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16分)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埋伏/埋怨哄骗/哄堂大笑 B.菲薄/轻薄诓骗/热泪盈眶 C.辍学/啜泣挑衅/挑拨离间 D.儒雅/懦弱拜谒/怒不可遏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静谧锋芒毕露骄媚无精打采 B.狼籍和颜悦色闲遐藏污纳垢 C.决别震聋发聩伫立画龙点睛 D.旁骛坦荡如砥灌输雷霆万钧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五四”运动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种种新思想,引起了进步青年极大的兴趣。 B.王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在座的听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辩论赛上,观众热烈的掌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参赛队员们越战越勇。 D.河水川流不息,在狭窄的河道中汹涌着,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大海奔去。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东濠涌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D.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5.(8分)校话剧社准备筹办一场话剧,为“书香校园”献礼。(1)话剧社社长已联系好市话剧团张团长于4月12日下午3点在校报告厅给全校学生做话剧知识讲座,安排宣传员袁梦同学提前一天打电话确认。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袁梦:①张团长:袁梦同学,你好!袁梦:张团长,打扰了!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想给您确认一下,②张团长:没问题,我会准时参加的。袁梦:谢谢您!我们期待着您的精彩讲座。(2)在讲座互动环节,张团长在屏幕上出示了话剧《屈原》中的一段台词,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从语速、语调、及重音的处理方式上任选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二、(1小题,8分)6.(8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②,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③,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④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⑤,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2)山水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常物,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诗句批注出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寥廓秀丽的图景,交代了告别的地点。李白《送友人》①,。表现了山环水绕的春光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陆游《游山西村》②,。描绘了山水的壮阔之美,动态的描写十分生动。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三、(16分)7.(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急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①、失其守②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③已有公辅④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⑤物,以色假⑥人。虽对人主⑦,必同⑧而后言,毁誉⑨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故:以前掌握的学问。②守:坚守的信仰。③颀然:高大的样子。④公辅:三公首辅。⑤徇:追求。⑥假:看待、对待。⑦人主:君主。⑧同:考虑再三。⑨毁誉:毁谤和称赞。(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B.何以战不以物喜C.公与之乘已有公辅之望D.战则请从隶而从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B.乙文中的张公是一个真正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C.甲、乙两文都着重赞扬了能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君主。D.甲文的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点?8.(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请找出诗中运用典故,抒发对友人思念,对时光流逝感慨的诗句。(2)诗人的情感是从悲愤转到乐观,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三、(30分)9.(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阔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材料三】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种类种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万吨)稻谷2945208497.08小麦2352137725.86大豆102420281.98(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材料四】水稻在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也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偷鸡不成蚀把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米煮成熟饭”等俗语融入我们日常对话和文学作品中;糯米粉做成的“汤圆”、糯米做成的粽子等稻米制品在传统节日中起着重要作用……水稻以其重要的食用价值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由种植水稻所形成的稻作文化蕴含着卓越的人文精神,而稻种的研发和传播蕴含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天下为公的仁爱精神。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水稻研究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先民创造的稻种,还是杂交水稻的培育,都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摘编自科技日报《栽培稻:中国先民艰辛探索之作》)(1)为介绍水稻知识,小文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A.纵观世界,人类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B.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五谷”即指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C.2022年中国稻谷种植面积超过了3000万公顷,总产量超过了20000万吨。D.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已经逐渐在水稻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2)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B.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C.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D.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3)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B.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C.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D.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4)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而不以麦为先?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原因。10.(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父亲和树陈宝全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拃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标题《父亲和树》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父亲”和“树”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B.“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C.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D.