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人口】章末综合检测_第1页
高三地理【人口】章末综合检测_第2页
高三地理【人口】章末综合检测_第3页
高三地理【人口】章末综合检测_第4页
高三地理【人口】章末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章末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n?等人口密度

线的变化。据此回答1〜2题。

八.,1990年

〜2010拜

I.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

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25人/kn?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动,题中告知该

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则图中两条等值线之间区域人口密度应该增大了,即该区域

人口密度西北大于东南。第2题,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说明该地利于人口分

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D。

答案:l.A2.D

人口累计增加量是指各个时期人口增加量之和。2000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

共91236854人。下图示意2001—2018年该省常住人口累计增加量(以2000年

为基准)。读图完成3〜4题。

(

AY3OO

)25O

金2OO

与15O

安1OO

士5O

U

Y-5O

-1OO

-15O

3.该省常住人口()

A.2005年以来一直减少B.2007年开始波动增长

C.2015年比2000年多D.2009年比2000年少

4.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减少

B.老年人口多,死亡率高

C.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经济原因导致人口迁移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累计增加量有正有负,不是一

直减少,A错误。2007年到2014年大部分时间累计增加量为负值,人口以减少

为主,B错误。2015年累计增加量为正值,说明人口比2000年多,C正确。2009

年为正值,人口比2000年多,D错误。故选C。第4题,我国人口出生率相对稳

定,A错误。死亡率高不会导致人口大幅减少,B错误。从图中信息不能确定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C错误。人口的大幅波动,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导致人

口的迁移。故选D。

答案:3.C4.D

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5〜6题。

5.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①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②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③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之前增加,之后减少

④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之前增大,之后减小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6.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①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②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③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④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第5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1982—2005年占比上升,2005年之后

占比下降,①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先上升后下

降再上升,②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之前增加,之后减少,③正确。全

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1987年较快,1987—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

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④错误。故选B。第6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

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

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①错误,③正确。各

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

集中,②错误。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地区,因此中西部

地区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④正确。故选D。

答案:5.B6.D

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含预测)。

据此完成7〜9题。

资料来源:基于全国人口告我数据预泅计算

7.我国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

降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增速B.生育观念

C.生育政策D.外来移民

8.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

B.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

C.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

D.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

9.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

A.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B.发展教育,提高乡村人口素质

C.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国策

D.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无论农村还是城镇,图示时间内婚配性别比均大

于1,表明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女性人口数量(这也是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造成的),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性别比得以改善,农村和城

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降(该图表示我国城乡

大龄未婚人口分配性别比,大龄未婚人口是指33〜40岁的年龄组人口,2051年

和2045年该年龄组的人口,大多出生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时期),故选C。第8

题,读图可知,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结合婚配性

别比的概,念可知,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使得农村的未婚女性数量减少,

农村未婚男性数量与未婚女性数量差异加大,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

故选D。第9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和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较大的原

因可能是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通过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使农

村大量未婚女性在本地就业,可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故选A。

答案:7.C8.D9.A

云南省怒江保便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

98%以上。下表为该州2012年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统计表。据此完成10―11题。

人均适宜人均实际适宜建设实际建设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用地占总用地占总

面积(m?/人)面积(m2/人)面积;匕重(%)面积比重(%)

441.83447.291.611.63

10.制约该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是()

A.水资源B.水能资源

C.耕地资源D.森林资源

11.若该州建设用地长期处于上表所示使用状况,该区域最有可能导致()

A.洪涝灾害多发B.生物灾害加剧

C.森林火灾增多D.地质灾害多发

解析:第10题,该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比大;该州土地面

积虽广,但适宜建设用地占比极小,平地少、耕地不足,故耕地资源是制约该地

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地处西南,降水丰富,山地多,水资源、水能资源、森林

资源丰富。故C正确,A、B、D错误。第11题,该地实际建设用地大于适宜建

设用地,说明该地进行了陡坡开发,地处降水丰富的山区和板块交界带,陡坡开

发会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平原排水不畅的地区,该州为山

区,会加重泥石流而不是洪涝;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而不是生物灾害加剧;本地

降水丰富,坡地开垦对森林火灾影响不大。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案.C11.D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2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

农民工达到1.69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

“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材料二下表为2014年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

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情况表。

回流迁仍在外未曾外

项目总计移的劳就业劳出就业

动力动力劳动力

16〜30岁27.219.347.010.6

平均

30〜45岁40.647.339.636.7

年龄(%)

45〜60岁32.233.413.452.7

未婚、离异

婚姻18.810.732.49.5

或丧偶

状况(%)

己婚81.289.367.690.5

教育程小学及以下25.424.316.336.9

度(%)初中、局中

57.461.860.151.1

或职高

大专及以上17.213.923.612.0

个人年收入(元)17068.014983.022852.011562.0

有父母在农村(%)41.844.048.832.0

有配偶在农村(%)37.647.312.059.5

有孩子在农村(%)18.741.67.425.0

从事体力劳动(%)70.773.069.5—

(1)从社会因素角度,比较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

况的差异。

(2)从经济因素角度,分析劳动力回流迁移的主要原因。

(3)简述劳动力回流迁移对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1)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情况的差异,结合

表中数据,从平均年龄、婚姻状况中的已婚比例、总体教育程度、有孩子在农村

的比例等方面作比较。(2)劳动力回流迁移经济因素角度的主要原因通过读表可

知。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

还有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回流迁移。(3)劳动力回流迁移对

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借助人口迂移对迁入地经济的影响来分

析。劳动力回流迁移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节约了教育和培

训费,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利于自然资源

的开发,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等。

答案:(1)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已婚的比例较高;在回流迁移的劳动力中,

有配偶和有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高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

体平均年龄较大;回流迁移劳动力的总体教育程度较低等。

(2)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

大;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等。

(3)弥补乡村地区诋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回流迁

移的劳动力可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

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

下表)。随着上海城镇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

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图乙1990-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靖

上海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2020年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

1535.951705.681894.17

人口容量

经济发展限制的

1460.991543.031596.84

人口容量

1788.51841.5〜1894.5〜2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p>

(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人口三个年龄段(0〜14岁、15〜64岁和65岁以

上)的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

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

1990-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