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21分)1.(11分)班级正在开展“让非遗焕发光彩”主题班会,以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狮舞”的主题环节,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非遗•知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在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中,狮舞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狮舞是模仿狮子各种形态动作的舞蹈,古时被称为“太平乐”。狮舞以活灵活现的舞蹈动作寓意驱邪避害、祈求吉祥。据史料记载,藤县狮舞形成于唐朝,成熟兴盛于清乾隆至建国初期,发展创新于当代。狮舞技艺日臻完善,并经久不衰,xīn()火相传。【非遗•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藤县狮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县组织成立了藤县龙狮运动协会,建立多个狮舞发展基地,制定人才培养。同时,县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狮王争霸赛,实施狮舞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让狮舞传统文化家喻户晓,让古老的藤县狮舞焕发出新的光彩。【非遗•风采】每逢佳节喜庆之日,狮舞表演中那雄壮的鼓声、欢快的舞步,总能引来无数观众的喝彩。2023年2月5日,藤县狮霹亮相央视元宵晚会。在开场节目《花灿灯彩闹元宵》中,热闹喜庆的舞龙表演,配合跳跃、扑腾、登高、翻转等高难度狮舞动作,惊艳全场,令人叹为观止。真可谓“,”。(1)阅读以上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xīn火相传②喝彩(2)【非遗•知识】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①兴盛:②叹为观止:(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①火树银花明盛世②龙有传人中华兴③龙腾狮舞闹元宵④凤鸣盛世前程锦上联:下联:(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中,狮舞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藤县狮舞形成于唐朝,成熟兴盛于清乾隆至建国初期,发展创新于当代。C.该县组织成立了藤县龙狮运动协会,建立多个舞狮发展基地,制定人才培养。D.每逢佳节喜庆之日,狮舞表演中那雄壮的鼓声、欢快的舞步,总能引来无数观众的喝彩。2.(10分)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自然赵师秀置身江南乡村,观赏梅雨,听取蛙声的诗句是“①,②”。《约客》诗人③(人名)奉使出塞,用妙笔描绘“大漠孤烟直,④”的塞外风光。《使至塞上》品性周敦颐借莲“⑤,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爱莲说》哲思杨万里告诉我们不要为眼前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才能履险如夷:“⑥,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杜甫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人生高峰的诗句是“⑦,⑧”。《望岳》情怀北固山上,远眺中原,辛弃疾脱口而出的词句“何处望神州?⑨”,饱含爱国深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现代诗人舒婷以献身祖国的热情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⑩、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二、阅读。(39分)3.(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朗读是否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⑤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材料二】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a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只接近6分。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提取和储存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B.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C.边看边读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D.智能手机,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让注意力无法集中。(2)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①段末尾用了两个问句来领起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B.【材料一】第③段中加点词“大概”表示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范围的估算不是很精确,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材料二】第②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方法来说明付出注意力对形成长期记忆的重要性。D.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保证良好的记忆应该及时的复习。(3)小方在背诵《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古诗时觉得很困难。作为课代表的你,请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经验,帮助他设计一份背诵计划。4.(13分)阅读回答问题。看见生活的甜汤馨敏①晚上8点,我在校门外等她。雨忽然下起来,越下越大,哗啦啦地拍打着学校门口的顶棚,本来干爽的地面,一时半刻便水流成河。我准备打电话让她先避一下雨,她却已经出来了。②她是守约的孩子,怕我在外面等久了,便急匆匆地跑出来。她也是周全的孩子,在雨季总是随身带着伞。但是这雨实在太大,从教室到学校门口这短短的一段路,她的运动鞋已经进水了。③我把伞偏向她,她马上推了过来:“我的鞋子已经湿了,就不管它了。妈妈,你不要把鞋子踩湿了,会冷的。”④到家后,我的鞋里仍然干爽,她的袜子全部湿透了。她的双脚冷得像冰,在热水里泡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⑤我应该会一直记得这个细节吧。记得一个春寒料峭的雨夜,女儿穿着湿透的鞋子,把雨伞推向我这边。