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备课、教学设计_第1页
2017年春季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备课、教学设计_第2页
2017年春季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备课、教学设计_第3页
2017年春季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备课、教学设计_第4页
2017年春季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备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生物的生长

一、教学理念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

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

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

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

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分析

1、通过以问题形式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

变化?

2、对不同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对种子里面有什么结构的推测?

3、布置种植凤仙花的学习任务,提示学生做好种植准备。本课内容的设计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的对植

物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的欲望,提升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植物问题了,并掌握了一定的观察

方法,但他们对植物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

散的。学生对植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学习动物知识兴趣浓。

四、教学方法策略: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

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

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对种子外部观察前,我先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的哪些方面?

对于观察形状、颜色、大部分学生都能谈到,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观察大树的方法,学

生就能想到通过闻、摸等方法能获得关于种子更多的信息。通过外部观察,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形态、

颜色、大小各不相同。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能引导学生的观察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能帮助学生建立

种子相同特点的认识。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

种子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通过观察、梳理,学生认识到种子有种皮,还有胚根和胚芽。

五、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认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七、教学难点

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九、教学时间:8课时

第1单元:生物的生长

1种番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

(2)知道番茄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

2.科学探究

(1)以一种常见的种子植物为例,能用花盆等简单工具进行种植活动。

(2)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植物种子发芽后的管理。

3.科学态度

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

观察番茄种子的外形。以番茄为例用点播法在花盆里进行种植活动,了解简单的种植方法观察、

参与、合作

活动2播种后的管理学习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确保番茄幼苗健康

生长观察、参与、体验

2.活动指引

任务驱动页

生活情境:两个小朋友在学校的生物园里准备开展种植活动,生物园里有很多已经凋谢的盆栽

植物和一些种植工具,他们手拿番茄种子和种植工具,正在交流。

产生问题: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学生在生活中、在户外见过很多植物,包括盆栽植

物,但不一定懂得播种的方法。另外,学生平时我想种番茄,应该怎么播种呢?

如果很少参加种植活动,也不知道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个问题,驱动学生思考种植活

动有哪些科学的方法。

驱动任务: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温度和湿度等自然条件适宜植物的生长。通过思考番茄的播种

方法,学习简单的盆栽种植方法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等,并进行长周期的种植观察活动,为后续

的观察活动做准备。

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可以尝试在花盆里种番茄。(图片说明:三位小朋友手拿花盆(装有

土壤)、小铲、花洒等种植工具准备播

种活动。)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动植物繁殖的季节。本活动是单元起始课,在驱动页提出问题后直接

引出种植番茄的方法。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本活动采用盆栽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

种植工具及种植场地。要提醒学生尽量挑选完整、饱满的番茄种子。在准备好工具与材料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展开种植活动。工具与材料花盆、小铲、土壤、喷壶、番茄种子(图片说明:上面是种植

示意图和点播法的播种方法。)

本活动介绍的是点播法的播种方法,该方法简单,适宜在盆栽种植活动中使用。教科书要求学

生按照图中的播种方法进行种植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种子进行种植,建议选择生长周期较短、直立茎的植物进行

种植,例如黄豆、辣椒等。

在组织学生用花盆种植番茄时要讲清以下几点:

(1)根据花盆的大小,选择2~3粒饱满的番茄种子准备种植。

(2)在花盆中按压2~3个浅浅的小穴,约0.5厘米深,如过深会导致幼苗难出土。每两个穴之

间要间隔开来,避免幼苗出土后挤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3)将番茄种子放入小穴后,轻轻地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不要按压。

(4)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每颗种子都会长出幼苗吗?

播种方法:

1.松土:用铲子铲松土壤。

2.播种:在花盆中按压一个小穴,将种子放入小穴中。

3.铺土: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

4.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活动2播种后的管理

(图片说明:左上图是用花洒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右上图是定期施肥,给番茄幼苗提供

养料。)种子在发芽时呼吸活动旺盛,要有一定的空气、温度、水分及阳光等条件。种子发芽的温

度,一般以15℃左右为宜;水分是种子发芽必不可少的条件,缺水会导致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当

土壤中的水分过多,也会因通气不良造成种子腐烂。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番茄苗更好地生长。种植

活动看似简单,如果疏于管理或管理方法不当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教师要正确、细致地示范管理方

法,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管理,以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到番茄完整的生长周期。

