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深圳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_第1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深圳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_第2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深圳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_第3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深圳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_第4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深圳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金融危机对深圳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与对

一深圳金融服务业现状

深圳金融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呈现多渠道、多形

式的发展格局。深圳拥有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市农商行等注册地在深圳的

全国性或区域性商业银行,国信、招商、平安等16家证券公司,南方、博时、国投瑞银、

鹏华等17家基金管理公司。此外,工、农、中、建、交、中信、浦发等12家全国性或区域

性银行在深圳开设分行,不少外资银行在深圳设分行或代表处,各大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

司均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

(一)深圳银行业现状

从货币结构看,人民币存款小幅下降,外汇存款大幅上升。据2008年9月份深圳市金融机

构货币信贷统计,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936.97亿元,比上月减少

5.33亿元,其中,本币比上月减少99.35亿元,外币比上月增加14.01亿美元。

贷款增量同比减少,贷款行业结构与深圳区域经济结构相吻合。9月深圳市.金融机构(含外

资,以下同)人民币贷款余额合计8011.07亿元,比年初增加726.6亿元,同比少增921.0

亿元。贷款行业分布中,占比最高的依次是制造业、房地产业、交运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

其中,房地产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33.5亿元,同比少增855.2亿元;中长期基本建设贷款

余额比年初增加286.4亿元,同比少增44.0亿元。

银行盈利增速放缓。三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的当年结益余额为352.72亿元,比上月仅增

加10.36亿元,比上季度增加98.6亿元。相对于二季度环比增加170.91亿元的情况,三季

度银行盈利增速明显下降。

根据深圳外资银行机构上报材料,各外资银行境外资产主要为境外资金拆借、贷款等资金融

出,且比例较小,基本不涉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及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截至10月末,各外

资银行境外资金融出合计4.05亿美元,其中,恒生中国、永隆、星展三家分行融出金额皆

在1亿美元左右;4家外资法人行境外资金融出合计3.65亿美元,其中中信嘉华(中国)

融出金额2.67亿美元。尚未有银行上报境外资产出现大额亏损或受境外母行不利影响等情

况。

(一)深圳证券、基金和保险业现状

深圳证券、基金和保险业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截止到2008年10月,注册地在深圳的

证券公司共16家,营业部194家,净资产总额512.39亿元,同比减少42.21%。

受股票市场自上年以来大幅下跌影响,深圳证券公司自营、经纪、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2008年8月,16家券商中有11家亏损,亏损面近70$,净利润合

计为亏损3.71亿元,是深圳证券业继6月份以来的第二次月度净亏损。虽然根据深圳证监

局的数据,截至8月,深圳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与净资产之比为83.7%,净资产与负债之比为

20.2%,净资本与负债之比为16.9%,均高于监管部门确定的风险控制指标(分别为40%、

20%和8%)。但是,就单个券商而言,净资产与负债之比有四个券商(招商、安信、国都、

银泰)未达到20%的标准,比例最低的国都证券仅10.8%,存在一定的短期流动性风险。

截至2008年11月末,注册地在深圳的基金公司共有17家,其中合资基金公司9家,管理

资产规模8231.1亿份,资产净值6288.04亿元。受证券市场环境影响,资产净值较年初大

幅下降。2008年前三季度,股票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52.86%,债券基金0.96%,货币基金

为3.10%。上半年,深圳基金公司管理的151只基金中有23只实施了分红,总分红金额

139.3亿元,单位基金年度平均分红为0.19元,与2007年相比,平均每份减少0.53元;

同时,长期投资基金的收益也明显降低,甚至有兑付亏本的可能,如国投瑞银瑞福进取的单

位基金净值已滑落至0.345元。据中登公司统计,2008年8月深市新增基金账户开户数为

36335户,而2007年同期新漕2295704户,是2008年的63倍。投资者投资基金的积极性

剧降。

目前\在深圳地区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有25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和22家中、外资寿险公

司。2008年前十个月深圳区域内各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共计202.05亿元,其中人身险保

费收入132.52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69.5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依然实现了较快的增长,