⑥在我的写作课上,班长宋丹写过一篇文章,描述她女儿上小学时,有一次她去学校给女儿送饭,将车停在离校门口三四百米的地方,正准备下车,突然下起了雨。她在车里找了半天,摸到一把伞,慌慌张张地冲下车,把伞和饭一起递给在屋檐下翘首以盼的女儿,让她赶快回教室趁热吃。谁知女儿一直磨蹭着不走,反而奔了过来:“妈妈,这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把你送到车上再回去吧!”小小的女儿撑着伞,把猫着腰的她送回车里。关上车门的瞬间,她的泪几乎掉下来——女儿本可以急匆匆地去吃饭,甚至还可以抱怨妈妈到晚了,但是女儿没有,女儿心里惦记着:妈妈怎么回去?妈妈会不会被淋湿?⑦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时刻吧?当我们与生活苦苦缠斗,当我们在不同的门外等着性情各异的孩子,当我们做好了他们会抱怨、会挑剔、会觉得理所当然的准备,他们却流露出意料之外的爱和关怀,瞬间将我们击中,于是艰辛尽洗,余生可期。⑧前些日子,一个朋友向我倾诉,说孩子成绩不好,她很着急。⑨我问:“除了成绩,孩子其他方面怎么样?身体好吗?心情好吗?喜欢上学吗?”她说:“其他都很好,吃嘛嘛香,倒下就入睡,脾气好,取快递、跑腿这些体力活全是他干。人缘也好,班上同学都喜欢跟他玩。他很喜欢上学,每天都去得很早,就是成绩让人恼火!”⑩“那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成绩好了,其他的却不那么好了怎么办?比如学习的压力大了,睡眠可能变差,脾气可能变坏——你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呢,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个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健康又开心的孩子?”我又问她。⑪她想了想,说:“这么一想,我觉得他现在的状态挺好的。我应该看到他的好,不应该只盯着他不够好的地方。”⑫这个孩子,成绩也许有一天会提高,也许不会。但那又怎么样呢?他仍然是个好孩子,有一天站在别的赛场上,他的温厚自会呈现它的价值。站在他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是妈妈对他这个人的爱,而不是对学习成绩和一切外物的爱。他感受到爱,内心深处就会生出安全感和价值感,生出扎实的力量,才有持续绽放的可能。⑬我们要看见孩子的好,看见生活的甜,这是世间的甘露。⑭看见是不容易的。它需要一颗澄澈的、没有杂质的心。你看见了这短暂的安慰,也就能循着这丝丝缕缕、络绎不绝的希望,穿越漆黑的长夜和无尽的荒凉。(来源:《读者》2023.08)(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请在表格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人物事件对孩子情感我接女儿放学,女儿把伞推过我这边①班长宋丹②感动得几乎掉泪朋友倾诉孩子成绩不好,我疏解他③(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谁知女儿一直磨蹭着不走,反而奔了过来:“妈妈,这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把你送到车上再回去吧!”(3)第⑦段中画线句“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时刻吧”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4)文章以“看见生活的甜”为题,生活的“甜”指代什么?作者是如何看见的?请结合文章分析。5.(5分)阅读回答问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无可名状。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道出命运的不公,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写出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伤心落泪。(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本词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14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甲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愚公移山》)乙①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羡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②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至明年春,勾践伐吴,吴师败。(节选自《史记》,有改动)【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②喟然:感叹的样子。③坐:同“座”。④折节下贤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B.其如土石何择其善者而从之C.河曲智叟亡以应固以怪之矣D.其卒王霸卒获有所闻(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B.甲文最后一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C.乙文写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等都表明勾践不忘“会稽之耻”。D.乙文文种列举商汤、周文王、重耳、小白落难之事,是为了劝说越王要向这些人学习,学会忍耐,锻炼意志,励精图治,重整旗鼓。(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4)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却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同。(5)愚公和勾践共同的优秀品质是什么?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这一品质是如何帮助他们成功的。三、综合。(10分)7.(10分)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形式。我校九年级正在策划“带着名著去旅行”的研学活动,请你一同参与。(1)任务一:路线规划路线名著研学地点红领巾走梧州带上(作者)的《红星照耀中国》去寻红色印记,承强国之志。科考体验带上吴敬梓的小说《》去南京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沉浸式体验古代科考。故里漫溯读先生的书看先生的故里,带上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到绍兴追溯先生童年时光的温馨和初入私塾的经历。(2)任务二:心选之旅阅有所思,行有所悟,请你选择其中一条研学路线,结合该本名著人物、情节、主题等,向我们推介这条研学路线。(3)任务三:研学之思近些年,各地掀起研学旅行热潮,引发社会关注与热议。2023年冬天,广西南宁11枚“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研学意外走红网络。但也有人认为研学旅行耗时费力,对学生成长帮助不大。请你针对此类说法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在80字以内。四、写作。(50分)8.(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家的财富,是屋里的一缕书香,园中的一竿清风;是唐时窗前的那片明月光,宋朝拍岸的千堆雪;是梧州杏坛的枝枝红杏,骑楼城里的特色风情……家有小家亦有大家,财富有形亦无形。它承载悠悠往事,传承馨香品德,描绘如画江山,谱写英雄壮歌……请以“我家的财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

