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
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
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三、重点:要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
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四、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五、教具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课件3)、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课件3)、
向日葵小苗的图片(课件3)。
六、学具准备:白纸、各种植物的种子((花生(书)、玉米(书)、绿豆(书)、红
豆(书)、小麦(书)、蚕豆(书)、菜豆(书)、凤仙花(书)、向日葵的瓜子瓢、南
瓜的瓜子瓢。))、放大镜(02052)、莲(书)、黄豆。
七、教学设计:
(一)、1、小猫是谁生下来的?(猫妈妈)小鸡是怎么来的呢?(从鸡蛋里孵化出)
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关心的是开花植物,用学生熟悉的一两种植物说
明。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强调学会倾听和善于接受其他人想法的重要性。
3、出小图片(课件3)。
4、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
哪些变化呢?强调学会倾听和善于接受其他人想法的重要性。
(二)、1、引导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
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也可以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2、展示学生画的作品(课件6)。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启发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出问题,并将
其用大纸记录下来。保留好这两张纸。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
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我们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吗?
(三)、观察种子
1、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
2、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
表面的光滑度等。)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除了看一看,还要让学生摸一摸、
捏一捏、闻一闻等。对于那些颗粒较小的种子,还应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两种有效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将手持放大镜靠近眼睛,将所观察的
种子拿在另一只手中并前后左右慢慢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第二种方法:将种子
稳稳拿在手中,或放在桌面上,把手持放大镜在种子上方慢慢地前后左右移动,直
到看清楚为止。
3、生:观察植物的种子(课件10)。边观察边记录。
4、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
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要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种子能长成一株植
物这个已有经验猜测种子里面的样子,并将学生想象的每种样子都展示出来(书)。
交流时要引导学生陈述理由,“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掰开种子看
一看。)
5、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教科书提供的是莲子,也可以选择种子中“小芽”比较
明显的其他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课件13。)。观察后汇报(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
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
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八、板书:
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
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
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三、重点:播种的方法。
四、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五、学具准备:凤仙花种子、小块瓦片、花盆(81109)、小铁铲(81207)、土壤、
直尺(10003)、喷水壶(81205)、水、烧杯(61021)、吸水纸。
六、教学设计:
(一)、学习播种方法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伴随着植
物生长,观察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那么,怎样种植凤仙花呢?播种是长期种植活
动的开始,组织学生就凤仙花的种植方法进行交流。
2、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指导学生“照章办事”。要带领学
生检查认识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学生的播种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将物品整理好。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我们种植植物的目的,一方面是学习一些栽培管理植物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察
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启
发学生猜测种子在土壤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让他们将自己的猜测画在记录本上。
让学生先想办法(书),也可以只将卫生纸塞进透明杯子中。放置种子的位置不要太
靠下。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将种脐分别朝上、下、左或右。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广10
行内容。
3、生:阅读P5页顺数「10行内容。
4、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
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植物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想知道植物
发生了哪些变化,及时记录是关键。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
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记录?记录什么?怎样记录呢?
(可以列表、写日记、画图,也可以为植物拍照。)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所关心
的问题,确定记录的内容。应特别强调学生做好教科书“记录表”中提到的几方面
的内容。提醒学生幼芽出土后,至少每周做一次观察记录。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
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应提醒学生做好观察管理计划,小
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本节课后观察的重点是透明杯中种子的变化及根的生长状况(包
括方向和生长速度),以及花盆中种子的出芽情况。
3、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观察记录本,用于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现象。
到单元学习结束时,每人手中都应有一本植物生长日记。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
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
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七、板书: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长出茎、叶)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
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
题。根据已有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
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三、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四、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五、学具准备:前半周种植在烧杯(61021)里的凤仙花花种、种子萌发的观察记录
(图片、照片或记录表)、花盆(81109)、带根的新鲜芫(yan)荽(sui)、水、饮料瓶
((试管架(03008)、试管(61005)。))、植物油、笔。
六、教学设计:
(一)、问题导入
1、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
壤中拔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烧杯里的凤仙花,通过我们的精心
培育,种子终于发芽了。我们看到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种植的凤仙
花,你先看到了什么?
3、揭示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
么?
