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10月17日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阅读题(共72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迭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持续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但这种写作技术层面的臻于至美,绝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也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近来鲁迅笔下诸多的人物形象在互联网上不断掀起讨论,便足以显现出文学经典所具有的跨时代、跨媒介、破圈层的能量。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精准塑造出孔乙己、闰土、阿Q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态。反观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诞生之时,就是工具导向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是制定算法法则、下达指令、具有主体性的一方。人工智能只需要扮演执行指令的助手,服从并完成指令任务。因此,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再者,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时更无法依凭自身的情感体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这直接导致人工智能写作的内容高度机械化、同质化,难以产生鲜活的现实关切,也无法在实际意义上促成一种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新文学”的迭变。即便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实现阶段性突破,人工智能也初步具备了读取人类脑电活动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信息的能力,但人工智能技术的根基还是在于人类驱动。它仍旧是一种通过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拓展人类潜能的辅助工具。如果没有设计者加以引导和管束,人工智能将一味追求热门题材,不断加强同质化的文学数据,濯洗甚至筛除异质化元素,最终再以程式化的方式输出文学产品。当人工智能与人类作家逐步相互模仿、人工智能写作开始自我重复,当人类悄无声息地以算法技术研判语言、以数理逻辑衡量文学,这将是对文学本真性最为严重的威胁。长此以往,文学创作终将充斥着算法偏见以及对边缘性文体的倾轧,更多单向度、媚俗化、流于表象的作品将构成文学的主流。届时,我们势必面临语言简化、认知偏狭、个性消弭乃至主体性沉溺的危机。(摘自马晓炎《写作技术的臻于至美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材料二:不久前,文生视频大模型创作的《雨后的东京街头》震惊世人;用AI音乐生成类工具创作音乐,让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也能将菜谱配上旋律成为朗朗上口的歌曲……忽然拉低的创作门槛,让过去高不可攀的艺术创作变得简单轻松,作品也触手可及。人工智能创作神器布局的艺术风口正呼唤一个艺术新时代的到来,而当一种智能工具从“技术手段”发展到“创作伴侣”再升级为“艺术主人”时,我们一方面为新锐技术的创作潜能而欣喜,同时也需要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隐忧保持清醒的认知。“硅基生命”则让AI创作“本体失根”,拟主体没有源自生命体实践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没有王夫之所说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铁门限”,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历史镜像、时代精神、生活阅历均无从谈起。用于AI大模型的数据不过是“二手生活”而非“肉身经验”,其表达的“知情意”来自“他者投喂”而不是自己的“生命历险”,这就颠覆了文艺创作“躬身成文”“艺以明志”的创作原则,斩断了作品和艺术家之间有关社会的、历史的、生命的有机联系,势必会抽空艺术存在的意义。因而,没有生命体验,缺少肉身感知,是AI创作的致命缺陷,其所带来的“情感虚置”和“意义缺席”将成为AI创作确证自身艺术性的巨大挑战。基于上述两个原因,还将导致AI创作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局限——缺少艺术原创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的答案是从已有的语料资源中依据算法逻辑匹配而来,是“借”用前人的知识产权资源而巧置选择的结果。换句话说,它可以根据人的信息“投喂”和大数据预训练,完成从“1”到“99”的拓展,却难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这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譬如,仅靠技术智能,要产生AI莎士比亚、AI卡夫卡,不过是痴人说梦。