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应和/柔和嘹亮/眼花缭乱 B.诀别/取决烘托/哄堂大笑 C.徜徉/倘若黄晕/头晕目眩 D.唤醒/瘫痪粗犷/心旷神怡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憔瘁荫蔽吝啬翻来复去 B.贮蓄云宵分歧人声顶沸 C.信服浩缈渊搏谆谆教导 D.徘徊阐释沁凉茫然无措3.(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那天,全班同学穿着整齐的班服,花枝招展地走进了教室。 B.“沙漠愚公”苏和在人迹罕至的沙漠深处谱写了生命与绿色的赞歌。 C.社团精心筹备的节目果然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社员们喜出望外。 D.经过爷爷奶奶近一年的辛勤打理,庄稼的长势咄咄逼人,一片向好。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尊老敬老的观念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B.国庆期间,全国各地的科技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黄金周的科普热潮。 C.中国传统食物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还非常注重食材选择和烹饪技巧。 D.无人驾驶出租车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和法规的完善。二、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5.(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王戎不取道旁李》)[注]①王戎: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②信然:确实如此。(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尝与诸小儿游B.尊君在不/惟戎不动C.下车引之/取之D.对子骂父/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下列对【甲】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诸儿竞走取之。(4)请分别概括元方和王戎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了北固山的秀丽景色?(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7.(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江南的秋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佳的,不过,江南的秋,特别的来得热闹,来得轻盈,来得欢快。②江南是水乡,在河滨湖滨或者田野,随处可见的芦苇使秋的步调来得轻盈起来。江南的芦苇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不需要刻意去栽种,只要有一块靠水的泥土,它就能蓬蓬勃勃地长起来,一丛丛蔚然成势,到了秋天芦花全白的时候,就像是芦苇吐出了白雪,微风掠过,苇竿轻摇,每一支芦花都会迎风起舞,悠然而动,不攀比,不妖娆,即便是通身雪白,也自信地释放着自己的美丽。蒹葭苍苍、芦苇茫茫,这才是江南秋天最有诗意的模样。③秋蝉雄健的鸣声,更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秋蝉也是有的,只是一入秋,夏蝉便很快成了寒蝉,那种衰弱的残声,已被秋风吹凉在落叶纷飞的树丛里。在江南,立秋倒像是一道无声的军令,嗅到秋味的蝉儿令行即始般地开始了集体欢娱的节奏:你听,当第一只蝉开始领唱的时候,很快另一棵树上的蝉便跟风附和,接着,众多周边的蝉儿像一群起哄的听众,也不假思索地加入了合唱的队伍,所有的蝉便齐声吟唱起来。蝉鸣单调的旋律,并不影响它们高亢的激情,执着的韧性,清晨或黄昏江南人家的窗外填满了蝉声。④江南的秋天,雨下得总是如烟如纱,雨儿轻轻地下,微风细雨中你看不清是风缠着雨,还是雨恋着风。这如烟似雾的秋雨,吹不断,吹不散,任风儿左右推拉却像一片总也化不开的雾,把大地罩着。江南的秋雨,像一个不施粉黛的女孩,清新自然地行走在天地间,清纯、恬静而又自有风情。记忆中的那把油纸伞,在幽长狭窄的古巷里,一个丁香般的姑娘迎着江南的绵绵秋雨,轻盈地走在青石板上,这是一幅怎样的油画呢?⑤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处佳景。最有韵味的当属银杏树。银杏从不矫情,家前屋后、斜坡野地,它都能随处而安,一头扎下根并顽强地成长起来。初秋的时节,银杏树是绿中带黄,黄中透绿,黄绿交织着让你分不出半点边界,交融得不留痕迹。银杏果儿初秋时节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它静静地站立在叶儿当中,保持着同样的色调,是那样的和谐。随着秋风的几度抚摸,银杏叶慢慢地染黄,银杏果也随之渐渐地变色,某个清晨猛然发现,一夜之间,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灿灿杏叶合着金灿灿的果儿,金灿灿的绚烂预示着盛秋的到来。“唯有银杏不负秋”,这是银杏向秋的执着道白和担当。⑥在文学大师们的作品里,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不乏秋的影子、秋的气息,尤其写秋的部分那是最为的经典,也是文人们最为用心最为感人的地方。对于秋,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如描绘北方的秋,大多有着萎靡的情绪。为何悲秋,我想这是他们没有体会过江南的秋天。