但2008年下半年保费收入增长速度不及上半年,也低于上年同期增速。

二金融危机对深圳金融服务业的影响

本次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深圳金融服务业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反映在深

圳金融机构直接持有海外债权或股权,由于债权或股权价值下跌而引致的负面影响。间接影

响通过两个途径传导:虚拟经济传导途径和实体经济传导途径。由于我国对金融机构海外投

资仍然实行一定的管制,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直接影响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而间接影响是

主要影响。

图1全球金融危机对深圳地区金融机构的影响途径

对于不同的金融服务机构而言,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受虚拟经济传导途径的影响较

大,而银行受实体经济传导途径的影响更深。

由于金融机构是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在遭受危机影响的同时,又会将自身的反

应传导到区域实体经济中,进而形成相互之间的交错影响。这种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一)金融危机对深圳银行业的影响

1.海外投资受损

截至9月末,招商银行尚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债券余额7000万美元,已发生的外币债券投资

估值亏损为7010万美元,不过比例不高,仅占债券投资总额的1.99%。该行已为境外金融

机构债券计提减值准备7804万美元,拨备覆盖率较高,直接损失有限。

2.资产质量下滑风险加大

这场金融风暴对出口企业、中小企业、房地产业的冲击将依次显现。对于银行业务而言,国

际贸易融资风险、房贷坏账、中小企业破产风险等均加大了资产质量下滑的风险。

首先,欧美是深圳主要出口目标市场,其信贷紧缩、失业率攀升、消费低迷影响深圳出口贸

易,加大出口贸易融资风险。深圳地区银行截至9月末进出口贸易融资额287亿元,较上年

末增长35%,占全部企业贷款比例也由上年末的4.37%二升到5.27%(见表1)。

单位:万元,%

时间2008年9月30日2008年6月30日2007年12月31日2006年12月31日

进出口贸易融资额287096723454492126570946506

企业贷款额54430029546753944870710945191871

占比5.274.294.372.09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表1深圳地区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额和增长情况

其次,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而中小企业抗衰退能力最弱。深圳银行历来较为

重视中小企业贷款,如某深圳市本地银行2008年9月末境内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164.8亿

元,占境内公司贷款的44.09%,比年初增加0.8个百分点。

再次,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下降,使房地产市场低迷的状况可能持续甚至恶化。在2003年以

来的全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过程中,深圳楼市涨幅居前。尽管2007年以来深圳房地产价格已

有较大幅度下跌,但始于美国房屋次级贷款的金融风暴可能挟国内需求放缓共同抑制房地产

价格和成交量,如持续时间拉长,对房地产企业进而对银行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则房地

产企业贷款占深圳银行贷款总额的13.43%,二则住房消费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约903不良

贷款率也呈上升趋势(见表2)。

单位:亿元,%

时间2008年9月30日2008年6月30日2007年12月31日

贷款额不良率贷款额不良率贷款额不良率

个人住房贷款2310.180.7222分.940.682312.80.59

个人消费贷款2572.442551.632557.32

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比例89.8190.1490.44

贷款总额8011.078005.317421.81

住房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28.8428.7331.16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表2住房消费贷款及不良贷款率

3.“存款定期化”压缩银行利润空间

随着降息周期的开始,定期存款占比加速上升,呈现“存款定期化”现象。图2和图3清楚

地反映了深圳地区银行2008年三季度储蓄定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占比均加速上升。其

中,企业存款定期化现象尤为突出,显示企业趋于保守的经营心态。而“存款活期化”是造

就2007年银行利差扩大的原因之一,当这种趋势出现反转时,银行的资金成本面临持续的

上升压力。

图3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

4.银行“惜贷”与大企业减贷影响银行收益

尽管取消了信贷额度控制,但第三季度深圳地区银行对企业新增贷款不增反降。同时,自

2008年二季度开始,新增贷款中,低风险的票据贴现占比增加(见图4)。票据融资占比增

加说明在经济前景不明朗、信贷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惜贷”倾向日益明显。从中

小企业层面反馈的信息也是“贷不到款”。

100

80

60

40

□贴现

20□短期贷款

0□中长期贷款

-20

-40

-60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时间)

