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我与地坛(节选)学习任务一研读课文,讨论鉴赏学习任务二
群文整合,拓展阅读学习任务三
表达与交流学习任务一研读课文,讨论鉴赏【任务目标】1.体会作家笔下的宁静肃穆而又充满生机的地坛之美,探寻地坛之于作者的生命意义。2.抓住体现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看法的语句,深入理解其内在含意,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3.感受字里行间充满的深沉的母爱,探究作者怀着的痛彻心扉的悔恨和对母亲深深的歉意。学习任务一【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2010),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1972年他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患肾病停薪留职回家,后来发展成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出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院做研究,他的肝脏捐给有需要的患者。史铁生于1979年发表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学习任务一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7年当选为北京作协副主席。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老屋小记》《命若琴弦》《夏天的玫瑰》,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学习任务一【追溯背景】本文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作者回顾过去十年的写作生涯,在内容、思想、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等方面决心来一次自我解剖,为写下去(活下去)寻找理由。史铁生在21岁时不幸下肢瘫痪,青春韶华,其苦自不待言,他在那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正是在不寻常的心境中,史铁生来到地坛。残垣断壁所呈现出的历史沧桑,让作者充分感受到时间永恒的伟力。这种凝重衬托出个人的微不足道,让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地坛对史铁生来说,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它已融入作者的生活,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地坛成为作者栖居的精神家园,让他在其中感悟到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学习任务一
【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荒芜(
) 坍圮(
)(
) 亘古不变(
) 撅(
)祈祷(
)(
)蝉蜕(
) 窸窸窣窣(
)(
) 颓墙(
)灼烈(
) 截瘫(
) 恍惚(
)(
) 教诲(
)xī
sū
huǎnɡ
hū
qí
dǎojuēwútān
pǐ······学习任务一···tuítuìɡènzhuótān··huìsùxiǔ
xiùlǚ
luōyùyùntiē
tiě
tiè···············
2.认清字形沧学习任务一怆苍阴荫肆肄猝瘁悴暇遐瑕恪烙赂3.根据词义,补充词语(1)
:倒塌,坍塌。(2)
: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3)
:从古到今没有变化,形容空间或时间上的连续不断。(4)
: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5)
:急切地要达到目的。(6)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7)
:形容名声极坏。坍圮失魂落魄学习任务一亘古不变窸窸窣窣急于求成身临其境声名狼藉相同都有请求的意思。不同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乞求:请求给予。前者多指精神方面的心理活动;后者多指要求物质方面的施舍,也用于请求别人的宽恕等。辨析小练①望着他们渐渐离去的背影,我的眼光好像在
说:“回来吧,回来把我也带去吧,不要单单撇下我在孤寂里!”
②当你伸出双手
人家施舍给你一点的时候,望着那一张张冷若冰霜的面孔,你的心里难道就没有些不好的滋味吗?