在江南,是另一番浑然不同的感受,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杜诗人眼中,江南之秋,哪里有半分苍凉和萧条,简直与春天相差无几啊,有的只是悠闲快乐的生活。江南的秋,虽也有凉风阵阵,也有花枯叶落,但似总能遥望着秋尽冬来的终点,抓住最后的那些时光。不管人们是在秋高气爽里歌唱,还是在秋雨绵绵里忧愁,它总有自己那份如蒲苇般柔韧的坚持和执着,不张扬却也不容侵犯,自顾自地将所有的美好彻底地绽放。⑦这秋天,似总有那么一股劲头,让我不能不爱。如果季节可以变换,我愿把我余生的春夏冬,只换作一季,活在这江南的秋天里。(摘自中国散文网,有删改)(1)作者眼中江南的秋有哪些独有的风景,结合上下文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秋景代表特点秋花①蓬勃、雪白②蝉高亢、执着秋雨细雨清新、自然秋树银杏③(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提示填空完成赏析。句子:当第一只蝉开始领唱的时候,很快另一棵树上的蝉便跟风附和,接着,众多周边的蝉儿像一群起哄的听众,也不假思索地加入了合唱的队伍,所有的蝉便齐声吟唱起来。赏析:运用了①的修辞手法,将蝉②,写出了蝉鸣声音③,体现出秋蝉④的特点。(3)请用着重号“•”为下列句子标注一处朗读的重音,简要说明重读的理由。某个清晨猛然发现,一夜之间,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灿灿杏叶合着金灿灿的果儿,金灿灿的绚烂预示着盛秋的到来。(4)作者为什么说“让我不能不爱”,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提示完成分析。“让我不能不爱”的原因是秋天①(摘抄文中句子),秋天的景物具有②的精神,例如③(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这样的精神让“我”④,所以“我不能不爱”。8.(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蓖麻籽的灵感肖复兴①我当过整整十年的老师,小学、中学、大学都教过。当惯了老师都讲究师道尊严,面对学生,觉得自己一贯正确。其实,老师常有马失前蹄的时候。②我教过的一位女高中生,对我讲过她自己这样一件事。小学一年级时,发展第一批同学入队前,上学路上,她和一个小男孩一起走。小男孩先天残疾,半路上挨了一个大男孩的打。她很气不过,冲上前一拳朝大男孩打去。谁知这一拳正巧打在大男孩的鼻梁上。小男孩挨欺负没流血,大男孩欺负人反倒鲜血直流。事情就是这样的反差古怪,她被班主任老师——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叫到办公室,挨了批评。批评的原因,在老师看来,很是简单明了:大男孩鼻子流的血是如此显山显水。③第一批入队的名单里,没有了她。④她回家后,不吃不喝,气得病了。父母问她为什么,她不说话,自己和自己置气。这很符合孩子的特点,疙瘩就这样系上了,如果解不开,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性格,乃至对整个生活的态度。孩子的事,就是这样的细小,大人们会觉得没什么大事,但在孩子柔弱的心里,却是没有小事的。⑤几天过后,那位老太太——她的班主任老师来到她家,手里拿着一条红领巾,还有一包蓖麻籽。老师把红领巾戴在她的脖子上,把蓖麻籽送给了她的父亲,说了好多的话,有一句,她至今记忆犹新:“这孩子像蓖麻籽一样有刺儿!”⑥那个年代里,校园内外,种了许多蓖麻。它们可以炼油,蓖麻籽曾伴我们这一代人度过肚内缺少油水的饥饿时光。现在的校园里,名贵的花草树木已经很多,很难见到蓖麻,学生对蓖麻陌生了。⑦这位女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学生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我不知道她在送学生红领巾的时候,怎么会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蓖麻籽?这绝对是灵感,蓖麻籽使得老师认错这一简单的事情,化为了艺术,化为了她的学生一辈子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⑧我相信,再高明的老师,也会有闪失的时候。闪失过后,向自己的学生低头认错已是很难;再将这认错的过程化为艺术,则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的。⑨16年前,我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高三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就在那一年的夏天,我考入了大学。即将离开这所中学的时候,班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坐在最后一排一位高个子的女学生的钢笔不翼而飞。如果是一支普通的钢笔,倒也罢了,偏偏是她的父亲在国外为她买的一支造型奇特、颜色鲜艳的钢笔。那时候,国门尚未打开,舶来品很是让人羡慕,让人眼睛为之一亮。⑩丢失钢笔后,她向我报告时,我看到她眼泪汪汪的,而她同桌的一个男同学,则得意而诡黠地笑。这家伙平常就调皮捣蛋,是班上有名的嘎杂子琉璃球。我当时有些不冷静,一准认定是这小子犯的坏,班上只有他才会搞这种恶作剧。我立即叫他站起来,他偏偏不站起来,拧着脖子问我:“凭什么叫我站起来?又不是我偷的钢笔!”我反问他:“不是你偷的,你笑什么?”他反倒又笑了起来,而且比刚才笑得更凶:“笑还不允许了?我想笑就笑!”⑪唇枪舌剑,话赶话,火拱火,一气之下,我指着他的鼻子,让他立马给我离开教室!他更不干了,坐在那儿愣是不走:全班同学都把目光集中在我和他的身上,我更加不冷静,走上前去,一把揪起他,拖他往教室门口走去。他的劲很大,使劲挣巴着,和我在拔河。⑫当了十年的老师,只有这一次,我竟和学生动了手。⑬第二天,这位女同学就找到了钢笔。她放错了地方,还愣往铅笔盒里找!没过多少天,我就离开了这所中学。到大学报到前,班上许多学生到我家来为我送行。没有想到,其中竟有这个被我揪起来的男同学。⑭我很感动。我觉得很对不起他,是我冤枉了他,而且对他还动了手。