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2《拿来主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拿来主义学习任务一阅读与鉴赏学习任务二群文整合与探究学习任务三表达与交流学习任务一阅读与鉴赏【任务目标】1.结合相关语句,理解“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等概念的内涵。2.把握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3.体会议论性文章中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4.了解杂文的行文特点,赏析犀利深刻、形象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风格。5.结合当下,思考文章对我们生活的启示。学习任务一【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译著,《死魂灵》(俄国,果戈理)、《毁灭》(苏联,法捷耶夫)等。学习任务一【追溯背景】

20世纪30年代,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方面,随着日本侵华的深入,国民党政府越来越依靠于英美,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奉行卖国投降主义路线,实际上就是把包括国土在内的祖宗留下的遗产拱手让人,即所谓的“送去主义”;另一方面,英美等帝国主义用腐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令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感到恐惧,甚至是产生盲目排外的情绪。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有的叫嚷复古主义,有的主张“全盘西化”。而在左翼文化队伍中,有人反对继承旧文化,有人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学习任务一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批驳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主要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学习任务一【文体知识】杂文:(1)广义的杂文是“只按做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的文章;狭义的杂文则是以正义感为底色,以文化含量为肌理,以讽刺和论辩笔法为基调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简单地说,杂文是散文的一类,一般以议论为主,是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的文艺性论文。(2)杂文具有短小、活泼、犀利的特点,是一种战斗文体。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它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战斗性与愉悦性和谐统一;②论辩性与形象性有机结合;③幽默、讽刺的巧妙运用;④形式活泼,短小精悍。学习任务一

【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吝啬(

)(

)

脑髓(

) 譬如(

) 女婿(

)徘徊(

)(

) 蹩进(

) 玄虚(

) lìnsèsuǐ··学习任务一

pìxu

páihuáibiéxuánpàopáoyǔyùguānguàncànchán···············

2.认清字形磕溘炙

灸学习任务一嗑蹩憋瞥粹

悴淬3.根据词义,补充词语(1)

: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2)

:吃剩的饭菜,喻指权贵的施舍。(3)

:很体面,有气派。(4)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5)

: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6)

: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礼尚往来残羹冷炙学习任务一冠冕

不管三七二十一勃然玄虚相同都含有“堂皇”这一语素,都含有“气派”的意思。不同“冠冕堂皇”常用来形容说话、做事表现出“体面”“有气派”的样子,“堂而皇之”常用来形容体面或气派大。“冠冕堂皇”形容人“显得”正派,但表里不一;“堂而皇之”则是公开的,不加掩饰的。辨析小练①他们用许多

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杀戮行为辩护,事实上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②小偷得手后,居然

地从大门口走了出去。

4.词语辨析(1)冠冕堂皇•堂而皇之冠冕堂皇堂而皇之

学习任务一相同两个词都有来回走动的意思。不同“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犹疑不决,仅停留在“犹疑”的程度上,语意较轻;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它不能用程度副词修饰。“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强调“不知何去何从”,语意程度较重,可用“有些”“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如“就只怕我一走,玉堂立刻要被攻击,因此有些彷徨”。辨析小练①在无数个淡淡的黄昏,我站在窗前,看夕阳

在天边,晚霞如血。

②即使是平日自信满满的我们,在职场上、生活中的某一时刻,也会迟疑、

,对前途失去信心。

(2)徘徊•彷徨徘徊彷徨学习任务一微任务一感知文本内容1.阅读课文,将下图补充完整。学习任务一①揭批“送去主义”②说明“送去”的危害和“拿来”的必要③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图解课文】学习任务一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特点不送不拿只送不拿①实质惧外、排外②爱国、和平交往结果③文化堕落,主权丧尽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2.阅读文本,梳理文中出现的“主义”,请分别概括“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的特点、实质和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学习任务一“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媚外、卖国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3.“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里的“抛来”“抛给”“送来”三个概念有何不同?[答案]①“抛来”是随意的,“抛给”是有意的,“送来”是特意的。②“抛来”是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抛给”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将“抛给”称之为“送来”是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表面上颇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③概括而言,“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给他人,一般不怀有不良的动机。“抛给”是磕头求赏之后的赏赐,是有目的的给予,非接受不可。“送来”是“抛给”的冠冕说法,即侵略者有恶意的“输出”。学习任务一微任务二把握观点,分析手法4.作者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却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用相当大的篇幅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答案]①先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的观点也就顺理成章地立住了,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②“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并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义”的观点更加突出。学习任务一5.作者是怎样论证“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的?“拿来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答案]①作者是采用了破立结合的手法来论证“拿来主义”的。首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错误做法,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拿来!”然后,在分析“抛来”“抛给”“送来”的区别后再次点题,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称为“拿来主义”。接着指出“送去”与“拿来”的不同,从而明确指出“拿来主义”的基本内涵“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随后,作者指出“拿来主义”中,“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最后,作者对“拿来主义”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它的重大意义。②“拿来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学习任务一错误态度表现比喻义孱头昏蛋废物6.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时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借此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学习任务一徘徊不敢走进门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比喻论证表达效果喻体本体应有的态度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7.文章在论述文化遗产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细细体会“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对待它们应有的态度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学习任务一文化遗产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幽默风趣且极有批判力度有害也有益的一类存放,供治病用有害,可以做反面教材的一类留一点放进博物馆,其余毁掉腐朽淫秽的东西占有使用,吃掉使其各自走散微任务三赏析语言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反语,请分析其表达效果。(1)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答案]“进步”本指人或事物向前发展。在这里表示用活人代替古董,更表现了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的行为进一步升级。(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答案]“大度”本指人气量宽宏,能容人。这里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盲目自大。学习任务一····(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答案]“摩登”本指现代的,时髦的。这里是作者幽默地自嘲反对“送去”显得不合时宜。(4)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答案]“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说烟枪和烟灯是旧文化中的精品,有揶揄的意味。学习任务一····微任务四探究交流9.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中国已经是经济强国,“拿来主义”还有没有现实意义?[答案]作者所论述的“拿来主义”的主张,与马克思、列宁所讲的对待文化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吻合的,就其见解来说,这篇文章仍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保持封闭的自给自足状态(“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可能取得经济的迅速发展,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拒绝接受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发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接受外国的科学文化时必须要“挑选”,要摒弃外来的一切腐朽的东西,要按自己民族的需要去吸取、去发展、去创新。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群文整合与探究【任务目标】1.比较阅读《反对党八股(节选)》与《拿来主义》,学习议论性文本写作的针对性与概括性。2.比较《反对党八股(节选)》与《拿来主义》两篇文本,赏析论述性文本的语言特点。学习任务二1.议论性文本具有针对性的特点,即针对现实问题、写作对象,选用合适的语言,有目的地阐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有的放矢”。比较两篇文章,从现实意识、问题意识、读者意识和语言意识等角度欣赏议论性文本的“针对性”。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二2.