4.词语辨析(1)祈求·乞求祈求学习任务一乞求相同都表示由原因形成的结果。不同“以致”和“以至”都是连词,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区别。“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也有“直到”的意思,表示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上的延伸和发展。“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2)以致·以至学习任务一辨析小练①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人们已经不仅能够预知几天的,而且能够预知几个月
几年的天气趋势。
②以往,由于养老保险没有积累,为确保越来越多的退休金当期发放,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不得不动用了本应留作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
个人账户形成空账、虚账。
(续表)以至学习任务一以致微任务一理清行文思路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处的内容。学习任务一①人与人②生机③残废自伤④希望微任务二深入文本,把握内容(一)阅读第一部分,思考:2.“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请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语句特点、表达效果。[答案]①动词本身含有一种力度,作者把“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散落了”这些动词提前,更强化了动作,更有力度。同时,四个连用构成排比,强烈地表达出“时间的无情与自然风雨的力量”。学习任务一②这句话与上文“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句子结构是一致的。这里作者没有表述为“我的双腿忽地残废了”,而是说“我忽地残废了双腿”,而紧接着写“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散落了……”,句型上就构成了一种呼应关系。同时也让残缺不全的“我”和残败不堪的地坛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而前面所谓的“宿命”,作者见到地坛后的“惺惺相惜”,通过这种表达也就有了着落。学习任务一3.阅读第一部分第5段的景物描写,看看它们有何特点,给作者以怎样的生命启示。[答案]学习任务一景物特点生命启示蜂儿“稳稳地”生活得优雅、淡定、从容蚂蚁①“摇头晃脑捋着触须”;②“转身疾行”①生活得快乐、悠闲、自在;②说明它充满活力,充满信心,有目标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最后是“升空”按自己的方式,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靠自己的力量、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续表)学习任务一景物特点生命启示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要获得重生、新生,需要耐得住寂寞,必须像蝉一样经历蜕壳的煎熬露水“摔开万道金光”虽微小、短暂,但即使面临死亡也精彩度过,而不是消极等死4.批注是精读文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阅读过程中,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参考所给示例,从内容、情感、结构、技巧、语言等方面任选其一,给画横线语句做批注。
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①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学习任务一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②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批注:一个“站”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古柏以人的姿态与精神,古柏兀立千年,镇静沉稳,凸显了地坛景物给人带来的震撼与启迪。[答案]①“坎坷”“灿烂”用词精妙,意旨丰沛,催人反思苦难,令人精神为之一振。②落叶“飘摇歌舞”“坦然安卧”,微苦的味道也能“熨帖”,足见作者已经参悟到苦难的意义,体味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习任务一(二)阅读第二部分,思考:5.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答案]“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也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学习任务一6.体会下面语句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答案]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我”的每一寸进步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的心。母亲的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不知不觉它就埋入了土地,然后潜滋暗长。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灵才突然发现,母亲的爱原来已经长成了一棵苍翠的松柏,一直为“我”遮风挡雨。“我”在此时的顿悟与这一部分的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母爱的诠释,充分传达出“我”的懂得与后悔。学习任务一(三)阅读全文思考:7.本文前后两部分有何联系?[答案]《我与地坛(节选)》的这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至此母亲与地坛已经融为一体了。学习任务一微任务三探究交流8.有人评价史铁生的散文“如太阳迸发,却是冬季的中原,那种冷冽乃至苍白的阳光,打在脸上,令人焦灼”。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看法。[答案](示例一)我赞同这种看法。《我与地坛(节选)》中探讨的主要话题是“生与死”,“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虽然以“节日”称之,但让人直视生命的真相,这种开解如冬日阳光,虽有抚慰之意却也有沁骨的冷冽。(示例二)我不赞同这种看法。《我与地坛(节选)》中呈现的画面多是残破却充满生机的,其中对生命的反思充满了智慧和作者直面自己残疾的坚强,能给人启迪和温暖。虽然生活是残酷的,但能坦然面对不幸并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不虚度,不逃避,已足够鼓舞和温暖人心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群文整合,拓展阅读【任务目标】1.对本单元三篇散文进行比较性阅读,掌握其内容。2.读懂文中之树,分析文意表达。3.体会《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中景与情的统一。4.