艺术来自生活,AI艺术来自语料库;艺术家用灵魂创作,AI用程序表达;艺术的“根”源于人生与人性的生命体验,而AI创作则是冷冰冰的“无痛操作”。正因如此,如果没有历史先贤的引领,人工智能领悟不了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洞察不了《红楼梦》“好了歌”的寓意。如果用智能机器人代替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它不会有任何发自内心的欣喜与自豪,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正是“嫦娥的月亮比阿姆斯特朗的月亮更有魅力”的原因。(摘编自欧阳友权《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隐忧和伦理边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作品中的细节以及触动人心的人物形象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创造出来的。B.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文学作品时,极为依赖人类提供的数据库以及程序训练。C.人工智能让艺术创作垂手可及,但其作品可能会面临艺术价值不足的问题。D.嫦娥的月亮比阿姆斯特朗的月亮更有魅力主要是从艺术原创力角度分析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I能创作出与卡夫卡行文风格相似的作品,但它无法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产生悲悯。B.人类作家能够在现有文学经验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促成一种新文学的迭变。C.如果让人工智能创作一部语料资源库中未包含的全新小说形式,它基本上难以完成。D.因缺少生活和生命体验,AI创作的艺术作品在构图、色彩、抽象等方面不如人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文逍遥大模型基于创作者的想法灵感,可实现一键生成万字,一张图写一部小说,一次读懂100万字小说。B.在AI生成的故事中,出现了邹忌为保住权势富贵而出卖小妾、为孩子买橘子的父亲在月台摔倒暴毙的情节。C.智能创作系统“阿里编编”可以让大批影视剧的创作实现“套路化”的批量生产,进而省人工,省资金。D.人工智能“微软小冰”正式推出自己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但内容仍是对传统诗歌意象的堆叠整理。4.文本二中使用了大量引号,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其在行文中的论述效果。(4分)5.新时代的人工智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可以写文章,写的文章可能比人类写的更厉害。因此,有些人担心人工智能会逐渐取代包括作家在内的文艺工作岗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老人与黄牛赵有年惊蛰过后,终于下了一场雨夹雪,干燥的山野湿润了。雨雪霏霏,飘落到辽阔的田野和山谷里,这里瞬间有了一股生气。干燥了一冬的田野,如同炒面里添加了新鲜的酥油拌成的糌粑,到处湿漉漉、油汪汪的。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芳草的清香,那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恰逢春日,一缕春风,一树杏花,一派春光。雨过天晴。巷道、公路、田边的杏花争相怒放,繁花似锦,吸引不少市民及摄影爱好者到百年藏庄玛曲村欣赏美景。老人赶着套了架子车的老黄牛,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他的身影在灼灼杏花中,成了一道风景。春雨贵如油。破土而出,像浅浅的烟雾一般钻出嫩芽的牧草布满田野,提醒人们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时节。老人赶着老黄牛,走到自家耕地边停下来,他扫视了一圈那片热情的田野。田野还是那个田野,可没有了当初春耕时的热闹气氛。除了缓缓吹过的春风,田野一片宁静,一种失落感像风一样掠过老人的心头。老人口噙羊骨头烟瓶,佝偻着身子,蹲坐在耕地边,口吐烟雾,凝望着寂寥空旷的田野,回想着久远的往事。老人想起了当年初春的启耕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坐落在青藏高原黄河岸边的玛曲村村民在农历二月廿五这天,用一场传统的开耕仪式开启春耕的序幕。对于玛曲村的村民来说,启耕节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节日。届时,村民穿上节日的盛装,早早聚集在一起,听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讲述启耕节的由来,吃过糌粑、喝过奶茶后,一年一度的启耕节便开始了。启耕节那天,村民依旧用“二牛抬杠”掀开春耕第一犁。村民将木杠扛在两头耕牛身上,木杠后面接上辕犁,一人在前面牵牛引路,一人信手扬鞭在后面扶犁吆喝,翻开春日大地上的第一份希望。村里的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踏着欢快的步伐来到田间地头,祈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阿佳们手拿榔头,平整土地,将麦种深埋在疏松的土壤中,田地就此唤起了生机与活力。回忆往事,其乐融融。老人仿佛置身其中,苍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群飞鸟从老人头顶飞过,愣是把他从美好的回忆中拽到了残酷的现实中。