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掉苹果树、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2)结合本文谈谈你在父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品质。(3)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①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②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从词语的角度)(4)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50分)11.(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请以《从今,我不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第四部分附加题(共8分)12.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关联内容关联点名著举例人物形象①《西游记》: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历经磨难,在失明、瘫痪的情况下坚持践行生命誓言。《红星照耀中国》: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反抗精神《海底两万里》:②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战争,是反对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艾青诗选》:艾青常用③(意象)、火把,表达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是光明和自由的追求者。艺术特点讽刺手法《朝花夕拾》:《父亲的病》通过陈莲河用药的叙写,对庸医故弄玄虚的实质进行了辛辣讽刺。④《》: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罪恶和读书人的愚昧进行了无情的讽刺。13.阅读经典后,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读书感悟。请你围绕“爱”这一主题,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两部,结合内容谈谈感悟。《艾青诗选》《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一、(16分)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埋伏/埋怨哄骗/哄堂大笑 B.菲薄/轻薄诓骗/热泪盈眶 C.辍学/啜泣挑衅/挑拨离间 D.儒雅/懦弱拜谒/怒不可遏【解答】A.读音都不相同,mái/mán,hǒng/hōng;B.读音不都相同,bó/bó,kuāng/kuàng:C.读音都相同,chuò/chuò,tiǎo/tiǎo;D.读音都不相同,rú/nuò,yè/è。故选:C。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静谧锋芒毕露骄媚无精打采 B.狼籍和颜悦色闲遐藏污纳垢 C.决别震聋发聩伫立画龙点睛 D.旁骛坦荡如砥灌输雷霆万钧【解答】A.有误,“骄媚”的“骄”应为“娇”。B.有误,“狼籍”的“籍”应为“藉”;“闲遐”的“遐”应为“暇”。C.有误,“决别”的“决”应为“诀”;“震聋发聩”的“震”应为“振”。D.全部正确。故选:D。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五四”运动以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种种新思想,引起了进步青年极大的兴趣。 B.王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在座的听众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辩论赛上,观众热烈的掌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参赛队员们越战越勇。 D.河水川流不息,在狭窄的河道中汹涌着,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大海奔去。【解答】A.使用正确,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B.使用有误,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该成语和“笑出声来”意思重复。C.使用有误,推波助澜:比喻从旁助长或推动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扩大声势或影响。该成语属于褒贬误用。D.使用有误,川流不息: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也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该成语用错对象。故选:A。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东濠涌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D.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解答】A.有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把“只要”改为“只有”。B.正确。C.有误,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D.有误,成分残缺,可去掉“随着”。故选:B。5.(8分)校话剧社准备筹办一场话剧,为“书香校园”献礼。(1)话剧社社长已联系好市话剧团张团长于4月12日下午3点在校报告厅给全校学生做话剧知识讲座,安排宣传员袁梦同学提前一天打电话确认。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袁梦:①张团长,您好!我是实验中学话剧社的袁梦。张团长:袁梦同学,你好!袁梦:张团长,打扰了!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想给您确认一下,②明天下午3点在校报告厅的话剧知识讲座,您能前来莅临指导吗?张团长:没问题,我会准时参加的。袁梦:谢谢您!我们期待着您的精彩讲座。(2)在讲座互动环节,张团长在屏幕上出示了话剧《屈原》中的一段台词,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从语速、语调、及重音的处理方式上任选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解答】答案:(1)示例:①张团长,您好!我是实验中学话剧社的袁梦。②明天下午3点在校报告厅的话剧知识讲座,您能前来莅临指导吗?(2)示例:①语速:应该用急促紧张的语速,可以体现出屈原的慷慨激昂的情绪;②语调:应该用激昂的语调,也就是用声调越来越高的方式读,可以体现出屈原慷慨激昂的情绪。二、(1小题,8分)6.(8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④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⑤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2)山水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常物,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诗句批注出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寥廓秀丽的图景,交代了告别的地点。李白《送友人》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山环水绕的春光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陆游《游山西村》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山水的壮阔之美,动态的描写十分生动。李白《渡荆门送别》【解答】答案:(1)①江春入旧年②苟全性命于乱世(重点字:苟)③零落成泥碾作尘(重点字:碾)④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重点字:奉)⑤牧人驱犊返(重点字:犊)⑥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2)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重点字:荒)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三、(16分)7.(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急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①、失其守②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③已有公辅④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⑤物,以色假⑥人。虽对人主⑦,必同⑧而后言,毁誉⑨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故:以前掌握的学问。②守:坚守的信仰。③颀然:高大的样子。④公辅:三公首辅。⑤徇:追求。⑥假:看待、对待。⑦人主:君主。⑧同:考虑再三。⑨毁誉:毁谤和称赞。(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A.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B.何以战不以物喜C.公与之乘已有公辅之望D.战则请从隶而从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②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甲文紧扣题目中的“论战”二字,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B.乙文中的张公是一个真正用道义侍奉君王的大臣。C.甲、乙两文都着重赞扬了能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君主。D.