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1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2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3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4页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强化训练-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选择题岩层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如果两组岩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称为地层不连续。读某山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页岩颗粒小于砾岩),完成1~2题。1.该地一定经历了()A.一次断层活动 B.多次地壳升降C.海侵海退现象 D.明显变质作用2.从页岩到砾岩的物质积累期,自然环境变迁情况最可能是()A.气候变温暖,植被更茂密B.气候变湿润,地形更陡峻C.地形变平缓,植被更稀疏D.地形变陡峻,土壤更肥沃(2024·深圳模拟)白垩纪时期,噶顺戈壁仍为淡水湖泊,后因气候变化,湖泊干涸。在长期风力作用下,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发育。一些大规模残丘地带,两侧崖壁分层现象明显,呈现出奇特的“千层饼”景观。下图为噶顺戈壁区域图及风蚀残丘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关于噶顺戈壁风力强盛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亚洲高压近,风力较强B.山口利于西北风进入,“狭管效应”强C.气流翻越山地后,在重力作用下风力加速D.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发育,风力作用强4.该地残丘崖壁“千层饼”景观的形成过程中,未经受的地质作用可能是()A.沉积作用 B.地壳的水平运动C.侵蚀作用 D.地壳的垂直运动下图示意安徽省祁门县大北埠地质剖面。据此完成5~7题。5.据图判断,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有()A.1次 B.2次C.3次 D.4次6.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西北部的地壳运动主要是()A.下沉运动 B.上升运动C.水平挤压 D.张裂运动7.该地区东南部地质剖面上存在剥蚀面,说明地壳()A.发生沉降运动并接受堆积B.发生水平挤压运动后接受堆积C.隆起并受到外力侵蚀D.多次水平挤压后受外力侵蚀下图所示景观为“佛掌沙丘”,其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该地区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读图,完成8~9题。8.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A.冰川侵蚀—流水搬运—风力沉积B.风化侵蚀—风力搬运—流水沉积C.流水沉积—风力搬运—风力沉积D.海陆变迁—流水搬运—风力沉积9.下列关于“佛掌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于夏季,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流水搬运能力强B.形成于冬季,正值枯水期,风力大,风力搬运能力强C.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强D.常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凹岸菱锰矿是玫瑰色结晶体,又名红纹石,具有像木头纹理般的条纹外观。广西苍梧县位于湘桂褶皱带内,桂林隆起的南西,该地多岩浆侵入形成的热液式菱锰矿。在2023南京矿博会上,广西苍梧县展出了当地的“中国皇后”(下图),该矿石发掘之初外覆方解石。据此完成10~11题。10.从岩石成因来看,“中国皇后”属于()A.变质岩 B.沉积岩C.玄武岩 D.花岗岩11.推测“中国皇后”的形成过程为()A.沉积作用—地壳隆升—变质作用—岩浆侵入B.地壳隆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隆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隆升—沉积作用二、非选择题12.(2023·福建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图1),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图2)。图1图2(1)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分别说明古大湖区域干旱化和甲处先于乙处露出湖面的依据。(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力和外力作用。(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未遭受过海水入侵,如果不考虑构造因素,假设你是一名科考队员,你在野外可以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并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39年12月,英国某海岸发生了一次异乎寻常的“山崩”。“山崩”前,沿着海岸分布的山丘顶部覆盖着一层石灰岩,有许多泉水从厚30多米的砂岩地层里面出露地表,“山崩”导致悬崖向海移动了约15米,同时在悬崖前面形成了一排平行于海岸、长约1.6千米、高约12米的新海礁。下图示意“山崩”后的地质剖面。(1)简述该海岸本次“山崩”发生的条件。(2)分析新海礁的形成过程。(3)推测新海礁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C2.B解析:第1题,图中没有出现断层构造,也未出现变质岩,A、D错误。图中有较厚的石灰岩,石灰岩一般是在温暖浅海环境沉积后形成的岩石,推测当地曾被海水淹没;石灰岩表面出现不连续面,推测海水后来退去,海底石灰岩出露后被外力风化、侵蚀,C正确。