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283-2018 精准扶贫 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与管理养护规范_第1页
DB52T 1283-2018 精准扶贫 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与管理养护规范_第2页
DB52T 1283-2018 精准扶贫 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与管理养护规范_第3页
DB52T 1283-2018 精准扶贫 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与管理养护规范_第4页
DB52T 1283-2018 精准扶贫 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与管理养护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52DB52/T1283—2018精准扶贫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与管理养护规范2018-08-14发布2018-08-14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1 1 1 1 3 3 1精准扶贫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与管理养护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与管理养护的术语和定义、前期工作、资金保障、建设技术要点、监督管理、验收、管理养护。本标准适用于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建设、管理和养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T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通组硬化路通组硬化路就是由建制村所在地或从临近较高级别的公路网络通达到各村民小组(村民聚集地)的道路,主要服务于农村村民出行、孩子上学、农产品运输等。纳入贵州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项目库中的通组硬化路。适应的交通量通组硬化路应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300辆以下。4前期工作24.1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项目库化路、不能通硬化路的村民组要搬迁”和“一组一路”的原则精准编制项目发展规划。项目发展规划4.2.1采集方式:采用安装有贵州省公路基础数据库更新系统的4.2.3采集内容:主要采集全省所有字母开头,并加6位行政区划代码,如:W001+行政区划(6位),编码超过999的可以字母代替(字母应4.4.1编制年度计划,按照“轻重缓急、整乡推进、连片打造”的原则,县(市、区、特区)4.5.1通组硬化路可采用路基、防护工程标准图及路面结构图等进行简易设计,4.5.2通组硬化路上的新建桥梁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负责施工图设计,并按规范3按照“省级指导、市州统筹、县区主责、乡镇实施、村民参与、多方协作、各方监督”的原则,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是通组硬化路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确定项目建设业主。4.6.2施工组织要求4.6.2.1通组硬化路严格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采取“工程总承包”的方式开展项目建设。4.6.2.2充分吸纳沿线村民尤其是扶贫对象组建施工劳务队,采用劳务分包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4.6.2.3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必须对劳务队伍进行施工前、中的技术培训讲解,保证劳务人员可正常、规范的进行项目施工。4.6.2.4在施工过程中,中标施工单位必须派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施工指导和管理。5资金保障5.1资金筹集方式5.1.1按照“省级统筹、分级承贷、分年筹集”的方式筹资建设,每公里补助资金40万元。省级统筹:发挥地方政策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作用,从2017年起由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分三年贷款用于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大决战项目。两家银行各占50%,贷款利息3.6%,贷款期限20年,宽限期3年。分级承贷:具体由省、市、县三级交通公路公司或政府指定的其他公司承接贷款并负责偿还,确保不新增政府债务。分年筹集:2017年贷款197亿元(含省交通运输厅已安排贫困地区普通公路建设资金97亿元)、2018年贷款200亿元、2019年贷款88亿元。同时,省级财政要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小康寨行动计划原用于村以下通组硬化路建设的资金及其他涉农资金继续投入通硬化路建设。皿5.1.2省级财政通过预算安排按规定对由贵州银行、贵阳银行贷款用于全省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大决战建设项目给予贴息。5.1.3农村“组组通”硬化路项目贷款全过程接受各级交通、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5.2资金使用要求5.2.1每公里补助资金40万元只能用于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的不足部分以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由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负责,并纳入财政预算。5.2.2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可按照每公里不少于3万元的标准统筹省补助资金用于通组硬化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5.2.3项目达到开工条件时,发放该项目贷款总额度的30%;工程进度达到70%时发放贷款总额度的40%;项目竣工验收后发放贷款总额度的30%。