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1页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2页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3页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4页
专题16 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演练)(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文言文阅读省份真题汇编【2024·北京·学业考试】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带领。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C.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小声说。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到这样(生气的地步)?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果不能拿起武器,给人用刑恐怕就不能成功。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C.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4.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鸿门宴》(节选)中情节扣人心弦。宴会上范增朝南坐,“”,并多次举玉玦暗示项羽,项羽不应;范增让项庄借舞剑择机刺杀刘邦,项伯见状也拔剑起舞,“”,护住刘邦;张良急见樊哙,对他说情况很紧急,“,”,刘邦已身处险境;于是樊哙怒闯军帐,义责项羽,帮助刘邦化解危机。【答案】1.D2.C3.A4.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解析】本文节选自《鸿门宴》,描绘了楚汉相争时期一次关键的政治较量,表现了各方人物的智勇对抗和复杂的人性。项羽虽勇武却优柔寡断,对范增的多次暗示无动于衷,显示其性格与政治敏感度的不足。反观刘邦,虽处险境,却巧妙化解了危机,体现了他的政治机智和临危不乱的能力。樊哙的果断勇猛和项伯的极力保护为刘邦的解围提供了重要助力,反映了人际关系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影响。整体故事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对权谋与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刻画。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刘邦第二天早晨率领一百多人马。B.正确。句意: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C.正确。句意:拔出剑来切着吃。D.错误。“细说”:小人的谗言。句意: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句意: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哙遂入”是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应在“入”后断开,可以排除BC。“目眦尽裂”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一处,结合后文“并多次举玉玦暗示项羽,项羽不应”可知,要对应原文“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此处可以填入“范增数目项王”;第二处,结合前后文“范增让项庄借舞剑择机刺杀刘邦,项伯见状也拔剑起舞”“护住刘邦”可知,要对应原文“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此处可以填入“常以身翼蔽沛公”;第三、四处,结合前后文“张良急见樊哙,对他说情况很紧急”“刘邦已身处险境”可知,要对应原文“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这两处可以填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译文】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刺杀沛公。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去。【2024·浙江·学业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选自杜牧《阿房宫赋》)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气候不齐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整顿衣裳起敛容 D.技经肯綮之未尝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山兀,阿房出

兀:光秃B.廊腰缦回

缦:萦绕C.盘盘焉,囷囷焉

囷囷:盘旋的样子D.遂散六国之从

从:侍从,随从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辇”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辇来于秦A.顺流而东也 B.六王毕,四海一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骊山北构而西折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海: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喻指全国各地。如《孟子·告子下》中的“是故禹以四海为壑”。B.阁: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架空的小楼房,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C.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实为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高;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D.鼎:盛行于商周的器物,一般为三足两耳,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亦用作烹人的刑具,古代还被视为立国重器,是政权的象征。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B.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一旦国家灭亡,珠宝就不能拥有了,于是都被运进阿房宫。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写于唐朝中期由盛转衰之时,借古讽今,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B.选文采用铺排描写的手法,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C.文章开头四句话中,后两句概括了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建造它的艰辛。D.第二段写了宫室美女之盛和珍珠宝玉之多,反映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生活。【答案】5.D6.D7.D8.C9.D10.A【解析】选文是杜牧《阿房宫赋》的前两段,主要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阿房宫的规模宏大,体现了建筑的奢华;二是宫中生活的奢靡,通过对珍宝堆积、嫔妃众多的详细描述,揭示秦统治者的奢靡腐化,最终导致秦国迅速灭亡。作者运用铺排描写的手法,通过大量细节突出了秦朝的奢侈,暗示其灭亡的必然性。这也是杜牧在文中借古讽今的用意所在。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古义:天气;今义: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或者比喻动向、情势等。句意:天气却不一样。B.古义:藏身;今义:托付。句意: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C.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句意:整理好衣裳起身,显出庄重的神情。D.古今同义:未曾。句意: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B.正确。句意:走廊长而曲折。C.正确。句意: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D.“从”,通“纵”,合纵。句意:于是拆散了六国的合纵同盟。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中的“辇”,是名词作状语,乘辇车。句意:乘辇车来到秦国。A.“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句意:沿长江顺流向东进发。B.“一”,名词作动词,统一。句意: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四海统一。C.“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句意: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以此为限度。D.“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嫔、嫱……地位比妃要高”错,嫔、嫱的地位比妃要低。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一旦国家灭亡”错,“一旦”,指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不是表假设。句意:一天之内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写于唐朝中期由盛转衰之时”错,《阿房宫赋》写于晚唐。故选A。【译文】

