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5分)1.(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填空。ㅤㅤ大凡美好而令人珍视的文章,都需要将心绪沉淀,慢慢欣赏。ㅤㅤ读《散步》,感受作者在家人意见出现分qí(①)时选择的智慧;读《秋天的怀念》,感受母亲在病入膏肓憔悴(②)之极时还无微不至照顾tānhuàn(③)儿子的那份伟大之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冬天人迹罕至的百草园捕鸟的乐趣;读《雨的四季》,树叶像是一层绿yīnyīn(④)的波浪,安卧在树枝的手臂间;读《【甲】》,根据地人民对祖国、对革命、对同志和亲人línlí(⑤)尽致的爱,激荡我的心扉;读《【乙】》,水手和吊脚楼女人的无奈和激情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读《荷叶•母亲》,荷叶对红莲的荫蔽(⑥),让我们不禁感慨,语文就在生活深处。(1)根据上文注音,写生字。①③④⑤(2)给上文加点字注音。②⑥(3)解释词语。人迹罕至:(4)仿写文中划线句,表现“树叶”的特点。仿句:(5)根据本学期七年级名著阅读,写出相应的书名。【甲】《》【乙】《》二、古诗默写。(10分)2.(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论语》》中:“,”告诉我们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返的道理。(6)行舟江上,景,无处不在,王湾见到了水涨满时“,”的画面;江上行舟,情,无时不有,李白“,”表达自己离友人愈远就愈想念的心情。(依次用《次北固山下》和《峨眉山月歌》中的句子填写)。三、文言文阅读。(10分)3.(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甲]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ㅤㅤ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给加点字注音。①尊君在不②起之不食以俟者③宜其能服三军欤(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期:约定)。B.相委而去(委:舍弃)。C.方与之食(方:陈元方,元方)。D.恐其自食其言也(恐:害怕,担心)。(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B.《世说新语》是距今不到1000年的南宋朝人刘义庆编写的。C.吴起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D.陈太丘是太丘县的县长,他父亲给他起的名字不是陈太丘。(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四、诗歌鉴赏。(6分)4.(6分)古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五、实用文本阅读。(14分)5.(14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月20日由中国首都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又一次举办的奥运赛事。【材料二】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材料三】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人们所喜爱。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1)上面材料都围绕北京冬奥会的话题展开,这三个材料分别是从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及意义、和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的。(2)请你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冬梦”的设计都融入了哪些“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写出两点即可。(3)“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你觉得这个设计新颖独特在哪里?(至少写出两点)(4)作为主办城市的市民,为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你准备做些什么呢?(至少写出两点)六、文学作品阅读。(15分)6.(15分)阅读《回家的敲门声》,完成各题。回家的敲门声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②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⑤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⑥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词句。①请写出第①段中加点词“憨笑”的含义。②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文章结尾一段又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七、写作。(50分)7.(50分)进入新的学校,你一定认识许多新同学,谁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抓住这位新同学的主要特点,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要求:(1)题目自拟;(2)600﹣8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写作小贴士】切记: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5分)1.(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填空。ㅤㅤ大凡美好而令人珍视的文章,都需要将心绪沉淀,慢慢欣赏。ㅤㅤ读《散步》,感受作者在家人意见出现分qí(①)时选择的智慧;读《秋天的怀念》,感受母亲在病入膏肓憔悴(②)之极时还无微不至照顾tānhuàn(③)儿子的那份伟大之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冬天人迹罕至的百草园捕鸟的乐趣;读《雨的四季》,树叶像是一层绿yīnyīn(④)的波浪,安卧在树枝的手臂间;读《【甲】》,根据地人民对祖国、对革命、对同志和亲人línlí(⑤)尽致的爱,激荡我的心扉;读《【乙】》,水手和吊脚楼女人的无奈和激情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读《荷叶•母亲》,荷叶对红莲的荫蔽(⑥),让我们不禁感慨,语文就在生活深处。(1)根据上文注音,写生字。①歧③瘫痪④茵茵⑤淋漓(2)给上文加点字注音。②qiáocuì⑥yīn(3)解释词语。人迹罕至:少有人来。(4)仿写文中划线句,表现“树叶”的特点。仿句:像是一片轻柔柔的羽毛,飘舞在晚秋的微风中。(5)根据本学期七年级名著阅读,写出相应的书名。【甲】《红星照耀中国》【乙】《湘行散记》【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①“qí”写作“歧”。③“tānhuàn”写作“瘫痪”。④“绿yīnyīn”写作“绿茵茵”。⑤“línlí”写作“淋漓”。(2)本题考查注音。②“憔悴”读作“qiáocuì”。⑥“荫蔽”读作“yīnbì”。(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4)本题要求仿写句子。根据划线句的结构,要写一句句式相同的比喻句,表现“树叶”的特点。