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单元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单元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单元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单元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2.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揣揣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3.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的直接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许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 B.宰相制度被废除C.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 D.商品经济的发展4.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期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权 B.有了一定的行政权C.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 D.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5.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A.明清两代都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社会B.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C.明朝废除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D.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完全专制社会6.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A.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C.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D.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7.据《清会典》记载:“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抄)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撰(折)奏,有题本。撰(折)奏或奉朱旨谕旨,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奏撰(折),则传知各衙门钞(抄)录遵行;题本则发六科,由六科传钞(抄)”。这说明雍正时期A.军机大臣获得部分决策权 B.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D.内阁变为承递文件的机关8.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朝《听南纪谈》、清朝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这反映了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务实学风的支持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C.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D.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10.《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C.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D.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11.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12.山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理,些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农工商皆本的观念B.体现重农抑商观念C.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D.体现人生应有敬业观念13.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A.官员厌倦皇权的加强 B.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多元化C.官员责任意识的淡化 D.官员结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14.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15.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1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1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9.《清史稿》感叹说:“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内阁成员),虽唐、元三公(唐设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正一品,宋元基本仿此制)尚不及也。”这表明清代(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B.军机大臣品级不断提高C.军机处获得内阁的控制权D.亲王与大学士彼此牵制20.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21.雍正帝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军机事务,五年后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1738年乾隆帝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了A.军机处逐渐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C.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工具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22.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大权独揽,后设置大学士负责协理奏章和充当权力顾问;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内阁成员来自翰林院编修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宣德以后,皇帝对于下面呈上的意见奏折等,先给内阁草拟批复内容,再由皇帝审核是否批准,票拟制度渐成;嘉靖以后,内阁朝位班次均列六部之上;明神宗万历时期,首辅张居正改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中枢,权力达到顶峰。下面对于内阁表述正确的是A.内阁权力自从形成后就权倾朝野B.内阁拟定批答文字影响皇帝决策C.内阁使得国家机器过分依赖皇帝D.明废丞相设内阁使皇权受到削弱23.宋明时期,某理学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A.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D.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24.“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蓁塞,着意精微转陆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该诗反映了A.圣人之道存于经典,孔孟之要在于天理B.发明本心,尊我德性,确立自我主体是根本C.倡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主张以义制利D.格物致知,读书穷理,寻章摘句,博览群书25.“自明革中书省,析其事权归之六部……而内阁惟司票拟之职……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B.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 D.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26.有明一代,有“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头叩拜矣”的记载。这反映了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内官权力失控27.“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以上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C.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实质上等同于宰相D.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无实权28.嘉靖年间黄臣(户科给事中)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细,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的内阁A.已对皇权实现了有效地制约 B.权力地位高低取决帝王意愿C.批答大臣奏章独掌决策权力 D.缓解了中央集权带来的弊端29.自隋唐建立二省六部制以来,六部尚书的品秩一般是正三品,侍郎是正四品;明初改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明初官秩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丞相制度的废除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C.内阁制度的实施D.加强皇权的必然选择30.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根据要求作答。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黄宗羲,1610年生于浙江余姚。他的父亲黄尊素,在晚明曾担任监察御史,在其为官的时候,朝政被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所控制,黄尊素则属于与阉党对立的东林党。在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中,黄尊素往往出谋划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被阉党记恨在心。1626年初,黄尊素被诬告贪污,抓捕至京师,随后被拷打至死,年仅43岁。死后5天,他的尸体才被人从监狱中挪出,全身腐烂,无法辨认,极其凄惨。当时,黄宗羲一直在狱外等候。父亲的被杀,使得少年黄宗羲痛不欲生。两年后,新登基的崇祯皇帝清除了魏忠贤等阉党,开始为被害的东林党平反。黄宗羲闻讯后,进京讼冤。血气方刚的他在袖子里藏着一根铁锥,看见仇人,便扑上去将他刺得遍体流血,以发泄自己的怨恨。数日后,他又用利锥刺死两个狱卒,以祭奠先灵。崇祯皇帝听到这件事情之后,感慨地说黄宗羲是忠臣孤子,特意下旨追封黄尊素为太仆寺卿,并欲封黄宗羲为官。黄宗羲不愿为官,扶榇南归,尽孝于乡。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主中原。35岁的黄宗羲,作为忠臣之后,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在南京成立的南明朝廷,组织抗清斗争。抗清活动失败后,黄宗羲剃发归顺清朝。

1660年,50岁的黄宗羲决心隐居,为明朝痛定思痛,反思为何亡国亡天下等问题。他在着名的《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激烈地批评了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他在思想上取得的高度。

1687年,他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要求散发,尸体不穿寿衣,此法大大违背了当时的风俗。他的儿子黄百家去找叔叔商量此事,黄宗羲非常不高兴,特意写了《葬制或问》批评儿子,说对于父亲的遗嘱,儿子都要遵守,否则,则平日之为逆子无疑矣。而且,作为儿子,不能阳奉阴违,一边答应父亲,另一边却希望父亲去世后仍按照普通的葬法来安葬。这让黄百家感到非常委屈。

1696年,黄宗羲离世,享年86岁。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两个情节,分别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思想内容,并概述和评价该内容。(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思想内容,并对思想内容进行概述和评价)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根据《中国的世界纪录》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进行的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