2024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21分)1.(11分)班级正在开展“让非遗焕发光彩”主题班会,以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狮舞”的主题环节,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非遗•知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在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中,狮舞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狮舞是模仿狮子各种形态动作的舞蹈,古时被称为“太平乐”。狮舞以活灵活现的舞蹈动作寓意驱邪避害、祈求吉祥。据史料记载,藤县狮舞形成于唐朝,成熟兴盛于清乾隆至建国初期,发展创新于当代。狮舞技艺日臻完善,并经久不衰,xīn()火相传。【非遗•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藤县狮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县组织成立了藤县龙狮运动协会,建立多个狮舞发展基地,制定人才培养。同时,县里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狮王争霸赛,实施狮舞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让狮舞传统文化家喻户晓,让古老的藤县狮舞焕发出新的光彩。【非遗•风采】每逢佳节喜庆之日,狮舞表演中那雄壮的鼓声、欢快的舞步,总能引来无数观众的喝彩。2023年2月5日,藤县狮霹亮相央视元宵晚会。在开场节目《花灿灯彩闹元宵》中,热闹喜庆的舞龙表演,配合跳跃、扑腾、登高、翻转等高难度狮舞动作,惊艳全场,令人叹为观止。真可谓“,”。(1)阅读以上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xīn火相传②喝彩(2)【非遗•知识】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①兴盛:②叹为观止:(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①火树银花明盛世②龙有传人中华兴③龙腾狮舞闹元宵④凤鸣盛世前程锦上联:下联:(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中,狮舞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藤县狮舞形成于唐朝,成熟兴盛于清乾隆至建国初期,发展创新于当代。C.该县组织成立了藤县龙狮运动协会,建立多个舞狮发展基地,制定人才培养。D.每逢佳节喜庆之日,狮舞表演中那雄壮的鼓声、欢快的舞步,总能引来无数观众的喝彩。【解答】答案:(1)薪hè(2)示例: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活灵活现(3)繁荣,旺盛。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4)①③(5)C2.(10分)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自然赵师秀置身江南乡村,观赏梅雨,听取蛙声的诗句是“①,②”。《约客》诗人③(人名)奉使出塞,用妙笔描绘“大漠孤烟直,④”的塞外风光。《使至塞上》品性周敦颐借莲“⑤,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爱莲说》哲思杨万里告诉我们不要为眼前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才能履险如夷:“⑥,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杜甫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攀人生高峰的诗句是“⑦,⑧”。《望岳》情怀北固山上,远眺中原,辛弃疾脱口而出的词句“何处望神州?⑨”,饱含爱国深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现代诗人舒婷以献身祖国的热情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⑩、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解答】答案:①黄梅时节家家雨②青草池塘处处蛙(注意“蛙”的书写)③王维④长河落日圆⑤出淤泥而不染⑥政入万山围子里⑦会当凌绝顶⑧一览众山小⑨满眼风光北固楼⑩你的荣光二、阅读。(39分)3.(7分)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朗读是否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③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④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⑤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材料二】①形成长期记忆的第一步是付出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世界关注度不足,大脑根本不会把你体验到的感觉存储下来。大脑通过连接神经细胞形成长期记忆。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越强,你的记忆就越鲜明。神经连接的大网将所有感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段记忆:某个场景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闻起来是什么气味。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②科学家做了一项实验,让几百位受试者在没有导游带领的情况下自行游览了一座教堂。游览过程中,受试者需要依据指令记录一些细节,例如“教堂中十字形的平面结构”,或者重观察“宏伟的入口上方欢迎你的青铜天使”。一部分受试者携带着配有摄像头的iPad或手机,他们需要按指令拍摄照片,另一些受试者什么都不带。游览结束后一周,所有受试者都需要接受突击测试,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游览过程中理应记得的一些细节。结果发现,不带相机的受试者在10道题里大约能答对7道,而带了相机的受试者得分只接近6分。