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拉尔第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海拉尔第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海拉尔第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海拉尔第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海拉尔第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海拉尔第三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注: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图1〜3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图1装置,而不用图2装置,理由是。对所获

压榨液进行一系列处理的目的是。

(2)利用图2装置提取玫瑰精油,冷凝管内水流方向与蒸汽的流向,再将

锥形瓶内乳浊液中的玫瑰精油和大部分水分离开,需要用(仪器)。

(3)因胡萝卜素具有的特点,可用图3装置来萃取。用石油酸作为萃取剂

的理由是。所获萃取液的浓缩(能、否)直接使用图2装置进行。

用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时,用点样,若出现一

(层析结果),则说明胡萝卜素提取成功

【答案】

(1).橘皮精油用水蒸气蒸储会发生部分水解、用水中蒸储会产生原料焦

糊(2).把橘皮精油与水、糊状杂质等分离开(3).相反(4).分

液漏斗(5).易溶于有机溶剂(6).石油酸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且沸点

高(7).能(8).标准样品和提取样品(9).提取样品的层析带

中有和标准样品一样的层析带

【分析】

图1为压榨装置,一般水中蒸储溶液产生焦糊及有效成分水解的原料可采用压榨法提取

有效成分。图2为水中蒸储装置,适用于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一同蒸储出的成分的提

取。图3为萃取装置,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采用萃取的方法。

【详解】(1)由于橘皮精油用水蒸气蒸储会发生部分水解、用水中蒸储会产生原料焦

糊,所以橘皮精油的提取一般用图1装置即压榨的方法提取。对所获压榨液还需要过滤、

静置、再次过滤等一系列处理,目的是把橘皮精油与水、糊状杂质等分离开。

(2)为了对蒸储出的精油起到冷凝的作用,冷凝管内水流方向与蒸汽的流向应相反,

使蒸储出的精油形成液态,便于收集。锥形瓶内乳浊液中的玫瑰精油和大部分水可用分

液漏斗进行分离。

(3)因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用图3装置来萃取。萃取胡萝卜素的

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而石油醴是

水不溶性有机溶剂且沸点高,故用石油酸作为萃取剂提取胡萝卜素。所获萃取液的浓缩

能直接使用图2装置进行,通过该装置可将有机溶剂蒸发掉,剩余胡萝卜素。用纸层析

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进行鉴定时,用标准样品和提取样品点样,若出现提取样品的

层析带中有和标准样品一样的层析带,则说明胡萝卜素提取成功。

第2题:在如图所示的质粒PZHZH(总长为4.Okb,lkb=1000对碱基因)中,lacZ基

因编码B-半乳糖甘酶,后者催化生成的化合物能将白色的大肠杆菌染成紫色.

4代表切割位点9—0.5kb、,

j

识别序列:GGATCC

CCTAGG

pZHZII

识别序歹ij:AGATCT

TCTAGA

(1)若先用限制酶BamHI切开pZHZll,然后灭活BamHl酶,再加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最后将连接物导入足够数量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则含4.O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含

3.5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

(2)若将两端分别用限制酶BamHI和BglHI切开的单个目的基因片段置换pZHZll中

0.5kb的BamHI酶切片段,形成5.Okb的重组质粒,则目的基因长度为kb.

(3)上述5.Okb的重组质粒有两种形式,若用BamHI和EcoRI联合酶切其中一种,只

能获得2.Okb和3.Okb两种DNA片段;那么联合酶切同等长度的另一种重组质粒,则可

获得kb和kb两种DNA片段.

(4)若将人的染色体DNA片段先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克隆并鉴定目的基因,然后再将

获得的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表达,最后将产物的药物蛋白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其生物

功能是否发挥,那么上述过程属于—

A.人类基因工程B.动物基因工程C.植物基因工程D,微生物基

因工程.

【答案】

(1)白色和紫色/白色或紫色白色

(2)1.5

(3)1.53.5

(4)C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lacZ是显色基因,其上的BamHI识别位点位

于显色基因lacZ之中,一但并切割,则lacZ基因编码的B-半乳糖甘酶不能合成.

【解答】解:(1)若先用限制酶BamHI切开pZHZll,然后灭活BamHI酶,则破坏了lacZ

基因,导致B-半乳糖甘酶不能合成.而B-半乳糖甘酶催化生成的化合物能将变色的

大肠杆菌染成蓝色,所以含3.5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白色;含4.Okb质粒的细胞中,如

果lacZ基因能正常表达,则颜色为紫色;如果lacZ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则颜色为白色.