如:像是一张绿色的信笺,展示在如火的骄阳中。(5)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根据地人民对祖国、对革命、对同志和亲人淋漓尽致的爱,激荡我的心扉;读《湘行散记》,水手和吊脚楼女人的无奈和激情,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解答】答案:(1)①歧;③瘫痪;④茵茵;⑤淋漓(2)②qiáocuì⑥yīn(3)少有人来。(4)示例1:像是一片轻柔柔的羽毛,飘舞在晚秋的微风中。示例2:像是一只轻盈盈的蝴蝶,蹁跹在大地的胸怀间。(5)红星照耀中国湘行散记二、古诗默写。(10分)2.(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们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返的道理。(6)行舟江上,景,无处不在,王湾见到了水涨满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江上行舟,情,无时不有,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自己离友人愈远就愈想念的心情。(依次用《次北固山下》和《峨眉山月歌》中的句子填写)。【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平时识记时要读准诗词中的字音及识记字形。【解答】答案:(1)秋风萧瑟(注意“萧瑟”写法)(2)崔九堂前几度闻(3)不知何处吹芦管(4)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写法)(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渝”写法)三、文言文阅读。(10分)3.(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甲]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ㅤㅤ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给加点字注音。①尊君在不fǒu②起之不食以俟者sì③宜其能服三军欤yú(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期日中(期:约定)。B.相委而去(委:舍弃)。C.方与之食(方:陈元方,元方)。D.恐其自食其言也(恐:害怕,担心)。(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B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B.《世说新语》是距今不到1000年的南宋朝人刘义庆编写的。C.吴起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D.陈太丘是太丘县的县长,他父亲给他起的名字不是陈太丘。(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分析】参考译文:[甲]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约定回来一起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解答】(1)本题考查注音。辨记读音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文字与声旁的关系;②注意区分平翘舌音;③注意规避方言的影响。文言字词的读音还要注意通假字的读音。①不:读音为fǒu,同“否”;②食:读音为sì,句末语气词;③欤:读音为yú,等候。(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才同他一起吃饭。方:才。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文学常识。ACD.正确。B.有误,“距今不到1000年的南宋朝人”错误,刘义庆是南朝宋人。故选:B。(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谈看法,要理解“守信”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文章内容谈守信的意义即可。甲文“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知,无信之人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包括七岁小儿。乙文“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软?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可知,诚信可以让三军信服,是成功的基础。由两文可知,诚信是为人之本,成功之道,守信的人不仅会受到他人尊重,而且成为成就自己事业的基础;不守信的人则会受到大家的指责,即使是孩子也瞧不起他。答案:(1)①fǒu;②sì;③yú(2)C(3)B(4)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连小孩都瞧不起他。四、诗歌鉴赏。(6分)4.(6分)古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分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让大雁捎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答案:(1)思念家乡(2)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五、实用文本阅读。(14分)5.(14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月20日由中国首都北京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又一次举办的奥运赛事。【材料二】2017年12月1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为“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材料三】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人们所喜爱。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1)上面材料都围绕北京冬奥会的话题展开,这三个材料分别是从冬奥会举办的时间及意义、冬奥会会徽(或会徽)和冬奥会吉祥物(或吉祥物)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的。(2)请你结合【材料二】说一说“冬梦”的设计都融入了哪些“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写出两点即可。(3)“冰墩墩”是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你觉得这个设计新颖独特在哪里?(至少写出两点)(4)作为主办城市的市民,为了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你准备做些什么呢?(至少写出两点)【分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材料二,由“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为滑冰运动员形象,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冰雪赛场和飘舞的丝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可见,介绍了冬奥会会徽。