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向他认个错?我缺乏勇气,脸皮也薄。自然,我也就没能如那位老太太一样,突然萌发出蓖麻籽的灵感。我当了十年的老师,却没有掌握当老师的这门独特艺术。⑮偶尔想起那个倔头倔脑的男同学。算算,他现在快四十了吧。⑯偶尔也想起蓖麻籽。如今北京城真的已经很少能见到蓖麻了。1994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选自《肖复兴散文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记叙师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故事,引发读者对教育艺术的思考。B.班主任拿着红领巾和蓖麻籽去看望女孩,以独特的方式承认错误。C.男同学“得意而诡黠地笑”证明他故意将女同学的笔收藏起来了。D.文中回忆了与工作生活相关的事件,语言朴素自然,情感很真挚。(2)本文中,作者回忆了与教育有关的往事,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写下面表格。段落事件“我”的情感②~⑧段老太太班主任拿着红领巾和蓖麻籽向女学生认错。A⑨~⑫段B。恼怒⑬段C。感动⑭段“我”缺乏勇气,最后也没有向男学生认错。D(3)请根据提示填空,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这绝对是灵感,蓖麻籽使得老师认错这一简单的事情,化为了艺术,化为了她的学生一辈子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永不褪色”是①的意思,文中指蓖麻籽使老师认错这件事对小女孩②,老师的及时道歉和巧妙化解抚平了女同学③的心理,“永不褪色”表现了小女孩对老师④的情感。(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这孩子像蓖麻籽一样有刺儿!”的理解。三、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9.(50分)作文。请以《我在观察中的收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10.(8分)学校开展了《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活动。小语邀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阅读任务。(1)任务一:小语读完《朝花夕拾》后,认为鲁迅思想的形成与青年求学的经历息息相关,于是为鲁迅设计了一份青年求学履历表。请你补全下面的表格。篇目入学地点入学原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猜测自己可能做了错事①雷电学堂衍太太的污蔑;无需学费矿路学堂感到不合适;不满雷电学堂“乌烟瘴气”《藤野先生》②毕业后觉得所学无用,被选派留学日本仙台③(2)任务二:小语读完《朝花夕拾》后,整理了书中的人物,请你根据提示补全表格。人物相关情节性格特点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高冷、直率阿长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②(3)任务三: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展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请你参照示例,在下面篇目中选择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批判思想。①《五猖会》②《二十四孝图》示例:《父亲的病》记叙两位“名医”收费高昂,用奇怪药引为鲁迅父亲治病,不但没有治好鲁迅父亲的病,还为自己开脱责任,批判了庸医害人的现象。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1.(2分)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应和/柔和嘹亮/眼花缭乱 B.诀别/取决烘托/哄堂大笑 C.徜徉/倘若黄晕/头晕目眩 D.唤醒/瘫痪粗犷/心旷神怡【解答】A.有不同,hè/héliáo/liáo;B.都相同,jué/juéhōng/hōng;C.有不同,cháng/tǎngyùn/yūn;D.有不同,huàn/huànguǎng/kuàng。故选:B。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憔瘁荫蔽吝啬翻来复去 B.贮蓄云宵分歧人声顶沸 C.信服浩缈渊搏谆谆教导 D.徘徊阐释沁凉茫然无措【解答】A.有误,“憔瘁”的“瘁”应为“悴”,“翻来复去”的“复”应为“覆”;B.有误,“云宵”的“宵”应为“霄”,“人声顶沸”的“顶”应为“鼎”;C.有误,“浩缈”的“缈”应为“渺”,“渊搏”的“搏”应为“博”;D.正确。故选:D。3.(2分)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那天,全班同学穿着整齐的班服,花枝招展地走进了教室。 B.“沙漠愚公”苏和在人迹罕至的沙漠深处谱写了生命与绿色的赞歌。 C.社团精心筹备的节目果然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社员们喜出望外。 D.经过爷爷奶奶近一年的辛勤打理,庄稼的长势咄咄逼人,一片向好。【解答】A.有误,“花枝招展”意思是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本句用来形容全班同学(包括男生),用错对象。B.正确。C.有误,“喜出望外”意思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与本句“果然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语境矛盾。D.