六国灭亡,四海统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长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之中,一宫之内,天气却不相同。

六国的妃嫔侍妾、王子皇孙,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那是宫女们燃起了椒兰在熏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她们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收藏的金玉珍宝,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世世代代,从他们的子民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天之内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2023·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寻丁母忧,庐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已,复上疏言:“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隆太平之业。”又疏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明年进侍读,复疏言:“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殆无虚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视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年九十五卒。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辩。”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有删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墓三年建造房屋B.以隆太平之业使兴盛C.明年进侍读进献D.殆无虚月几乎1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②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③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A.则以于 B.之以于C.则而且 D.之而且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湛若水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依从母亲的命令出仕做官,就到了南京国子监学习。B.湛若水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历任当时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C.嘉靖初年,湛若水进入朝中做官,第一次上书就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致力于太平大业。D.在湛若水经过当时的江西的时候,安福人邹守益告诫同仁不要轻易和湛若水进行辩论。1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2)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答案】11.C12.B13.C14.(1)大臣林俊、孙交等人因不能守护治国安邦之法,而言多辞官离开,实在令人寒心。(2)南京民俗崇尚奢靡,(湛若水)制定丧葬制度并颁布施行。因年老请求辞官。【解析】这篇文言文选自《明史》,主要记叙了明代学者湛若水的一生事迹,突显了他的学术追求与为政理念。湛若水早年师从陈献章,对仕途不甚热衷,但在母命下出仕,并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事务。他提倡求仁为要,反对奢靡之风,力图通过改革来影响社会,主张士子应习礼重学。其与王守仁在学术理念上虽有分歧,但两人均为推动当时学术发展做出贡献。文章通过他的生平,展现出其作为学者和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他)在墓旁建造房屋守孝三年。B.正确。句意:来兴盛太平的大业。C.错误。进:出仕做官。句意:第二年,出仕侍读一职。D.正确。句意:几乎没有哪个月不是这样的。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句①由“命”的意思“命令”可推“□”内应填代词,作“命”的宾语,所以应填“之”,意思是“他”;句意:母亲命令他出仕做官。句②“作《心性图说》”与“教士”之间应为目的关系,所以应填表目的关系的连词“以”,可译为“来”;句意:作《心性图说》来教导士子。句③“上”这一动词后应为引出动作对象的介词,而“于”就有此用法,所以填“于”,可译为“给”“向”,句意:进呈朝廷。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第一次上书就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错误,“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是第二次上书的内容。由“已,复上疏言……”即可得出。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得”,不能,“守法”,守护治国安邦之法;“引去”,自己辞官而去。(2)“尚”,崇尚;“为定丧葬之制”,省略主语“湛若水”;“致仕”,请求辞官。【译文】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人。弘治五年(1492),科考乡试中举,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母亲命令他出仕做官,他才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弘治十八年参加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做考官,抚摸着他的考卷赞叹道:“不是白沙陈献章的学生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列为第二名。朝廷赐他做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这时王守仁正在吏部讲学,若水和他互相应答唱和。不久母亲去世,他在墓旁建造房屋守孝三年。建造“西樵讲舍”。各地士子来求学的,(湛若水)先教他们学习礼,然后让士子听他讲课。嘉靖初年,进入朝廷做官,陈奏经筵讲学疏,认为圣学要把求仁作为根本。不久,又上书道:“陛下刚刚临朝处理政事,渐渐不能克服自己到最后。身边亲近的侍从争相用声色邪教来迷惑陛下的心志。大臣林俊、孙交等人因不能守护治国安邦之法,而言多辞官而去,实在令人寒心。切望陛下亲贤人,远奸佞,穷究事物之理,讲求学问,来兴盛太平的大业。”又上疏说不应停止每日的经筵讲学,上级回复表示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情。第二年,出仕侍读一职。又上书说:“近一二年间,天象巨变、大地震动,山石崩塌、河川汹涌,饥荒不断,人自相食,几乎没有哪个月不是这样的。圣人不会等到艰难困苦之时才去听取贤者的意见,明医不会因病人病情严重而停用恢复元气的药。陛下应广求能阐明先王之道的人,(让其)每日服侍在文华殿(为陛下讲学),以益于圣人学说的发扬光大。”不久,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来教导士子。任礼部侍郎。仿效《大学衍义补》而作《格物通》,进呈朝廷。后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民俗崇尚奢靡,(湛若水)制定丧葬制度并颁布施行。因年老请求辞官。九十五岁时去世。若水在他一生所到之处,一定修建书院来纪念陈献章。九十岁时还漫游南京。途经当时的江西时,王守仁的弟子安福人邹受益告诫他的同仁说:“甘泉先生来,我们应当尊敬这位老人而不要妄自讨教,千万不要轻易与他论辩。”若水最初和守仁一同讲学,后各自设立宗旨。【2023·甘肃酒泉·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阅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鉅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时指幼年死去父亲,或指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是“幼年丧父”之意。