播种后要做好下列管理工作:

(1)播种后,先要掌握好合理浇水。浇水要均匀,保持土壤湿润,稍现干燥即用花洒喷水,

不可使土壤出现过干、过湿等现象。播种初期可稍湿润一些,确保种子发芽,发芽后浇水量不可过

多。注意不要在太阳光较强的时候浇水,尽量在早上或傍晚浇水。有杂草长出来时要及时去除。

(2)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种子已经发芽出苗,应将覆盖物揭去,使幼苗逐渐见

到阳光;花盆尽量放置在室外,如是在室内种植的,由于趋光性作用,幼苗会向光线强的一方倾斜,

为此每隔数日就要转动花盆,以保证幼苗直立生长。

(3)种子发芽出苗后,要逐渐减少浇水,大雨期间注意防雨。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开

始施肥,但施肥不宜过勤,以免烧坏幼苗,建议每周施肥一次。种植活动需要持续不断的管理,如

在学校种植,建议教师将学生分成管理小组,排出轮值表格,督促学生及时、科学地进行管理。

不同的植物种子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种植吗?

2专题探究:种子发芽了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种子的萌发顺序是先萌发根,后萌发芽。

(2)知道观察种子萌发实验的方法。

2.科学探究

(1)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方法,记录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用放大镜对植物种子萌发过程进行细致观察。

3.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环节1提出问题

提出研究的主题:在种子萌发时,是根先萌发还是芽先萌发

归纳和概括

环节2做出猜想

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猜想和假设

环节3实验方法

学习设计有效的实验方法,观察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讨论、合作

环节4进行实验

按照设计方法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实验、收集整理

环节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记录,形成结论:在种子萌发时,先萌发根,再萌发芽归纳和概括

2.活动指引

任务驱动页种子发芽了,根也长出来了。是先长根还是先长叶?

生活情境:两个小朋友在学校的生物园观察已经萌发的番茄幼苗。叶芽长在土壤外部,根长在

土壤内部。

产生问题:种子发芽后,学生容易观察到幼苗出土,也会发现土壤下面长有根。因为没有观察

到根萌发的真实情况。自然会产生问题:是先长根还是先长叶?

驱动任务:植物的种子是播到土壤里的,观察植物的种子在萌发时,是根先萌发还是芽先萌发,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方法。

环节1提出问题

在种子萌发时,是根先萌发,还是芽先萌发?由任务驱动页的情景导入本课的探究主题。教科

书把探究的任务具体化、清晰化。(图片说明:教科书中呈现了四种常见的植物种子。由左向右依

次是绿豆、花生、黑豆、黄豆。)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顺序。

环节2做出猜想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绿豆、花生、黑豆、黄豆种子的萌发顺序进行猜想。绿豆、花

生、黑豆和黄豆种子都是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种子的构造,对种

子的内部结构没有完整的概念。绿豆花生黑豆黄豆

我的猜想:

因此学生在没有做萌发实验前,往往只是猜测。有部分学生在家中种过绿豆芽,知道绿豆芽是

先萌发根后萌发芽,但其他种子是否也相同就不清楚了。这部分的猜想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验证自己

的假设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种子,选择容易发芽的种子。

除以上四种外,还可以选择豌豆、蚕豆等。

环节3实验方法

本环节是在学生对四种常见种子的萌发顺序做出猜想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

的设计。

3、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

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

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

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

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

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

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

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

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

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

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

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

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

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

(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4、开花结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

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工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工

(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镜子、

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交流活动:

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

象。

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

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

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镜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镜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

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

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

察。

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

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

5、师: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5、养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黄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

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

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

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

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

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

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

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

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

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

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

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

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

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

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

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板书设计: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观察蚕卵大小

形状

3、蚕宝宝变样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

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点]

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学难点]

对城蚩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

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

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

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

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

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

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

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

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3、蚕变了新模样

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测量茧的长

7、小动物在长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

同。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

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

不同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

一、导入新课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

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

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

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

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

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

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

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

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

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

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

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

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

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

板书设计: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生命周期(流程图)IJ生命周期的时间|

鸡|卵。雏鸡。成鸡|约14年|

蝴蝶I卵。幼虫。蛹。成虫|约20年

蜻蜓I卵。幼虫。成虫I约1年

山羊|小羊。成羊|约15年

熊猫I幼仔。成年熊猫|约20年

鱼(鱼里鱼)|卵。幼鱼。成年鱼|约50年

8、我们在成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指导望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