2、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烧杯里的凤仙花。
3、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烧杯里的凤仙花,有什么发现呢?组织学生展示自
己的观察记录,及时对学生的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4、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课件8的图。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
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让学生将已经萌发出的根朝上放置,观察根的
生长情况,过几天学生会发现根又卷曲过来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让学生用
数据说话。书第一幅图呈现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先萌发出根,并且根迅速向下生长,
然后长出茎。书第二幅图展示了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每组学生种下的种子的萌发状况可能会不同,尤其是播种在花盆中的种子,甚至有
些组的种子根本没有萌发。引导学生交流,并分析造成种子发育好或不好可能的原
因是什么?(1、种子处在休眠状态,播种时未采取人工破坏其休眠的处理。有的种
子需要低温等方法来打破休眠。2、种子播种时覆土过厚或基质颗粒太大,使种子受
压而不能“抬头”,烂在过湿的土里。第2课课件14~20。)播种到花盆中的种子若都萌
发了,指导学生使花盆中只留有一棵植物,其他的要移走。我们看到了根,谁能描
述一下植物根的样子?
(三)、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根有吸收
水分的作用)
2、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
用。
3、移植凤仙花时发现根抓住卫生纸或抓住土壤而使得植物不易取出,是什么能使植
物固定在土壤中?
4、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5、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将带根的植物放入水中看
一水是否会变少,“怎样才能知道水变少了?”“怎样才能说明水确实被植物的根吸收
了,而不是跑到空气中去了?”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
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明白进行每一步的目的。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
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明白进行每一步的目的。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
么变化(试管中的水量减少)。
6、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根将水吸收到了植物体内)
7、(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七、板书: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
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
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像科学家那样具有从事科学
研究的愿望。
三、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
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四、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五、学具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直尺(10003)、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
资料(课件9)。
六、教学设计: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
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1、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
察。
2、组织学生交流。通过评价引领学生,让他们以自己的观察记录为依据,不能凭印
象、凭感觉说话;要用恰当的语言、词汇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表达清楚自己的观
点(绿色的茎和浅绿色的子叶,凤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片是由种子的子叶发
育来的;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发育来的,称为真叶。子叶枯萎,茎逐渐变
粗变高,叶子也越来越多。);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
3、现在的凤仙花幼苗变成什么样子了?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特别注意观察每
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他们在观察记录中暴露出的问题。
4、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将尺子放在植物的后面,尺子的最下端固定放
在一个位置,比如土壤的表面或花盆的边缘。)、叶的分布情况。以小组为单位组织
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先将花盆放在地上,从上往下看,观
察分析凤仙花叶子的分布情况(教科书第10页右下图,呈现的是从上往下看,植株
叶水平分布的情况。);再将花盆放在桌上,围绕花盆绕一圈,从侧面看凤仙花叶子
的分布情况(教科书第10页右上图,呈现的是从植株侧面观察到的叶的垂直分布情
况。)o
(二)、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原因是为了能最大
限度地接受太阳光)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微
弱的光合作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
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真叶出现以前,幼苗生长所需的养料
依然主要来自于子叶。等到真叶长出后,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真叶通过光合作
用来提供的。)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2、指导学生从资料中收集有用信息,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阳光
二氧化碳+水一一氧气+养料
6、(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
氧气。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
作用。
七、板书:
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第5课、茎越长越高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
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研
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三、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四、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五、教具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烧杯(61021)、红色水、粗壮、新鲜的芹菜(白