甲文的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4)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点?【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参与/间或,偶尔。B.不同,凭借/因为。C.不同,代曹刿/助词,的。D.相同,都解为跟随,跟从。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重点词语有:鄙,见识短浅;远谋,深谋远虑。句意为:居高位得厚禄的人且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②重点词语:士,读书人;自任,自己的责任。句意为: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甲】文着重突出的人物是曹刿,【乙】文节选部分着重赞扬的是乐全先生。庄公的形象分析也不对。故选:C。(4)本题考查形象分析。结合【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和【乙】文“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能看出,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结合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遂逐齐师”和乙文“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能看出,曹刿与乐全都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答案:(1)D(2)①居高位得厚禄的人且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②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3)C(4)【甲】文中,曹刿虽然是平民,但关心国事,积极出谋划策;【乙】文中的乐全,一介平民,以国事为己任;综上所述,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8.(4分)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请找出诗中运用典故,抒发对友人思念,对时光流逝感慨的诗句。(2)诗人的情感是从悲愤转到乐观,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手法的分析。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的分析。首联,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诗的第二层,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诗的第三层,推开一步,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自我激励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尾联,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凄凉地”和“弃置身”饱含无限的心酸和愤怒;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乐观;“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气概。译文: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三、(30分)9.(13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粮食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各个国家历朝历代的首要之事;粮食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粮食的影响冠处不在。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当前在中国,水稻可从海南岛种到黑龙江,种植区域更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小麦不大可能做成“米饭”,但大米可磨成粉,制作食物。(摘编自岳玉峰《中国水稻史话》)【材料二】中国的饮食当中,最平常也最离不开的食物就是五谷。据记载,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约定俗成,“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相沿了两千多年,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常常因时而异。但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汉朝时期,中原及关中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江南人口稀少。那时各地区人口的多少,与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其总产量远不及北方主要作物——小米。唐代开始,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才日益提高,并在唐末登上第一粮食作物宝座。宋真宗年阔从越南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水稻作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位终于得到彻底巩固。到明代,人们有“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一说,可见水稻在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后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垦荒的推进,水稻“南征北战”,从“苏湖熟”到“湖广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一个个故事记录了水稻与区域文明发展之间的关联。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具有万年稻作史的中国,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今天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摘编自程强《水稻之于中华文明》)【材料三】2022年中国稻谷、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表种类种植面积(万公顷)总产量(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万吨)稻谷2945208497.08小麦2352137725.86大豆102420281.98(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材料四】水稻在我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也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偷鸡不成蚀把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米煮成熟饭”等俗语融入我们日常对话和文学作品中;糯米粉做成的“汤圆”、糯米做成的粽子等稻米制品在传统节日中起着重要作用……水稻以其重要的食用价值在我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由种植水稻所形成的稻作文化蕴含着卓越的人文精神,而稻种的研发和传播蕴含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天下为公的仁爱精神。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水稻研究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先民创造的稻种,还是杂交水稻的培育,都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摘编自科技日报《栽培稻:中国先民艰辛探索之作》)(1)为介绍水稻知识,小文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BA.纵观世界,人类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B.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五谷”即指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C.2022年中国稻谷种植面积超过了3000万公顷,总产量超过了20000万吨。D.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已经逐渐在水稻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2)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DA.粮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既是历史深层的决定因素,也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B.小麦一般得脱壳加工成面粉食用,稻谷可脱壳成米直接煮食或磨粉制作食物。C.汉朝时期江南人口稀少,尽管当时水稻在南方很重要,但总产量远不及小米。D.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占城稻由此成为首要粮食作物。(3)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开头介绍五谷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为了引出五谷种植时间的具体内容。B.加点词语“据记载”表明“五谷”之说有史料依据,体现语言的严谨。C.画线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水稻在明代粮食供给中的重要地位。D.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不同时期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4)为什么说“食以稻为先”,而不以麦为先?