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

我们由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

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2、教师演示器材:。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

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

力的影像资料。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

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

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

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

(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

(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

(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

(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

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

班汇报、交流、汇总。

(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

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

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板书设计:

7我们的生命周期

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15岁的为少年)

16岁―35岁为青年

35岁―60岁为中年

60岁以后为老年

第2单元

9身边的物品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大小、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气味、软

硬等。

2.科学探究

(1)能充分利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物体。

(2)能用科学的词汇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3.科学态度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

描述自己喜爱的物品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和描述物品,并记录下来。能充分利用感觉

器官仔细观察物体并能用科学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观察、描述、记录

活动2猜猜这是什么

以游戏的形式描述和猜测物品。能用科学的词汇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能根据描述

的特征判断物体观察、描述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四个小朋友带着各自的玩具到公园游玩,波波拿着玩具车,妍妍拿着布

娃娃,彬彬拿着飞机模型,琪琪把玩具兔弄丢了,正着急地询问公园管理员:“有人捡

到我的小兔了吗?”

驱动任务: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物品,并用科学的词汇描述物品

的特征。

活动1描述自己喜爱的物品

物体有大小、轻重、颜色、厚薄、表面粗糙程度(或光滑程度)、形状、气味、软

硬等特征,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物品,并且

用科学的词语来描述其特征,同时要进行简单的记录。教科书呈现了学生活动的情境,

四个学生手里分别拿着特征明显不同的物品(塑料娃娃、金属小车、毛绒玩具、木雕模

型),

学生在介绍各种物品时,有可能把重点放在物品的用途上,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关

注物品的物理特性。

活动2猜猜这是什么

以上一个活动为基础,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这里包括两个层次的活动。一是让学

生体验除了用眼睛观察之外,还可以用手通过触觉观察到物体的很多特征,如大小、形

状、厚薄、轻重、冷热、软硬、表面粗糙程度等。二是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物

体的特征,以便他人能根据其描述对物品做出判断。让同学猜猜是什么。

描述

关键词:

颜色大小软硬

表面粗糙程度

教科书通过“描述”栏目中的关键词,提示学生可运用这些词汇描述物品特征。最

后,教科书呈现结论性的文字,提示本课教学活动后学生应建构这样的科学概念:不同

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可以用颜色、大小、形状、软硬度、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光泽等

特征来描达。

教学活动建议:

(1)把一些物品放到不透明的袋子里,让一个学生用手摸其中一个物品,说出一个

特征,其他同学猜他摸到的是什么物品。

(2)如果猜不中再说另一个特征,直到猜中为止。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让他人容易猜中物品,能准确描述物体特征有什么好处。

10探究技能:质量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指认天平、台秤、电子秤等常见的测量质量的仪器。

2.科学探究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科学态度

测量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认识测量仪器

观察实验室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认识天平、台秤、电子秤

等测量仪器观察

活动2测量方法

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知道使用天平测量物品的方法观

察、测量

活动3

使用仪器测量练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小件物品。初步学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品的质

量测量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四个主题人物到超市买水果,货架上有各种水果,苹果、雪梨等水果的

价格以“千克”计算,物猴桃的价格以“个”计算。

产生问题:彬彬想挑一个重一点的狮猴桃,觉得这样比较划算,由于相同价格的物

猴桃个头相差不会太远,难以通过估算的方法来准确判断,因此就引出了问题:“怎样

知道哪个狮猴桃更重呢?”

驱动任务:认识实验室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知道测量仪

器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活动1认识测量仪器

(图片说明:从左到右分别是托盘天平、弹簧秤、电子体重秤、电子台秤。)挑重

一点的猿猴桃比较划算。哪个狒猴桃更重呢?质量的常用单位是克和千克。

在认识测量仪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知道克、千克是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

活动2测量方法

教科书首先以图示的方式介绍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一一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目的是为使用天平测量做好铺垫。托盘天平主要由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调节螺母、

标尺、游码、指针、分度盘组成。游标为5g或10g,最小刻度为0.1g/0.2g。祛码是放

在天平的一端作为质量标准的金属块或金属片,大小不一,各有一定质量。图中天平称

量500g,游码最大称量10g,所配祛码为:200g,100g,100g,50g,20g,20g,

10go接着是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由于学生是首次使用天平,教科书用了三幅图逐步

分解天平的操作步骤。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观察天平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怎样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呢?