色植物、凤仙花植物的枝条。)小刀(81201)。
六、学具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七、教学设计: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
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
以后每过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尤其是高度的生长变化情况(茎不断长高),
如果学生关注了茎其他方面的特征,应鼓励学生将相关信息整理出来。
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事先自制
统计图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在上面画出植物的高度,这种统计图叫柱状统计图,
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提供给我们的有关植物高度变化的信息,引领学生根据
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我们知道了凤仙花随着植物的生长,茎不断长高长粗,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
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
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课件9)。
2、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以及对凤仙花茎的生长变化的观察,
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至于是怎样运输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让每个学生将
自己的想法写在或画在记录本上(书第13页图呈现了水分向上运输在叶柄上留下的
痕迹,一条一条似一个个管道;叶柄的横切面上的一圈小点,是红色水流经的一个
一个导管。帮助学生了解茎内有许多运输水分的管道。)。
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
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
验证收集信息);课件10、课件11。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件12)。
(三)、提醒学生注意
1、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八、板书:
第5课、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第6课、开花了,结果了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生命现象的研究兴趣。
三、重点:凤仙花的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四、难点:凤仙花的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五、学具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白纸、水彩笔、一株凤仙花、镣子(64005)。
六、教学设计:
(一)、提出任务
1、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
(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
1、先来交流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吧!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
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2、植株上出现了花蕾;果实就是在开花的地方出现的,花谢结果,果实出现在凤仙
花枯萎的花瓣中。
3、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4、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一定要强调基于前期的观察。
5、注意花朵颜色的变化。
6、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允许学生展示出不完整的过程。在交流中引发学生看法上的
冲突。课件3。
(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
1、从刚才交流的情况看,我们对花变成果实的现象观察的还不够仔细。看我们的凤
仙花植株,上面的花样子都不相同,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
长顺序采摘)。按照它们生长变化的顺序进行排列。首先要认真观察,先在植株上找
好目标并得到小组成员一致同意后再采摘,我们是为了研究问题才采摘花朵的,不
能盲目乱摘,防止造成一节课后植株花果全无的局面。
2、指导学生观察花,将已经枯萎了的凤仙花花瓣轻轻的去掉,观察里面花蕊的变化,
尤其要注意雌蕊的下部发生了什么变化。要组织学生将各生长阶段的花放在一起,
进行观察比较。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3、指导学生解剖花。(指导学生学习使用镣子,解剖花时,要用镶子细心地从外到
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使用镜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
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
4、学生解剖花。(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凤仙花是完全花,花的构造:
花萼(一端成角状向下弯曲)、花瓣、雄蕊、雌蕊。课件6。))
(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1、我们刚才重点研究了花变果的过程。那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课件
8)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课件9)
2、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
对两种果实进行比较观察。引导学生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果实中的
种子,观察不成熟的果实与成熟的果实里面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
4、(种子)观察它们是否有开裂的现象(没有),如果开裂了,里面的种子发生了什
么事情,这对植物有什么意义?盆栽的凤仙花因为天天浇水,大部分种子成熟了并
不开裂。
5、教师总结。
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
七、板书:
第6课、开花了,结果了
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
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
果实里面有种子。
第7课、我们的大丰收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
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
种子发芽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
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需
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
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
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三、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期、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
果期。
