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西游记》教学设计、名著背景主题概况、教学过程-【整本书阅读】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整体解读(统编版2024)_第1页
第1讲 《西游记》教学设计、名著背景主题概况、教学过程-【整本书阅读】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整体解读(统编版2024)_第2页
第1讲 《西游记》教学设计、名著背景主题概况、教学过程-【整本书阅读】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整体解读(统编版2024)_第3页
第1讲 《西游记》教学设计、名著背景主题概况、教学过程-【整本书阅读】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整体解读(统编版2024)_第4页
第1讲 《西游记》教学设计、名著背景主题概况、教学过程-【整本书阅读】新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整体解读(统编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第一讲教学计划与名著概况【教师版】一、学习目标1.学会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阅读技巧:在阅读《西游记》时,对于一些精彩的打斗场面、人物的精彩对话以及蕴含深刻哲理的情节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情节,精读时可以仔细品味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如何识破白骨精的伪装,他与唐僧之间的对话如何体现两人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冲突,以及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巧妙之处。而对于一些描写景色、重复性的打斗过程等可以适当跳读。比如在取经途中路过一些山水景色的描写,如果对理解故事主线和人物关系没有太大帮助,就可以快速浏览跳过。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既能深入理解作品的精华部分,又能提高阅读效率,全面把握《西游记》的丰富内容。2.感受故事曲折情节与丰富想象:《西游记》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奇幻色彩。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从花果山称王、龙宫夺宝、地府销名,到与天庭对抗,最后被压五行山下,情节曲折多变。学生要去感受这些情节的变化,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他可以变成各种形态,与各种神仙妖怪斗智斗勇;还有那些神奇的法宝,如金箍棒能随心变化大小,芭蕉扇一扇就能熄火生风等。通过阅读,让自己沉浸在这个奇幻的世界中,培养想象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情节所传达的关于勇气、反抗等主题。3.分析人物表现与心理:《西游记》中人物形象鲜明且各具特色。以唐僧为例,他在面对妖怪时常常表现出胆小和慈悲,但内心又有着坚定的取经信念。在遇到白骨精时,他虽然害怕,但还是坚持不杀生,这体现了他的慈悲为怀。而孙悟空则勇敢机智、忠诚但有时也会急躁。在三打白骨精中,他不顾唐僧的阻拦坚决打死妖怪,是因为他一心保护唐僧,对妖怪的痛恨和对师傅安全的担忧。猪八戒性格贪吃、懒惰但又有些憨厚可爱,他在遇到困难时常常想退缩,但也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一定作用。沙僧则老实忠厚、任劳任怨,一直默默承担着挑担等后勤工作。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和心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学习如何通过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剖析其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从人物身上汲取优点,反思不足。4.学习故事开头、结尾技巧及悬念设置等写作方法:《西游记》的开头非常精彩,以孙悟空的诞生和花果山的神奇景象为开篇,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出了后续孙悟空的一系列冒险故事。例如石猴出世的描写,“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这样神奇的描写充满了悬念,让人好奇这石猴将会有怎样的经历。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也常常设置悬念,如唐僧师徒在遇到妖怪时,读者会关心他们如何脱险。结尾处,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并修成正果,给人一种圆满的感觉,同时也呼应了开头取经的使命。学生可以学习这种开头吸引读者、中间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结尾圆满收束并呼应前文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完整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2.引导学生懂得精读、略读相结合的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教学难点:1.凝思《西游记》,通过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三、教学计划课时课程主题课程内容课堂重点1阅读计划与作者背景主题整体设计名著的教学计划、学习任务安排等2.章节/情节梳理猴王大闹天宫与唐僧取经缘起(第1回-第12回)大闹天宫3章节/情节梳理唐僧师徒集结(第13回-第23回)收复三位徒弟的过程4.章节/情节梳理西天取经途中磨难1:第24回-第35回团队初成与早期磨合:三打白骨精5.章节/情节梳理西天取经途中磨难2:第36回-第50回磨难加剧与团队成长: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6章节/情节梳理西天取经途中磨难3:第51回-第70回内部危机与自我突破: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情节。7章节/情节梳理西天取经途中磨难4:第71回-第100回后期挑战与取经成功:佛祖赐封8.人物解读孙悟空人物、形象、性格、意义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发展变化9人物解读唐僧人物、形象、性格、意义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发展变化10人物解读猪八戒人物、形象、性格、意义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发展变化11人物解读沙僧白龙马等其它人物、形象、性格、意义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发展变化12艺术鉴赏语言、布局、表现手法鉴赏(精读跳读)13-14测评小结(1-2节)经典题型与中考真题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人。祖籍安徽,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少年时,他就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于乡里,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却充满坎坷。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历经多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后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却又没有被选上,最终只能靠卖文为生。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他日后创作《西游记》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人生经历主要包括以下阶段:年少成名:吴承恩出生在一个从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自幼聪慧,两岁时便展现出绘画天赋,能以粉土绘画。少儿时喜欢读稗史、志怪小说,常偷偷购阅《酉阳杂俎》《玄怪录》等书。正德十六年(1521年),吴承恩中秀才,督学使者称赞他的文章,少年才子声名远扬。仕途坎坷:此后,吴承恩多次参加乡试,但都未能中举。例如嘉靖七年(1528年)、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十九年(1540年)、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等年份,他前往南京应考,均未考中举人。其中,嘉靖十六年(1537年)的南京乡试还遇到风波,科举考试中许多考生的试卷涉及时政讽刺,主考官被捕入狱,考中举人的考生次年禁止参加会试,吴承恩虽未中举,但精神上受到冲击。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吴承恩以岁贡生的身份赴北京谒选,期间创作了《古意》《杨柳青》《太白楼》等诗,但选官事宜最终也未成功。屈从县丞: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春夏之交,吴承恩赴浙江担任湖州府长兴县县丞。在任时,他勤勤恳恳,清正廉洁,与知县归有光关系不错。隆庆元年(1567年),代理知县在征粮时因贪污致民怨沸腾被浙江察院抓捕,县丞吴承恩被牵连。隆庆二年(1568年),长兴狱案结束,经浙江察院审理,吴承恩无罪释放,且被任命为荆府纪善。晚年创作:隆庆三年(1569年),吴承恩在蕲州期间,开始创作《西游记》。隆庆四年(1570年),吴承恩已完成百回本《西游记》的最后修订,并将《西游记》书稿存放于荆王府。