①调平衡:移动游码至“0”刻度处,旋转平衡调节螺母,直至指针居中。

②称量:物品放左侧托盘,估计物品质量后再选择合适的祛码放在右侧托盘上。

③读数: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计算祛码和游码的总质量。

1.测量前。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②把托盘放好,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处;③根据指针偏移的情况旋转两端的平衡调节螺母,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

的刻度线。

2.测量时。①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大致估算物品的质量后选择合适的祛码

用镜子向右盘由大到小加减祛码;②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的

中线为止。

3.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左端所对的示数。

教学活动建议:

(1)教师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用实物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教师示范使用天平的方法,重点在如何调整天平平衡,如何读数。

(3)学生分组观察天平,调整平衡,并试着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学习如何读数。

(4)反馈操作天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活动3使用仪器测量

在初步模仿教师操作的基础上,教科书安排学生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来熟练操作技

能。其中呈现的实验记录表是提示学生要把测量后的数据及时记录,养成边研究边记录

的习惯。

教学活动建议:

(1)先让学生估量物品的质量,然后选择比较接近的祛码放进托盘,让学生讨论测

量前先估量的好处。

(2)以两人为一组测量各种物品的质量。

(3)交流测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法。

11物体与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是由材料制成的。

(2)能辨认金属、玻璃、塑料、陶瓷、橡胶、木材、纸、岩石等常见材料。

2.科学探究

(1)能运用感官对材料进行观察和比较,并能描述不同材料的特点。

(2)能以材料种类为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3.科学态度

对材料表现出探究兴趣。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

杯子是用什么做的观察各种杯子的构成材料。认识金属、玻璃、塑料、陶瓷、橡胶、

木材、纸、岩石等常见材料,知道物体是由材料制成的观察、描述、记录

活动2书包里的物品

观察比较书包里的物品。能以材料种类为标准对书包里的物品进行分类观察、分类

2.活动指引

妈妈让我买陶瓷杯,哪些是陶瓷做的呢?

生活情境:琪琪和波波到商场购买杯子,面对货架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杯子,

波波觉得要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有难度。

产生问题:杯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了杯子的外

观或功能,很少关注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面对妈妈交给的买陶瓷杯任务,波波产生

了困惑:”哪些是陶瓷做的呢?”

驱动任务:观察各种不同材料的杯子,认识不同的材料。

活动1杯子是用什么做的

(图片说明:从左到右,上列分别是陶瓷杯、木杯、塑料杯、纸杯,下列分别是金

属杯、玻璃杯、紫砂杯、玉石杯。)

本活动要求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杯子,辨认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通过活动,

认识金属、玻璃、塑料、陶瓷、橡胶、木材、纸、岩石等常见材料,知道在日常生活中

使用的各种用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同时,通过描述材料的特点,初步呈现学生对材料

性能认知的前概念,为后续学习材料的性能做铺垫。

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演示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辨认

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从而引入材料的常见种类。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杯子,辨认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分组观察制成杯子的材料有什么特点,用简单的词汇表达并记录。

(4)列举各类材料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活动2书包里的物品

书包是学生每天上学都携带的物品,书包里的物品种类也比较多,教科书设计这一

活动是力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在学生已认识常见材料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按组成物品的材料为标准进行一级分类,把同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名称填在

相应的圆圈内。

12材料与沉浮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有的材料能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会在水中下沉。知道物体的沉浮与其组成

材料有关。

(2)认识到可以根据材料的漂浮性能制成不同用途的物品。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概括出浮和沉的物体的材料组成特点。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初步解释物体的沉浮与其组成材料有关。

3.科学态度

尊重事实,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接受他人合理的解释。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

寻找能漂浮在水中的材料观察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知道不同材

料在水中的漂浮能力不同,认识到可以根据材料的漂浮性能制成不同

用途的物品观察、实验

活动2胡萝卜的沉

浮现象观察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胡萝卜块在水中的沉浮状态,认识到物体的沉浮

与大小和形状无关,与材料有关观察、实验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四个小朋友假期相约去游泳,妍妍在水里拿着泡沫浮板在游泳,彬彬带

着塑料救生圈在玩水,琪琪和波波坐在泳池边聊天。产生问题:由于在前面几课的学习

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的材料,也知道了物体是由材料制成的,所以琪琪很容易就能判

断出浮板和救生圈都是塑料做的,她发现这些塑料物品都能浮在水面上,此时波波就产

生了疑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浮在水面呢?塑料做的浮板和救生圈都可以浮在水面。

问:“还有什么材料可以浮在水面呢?”