海侵海退受地壳升降或气候暖湿变化的影响,不一定发生了地壳升降运动,也无法断定地壳升降次数,B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页岩颗粒小于砾岩。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地形越陡峻,地表径流速度越快,气候变湿润,地表径流量更大,其搬运和沉积的物质颗粒也更大,B正确。3.D4.B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新疆,距离亚洲高压近,风力较强;山口利于西北风进入,“狭管效应”强;与西北部有地势差,可形成流泄风,加强风速;A、B、C不符合题意。风蚀残丘为风力侵蚀后形成的地貌,不是风力作用强的原因。D符合题意。第4题,白垩纪时期该地形成湖泊相沉积岩,后由于气候变干,地壳抬升,湖水外泄,岩层出露,经过长期风力作用形成风蚀残丘;图中岩石未发生弯曲变形,故未经受水平运动。5.C6.B7.C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岩层中存在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岩三种岩浆岩,可推测该地曾经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岩浆活动,C正确。第6题,该地区西北部的地质剖面表层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形成时应深埋于地下,现出露地表,可推测该地区地壳运动以上升为主,B正确。第7题,据图可知,该地区东南部有剥蚀面存在,说明曾经遭受侵蚀,A、B错误;地势高的地方易遭受外力侵蚀,说明该地地壳隆起并受到外力侵蚀,C正确。东南部岩层总体呈水平状,说明并非多次挤压,D错误。8.C9.B解析:第8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沙源,主要是枯水期河床中出露的河沙,经强风吹送,最后在河岸上沉积为沙丘,即可判断外力作用的过程为流水沉积—风力搬运—风力沉积。第9题,当地冬季为雅鲁藏布江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沙滩裸露,且风力大,沙子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堆积形成沙丘,A错误,B正确;沙丘主要由风力堆积形成,C、D错误。10.A11.C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多岩浆侵入形成的热液式菱锰矿,所以“中国皇后”为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A正确,沉积岩为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C、D错误。第11题,根据材料“广西苍梧县位于湘桂褶皱带内,桂林隆起的南西,该地多岩浆侵入形成的热液式菱锰矿”“具有像木头纹理般的条纹外观”可知,最初该岩石为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经地壳隆升变为褶皱,再经历岩浆侵入,围岩在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二、非选择题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自下往上,由黏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而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说明湖水变咸;再到风成砂层,而风成砂层形成时气候较干旱,说明湖泊变干,由湖相沉积变成风砂相沉积。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顶部海拔高于乙地,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地海拔高于乙地,且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厚度小于乙地,表明甲地先于乙地停止湖相沉积。综合分析可推出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湖面。第(2)题,P处海拔高,受内力作用的构造活动影响,如地壳运动,导致P处以上河段地壳上升,P处以下河段地壳下降,地势落差变大,流水侵蚀、冲刷、下切加剧,使P处河段河床变深,使得古湖外泄出海。第(3)题,从化石角度看,在P处北侧附近可以寻找化石,均为陆地生物化石,寻找不到海洋生物化石。从古海岸线角度看,在P处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寻找能够代表古海岸线的地理事物,如贝壳堤等,进一步对比P处南侧海岸线海拔与北侧湖相沉积层的海拔,南侧海岸线海拔低于北侧。从湖相沉积层角度看,在P处北侧寻找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物,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的痕迹,就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水入侵。答案:(1)从下往上,黏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表明湖水变浅,再到风成砂层表明湖泊变干。甲处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比乙处高,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处海拔比乙处高(或甲处石灰岩层比乙处薄,表明甲处湖相沉积先于乙处结束)。(2)流水侵蚀、构造活动,使P处海拔低于河流水位。(3)化石:在P处北侧附近沉积地层寻找化石,未发现海相古生物化石。古海岸线:在P处南侧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古海岸线海拔低于同期P处海拔。沉积特征:在P处北侧附近寻找沉积剖面,未发现海相沉积特征。13、答案:(1)山丘顶部石灰岩多裂隙,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易下渗;砂砾岩孔隙大,透水性强;砂岩厚度大,储水空间大;砂岩下方为不透水层,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界面排泄,润滑界面,摩擦力减小;泉水涌出,对悬崖前部的侵蚀、溶解强;多垂直节理,在重力崩塌下发育较多陡崖。(2)悬崖前部在流水侵蚀、重力作用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