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7/34/wKhkGWc9TmGAeKfiAAKljQXBKUM989.jpg)
![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7/34/wKhkGWc9TmGAeKfiAAKljQXBKUM9892.jpg)
![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7/34/wKhkGWc9TmGAeKfiAAKljQXBKUM9893.jpg)
![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7/34/wKhkGWc9TmGAeKfiAAKljQXBKUM9894.jpg)
![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7/34/wKhkGWc9TmGAeKfiAAKljQXBKUM98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21分)1.(11分)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对话。的确,读书可以让你明辨是非,及时地给予你思考和感悟,让你不断地审视、发现自我,带你走遍世界上与众不同的风景。【建立图书角】教室里新增了图书角,这令全班同学喜出望外。《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名著莅______临图书角,其他各类书籍也造访书架。同学们也因此喜欢上了阅读课,虽然大家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有疑惑时大多数同学都会刨根问底,直到读通读懂。图书角的建立与阅读课的开设,让同学们在阅读上获益多多。阅读让人成长,阅读中,心浮气躁被沉稳取代,狭隘被宽广取代,人会变得更加纯cuì______。【阅读心得一】一名同学写了以下心得:我们读小说,感受虚构世界的命运交织、跌宕起伏;我们读诗词,咀嚼传统文字的韵律之美、隽永之趣;我们读传记,遍历生命长河的风雨淋漓、筚路蓝缕;我们读历史,遥想岁月裂隙里的群星灿烂、铁马冰河。一个民族的阅读生活现状往往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写照,也预示着这个民族兴盛或衰亡的脉搏。一个能在嘈杂的地铁里静心读书的民族,让人肃然起敬;一个会在被战争摧毁的图书馆中寻找卷帙的民族,让人叹为观止。大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小到一个单位、几名个体,无不因知识而使灵魂丰满,因阅读而使力量雄浑。【阅读心得二】另一名同学写了以下心得:陶醉书中,邂逅古人。通过书籍,你可以跨越时空,和李白一起观飞流千尺的瀑布,采摘红霞白日;你可以在“梅子黄时雨”“绿肥红瘦”时,和李清照在荷花丛中争渡;你也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下信步,采摘河中的水草。你还可以和孔子、苏轼、欧阳修、莎士比亚面对面交谈,感悟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另外,“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通过古人或成功或悲惨的遭遇,使你可以以史为鉴,为自己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莅临②纯cuì(2)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①造访:②狭隘:(4)根据给出的上联或下联,从以下句子中选出相应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①远闻佳士辄心许②文要醒人方为贵③诗书万卷教子孙④天下奇观在读书⑤人求上进多读书⑥腹有诗书气自华上联:鸟欲高飞常振翅下联:上联:下联:老见异书犹眼明(5)下列句子均来自文段,有语病的一项是A.你可以跨越时空,和李白一起观飞流千尺的瀑布,采摘红霞白日。B.你可以在“梅子黄时雨”“绿肥红瘦”时,和李清照在荷花丛中争渡。C.通过古人或成功或悲惨的遭遇,使你可以以史为鉴,为自己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D.你还可以和孔子、苏轼、欧阳修、莎士比亚面对面交谈,感悟他们不同的人生观。2.(10分)默写。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默写出处自然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带我们领略了“①,”的山海动静结合的壮观之景。《观沧海》刘禹锡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②,。《秋词》(其一)修身③(作者)用“非淡泊无以明志”,④”劝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恬静、寡欲下功夫。《诫子书》思乡李益在⑤”,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用凄凉幽怨的声音唤醒征人绵绵不绝的乡愁。《夜上受降城闻笛》报国陆游通过“⑥,”两句诗,抒发了梦境中仍想着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十一月四风雨大作》谈学择其善者而从之,⑦。(《<论语>十二章》)二、阅读(39分)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青平①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常听起来像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年轻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一这句话平常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在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②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痛心于他们为国捐躯,“他们是为我而死”一一这句被顶上热搜的话,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对英雄的告白。骄傲于他们以一敌十、不辱使命,愤怒于个别败类侮辱祖国的英雄,关心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最新消息,这种自上而下对英雄的致敬,表达的是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英雄的珍惜和珍爱。特别是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虽然生长在岁月静好的和平与阳光下,似乎很少感受到惊涛骇浪,平常也很少谈到英雄,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③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多是娱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这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平时的娱乐,平时的小确幸,平时的风花雪月,跟在这种时候把这样守护国家安全、守护岁月静好的英雄捧在手心,一点儿都不矛盾。实际上,英雄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能让普通人去享受自己的小确幸式的生活。④这几天,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那篇文章曾激励了一代人,今天的英雄续写下英雄故事,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人的内心是广阔的,而这广阔胸怀的最高位置,永远为这样的英雄而留,永远放着这样的英雄。