(2)若将两段分别用限制醵BamHI和BglHI切开的单个目的基因片段置换pZHZll中

0.5kb的BamHI酶切片段,形成5.Okb的重组质粒,则目的基因长度为5.0-(4.0-0.5)

=1.5kb.

(3)上述5.Okb的重组质粒有两种形式,若用BamHI和EcoRI联合酶切其中一种,只

能获得2.Okb和3.Okb两种DNA片段,说明右侧BamHI和EcoRI之间的长度为2.0;用

联合酶切同等长度的另一种重组质粒,则切割的是BamHI左侧的位点,可获得

2.0+1.5=3.5kb和5.0-3.5=1.5kb两种DNA片段.

(4)由于将人的染色体DNA片段先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克隆并坚定目的基因,然后再

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表达,并将产物的药物单独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其生物

功能是否发挥,所以该过程属于植物基因工程.

故答案为:

(1)白色和紫色/白色或紫色白色

(2)1.5

(3)1.53.5

第3题: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环境中均生

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共测了9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

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数123456789

指(25℃)(25℃)(25℃)(0℃)(0℃)(0℃)(25℃)(25℃)(25℃)

A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

B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

C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

(1)小鼠由25℃环境到0℃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以_____(填“增力口”

或“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据表分析,指标(填“A"、"B”或"C”)

代表皮肤血流量。

(2)据实验中第3〜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以推断指标_____(填“A”或"B")是TSH,

原因是。

(3)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

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颤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是在下丘脑的(填''前

部”或“后部”)0

【答案】

(1).减少(2).C(3).B(4).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

调控,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故对照表中数据分

析B是TSH(5).后部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下丘脑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的理

解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动物由25c环境进入0℃环境

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f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一甲状腺激素增多一产热量增多,

同时由于神经调节,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在动物由0℃环境进入25℃环境时,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一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一甲状腺激素减少一产生热量减少,同

时由于神经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将小鼠由25c移到0℃中时,先增加的

A表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后增加的B表示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的C

表示皮肤血流量。可据此答题。

(1)小鼠由25℃环境到0℃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皮肤血流量使皮肤血流量减少,以

减少散热量来应对寒冷环境;据表分析,A、B、C中只有C减少,可推知指标C代表皮

肤血流量。

(2)实验中第3〜第5次的测量结果可表示小鼠由25℃环境进入0℃环境时各项指标的

变化。TSH的含量变化受TRH的调控,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小鼠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

境时,TRH先上升,TSH后上升。故对照表中数据分析B是TSH。

第4题: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

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右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

系图.请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水5

M顺

4吸

fit速

分%

rt3

和1

100数•、.

8小

m

结,-------Q

V2o

80一结合勺1-

水70\w

的601w

膜50

M40

30/

20一jjl由水

数10

%一

1071IUI12月

A.冬季来临过程中,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从横坐标分析,9〜12月温度降低,而细胞中含水量曲线呈逐渐下降趋势.植物

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是蒸腾作用,随着温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是植物

体的水分减少,加上温度降低,是新陈代谢减弱,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减少,

植物的抗逆性增强.但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酶活性降低.

解答:解:A、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过低导致酶活性降低,故A错误;

B、结合水比值升高时,植物抗寒性增强.随冬季来临,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下

降,结合水含量上升,故B正确;

C、温度降低,植物的代谢速率随之降低,产生的各种化合物减少,导致细胞液

浓度降低而使细胞吸收的水分减少,故C正确;

D、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自由水与结合水相对含量与细胞代谢的关系.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

含量越多,结合水含量越少.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温度越低,酶的活性降低,

呼吸作用速率降低.

第5题:(07苏北五市调研)右下面表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

同源的(图中I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11和m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回答下列问题:

A

xY(1)若X染色体的I片段上有基因A,则Y染色体上的I片段相应位置

上的基因为。若某男子为色盲(由b基因控制),且在m片段上

有另一种隐性致病基因i,则该男子与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子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由位于X染色体的II片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一女性携带者

与正常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性腺发育不良的女性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则该女性患

者可能同时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吗?。

(3)如果此图表示果蝇的性染色体简图。现有一白眼雌果蝇与一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中

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则控制眼色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片

段上。

【答案】

(1)A或者aXBXb和X'Y'

(2)可能

第6题: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的

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

DE段。就图2乙分析可知,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答案】

(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2).S(3).着丝点分

裂(4).乙、丙(5).甲(6).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分析】

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

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

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的S期,这使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