有误,“咄咄逼人”意思是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可以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该词用来形容庄稼长势不恰当。故选:B。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使尊老敬老的观念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B.国庆期间,全国各地的科技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黄金周的科普热潮。 C.中国传统食物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还非常注重食材选择和烹饪技巧。 D.无人驾驶出租车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关键在于技术的进步和法规的完善。【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随着”;B.正确;C.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把“非常注重食材选择和烹饪技巧”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位置互换;D.有误,两面对一面,删去“否”。故选:B。二、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6分)5.(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王戎不取道旁李》)[注]①王戎: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②信然:确实如此。(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A.陈太丘与友期行/尝与诸小儿游B.尊君在不/惟戎不动C.下车引之/取之D.对子骂父/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下列对【甲】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C.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诸儿竞走取之。(4)请分别概括元方和王戎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与”是“和”的意思,“尝与诸小儿游”的“与”也是“和”的意思。B.不同,“尊君在不”的“不”同“否”;“惟戎不动”的“不”是“没有”的意思。C.不同,“下车引之”的“之”是代词,指代元方;“取之”的“之”是代词,指代李子。意义不同。D.不同,“对子骂父”的“子”是“儿子”的意思;“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子”是“果实”的意思。故选:A。(2)本题考查断句。“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根据句子意思,正确的断句是: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①重点词: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翻译: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②重点词:诸,众多;竞,争着;走,跑;取,摘;之,指代李子。翻译:众多小孩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元方的性格特点:聪明机智、懂礼识义、正直不阿。从元方对友人的反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善于抓住对方的错误进行反驳;当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他时,他“入门不顾”,体现了他正直不阿、懂礼识义,不因为对方的认错而轻易原谅其无礼的行为。王戎的性格特点: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聪慧过人。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可以看出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不随波逐流,看到路边李树多子却没有和其他小孩一起去摘,而是通过推理判断出李子是苦的,展现了他的聪慧过人。答案:(1)A(2)C(3)①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②众多小孩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4)元方的性格特点:聪明机智、懂礼识义、正直不阿。从元方对友人的反驳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当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他时,可看出他正直不阿、懂礼识义,不因为对方的认错而轻易原谅其无礼的行为。王戎的性格特点: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聪慧过人。看到路边李树多子却没有和其他小孩一起去摘,而是通过推理判断出李子是苦的,展现了他的聪慧过人。6.(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了北固山的秀丽景色?(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首联的意思是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其中的“青山“与“绿水“两个词语写出了北固山的秀丽景色。