材料三,由“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独特形象,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为人们所喜爱。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可见,介绍了冬奥会吉祥物。(2)本题考查对图画的理解概括能力。此题可按题干“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的提示,结合图画和材料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由“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可得出答案的一部分。由图画中“Beijing2022”为剪纸艺术可概括出答案的一部分。由图画中丝带象征“新年好”的提示可概括为:彩色丝带象征比赛时正值春节。由“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可概括出答案的一部分。(3)本题考查对图画的理解概括能力。此题可结合吉祥物图形和材料三的内容对“设计新颖独特”之处概括作答。由“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等语句可概括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如:做一名冬奥会的宣传员,宣传冬奥会的理念、主题和意义。【解答】答案:(1)冬奥会会徽(或会徽)冬奥会吉祥物(或吉祥物)(2)①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②Beijing2022采用剪纸艺术;③彩色丝带象征比赛时正值春节。(3)①熊猫造型憨态可掬,活泼可爱;②冰,象征纯洁、坚强,体现了冬奥会的特点;③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象征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④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4)①做一名冬奥会的宣传员,宣传冬奥会的理念、主题和意义。②做一名文明礼貌的传播者,自觉遵纪守法,学礼仪,讲文明。③做一名身体力行的环保人,爱惜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④做一名冰雪运动的参与者,积极投身到冬季冰雪运动中,参加冬季体育锻炼。六、文学作品阅读。(15分)6.(15分)阅读《回家的敲门声》,完成各题。回家的敲门声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②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⑤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⑥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以“回家的敲门声”为题有何好处?(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词句。①请写出第①段中加点词“憨笑”的含义。②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文章结尾一段又何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联系现实生活,请简要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分析】本文通过记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回家,表现了子女,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启示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细读文本可知,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我在人生的不同时期,父亲和母亲总是会开门迎接我回家的几件小事。(2)本题考查赏析题目。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围绕着我回家时的敲门声来组织材料,所以这是文章行文的线索。同时,题目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①题,要求理解词语的含义。句中的“憨笑”的本义指的是朴实天真的笑。在这里指父亲的朴实,以及对儿子的关爱。②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夜晚在街口静静等候的父母的身影比做雕塑,生动形象的表达了父母对儿子炽热的爱。(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尾语段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理解分析。内容上,写出了父母对“我”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浓浓的感恩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深化中心。(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子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应尊重父母,关爱父母,让父母感受到幸福等来表述。答案:(1)本文主要写几个不同时期“我”下班回家,年迈的父母听见敲门声迎接“我”回家的事情。(2)既点明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3)①“憨笑”原指傻笑、天真的笑,文中指父亲被母亲猜中心思发出高兴的笑,表现了父亲乐意为“我”开门的心理。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等儿子回家的父母比作雕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盼儿归来的虔诚和执着的形象特点。(4)画龙点睛,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为子女营造安宁与温馨港湾的父母的感激之情。(5)示例一:作子女的,永远是父母心头的牵挂,无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示例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关爱父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让父母感受到幸福。七、写作。(50分)7.(50分)进入新的学校,你一定认识许多新同学,谁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抓住这位新同学的主要特点,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要求:(1)题目自拟;(2)600﹣8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写作小贴士】切记: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分析】第一,审题立意。根据提示语“请你抓住这位新同学的主要特点,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可知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我的初中新同学”。要选择最有特点、最有个性的同学,在班级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