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单元写作任务梳理与写作指导(选必修下册)(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2/0E/wKhkGWc-Y_mAGc01AAOcvs-ZNSU836.jpg)
![2024年高中语文单元写作任务梳理与写作指导(选必修下册)(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2/0E/wKhkGWc-Y_mAGc01AAOcvs-ZNSU8362.jpg)
![2024年高中语文单元写作任务梳理与写作指导(选必修下册)(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2/0E/wKhkGWc-Y_mAGc01AAOcvs-ZNSU8363.jpg)
![2024年高中语文单元写作任务梳理与写作指导(选必修下册)(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2/0E/wKhkGWc-Y_mAGc01AAOcvs-ZNSU8364.jpg)
![2024年高中语文单元写作任务梳理与写作指导(选必修下册)(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12/0E/wKhkGWc-Y_mAGc01AAOcvs-ZNSU83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单元写作主题:诗意的探寻
【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一
1.【教材原题】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生活中有关古诗词诵读的现象,想一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选代表在会上发言。【参考立意】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②学习古诗词是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③学习古诗词能够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④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⑤学习古诗词可以滋养心灵,培养高雅的意趣和高贵的气质。
【范文】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词,使人心不死,文明不息》。首先,诗词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知到诗意的美。从个人角度来看,诗词使人更易感知美,悟到理。很多人都感慨出门旅游的时间太少,即使出了门,处处都是人,也无风景可欣赏,殊不知生活中从不缺少美。春日,当别人感慨阴雨绵绵、春风乍紧时,读过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人却能领会另一种清新活泼之美。夏日,当别人厌烦烈日炎炎、蝉声嘶哑时,读过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人却能在夏夜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之美。秋日,当别人哀伤秋风萧瑟、万物寂寥时,读过韩愈“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人却能体验将目光伸向高空的广阔美。冬日,当别人抱怨天寒地冻、单调冷清时,读过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人却能在冰天雪地里发现别样的豪放美……诗词所带给我们的是各种不一样的美,它能让我们给寻常景物加上一层文化美的滤镜,舟是李白的轻舟,驴是陆游的毛驴,普通事物在腹有诗词的人眼里不再普通,他们借古人的眼看到了古人所看的景,发现了古人所感的美,体验到一般人无法体验的快乐。其次,诗词使人得以丰富人生的阅历,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启迪。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对万事万物有了足够的见识,才能获得更丰厚的阅历和智慧。而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对学生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去探索宇宙人生的道理是不切实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来主义”,睿智的先人总结好的见解,为何不学习呢?“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虽然还不够成熟去拥有爱情,但在《诗经》中,我们知道了真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至死不渝。“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使才刚刚进入真理的大门,但在《离骚》中,我们知道了追求真理的道路需要我们素履以往,一苇以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算没有苏子坎坷跌宕的人生经历,但在《定风波》中,我们知道了在失败与打击的面前,要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达观心态……没有诗词,何来见识?何来阅历?何来素养?当我们为诗词里的睿智哲思所震撼时,就与先人产生了共鸣,达成了一种跨时空的交流,封存在千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就无声息地迸发出来。陈寅恪先生在纪念王国维先生的碑辞中的“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同样可用于阐释诗词的价值。诗词所蕴含的理性之思考,会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亘古不衰地照耀一代又一代的人。诗词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它能表现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表现不出的意境,也正因为如此,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珍视它,不是束之高阁,也不是弃掷逦迤,而是应正视着学习,惟有给诗词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叶嘉莹女士曾说“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诗词贮存着中国文化,当我们与先辈用同样的黑眼珠打量周遭景色,当我们与先辈同受一则道理的启迪,沐浴在诗词永恒的智慧下,人心,怎会死呢?甚至当所有人都感受到诗词之魅力时,给整个民族带来的,是文明不息。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诗酒趁年华——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酒趁年华》。有的人可能会问,都21世纪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出口成章,培养优秀的表达能力。饱读诗书者常常通晓古今,心里念念不忘的古诗词在他们这里,能够焕发新的光芒。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会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非常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说“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当我觉得时间飞逝的时候,他们会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出口成章,把平常的生活过出了诗意。