(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富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答案:(1)青山绿水(2)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参考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7.(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江南的秋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佳的,不过,江南的秋,特别的来得热闹,来得轻盈,来得欢快。②江南是水乡,在河滨湖滨或者田野,随处可见的芦苇使秋的步调来得轻盈起来。江南的芦苇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不需要刻意去栽种,只要有一块靠水的泥土,它就能蓬蓬勃勃地长起来,一丛丛蔚然成势,到了秋天芦花全白的时候,就像是芦苇吐出了白雪,微风掠过,苇竿轻摇,每一支芦花都会迎风起舞,悠然而动,不攀比,不妖娆,即便是通身雪白,也自信地释放着自己的美丽。蒹葭苍苍、芦苇茫茫,这才是江南秋天最有诗意的模样。③秋蝉雄健的鸣声,更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秋蝉也是有的,只是一入秋,夏蝉便很快成了寒蝉,那种衰弱的残声,已被秋风吹凉在落叶纷飞的树丛里。在江南,立秋倒像是一道无声的军令,嗅到秋味的蝉儿令行即始般地开始了集体欢娱的节奏:你听,当第一只蝉开始领唱的时候,很快另一棵树上的蝉便跟风附和,接着,众多周边的蝉儿像一群起哄的听众,也不假思索地加入了合唱的队伍,所有的蝉便齐声吟唱起来。蝉鸣单调的旋律,并不影响它们高亢的激情,执着的韧性,清晨或黄昏江南人家的窗外填满了蝉声。④江南的秋天,雨下得总是如烟如纱,雨儿轻轻地下,微风细雨中你看不清是风缠着雨,还是雨恋着风。这如烟似雾的秋雨,吹不断,吹不散,任风儿左右推拉却像一片总也化不开的雾,把大地罩着。江南的秋雨,像一个不施粉黛的女孩,清新自然地行走在天地间,清纯、恬静而又自有风情。记忆中的那把油纸伞,在幽长狭窄的古巷里,一个丁香般的姑娘迎着江南的绵绵秋雨,轻盈地走在青石板上,这是一幅怎样的油画呢?⑤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处佳景。最有韵味的当属银杏树。银杏从不矫情,家前屋后、斜坡野地,它都能随处而安,一头扎下根并顽强地成长起来。初秋的时节,银杏树是绿中带黄,黄中透绿,黄绿交织着让你分不出半点边界,交融得不留痕迹。银杏果儿初秋时节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它静静地站立在叶儿当中,保持着同样的色调,是那样的和谐。随着秋风的几度抚摸,银杏叶慢慢地染黄,银杏果也随之渐渐地变色,某个清晨猛然发现,一夜之间,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灿灿杏叶合着金灿灿的果儿,金灿灿的绚烂预示着盛秋的到来。“唯有银杏不负秋”,这是银杏向秋的执着道白和担当。⑥在文学大师们的作品里,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不乏秋的影子、秋的气息,尤其写秋的部分那是最为的经典,也是文人们最为用心最为感人的地方。对于秋,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如描绘北方的秋,大多有着萎靡的情绪。为何悲秋,我想这是他们没有体会过江南的秋天。在江南,是另一番浑然不同的感受,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杜诗人眼中,江南之秋,哪里有半分苍凉和萧条,简直与春天相差无几啊,有的只是悠闲快乐的生活。江南的秋,虽也有凉风阵阵,也有花枯叶落,但似总能遥望着秋尽冬来的终点,抓住最后的那些时光。不管人们是在秋高气爽里歌唱,还是在秋雨绵绵里忧愁,它总有自己那份如蒲苇般柔韧的坚持和执着,不张扬却也不容侵犯,自顾自地将所有的美好彻底地绽放。⑦这秋天,似总有那么一股劲头,让我不能不爱。如果季节可以变换,我愿把我余生的春夏冬,只换作一季,活在这江南的秋天里。(摘自中国散文网,有删改)(1)作者眼中江南的秋有哪些独有的风景,结合上下文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秋景代表特点秋花①芦苇蓬勃、雪白②秋声蝉高亢、执着秋雨细雨清新、自然秋树银杏③绚烂、金黄(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提示填空完成赏析。句子:当第一只蝉开始领唱的时候,很快另一棵树上的蝉便跟风附和,接着,众多周边的蝉儿像一群起哄的听众,也不假思索地加入了合唱的队伍,所有的蝉便齐声吟唱起来。赏析:运用了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蝉②比作合唱的歌手,写出了蝉鸣声音③整齐、有节奏的特点,体现出秋蝉④活泼、欢快的特点。(3)请用着重号“•”为下列句子标注一处朗读的重音,简要说明重读的理由。某个清晨猛然发现,一夜之间,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灿灿杏叶合着金灿灿的果儿,金灿灿的绚烂预示着盛秋的到来。(4)作者为什么说“让我不能不爱”,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提示完成分析。“让我不能不爱”的原因是秋天①江南的秋,特别的来得热闹,来得轻盈,来得欢快(摘抄文中句子),秋天的景物具有②坚韧不拔、自信释放的精神,例如③芦苇蓬蓬勃勃地生长,自信地释放着自己的美丽(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这样的精神让“我”④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所以“我不能不爱”。