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_第1页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_第2页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_第3页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_第4页
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海绵城市绿地建植的基本原则、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和成效评价等要本文件适用于海绵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993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400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GB51222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T5134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55014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CJJ/T75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CJJ8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14/T1850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标准DB14/T2698屋面绿化技术规范DBJ04/T256城市绿化工程施工标准DBJ04/T270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验收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海绵城市绿地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管理,在保障其主体功能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实现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蓄、净化和利用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地。3.22植草沟收集雨水、处理雨水径流污染、排水并入渗雨水的植被型草沟。3.3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汇水地面,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3.4断接通过切断硬化面或建筑雨落管的径流路径,将径流合理连接到绿地等透水区域,通过渗透、调蓄及净化等方式控制径流雨水的方法。3.5生物滞留设施在地势较低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生态树池等。3.6植被缓冲带建立在河湖、溪流和沟谷沿岸的具有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泥砂、有机质、杀虫剂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植被带。4基本原则4.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宜明确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目标,确定海绵城市绿地布局和规模,完善绿地系统海绵功能,与城市水系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相互协调,并应与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相衔接。4.2海绵城市绿地建植应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优先选用生态型、低成本、低维护的雨水设施,提升绿地对雨水径流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能力。4.3城市绿地海绵功能建设管理应由园林与规划、排水、道路等建设主管部门协作开展。5海绵城市绿地设计5.1一般要求5.1.1海绵城市绿地设计应符合GB50420、GB51192和GB55014的相关规定,并根据绿地类型、海绵功能定位和规划控制指标,确定合理的设计控制指标、雨水消纳方式和技术措施,在消纳自身径流同时,统筹考虑周边雨水消纳,避免简单采取下沉方式。35.1.2常用的绿地海绵设施包括渗透设施、受纳调蓄设施、转输设施和净化设施。渗透设施布局宜与建筑、园路、活动场地、停车场的规划同步进行;受纳调蓄设施布局宜在地形现状集水区,结合水景营造、雨水调蓄的需求合理布局;转输设施可起到直接控制净流量的作用,应根据转输水量和转输通道的坡度确定设施选择;净化设施设计应结合场地条件、雨水水质、雨水回用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常用海绵设施的适用场所及平面布局见附录A。5.1.3雨水径流进入绿地前应利用前置塘、沉淀池、初期雨水弃流等设施对污染物进行预处理。地势较低的绿地应设置溢流排放系统,并应与其他海绵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溢流雨水口设置宜与景观营造相协同,采取栽植地被植物、设置卵石、置石等方式进行隐蔽。