田野里空空荡荡,甚至合作社播种机的轰鸣声也显得遥远。老人卸车驾辕,给老黄牛披红扎花,把老黄牛打扮一新后,拴在地边,开始举行一个人的开耕仪式。老人坐下来,幻想身边围坐着村里的年轻人,他讲述起启耕节的由来。然后,一个人吃过糌粑、喝过奶茶后,他起身走到耕地中间,煨桑、诵经、抛洒青稞酒、放鞭炮。而后,他端起装有种子的斗方,边向天地三界抛撒种子,边歌唱:“白犏牛牵下左边山,黑犏牛牵下右边山,黑白犏牛合一犋,田地好比金箭穿。扶犁的是雄狮大王格萨尔,播种的是森姜珠姆美王妃,种子撒满金土地,今年又是丰收年。”祈福的歌唱,热烈而高亢,此起彼落,充盈于天地之间,飘摇于巍巍雪峰之上。祈祷完毕,老人走过去,牵着老黄牛走进了耕地,扬鞭扶犁,拉辕耕地,走得极其缓慢。新岁第一次耕田,第一次播种,播下老人良好的祝愿。春风温和,春日温煦。一场春雨过后,大地湿润松软,散发着泥土掺杂青草的清香气。一圈下来,老人汗流浃背,老黄牛也在喘着粗气。老人停下来休息,老黄牛自然也停下来。老人想起了老伴。她穿着节日的盛装,端着装满种子的斗方,站在自家的耕地里,边抛撒着种子,边诵经祈祷,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伴美如天仙,可亲可爱。老伴的影子如海市蜃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留给老人无限空寂。寂寞像河水一样悠长。老黄牛站立在田野里,抬头观望四野,满眼一片空洞。老人抽完烟,颤巍巍地站起身,蹒跚地走到老黄牛身边,扶犁、扬鞭、吆喝,老黄牛停止了反刍,猛吸了一口粗气,拉铧、犁地,一道新翻起的湿土在他们的身后绽放。阳光和煦,杏花灿烂。乡间小路上,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掩映在杏花绿树中的老人和老黄牛成了游客眼中的美丽风景。一个头戴狐皮帽,扬鞭扶犁的老人;一头拉着辕犁,耕作在田野的老黄牛,成了游客手机里的美照。留言在评论区里漫天飞舞——“仿佛在穿越时空。”“想念起久别的故乡了。每年启耕节都是一场盛大的庆典,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启耕节是藏历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开启一年的农事耕种,寄托的是藏族人民对劳动、对土地、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与敬畏。这时候,村民们就会身着节日盛装,不约而同地来到田间地头,举行隆重的开耕仪式。可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村民涌进了城市,农村里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可悲可叹!”“好怀念家乡的启耕节啊!届时,乡下的家家户户、老老小小,手捧洁白的哈达,高举自酿的青稞美酒,踩着欢快的舞步来到田间地头,满怀期望地向神灵祈福一年风调雨顺。”“好想念我的老阿爸啊!愿阿爸在天堂幸福!”“我是玛曲村第一书记,我们工作队争取明年恢复启耕节,传承玛曲村许多快要失传的民俗文化,用玛曲村的民俗文化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评论区里竖起了无数的“大拇指”。老人扬鞭扶犁,催赶拉辕的老黄牛,行走在生机盎然的田野里,树上的枝丫、路旁的野草开始崭露头角,生机勃勃。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一睹老人独自举行的几近失传的启耕仪式,很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专门来到玛曲村。B.“雨雪霏霏”“像浅浅烟雾一般钻出嫩芽的牧草”两处环境描写烘托了老人失落迷茫的心境。C.老人举行开耕仪式时幻想着给年轻人讲启耕节由来,流露出传统民俗后继无人的隐忧。D.“扶”“扬”“吆喝”三个动作一气呵成,画面感强,说明老人已经摆脱了内心的寂寞。7.关于文中回忆启耕节和老伴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今寂寥空旷的田野与记忆中的场景反差巨大,故而老人回忆完后洋溢着幸福微笑。B.回忆中村民聚在一起听德高望重的老人讲启耕节由来的场景与后面老人的幻想相呼应。C.两个回忆段落的文字里弥漫着热闹、庄重的仪式感,营造了乡村旧时光的独特氛围。D.盛装聚集的众人和抛种诵经的老伴暗示了老人的孤独,及城乡之间差距扩大的现实。8.文章引用了老人启耕时祈福的歌谣,有什么用意?请简要概括。(4分)9.文章主要记叙老人和牛进行开耕的事情,为什么还在后面花费大量笔墨叙述评论区中的内容?请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而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飨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则望当谁为君乎?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耨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已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此非明主之所以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材料二:周公闻太公诛二子,非而不是,然而身执贽以下白屋之士。白屋之士,二子之类也,周公礼之,太公诛之,二子之操,孰为是者?宋人有御马者不进,拔剑到而弃之于沟中;又驾一马,马又不进,又到而弃之于沟。若是者三。以此威马,至矣,然非王良之法也。王良登车,马无罢驽。尧、舜治世,民无狂悖。王良驯马之心,尧、舜顺民之意。人同性,马殊类也。王良能调殊类之马,太公不能率同性之士。然则周公之所下白屋,王良之驯马也;太公之诛二子,宋人之刭马也。