没有丰富的词汇和诗词的积累,不管对待什么事物,就只能用“太好玩了”“太好看了”来表达,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你熟读古诗词,能出口成章,生活也随之更为色彩缤纷。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从古至今,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诗词便是一种方式。心中有诗,生活也许会变得更美一些。当你拥有了美好的爱情时,也许会说出“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当你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时,也许会说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当你金榜题名,兴致盎然时,也许会说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你备受打击,不想放弃时,内心也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万丈。这就是诗词在你心中的力量。当一个人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他无疑是一个幸福的人。培养气质,散发独有的人格魅力。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读古诗词,可以净化自己。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很忙碌,也很焦虑。诗词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桃花源,在诗词的世界里,你可以放空自己,和古人对话,饮酒品茶,赏月相思。即使生活是一地鸡毛,那诗词也可以是开在鸡毛之上的一朵花,惊艳时光。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气质。气质从何而来?气质来自“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浪漫;来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来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来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上下千年历史,纵横万里华夏,千万诗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在你的心中。诗意人生,不是舞文弄墨,是将诗词的美带到生活中,再将生活的美以诗意的方式展现出来。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因为热爱,所以读诗。诗词就是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是我们的灵魂所在。在诗词中体验人生百态,看到更大的世界。希望古诗词能够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热爱它。最后,想说一句:“诗酒趁年华”。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2.【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可是随着现代忙碌生活的到来,古诗词却成了阅读的调味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立意】①传统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根。②接力文化传承,从我做起。③古诗词是人生之“钙”。④古诗常伴,人生不失色。【范文】弘扬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我认为,中国传统古诗文滋养中华儿女的心灵,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学习古诗词、学习文言文。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也创造了同样悠久辉煌的文学。在古代文学的各个门类中,又以诗词最为传播广泛和影响深远。时至今日,古典诗词并未因历史的冲刷而失去自身光辉,而是历久弥新,益发彰显出永恒而独特的魅力。古典诗词有助于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增强文化的归属感。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跨越困境、不断前行的过程。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了解她的崇高与苦难,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一部《诗经》就是当时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记录。例如,其中的《豳风·七月》有对先民们四季繁忙劳作的生动叙述;《秦风·无衣》则体现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同仇敌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华,最直观的记载莫过于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柳永写下《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的名篇,见证了北宋的都市繁华。究其根本,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词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中国诗史历来以中华历史作为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诗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它又是当时人们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历史细节上更富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古典诗词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也会有用这种语言撰写的诗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随着汉字、历史典籍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古代东亚形成了汉文化圈,古典诗词在整个汉文化圈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的许多文士都酷爱诗词,并且进行创作,这些作品现在被统称为域外汉诗。例如,唐代诗人张志和曾撰有《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很快就传入日本,为当时日本天皇称赞不已,和亲王大臣们一起加以追和,据说这是日本填词的开端。白居易对古代日本民众影响很大,白诗的浅近易懂和清丽忧伤非常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日本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就受到了白居易《长恨歌》的巨大影响。在古代朝鲜官方正史《高丽史》的《乐志》中,收录了多首柳永的词,足见当时柳永词作的广泛传播。