5.1.4公园绿地应减少排入雨水管渠的雨水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承担区域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的公园应根据区域内涝防治标准和区域雨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规划要求接纳客水,实现雨洪滞蓄、净化功能;2)综合公园海绵设施应包含雨水渗透、受纳调蓄、传输等相对完善的径流控制体系,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5%,实现削减流量、提升水质、防洪排涝、休闲游憩的综合效益;3)专类公园可结合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设施营造雨洪管理主体的特色主题园,应用径流控制的设计理念;4)社区公园宜考虑同时分担公园内部以及周边街道的地表径流,适当减少雨水直接进入市政管网;5)历史名园、古典园林等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应维护原有的海绵功能。5.1.5广场绿地可结合雨水管渠、泵站等设施承担周边场地径流,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资源利用率、雨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指标要求。5.1.6道路绿地设计应符合CJJ/T75的规定,宜采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承接非机动车道雨水径流;行道树的树池宜连通布置,增大树池调蓄空间;城市立交等区域可依据径流的实际情况采用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塘等海绵设施。5.1.7居住区等附属绿地新建时应结合现状地形与建筑布局进行设计,保护并利用场地内原有的坑塘、沟渠等低洼地,并通过雨落管断接、地表径流断接、管道截留等方式,使建筑屋面、道路、广场雨水径流就近汇入绿地、城市水体或调蓄设施,进行分散控制或集中消纳;改造时应结合现状场地条件,增加绿地面积、透水铺装或结构性透水地面比例,并结合场地竖向,组织雨水自然汇聚、减缓径流。5.1.8水体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现状水体、低洼地营造景观水体、湿地,发挥调蓄、净化雨水径流污染的作用;调蓄水深及构建形态应根据水量平衡分析、竖向关系、安全性和景观设计要求等综合确定。护岸应采取生态驳岸类型,以营造良好的生境,提升水岸对水质的改善和净化功能。5.2渗透设施5.2.1透水铺装5.2.1.1根据透水面层的不同,透水铺装可分为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3种形式,做法应符合GB/T25993、CJJ/T135、CJJ/T190的规定。当土基渗透系数≤10-6m/s时,宜采用半透水铺装结构,当土基渗透系数>10-6m/s时,宜采用全透水铺装结构。45.2.1.2透水铺装边界距离建筑物基础边缘应满足GB51222的规定,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防渗措施。寒冷地区设计透水铺装时应明确透水铺装抗冻指标和要求,渗排管设置于冰冻线以下。5.2.2下沉式绿地5.2.2.1下沉式绿地自下而上由原土、种植土及绿色植被等构成;下沉深度为100mm~200mm,实际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进一步确定;土壤渗透系数应>10-6m/s,且渗透面距地下水最高位高差应>1.0m。5.2.2.2应设置盖篦防止落叶等杂物堵塞溢流口,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排放,溢流口顶部标高应高于绿地50mm~100mm,且低于相应路面。5.2.3生物滞留设施5.2.3.1生物滞留设施包括进水口、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或人工基质层、过渡层、砾石排水层、溢流口。溢流口应设置在蓄水层之上,保证其最大存水深度,并设置盖篦。5.2.3.2构建为雨水花园时,宜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创造丰富的植物种植层次,满足生物多样性要求,发挥植物、土壤对雨水的净化滞留作用,形成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绿化空间。蓄水深度宜为100mm~300mm,外围有防渗要求时防渗材料上沿应高于溢流口高程。5.2.3.3生态树池有效蓄水深度应不<100mm,平面尺寸不<1.5m×1.5m,表面安装树篦子、铺设透水砾石、树皮等覆盖物。5.2.4渗井、渗管(渠)5.2.4.1渗井不应对其他构筑物、道路、管道等设施的基础产生影响。底部距地下水或不透水层应>1.0m,土壤渗透系数宜>5×10-6m/s。雨水通过渗井下渗前应通过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等对雨水进行预处理,设置溢流设施,并保证渗井的有效蓄水容积。5.2.4.2渗管(渠)进水口应设沉淀处理设施净化雨水。渗管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砾石等材料,塑料管开孔率应为1%~3%,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应>20%,管内径不应<150mm,管道敷设坡度宜为1%~2%;四周填充砾石或其他多孔材料,砾石层外包土工布。5.2.5屋面绿化在满足建筑物荷载承重要求和结构安全的条件下,可实施屋面绿化控制屋面雨水径流,设计要求应符合DB14/T2698的相关规定。5.3受纳调蓄设施5.3.1雨水塘5.3.1.1雨水塘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5.3.1.2进水口和溢流口应设置消能设施,进水口周边应设清淤通道,护坡坡度宜<15%。溢流口的排水能力应根据下游城市雨水管渠的承受能力确定。5.3.1.3主塘调蓄空间包括永久容积和储存容积,具有峰值径流削减功能的雨水塘还包括调节容积,调节容积的雨水应在24h~48h排空。