举王良之法与宋人之操,使韩子平之,韩子必是王良而非宋人矣。王良全马,宋人贼马也。马之贼,则不若其全;然则,民之死,不若其生。使韩子非王良,自同于宋人,贼善人矣。如非宋人,宋人之术与太公同。非宋人,是太公,韩子好恶无定矣。(节选自王充《论衡·非韩》)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已自谓A以为B世之贤士C而不为主D用E行极F贤G而不用于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受封,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封”意思相同。B.左,使动用法,与《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用法不同。C.类,同类的人或事物,与《核舟记》中“绝类弥勒”的“类”意思不同。D.之,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师说》“师道之不复”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狂矞、华士隐居于东海,想要无求于人,不臣服天子,不交结诸侯,靠自己耕作吃饭,靠自己挖井喝水,结果被姜太公杀掉。B.姜太公认为,不打仗而显贵,不耕田而扬名,不是教化国人的办法,就像是不受支配的马,低贱的奴仆也不会依托它的脚力。C.周公听说姜太公杀了狂矞和华士,就指责这种做法不对,然后拿着礼物去看望地位低下的人,王充对周公的做法提出了质疑。D.王良是一个善于驯马的人,给他拉车的马,没有疲沓不走的坏马,王充认为,王良驯马的方式,也一定会得到韩非子的肯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4分)(2)以此威马,至矣,然非王良之法也。(4分)14.为什么王充认为韩非子“好恶无定”?请简要概括分析。(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任君官舍秋雨①黄庭坚墙根戢戢数蜗牛,雨长垣衣亭更幽。惊起归鸿不成字,辞柯落________最知秋。菊花莫恨开时晚,谷穟犹思晴后收。独立搔头人不解,南山用取一樽酬。【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在河南叶县担任县尉期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墙根上聚集着很多蜗牛,亭子里长满了苔藓,首联体现了官舍环境的幽静。B.根据林庚《说木叶》中对“木”特征的解释,诗中横线处可填写“木”字。C.面对雨后秋景,诗人内心无限感慨,却无人理解,只能对着南山饮酒抒怀。D.本诗意象丰富,且具有季节特征,让读者能感知浓郁的秋意和深沉的情感。16.本诗颈联蕴含深意和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给人以“山路十八弯”的感觉,凸显了登山道路的曲折。(2)小刚在困难面前心情有些低落,同桌给他写了张纸条,引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他重拾信心,相信未来。(3)鸥鸟常自由自在漫步于水边,因此在古诗文里常用来作为归隐的象征,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78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天空”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词,人们通常不会注意到“天”和“空”的区别。实际上,这两个字有着不同的指向。按照现代科学的划分,(A),这一区域其实一点都不空,充满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被电离的高层大气等,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属于大气科学研究领域。在“空”之上,一直延伸到无穷远处,就是“天”,一般是天文学研究领域。从航空航天角度来看,航空活动,包括飞机、高空气球等的飞行都发生在大气层,属于“空”的范围;航天活动,如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发生在几乎没有大气的高层区域,属于“天”的范围,在那里,卫星可以有效避开空气阻力、依靠惯性绕地飞行。①“空”与“天”之间是渐进过渡的,②并没有严格分界线。③国际航空联合会将距离地面高度100公里处确定为“空”与“天”。④低轨道的人造卫星其实仍在大气层内,⑤但大气非常极其稀薄,⑥也可以算作“天”的范围。除了地球,(B),因而也存在“空”与“天”的区别和关联。仅以太阳系来说,比如金星,表面大气密度及压力均为地球的90多倍,成分以二氧化碳、硫酸为主,底层温度高达460摄氏度;火星的表面大气虽然比地球稀薄得多,但偶尔也会刮起沙尘暴;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表面是浓密的大气;而水星、月球等天体,表面之上几乎没有大气,“空”与“天”________,彼此不分。天文观测的对象都在“天”里,(C):大气层让天文观测效果________,甚至令有些波段的观测几乎无法进行。客观因素的制约,促使科学家发明了空间望远镜,让望远镜飞行在大气层外,也推动了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接连发生。“空”与“天”的组合,对人类而言是如此美妙:(甲)“空”带来风霜雨雪,形成多姿多彩的环境,让人类安居于家园;(乙)。18.下列句子中的“一般”与文中加点的“一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件事本来没什么,他却像如临大敌一般地紧张而不知所措。B.