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丰收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小小丰收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小小丰收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小小丰收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小小丰收会》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

动。

3.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活动重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感知秋天果实的色、香、味等。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标

准给秋天的果实分类,并用各种方式留下果实,锻炼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秋天成熟的各种水果,干果若干,记录纸和笔。

2.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进行制作活动用的橡皮泥,绘画材料若干。有条件的可自带相机。

3.老师准备盘子、刀等厨房用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秋收的喜悦

1.前两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农村去看了看,我们一起领略了秋天丰收的美景,看到农民伯

伯在田野里收割粮食,在果园里采摘水果,可真是长了不少见识。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设计JIAOXUESHEJI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农民伯

伯邀请我们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丰收会,大家想去吗?

2.那我们就坐上汽车出发吧!

(多媒体显示:动画:一辆汽车开来,几个小朋友跳上汽车,汽车开动,出示课题)

丰收会的会场到了,农民伯伯知道我们要来,为我们准备了好多秋天成熟的果实,让我们

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显示:各种各样秋天成熟的果实的图片,音乐伴奏:《丰收之歌》)

二、感知果实、学会分类

1.这些果实你们喜欢吗?农民伯伯为我们准备了这么多,你们今天来参加丰收会,都带了

些什么?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吧!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秋天的果实拿出来向全班介绍)

2.好,现在就把你们找到的秋天的果实放进每一组的大果盘里吧!

(学生把带来的果实分组集中在一起)

3.同学们带来的果实太可爱了,真诱人啊!你想对这些果实了解更多吗?那就让我们用眼

睛去看一看,用小手去摸一摸,还可以用鼻子去闻一闻,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4.你们的发现可真多,看来你们也丰收了!在丰收会上,大家想玩游戏吗?下面我们来玩

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多媒体显示:猜一猜)

(1)介绍游戏规则:请一位同学说出某种秋天果实的特征,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猜出

这个果实是什么,要求清楚描述出果实特征。

(2)教师示范。

(3)学生参与游戏。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把秋天果实特征说清楚、全面。

5.游戏结束了,丰收会马上就要正式开始了。现在,让我们动脑筋把各组的果实分分类,

行吗?

(多媒体显示:分一分)

(1)每个小组的学生将自己组的果实进行自由分类,教师不规定分类的标准,并鼓励大

家进行与别人不一样的分类。

(2)分好后,各组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如:水果,干果;硬的,软的……

三、品尝果实、学会分享

1.同学们真能干,果实都准备好了,接下来,你们想怎么开这个丰收会呢?(学生讨论交

流)

2.看来这么多同学都想吃,我们就先来品尝果实吧!

(1)学生讨论该怎么吃?

(2)教师归纳:吃要注意文明、卫生、不浪费。

3.师生共同品尝秋天的果实。(在品尝过程中,也可对学生进行一些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多媒体:《丰收之歌》乐曲)

四、自由创作、留下果实

1.甜美的果实我们品尝过了,丰收会也快结束了,你们想把这些果实留下来吗?你想怎么

留下它?

(学生说出想用绘画、泥塑、拍照等办法将这些果实留下来。)

2.来吧!让我们都动起来,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留下这秋天的果实,留下这美好的回忆吧!

(学生自选准备好的材料进行留下果实的创作活动)

(多媒体:音乐伴奏《秋日私语》)

3.活动完后集中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绘画、泥塑、摄影作品。

五、课后延伸、体验快乐

1.我们的小小丰收会开得真热闹,老师看到大家都这么高兴,能说说参加丰收会的感受吗?

(学生谈收获与体会。)

2.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秋天的果实,同时也分享了秋天的快乐。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

季节、一个可爱的季节,明年,你们还想来吗?

好,我们明年秋天再见!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

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

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

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

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下面就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对本册教材特点的认识

我认为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引领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理念,以儿童的生活为源

泉,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二年级下册教材主要体现了以下

5个特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设置主题

教材以儿童不断扩大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为线索,选择了与他们生活紧密相联、切实需要又

乐于学习的内容,引导儿童进行综合的学习和思考。同时.,也适当关注他们对未来生活的

需求。

二年级上学期教材,是在一年级基础上,主要围绕学校生活,进行爱集体,培养集体荣誉

感和责任感教育,欣赏自我和他人,以及意志品质教育;结合秋季进行教育。

本册选取了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三个主题:“我在集体中成长”“金色的秋天”“我们

真棒”,以展现二年级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赞美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深入浅出地启

发他们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道德的、科学的、

生活的启蒙教育。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意识和观念,体现了本课程的核心理

念。

以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为例。

班集体是小学阶段儿童最初的集体,是他们以主人翁姿态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丰

富多彩而又快乐的班集体生活对儿童的进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选取了:同学

们一起回忆快乐的暑假生活,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分享快乐,体现分享意识的渗透;

畅谈新学期的心愿,鼓起他们上进的信心和勇气,体现进取意识的培养;交流爱惜书本、

文具的经验,使他们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体现尊重、依存关系的渗透;大家轮流做

值日,以及动手装扮教室等,使他们在反复实践中形成爱集体的情感,渗透责任意识,合

作意识。

(二)围绕主题展开一个个话题

以话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研讨,进行自主学习,是本册教材编写采用的形式。本册教