开,这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

(2)图1中的BC段表示染色体复制后单体还没有分离的时期,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

期和中期;或者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以及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即图

2中乙、丙细胞;DE段表示每条染色体没有单体,即甲细胞。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

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第7题:(本题15分)研究表明,某种原癌基因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

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目前已成为乳腺癌有效的生物治疗手段。如图为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相关操作

过程,请回答问题:

(1)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取该小鼠的脾脏细胞与甲培养皿中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则乙培养皿中融合细胞类型有种,其融合的原理是。其中将

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时,在小鼠体内发生了免疫过程。

(2)图中③过程,将融合细胞置于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只有杂

交瘤细胞生长。将杂交瘤细胞转到丙(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吸取生长有克隆细胞的培养

孔中的上清液,应用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就能得到产生单克

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治疗乳腺癌时,可将该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结合构建“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

这充分体现了单克隆抗体的特点。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经过②

过程(小鼠腹腔内培养)或④过程(体外培养)可以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由上述过程产

生的单克隆抗体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理由是。

(4)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激发

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制备单克隆抗

体的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

【答案】

(1)3细胞膜的流动性体液

(2)选择抗原一抗体杂交

(3)特异性强(或“专一识别抗原部位”)小鼠形成的抗体对人体来说是抗原

(4)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核中导入无限增殖调控基因或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浆细胞的细

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1)小鼠的脾脏细胞(A)与骨髓瘤细胞(B)进行融合,其融合类型包括AA型、BB型、AB型

三种。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将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其融合的原理是细

胞膜的流动性。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能激发小鼠的体液免疫过程,产生能分泌抗11

蛋白抗体的浆细胞,用于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⑵将融合细胞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中,从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

进行抗体阳性检测。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构建“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体现了特异

性强的特点。小鼠体内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不能直接用于人体,因为小鼠形成的抗体对人

体来说是抗原。

第8题: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培养某植株幼苗,

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03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

示.请据图回答:

(1)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

吸收.

(2)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在(细胞具体结构)中参与反应,而在黑

暗、氧气充足条件下CO,是由(细胞具体结构)中释放的.光照条件下,根尖

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除线粒体外还有

(3)曲线中t,〜L时段,玻璃罩内CO: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和;口时

补充CO”此时叶绿体内C、的含量将.

(4)根据测量结果L时玻璃罩内(X的量与a时相比增加了128mg,此时植株积累葡萄

糖的量为mg.若&时温度由25℃升高至35℃,植株光合速率的变化是(升

高/不变/降低).

【答案】

(1)叶绿素

(2)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3)LL增多

(4)120降低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株幼苗能从完全培养液中吸收矿质营养,合成大

分子物质,供生命活动需要.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

作用.

【解答】解:(1)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叶肉细胞内

叶绿素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

(2)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的CO: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暗反应,而在黑暗、氧气充足条

件下CO2是由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的.光照条件下,根尖细胞内合

成ATP的生理活动是细胞呼吸,场所除线粒体外还有细胞质基质.

(3)曲线中t「t,时段,玻璃罩内CO,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L和L,这两点都是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t.时补充CO”与C.结合,生成C”所以此时叶绿体内C的含

量增加.

第9题:回答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问题。(10分)

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

O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光能

3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

3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33.a类型中,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A.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

3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

A.噬菌体B.细菌C.果蝇D.小鼠

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

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

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

35.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

中浓度降低的是组。

36.细胞膜的主动运输对活细胞的生理意义是。

【答案】

(一)(10分)

31.Q?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

32.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能量(3分)

33.A

34.B

35.甲

36.保证了活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对细胞有

害的物质。(2分)

第10题:在高等动物Z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经历时间依次为G,期8h,S期6h,

G?期5h,M期:Lh,HU(羟基胭)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

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S交界(看作G,期细胞)。科学家利用Z细胞和

HU做了如下实验,每组设置多个重复样品。

①A组:培养液+Z细胞+HU(用生理盐水配制)

B组:培养液+Z细胞+生理盐水

②培养14h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一次检测)。

③将A组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10h,再向A组中加入HU。

④培养12h时间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二次检测)。

S

斯M

(1)本实验设计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2)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①在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A、B两组的第一次检测统计结果。

②A组的第二次检测统计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置B组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11题:(09江南十校联考)(10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籍华裔科学家