结合课外阅读,思考史铁生带给我们的思想启迪。学习任务二1.依据下面的表格,梳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文章的内容。学习任务二篇目描写对象(实)氛围意境(虚)景物之美故都的秋①清、静、悲凉②荷塘月色荷塘、月色③④我与地坛(节选)⑤⑥生命之美典型秋景图物哀之美宁静、淡雅、自在中和之美地坛、草木喧嚣不已、生生不息2.《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文章中都有对树的描写,请从“言”“象”“意”三方面,聚焦重点语句,从中提取关键词,概括文本中“树”的状貌;分析不同文本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基于此分析不同文本在文意表达上的指向,完成表格。①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故都的秋》)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荷塘月色》)③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我与地坛(节选)》]学习任务二篇目言(文中的语言特点)象(自然中树的形象)意(生命中的情感之树)故都的秋短句:简练语言:清新典雅槐树:落蕊满地清冷的趣味荷塘月色①②③我与地坛(节选)④⑤⑥学习任务二叠词:繁复比喻:典雅杨柳:色阴姿丰淡泊的心志长句:严谨反复:强烈柏树:苍黑镇静深沉的思索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文学作品需要反复阅读与揣摩。重读《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节选)》,任选一篇,谈谈作者是怎样做到景与情的统一的。自选角度,不少于300字。可以参考下面的选题,也可以自拟题目。选题一:朦胧月色中的淡愁与淡喜选题二:地坛景物中的生命哲理学习任务二我的选题
景情如何统一朦胧月色中的淡愁与淡喜朱自清描写荷塘月色,画面意象有月光、青雾、树影,画面呈现朦胧、缥缈的特征,表现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文章一开始就表明“不宁静”,奠定了文章的抒情基调,接下来的描写都是对这种低沉情绪的诠释:小路是曲折、幽僻、寂寞的;塘边的树是蓊蓊郁郁的(续表)学习任务二景情如何统一
月光是淡淡的;荷香像渺茫的歌声;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虽有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显现出作者心中的失落感;想起古人采莲的情景,作者又不得已发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的感慨;想回到梦中的江南,作者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种表现都是“淡淡的哀愁”融入其中所致。但与“淡淡的哀愁”并存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是作者想摆脱愁绪而欣然前往荷塘寻求快乐的原因,往日阴森森的小路,在“满月的光里”却显得很好;作者在寂静中“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世界里”(续表)学习任务二景情如何统一
到了荷塘,他真的独自受用这美妙的荷香月色,将自由的思绪寄寓于无边的美景中,由赏景而思古,联想到古人热闹的采莲场景。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融入全文。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使作者笔下的荷塘之景变得淡雅、安谧、柔和,同时真实自然地反映出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4.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是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是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课文,思考史铁生的一生奋斗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想启迪。[答案]略。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二我二十一岁那年史铁生十九年前,父亲搀扶着我第一次走进那病房。那时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得让人伤心就是了。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那天恰是我二十一岁生日的第二天。我对医学对命运都还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和我一起插队的同学来看我时,也都这样想,他们给我带来很多书。可是我不仅没能出院,病反而更厉害了。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我反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学习任务二我能住到七号来,事实上是因为大夫护士们都同情我。大夫护士都已经明白我这病的前景极为不妙,还因为我爱读书。护士长好几次在我母亲面前夸我,最后总是说:“唉,这孩子……”这一声叹,暴露了当代医学的爱莫能助。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帮助我,只能让我住得好一点,安静些,读读书吧——他们可能是想,说不定书中能有“这孩子”一条路。可我已经没了读书的兴致。整日躺在床上,听各种脚步从门外走过。心里荒荒凉凉地祈祷:上天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窗外的小花园里已是桃红柳绿,二十一个春天没有哪一个像这样让人心抖。我已经不敢去羡慕那些在花丛树行间漫步的健康人和在小路上打羽毛球学习任务二的年轻人。我记得我久久地看过一个身着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着方步晒太阳——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老人走后我仍呆望着那块草地,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楼顶。我祈求上天不过是在和我开着一个临时的玩笑——在我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对对,它可以长在椎管内,但要长在软膜外,那样才能把它剥离而不损坏那条珍贵的脊髓。我用目光在所有的地方写下“上天保佑”,学习任务二我想,或许把这四个字写到千遍万遍就会赢得上天的怜悯,让它是个瘤子,一个善意的瘤子。要么干脆是个恶毒的瘤子,能要命的那一种,那也行。朋友送了我一包莲子,无聊时我捡几颗泡在瓶子里,想,赌不赌一个愿?要是它们能发芽,我的病就不过是个瘤子。但我战战兢兢地一直没敢赌。谁料几天后莲子竟都发芽了。然而科学胜利了,它三番五次地说那儿没有瘤子,没有没有。定案之日,我像个冤判的屈鬼那样疯狂地作乱,挣扎着站起来,心想干吗不能跑一回给那个没良心的上天瞧瞧?后果很简单,如果你没摔死你必会明白:确实,你干不过上天。学习任务二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王主任来了。我面向墙躺着,王主任坐在我身后许久不说什么,然后说了,话并不多,大意是: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这些话当然并不能打消我的死念,但这些话我将受用终生,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频繁地对死神抱有过热情,但在未死之前,我一直记得王主任这些话,因而还是去做些事。使我没有去死的原因很多,“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亦为其一,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学习任务二晚上朋友们走了,在小台灯幽寂而又喧嚣的光线里,我开始想写点什么,那便是我创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时忘记了死。二十一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在以后的年月里,还将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仍旧有时候默念着“上天保佑”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有删改)学习任务三
