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六洲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
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
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鳏生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S:“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a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
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山东:靖山以东
B.具告以事具:详细
C.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交,老交情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存活,生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B.为击破沛公军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
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
密。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
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
羽由衷地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将《鸿门宴》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第2题:
第3题: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8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里仁》)造次:紧迫,仓促
(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分)
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2分)
(2)孔子如何看待利与欲?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第4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
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
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
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
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己,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
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
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模与曼丘臣
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
弟吕婴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鲸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
入。十余日,哙乃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
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
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
缩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
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
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
哙卒,谥为武侯。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
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缙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注】: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无有闭关事谢:告诉
B.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C.顾独与一宦者绝乎顾:难道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樊哙勇猛的一组是()
①乃持铁盾入营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③世世勿绝,食舞阳④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
⑤哙乃排网直入⑥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A.①②⑤B.①@④C.②④⑥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
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
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
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
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维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5分)
(2)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5分)
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
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
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
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
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
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
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看。
B.臣左手把其袖把:握,抓住。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刻毒。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用匣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为戮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之遇将军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今日往而不反者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小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黑名城,杀豪
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
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
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论,这里指著作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水池,池塘
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以为桂林、象郡作《师说》以贻之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己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
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张本。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第7题:阅读课内文段,完成5-7题(共9分)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溢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
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
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
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降职B.使快弹数曲快
弹:畅快地弹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是:这D.因为长
句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静女其姝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歌以赠之
A.朝避猛虎B.问君西游何时还
C.遂命酒D.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8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三近,字德修,峰县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四年六月,疏
言:“善治者守法以宜民,去其太甚而己。今庙堂之令不信于郡县,郡县之令不信于
小民。蠲租矣而催科愈急,振济矣而追逋自如,恤刑矣而冤死相望。正额之输,上供
之需,边疆之费,虽欲损毫厘不可得。形格势制,莫可如何。且监司考课,多取振作
集事之人,而轻宽平和易之士,守令虽贤,安养之心渐移于苛察,抚字之念日夺于征
输,民安得不困。乞戒有司务守法,而监司殿最毋但取旦夕功,失惇大之体。”已,
复疏言抚按诸臣遇州县长吏,率重甲科而轻乡举。同一宽也,在进士则为抚字,在举
人则为姑息。同一严也,在进士则为精明,在举人则为苛戾。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
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伤息心仕进。夫乡举岂乏才良,宜令勉就是途,因行激劝。”诏
皆俞允。
神宗万历元年,平江伯陈王谟以太后家姻,黄缘得镇湖广。三近劾其垢秽,乃不遣。
时方行海运,多覆舟,以三近言罢其役。初,有令征赋以八分为率,不及者议罚。三
近请地凋敝者减一分,诏从之。中官温泰请尽输关税、盐课于内库,三近言课税本饷
边,今屯田半芜,开中法坏,塞下所资惟此,苟归内帑,必误边计。议乃寝。
十二年,召掌光禄,其秋,拜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畿辅大饥,振贷有方。召拜大
理卿。未上,以亲老归养。起兵部右侍郎,复以亲老辞,不许。寻卒。
(选自《明史贾三近传》,有删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振济矣而追捕自如追逋:追缴
B.而轻宽平和易之士轻:轻视
C.在举人则为姑息姑息:纵容
D.议乃寝寝:平息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
B.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
C.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
D.是以为举人者/非华颠豁齿/不就选人或裹足毁裳/息心仕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三近明察政事,针硬时弊。贾三近认为政令得不到贯彻,课税催缴得急,冤死的
人到处都是,他上书要求宽厚待民,被应允。
B.贾三近不畏权贵,直言检举。平江伯陈王谟是太后的姻亲'攀附升官得以镇守湖
广'贾三近揭发他的污浊秽行,于是没有被派遣。
C.贾三近关心民生,体恤民情。有命令征收赋税以八分为率,不够数的被非议惩罚。
三近为民请命,请求给土地贫瘠的人减免一分。
D.贾三近救灾有方,深受恩遇。万历十二年秋天,京都附近发生饥荒,三近救济得
法,被召回朝廷授大理卿,三近请辞,没被恩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养之心渐移于苛察,抚字之念日夺于征输。(5分)
(2)夫乡举岂乏才良,宜令勉就是途,因行激劝。(5分)
第9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一)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
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鲸生说我曰:'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
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二)太史公日: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
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
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⑥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
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
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④,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
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五诸侯:指齐、魏、赵、
韩、燕五国后人。④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⑤寤:同
“悟”。(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登
记B.不如因而善遇之好好
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D.何兴之
暴也残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臣为韩王送沛公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
声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D.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3.下列对以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谋
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野心,也力主进攻,但两人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刘邦的不
同态度。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
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C.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作为刘邦安排在项羽身
边的间谍,项伯在鸿门宴会上也“常以身翼蔽沛公。”
D.文段(二)中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
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4.翻译下列句子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
第10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2)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
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日:
“然。”曰:“滔滔(3)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4)之士也,岂
若从辟世之士哉?”梭(5)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忧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查
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注】(1)耦而耕:两人各执一用具并排翻土。(2)津:渡口。(3)滔滔:这里形容动
乱。(4):逃避坏人。辟,通“避”。(5)穆: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
是。而另一方的观点(态度)
却认为。(4分)
第11题: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
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醒之。其妻日:“嘻!子毋读书游
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
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
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原?”张仪
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
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
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