6建设技术要点6.1基本原则6.1.1通组硬化路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交通条件,提高服务水平。6.1.2通组硬化路建设应尽量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拆迁,应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与沿线自然村寨景观相协调。46.2.1通组硬化路路基宽度不得小于4.562846.2.5硬化路建设限界,建筑限界原则上应按《6.3.1.1路线选线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的协调,保护自然生态6.3.1.2选线时应注意尽量少拆迁房屋、管线;尽量利用老路和构造物,避免大改大调,避免诱发新6.3.1.3路线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根据使用功能、工程投资、交通6.3.2.1平曲线最小半径应不小于12m,特殊困难地段可适当减小。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60m时,应56.3.2.3对于纵坡大于9%或大纵坡接小半径平曲线路段,必须采取加大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刻纹尺寸、铺筑抗滑性能较好的路面及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等保证安全。6.3.2.4通组硬化路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应超过6%。当超高横坡的计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超高规定如表3。表3超高横坡度平曲线半径(m)0超高横坡度(%)34566.3.2.5超高加宽渐变段,设置超高和进行加宽时,应在平曲线两端设置一段渐变段,最短应符合渐变率为1: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行车道的超高和加宽均应在渐变段起点开始设置,并在渐变段内逐渐6.3.2.6竖曲线,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与竖曲线最小长度如表4。表4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与竖曲线最小长度公路等级设计速度(km/h)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6.4.1用地范围通组硬化路依据实际情况,以能满足使用和养护需要,保证路基不受侵害的原则酌情决定。行道树应植于建筑限界外,树种可选用果树或经济植物。6.4.2路基的基本要求6.4.2.1根据项目所在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法对路基进行处治整型,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6.4.2.2工程施工中的取土坑及废土堆应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沟渠。6.4.3路基宽度要求及横断面要求6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注:表列压实度系按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重型击实试验的压实度。76.4.8路堑边坡坡率6.4.8.1路堑边坡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等,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6.4.8.2边坡高度不大于20m的土质路堑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7所列规定值,边坡高度不大于30m的岩质路堑边坡坡率可按表8所列规定值。表7土质路堑边坡坡率土的类别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中密表8岩质路堑边坡坡率l类IV类6.4.9路堤边坡坡率6.4.9.1路堤边坡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6.4.9.2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下表表9的规定值。8上部高度(≤8m)下部高度(≤126.5.2.2承载重载交通,有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和连接民族传统村落的通组公路6.5.3.2土质路基宜采用级配碎(砾)石、填隙碎石、二灰碎96.5.3.3当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时,应设置垫层(砂砾、碎石、大渣等)。6.5.3.4基层顶面单点弯沉检测值不大于270mm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6.5.3.5混凝土混合料必须采用强制拌合设备进行集中拌合,当混合料的运输距离大于5公里时,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进行运输,并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路面质量。6.5.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原材料要求6.5.4.1.1水泥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并应对品种、标号、包装、数量、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检查。6.5.4.1.2不同标号、厂牌、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合堆放,并严禁混合使用。6.5.4.1.3出场日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能否使用,使用时的水泥强度须达到强度要求。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6.5.4.2砂和碎石6.5.4.1.4砂必须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6.5.4.1.5碎石应质地坚硬、强度≥3级、压碎值<25%、最大粒径不大于4cm。碎石颗粒的形状近于正方形或球形,针片颗粒含量不超过15%,且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6.5.4.1.6碎石应为5mm~20mm和20mm~40mm两级组合的连续级配。