这种对祖国、对英雄清澈的爱,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⑤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选文摘自《读者》2021年第七期)(1)下列对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英雄都是用血肉和生命铸就的,所以要代代相传。B.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并成为英雄。C.我们敬重和珍惜英雄,所以我们国家不缺英雄。D.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以及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因此英雄基因生生不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年轻人转发《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为了在关键时候放弃享受自己“小确幸”式的生活,成为英雄。B.“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些话无不说明有人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清澈的爱”。C.“90后”“00后”,虽然会追娱乐明星,但是从来也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yD.年轻人通过“热搜”关注英雄,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敬重和崇拜。(3)写出一个你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字,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4.(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上坡王广军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朦胧起来。(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母亲让儿子替父拉煤→→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2)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4)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5.(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B.颔联写景,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阔大景象表现出来了。C.颈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待。D.尾联写作者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到家人的来信,希望自己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回洛阳去,与家人团聚。(2)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的哲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崭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牧竖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刨地。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B.顾野有麦场狼闻声四顾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谋分捉之D.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C.甲文第3段写屠户御狼,描写了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肯罢休,这是故事的高潮。D.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B.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C.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D.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一犬坐于前。②意甚仓皇。(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甲文中的屠户和乙文中的牧竖你更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请结合他们所处的情况来分析。三、综合(10分)7.(3分)阅读下面名著语段,完成填空。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被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文段出自明代作家①(人名)写的小说②(作品名),作品中虚构了一个魔幻世界,赋予孙悟空多种超凡本领,比如③。8.(7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某校七年级(2)班开展了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位名人的读书故事。(3)“开卷”就是读书,“开卷有益”就是读书总会有好处。如果你是本次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从“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平时要多读书,读好书。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四、作文(50分)9.(50分)请以“我终于学会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ㅤㅤ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在横线上填上“洗衣服”“种菜”“打篮球”“感恩”“宽容”等)(2)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3-2024学年广西防城港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21分)1.(11分)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对话。的确,读书可以让你明辨是非,及时地给予你思考和感悟,让你不断地审视、发现自我,带你走遍世界上与众不同的风景。【建立图书角】教室里新增了图书角,这令全班同学喜出望外。《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名著莅______临图书角,其他各类书籍也造访书架。同学们也因此喜欢上了阅读课,虽然大家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有疑惑时大多数同学都会刨根问底,直到读通读懂。图书角的建立与阅读课的开设,让同学们在阅读上获益多多。阅读让人成长,阅读中,心浮气躁被沉稳取代,狭隘被宽广取代,人会变得更加纯cuì______。【阅读心得一】一名同学写了以下心得:我们读小说,感受虚构世界的命运交织、跌宕起伏;我们读诗词,咀嚼传统文字的韵律之美、隽永之趣;我们读传记,遍历生命长河的风雨淋漓、筚路蓝缕;我们读历史,遥想岁月裂隙里的群星灿烂、铁马冰河。一个民族的阅读生活现状往往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写照,也预示着这个民族兴盛或衰亡的脉搏。一个能在嘈杂的地铁里静心读书的民族,让人肃然起敬;一个会在被战争摧毁的图书馆中寻找卷帙的民族,让人叹为观止。大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小到一个单位、几名个体,无不因知识而使灵魂丰满,因阅读而使力量雄浑。【阅读心得二】另一名同学写了以下心得:陶醉书中,邂逅古人。