《反对党八股(节选)》《拿来主义》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异中有同。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毛文语言自然亲切,借助易懂的成语、广泛流传的俗语“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等,使得语言自然亲切,通俗易懂;鲁文语言犀利,用三言两语,甚至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地揭示事物现象或本质,例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中一个“给”字点出了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同时二文也有相同特点,如语言的概括性、讽刺性,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完成下表。学习任务二相同点篇目概括性讽刺性反对党八股(节选)说理切中要害,表现为整饬的概括性语言,这也是问题意识的体现。对八条罪状的概括简洁有力、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又点出了问题实质①拿来主义②运用反语,简练传神地勾勒出滑稽可笑的形象。比如“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发扬国光”“捧着”“一路的挂过去”构成了一幅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绝妙的漫画学习任务二批判现实,揭露丑态,幽默本身就包含着讽刺意味。“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充满了讽刺性,一看即知用诸多的“主义”概括,这些“主义”构成了文章的线索,体现了思考的逐步深入,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力生动拿来与送来林默涵近来,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做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黄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见识的官吏,因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学习任务三拓展阅读,感悟升华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也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鱼翅,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茅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自己如果欣欣然地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我们历来主张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影像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旦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有删改)[文章鉴赏]本文是对新形势下鲁迅“拿来主义”的阐述。“拿来”与“送来”是两个意义相反的概念,作者在文题中把它们并列起来,意在突出表明“拿来”。本文着重分辨二者的区别,并在分辨的基础上,倡导根据需要而有选择地“拿来”,反对“送来”和盲目乱拿。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季羡林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十几年前,我曾提出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我的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有过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无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绝对不细微的。如果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化的发展,将会推迟几百年,这是世界上有点理智的人们的共识,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老王卖瓜”。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几百年来,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在地球村中,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有丝毫改变。他们颇有点类似中国旧日的皇帝,认为自己什么都有,无所求于其他民族。据说,西方某个大国中,有知识的人连鲁迅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其极端者甚至认为中国人至今还在吃鸦片,梳辫子,裹小脚。真让人啼笑皆非,这样的“文明人”可笑亦复可怜!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其精华部分对世界人民处理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个人心中感情以及思想中的矛盾时会有很大的助益。眼前全世界都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再如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可人家,特别是西方人,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华民族古代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为了增强中外文化交流,为了加强中外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我们首先就要抓汉语。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参加了“中共八大”翻译处的工作。在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的现象,那就是“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最多的信息的目的。仅就目前将十几亿的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人来说,他们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方面所省出来的时间简直应该以天文数字来计算。汉语之为功可谓大矣。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有删改)[文章鉴赏]

本文作者由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引出自己的观点——送去主义。作者从政治意义和学术意义两个方面论证“送去”的必要性,“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文章不但思路清晰,而且主旨深刻,“送去主义”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学习任务三表达与交流【素材提炼】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他怒斥“孱头”“昏蛋”“废物”,主张“占有”的同时要“挑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之后,“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他的“拿”是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卑不亢地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观点与“拿来主义”是一致的。学习任务三应用角度:“文化遗产的借鉴与选择”“开放、继承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应用示例:蓝天的潇洒和优雅,凭借了白云的闲逸;高山的巍峨与雄浑,借助了山林的苍翠;大海的壮观与澎湃,亦依赖了海燕与风雨搏击的无畏。善于借鉴,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方能脱颖而出,于寂寂中击响生命的洪钟,成就自我的辉煌。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优点,我们勇于借鉴,可使自己迅速壮大。我们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言:“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但这个“拿”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挑选;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待古代文化和对待外来文化一样,不管它是“土文化”还学习任务三是“洋文化”,不管它是“俗文化”还是“雅文化”,像鲁迅在《拿来主义》中主张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才能造就当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生搬硬套,不仅无益,反而有害。“邯郸学步”的教训,也需要牢记。学习任务三【写作技法】喻证法喻证法,也叫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中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做比喻证明文章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使用比喻论证,可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如《反对党八股(节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