材的呈现方式分三个层次:单元题,反映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侧面;课题,即引导学生进

行思考、研讨的话题,每个课题下又以主题词的形式,呈现了多个小话题,如图:

以上是本册第一单元的架构,即为三个层次的话题,这些源于儿童生活的一个个小话题,

都围绕主题展开,而且显示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逻辑递进的特点。引导儿童从多角度、

多侧面进行体验和探究。

(三)突出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教材呈现以主题活动为依托,通过创设活动情境,选择典型范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感知、感悟,是本册教材的又一特点。

教材设计的活动形式多样,例如:

(1)讲故事,快乐的暑假生活的故事,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的故事,同学中爱惜书本、文

具的故事等;

(2)做游戏:“猜猜他是谁”,秋游中的“闯关”;

(3)办展览:书展、丰收果实展;

(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模拟“书本、文具对话”。情景表演“我为老人做事情”。

角色表演“勇敢的小雄鹰”,“请你教教我”等;

(5)实践、操作活动:到果园参加秋收活动、去秋游、制作“感谢卡、“成长包”、

“金点子卡”、制作树叶标本等;

(6)资料调查:向大人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中秋节的知识等;

(7)欣赏: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色、月圆、星空等等。

教材不仅重视活动的设计,而且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例:第一单元主题二

“我们班里故事多”,教材一方面通过讲班级里同学间的故事的活动,强化学生已有的体

验和感受;另一方面又通过设计“我的感谢卡”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体验,

如赠送感谢卡与接受感谢卡双方的不同感受,使学生获得新的体验。

(四)体现了低年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十分强调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它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

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完整的学习体验;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品质。过去的教材,

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没有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研究问题,自主获得结论的机

会。

本册教材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材通过设计情境、

语言提示、小兔贝贝的话,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那些平时看到,而没有注意到的事物、现

象和问题,帮助学生生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教材第74页“生活中,谁都

会遇上烦心的事,谁都有不愉快的时候……你排除烦恼有哪些好办法?”“好朋友不

快乐的时候,怎样才能让他快乐起来?”“不同地方的秋天一样吗?”通过设置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思考和研讨生活中常见而没认真想过的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独立思

考或者小组研究、全班交流,寻找不同的答案;在参与观察、调查、找资料,共同研讨的

过程中学习,寻找不同的答案,在参与观察、调查、找资料,共同讨论的研讨过程中学习

探究。

(五)具有综合性与开放性

综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原本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在儿童生活的基础上整合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例: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将原属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如爱惜劳

动成果,爱惜粮食,出行安全,文明秋游,尊老敬老等;属于生活常识教育的内容,如季

节变化要添加衣服,旅游需带的物品等;属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如中秋节、重阳节的

知识;属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如不同地方的秋天一样吗?神秘的月亮,果实的分类等;属

于手工、审美教育的内容,如欣赏秋色,画秋天,留住秋天的作品展,制作树叶标本、卡

片等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二是多重目标的综合。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既注重知

识、能力及行为目标,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能

力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整体的发展,例“秋天的收获”有体验丰收喜悦,愿与别人分享快

乐的情感目标要求,又有增强劳动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还

有能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学习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目标要

求等等。

开放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1.教材中所反映的学习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校外,从师生活动延伸到

家长、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2.教材中所呈现的学习资源,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种种事物,还通过多种提示,引导儿

童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料,充实学习内容,例:不同地方的秋天

一样吗?把你对秋天的感受写或画出来等等。

3.教材留有空白,让学生补充,使教材成为编写者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作品。例:我的心

愿,我的小建议等等。

4.教材所表现的活动形式是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范例,而不是唯一的,要因地制宜,例:

秋天的收获,秋游去,小小丰收会等,都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开展不同的活动。

二、对本册教材主要内容的理解及第一单元教学提示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按主题内容构建成三个单元,12个主题,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方面内容要

求。

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

此单元是在经过一年的班集体生活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感受、体

验、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发表

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培养爱集体的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

二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季,教材利用这一大好时机,把儿童带进金色秋天的大自然中观光,

观察动、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多彩的叶、美丽的树、丰硕的果实,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

的快乐,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使儿童由衷的爱大自然,爱幸福生活,懂得珍惜他人的劳

动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真棒”。

二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很快,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开放的。由于他们的经历有限,内心世界

不太复杂,做事、想问题都显得纯真、直率。这时候,引导他们初步懂得善待自己,善待

老师、同学和伙伴,是极为重要的。教材选取富有童心的故事和事例,启发儿童在现实生

活中,正确地对待同学,多发现同学的优点,学会赞美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抓住

机会发扬自己的长处;生活中遇到问题会自己解决。促使儿童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健康发

展。

本册三个单元共12个主题,落实了课标四个方面内容要求:

△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凉了要添加衣服;

(2)秋游出发前准备什么,出行安全,怎样防止丢失和掉队;