③从事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坦普尔顿表示“相机会让人分心,让我们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体验,所以记不住那些本应专心欣赏的东西。现今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就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提取和储存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B.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C.边看边读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D.智能手机,像是插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巨大干扰源,让注意力无法集中。(2)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①段末尾用了两个问句来领起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B.【材料一】第③段中加点词“大概”表示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范围的估算不是很精确,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材料二】第②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方法来说明付出注意力对形成长期记忆的重要性。D.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保证良好的记忆应该及时的复习。(3)小方在背诵《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古诗时觉得很困难。作为课代表的你,请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经验,帮助他设计一份背诵计划。【解答】(1)A.有误,由材料一第②段“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可知,“经过编码、提取和储存”错误。BCD.正确。故选:A。(2)ABD.正确。C.有误,材料二第②段举了两组受试者参观教堂后测试记忆力的实验,并将携带iPod和什么都不带的受试者进行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如果你没有付出注意力,外部信息甚至没有进入你的短期记忆,那么你的大脑自然无法形成长期记忆”的观点,属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不是分类别。故选:C。(3)《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别写于杜甫壮年漫游时期、安史之乱被抓押解到长安时期、为避“安史之乱”入蜀时期;根据材料一第③段“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第④段“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可知,可以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按背景知识编码。将三首诗按照杜甫的人生经历依次大声背诵:《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壮年的漫游到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最后为避“安史之乱”入蜀;根据材料一第⑤段“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可知,建议在每天中午11点到12点进行背诵;由材料三遗忘曲线可知,随着学习天数的增加,对诗、散文和无意义音节的保持百分率逐步下降,所以背诵完后应及时温习。答案:(1)A(2)C(3)示例:①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按背景知识编码。将三首诗按照杜甫的人生经历依次背诵:《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壮年的漫游到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最后为避“安史之乱”入蜀。②建议在每天中午11点到12点进行背诵。③背诵时应大声朗读。④背诵完后应及时温习。4.(13分)阅读回答问题。看见生活的甜汤馨敏①晚上8点,我在校门外等她。雨忽然下起来,越下越大,哗啦啦地拍打着学校门口的顶棚,本来干爽的地面,一时半刻便水流成河。我准备打电话让她先避一下雨,她却已经出来了。②她是守约的孩子,怕我在外面等久了,便急匆匆地跑出来。她也是周全的孩子,在雨季总是随身带着伞。但是这雨实在太大,从教室到学校门口这短短的一段路,她的运动鞋已经进水了。③我把伞偏向她,她马上推了过来:“我的鞋子已经湿了,就不管它了。妈妈,你不要把鞋子踩湿了,会冷的。”④到家后,我的鞋里仍然干爽,她的袜子全部湿透了。她的双脚冷得像冰,在热水里泡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⑤我应该会一直记得这个细节吧。记得一个春寒料峭的雨夜,女儿穿着湿透的鞋子,把雨伞推向我这边。⑥在我的写作课上,班长宋丹写过一篇文章,描述她女儿上小学时,有一次她去学校给女儿送饭,将车停在离校门口三四百米的地方,正准备下车,突然下起了雨。她在车里找了半天,摸到一把伞,慌慌张张地冲下车,把伞和饭一起递给在屋檐下翘首以盼的女儿,让她赶快回教室趁热吃。谁知女儿一直磨蹭着不走,反而奔了过来:“妈妈,这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把你送到车上再回去吧!”小小的女儿撑着伞,把猫着腰的她送回车里。关上车门的瞬间,她的泪几乎掉下来——女儿本可以急匆匆地去吃饭,甚至还可以抱怨妈妈到晚了,但是女儿没有,女儿心里惦记着:妈妈怎么回去?妈妈会不会被淋湿?⑦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时刻吧?当我们与生活苦苦缠斗,当我们在不同的门外等着性情各异的孩子,当我们做好了他们会抱怨、会挑剔、会觉得理所当然的准备,他们却流露出意料之外的爱和关怀,瞬间将我们击中,于是艰辛尽洗,余生可期。⑧前些日子,一个朋友向我倾诉,说孩子成绩不好,她很着急。⑨我问:“除了成绩,孩子其他方面怎么样?身体好吗?心情好吗?喜欢上学吗?”她说:“其他都很好,吃嘛嘛香,倒下就入睡,脾气好,取快递、跑腿这些体力活全是他干。人缘也好,班上同学都喜欢跟他玩。他很喜欢上学,每天都去得很早,就是成绩让人恼火!”⑩“那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成绩好了,其他的却不那么好了怎么办?比如学习的压力大了,睡眠可能变差,脾气可能变坏——你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呢,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个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健康又开心的孩子?”我又问她。⑪她想了想,说:“这么一想,我觉得他现在的状态挺好的。我应该看到他的好,不应该只盯着他不够好的地方。”