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D.门下省,官署名,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时,是与尚书、中书并列的三省之一。1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良臣,稷、契、咎陶也。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亚父者,范增也。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学识渊博,受人器重。魏征通达诗书术数,李密听说元宝藏的书信是魏征所作,非常认可他的才华并召他前来。B.魏征眼光独到,识微见远。他认为天命归于唐而李勣处在兵家必争之地,处境危险,就写信给李勣并成功劝其归唐。C.魏征见解深刻,进谏有法。魏征在拜见太宗时阐明了良臣和忠臣的不同,这个颇有新意的论断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D.魏征执法公正,精于办案。他做秘书监时,审理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他虽不熟悉法律,办案却令人心悦诚服。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2)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答案】15.B16.C17.D18.(1)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伪朝拜(他)为起居舍人。(2)太宗派遣温彦博去调查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解析】这篇文言文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生动地描绘了魏征从一位不被人知的年轻才子成长为唐朝重要谏臣的人生历程。魏征的聪慧与才识在于通达书术、识微见远,且在李密旧部中劝李勣归唐,显示了其独到的政治眼光。他为人耿直,敢言敢谏,进谏唐太宗时强调良臣与忠臣的区别,展现了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宽广的政治视野,是一代忠良典范。文章通过对魏征一系列事迹的描述,塑造了魏征智勇兼备、忠诚坚定的历史形象。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顿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种”说法错误,稽首,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判断句。句意:良臣,是后稷、契、咎陶。A.判断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判断句。句意:亚父,就是范增。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千里之马,一食或尽粟一石。句意:(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D.判断句。句意: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他做秘书监时,审理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理解错误。原文是“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可见,是任侍中时,审理了尚书省久拖不决的案件。故选D。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书”,信;“归”,归附;“会”,恰逢;“拜”,授予官职。(2)“按讯”,审问,调查;“俾”,使,让;“让”,责备。【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魏公李密,让魏征掌管书信公文。李密得到元宝藏的书信,常常称赞,得知是魏征所写,赶快召他前来。后来魏征跟随李密来到京城,但是很长时间没有出名。这时李勣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起兵反叛,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确实知道天命有它的归所啊!如今您处在兵家必定争夺的地方,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那么大事就离去了!”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伪朝拜(他)为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后,(魏征)与裴矩逃入关内,隐太子召任他为洗马。魏征见秦王功劳高,暗地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隐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挑拨我们兄弟相争,怎么处治?”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授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钜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太宗派遣温彦博去调查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魏征觐见太宗,叩头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征说:“良臣,是后稷、契、咎陶;忠臣,是龙逢、比干。良臣,自身承受美名,君主受显号,子孙世代相承,福气传之无穷;忠贞的臣子,自己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昏暴,国破家亡,仅取得一个空名。这就是两者的区别。”太宗说:“好。”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贞观十年,任侍中。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太宗)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知大概,以情理来处理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执掌门下省事务,诏令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命令中郎将在他家值宿,有动静随时奏报,所赐药品、膳食不计其数,院中出使之人不绝于道。太宗亲临问疾,屏退左右,交谈一日才回宫中。【2023·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江进之传江进之,楚之桃源人也。公生于农家,稍长,知刻苦读书,有异才。天性孝友,肫诚无忮害。乙酉,举于乡。壬辰,举于南宫,为长洲令。长洲固剧邑,公专以恩信治之,不为掊击。其与民语,若父子然,温温惟恐伤之。诸缙绅居间牍如山,度其不甚挠法者从之,不尽格也。或不从,拂其意,以疾声厉色加公,公亦不怒,好言谢之。公虽居贫,然视财如粪土,士大夫过者如归,皆欢然以去。其于寒士,尤加嘘植。其有才者,曲礼下之,甚至分俸以遗。公固贫,为令久,益贫。是时予中兄中郎,为吴县令。公与中郎游,若兄弟。行则并舆,食则比豆。上官至,有小酬应,不必中郎知,公皆代为之。或当事者向公才吴令,公闻之若甘露洒而清风拂也。公好作诗,政事之暇,与中郎大有唱和。中郎所作诸集,皆公为叙,文如披锦,为一时名人所叹。中郎以病去吴,公如失左右手。久之,公补铨曹,不能具装。后有人中伤之者,遂改廷尉。人为公惜。公曰:“自吾为诸生时,望不及此。及为吏,治烦剧处,心思营怦,头须为白。幸不遭褫逐,承乏廷尉。廷尉事省,吾素有述作之志未竟,今可如愿,吾志毕矣。”以故公益闭门读书,暇则为诗文。诗多信心为之,或伤率意,至其佳处,清新绝伦。文尤圆妙。予伯兄、仲兄及予,皆居京师,与一时名人于崇国寺葡萄林内,结社论学,公与焉。公体素羸,后以苦思逾甚。主试于蜀,旋升按察司佥事,视蜀学政,公竟卒于蜀,得年仅五十。自为令时,多所负,其子禹疏以赙金稍稍完之,尚十不二三。甚矣,贫吏之苦也!公所著述甚多,行于世,兹不具述。外史氏曰:古之诗文大家籍中,有可爱语,有可惊语,亦间有可笑语。良以独抒机轴,可惊可爱与可笑者,或合并而出,亦不暇拣择故也。以此诗文不贵无病,但其中有清新光焰之语,独出不同于众,而为人所欲言不能言者。进之诗可爱可惊之语甚多,中有近于俚语者,无损也。稍为汰之,精光出矣。1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不从,拂其意