【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①结合“江南是水乡,在河滨湖滨或者田野,随处可见的芦苇使秋的步调来得轻盈起来”可知,“秋花”的代表,文章提到的是芦苇,其特点为蓬勃生长且芦花雪白,所以填写“芦苇”。②结合“秋蝉雄健的鸣声,更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秋蝉也是有的,只是一入秋,夏蝉便很快成了寒蝉,那种衰弱的残声,已被秋风吹凉在落叶纷飞的树丛里”可得:秋声。③结合“随着秋风的几度抚摸,银杏叶慢慢地染黄,银杏果也随之渐渐地变色,某个清晨猛然发现,一夜之间,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灿灿杏叶合着金灿灿的果儿,金灿灿的绚烂预示着盛秋的到来”可知银杏树,其特点是在秋天变得绚烂金黄。(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句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将蝉鸣比作了一场合唱,有领唱、有附和、有加入合唱的队伍,这是典型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人在于将蝉赋予了人的行为和特性,如“领唱”“跟风附和”“起哄的听众”等;比喻则在于将蝉鸣的整体比作了一场合唱。通过拟人和比喻,作者将蝉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它们真的在进行一场有组织的合唱。由于作者将蝉鸣比作合唱,因此蝉鸣的声音就显得更加整齐、有节奏。同时,由于有领唱和附和,声音也显得有层次、有变化。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秋蝉的活泼、欢快。它们不像北方的秋蝉那样衰弱、残声,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3)本题考查朗读重音设计。这句话“某个清晨猛然发现,一夜之间,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灿灿杏叶合着金灿灿的果儿,金灿灿的绚烂预示着盛秋的到来”中,描述了江南秋天银杏树的壮观景象,并预示着盛秋的到来。为了突出句子的重点,我们需要找到最能体现句子核心意义或情感色彩的词语进行重读。“一夜之间,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描述银杏叶变化的关键句,其中“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形象的比喻,突出了银杏叶的金黄和壮观。“金灿灿杏叶合着金灿灿的果儿”进一步描述了银杏叶和果实的色彩。“金灿灿的绚烂预示着盛秋的到来”则是对整个景象的总结,并指出了其预示的意义。在这句话中,“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银杏叶的金黄和满城的壮观景象,是句子的核心描述。“金灿灿的绚烂”也描述了金黄和绚烂,且与前文的“金灿灿杏叶合着金灿灿的果儿”重复使用。重读理由:“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一词语组合独特,形象生动,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金灿灿”它作为句子的核心描述,突出了银杏叶的金黄和壮观,是整句话的亮点。重读这一词语能够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使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江南秋天银杏树的美丽和盛秋的到来。(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的“让我不能不爱”是作者对江南秋天的深情表白,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秋天深深的喜爱和眷恋。文中直接表达作者对江南秋天喜爱的句子有很多,如“这秋天,似总有那么一股劲头,让我不能不爱”。但更具体地,我们可以从文中找到描绘江南秋天美景的句子,如“江南是水乡,在河滨湖滨或者田野,随处可见的芦苇使秋的步调来得轻盈起来”等,这些句子都展现了江南秋天的独特魅力,是作者“不能不爱”的直接原因。但考虑到题目的简洁性,我们可以选择更具代表性的句子,如“江南的秋,特别的来得热闹,来得轻盈,来得欢快”。从文中可以看出,江南秋天的景物不仅美丽,而且蕴含着某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是坚韧不拔、自信释放、欢快活泼等。文中多次提到芦苇的蓬勃生长、秋蝉的高亢执着、银杏的绚烂坚韧等,都体现了这种精神。我们可以选择文中具体描述的一个景物作为例子,如芦苇。芦苇在河滨湖滨或田野随处可见,生命力极强,不需要刻意栽种就能蓬蓬勃勃地长起来。到了秋天,芦花全白,微风掠过,苇竿轻摇,每一支芦花都会迎风起舞,悠然而动,自信地释放着自己的美丽。这就是芦苇坚韧不拔、自信释放的精神体现。这种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它激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使作者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答案:(1)①芦苇②秋声。③绚烂、金黄。(2)①拟人、比喻②比作合唱的歌手③整齐、有节奏的特点④活泼、欢快(3)重读“满城尽带黄金甲”“金灿灿”,因为它们形象地描绘了银杏叶的金黄和满城的壮观景象。(4)①江南的秋,特别的来得热闹,来得轻盈,来得欢快。②坚韧不拔、自信释放。③芦苇蓬蓬勃勃地生长,自信地释放着自己的美丽。④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8.(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蓖麻籽的灵感肖复兴①我当过整整十年的老师,小学、中学、大学都教过。当惯了老师都讲究师道尊严,面对学生,觉得自己一贯正确。