随后在七月份之前返回淮安。万历八年(1580年),吴承恩约于本年逝世,终年七十五岁。吴承恩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西游记》,还有《禹鼎志序》《花草新编》,以及骚、赋、论、表、赞、墓志铭、诔、祭告文、序、启、障词等多类体制的作品。此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他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二、《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历史事件的影响:唐僧取经史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玄奘离开长安,只身前往天竺(印度)游学,历经十七年,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带回大量佛经。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此书主要记录各国历史、地理及交通等情况。此后,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其经历增添了神话色彩,唐僧取经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原始素材和故事框架。文学传统的积累:在吴承恩创作之前,关于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对唐僧取经的故事进行了演绎和丰富,为吴承恩的创作奠定了文学基础。社会现实的反映:政治腐败:吴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后期,当时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以及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官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等现象严重,百姓生活困苦。《西游记》中,天庭众神的昏庸、佛界势力的勾心斗角等描写,都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影射。思想文化的变化:明代中叶,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吴承恩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在《西游记》中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敢于反抗权威、追求自由平等的形象,体现了对人性解放的向往。宗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播:佛教自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僧取经的故事本身就与佛教密切相关,吴承恩在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佛教元素,如取经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真经、普渡众生,以及小说中的诸多佛教人物和佛法的描写等。道教的盛行:明代道教盛行,道士们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地位。然而,到了明代中叶,道士们的腐朽不堪也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道教进行了讽刺,如车迟国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等妖道,他们凭借法术哄骗国王,残害僧人。作者个人经历的投射:科举失意:吴承恩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但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直到嘉靖中举为岁贡生,后又仕途不顺。这种怀才不遇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不满,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遭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吴承恩早年的经历,以及他对当时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批判。晚年绝意仕进:吴承恩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他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理想的追求都融入到了《西游记》的创作中。例如,孙悟空历经磨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人生奋斗和追求理想的一种表达。三、《西游记》的文学地位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文学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如小说、戏曲等,还对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西游记》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民间文化方面,《西游记》的故事广泛传播,衍生出了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戏曲领域,有京剧《闹天宫》、昆曲《思凡》等剧目,这些戏曲以《西游记》的故事为蓝本,通过演员的表演,进一步传播了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在民间传说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丰富了民间文化的内涵。从宗教文化角度看,《西游记》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体现了佛教的坚韧和慈悲精神;孙悟空的本领高强,又带有道家的奇幻色彩,如他的七十二变与道家的修炼观念有关;而书中所体现的维护正义、尊师重道等观念也包含了儒家思想。《西游记》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许多外国学者和作家对《西游记》的奇幻情节和深刻内涵表示赞叹。例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就借鉴了《西游记》的元素,创作了《七龙珠》等作品,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深受《西游记》的启发。在西方,一些作家也从《西游记》中汲取灵感,用于自己的创作,它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提升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的地位。1.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经典形象。《西游记》中热情歌颂了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的反封建的叛逆思想与反抗精神,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2.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1)揭露当时社会官官相护、徇情枉法、贪赃行贿的黑暗腐败现象。比如阿傩、伽叶二尊者因为唐僧师徒“不曾备得人事”,不肯“白手传经”。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好把沿途化斋的紫金钵盂拿出来贿赂二尊者。(2)批判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荒淫残暴。孙悟空两次被玉帝招安进入天庭,但是“玉帝轻贤”,“不会用人”,先是封个为天庭看飞马的“弼马温”,后封个虚名“齐天大圣”,不管事,无俸禄,后嫌他到处闲逛,派他去看守蟠桃园。玉帝贤愚莫辨、专横独断,他为了镇压孙悟空的造反行动,在太白金星、太上老君一伙的策划和支持下,设骗局、搞阴谋、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3)借神魔关系,反映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上下勾结,并且怂恿帮凶爪牙肆意压迫剥削人民的社会状况。朱紫国妖魔赛太岁原来是观音的坐骑金毛犼,他占皇后、吃宫女,观音却还为他辩解,反说他是为朱紫国王“消灾”。又如红孩儿作恶多端,观音反把他收为属下,封为“善财童子”。3.赞扬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美猴王为了学个不老长生,不怕狼虫虎豹,远涉天涯,拜师学艺,终于跟菩提祖师学得一身本事。(一)初读阶段:浏览、略读第一遍阅读时,以了解故事梗概为主要目的。可以快速浏览每一回的内容,把握主要情节,如孙悟空的出世、大闹天宫、唐僧师徒的集结以及他们在取经路上经历的一次次劫难。这个阶段不用过于纠结一些生僻的字词或复杂的宗教、文化概念,重点是熟悉《西游记》的整体框架和人物关系。可以制作简单的情节脉络图,比如以取经路线为横轴,将每一回遇到的妖怪、发生的主要事件标注在相应位置,这样有助于对故事的整体走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再读阶段:精读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但精彩部分和难点,则需要像读课文那样精读。仔细品味书中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复杂的性格特点。同时,关注书中的诗词。《西游记》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它们或用于描绘风景,如“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