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9大题型模式归纳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0/2B/wKhkGWc80VSAcHwZAAE_Tw1QnqU277.jpg)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9大题型模式归纳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0/2B/wKhkGWc80VSAcHwZAAE_Tw1QnqU2772.jpg)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9大题型模式归纳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0/2B/wKhkGWc80VSAcHwZAAE_Tw1QnqU2773.jpg)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9大题型模式归纳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0/2B/wKhkGWc80VSAcHwZAAE_Tw1QnqU2774.jpg)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9大题型模式归纳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20/2B/wKhkGWc80VSAcHwZAAE_Tw1QnqU27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9大题型模式归纳
一、方法指导:四看一品,概括感情
评价思想感情,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一一还要做至『‘四看一品",即:看标
题、看作者、看序注、看诗眼、品意象。
1.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春夜喜雨》一一表达欢愉喜爱之
情。(喜)《枫桥夜泊》一一表达羁旅愁思。(愁)《悯农》一一表达对农民艰
辛的同情。(怜)
2.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3.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
的思想情感。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
《黍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4.看关键词(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5.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
“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
寓意,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题型分析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
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
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口斜。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并对诗歌进行赏析。
[解析]译诗: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陆鸿渐虽然只是移居到城边一带,去那里也要穿过种植桑麻的小路。
看到他最近种植在篱边上的菊花,现在到了秋天还没有开花和着蕾。
敲门静静地连狗叫的声音都没有,于是试着去向西边的邻居家询问。
邻居回答说这家主人又去山里了,每每要等到太阳西斜时才会回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净的生活情趣。
诗人选取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细节事物,描绘了一幅隐土居所的画面:靠近城
边,桑麻环绕,小径相通;篱边种菊,尚未著蕾;篱门关闭,寂静无声;主人外
出,邀游山林。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
情趣,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洒脱。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参考答案】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步骤一)营造出清冷箫
条的意境,(步骤二)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步骤三)(景物,
“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共5分)
游月陂宋•程颍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日逢佳节约重陪c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5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步骤一)营造
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步骤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
在)(1分)的心情。(步骤三)
模式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
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
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
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等。(2)
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倚,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
如“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工
修辞手法:
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
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
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C雁引愁心夫,山衔好月来C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可。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
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
情景(步骤三)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问: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
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
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
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
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模式三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
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模式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
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示例
端居①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思路分析:这里如果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
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
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
灵深处的凄怆。
【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步骤一)。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
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
凄凉的情状(步骤二),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凄怆之情(步骤三)。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
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
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模式五关键词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
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
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
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示例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风吹袖清。
鹊声喧FI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能。
[注]①瑞一种水草。②酸:Ch4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
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仅山):戏耍,玩弄。
问: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参考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
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
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小结:语言分析法一一
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
减少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模式六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
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
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H: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
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模式七评价型
1.提问方式:探究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
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
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
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
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2.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
合评论答题
3.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白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
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思路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
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好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
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
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参考答案卜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
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
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
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模式八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
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
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
楚,层次分明。
3.答题步骤:1、确认问题的角度或找出相关的比较点2、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
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
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H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税务工作者工作总结范文(3篇)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八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
- 2025年企业文化建设策划咨询协议
- 2025年企业数据保密共享协议
- 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律师服务协议
- 2025年公司员工协议范本
- 2025年设备采购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2025年裂隙灯显微镜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医药产品销售合同样本
- 2025年频率测量仪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件
- 运输管理实务课件4.5铁路运费计算1
- 垃圾清运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化学品安全员劳动合同
- 民政局版离婚协议书模板
- 肾病科血栓性微血管病诊疗规范2023版
- 六年级英语完形填空60篇含答案及讲解
- 锁骨骨折个案护理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报表(三张报表)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幼儿园英语口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