四、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五、学具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终于看到亲手栽培的植物已经是硕果累累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二)、我们收获了种子
1、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
2、先组织小组讨论,研究统计凤仙花种子数的方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分析每
种方法的利与弊,引导学生选用既简单又较为准确的方法,即教科书中介绍的先通
过估算算出每个果实中平均有多少粒种子,再用这株凤仙花上的果实数乘以平均数。
如果植株上还有发育中的果实,也应指导学生计算进去。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果
实已经知道一个果实中有10多粒种子。善于引导学生从统计数中体会到我们的“大丰
收”:一粒种子变成了许多粒种子,这些种子可以培育出许多新的凤仙花,这些凤仙
花又能结出更多的种子,栽培出更多的凤仙花.....植物的后代就是这样一代代延
续下去的;植物的家族就是这样不断壮大的。
(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1、经过这样一个长期的种植、观察、记录活动,我们不仅收获了许多凤仙花的种子,
更可贵的是我们每位同学都获得了一份凤仙花生长日记,其中记录了许多植物生长
变化的现象。科学是讲求实证的,这些记录都可以成为证明植物生长变化的证据。
我们整理这些记录,看一看我们能够发现什么?要指导学生根据第5课以后学生在观
察凤仙花测量到的凤仙花高度变化的数据,将第5课的柱状统计图补充完整,以柱状
图为基础连出一个折线。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见
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由于开花、结果,凤仙花进入了缓慢或停止生长的时期。
2、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
3、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一定要以学生的记录为依据,让学生自己计
算凤仙花每个生长阶段经历了多长时间,告诉学生每个月各是多少天。
4、课件6、课件8。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
开花、结果。
5、课件9。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引导学
生整理他们每次记录的新发现,帮助学生建立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是随着植物的生长陆续出现的,每种器官在植物的生命过程中都承担着重要的作
用。
6、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收获种子的多少,引领学生反思他们
种植管理凤仙花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
分和温度等条件。课件11。
7、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
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阅读“资料库”里《凤仙
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
茎”、“攀缘茎”、“匍匐茎”。
七、板书:
第7课、我们的大丰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单元反思:
1、学生通过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种子,发现它们还有一层薄薄的皮,而且种子
还能掰成两瓣,一瓣上还有小芽。所带的黄豆、绿豆未经过浸泡,导致种子不易掰
开,即使掰开了,里面什么也看不到。植物的发育过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
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种子发芽一一幼苗生长一一枝叶生长一一开花
结果这四个阶段。第一:凤仙花的种子学生买不到(课堂上虽然用其他的植物种子
代替了凤仙花的种子,学生只学会了怎么种植。)第二:凤仙花的生长周期(3〜4
月播种,6〜7月种子成熟)贯穿整个学期,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完不成。
3、第二周(茎的高度)0.5厘米,第二周半3.5厘米,第三周6.9厘米,第三周半7.7
厘米。预测:一周后,凤仙花的茎会长到多少厘米?学生根据变化规律,猜测大约
在8.5-9.4厘米之间。通过观察,发现芹菜横截面有许多小孔,而且外圈的小孔有
红水浸入,可能这些小孔是运输水分的;还有些小孔未染成红色,可能是运输养料
的。
4、子房发育成果实。对于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
5、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种子一发芽一长叶一开花一结果这个过程。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1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
里孵出。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观察、描述
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
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
地照管小蚕。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三、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蚕、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四、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指导小蚕的饲养方法。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卵、
蜗牛交尾、成年蜗牛和蜗牛产卵。)它的寿命又有多长呢?(5飞年)你们还知道哪
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第6课板书)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
知道它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的寿命吗?了解一下学生对蚕及养蚕了解多少。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A、明确观察的任务及要求,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要教育学生细
心和小心。细心指细致观察,在观察中善于提出问题。(小心指爱护蚕卵,不要把它
弄坏,因为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书),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蚕卵近似圆形,
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
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
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
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仔细观
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
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由于急于想看到小蚕孵出,可能会用棉花把蚕卵包裹起来,或者把它揣到怀
里,也有可能会把小蚕放到火炉旁边给它加温等。)最好还是让蚕卵在自然状况下,
自己孵化较好。因为适合小蚕孵出的时候,也正是桑树萌出嫩芽的时候,如果提前
让小蚕孵出,可能会找不到桑叶喂养小蚕,小蚕便会死掉。再说,蚕卵被棉花包裹,