违背B.久之,公补铨曹

选拔官吏C.幸不遭褫逐

削职D.视蜀学政

巡视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进之年轻时就才能杰出,读书刻苦,孝顺友爱,待人真诚,从不嫉妒陷害他人。B.袁中郎担任吴县县令时,与江进之形同兄弟,二人同车同饮,闲暇时便共同唱和。C.人们为江进之改任廷尉而感到惋惜,但他本人认为廷尉一职是他做官最大的追求。D.江进之做县令后,仗义好施,死后留下债务,他儿子用丧葬费偿还,远不能还尽。2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对江进之的诗文的评价。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缙绅居间牍如山,度其不甚挠法者从之,不尽格也。(2)或当事者向公才吴令,公闻之若甘露洒而清风拂也。【答案】19.D20.C21.写作出于本心;风格清新圆妙;多有可爱可惊之语;诗文有近俚语,需要精简。22.(1)官员们的调解文书繁多,估计没有过于曲解破坏法律的就听从他们,不全部阻止。(2)有当权的人对江公赞扬吴县县令的才能,江公听到后就像甘露洒身,清风拂面一样(高兴)。【解析】这篇文言文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江进之的生平与性情。江进之自幼聪慧且孝友,为官时以仁爱和诚信治理地方,与百姓建立如父子般的感情,并且极力扶持寒门士子。与此同时,他对金钱淡泊,对友谊珍视,与袁中郎亲如兄弟。在仕途受挫时,江依然保持积极心态,专注于学问和创作。总体而言,文章突出江进之品德高尚、才华出众以及清贫而坚忍的形象,令人深感敬仰。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有人不听从,违背他的意愿。B.正确。句意:过了很久,江公补缺进入吏部。C.正确。句意:有幸没有遭到罢黜放逐。D.“视”,官员处理政事。句意:掌管蜀地的学政。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廷尉一职是他做官最大的追求”错误。由原文“自吾为诸生时,望不及此”“廷尉事省,吾素有述作之志未竟,今可如愿,吾志毕矣”可知,江进之说这样的话是宽慰众人,也表现自己对为官之事看得很开,说作廷尉政事较少,可以有时间写作,这是他的愿望,而不是像选项所说他本人认为廷尉一职是他做官最大的追求。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诗多信心为之”可知,江进之写作出于本心;由原文“至其佳处,清新绝伦。文尤圆妙”可知,江进之诗文风格清新圆妙;由原文“进之诗可爱可惊之语甚多”可知,江进之诗文多有可爱可惊之语;由原文“中有近于俚语者,无损也。稍为汰之,精光出矣”可知,江进之诗文有近俚语,需要精简。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缙绅”,原意是插笏,转用为官宦的代称;“度”,估计;“挠”,扰乱,阻止;“格”,阻止。(2)“当事者”,当权的人;“才”,认为……有才;“若”,好像。【译文】江进之传江进之,楚地桃源人。他出生在农户家庭,等到稍大些,便知道刻苦读书,有杰出的才能。