请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原因。【解答】(1)A.有误,材料一提到“纵观世界,人类主要有两大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B.正确。C.有误,应为2945万公顷,未达3000万公顷。D.有误,材料四提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水稻研究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选项说法与原文不符。故选:B。(2)ABC.正确。D.有误,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原文“占城稻在江淮引种成功,而后在东南各省普遍栽种,提高了粮食的总产量,并得以供养宋朝末年创纪录的1亿人口”可知并非是“占城稻引种成功使宋朝末年人口创1亿纪录”,此项强加因果。故选:D。(3)A.有误,材料二开头介绍五谷的概念,是为了引出“水稻作为华夏民族主要粮食的地位始终得以维持”。BCD.正确。故选:A。(4)结合材料一“从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来看,水稻比小麦占优势”“从食用情况来看,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稻谷脱壳成米就可直接煮食,而小麦一般得脱壳后加工成面粉才拿来食用”可得: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结合材料二“水稻不仅是续命养身的第一大主粮,还是孕育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可得: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结合材料三统计表可得: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结合材料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水稻研究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可得: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水稻研究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答案:(1)B(2)D(3)A(4)①水稻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小麦;稻米食用比小麦方便;②水稻是孕有中华文化和塑造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物(或者:稻米文化培养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气质)。③水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要大于小麦和大豆。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在水稻研究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答到“最早栽培”或“研究处于领先都可以”)。10.(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父亲和树陈宝全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拃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标题《父亲和树》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父亲”和“树”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B.“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C.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D.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掉苹果树、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2)结合本文谈谈你在父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品质。(3)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①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②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从词语的角度)(4)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选项,题目并没有点明文章主旨,而且文章主旨并非“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理解有误。故选:D。(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阅读文段,由文段“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可知,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②阅读文段,“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可看出,父亲明白苹果树对我们的的贡献,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③阅读文段,“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可看出,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表现父亲是一个重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只要是紧扣文本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表达父亲对砍倒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和谐友好”或“不舍、难过”,答到其中一个就可以。)②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从词语的角度看,“告别”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是与人离别或与死者诀别的意思,这里是表现了父亲对砍倒苹果树的不舍与难过。(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分析。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结合文本,可看出,现在的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巨大贡献,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答案:(1)D(2)①“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可知,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②父亲明白苹果树对我们的的贡献,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③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表现父亲是一个重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只要是紧扣文本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表达父亲对砍倒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和谐友好”或“不舍、难过”,答到其中一个就可以。)②告别是离别或与死者诀别的意思,这里是表现了父亲对砍倒苹果树的不舍与难过。(4)现在砍掉老苹果树,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50分)11.(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请以《从今,我不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解答】从今,我不再叛逆因为眼前的情景,那一刻,我在风雨中停下了脚步。下午第二节课,空中突然响起一阵闷雷,随之而来是大雨——果然下雨了,早上与母亲为是否带伞而争吵,虽然勉强带上,却脱口而出:“你们怎么那么烦!?”如今印证了母亲的话,我却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游戏开发网站管理办法
- 花园网球场别墅花园施工合同
- 工业园区绿化改造养护施工合同
- 合租文化展览中心租赁合同
- 电力供应采购管理办法
- 林业局返聘退休护林员劳务合同
- 陶瓷行业购销合同签订流程
- 衢州市美食街租赁合同
- 是正规劳动合同范例
- 建筑施工评估合同模板
- 2024大连机场招聘109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奢侈品销售合同范文
- 13《猫 》 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专题理论考试试题
- 风电场道路及风机基础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难点详解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 财务管理委托代理会计服务 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9课时 分段计费问题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6.1 丰富的数据世界
- T-CCSAS014-2022《化工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指南》
- 中小学十五五发展规划(2025-203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