图4票据贴现占2008年各季度企业新增贷款的比例

此外,下半年贷款供给更多倾向于大型企业,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趋于恶劣,大型企业贷款

意愿下降,导致银行贷款议价能力明显下降,进一步压缩银行利润。

这样就出现了两难困境:一方面银行倾向于贷款给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但大型企业对

贷款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急需资金渡过难关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银行“惜贷”。从控

制信贷风险的角度来看,“惜贷”是银行在恶劣经济环境下的市场化行为,无可厚非。但由

此可能带来更多企业破产和加速倒闭,反过来又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现实的负面冲击,严重

的情况下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5.外资银行流动性存在隐患

随着金融危机冲击H益加大,为了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的流动性风险,目前深圳中资银行间

已基本停止了同业拆借业务。截至10月末,外资法人银行同业拆放占其资产的26.28%,同

业拆入占其负债的68.92%,同业拆借业务阶段性中断,可能对其流动性造成一定冲击。4家

外资法人银行外币资产核心负债依存度及流动性缺口率分别为2.91%和-8.73%,人民币资产

核心负债依存度及流动性缺口率分别为37.72%和-52.76%,两项指标皆未达到监管标准。

总之,金融危机对深圳银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银行息差

收窄,信贷成本.上升已成定局,资产质量下滑的具体程度要看整体经济的走势才能最终确

定。

(二)金融危机对证券、基金、保险的影响

如上所述,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受虚拟经济传导途径的影响较大。此外,

QDII开启了海外投资渠道,深圳两只QDI1基金以及平安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部均遭受一定

的直接冲击。

1.海外投资受到直接冲击

由于2008年以来海外主要股票和债券指数大幅下跌,招商银行2007年设立的QD11产品至

今亏损40%以上;平安保险2007年分别以23.87亿欧元、12.26亿港元买入富通集团、

ValuepartneC发票,2008年9月30日市值仅5.26亿欧元、6.62亿港元,其余86.21亿港

元投资市值仅约66.20亿港元。南方基金、银华基金的两只QDII基金截至9月末,成立以

来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3.60%和-50.10机

2.股票系统风险显现

自2007年以来我国股市大幅下跌,最大跌幅70机基金净值的持续下降使深圳乃至全国的

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普遍大幅缩水,管理费用下降。相比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尽管'也务多

元发展,但各项业务均呈萎缩之势。截止到2008年10月31日,深圳本地注册各证券公司

的营业收入为167.17亿元,同比下降69.57%。因业务收入下降,基金和证券有可能在2008

年转入全行业微利状态。对保险公司而言,股市下跌影响中短期投资收益,但保险公司的投

资多为长期投资,股市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向纵深发

展,如果股市持续低迷,对保险公司国内投资的负面影响也将不断显现。

3.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发生重大改变

根据深圳各基金公司2008年中报,深圳基金公司管理的旗下基金上半年总收入为-4133.84

亿元,其中,已实现的股票差价收入-306.65亿元,债券差价收入7.65亿元,权证差价收

入-3.35亿元,此外还有大量的股票投资账面浮亏。可以看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损失相对

较低。因此,仓位控制较好、投资稳健、产品结构多元化的基金公司在本轮调整中占据相对

有利的地位。

市场下跌对深圳本地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在经纪和自营业务普遍萎靡

情况下,有的证券公司拓展固定收益类证券的承销业务,有的公司加强债券组合投资优势,

在帮助公司度过萧条的同时,也为未来业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预期,危机过后可能

带来基金和证券行业的重新洗牌。

4.金融产品创新的进程受阻

深圳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参阅表

3),但本次金融危机正是直接起源于金融产品创新和资产证券化过度带来的市场紊乱。虽

然深圳证券市场尚未交易任何与次贷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此次危机再次将衍生工具推到

风口浪尖。例如,危机的发生直接导致股指期货推出受阻,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金融期货