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非凡成就与重大价值,值得我们自豪。事实上,“五四”以后的新诗也无法彻底割断与传统诗词的关联,诸多名篇如朱湘的《采莲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都是极好的例证。古典诗词有助于全面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水平。中国古代有着“诗品出于人品”的文学观念,这昭示了文学的道德评判尺度。诗人们将修身立德视为内在的自觉追求,“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典诗词往往是他们崇高情怀的集中写照。屈原坚持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耕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在狂风暴雨掀翻了茅屋屋顶的秋夜,依然心系百姓,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慨叹。陆游在临终之时,仍旧不忘毕生的恢复之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他最后的遗言。辛弃疾的“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凡此种种,无不闪耀着高尚人格的光辉。善待自然、热爱国家、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所有这些优秀品质,都成为历代诗词反复咏叹的主题。学习这样的作品,无疑可以让我们情感为之激荡,思想为之触动,心灵为之净化,增强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仅用于书面阅读,而且用于口头传播。我们现今除了品读、书写之外,还可以吟诵和歌唱。吟诵的本质是强化诗词固有的声韵美,更好地体味诗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说是“因声而入情”。吟诵带有强烈的自主体验性,每个人的吟诵都可以与他人不同,非常适合自主实践。中国古代本来就有着诗乐结合的传统,现代的作曲家们也给不少的诗词名篇重新配乐谱曲,让它们可以用于歌唱。声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诗词,能够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教材】单元学习任务四
【教材原题】选择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全班合作,编一本《古典诗词鉴赏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编排,如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②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④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⑤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解读】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诗意的探寻”。要求我们探寻诗歌艺术特色,探寻古人哀乐悲欢,探寻传统文化精神意蕴,探寻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等等。当然,“诗意的探寻”的用意,不仅要求我们探寻诗歌所蕴含的这种种“诗意”,还要求我们要怀着“诗意”的情怀,用“诗意”的语言写出鉴赏诗歌的文章来。【方法指导】鉴赏文写作的能力要求高于读后感。但一些适用于读后感写作的方法,如深读原作、选准感悟点、深入阐释等,也同样适用于鉴赏文的写作。鉴赏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四方面:1.鉴赏点的选择。文学作品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鉴赏,但并不意味着每一篇鉴赏文都要对原作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赏析。写鉴赏文时切口要小,这样才能挖掘深透。此外,所选择的鉴赏点一定要切合具体文本,且自己有把握。2.述(叙)、析、评的结合。鉴赏文的写作,出于对作品“美在何处”的赏析,在述、评之外,还应当围绕鉴赏点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达到述(叙)、析、评的结合。述,就是对作品内容进行复述、介绍或引用;析,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对作品的形象情感、思想内涵、表现手段与风格蕴味等进行揭示;评,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心论点或分论点)。3.学写鉴赏文,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部分到整体的赏析顺序。刚开始可以先选择短小的作品(如短诗或短文),抓住一字、一词或一段作为鉴赏点,再结合文本分析,阐明自己对某一点的理解、鉴赏,从而给人以入情入理的感觉。经过多次训练后,根据能力,由部分(选取文章最具特色的角度来赏析)而整体,乃至把两篇或两篇以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作品放在一起,对其主题、结构、人物、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进行比较,或求相同(近似)点,或求不同(差异)点,或既求相同点又求不同点,从而感知、发现文学作品的美。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一字一词的分析,也要注意内容与形式、手法与情感、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分析,而不能断章取义,割裂分析,以免得出狭隘、片面的结论。4.要积累一些鉴赏理论与鉴赏术语。比如人物描写方面,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语言方面,如语言风格的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长短句式的特点,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赋、比、兴的运用等。【怎样写诗歌鉴赏的文章】选定一首诗歌写鉴赏文章,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这首诗是作者在何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一定要体会作者在当时情景下的心情。这样有利于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做到不离题。了解作者,对于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政治或治学功绩要有大致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创作感情与创作基调,也有利于自己在写鉴赏文章的时候的融入自己的感情。把握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沉郁顿挫,还是慷慨激昂;是自然恬淡,还是愤世嫉俗,都要把握清楚,因为鉴赏文章的整体风格是建立在诗歌的整体风格之上的。诗句分析,分析要做到“诗意分析”“表达方法”“意象分析”三部分。其中“表达方法”又包含“体裁”“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的运用。注重总结,联系实际举出这首诗的妙处在哪里。如果这首诗中的句子是经典名句,要着重指出妙在哪里。写鉴赏文章和写其他文章一样,都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人观点,如果没有这些观点,而只是空泛地就诗论诗,就不可能是一篇好文章。