通过书籍,你可以跨越时空,和李白一起观飞流千尺的瀑布,采摘红霞白日;你可以在“梅子黄时雨”“绿肥红瘦”时,和李清照在荷花丛中争渡;你也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桥下信步,采摘河中的水草。你还可以和孔子、苏轼、欧阳修、莎士比亚面对面交谈,感悟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另外,“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通过古人或成功或悲惨的遭遇,使你可以以史为鉴,为自己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1)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莅临lì②纯cuì粹(2)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①造访:前往访问,拜访。在句中是被放置的意思。②狭隘:意思是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4)根据给出的上联或下联,从以下句子中选出相应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①远闻佳士辄心许②文要醒人方为贵③诗书万卷教子孙④天下奇观在读书⑤人求上进多读书⑥腹有诗书气自华上联:鸟欲高飞常振翅下联:⑤上联:①下联:老见异书犹眼明(5)下列句子均来自文段,有语病的一项是CA.你可以跨越时空,和李白一起观飞流千尺的瀑布,采摘红霞白日。B.你可以在“梅子黄时雨”“绿肥红瘦”时,和李清照在荷花丛中争渡。C.通过古人或成功或悲惨的遭遇,使你可以以史为鉴,为自己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D.你还可以和孔子、苏轼、欧阳修、莎士比亚面对面交谈,感悟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莅临”的“莅”读作:lì,“纯cuì”写作“纯粹”。(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文段中的成语有:喜出望外、参差不齐、刨根问底、心浮气躁、跌宕起伏、筚路蓝缕、肃然起敬、叹为观止等。(3)本题考查字义。造访:意思是前往访问,拜访。在句子“其他各类书籍也造访书架”中,“造访”指的是被放置的意思。狭隘:意思是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据此可知,“鸟欲高飞常振翅”中的“鸟欲高飞”对“人求上进”;“常振翅”对“多读书”。“老见异书犹眼明”的“老见异书”对“远闻佳士”,“犹眼明”对“辄心许”。(5)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BD.正确。C.有误,此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故选:C。【解答】答案:(1)①lì②粹(2)喜出望外、参差不齐、刨根问底、心浮气躁、跌宕起伏、筚路蓝缕、肃然起敬、叹为观止。(3)①前往访问,拜访。在句中是被放置的意思。②意思是指不宽阔,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或非常局限。(4)上联:⑤;下联:①。(5)C2.(10分)默写。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默写出处自然建安年间,曹操登临碣石山,带我们领略了“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山海动静结合的壮观之景。《观沧海》刘禹锡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修身③诸葛亮(作者)用“非淡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劝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恬静、寡欲下功夫。《诫子书》思乡李益在⑤”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用凄凉幽怨的声音唤醒征人绵绵不绝的乡愁。《夜上受降城闻笛》报国陆游通过“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诗,抒发了梦境中仍想着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十一月四风雨大作》谈学择其善者而从之,⑦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及作者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鹤”“碧霄”的书写)③诸葛亮④非宁静无以致远(注意“致”的书写)⑤不知何处吹芦管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意“阑”的书写)⑦其不善者而改之二、阅读(39分)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生生不息青平①这几天一直被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在平常听起来像鸡汤,这时候才知道,“负重前行”有时需要付出年轻生命的代价。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一这句话平常听起来似乎很矫情,这时候才知道,有人不仅把这种“清澈的爱”写在日记里,更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那张开的双臂,那些行走的界碑,让我们热泪盈眶。②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痛心于他们为国捐躯,“他们是为我而死”一一这句被顶上热搜的话,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对英雄的告白。骄傲于他们以一敌十、不辱使命,愤怒于个别败类侮辱祖国的英雄,关心英雄团长祁发宝的最新消息,这种自上而下对英雄的致敬,表达的是这个社会自上而下对英雄的珍惜和珍爱。特别是年轻人,90后、00后,他们虽然生长在岁月静好的和平与阳光下,似乎很少感受到惊涛骇浪,平常也很少谈到英雄,但他们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③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多是娱乐话题。但这几天年轻人通过“热搜前十都关注英雄”,表明了自己对英雄的态度,表达了一代人的英雄观。这不是对英雄无感的一代,他们的内心从来没有失去对英雄的崇拜。平时的娱乐,平时的小确幸,平时的风花雪月,跟在这种时候把这样守护国家安全、守护岁月静好的英雄捧在手心,一点儿都不矛盾。实际上,英雄们的努力,正是为了能让普通人去享受自己的小确幸式的生活。④这几天,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那篇文章曾激励了一代人,今天的英雄续写下英雄故事,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年轻人的内心是广阔的,而这广阔胸怀的最高位置,永远为这样的英雄而留,永远放着这样的英雄。这种对祖国、对英雄清澈的爱,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⑤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这是强国一代的精神之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基因,就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选文摘自《读者》2021年第七期)(1)下列对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DA.英雄都是用血肉和生命铸就的,所以要代代相传。B.我们要向英雄致敬,并成为英雄。C.我们敬重和珍惜英雄,所以我们国家不缺英雄。D.我们国家不缺英雄以及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因此英雄基因生生不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A.