钱永健和日本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等人,以表彰他们在绿色萤光蛋白(绿色萤光蛋白质最早

是在水母中发现的)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我国研究人员先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

到猪胚胎成纤维细胞中,再将这种转基因体细胞的核移植,最终获得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

“克隆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的专门工具分别是______、______和基因的运载体。基因的运载体一般选用

病毒或,后者是一类状DNA。

(2)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从水母中获取的荧光蛋白基因。根据已知的核甘酸序列合成引

物,当其DNA母链通过结合后,TaqDNA聚合酶就能从引物的3'羟基末

端开始延伸DNA互补链。与普通'DNA聚合酶相比,TaqDNA聚合酶最大特点是耐

(3)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猪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

(4)“克隆猪”的产生过程是;将转基因的一个体细胞的核,移入一个

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动物个体。

(5)“克隆猪”的基因来源于和

【答案】

答案:

(1)限制酶(或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质粒环

(2)碱基互补配对高温

(3)显微注射

(4)去核的卵母

第12题: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象,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

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I小

口寸「可

令12345678910111213

»!!?乙图

(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

A:,B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一条.

(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区间—

(6)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

(7)甲图中B细胞对应乙图中的区间是—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

【答案】

(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受精作用

(3)1~65~8

(4)20

(5)3〜4

(6)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且染色体数目加倍

(7)3~4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48: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61:细

胞的减数分裂;6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图甲: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

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

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8表示减数分裂;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

13表示有丝分裂.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后期.

(2)乙图中,位点8表示受精作用.

(3)染色单体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结束,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

区间为1〜6和9〜11;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

图2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段为5-8.

(4)4〜5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该生物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20条.

(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乙3〜4时期.

(6)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且染色体数目加倍.

(7)甲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乙图中的3〜4区间;此时细胞称为

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故答案为:

(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受精作用

(3)1-65~8

(4)20

(5)3〜4

(6)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且染色体数目加倍

第13题:如图是正常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散热量变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cd段人体汗腺分泌,fg段人体毛细血管,实

现这些变化的调节方式是.

(2)与ab段相比de段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

不变),耗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同时尿量有所增加,

其原因是皮肤散失水分减少和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降

低.

(3)直接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内分泌腺是,该腺体还通过分

泌调控人体生长.

【答案】

(1)减少舒张神经调节

(2)增加增加代谢产生的水

(3)垂体生长激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坐标曲线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1、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

持机体体温的恒定.

2、寒冷环境一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

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一体温维

持相对恒定.

3、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

腺分泌增加)一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1)据图示可知,图中cd段散热减少,故人体汗腺分泌减少,fg段人体

散热增多,故毛细血管舒张,实现这些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2)与ab段相比de段,散热量较多且维持平衡,故产热量也增多,则代谢加快,人

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耗氧量增加.同时尿量有所增加,其原因是皮肤散失

水分减少和代谢产生的水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3)直接调节甲状腺激素的是促甲状腺激素,它是由垂体分泌的,该腺体还能分泌生

长激素,调控人体生长.

第14题:由于受到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干扰,某海岛上短尾信天翁仅剩下一个36只

的野生种群。为了保护短尾信天翁及其生存环境,人们将海岛划为自然保护区。如图为

设立自然保护区后短尾信天翁在24年间种群增长率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护短尾信天翁,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饲养

和野化、放飞进行保护。

(2)早期为了调查短尾信天翁的种群数量变化,研究人员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而采取

了逐个计数的方法,原因是0

(3)24年间,种群数量在第年达到了最大值。从种群的数量特征来看,当—

时,自然保护区内短尾信天翁种群的数量就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不需要对短尾信天翁的天敌进行大量捕杀也能使短

尾信天翁的数量维持稳定,理由是»

【答案】

(1).易地(2).早期短尾信天翁个体数里少,分布范围也较

小(3).24(4).出生率等于死亡率(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

能力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每隔3年调查一次短尾信天翁在某海岛上的增长率变化情况,其中

第15年时其增长率最大。根据增长率的含义可知,只要种群增长率大于0,则种群数量

都在增加,只是增长率越大,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量越多,所以在整个24年的调查

期间,短尾信天翁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在第24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

【详解】(1)人工饲养、野化和放飞是为了对短尾信天翁进行易地保护。

(2)研究人员早期调查短尾信天翁的种群数量变化采取了逐个计数的方法,说明早期短

尾信天翁个体数里少,分布范围也较小,通过逐个计数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种群数量值。

(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24年间,种群增长率一直大于0,说明其种群数量一直在增

加,在第24年达到了最大值。只有短尾信天翁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种群数量

不再增加,此时短尾信天翁种群的数量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由于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最终使生

态系统中结构和功能达到相对稳定,所以在海岛也不需要对短尾信天翁的天敌进行大量

捕杀也能使短尾信天翁的数量维持稳定。

第15题:按教材内容填空

(1)请写出有氧呼吸的方程式

(2)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过程.