显然,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职场上,一般也存在于社会中。C.英雄人物也有爱情,有时甚至儿女情长,与一般人没有两样。D.一般与特殊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两者相互联系,也相互转化。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第④自然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A、B、C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请根据最后一段甲处内容,仿写句子填入乙处。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代诗人顾嗣协在《杂兴八首》中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四句形象地揭示了“物各有所用,各有其利;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这对青年的成长、理想、择业等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A解析:材料一只是说人工智能难以创造出有深刻内涵和情感体验的文学作品,但不能绝对地说文学作品中的细节以及触动人心的人物形象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创造出来的,表述过于绝对。2.答案:D解析:材料未提及AI创作的艺术作品在构图、色彩、抽象等方面与人类创作的比较,属于无中生有。3.答案:C解析: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强调人工智能写作会导致作品套路化、同质化等问题,C选项“智能创作系统‘阿里编编’可以让大批影视剧的创作实现‘套路化’的批量生产”,能够支撑该观点。A选项主要说的是人工智能创作的便捷性;B选项体现人工智能创作内容可能出现违背常理的情况;D选项强调人工智能诗集内容是对传统诗歌意象的堆叠整理,均不太契合最后一段观点。4.答案:①“硅基生命”“二手生活”“肉身经验”“他者投喂”“生命历险”“躬身成文”“艺以明志”等引号的使用,起到强调突出这些特定概念的作用,使读者能更清晰地理解与AI创作相关的特殊术语和理念。②通过引号强调AI创作与人类创作在本质上的差异,如人类创作基于“肉身经验”“生命历险”“躬身成文”等,而AI创作基于“二手生活”“他者投喂”,突出AI创作缺乏生命体验和情感投入的特点,增强了论述的准确性和说服力,有助于深入剖析AI创作的局限性。解析:先指出引号所标注的特殊概念,然后分别从强调概念本身和通过对比概念来突出论述重点两个方面,阐述其在论述中的效果。5.答案:①人工智能难以取代作家岗位。虽然人工智能能在写作技术层面达到较高水平,如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等,但它缺乏自我表达的动机,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无法依凭自身情感体验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内容易机械化、同质化,难以产生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作品,无法像人类作家那样深入挖掘人性、社会关系等。②人类作家具有独特优势。作家能对社会关系有深刻洞见、对他者热忱关切,能以简洁克制文字直击人心,融合自身生命体验进行创作,促成新文学的迭变,且人类的思维、情感、创造力是丰富多元且不断发展的,这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③但人工智能可成为文艺创作的辅助工具。它能降低创作门槛,如文生视频、AI音乐创作等让创作变得简单轻松,为创作者提供灵感、拓展创作思路、辅助完成一些基础性创作工作等,与人类作家相互补充,共同推动文艺创作的发展。解析:从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人类作家的独特性以及人工智能可作为辅助工具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中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作家创作特点的内容,阐述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作家岗位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答案:C解析:A项,文中未提及市民和摄影爱好者是为了一睹老人独自举行的启耕仪式而来;B项,“雨雪霏霏”“像浅浅烟雾一般钻出嫩芽的牧草”主要是描绘春雨后的环境,烘托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而非老人失落迷茫的心境;D项,老人虽有动作,但从文中“老伴的影子如海市蜃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留给老人无限空寂。寂寞像河水一样悠长”可知,老人内心的寂寞并未摆脱。7.答案:A解析:老人回忆完启耕节后洋溢着幸福微笑是因为回忆中的场景是其乐融融的,而如今田野寂寥空旷,两者形成反差,更凸显出老人对过去热闹场景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失落,而不是因为反差巨大而幸福微笑。8.答案:①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化底蕴。歌谣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展现了当地启耕节的民俗文化内涵。②表现老人对丰收的祈愿。