⑫这个孩子,成绩也许有一天会提高,也许不会。但那又怎么样呢?他仍然是个好孩子,有一天站在别的赛场上,他的温厚自会呈现它的价值。站在他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是妈妈对他这个人的爱,而不是对学习成绩和一切外物的爱。他感受到爱,内心深处就会生出安全感和价值感,生出扎实的力量,才有持续绽放的可能。⑬我们要看见孩子的好,看见生活的甜,这是世间的甘露。⑭看见是不容易的。它需要一颗澄澈的、没有杂质的心。你看见了这短暂的安慰,也就能循着这丝丝缕缕、络绎不绝的希望,穿越漆黑的长夜和无尽的荒凉。(来源:《读者》2023.08)(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请在表格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人物事件对孩子情感我接女儿放学,女儿把伞推过我这边①班长宋丹②感动得几乎掉泪朋友倾诉孩子成绩不好,我疏解他③(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谁知女儿一直磨蹭着不走,反而奔了过来:“妈妈,这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把你送到车上再回去吧!”(3)第⑦段中画线句“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时刻吧”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4)文章以“看见生活的甜”为题,生活的“甜”指代什么?作者是如何看见的?请结合文章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①根据题干“接女儿放学,女儿把伞推过我这边”的提示,找到⑤段“我应该会一直记得这个细节吧。记得一个春寒料峭的雨夜,女儿穿着湿透的鞋子,把雨伞推向我这边”可知,对孩子情感是:一直记住这个细节;②根据题干“感动得几乎掉泪”的提示,找到⑥段“有一次她去学校给女儿送饭……谁知女儿一直磨蹭着不走,反而奔了过来:‘妈妈,这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把你送到车上再回去吧!’小小的女儿撑着伞,把猫着腰的她送回车里”可知,事件是:给女儿送饭;③根据题干“倾诉孩子成绩不好,我疏解他”的提示,找到⑪段“这么一想,我觉得他现在的状态挺好的。我应该看到他的好,不应该只盯着他不够好的地方”可知,对孩子情感是:看见他的好。(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根据第⑥段画线句“谁知女儿一直磨蹭着不走,反而奔了过来:‘妈妈,这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把你送到车上再回去吧!’”中“磨蹭”“奔”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妈妈,这雨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我把你送到车上再回去吧!”是语言描写;结合下文“关上车门的瞬间,她的泪几乎掉下来——女儿本可以急匆匆地去吃饭,甚至还可以抱怨妈妈到晚了,但是女儿没有,女儿心里惦记着:妈妈怎么回去?妈妈会不会被淋湿?”可知,这些描写写出了女儿的对妈妈的关心,也写出了我为女儿的关心和体贴而感动。(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内容上,第⑦段中画线句“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时刻吧?”是设问句,结合⑥段“关上车门的瞬间,她的泪几乎掉下来——女儿本可以急匆匆地去吃饭,甚至还可以抱怨妈妈到晚了,但是女儿没有,女儿心里惦记着:妈妈怎么回去?妈妈会不会被淋湿?”写出了妈妈的感受,有对上文进行总结的作用;结构上,结合下文“当我们与生活苦苦缠斗,当我们在不同的门外等着性情各异的孩子,当我们做好了他们会抱怨、会挑剔、会觉得理所当然的准备,他们却流露出意料之外的爱和关怀,瞬间将我们击中,于是艰辛尽洗,余生可期”可知,为引出下文的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做铺垫。(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问:根据⑫段“这个孩子,成绩也许有一天会提高,也许不会。但那又怎么样呢?他仍然是个好孩子,有一天站在别的赛场上,他的温厚自会呈现它的价值。站在他的角度来看,现阶段比成绩更重要的事,是妈妈对他这个人的爱,而不是对学习成绩和一切外物的爱。他感受到爱,内心深处就会生出安全感和价值感,生出扎实的力量,才有持续绽放的可能”和⑬段“我们要看见孩子的好,看见生活的甜,这是世间的甘露”可知,“甜”具有象征意义,指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生活中微小和美好的瞬间。第二问:根据⑨段“除了成绩,孩子其他方面怎么样?身体好吗?心情好吗?喜欢上学吗?”、⑩段“那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他成绩好了,其他的却不那么好了怎么办?比如学习的压力大了,睡眠可能变差,脾气可能变坏——你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呢,还是更喜欢现在这个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健康又开心的孩子?”、⑬段“我们要看见孩子的好,看见生活的甜,这是世间的甘露”和⑭段“看见是不容易的。它需要一颗澄澈的、没有杂质的心。你看见了这短暂的安慰,也就能循着这丝丝缕缕、络绎不绝的希望,穿越漆黑的长夜和无尽的荒凉”可知,作者认为,只要善于感受、发现微小美好的瞬间,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投入情感,就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甜味。答案:(1)①一直记住这个细节;②给女儿送饭;③看见他的好。(2)这句话用运用动作、语言描写,通过“磨蹭”“奔”等动词,女儿说的“我把你送回车上吧”的话语写出了女儿的对妈妈的关心,也写出了我为女儿的关心和体贴而感动。(3)这一句是设问句;对上文的两位妈妈的感受做了总结;也为引出下文的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做铺垫。(4)“甜”具有象征意义,指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生活中微小和美好的瞬间。作者认为,只要善于感受、发现微小美好的瞬间,改变我们的思考方式,投入情感,就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甜味。5.(5分)阅读回答问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无可名状。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道出命运的不公,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写出词人想到离家之后知音难觅,心中顿生后悔之情,禁不住伤心落泪。(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本词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鉴赏能力。ABC.正确;D.