可能把空气也隔绝了,放到火炉边,蚕卵可能会被高温烤死。
(1)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分组讨论(要准备住的地方、吃的
东西,还要为它保暖。要进行补充讲解,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
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引导学生阅读
课文资料,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2)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这是因为蚕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比
如空气和湿度。)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蚕还需要另外的
生活条件——食物及安全卫生的场所。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在蚕卵坚硬的卵壳里面,
是卵壳与浆膜,当外界温度合适的时候,蚕卵内部的变化在悄悄进行,受精卵中的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这时候,细心的学生可能会发
现,从卵壳外隐约看到里面有黑色的环状物在蠕动,这就是即将出壳的小蚕。也许
还能看到刚好有小蚕咬破卵壳从蚕卵中爬出来。课件11。),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
的(小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
蚁蚕长约2毫米~3毫米,体宽约0.5毫米,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课件12。)。
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让学生明
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第23页。))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小蚕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小时~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会出现许多问题。
(比如学生喜欢用手抚摸小蚕,把它放在手心当玩具;在换叶子及清扫粪便时,容
易把小蚕弄丢;在缺少桑叶时,把一些似桑叶但不是桑叶的食物喂给小蚕吃;给小
蚕喂桑叶时不会计划及节省。
给蚕投放桑叶,叫给桑。桑叶不要水洗,保持自然状态。如果是用黄笋叶养蚕,
葛笋叶要洗净、晾干。给桑要有一定的时间和数量,每天可以在清晨、中午、下午
放学和晚上睡觉前各给桑一次,睡前可多放一些。对4龄~5龄大蚕可适当增加给桑的
次数。桑叶的数量以蚕能基本吃净为宜。如果桑叶剩的太多,说明给得多了,如果
桑叶被吃得只剩叶脉,说明给得少了。
清除蚕粪和桑叶的残渣的过程,称为除沙。为避免小蚕丢失,对1龄小蚕可以
不除沙。2龄、3龄每天各除沙2次,4龄、5龄的大蚕应每天除沙1次~2次。如果是用其
笋叶养蚕,因窝笋叶含水量大,会使蚕的粪便也有较多的水分,蚕盒内湿度大,要
增加除沙的次数,及时清除粪便和残叶。
蚕在眠期,室内要安静,光线要稍暗,不要翻动眠蚕。眠蚕蜕皮后,要到头部
呈现淡褐色、爬动找食时才开始喂桑叶。刚起眠的“起蚕”,消化力较弱,要喂鲜嫩
桑叶并逐渐增加叶量。
温度和湿度对蚕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温暖和干燥的环境中,蚕吃得多,可
以缩短饲养期,还可以防止病菌繁殖。1龄、2龄小蚕,最适宜的温度是26C~28C;
4龄、5龄大蚕,最适宜的温度是24℃~25℃,相对湿度是75%左右。蚕室最忌闷热和
潮湿,蚕房应放在阴凉的地方,一定要通风干燥;还要消灭蚊、蝇和鼠类,以免蚕
受侵袭和被吃。发现病蚕或死蚕,应立即剔除,以免蚕病蔓延。病蚕一般有以下某
些特征,如身体肿胀、流出浓汁;停食或吃食少,口中吐液,软弱无力;尾部粪粘
腻,排稀粪或污液;前半身弯转抖动,呈不安状;等等。注意不要把眠蚕当成病蚕,
如果一时不能区分,可把有怀疑的蚕暂时进行隔离,待恢复吃食后再放回。如果确
实是病蚕,不仅要把病蚕赶快拿开,还要立即清除蚕粪,更换桑叶和饲养盒。
采摘的桑叶如果一时吃不完,可以储存起来。储存的方法是放在塑料袋中扎紧
袋口,放在冰箱中冷藏。需用时,取出后要等几分钟,使桑叶恢复到常温,擦净并
晾干后才能给蚕吃。
如果找不到桑叶,可动员学生用葛笋叶代替桑叶,但是小蚕出世就得用葛笋叶
喂养。如果开始用桑叶喂养,后来再改用葛笋叶喂养,小蚕会拒绝吃食。用葛笋叶
喂养的蚕,在3龄期以后,比吃桑叶的蚕的体长和体重要稍差一些,外皮颜色也要深
一些。不过吃黄笋叶的蚕最后一样吐丝结茧,也能变成蚕蛾,蚕蛾也能产卵。只不
过茧较薄,产卵较少。第二年春天,吃葛笋叶的蚕蛾产的卵也能孵出小蚕。
观察小蚕孵出以后的生长变化阶段。让学生提前阅读第24页第2课的内容,了
解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即从体长、吃食情况、排出的粪便、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
除用文字和数据外,鼓励学生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多种方式
进行记录。要鼓励和指导学生仔细、全面的观察,而且在观察中量一量、数一数,
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很重要的特征,可让学生提前阅读第2
课的内容,知道什么是蜕皮,并注意观察和记录蚕的蜕皮过程。蜕皮的记录记在第
24页。经常提醒学生不要私自外出采摘桑叶,一定要有大人陪同。不要到危险的地
方采摘。不乱采摘桑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桑叶不能采摘,农户家的桑叶要征得
同意后才能采摘。课件13。))
六、板书:
第1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
观察蚕卵大小
形状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蚕孵出两周后)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蜕皮
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蚕的生长情况和环
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
化。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
察。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三、重点: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
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四、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必要时应该数一数、
量一量。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交流的内容有蚕的身体变化,如体长(课件3,长得很快,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
(体色逐渐变淡)、重量(壮),吃食情况(课件4,逐渐增大。)、排便情况、活动情
况、蜕皮情况(课件2、课件5、课件6、课件7、蜕过3次皮,成了4龄蚕。)等方面进
行汇报和交流。对蚕蜕皮过程的描述,可以相互补充,教师再作补充。蜕皮之前,
蚕不吃食物,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
像睡着了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
着蜕皮的准备。蚕每蜕一次皮,其生长就进入一个新的龄期。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比如:数数身体有多
少环节(13),多少对足(8),多少只眼睛(12)等。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青
白色)、形状(蚕的形态是圆筒形),以及它的头部(课件11,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
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胸部(胸部