55.3.2雨水湿地5.3.2.1雨水湿地宜包括进水口、前置塘、沼泽区、出水池、溢流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5.3.2.2应根据汇水区面积、设计降雨量控制要求计算规模,并明确设计常水位。溢流口标高应符合实际要求,水位调节功能及超标雨水应正常排放。5.3.2.3进水口和溢流口应设置消能设施,护坡坡度宜<2%,土壤透系数宜<1×10-7m/s。5.3.3地下蓄水池无景观水体可利用的建设项目,无法达到径流量控制目标时,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设置地下蓄水池。5.3.4雨水罐应结合现场建设条件,确定雨水罐安装部位、形式、容积大小,宜选用成型产品,分散设置。雨水可从水罐底部放水直接使用。5.4转输设施5.4.1植草沟5.4.1.1断面尺寸及纵向坡度应满足排水设计要求,断面形式一般采用U字形,或因地制宜、随形就势,边坡两边宜与周边绿地平滑衔接,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mm~200mm。5.4.1.2沟内最大流速应<0.8m/s,集中进水时应于进水口处设置消能设施。5.4.2硬质明渠、暗渠、管道选用硬质明渠、暗渠、管道转输雨水时,其设计应符合GB50014的相关规定。采用线性排水沟排水时,需防泥砂、落叶等杂物堵塞。5.5净化设施5.5.1植被缓冲带宜采用低坡绿地,坡度为2%~6%;宽度应根据汇水面规模和汇水水质确定,不宜<2m;宜搭配砾石等材料作为覆盖物。5.5.2雨水弃流应符合GB50400的相关规定。5.6植物配置5.6.1应明确海绵城市绿地建植目标,合理确定海绵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生态群落,在兼顾植物健康生长的同时,发挥绿地减小地表径流,促进雨水下渗,净化水体等海绵功能。5.6.2海绵城市绿地应结合海绵设施水位变化、排空时间、土壤饱和度等生境条件选择适生植物,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以及抗逆性强、维护简单的植物种类。坡地应选择耐盐碱、耐水湿、抗冲刷、耐干旱、耐寒的植物种类,坡底面选择耐淹植物种类;水体应根据水深、水体流速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水生及湿生植物。海绵城市绿地推荐植物参见附录B。6施工66.1施工要点6.1.1海绵城市绿地项目的施工应在DBJ04/T256规定的常规管理基础上,重点强化海绵功能的落实。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统筹管理施工工序,做好海绵设施与周边场地、溢流口与雨水管网的竖向衔接;海绵设施内排水盲管应按先深后浅的原则与道路工程配合施工;地形回填区域高程应充分考虑土壤沉降系数;对有防渗要求的海绵设施应做好防渗措施。6.1.2种植土壤宜采用沙壤土,兼顾土壤渗透性,并应保证植物健康生长所需要的土壤肥力和质地。应对场地自然表土层进行检测,符合种植要求的在工程建设中予以保护和利用;不符合的进行土壤改良。土壤质量和检测方法应符合DB14/T1850的规定。6.1.3水体施工应复核水体的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设计,以及水底、驳岸顶部设计与现场实际的标高。生态驳岸的营造应注意水岸与水体的合理衔接和整体的稳定性。雨水塘、雨水湿地沟槽开挖完成后,周边或预留进水口处应设置临时挡水坝或挡水袋等水土流失控制设施,验收前应建设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撤离。6.1.4下沉式绿地应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生物滞留设施宜在其服务汇水区域内的道路、广场结构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并应根据完工后汇水面实际汇水路径核定进水口位置和设施竖向高程;植草沟宜在周边绿地种植土回填和道路、广场结构层等施工均已完成后进行,以确保入水口高程低于汇水面。6.1.5植物栽植应根据种植设计要求和CJJ82的规定,兼顾植物生长和海绵设施的渗排状况,控制乔灌木与海绵设施的安全距离,并做好高大乔木防风和抗倒伏等保护措施;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乔木栽植可结合排水设施抬高栽植;水生及湿生植物种植前应复核水体深度,必要时应采取降水栽植措施;植草沟植物栽植应先种植坡面和边坡,再种植沟底植物。6.2质量控制6.2.1海绵城市绿地项目的质量管理和验收应符合DBJ04/T270的规定,海绵设施的验收及维护应符合设计单位设计说明书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6.2.2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应如实记录和保存。6.2.3雨水监测设备、安全警示标识标牌、护栏等安全设施应与海绵城市绿地项目同步施工和验收。海绵设施验收时应对溢流、清淤立管、观察孔等设施进行注水试验,以检查其是否排水通畅。7养护管理7.1建立绿地海绵设施的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做好绿地海绵设施的维护管理情况记录和档案管理,并建立绿地海绵功能监测管理平台和维护管理数据库,对海绵设施进行监测、评价。7.2海绵设施维护应包括日常巡查、雨季前后检修、暴雨期间重点巡查、海绵设施定期维护以及出现损坏时的应急处置等,保证绿地内外各设施及系统功能有效。海绵设施常规维护频次和要求按表1的要求执行。7表1海绵设施常规维护频次和要求5年~10年后一般需要更换透水面设立标识、植被灌溉、植被处理、土壤pH值控雨季前、后各1次定期维护,雨季----7.3海绵设施若引起地面或周边建筑物、构筑物沉降或导致地下室漏水等,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发生自然灾害后应对海绵设施进行排查,并及时按原设计要求进行修复。