通过歌谣中“黑白犏牛合一犋,田地好比金箭穿”“种子撒满金土地,今年又是丰收年”等内容,体现老人在开耕时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美好期望。③烘托开耕仪式的氛围。热烈而高亢的歌谣声充盈于天地之间,飘摇于巍巍雪峰之上,使开耕仪式显得庄重、神圣,充满生机与活力。解析:从文化内涵、人物情感、仪式氛围三个角度,结合歌谣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引用歌谣的用意。9.答案:①揭示主题。评论区内容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的现状,如启耕节的逐渐没落、农村留守老人增多等,引发人们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深化了文章关于乡村文化传承与振兴的主题。②丰富视角。从游客的留言中展现出不同人对启耕节的情感态度,有怀念、有感慨、有对乡村振兴的期待等,多视角地呈现出启耕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元。③结构上呼应前文。老人在田野里开耕的场景与游客看到后在评论区的留言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前后连贯,也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外界在文化层面的碰撞与交流。解析:从主题表达、视角丰富、结构呼应三个方面分析文章花费大量笔墨叙述评论区内容的原因,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阐述其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答案:C、E、G解析:“已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意思是“自己认为是世上的贤士而不被君主所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意思是“品行极为贤能却不被君主任用”,根据文意和句子结构可判断这三处应断开。11.答案:A解析:材料一中“太公望东封于齐”的“封”是“受封”之意,《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封”是“疆界”之意,两者意思不同。B项,“左之不左”中“左”是使动用法,“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是贬官之意,“左”的用法不同;C项,“白屋之士,二子之类也”中“类”是“同类的人”,《核舟记》中“绝类弥勒”中“类”是“像”的意思,二者不同;D项,“师道之不复”和“已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中的“之”都是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A选项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12.答案:C解析:周公只是对太公望杀二子的做法表示质疑并询问原因,文中未提及周公指责后拿着礼物去看望地位低下的人,属于无中生有。13.答案:(1)况且先王用来驱使臣民的手段,不是爵位俸禄就是刑罚。解析:“所以”,用来……的手段;“使”,驱使;“非……则……”,不是……就是……。(2)用这种方法威慑马,算是到头了,但这不是王良驯马的方法。解析:“以此”,用这种方法;“威”,威慑;“至矣”,算是到头了;“法”,方法。14.答案:①周公礼待白屋之士,太公诛二子,王充认为二人做法不同。若韩非子肯定王良驯马之法(类似周公礼贤下士),就应否定宋人驯马之法(类似太公诛二子),但韩非子未明确表态。②若韩非子非难王良,就如同宋人残马一样是伤害善人,若肯定太公,又与否定宋人残马矛盾,所以韩非子在评价周公、太公、王良、宋人之事时好恶标准不明确,摇摆不定。解析:先指出周公与太公做法的差异,再以王良驯马和宋人驯马作类比,说明韩非子在评价相关事件时因未明确表态或表态矛盾而体现出好恶无定,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阐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答案:B解析:诗中描写的是落叶,应填“叶”字。“木”字一般给人疏朗、干燥的感觉,而“叶”字更能体现出秋雨中秋叶飘落的那种湿润、绵密的状态,与诗中的情境更契合。16.答案:①哲理:菊花不必怨恨开放得晚,谷穗仍想着雨后收获,蕴含着事物各有其发展规律和时机的哲理。菊花有其自身的花期,虽晚却也能绽放美丽;谷穗在秋雨之后依然期待收获,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自身成长和收获的目标,启示人们要遵循规律,把握时机,不怨天尤人。②深意:诗人借菊花和谷穗表达自己的心境。诗人在叶县任职,或许境遇不佳,但他以菊花自比,虽暂时不得志却不抱怨,相信自己终会有所作为;以谷穗类比自己对未来收获的期望,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积极乐观,坚守信念,等待时机实现理想的情怀。解析:先阐述诗句蕴含的哲理,从菊花和谷穗的特点出发,分析其体现的事物发展规律;再深入挖掘诗句背后诗人的心境,结合诗人的处境,说明其表达的情感态度和理想信念。(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答案:(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示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或“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