孝顺友爱,待人真诚,从不嫉妒陷害他人。乙酉年,从乡试中举。壬辰年,被推举到南宫做了长洲令。长洲本就是个大县,他只用恩惠和诚信来治理,不用武力打击。他与百姓交谈,就好像是父子一样,态度温婉,只担心他们受到伤害。官员们的调解文书繁多,估计没有过于曲解破坏法律的就听从他们,不全部阻止。有人不听从,违背他的意愿,便说话急躁,脸色严厉来对待江进之,可他也不发怒,用好话来劝说他们。江进之虽然贫穷,然而却视金钱如粪土,士大夫们送的金钱全部归还,大家全都高兴地离开。他对那些贫寒的读书人,特别加以呵护和帮助。对待那些有才能的人,降低身份以礼相待,甚至将自己的俸禄分给他们。江进之本来就贫穷,做了多年的长洲令,变得更加贫穷了。当时我的兄长中郎(袁宏道)担任吴县县令。江公和中郎交往,就像兄弟一样。出行就同坐一辆车,吃饭就共用一个食器。上级官员到来,有一些小的应酬事务,不必让中郎知道,江公都代替他去做。有时候主事的人问江公认为吴县县令(中郎)怎么样,江公听到这话就像甘露洒下、清风拂过一样(心情愉悦)。江公喜好作诗,在处理政事的闲暇时间,和中郎有很多诗歌唱和之作。中郎所作的各种文集,都由江公来作序,文章如同展开的锦绣(文采斐然),被当时的名人所赞叹。中郎因为生病离开了吴县,江公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感到失落)。过了很久,江公补缺进入吏部(铨曹,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却不能备办行装(意即家境贫寒)。后来有中伤他的人,于是(他)被改任为廷尉。人们为江公感到惋惜。江公说:“自从我做秀才的时候,就没想到能有今天(的地位)。等到做了官吏,处理繁重复杂的事务时,内心忧虑不安,头发胡须都变白了。有幸没有遭到罢黜放逐,暂任廷尉之职。廷尉事务简略,我向来有著述的志向还没有完成,现在能够如愿,我的志向也就达成了。”因为这个缘故,江公更加闭门读书,有空的时候就写诗作文。他写诗大多是任凭心意去创作,有时失于草率随意,但写到好的地方,清新美妙到了极点。他的文章尤其圆润精妙。我的大哥、二哥和我,都住在京城,和当时的名人在崇国寺的葡萄林里,结成社团讨论学问,江公也参与其中。江公身体向来瘦弱,后来因为苦思(著述等事)更加严重。(他)到蜀地主持考试,不久升任按察司佥事,掌管蜀地的学政,江公最终在蜀地去世,年仅五十岁。自从担任县令以来,(他)背负了很多债务,他的儿子江禹疏用别人赠送助丧的钱财渐渐偿还了一部分,但还不到债务的十分之二三。贫困官吏的苦楚实在是太严重了啊!江公著述非常多,在世间流传,在此就不详细叙述了。外史氏(作者自称)说:古代的诗文大家的著作之中,有令人喜爱的语句,有令人惊叹的语句,也偶尔有令人发笑的语句。实在是因为(他们)独自抒发心中的情思,令人惊叹、喜爱和发笑的语句,有时会一起出现,也没有时间去挑选抉择的缘故啊。因此诗文不以没有瑕疵为贵,只要其中有清新耀眼的语句,独自出众而不同于众人,并且是人们想说却不能说出的。江进之诗中令人喜爱、令人惊叹的语句非常多,其中有接近俚俗的语句,这没有损害(整体)。稍微对这些语句加以淘汰,精华就显现出来了。【2023·四川·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