(4)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5)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答案】

(1)CH2O6+6Hq+6O>¥6CO2+12HQ+能量

(2)遗传物质改变

(3)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4)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5)降低活化能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酶的特性;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分析】本题考查教材中的相关概念,比较基础,需要考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掌握教

材中的基础知识.

【解答】解:(1)有氧呼吸的方程式:C.H,Q.+6HQ+6O坦%CO?+12HO+能量.

(2)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第16题:图1是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图2是为探究不同波长

的光和CO,浓度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

不同CO,浓度,处理葡萄。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请分析回答下

歹U问题:

»t

N2

(1)图1中,④过程在__(部位)中产生水,⑤过程(填

,,产生”或“不产生”)ATP,癌变细胞摄入比正常细胞多若干倍的葡萄糖,并未使有

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增加,应是用于图中的(用图中序号表示)过

程。

(2)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3)实验结果表明,大棚种植葡萄时,可采取两个措施来提高产量。

(4)为探究与自然光条件相比,黄光下幼苗的叶绿素a含量是否发生改变,请写出实

验思路(利用纸层析法检测):一

【答案】

(1).线粒体内膜(2).不产生(3).②③⑤(4).ATP和

[H](5).提高CO:浓度、给予红色光照(6).分别从自然光和黄光条件下

培养的幼苗中的相同部位取等量的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分离,然后比较滤纸条上叶绿

素a色素带的宽窄或颜色的深浅

【分析】

分析图1可知,A为载体蛋白,B为丙酮酸,①为葡萄糖进入细胞,②表示葡萄糖代谢

形成中间产物五碳糖,③为丙酮酸转化形成氨基酸,即转氨基,④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氧化分解,⑤为丙酮酸分解形成乳酸。分析图2可知,光质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净光合速

率均有影响,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红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较大。

【详解】(1)图1中④过程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有氧呼

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场所为线粒体内膜。由图可知,在有氧条件下细胞既进行有氧呼

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与正常细胞相比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④过程没有明显增强,增强的过程应该是②③⑤。代谢途径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在

于能够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合成DNA和蛋白质等重要物质提供原料,从而有利于

癌细胞的增殖。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为暗反应提供ATP和[用。

(3)实验结果表明,大棚种植葡萄时,可采取提高CO,浓度,用无(白)色塑料薄膜搭

建顶棚(或自然光照)两个措施来提高产量。⑤为丙酮酸分解形成乳酸,属于无氧呼吸

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4)要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a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以分别取白

光(或自然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层析液分离,通

过比较滤纸条上的叶绿素a色素带的宽窄(或叶绿素a色素带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

a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第17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2016年我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温热害

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1)高温热害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2)研究人员发现高温还能诱导细胞产生自由基从而影响到膜的稳定性。

自由基产生速率(nmol-g'min")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高温均会诱导自由基产生,极端高温自由基产生速率随时间的延

长而,中度高温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与对照比在7d前,但在7d后

会缓慢上升。

据此推测,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对膜稳定性的影响,可能是自由基攻击膜成分中的

或,使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3)欲探究高温热害造成的损伤是否可逆,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植株幼苗在中度高温、极端高温条件进行处理,并分别在处理的第1、3、5、7、9、

11天转入正常温度条件进行恢复生长,测定各处理恢复5d后的净光合速率,得到如

下数据:

各处理恢复5天后的净光合速率

--中度高温-■-极端高;

(4)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热害初期,可通过外施一定浓度的Ca来缓解高温热害

对作物减产的影响,请你结合实验(2)、(3)的结论,进行解释。

【答案】

(1).【答题空36-1】气孔关闭、光合色素含量降低、酶活性降低(2).【答

题空36-2]逐渐增加(3).【答题空36-3】无明显差异(4).【答题空

36-4】磷脂分子(5).【答题空36-5】蛋白质分子(6).【答题空36-6】

中度高度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在7d内可恢复,极端高温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在3d内可恢