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己而告其舍人日:“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
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
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
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
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
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己用,请归报。”张仪日:“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
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
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张仪列传》
4、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能用秦柄者柄:把柄
B、己而楚相亡璧亡:丢失
C、共执张仪,掠笞数百执:拘捕
D、吾殆弗如也殆:大概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B、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C、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D、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6、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
进攻他的国家。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
住“合从”的结果。
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其才能并不像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
7、翻译下列句子(13分)
(1)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4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5分)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
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演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
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
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
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
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
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
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
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日:“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
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日:“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
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
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
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
四十五•薛奎》)
[注]①浣(wd):沾污。
9.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讯:审问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凡民所失,悉奏除之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与婴而不助五国也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
骊山北构而西折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3分)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
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佚,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
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佚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
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蟾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
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尝谓辅臣臼:“臣事君鲜有克终者。”(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3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
其子弟并着芒屐,于斋前习行。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
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又有
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日:“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
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
迁秘书丞。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
日:“人无知者。"彦回目:“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
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
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或、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
器,不可得已。”
时他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
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
之,彦回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彦回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
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
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
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节选自《南史•列传十
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
B.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方: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令:美好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⑤⑥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或、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
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2)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
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
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i出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
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
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
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
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
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奋日:“若归,试私
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
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
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乃者
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日:“朕乃安敢望先帝
乎!”日:“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
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
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
姓歌之曰:“萧何为法,^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
一”
O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己灭,而列侯
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
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幅(jidng):明确。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何且死吾攻
赵,旦暮且下
B.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C.乃反取酒张坐饮良乃入,具
告沛公
D.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②择郡国吏木讪於文辞,重
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④吏舍日饮歌呼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起初地位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
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
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
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3)
⑵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4)
第15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
州,以内外艰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
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
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
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衅,吾当坐。”事闻,
朝廷嘉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縻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
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
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②,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
省檄克敬抽分舶货③,拗蕃④者例籍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
“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
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夺,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
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
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
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
己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
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
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
民包纳。克敬日:“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
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
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待:抵御
B.脱有衅,吾当坐衅:事端
C.拗蕃者例籍其货籍:户籍
I).众不能夺,商人德之夺:改变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3分)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④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
⑤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⑥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
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
力主张接纳他。
B.番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都中因
此得以免罪。
C.王克敬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
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富民租种江淮农田,朝廷听从了
他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5
分)
(2)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
沽。(5分)
第16题:文言文阅读(16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
S:“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
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
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
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志愿者聘用合同
- 2025版民宿民宿餐饮服务合同示范4篇
- 2025年度房地产公司股权转让与市场推广合同
- 2025年度个人车位租赁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沐足行业员工劳动合同模板(含保密协议)4篇
- 林绵绵《韩娱离婚协议》2025年度网络剧改编权转让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现金借款合同标准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品牌授权使用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借款合同大全4篇
- 2022年中国电信维护岗位认证动力专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纪委办案安全培训课件
- 超市连锁行业招商策划
- 医药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 城市道路智慧路灯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初中英语-Unit2 My dream job(writin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公司利润质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 工行全国地区码
- 新疆2022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 地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顶部板式吊耳计算HGT-20574-201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