其实,老师常有马失前蹄的时候。②我教过的一位女高中生,对我讲过她自己这样一件事。小学一年级时,发展第一批同学入队前,上学路上,她和一个小男孩一起走。小男孩先天残疾,半路上挨了一个大男孩的打。她很气不过,冲上前一拳朝大男孩打去。谁知这一拳正巧打在大男孩的鼻梁上。小男孩挨欺负没流血,大男孩欺负人反倒鲜血直流。事情就是这样的反差古怪,她被班主任老师——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叫到办公室,挨了批评。批评的原因,在老师看来,很是简单明了:大男孩鼻子流的血是如此显山显水。③第一批入队的名单里,没有了她。④她回家后,不吃不喝,气得病了。父母问她为什么,她不说话,自己和自己置气。这很符合孩子的特点,疙瘩就这样系上了,如果解不开,很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性格,乃至对整个生活的态度。孩子的事,就是这样的细小,大人们会觉得没什么大事,但在孩子柔弱的心里,却是没有小事的。⑤几天过后,那位老太太——她的班主任老师来到她家,手里拿着一条红领巾,还有一包蓖麻籽。老师把红领巾戴在她的脖子上,把蓖麻籽送给了她的父亲,说了好多的话,有一句,她至今记忆犹新:“这孩子像蓖麻籽一样有刺儿!”⑥那个年代里,校园内外,种了许多蓖麻。它们可以炼油,蓖麻籽曾伴我们这一代人度过肚内缺少油水的饥饿时光。现在的校园里,名贵的花草树木已经很多,很难见到蓖麻,学生对蓖麻陌生了。⑦这位女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学生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我不知道她在送学生红领巾的时候,怎么会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蓖麻籽?这绝对是灵感,蓖麻籽使得老师认错这一简单的事情,化为了艺术,化为了她的学生一辈子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⑧我相信,再高明的老师,也会有闪失的时候。闪失过后,向自己的学生低头认错已是很难;再将这认错的过程化为艺术,则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的。⑨16年前,我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高三语文并担任班主任,就在那一年的夏天,我考入了大学。即将离开这所中学的时候,班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坐在最后一排一位高个子的女学生的钢笔不翼而飞。如果是一支普通的钢笔,倒也罢了,偏偏是她的父亲在国外为她买的一支造型奇特、颜色鲜艳的钢笔。那时候,国门尚未打开,舶来品很是让人羡慕,让人眼睛为之一亮。⑩丢失钢笔后,她向我报告时,我看到她眼泪汪汪的,而她同桌的一个男同学,则得意而诡黠地笑。这家伙平常就调皮捣蛋,是班上有名的嘎杂子琉璃球。我当时有些不冷静,一准认定是这小子犯的坏,班上只有他才会搞这种恶作剧。我立即叫他站起来,他偏偏不站起来,拧着脖子问我:“凭什么叫我站起来?又不是我偷的钢笔!”我反问他:“不是你偷的,你笑什么?”他反倒又笑了起来,而且比刚才笑得更凶:“笑还不允许了?我想笑就笑!”⑪唇枪舌剑,话赶话,火拱火,一气之下,我指着他的鼻子,让他立马给我离开教室!他更不干了,坐在那儿愣是不走:全班同学都把目光集中在我和他的身上,我更加不冷静,走上前去,一把揪起他,拖他往教室门口走去。他的劲很大,使劲挣巴着,和我在拔河。⑫当了十年的老师,只有这一次,我竟和学生动了手。⑬第二天,这位女同学就找到了钢笔。她放错了地方,还愣往铅笔盒里找!没过多少天,我就离开了这所中学。到大学报到前,班上许多学生到我家来为我送行。没有想到,其中竟有这个被我揪起来的男同学。⑭我很感动。我觉得很对不起他,是我冤枉了他,而且对他还动了手。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向他认个错?我缺乏勇气,脸皮也薄。自然,我也就没能如那位老太太一样,突然萌发出蓖麻籽的灵感。我当了十年的老师,却没有掌握当老师的这门独特艺术。⑮偶尔想起那个倔头倔脑的男同学。算算,他现在快四十了吧。⑯偶尔也想起蓖麻籽。如今北京城真的已经很少能见到蓖麻了。1994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选自《肖复兴散文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中记叙师生之间发生矛盾的故事,引发读者对教育艺术的思考。B.班主任拿着红领巾和蓖麻籽去看望女孩,以独特的方式承认错误。C.男同学“得意而诡黠地笑”证明他故意将女同学的笔收藏起来了。D.文中回忆了与工作生活相关的事件,语言朴素自然,情感很真挚。(2)本文中,作者回忆了与教育有关的往事,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写下面表格。段落事件“我”的情感②~⑧段老太太班主任拿着红领巾和蓖麻籽向女学生认错。A感慨⑨~⑫段B“我”冤枉并动手处理了调皮的男学生。恼怒⑬段C女学生找到了钢笔,“我”离开中学前学生为“我”送行。感动⑭段“我”缺乏勇气,最后也没有向男学生认错。D遗憾(3)请根据提示填空,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这绝对是灵感,蓖麻籽使得老师认错这一简单的事情,化为了艺术,化为了她的学生一辈子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永不褪色”是①颜色持久不变的意思,文中指蓖麻籽使老师认错这件事对小女孩②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她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老师的及时道歉和巧妙化解抚平了女同学③因被冤枉而产生的委屈心理的心理,“永不褪色”表现了小女孩对老师④深深的感激和敬佩的情感。(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这孩子像蓖麻籽一样有刺儿!”