复(7).【答题空36-71短时间高温条件造成的损伤是可逆(可恢复)的;Ca2+

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与积累来维持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试题分析:分析图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时间,因变量为自由基产生速率;根据

柱形图可以看出,温度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基产生速率就越高。分析曲线2可

知,中度高温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在7d内可恢复,极端高温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在3d内

可恢复。

(1)高温热害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气孔关闭、光合色素含量降低、酶活性

下降。

(2)从图1中数据可以看出,高温均会诱导自由基产生,极端高温自由基产生速率随

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中度高温自由基的产生速率与对照比在7d前无明显差异,但

在7d后会缓慢上升.据此推测,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对膜稳定性的影响,可能是自由

基攻击膜成分中的磷脂分子或蛋白质分子,使膜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3)将植株幼苗在中度高温、极端高温条件进行处理,并分别在处理的第1、3、5、7、

9、11天转入正常温度条件进行恢复生长,测定各处理恢复5d后的净光合速率,由

图2中数据表明,中度高温对作物造成的损伤在7d内可恢复,极端高温对作物造成的

损伤在3d内可恢复。

(4)短时间高温条件造成的损伤是可逆(可恢复)的;Ca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

生与积累来维持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第18题:植物激素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三种植物激素依次单独处理矮化豌豆植株、拟南芥叶片和菠萝植株,发现矮化

豌豆植株明显增高,拟南芥叶片衰老变黄,菠萝植株提早开花结果。则这三种植物激素

可能分别是。

(2)下图中甲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测光照下的生长情况,乙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

长素的不同反应,则丙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

(3)激素调节是转录水平的调节。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

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研究者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

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2,4—D的培养液中,并如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

液中出现了乙烯,且2,4—D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

抑制也越强。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

将,作为对照组。

【答案】

(1).赤霉素、脱落酸、乙烯(2).②和④(3).高浓度2,4-D

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抑制根的生长(4).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不含2,4-D

和同等蔗糖的培养液中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开始生长素在ab两处浓度相同,在单

侧光的照射下,b侧的生长素向a侧运输,从而使b侧生长素逐渐减少,a侧生长素逐

渐增多,胚芽鞘向b侧弯曲;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在10“mol/L时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

生长作用最大,超过一定的浓度,会抑制生长。

(1)某种植物激素处理矮化豌豆植株,矮化豌豆植株明显增高,说明该激素具有促进

植株长高的作用,最可能是赤霉素;某种植物激素处理拟南芥叶片拟南芥叶片衰老变黄,

说明该激素具有促进叶片衰老的作用,则该激素是脱落酸;某种植物激素处理菠萝植株,

菠萝植株提早开花,该植物激素是乙烯。

(2)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单侧光照下,甲图中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

侧a侧运输,使a侧生长素浓度升高,b侧生长素浓度降低,但a、b两侧的生长素浓度

从图甲看它们都是促进作用的,且a侧的促进作用更强,说明它们的生长素浓度都没达

到10"mol/L,故丙图中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②和④。

第19题: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常用于生物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酵母菌细胞结构模式图。

酵母菌代谢中产生CO的部位是(以图中编号作答),⑤除贮存某些营养物质

外,主要功能还有o

(2)有的酵母菌群体中有单倍体和二倍体。当观察到某个酵母菌细胞中含有17条形态

各异染色体时,它最可能是倍体。

(3)为了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小组将8%的葡萄糖溶液分别与4

种浓度(0%.10%,20%,40%)的土豆泥配制成混合培养液,适当处理后接种适量的酵

母菌菌种,再放置到30C培养箱中培养7天,每天定时抽样计数一次。

①配制好的培养液需要经过才可以接菌种。

②每次抽样前必须对培养瓶进行,以减少实验误差。

③如果不考虑重复操作,而且实验开始时各组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相同,则此实验期间,

有关人员需要计数的样本数是。

④请设计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酵母菌种群密度记录表。(酵母菌种群密度单位:X10

个/mL。不考虑重复实验)

【答案】

(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③④调节细胞内部环境(或调节细胞渗透压)

(2)单

(3)①高温蒸汽灭菌并冷却②振荡摇匀③28(或29)

④酵母菌种群密度记录表(单位:义10,个/mL)(4分)

计数时

间(天)1234567

分组

18%葡萄糖+0%土豆泥

28%葡萄糖+10%土豆泥

38%葡萄糖+20%土豆泥

48%葡萄糖+40%土豆泥

解析: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酵母菌代谢、单倍体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