毕:全B.此地有崇山峻岭

崇:高C.列坐其次

次:位置D.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怀抱负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

险以远,则至者少B.终期于尽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25.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6.文言文中,作者为什么会发出“信可乐也”的感慨?请简要作答。【答案】23.C24.C25.(1)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2)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26.①天气晴朗,春光明媚,景色宜人;②和朋友聚会,饮酒赋诗,畅叙幽情。【解析】《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名作,描写了永和九年春天,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聚会的情景。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文中既有对当下美好时光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深沉思考。王羲之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古人对生命的态度和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B.正确。句意: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C.错误。次:旁边。句意:排列坐在曲水旁边。D.正确。句意: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故选C。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不同。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并列。句意: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危险又远的地方,前来游玩的人便少。B.不同。介词,到/介词,表被动。句意:最后归结于消灭。/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C.相同。“之”,都是结构助词,的。句意: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D.不同。代词,他们/选择问句的前一句,是……。句意: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故选C。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虽然;“盛”,盛况;“觞”,喝酒;“咏”,作诗;“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2)第一个“之”,得到;“迁”,变化;“系”,随着产生。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信可乐也”意思是“实在是很快乐”,由此可知,考生需要到上文找到值得快乐的事情。①结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知,集会这天的天气、季节、环境非常好:天气晴朗,春光明媚,景色宜人。②结合“群贤……”“少长……”“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知,集会这天参会的都是贤能之人,且作者和朋友登高聚会,饮酒赋诗,畅叙幽情。【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2·湖北·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邢宥,文昌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御史,出巡福建。民十人被诬为盗,当刑呼冤。宥为缓之,果得真盗。天顺中,出为台州知府,有治绩。坐累谪晋江丞。宪宗复其职,改知苏州。奸民揽纳秋赋,置之法,得其赃万缗,以堤沙河,甓①官道。大水,民饥,不待奏辄发米二十万斛以振。宥素廉介,及治苏,严而不苛。宋杰荐于朝,诏加浙江左参政仍理府事,赐玺书。居半岁,遂以右佥都御史代宋杰巡抚。开丹阳河,筑奔牛闸,省兑运②冗费,民以为便。寻兼理两浙盐政,考察属吏,奏黜不识者百七十余人。居数载,引疾归。(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注】①甓(pl):砖。②兑运:明代漕运方式之一。2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累谪晋江丞