驱动任务:把各种用不同材料做的物品放入水中,观察能浮在水面的物体是用什么

材料做的。

活动1寻找能漂浮在水中的材料

这些想法,教科书接着安排第二个层次的探究,大小相同而材料组成不同的物体是

否沉浮状态就相同呢?把相同大小的塑料块、木块、铁块、铝块放入水中学生会观察到,

塑料块和木块是浮的,金属块是沉的,通过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证实物体的沉浮的确是与

材料有关。

(图片说明:图中四个实验材料从左到右分别是塑料块、木块、铁块、铝块。)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实验用的各种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预测这些物品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并说出预测的理由是什么,以此暴

露学生的前概念。

(3)依次把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并及时记录物品的沉浮状态。

(4)让学生整理实验记录,以沉或浮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5)根据归类的情况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沉浮现象。

(6)在学生初步认同物体的沉浮与其组成材料有关的基础上,引入大小相同的不同

材料在水中沉浮状态的探究实验,学生从金属类物品在水中是沉的、塑料和木材做的物

品在水中是浮的这一实验现象中就能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其组成材料有关。

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一类材料的物品至少有两个以上。

②物品必须是实心的。

③物品是由一种材料构成的。

④如果是纸制品的话,必须是防水的。

活动2胡萝卜的沉浮现象

(图片说明:左上图是把一个红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状,右上图是把红萝卜切成

不同的形状。)

用已学的知识解释新情景中的问题,知道橡皮擦被切成小块后仍然会沉在水中。

教学活动建议:

(1)设置问题情境:把整个胡萝卜(已削皮)放入水中,观察胡萝卜在水中的沉浮

状态。

(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个胡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状放入水中,胡萝卜的沉浮状

态会改变吗?把这个胡萝卜切成形状不同的块状放入水中,胡萝卜的沉浮状态会改变

吗?

(3)分组实验探究。

(4)用证据解释自己的想法。

13花盆补水器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2)认识到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

(3)知道身边很多的生活用品都必须经过设计和制造这个环节。

2.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

(2)能利用材料的性能设计和制作实用的物品。

3.科学态度

乐于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用哪种材料搭“水桥”

探究使用哪种材料制作花盆补水器的“水桥”最合适,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性不同

观察、实验、比较、记录

活动2制作花盆补水器

设计并制作花盆补水器,应用已有知识设计和制作产品设计、制作

1.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在阳台观赏植物。琪琪在浇花,妍妍提出可以用花盆补水器

代替人工浇花。

产生问题:妍妍提出自己做花盆补水器,这就必然会涉及材料的选择问题,因此提

出了“用什么材料做花盆补水器?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的问题。

驱动任务:关于装水的容器选择什么材料这一问题,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是可以解决

的,所以这里的任务主要指向探究用什么材料把水引到花盆。家里没有人时可以做个花

盆补水器。用什么材料做呢?

活动1用哪种材料搭“水桥”

(图片说明:除了试管和试管架之外,从左到右分别是铜线(金属)、纸巾(纸)、

棉线(天然纤维)和尼龙绳(合成纤维)。)

教科书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材料的吸水性。首先围绕驱动任

务,通过贝贝的话指明了花盆补水器的构造,把探究问题聚焦在“水桥”材料的选择上,

然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纸、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四种不同材料的吸水

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材料的吸水能力会有感性认识,但是很少把材料的性能与

用途联系起来,更不会把几种材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教科书试图通过这一活动,

让学生用实验获取的证据支持自己对材料吸水性的解释。研究棉线、尼龙绳、铜线和纸

等几种材料的吸水性,比较哪种材料最适合做“水桥”。

哪种材料吸水最好呢?做花盆补水器时,怎样把瓶子里的水引到花盆呢?搭个“水

桥”吧。

(图片说明:从左到右的材料分别是:棉线、纸卷、铜线、尼龙绳。①、③、⑤、

⑦是空试管,②、④、⑥、⑧试管装有同样多的水。各种材料一端插入水中,一端插入

空试管中。)

