存传动液。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1.片式离合器(活塞式)安全阀作用原理:传动液流入环形油腔时,油压将球阀压紧在阀座上,图4-12b所示,安全阀阀口关闭。传动液充入油腔使油压升高。当离合器分离时,控制系统接通回油油道,油腔内的传动液流出,油压降低,球阀在离心力作用下离开阀座,图a所示,安全阀开启,油腔中残留传动液在离心力作用下从安全阀流出,使离合器快速并彻底分离——甩油阀。安全阀的作用原理图9-21带安全阀的片式离合器(a)ATF流入;(b)ATF流出1-安全阀;2-环形油腔;3-“O”形密封圈;4-球阀阀口;5-活塞ATF流入油腔时,油压将球阀压在阀座上,阀口关闭,油压升高——图a所示
当离合器分离时,ATF流出,油压降低,离心力使球阀离开阀座,阀口开启,残留ATF在离心力作用下从阀口流出,使离合器快速、彻底分离——图b所示。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2.换挡制动器功用:锁定行星排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元件,实现变速传动。(1)片式制动器:结构原理与片式离合器基本相同,仅零部件名称有所不同。(2)带式制动器:组成:制动带伺服装置(油缸)结构特点:制动带:内表面镀有一层摩擦材料的开口式环形钢带。单边制动带:高挡制动器,转矩小。镀层:有机耐磨材料,防止制动毂过度磨损。双边制动带:低挡和倒挡制动器,转矩较大。镀层:金属摩擦材料。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伺服装置:直接作用式
间接作用式(1)直接作用式结构组成:制
动
带:开口固定在顶杆的一端。活
塞:工作油缸通控制油道,另一侧有出气口。顶
杆:连接调整螺杆,调整螺杆固定在与变速器壳体相连的支座上。复位弹簧:油缸泄压时,活塞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右移复位,解除制动。工作原理:传动液由控制油道进入活塞的工作油缸(右侧油缸)时,油压使活塞克服弹簧力推动顶杆左移,制动带以左侧顶杆支撑点为支点收紧。将制动毂抱死并停止转动,行星齿轮机构与制动毂连接的元件被锁止,实现变速传动。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2)间接作用式结构特点:与直接作用式的区别:——增设了一套杠杆机构。杠杆一端与活塞推杆连接,另一端与制动带顶杆连接。活塞移动时,活塞推杆通过杠杆使制动带顶杆动作,使制动带收紧。杠杆机构将活塞作用力放大——增大制动力矩。4.3.4换挡执行机构的结构原理(1)直接作用式(2)间接作用式(3)制动器间隙调整①调节调整螺杆进行调整;②调节活塞推杆进行调整。解除制动后,制动带与制动毂之间应有一定间隙,以便制动毂旋转,否则就会导致制动毂与制动带加速磨损,影响行星齿轮机构正常工作。调整方法:先将调整螺杆或活塞推杆拧紧到维修手册中规定的力矩,然后拧回规定的圈数即可。4.3.5停车锁止机构的结构原理1.功用:锁止输出轴实现驻车(停车)。2.结构组成:停车齿圈:输出轴上的外齿轮锁
止
杆:不同直径的圆柱杆停车棘爪:制有一个锁止凸齿,一端支承在变速器壳体的支承销上,可绕支承销转动。特点:锁止杆一端直径大小不同,另一端经连杆机构与选挡手柄(变速杆)连接。
4.3.5停车锁止机构的结构原理1.功用:2.结构组成:
3.工作原理:当手柄拨至P位时:锁止杆大圆柱杆与棘爪接触,棘爪顶向齿圈,锁止凸齿嵌入齿槽,将输出轴与变速器壳体连成一体而无法转动,使汽车停止不动。当手柄拨至P位以外时:小圆柱杆与停车棘爪接触,停车棘爪在复位卡簧弹力的作用下复位,其锁止凸齿与外齿圈分离,变速器输出轴可以自由旋转。本次课主要介绍了:1.换挡执行机构功用与分类2.片式离合器(活塞式离合器、安全阀)的结构原理3.带式制动器(制动带、液压伺服机构)的结构原理及其调整方法4.停车锁止机构的结构原理今天这一讲实用性很强,且是基础知识,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复习,切实掌握,为后续学习和使用维修奠定基础。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讲授内容阅读教材,并在网上完成课后作业。
同学们,下次课再会!课程小结(4)第4章汽车电控自动变速技术
ElectronicControlAutomaticTransmissionTechnology第5讲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主讲:舒华教授
第5讲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一、教学内容1.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
2.液压传动装置的结构原理3.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二、教学要求1.了解液压控制系统的组成2.理解液压传动装置的结构原理3.掌握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原理4.4液压控制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根据电磁阀的工作状态,控制换挡执行元件(换挡离合器和换挡制动器)和动力传递元件(锁止离合器)的油路,从而改变齿轮变速机构的传动比以实现自动换挡、或改变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状态来接通或切断动力传递。2.组成:(1)液压传动装置液压油泵:转子泵、齿轮泵、叶片泵自动传动液:变速器油油道:连接液压装置(2)液压控制装置调压阀:球阀式、活塞式、滑阀式(改进滑阀式主、副调压阀)控制阀:手动控制阀(手控阀)
液压控制阀(换挡阀、锁止式)
电磁控制阀(电磁阀)功用4.4.1液压传动装置(油泵)1.油泵功用:一是为液力变矩器和液压控制系统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传动油液;二是为齿轮变速机构和变速器运动部件提供润滑油液。2.油泵安装:液力变矩器后面,由发动机飞轮通过液力变矩器泵轮轴套上的花键毂驱动。3.油泵分类:内啮合齿轮泵:齿轮泵摆
线
转
子
泵:转子泵变
量
叶
片
泵:叶片泵4.油泵共同特点:主动部件(内转子):液力变矩器泵轮轴套上的花键毂由发动机曲轴驱动,从动部件:与主动部件偏心。一旦发动机转动,就会驱动油泵泵油。4.4.1液压传动装置(传动液ATF)传动液ATF:自动传动液AutomaticTransmissionFluid当变速器工作时,液压油泵提供传动液压力高达1900kPa(约19个大气压)。变速器型号挡位管路传动液的压力/kPa变速器结构特点应用车型怠速失速(涡轮转速为零)前桥驱动的电控自动驱动桥A140ED373~422902~1049电控、四速、带锁止离合器凯美瑞赛利卡R550~7071412~1648A240ED373~422902~1049电控、四速、带锁止离合器花