谪:降职B.宪宗复其职,改知苏州

知:知道C.不待奏辄发米二十万斛以振

振:救济D.寻兼理两浙盐政

寻:不久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宥巡察福建时,遇百姓临刑喊冤,他及时干预,百姓的冤屈得以洗刷。B.邢宥惩治扰乱朝廷赋税的不法之徒,将收缴的赃款用于整修河堤、官道。C.邢宥听闻苏州发生了洪灾,请示朝廷后,打开官府粮仓给灾民发放大米。D.邢宥深得朝廷器重,他考察吏治,上奏罢免了一百多个没有才识的属吏。2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宥素廉介,及治苏,严而不苛。【答案】27.B28.C29.邢宥一向廉洁正直,他在治理苏州时,虽然严格管理,但并不苛刻对待民众。【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因事牵连被贬为晋江丞。B.知:担任、掌管。句意:但宪宗后来恢复了他的职务,并改任他为苏州知府。C.句意:不等朝廷奏报批准,就立即发放二十万斛粮食来赈济灾民。D.句意:不久,他兼任两浙盐政。故选B。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请示朝廷后,打开官府粮仓给灾民发放大米”错。原文“大水,民饥,不待奏辄发米二十万斛以振”的意思是在大水灾发生时,民众遭受饥饿,不等朝廷奏报批准,就立即发放二十万斛粮食来赈济灾民。故选C。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素”,一向、向来;“廉介”,廉洁正直;“及”,等到;“苛”,苛刻。【译文】邢宥,文昌人,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职位,并出巡福建。在福建,他遇到了十位被诬陷为盗贼的百姓,这些百姓在面临刑罚时高呼冤枉。邢宥暂缓了对他们刑法的执行,最终真正的罪犯找到了。天顺年间,邢宥出任台州知府,因有治绩而受到赞誉。后因事牵连被贬为晋江丞,但宪宗后来恢复了他的职务,并改任他为苏州知府。奸民揽纳秋赋,被依法惩处,所得赃款共计万余缗,用于堤防沙河、修缮官道。在大水灾发生时,民众遭受饥饿,不等朝廷奏报批准,就立即发放二十万斛粮食来赈济灾民。邢宥一向廉洁正直,他在治理苏州时,虽然严格管理,但并不苛刻对待民众。宋杰向朝廷推荐了他,朝廷下诏加封他为浙江左参政,仍然管理知府的事务,并赐给他玺书。过了半年,他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代替宋杰担任巡抚。邢宥在任期间,开通了丹阳河,修建了奔牛闸,节省了运输成本,使得民众感到便利。不久,他兼任两浙盐政,对下属官吏进行了考察,奏请免去不称职的人一百七十多人。过了几年,因病辞官回家。(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2024·湖南·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赤壁赋苏轼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史,美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美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凌:侵犯 B.举樽以相属

属:劝请C.而卒莫消长也

长:增长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3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以吾一日长乎尔 B.侣鱼虾而友麋鹿