活动2制作花盆补水器

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已经知道了该选择哪些材料制作花盆补水器,所以这一活动

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探究结果与制作产品的需求联系起来。教科书提供了一个设计图

的样例,提示学生在制作产品前,先要做好构思,把想法呈现出来,同时通过贝贝的话

“制作完成后要测试花盆补水器的浇花效果”提醒学生作品完成后要不断进行测试和改

良,渗透工程学的理念。

教学活动建议:

(1)教师以样例讲解如何设计图纸。

(2)向学生提出任务“设计花盆补水器”,讲解评价标准(科学性、实用性、美观

性)。

(3)学生分组设计花盆补水器。

(4)组织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与修正。选择适当的物品和

材料,设计并制作花盆补水器。制作完成后要测试花盆补水器的浇花效果。

(5)学生分组修改设计图纸。

14包装小酥饼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材料其吸油性和硬度也不同。

(2)认识到材料的性能与用途的联系。

2.科学探究

(1)在选择材料时,能根据测试的结果与用途进行综合分析。

(2)能利用材料的性能设计实用的物品。

3.科学态度

体会到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选择包装材料

测试纸和塑料的吸油性,根据测试结果和用途选择包装材料。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油

性不同,能根据测试结果和用途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材料观察、实验、比较、分析。

活动2设计包装盒

研究铁、纸、木和塑料四种材料的硬度,根据测试结果设计邮寄包装盒。知道不

同材料的硬度不同,能利用材料的性能设计实用的物品观察、实验、比较、分析、设计。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妍妍和妈妈一起制作小酥饼,香喷喷的小酥饼刚刚出炉,妈妈建议把小

酥饼邮寄给远方的爷爷尝尝。

产生问题:妍妍手里拿着塑料袋和纸袋,“小酥饼油腻腻的,又容易碎,用什么包

装才好呢?”由于邮寄需要包装,而小酥饼比较油腻、松脆,妍妍因而产生如何选择包

装材料的疑问。把小酥饼包装起来邮寄给爷爷尝尝。小酥饼油腻腻的,又容易碎,用什

么包装才好呢?

驱动任务:根据小酥饼含油多的特点,测试并比较纸和塑料的吸油性,选择合适的

材料包装小酥饼。

活动1选择包装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

(1)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测试纸和塑料的吸油性,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测

试一下两种材料的吸油情况。观察滴了食用油的纸和塑料,有什么发现?

(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纸和塑料的吸油性,并记录。

(3)交流探究结果。

(4)组织学生谈谈自己选择哪种材料做包装盒,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活动2设计包装盒

铁、纸、木和塑料是制作包装盒常用的材料,所以教科书选择了这四种材料进行研

究,通过比较的方法检测四种材料的硬度。这里介绍的是用不同材料相互刻划的方法比

较材料的硬度,通过彬彬的话提示了判断标准,如果一种材料能在另一种材料上留下划

痕,就说明这种材料的硬度大于被刻划的材料。

在测试四种材料的硬度有了结果之后,接着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材料特性的知识与

需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说明:从上到下依次为小酥饼、其他材料和工具(泡沫、纸、塑料袋、剪刀)、

塑料盒、铁盒、木盒、纸盒。)

教学活动建议:

(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四种材料哪种最硬,并排序。

(2)教师讲解测试材料硬度的方法和注意要点。

(3)学生分组实验和记录。

(4)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按硬度大小给四种材料排序。

(5)向学生提出新任务“设计邮寄包装盒”,组织学生讨论选择什么材料,选择的

理由是什么。

(6)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设计图纸。

(7)分组设计包装盒并完成设计图纸。

(8)交流、评价、修正包装盒的设计。

15生活中的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2)知道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展新材料。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调查结果简单分析出人造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新材料的信息,并能以简报方式整理信息。

3.科学态度

意识到人们对材料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调查身边的材料

调查身边的物品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做的,哪些是由人造材料做的。能够区分生活中

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调查、分析

活动2材料的发展

搜集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并制作简报。知道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

不断发展新材料收集和整理信息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小朋友们到妍妍家做客,客厅的木茶几非常漂亮,引起了小朋友们的研

究兴趣。

产生问题:现在各种材料广泛应用于家具的制作中,即使是有漂亮木纹的材料,也

有可能以假乱真,并不是用天然木材制成的。所以波波对茶几用材提出了疑问“真的是

木头做的吗?”