由3个体节组成,各具一对胸足。进食时,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腹部
由10个体节组成,第3、4、5、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0节有1对尾
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第8节背面,生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尾角。在
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是气门,是蚕呼吸器官的开口。课件12)
等。课件8。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腹足),怎样爬行?(前头不动后尾前移中间弓
起,前头前移中间放平后尾不动,再前头不动后尾前移中间弓起,前头前移中间放
平后尾不动,象波浪式重复前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蚕足的功能较多,胸部的3对足能
够把持桑叶帮助进食。腹部的4对足能够使身体前进,腹部最后的1对尾足可以和腹
足附着在物体上,使身体的前半部分抬起来,进行各种活动。昆虫的嘴叫做口器,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有不同的类型。蚕的口器是咀嚼式,非常适
于咀嚼桑叶。蚕的呼吸器官——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
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有研究者做过实验,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
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
会死掉。这样做比较残忍,不提倡学生去做。)。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出示图片(书),介绍蚕下一阶段会怎样(蚕会吐丝结
茧),蚕什么时候结茧呢?教师介绍(蚕到了五龄末期(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
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
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
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一般情
况下,蚕蜕皮四次后进入五龄蚕,再经过约一个星期的时间,蚕就不再吃桑叶,身
体也发黄发亮了,自己悄悄地爬到盒子的角落寻找吐丝的地方。教科书第26页左上
图所示的是即将吐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第26页左下的两幅图,从上到
下是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右下的两幅图分别是纸做的格子房和草扎支架的示范。
六、板书: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05-0625毫米半片桑叶/天1粒/天爱爬动
05-0830毫米一片桑叶/天2粒/天喜欢吃桑叶,爬到高处
05-1045毫米二片桑叶/天3粒/天喜欢吃桑叶,身体前1/3头抬起
05-1255毫米二片多桑叶/天3粒/天喜欢吃桑叶,身体前1/3头抬起
观察记录蚕的蜕皮记录
外形变化
体长(毫米)颜色
第一次蜕皮05-0625毫米浅黑白相间从尾往头上蜕皮
第二次蜕皮05-0830毫米淡白色从尾往头上蜕皮
第三次蜕皮05-1045毫米乳白色从尾往头上蜕皮
第四次蜕皮05-1255毫米透明白色从尾往头上蜕皮
蚕吐丝的观察记录
吐丝前的蚕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画一个蚕茧
吐丝后的蚕身体变小藏在茧内
蚕怎样吐丝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其他发现胸部3对足能够把持桑叶,帮助进食;
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蚕吐丝后几天,养的蚕已经结茧。)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
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茧是
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用画图、
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
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
明及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三、重点:观察蚕蛹和蚕茧。
四、难点: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测量茧的
长度。
五、教具准备:蚕茧、手电筒、剪刀,直尺(10003)、培养皿(64085)、热水、竹
签(最细的竹子,长度在20厘米左右。或其他细的棍子。)、纸板、丝绸制品。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出示蚕茧,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
自己包起来?(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
蚕还活着吗?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先从外部感知,摇一摇、听一
听、照一照,课件3:用剪刀将一粒茧从直的方向小心的剪开来,哇!蚕宝宝已经变
成蛹了。活着的标准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讨论。用手轻轻拿着蛹的身体,用软的东
西触摸它,用手电筒照射它,或发出声音等,看看会不会有反应。不能伤害了蚕蛹。
课件3:从五个方面对蚕蛹进行观察:
⑴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先认真观察蛹,并用文字详细记录其特点((蚕蛹的颜
色深褐色(酱色),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椭圆形),分头、胸、腹三个部分,头
部很小,长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3个体节和3对胸足、两对翅;腹足、尾
足消失。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把前
面的观察记录(蚕的颜色白色,蚕的形态是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头小,两
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具一对胸足。腹部由10个体
节组成,第3、4、5、6节各生1对腹足,第10节有1对尾足,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8
节两侧各生有1个黑点是气门。),和现在的蛹进行比较。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细致。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身上的环节减少)
⑶蛹会动吗?(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已有翅的雏形,
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蚕第五次蜕下的皮)
(5)其他发现。蚕第五次蜕下的皮到底是什么时候蜕下的?(应该是蚕吐完丝化蛹
之前蜕下的)把蚕蛹放回茧中去。因为蚕茧对蛹起到了保护其不受外界不良条件影
响的作用。课件4。课件5。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会)它会变成什么模样?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
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课件6、天然的蚕茧颜色是有限
的,课件7、课件8。),测量茧的长度,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