年轻人转发《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为了在关键时候放弃享受自己“小确幸”式的生活,成为英雄。B.“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这些话无不说明有人用血肉和生命去践行“清澈的爱”。C.“90后”“00后”,虽然会追娱乐明星,但是从来也没有失去对英雄的敬意,没有失去对成为英雄的追求yD.年轻人通过“热搜”关注英雄,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敬重和崇拜。(3)写出一个你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字,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分析】这篇议论文首先论述自己被英雄事迹感动;然后论述“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接着借驳斥“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从反面论证,同时指出很多年轻人“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英雄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提炼。纵观全文,本文是归纳式议论文。第①段论述自己被英雄事迹感动;第②段论述“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媒体,这几天都沉浸在对戍边英雄的致敬、痛惜和关心中”;第③段借驳斥“常有人感慨,这一代青年中有不少人只知道追娱乐明星,不珍惜祖国的英雄,热搜上多是娱乐话题”从反面论证;第④段论述很多年轻人“不只是崇拜英雄,更是想在关键时候也成为这样的英雄”;第⑤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我们不缺英雄,也不缺对英雄的敬重和珍惜,英雄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故选:D。(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有误,从“很多年轻人都在朋友圈转发很多年前那篇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仅在转发,更是在内心吟唱,一边吟唱,一边向今天那些最可爱的人致敬”来看,选项理解有误;BCD.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写出一个你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字,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即可。答案:(1)D(2)A(3)示例:我最喜爱的是那最耀眼的星星——烈火中的英雄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的位置,面对敌人发射的燃烧弹,邱少云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4.(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上坡王广军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朦胧起来。(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母亲让儿子替父拉煤→儿子拉煤遇到一个上坡→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靠自己力量拉煤上了坡(2)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4)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分析】本文围绕拉煤展开叙述,父亲累病了,母亲让儿子拉煤,进了邻村,儿子拉煤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坡,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原来是他自己拉煤上了坡。标题“上坡”含义丰富,告诉我们: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只要相信自己,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解答】(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首先找出“母亲让儿子拉煤”在第②段,然后结合下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完成填空即可。第一个空,抓住第⑤段“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来概括,可得出:儿子拉煤遇到一个上坡;第二个空,抓住第⑪段“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来概括,可得出:靠自己力量拉煤上了坡。(2)本题考查欣赏语言。“猛地”是“突然”“忽然”的意思,写出他遇到老师感到不好意思,急忙转身、蹲下,体现出儿子动作之快。“深深地”形容“埋下了头”,写出他低头躲避的样子,惟妙惟肖地写出他此时拉煤上坡遇到困难渴望有人来帮忙,可看到来人是他曾经的老师时,感到难堪、不知所措。(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从“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可看出,老师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可看出,老师有责任心,关爱学生;从“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你能行,要相信自己”可看出,老师善于激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据此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由“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可知,“上坡”指他替生病的父亲拉煤车上坡。由“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你能行,要相信自己”可知,“上坡”还指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在失意时不要小看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经过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答案:(1)儿子拉煤遇到一个上坡靠自己力量拉煤上了坡(2)“猛地”是他“突然”的反映,“深深地”写出他埋头躲藏的样子,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看到来人是自己曾经的老师时无比羞愧、无地自容的心理。(3)①老师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主动帮助“他”可以看出。②老师有责任心,关爱学生,从老师对“他”好,常鼓励“他”可看出。③老师善于激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从老师用独特的方法帮“他”,使“他”顺利拉车上坡可看出。(4)表层含义:他替生病的父亲拉煤车上坡;深层含义:要走好人生的上坡路,在失意时不要小看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经过不懈努力和坚持,就会收获成功。5.(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写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B.颔联写景,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阔大景象表现出来了。