驱动任务:调查身边的物品,分辨制成这些物品的材料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

活动1调查身边的材料

(图片说明:小图是科学实验室,大图是家庭厨房。)木纹真漂亮。真的是木头做

的吗?

(图片说明:①石块与木制造的工具;②陶器;③青铜器;④合成橡胶;⑤合金锅。)

16网络课堂:各地民居的建筑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不同地区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有着密切联系。

2.科学探究

(1)能用观察、查资料和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并能用拍照的方法进行记录。

(2)进一步熟练将拍摄到的照片上传到网络的技能,并能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

(3)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同学上传的资料,能发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与当地资

源有着密切联系。

3.科学态度

热爱自然,认识到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环节1搜集信息

观察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调查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了解材料的来源和当地气候

相适应的情况。学习用拍照的方法进行记录观察、拍照、记录

环节2上传资料

把拍摄的民居照片以及调查的简单情况上传到小学科学网,并和其他地区的同学交

流,学习上传资料以及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上传资料、网络交流

环节3交流分享

阅读各地区同学分享的资料,观察不同地区同学上传的照片,发现民居使用的材料

与当地具有的资源有密切关系观察、分析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四个主题人物在分享旅游中的见闻,话题集中在旅游中见到的房子上。

产生问题:小朋友们在交流中发现,有的地区用木头建造房子,有的地区用蛇壳(牡

蛎壳)建造房子,于是提出“还有用其他材料做的民居吗”。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学生不可能到各地去观察民居的建筑材料。

驱动任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调查到的当地民居使用建筑材料的情况上传到小

学科学网,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活动,了解各地民居建筑材料的特点。

活动任务

(图片说明:左图是贵州山区的木房子,右图是西藏的砖木房。)

环节2上传资料

学生把拍摄的民居照片以及调查的简单情况上传到小学科学网,并我回乡下时看见

很多木房子。

到当地有传统民居的地方,观察民居的特点,并拍摄照片。调查民居使用了什么建

筑材料,并了解材料的来源和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其他地区的同学交流,继续学习与熟

练上传资料以及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

(图片说明:第一行,左图是甘肃高原,生活着耗牛;右图是甘肃草原上用耗牛毛

编织的毡房。第二行,左图是贵州的山区,右图是贵州山区的木房子。第三行,左图是

广东的海滩,右图是广东的牡蛎壳房。)

环节3交流分享

阅读各地区同学分享的资料,观察不同地区同学上传的照片,发现民居使用的材料

与当地资源有密切关系。登陆小学科学网,上传民居照片和调查情况。自然环境条件民

居。

(图片说明:左图是广东地区用砖瓦建造的锅耳房。中图是云南地区用泥土和砖建

造的平顶房。右图是云南地区用石头和砖建造的房子。)

1.下图是玻璃弹珠和铅笔,请分别写出它们的5个特征。

2.假设你需要购买房子,只能在木房子和金属房子中进行选择。你会选哪种房子?为

什么?没有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能根据材料的性能说出合理的选择理由即可。例如,选

择木房子的理由是太阳猛烈时不会感觉很热,选择金属房子则是考虑金属不漏水等。

序号玻璃弹珠的特征铅笔的特征

1圆形长条形

2光滑比较光滑

3有光泽没有光泽

4很硬比较硬

5在水中会沉在水中会浮

第3单元

17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固体的特征。

(2)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固体,并说出判断依据。

3.科学态度

(1)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2)认识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二、教学指引

1.活动安排思路

课程安排活动题目活动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力要求

活动1辨物体

通过观察、比较,辨别不同的物体,发现水、花生仁、大米等物体在形状上的不同,

描述和归纳固体的特征观察、比较、描述、归纳

活动2身边的固体

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身边的固体,并说出判断依据观察、比较、描述

2.活动指引

生活情境:波波在厨房里寻找调味品,操作台上放着食盐罐、糖罐、酱油瓶、食用

油等罐和瓶,波波摇着金属小瓶,有些为难,因为不打开瓶盖,不知道哪瓶是酱油,哪

瓶是味精。

产生问题:瓶子不透明,通过摇晃,可以知道里面究竟装的是酱油还是味精吗?

驱动任务:通过“这里面装的是酱油还是味精”的问题,驱动学生思考是什么?怎

样才能知道?并驱动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固体与液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