表达与交流【素材提炼】
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鲁迅文学奖。他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史铁生21岁因病致残,在轮椅上度过了30多年,著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优秀作品。后来,他又得了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这个顽强的汉子可以说是时刻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变得极其困难。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才完成《病隙碎笔》,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学习任务三遭遇和经历,一定是痛苦而悲伤的,但史铁生却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这时,支撑他创作的力量完全来自意志,因为他意识到:“不能放下,放下可能就永远放下了。”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走了。他曾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坐在轮椅上的他,以一支笔教会了我们思考。他留下了一本本厚重的著作,饱含着思想的火花;他用残缺的身体,留下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当然,这些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不会因他的逝世而丧失价值。
应用角度:“磨难”“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良好的心态”“人生价值”“信念”“热爱生命”“生与死”。学习任务三
应用示例:困住一个人的方式,无疑是残疾和病痛。无论是失聪的贝多芬,还是一出生便四肢全无的尼克·胡哲,这些被上天捉弄的人,承受着超于常人数百倍的痛苦,却收获了举世的敬仰。直面苦难,生命才有崛起的尊严。“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史铁生用他残缺而又丰满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这句充满力量的诗。虽然他无法用双脚行走,但他的思想却“走”得很远。21岁忽然残疾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一只从“地坛”出发的名为“写作号”的生命之船,借以将自己摆渡到对岸,找到了精神升华之路,让灵魂远行。同理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四川盲人作家陈光炅,经过数次“人生的修正”,终于在7年间创作了约400万字的小说;独腿乒乓运动员闫硕,坐着轮椅苦练打球,残奥会上勇夺金牌,展现出热爱生命的光芒。学习任务三【写作技法】景物描写细节化“四注意”“细节”就是细枝末节,景物描写细节化就是用特写镜头把景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放大,对其进行细腻描绘的文字处理方式。有这样一句话:你给我一滴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景物细节描写就像是海洋中的一滴水,我们通过这一滴水可以看到整个海洋的精彩,达到窥一隅而知全局的效果。学习任务三做到景物描写细节化,需要注意以下四点:(1)细致观察事物对景物的细节描写,要想办法触动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从它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声音、味道,以及自己触摸时的感觉等多个侧面加以描绘。(2)精心锤炼词语在景物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文学大师福楼拜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这样说:“无论我们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学习任务三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是每个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而细节描写采用的词语多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描摹情形状态的形容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练习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评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计划书
- 2024年锅炉炉膛安全监控装置项目发展计划
- 玉溪师范学院《环境和资源保护法》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金融专用设备:保险柜项目发展计划
- 玉溪师范学院《操作系统》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贵州省贵阳市2024年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数学试题理试题
- 盐城师范学院《学前儿童游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半包覆型镀铝玻璃纤维合作协议书
- DB14T 1950-2019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规范
- 幼儿园小班区域标识图
- 印刷品供货技术方案
- 动脉硬化幻灯课件
- 阿里城市大脑解决方案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套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汇总(最新)
- “麦语言”函数手册
- DBJ50∕T-337-2019 装配式隔墙技术标准
- 2022年五子棋活动记录
- 10t单梁起重机安装方案
- 临床医疗教学之127: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