冠科罗纳R550~7071412~1648A241ED373~422903~1050电控、四速、带锁止离合器花
冠科罗纳R638~7951560~1893A540ED353~412992~1040电控、四速、带锁止离合器雷克萨斯凯美瑞R637~7451608~1873后桥驱动的电控自动变速器A340ED363~422902~1147电控、四速、带锁止离合器皇冠赛利卡R500~5981236~1589A341ED363~422902~1147电控(智能型)、四速、带锁止离合器雷克萨斯R500~5981236~1589A342ED363~422902~1147电控(智能型)、四速、带锁止离合器雷克萨斯R500~5981236~1589A43DED353~4021030~1196电控、三速、带锁止离合器克雷西达R550~5691422~17854.4.1液压传动装置(传动液ATF)自动传动液ATF:——高级润滑油1.功用:传递能量,润滑、清洗和冷却液压部件。传递能量:在液力变矩器中,是传递动力的介质;润滑:在液压控制系统中,它既是操纵油液,也是润滑油液;
在自动驱动桥中,润滑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清洗、冷却:液压系统传动部件和控制部件。4.4.1液压传动装置(传动液ATF)2.要求:(1)适当的黏度和良好的黏度稳定性。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一般为−40℃~+170℃,其黏度变化范围也较大。就提高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和控制系统动作的灵敏度以及汽车低温顺利起步而言,传动液黏度低较为有利;就满足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润滑要求和防止泄漏而言,传动液黏度又不能过低。为了满足自动变速器各部机件的使用要求,传动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必须达到规定的黏度值,见表4-3。4.4.1液压传动装置(传动液ATF)2.要求:(1)适当的黏度和良好的黏度稳定性。满足自动变速器各部机件的使用要求,传动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必须达到规定的黏度值,见表4-3。项目温度/℃通用汽车公司GMDexron型通用汽车公司GMDexronⅡ型福特汽车公司FordM2C33-E/F型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hryslerMS-4228型黏度997.0(最小)—7.0(最小)7.25(最小)-17.8——1400(最大)—-23.34000(最大)4000(最大)——-29———2300(最大)-4055000(最大)50000(最大)55000(最大)—黏度稳定性(耐久性试验)905.5(最小)5.5(最小)6.2(最小)6(最小)-17.8——1400(最大)—4.4.1液压传动装置(传动液ATF)2.要求:(1)适当的黏度和良好的黏度稳定性。(2)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传动液工作时的最高温度可达170℃,若热氧化稳定性不好,就会生成高温氧化沉淀物,使各种液压控制阀和换挡元件工作失灵。(3)良好的抗磨性。自动变速器齿轮变速机构的工作条件比较苛刻,且其零部件分别采用钢、铜等不同金属材料制成。因此,传动液要求能够保证不同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均不易磨损。(4)良好的抗泡性。传动液产生泡沫,会降低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和液压控制机构动作的灵敏度,还会导致液压传动系统油压波动,严重时会导致供油中断。因此,要求机械搅拌时产生的泡沫应能迅速消失。4.4.2液压控制装置(阀体)调压阀、控制阀+电磁阀→阀体阀体结构:上阀体、下阀体、阀体板(阀板)——组合形成“迷宫”;阀体安装:变速器下部或侧面。4.4.2液压控制装置(调压阀)1.调压阀的功用:将主油路油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900kPa)。2.分类:球阀式调压阀
活塞式调压阀
滑阀式调压阀(1)球阀式调压阀结构组成:球阀、弹簧和阀座工作原理:油压由弹簧预紧力决定。当油路油压F1低于弹簧预紧力F2时,弹簧将球阀压紧在阀座上,如图4-20(a)所示,油路油压随油泵转速升高和油量增加而升高。当油路压力F1高于弹簧预紧力F2时,弹簧被压缩,球阀打开,如图4-20(b)所示,部分传动液从球阀阀口排出,使油路压力降低至规定油压。4.4.2液压控制装置(调压阀)1.功用:2.分类:球阀式调压阀
活塞式调压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功率固态散热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匹格列酮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餐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健康养生概述》课件
- 区域性总工会集体合同示范文本
- 劳务派遣单位劳动合同安全保密补充
- 夫妻共有房产分割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漫画主题咖啡厅经营管理合同
- 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合同
- 链家房地产交易合同定金条款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县乡卷、行测、事业单位招聘】3套 真题及答案
- 300亩文冠果树栽培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度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服务协议范本3篇
- 春季开学教职工安全培训
- (正式版)JTT 1497-2024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
- 【班级管理表格】学生检讨反思承诺书
- 社会保险职工增减表
- 安全生产培训课件:烟花爆竹生产安全及防范措施
-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 全部答案
- 汉语口语速成 23.你打错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