蟹六跪而二螯C.惟江上之清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与山间之明月

欲呼张良与俱去32.下列对文章第三段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粟”C.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才智过人、足称“一世之雄”的豪情。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3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答案】30.A31.B32.C33.有吹奏洞箫的客人,依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用箫)随着歌声伴奏。【解析】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凌”,越过;句意:越过浩瀚无垠的江面。B.句意:举起酒杯互相敬酒。C.句意: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D.句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故选A。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吗’/介词,表比较,译为‘比’”;句意: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B.均为“表并列的连词”;句意: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螃蟹有六条腿,两只蟹钳。C.“结构助词,译为‘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只有江上的清风。/从师的风尚不流传也已经很久了。D.“连词,译为‘和’/介词,译为‘和’‘跟’‘同’”;句意:和山间的明月。/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故选B。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意在抒发自己才智过人、足称‘一世之雄’的豪情”错误,这些描写流露的是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故选C。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倚”,依着;“和”,应和;“客有吹洞萧者”,定语后置句。【译文】赤壁赋苏轼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月光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江面。浩浩淼淼(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2024·浙江湖州·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选自《庖丁解牛》)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会:节奏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遇见C.彼节者有间

间:空隙 D.善刀而藏之

善:揩拭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技盖至此乎进乎技矣 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而况大辄乎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36.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解牛”在庖丁那里,可以说不是技术,而是艺术。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从侧面烘托了庖丁技艺的精湛,同时也引出了庖丁的解释。C.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接着依次阐述了自己达到“道”境的三个阶段。D.庖丁尽管已经达到“道”境,但每次遇到筋骨错杂之处,依然会谨慎从事,心存戒惧,动作也轻微迟缓。【答案】34.B35.D36.A【解析】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遇:接触。句意: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故选B。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语气词,表疑问;/介词,相当于“于”。句意:(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B.介词,替;/动词,根据前后文可以译为“动刀”。句意: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C.表转折,但;/连词,表递进关系,何况。句意: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更何况大骨呢!D.都是介词,用。句意: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故选D。3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可以说不是技术,而是艺术”错误。应该用递进关系来陈述:“解牛”在庖丁那里,可以说不仅是技术,而且是艺术。故选A。【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霍霍的声音,没有哪一种声音不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矩,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选自《庖丁解牛》)【2024·浙江杭州·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庖丁解牛庄子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𬴃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③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磔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④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B.批大卻,导大窾

批:劈,击。C.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D.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3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视为止,行为迟C.为之四顾 D.为之踌躇满志39.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中“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元和十年”是用年号纪年。此外古人还经常用天干地支搭配来纪年,叫干支纪年法。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C.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D.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C.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4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正是曹孟德围困击败周瑜的地方吗?B.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削弱秦国来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D.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42.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描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的神态动作。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跃然纸上。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形象化。C.《庖丁解牛》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D.《庖丁解牛》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案】37.D38.A39.B40.D41.A42.C【解析】3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B.正确。句意:击入大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C.正确。句意:就像泥土堆积在地上一样。D.错误。盖:怎么。句意:(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故选D。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替,给。句意:庖丁给梁惠王宰牛。B.介词,因,因为。句意: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之处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C.介词,因,因为。句意:因此四处张望。D.介词,因,因为。句意:因此悠然自得。故选A。39.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故选B。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行为:古义,两个词,“行”“为”,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句意: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之处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B.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句意: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C.天理:古义,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句意: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D.未尝:古今同义,都指未曾。句意:三年之后,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故选D。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困于:被围困。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故选A.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一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错误,由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可知,只有前两个对比,没有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的对比,二者之间属类比。故选C。【译文】庖丁解牛庄子①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𬴃”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既)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②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③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顺着(骨节之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那牛的骨节有空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之处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磔的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堆积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因此四处张望,因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④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2024·山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①其卒二万人(

)河中。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②(

)?”曰:“然。”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