有误,“心中顿生后悔之情”表述有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难觅知音的苦闷,诗中并无后悔之意。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就是“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一句,抓住其景物特点进行分析。示例:“黄花开遍”句意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写出秋季菊花盛开的景象;“秋容如拭”句意是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这写出了秋色澄明的景象。面对眼前的自然之景,诗人发出了“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慨叹,衬托出诗人的失落和无奈之情。答案:(1)D(2)示例一:本词先写中秋前后的景物,“黄花开遍”就是菊花盛开,“秋容如拭”写出秋色澄明,十分传神。以自然景观的清丽反衬她的失落感和怨幽。示例二:本词先写中秋景物,“篱下黄花”为特写,“秋容如拭”为概写,表现出环境的静谧和寂寥,为下面的抒情蓄势,景与情前后相继,各自分明。【参考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6.(14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甲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愚公移山》)乙①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羡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②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④,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至明年春,勾践伐吴,吴师败。(节选自《史记》,有改动)【注释】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②喟然:感叹的样子。③坐:同“座”。④折节下贤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B.其如土石何择其善者而从之C.河曲智叟亡以应固以怪之矣D.其卒王霸卒获有所闻(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B.甲文最后一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C.乙文写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等都表明勾践不忘“会稽之耻”。D.乙文文种列举商汤、周文王、重耳、小白落难之事,是为了劝说越王要向这些人学习,学会忍耐,锻炼意志,励精图治,重整旗鼓。(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4)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却不相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同。(5)愚公和勾践共同的优秀品质是什么?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这一品质是如何帮助他们成功的。【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许:赞同/答应;B.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其中;C.以:来/同“已”,已经;D.卒:都是最终、最后。故选:D。(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CD.正确。B.理解分析有误。甲文最后一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同时,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语:汝,你。心,思想。固,顽固。彻,通。句意为: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重点词语:由,从。是,此,这。何遽,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为,是。句意:由此看来,今天这样的处境何尝不是一种福分呢?(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画线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意思是: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结合前文“其妻献疑”可知,“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画线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是: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结合前文“叟笑而止之”可知,“以残年余力”显出十足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在有意挖苦,最后用“其”来加重反问语气,则是“嘲笑”愚公愚蠢了。(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第一问:根据【甲】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见愚公面对困难并不退缩,意志坚定,知难而上;【乙】文“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意思是“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由此也可以看出勾践意志坚定,生活简朴,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打败了吴国。据此分析可知,愚公和勾践共同的优秀品质是意志坚定。第二问,根据甲文①段“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可知,愚公面对很多困难,如年龄很大、山很高、运土路途远等等,结合③段“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和④段“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可知,他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感动天帝,达成所愿。根据乙文②段“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可知,勾践虽然回到国内,但并不安于现状,而是亲尝苦胆,亲自耕作,生活简朴、励精图治,最终打败吴国。答案:(1)D(2)B(3)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由此看来,今天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