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原文中只是描述了男同学在女同学丢失钢笔后得意而诡黠地笑,但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故意藏起了女同学的笔。事实上,后文揭示了钢笔只是被女同学放错了地方,并非男同学所偷。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A结合“我相信,再高明的老师,也会有闪失的时候。闪失过后,向自己的学生低头认错已是很难;再将这认错的过程化为艺术,则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的”可得:感慨;B结合“丢失钢笔后,她向我报告时,我看到她眼泪汪汪的,而她同桌的一个男同学,则得意而诡黠地笑。这家伙平常就调皮捣蛋,是班上有名的嘎杂子琉璃球。我当时有些不冷静,一准认定是这小子犯的坏,班上只有他才会搞这种恶作剧”“当了十年的老师,只有这一次,我竟和学生动了手”等内容可得:“我”冤枉并动手处理了调皮的男学生;C结合“第二天,这位女同学就找到了钢笔。她放错了地方,还愣往铅笔盒里找!没过多少天,我就离开了这所中学。到大学报到前,班上许多学生到我家来为我送行。没有想到,其中竟有这个被我揪起来的男同学”可得:女学生找到了钢笔,“我”离开中学前学生为“我”送行;D结合“我觉得很对不起他,是我冤枉了他,而且对他还动了手。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向他认个错?我缺乏勇气,脸皮也薄。自然,我也就没能如那位老太太一样,突然萌发出蓖麻籽的灵感。我当了十年的老师,却没有掌握当老师的这门独特艺术”可得:遗憾。(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的“永不褪色”这一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和表达效果。从字面意思上看,“永不褪色”通常用来形容颜色持久不变,在文中,“永不褪色”用来形容老师通过赠送红领巾和蓖麻籽认错这一事件对小女孩的影响之深远和持久。这件事成为了小女孩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蓖麻籽使老师认错这件事对小女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她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和关爱,也让她学会了宽容和理解。老师的及时道歉和巧妙化解抚平了女同学因被冤枉而产生的委屈、愤怒和失望等负面情绪。“永不褪色”表现了小女孩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她感激老师能够承认错误,敬佩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艺术。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解答此题我们需要关注到文中划线句子“这孩子像蓖麻籽一样有刺儿”出现的上下文环境。这句话是老太太班主任在送给小女孩红领巾和蓖麻籽时说的,目的是在向小女孩承认自己的过错并鼓励她。蓖麻籽本身是有刺的,这既是一个物理特性,也可以引申为一种性格或行为上的特点,即坚韧、不屈、有反抗精神。文中提到,小女孩在看到小男孩被欺负时,勇敢地冲上前去打抱不平,虽然结果并不如她所愿,但这体现出了她的正义感和勇敢。老太太班主任说这句话,并不是在批评小女孩,而是在以一种幽默和亲切的方式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肯定小女孩的勇敢和正义。她希望小女孩能够像蓖麻籽一样,保持自己的棱角和个性,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句话对小女孩来说,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鼓励。它让小女孩感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关爱,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勇气。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答案:(1)C(2)A感慨B“我”冤枉并动手处理了调皮的男学生C女学生找到了钢笔,“我”离开中学前学生为“我”送行D遗憾(3)①颜色持久不变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她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③因被冤枉而产生的委屈心理④深深的感激和敬佩(4)“这孩子像蓖麻籽一样有刺儿!”这句话是老太太班主任在承认自己的过错时,对小女孩的一种鼓励和肯定。她通过比喻小女孩像有刺的蓖麻籽一样,赞扬了小女孩的勇敢和正义,并希望她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原则,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这句话对小女孩来说,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激励,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勇气。三、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9.(50分)作文。请以《我在观察中的收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解答】例文:我在观察中的收获生活就像一本丰富多彩的书,而观察则是打开这本书的钥匙。通过仔细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