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估计一个蚕茧的丝有多长,让学生明白估计也应该有一定的依据和合理
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可以根据蚕茧的大小、厚薄进行估算。先测量出蚕茧的纵周
长和横周长是多少,平均周长是多少,再根据剪开的蚕茧观察其厚薄,估计大约蚕
丝绕了多少圈,然后用平均周长乘以圈数。当然这个估计的结果会和实际相差很远,
但结果并不重要,实际测量一个蚕茧其蚕丝的长度。要测量蚕丝的长度就要把丝抽
出来,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
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拉丝的时候最好是4、5个茧一起拉。)课件11。
第三,传说中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嫖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现在
世界上所有养蚕国家,最初的蚕种和养蚕方法,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我国传去的。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的丝织品就已经驰名于世。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制
品开始传向欧洲I。欧洲人把这种质地轻柔、色泽华丽的丝织物看作是神话中“天堂”
里才有的东西,称长安古都为丝城,称我国为“丝国”。丝绸滑爽细腻,用其制作的
服装穿在身上不仅舒适,而且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散热性、保暖性。另外丝绸还具
有吸音、吸尘、耐热性,所以除制作服装外,还可用于室内装饰,如真丝地毯、挂
毯、窗帘、墙布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丝绸业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了较完整
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
生欣赏。课件12。
七、板书:
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
蚕蛹:褐色大约两厘米长
蚕茧的形状:椭圆形花生形
大小
颜色
测量茧的长度
蚕丝:很细很长不易断用途:(大)
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蚕吐丝结茧后,经过大约10~15天,蚕
蛹已经变成蚕蛾)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蚕蛹经过1。天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
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到生命的神奇。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三、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四、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
育而来的”。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
(二)、学习新课
1、课件5。蚕蛾先吐出一种碱性的液汁,使粘着蚕丝的丝胶溶解,然后用头和足把
丝拨开,形成一个圆洞,蚕蛾就从圆洞中钻出来了。教科书第29页右上图所示的蚕
娥中,就有蚕蛾正从茧中钻出,蚕茧上明显地看到蚕蛾从茧中出来的时候弄出来的
洞。
(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茧里只有
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还需要从下
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课件4。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
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先观察蚕峨的行为,再观察蚕峨的形态特征。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
一种有序的观察,蚕蛾的形状像平常看见的飞娥,全身披着白色鳞毛,先观察蚕蛾
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
有什么器官(头部成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触角,触角羽化。口器退化,
不进食;胸部长有三对胸足及两对翅;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
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课件9。
(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蚕峨不吃东西也
不会飞,两只娥尾对尾。可能还会发现蚕蛾在产卵。有的蚕蛾不断地扇动双翅、原
地打转等,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
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
问题。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
回头再来看看,蚕茧里有两层皮,一层是蚕在变成蛹时留下来的,一层是蛹变成娥
留下来的。让学生回忆一下,蚕的一声蜕了几次皮(6次)。这两次皮也是蚕变成蛹,
蛹变成蚕娥的证据之一(比如翅、触角、气门、环节、复眼等。)。蚕蛹、蚕蛾都是
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
(4)哪一只是雄娥,哪一只是雌娥,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雌
娥肥(体)大,雌娥不太活动,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娥瘦(体)小,雄
娥运动量较大,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还可看触角的颜色,
雌娥触角颜色较浅(灰色),雄娥触角颜色较深(黑色))。
(5)雌娥怎样产卵(蚕蛾羽化不久就交配,一般交尾3小时~4小时后,雌娥就可产
下受精卵。产卵可延续2天~3天。),课件12。“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一只雌
娥可产400粒~500粒蚕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和我
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课件13。
3、画蚕蛾和蛹的图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
4、蚕蛾是什么
蚂蚁、蜻蜓属于昆虫,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领导与管理办法
- 暂估价使用管理办法
- 母婴连锁店管理办法
- 手机查评价管理办法
- 学生小餐桌管理办法
- 厂区通道门管理办法
- 新物料打样管理办法
- 孵化器运营管理办法
- 备用水取水管理办法
- 机修部备件管理办法
- 2025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
- 网络安全部门四讲四有问题查摆清单及整改措施
- 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考核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洞察阐释
- 《电力建设火力发电厂工程智慧工地技术标准》
- 电梯故障救援培训
- 职称评审申报培训
- 2025-2030中国凹版印刷机市场动向追踪及运行态势分析报告
- 安全用电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麻精药品培训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 仓储超市加盟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