7.4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警示标识,标识应明显、规范、完整;用于雨洪调蓄的广场绿地,应设置疏散通道和安全警示牌,确保在启动调蓄功能时人员能够及时离开。7.5园林植物养护应符合CJJ/T287的规定,绿地及海绵设施土壤的理化性质应定期检测,以满足绿地植物健康生长和正常发挥海绵功能。7.6水体养护是海绵功能运维管理的重要内容,宜包括水体水质净化与水体流通设施维护、水生动物放养和水生植物栽植以及水面垃圾清理等。应定期检查水体溢流系统,保证水体在暴雨后48h内恢复常水位。雨水回用于景观水体补水时,应对雨水进行处理达到水质要求。8成效评价8.1遵循多专业、多部门合作的原则,客观、科学评价海绵城市绿地建植效果。8.2海绵城市绿地成效评价采用后评价方式,重点考核海绵城市绿地功能定位、设计目标、建设技术要点等落实情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评价分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落实海绵功能成效和城市绿地建设项目发挥海绵功能成效;2)评价涉及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营全周期;3)核心评价城市绿地系统综合功能提升、绿地海绵功能实现及城市居民满意度。88.3评价方法宜包含工程验收评价、自我评价及专家评价,应通过对规划、设计实施后关键指标与规划、设计指标的比较,海绵功能关键技术实施情况,以及海绵城市绿地目标落实成效的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形成分级结果。8.4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落实海绵功能成效评价应基于“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评价内容应符合GB/T51345的规定。绿地建设项目发挥海绵功能成效评价应基于项目海绵功能定位和控制指标要求,评价内容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城市绿地建设项目海绵功能成效评价内容项目实际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通过自然和人工绿地率高于相应绿化项目设计规范底线值5%以绿地率高于相应绿化项目设计规范底线值绿地率低于相应绿化项目设计规范底线值,得0根据对海绵设施运营维护效果的实地查勘结果8.5成效评价考核材料包括有关图纸、文本、监测报告等资料,涉及数据计算、监测与模型模拟的,应确保数据资料、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模型参数应进行率定和验证。9海绵设施选用表表A.1给出了绿地中常用的海绵设施的适用场所及平面布局。表A.1海绵设施选用表绿地内的非机动车道路、游步道、活动广地势平坦、符合土壤渗透条件,土壤渗透若绿地与汇水区面积之比>1:2,则沿铺装地之比<1:2,则将下沉式绿地与透水铺装、雨建筑周边绿地(连接雨落管)、活动场地周边绿地、停车场周边绿地,公园绿地和式灵活,长宽比>3:1,设计排空时间不宜超用于用地紧张,但有强制性雨水调蓄和利人行道、车行道绿化隔离带,道路、活动场地及建筑物之间的带状绿地(连接落水),用于有一定污染的雨水径流汇流入地表水-用于硬化屋面、道路、广场等区域海绵设海绵城市绿地植物推荐表表B.1给出了海绵城市绿地推荐植物。表B.1海绵城市绿地植物推荐表1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太原、大同、朔州、忻州、吕2*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3PlatycladusorientalisFra*4Sabinachinensis*5JuniperusrigidaSieb.*太原、大同、朔州、忻州、吕6Platanusacerifoli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7太原、忻州、吕梁、晋中、阳89Morusalba‘TorBroussonetiapapyrifera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Pterocaryastenoptera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PolygonumaubertiiH*太原、忻州、吕梁、晋中、阳Populustomentosa*PopulusbolleanaL*表B.1海绵城市绿地植物推荐表(续)PopulushopeiensisHuetCh*PopulussimoniiCarr.Salixbabylonica太原、忻州、吕梁、晋中、阳SalixmatsudanaSalixmatsudana*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KerriajaponicaDC.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Atropurpurea’**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PrunusjaponicaThunb.CrataeguspinnatifidaBunge*MalusspectabilisBork*PyrusbetulifoliaBuPotentillachinensis*太原、忻州、晋中、阳泉、长SophorajaponicaL.*Sophorajaponicaf.pendula*表B.1海绵城市绿地植物推荐表(续)RobiniapseudoacaciaL.*AmorphafruticosaL.CaraganakorshinsElaeagnusangustifoliaLHippophaerhamnoid*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LythrumsalicariaL.PunicagranatumL.**太原、晋中、阳泉、长治、晋Mac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