'业务准备工作搁浅,甚至融资融券等券商创新业务也被搁置。次贷危机勾起市场对“国债事

件”的记忆,深圳证券市场对金融创新的热情可能有所消退,正准备迈出的金融创新步伐因

此放缓。次贷危机不仅加深证券市场对金融创新的顾虑,甚至将改变深圳市场金融创新的发

展进程。

产品推出时间创新产品及内容

2007年首只公开发售的QDII基金,主要投资海外市场.进行全球配置

2007年首只创新型结构分级证券投资基金

2007年首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

2004年首只LOF基金(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

2003年首只保本基金、首只债券型基金

表3近年深圳基金公司主导的基金产品创新

三深圳金融服务业应对危机影响的对策

对于深圳而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服务业的策略,既要立足于深圳金融服务业现状和

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又不能仅局限于金融领域,需要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这包括深入思考

深圳市产业政策方向、金融服务业的定位,密切追踪危机演变进程,随时调整应对策略和具

体措施。

(-)深圳银行业应对危机影响的对策

根据历史经验和银行贷款分类特征,一年左右的经济调整银行能够从容应对,但超过两年的

调整将使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越来越沉重。就银行自身经营而言,我们倾向于认为银行应当

通过控制成本支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风险控制、利用拨备平滑等手段来保持经营和

业绩的平稳。

金融危机既是挑战,同时也激发商业银行的各项潜能,在危机过后将赢得全新的行业地位。

从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扶持的角度,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通过产品和业务创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在大型企业贷款愿望减弱的情况下,深圳地区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细化、优化中小企业贷款甄

别机制,识别主要因流动性而陷于困境的中小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发展成日后的优质、忠

诚客户;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客户开拓多种融资渠道,扶持企业的同时化解自身风险;加强产

品创新,吸收存款的同时降低负债成本,扩大银行息差收入。

2.扩大区域金融体系的制度供给

根据中央“金融九条”的精神和深圳市长期以来在实践中的探索,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应

当发挥重要的“稳定器”作用。发挥作用的机理并非直接干预经济,而在于制度的创新。比

如,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民间信贷的规范,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尝试,都是立足于金融

体系本身的制度供给。其中,较为成熟的对策包括以下几类。

(1)小型贷款公司试点。12月4日深圳市已通过《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

法》,确立了商业银行之外小型贷款机构的法律地位,有助于分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此

外,商业银行还可利用小额贷款公司甄别小型企业的专业优势,对优质小额贷款公司集中授

信,分享专业分工的好处。

(2)建立信用担保平台。规划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运作平台,建立小额短期贷款风险由

企业、银行、担保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的机制。政府通过参与注资、风险补偿或减免相

关税费等方式,扶持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但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合作中间存在着风险。因为通过担保渠道发放的贷款,银行除了需要审

查贷款企业,还需要对担保公司进行审查,如果担保公司实力不够,将大大增加银行风险。

因而制度设计和执行环节还需谨慎,将风险管理放在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二。

(3)拓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优势,深圳积极酝酿支持房地产

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推出。REITs是境外房地产市场的重要融资工具,在房池产企业

和房产投资者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融资渠道,对于化解银行房贷风险有积极的影响。政府可对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予以税收优惠。

3.促进区域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政府透过鼓励银行与保险的合作、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深圳

外贸出口的支持,渡过流动性紧缺难关;加快落实出口退税,缩短退税周期,加快出口企业

资金周转;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稳定就业,稳定区域内居民和企业对经济前景的

预期,减低区域经济下滑的风险。

近期中央财政公布了总额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深圳市地方财政也拿出相应的财政支出

举措。这些均为促进区域实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阻止经济下滑风险扩散,带动虚拟经济与

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有效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及银行配套资金对深圳市

企业进行扶持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尽量避免财政“挤出效应”,应以财政资金带动和引导

私人投资为主。

4.把握机遇,稳步开拓海外业务

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绝大多数欧美银行遭受重创,尤其是银行信誉受到前

所未有的打击。相比之下,国内银行几乎没有直接损失,美誉度则相对上升。欧美银行的大

面积裁员,也为网罗海外业务人才的国内银行提供了机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