6.5.5路面养生要求6.5.5.1在混凝上终凝前,应及时进行刻纹工作,一般路段刻纹深度为2mm~3mm,特殊路段(弯道、陡坡)加深加宽。6.5.5.2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养护,在高温、干燥、大风天,应对路面尽早遮盖,并适时均匀洒水。6.5.5.3采用草袋、草帘覆盖养生时应均匀洒水,保持路面潮湿。对砼板面及板的侧面都要严密覆盖,不能外露。6.5.5.4应特别注意初期养护(路面浇筑后30小时),防止烈日曝晒;21天之内要坚持正常的覆盖洒水养生;在路面养生期内禁止车辆通行。6.5.6切缝灌缝6.5.6.2当水泥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左右时(12小时~14小时),应及时进行伸缩缝切割。6.5.6.3缝深度一般为混凝土路面设计厚度的1/3。6.5.6.3及时将切缝缝隙内杂物清理干净后,采取灌入融化沥青、填塞沥青麻絮等方式进行灌缝处理。6.5.7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选定路拱坡度,一般可采用2%~3%,行车道和路肩采用相同的路拱横坡。通组硬化路护栏按照防撞等级可采用A、B、C三级,其中A、B级护栏应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6.8.1.2因地制宜选取绿化树种,可结合乡村特色种植果树、经济植物作为行6.8.2.2绿化物种应根据气候、土壤、防治污染的要求等立地条件和功能要求进行选择,其要求为:具有较强的抗污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具有苗期生长快、根系发达、能迅速稳定边坡的能力、易繁殖、移植和管理,抗病虫害能力强;能与附近的植被和景观协调;应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景观效果,根据需要可采用多物种栽植;宜采用本土物种。6.8.2.3在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寨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观景台、临时停靠站等设施。6.9.1路线交叉要点:a)通组硬化路与其它公路交叉时,一般采用平面交叉,交叉位置应选择在纵坡平缓、视距良好的地点。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线宜为直线或大半径平曲线,并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其锐角应小于45°。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尽可能平缓,纵坡不宜大3%,困难地段也不宜大于5%;b)通组硬化路应尽量避免与铁路及公路主干线交叉,以免影响交通安全;c)通组硬化路与铁路、重要管道及二级以上公路交叉需采用立体交叉时,应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的有关规定执行。6.9.2渡口码头设置要求:a)码头位置应选在河床稳定、水力水文状态适宜、无淤积或少淤积的河段;b)直线码头的引道纵坡宜采用9%~10%;锯齿式码头宜采用4%~6%,。引道宽度不小于6.5m。6.9.3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的设置条件及要求:a)通组硬化路在交通允许有限度的中断时,可修建漫水桥和过水路面。漫水桥和过水路面的设计洪水概率应根据允许阻断交通的时间和对上、下游的农田、城镇、村庄的影响以及泥沙淤塞桥孔,上游河床的淤高等因素确定;b)漫水桥应为无坡平桥,过水路面及衔接漫水桥两端的漫水路纵坡均不宜大于5%,漫水路的起坡点应在漫水桥两端5m~10m以外,并以不小于200m半径的竖曲线相连接;c)所有漫水设施的两侧,应每隔4m~8m埋设高出路面0.6m的标柱,柱上必须标明水深为0.3m的断行水位警戒线。7监督管理7.1信息化监督管理利用大数据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主要监管方式及内容如下:a)使用“贵州省组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监管平台”对项目规划编制、计划编报、设计批复、招投标、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安全质量、检测验收及舆情等进行数据化监督管理,并及时推送有关建设信息;b)市(州)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使用监管平台,且安排专人负责使用,及时对辖区内的“组组通”硬化路项目的进度、验收、资金拨付等进行全面监管;c)县(市、区、特区)交通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必须熟悉使用监管平台,且安排专人负责使用,及时报送“组组通”硬化路项目建设有关信息,并利用平台对辖区内组组通项目进行自查自纠7.2安全质量监督管理7.2.1建立“业主负责、政府监管、群众监督”的监管机制,各部门职责要求如下:7.2.2.1村支书或村主任为通组硬化路义务监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支两a)市(州)要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9.1管理养护要求9.1.1建立农村“组组通”硬化路管理养护体系9.1.1.1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是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乡(镇)交通管理站,落实专职人员;筹集和管理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资金;制定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制定年度大中修等养护工程计划;下达年度管理养护目标,监督、考核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工作;汇总上报通组硬化路有关信息。9.1.1.2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工作。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工作制度;设立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民生专户,拨付和监督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资金;指导、监督、考核通组硬化路管理养护工作;汇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