诗歌鉴赏语段写作的一般路径:明确角度——结合诗句分析(运用方法)——总结评价【范文】借古抒怀,一唱三叹——读杜甫《蜀相》心得诗人杜甫写《蜀相》这首诗时,正值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国势艰危。亲历战乱的杜甫渴望能有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改变国运。报国无门的杜甫更渴望自己能实现尽忠报国,匡济天下的夙愿。可是,救国之贤相在哪儿?自己的报国之门又在哪里呢?于是,当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诸葛亮祠堂时,诗人自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诗人运用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可谓一唱三叹。一借丞相祠堂之破败,感叹一代名相身后之寂寞,抒发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缅怀和景仰之情。“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在这两句中诗人用一“寻”字,表明此行是诗人专程为瞻仰武侯而来;而柏木森森,四季常青,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氛围,抒发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仰慕追思之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诗写祠堂台阶上都被深深碧草所掩映,黄鹂空鸣好音无人听取,描写出祠堂环境的荒芜破败;景语含情,突出先贤早已被人遗忘,诸葛武侯身后的凄凉。“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古之圣者尚且如此,不令人叹惋!二借武侯生前事迹,赞叹一代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功业,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之怨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才能有老臣的“两朝开济”。诸葛亮忠心耿耿、多智多谋,未出已定天下三分。想当年,诸葛孔明结庐于隆中,躬耕于垄亩,是谁三顾草庐请他出山?白面书生,乳臭未干,是谁力排众议,给他施展才能的空间?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诗人回望自己,舍身弃家,到处漂泊,报国无门。诸葛亮得遇先主,士为知己者死,又何其幸也。诗人借古人之幸,衬托自己之不幸。一声“老臣心”,仿佛喊出的是“上天呀,你可体谅一位老臣的拳拳之心?”三借诸葛亮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悲剧结局,哀叹英雄功业未竟的历史不幸,抒发诗人功业无成,壮志未酬之悲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遂人愿,诸葛亮正当盛年之时,病逝五丈原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也付之东流,实在让人痛惜不已。杜甫正是借武侯之悲抒自己心中之块垒。所以,泪满襟的背后郁结着诗人心中的千言万语: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求仕艰辛,“万里悲秋常作客”的颠沛流离,“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美好期盼,以及这“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人生遗憾。泪满襟的背后更凝结着他对国家命运的无限感叹: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主何在?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用此来评价杜甫的这首《蜀相》,若契相合。纵观全诗,表面上字字句句都在写古人古事,但字字句句都蕴含深远,让我们从古人的故事里,深切体悟到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悲、仕途之艰、报国之难。可谓:借古抒怀,一唱三叹,精读细品,余韵流远。【点评】本文作者选取的鉴赏角度为怀古诗借古抒怀的写作技巧,从诗歌所描绘的武侯祠之景、诗歌所叙述的武侯功业及武侯人生憾事三个方面入笔,以“感叹、赞叹、哀叹”这三叹为主线,分别结合相关诗句进行深入分析,使我们明白诗人借写古人生前身后之境况,实为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的处境情感思想。本文语言多用整句,简洁精炼;构思严谨,层次清晰。“那人”站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读起辛弃疾的这几句词,我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人”到底是谁?是谁让人如此执着地寻了“千百”回?跟着词人的脚步,我也来一次探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烟花跃向天空,随后像流星雨一般落下来。悠扬的箫声回荡,那明月如同玉壶一样散发着明亮的光芒。整个夜晚到处灯火飞舞,人欢歌笑语。这样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不正是宋朝繁荣的景象吗?实则不然。《青玉案·元夕》作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可统治阶级不思进取,仍旧沉迷于歌舞和游乐。不仅如此,当爱国词人辛弃疾向朝廷提出抗金复国、收复失地的建议时却不被接受,愤怒和苦涩使他作出这首词。而所谓的繁荣不过是统治者粉饰太平的假象。“蛾儿雪柳黄金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研究历程与成果
- DB61T-市场监管行风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 初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2020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真题汇编
- 压力容器考试审核考试题库(容标委气体协会联合)
- 企业数据转换管理规范制度
- DB2201-T 23-2022 农安籽鹅标准规范
- DB2113-T 0008-2023 地理标志产品 龙潭绿豆粉丝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综合素养提升训练(三)物理试题(解析版)
- 100以内加减乘除专项知识总结1000题(可打印)
- 100以内加减乘除基础知识1000题(可打印)
- 《糖尿病足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年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九套卷)
- 2024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 2025中国南光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机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及控制清单
- 《大坝安全检测》课件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一)(无答案)
- 呼吸科护理组长述职报告
- 【历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四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