C.颈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可待。D.尾联写作者不知道何时才能收到家人的来信,希望自己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回洛阳去,与家人团聚。(2)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的哲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分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尾联是作者想起“雁是传书”的故事,想请鸿雁给自己捎个信,飞回洛阳时,替我问候一下家人。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答案:(1)D(2)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阐释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作者由江上观日出起兴,使海日江春拟人化,表达了作者见美景而思乡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崭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牧竖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刨地。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恐前后受其敌狼不敢前B.顾野有麦场狼闻声四顾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谋分捉之D.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B.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C.甲文第3段写屠户御狼,描写了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肯罢休,这是故事的高潮。D.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B.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C.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D.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一犬坐于前。②意甚仓皇。(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甲文中的屠户和乙文中的牧竖你更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请结合他们所处的情况来分析。【分析】参考译文:甲狼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去,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乙牧竖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们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不同,前面/上前;B.相同,看,视/看,视;C.不同,助词,的/代词;D.不同,停止/同“只”,意思是仅仅、只是只是。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文章第3段写屠户御狼是故事的发展,不是故事的高潮,故事的高潮是杀狼。故选:C。(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故断为: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故选:A。(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②中重点词语有:意,神情;甚,非常;仓皇,惊慌。句意为:神情非常惊慌。(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见解阐述。乙文中的牧童采取“调动对方,疲于奔命”的策略,轻松获得了小狼。牧童的无聊和残忍表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两牧童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非常残酷。而甲文屠户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户首先是“惧”,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户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谁知狼依然紧紧跟随,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屠户才被迫自卫,杀狼是正当的,故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值得肯定。答案:(1)B(2)C(3)A(4)①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②神情非常惊慌。(5)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三、综合(10分)7.(3分)阅读下面名著语段,完成填空。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被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文段出自明代作家①吴承恩(人名)写的小说②《西游记》(作品名),作品中虚构了一个魔幻世界,赋予孙悟空多种超凡本领,比如③七十二变。【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和人物的把握。根据情节,可以判断出:选文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孙悟空会七十二变、火眼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浙江杭州拱墅区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不锈钢丝清洁球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镀镍快速填平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聚丙烯塑编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着色均匀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球形水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模拟型霍尔传感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无刷同步发电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安全知识考试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固定式排球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中生物必修1思维导图及部分彩图
- 日常零星项目维修项目清单
- 新汉语水平考试 HSK(四级)
- JJF 1975-2022 光谱辐射计校准规范
- Q∕SY 05268-2017 油气管道防雷防静电与接地技术规范
- 财产保险招标评分细则表
- 培卵素是什么
- 《细菌》初中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 ihaps用户手册
- 铁塔组立施工作业指导书抱杆计算
- 总生产成本年度比较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