(3)学做小雏鹰,要勇敢,不娇气。

△积极、愉快地生活

(1)快乐的暑假生活,我的心愿;

(2)团团圆圆过中秋;

(3)做个“快乐鸟”变烦恼为快乐。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当好值日生、我是小小保洁员、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2)“好书大家看”同学间的友情;

(3)“团团圆圆过中秋”家人间的亲情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秘的月亮”发挥观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游戏”发挥想象力;

(3)制作“感谢卡”“我的成长包"''树叶标本”等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一单元的教学提示

我认为在第一单元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一:我升入了二年级。

(1)要抓住“升”字,引导学生通过看人、物的变化,如与一年级相比,自己有哪些变

化?(长高了、懂事了等),观察课程表、教室、学校、任课老师的变化,感受到自己在

成长,新学年有新变化、新要求,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2)“快乐的暑假生活”通过讲暑假的快乐生活,办小小展览会,引导学生增进同学间

的了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知道读课外书、旅游等也是学习。

(3)“我的心愿”要注意不要形成表决心、说空话或面面俱到,可引导学生就自己不足

的某一点,且自己又能够做到的某一点表达自己的心愿。

(4)关于“成长包”主要是搜集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如参加实践活动的体

验、感悟、行为表现等,可以有文字、实物、行为资料等。制作的原材、式样不作统一要

求,可在家长指导下,用布或纸制成均可,课上可作封面设计,也可在家做好,课上展示。

重要的是发挥“成长包”的作用,把它作为评价方式变革的一个载体。

(5)“爱惜书本和文具”要了解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如撕书,在书上乱画、切橡皮等

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可让学生检查自己的书本文具,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讲讲

怎么去做,如经常给文具洗洗脸,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及解决

问题的办法。

2.主题二:我们班里故事多。

(1)“我们班里的故事”讲故事一要注意真实性,二要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体验到班集

体的温暖、集体生活的愉快。

(2)“我的感谢卡”使学生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知道要回报别人,学会感谢别

人,而且是真诚的谢意,发自内心的感谢。表达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去表达,包括语言、动作、眼神,如送卡、握手、打电话、拥抱等。在送卡时也要

注意接送卡双方学生的感受,应是双向情感的交流。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3.主题三: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1)“当好值日生”要联系学生做值日生的表现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使学生知道要分

工合作,不怕脏,服从分配,互相帮助,注意安全,有始有终。注意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如做清洁的先后顺序,洒水不宜太多,做完了清洁要做个人卫

生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我是小小保洁员”让学生理解人人都是保洁员,是班级小主人,保持教室整洁,

要留心,要主动,还可针对班级情况制订卫生公约等,提高学生为班集体服务的实践能力。

(3)“装扮我们的教室”这个主题活动是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为班集体服务,

是爱集体情感的集中投入,要让学生真正动手装扮,因此活动前要考虑细致。首先要在广

泛收集建议基础上统一意见,形成共识,再分工具体行动,还要注意安全。

4.主题四:好书大家看。

(1)“我爱看好书”要扣“好”书,有选择的看,引导学生谈为什么喜欢?给你启示的

是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多读好书能扩大知识领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介绍书的方法也可

多样,如朗诵其中一段,表演片断,讲其中一段,交换书。“写写画画我爱看的书”应因

人而异,可只写出书名。

(2)“我们一起看”引导学生以文明有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

学互相学习、交流、分享的愉悦。还要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文明看书,认真看书,书看到一

半可做标记(可做书签)以及注意看书的姿势,文明借书等。

三、使用本册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目标的多维性

本课程为综合课程,教材中每一课都含有多重教育目标,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

忽略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倾向,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中不仅

要关注显性目标,还要关注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的隐性目标。

例:在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时,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亲近大

自然,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在活动中对学生价值

观的引导,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受欣赏大自然美,初步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

生做到整体发展。

(二)活动的有效性

教材的每一项活动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去经历、体验而设计的,

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了体现活动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的,要让全体

学生真正走进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例如,“我们真棒”这一单元中主题一“你真棒”内容,教材呈现了系列活动,教学中教

师要把握好每项活动的目标,达到活动应有的效果如“猜猜他是谁”,要引导学生开展寻

找,发现、展现、赞美同学优点的活动,下面依次是“夸夸自己的同桌”、“小记者”、

“小星星信箱”的活动,将“你真棒”这一主题活动引向深入,扩展到日常生活中,鼓励

学生联系实际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赞美别人。接下来“榜样就在我身边”的活动,引导学

生用积极的眼光去发现,欣赏同学的优点,学习同学的优点,共同进步。在多个活动中,

引导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经历和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三)学生的主体性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

教学中要真正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其兴趣,研究其需要,

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建构。

(四)教师的指导性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发展是本课程坚持的方向,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儿童作为发展

中的人,他们自身具有受教育、接受引导的需要。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儿童才能不断发展

和提高,教学中该导的不导,放任自流,不是课改的方向,教学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不是生活的翻版,教师应注意对儿童课上生存的问题进行筛选,对学习的反馈进行指导,

引导儿童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五)评价的发展性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本课程的评价不带有甄别和

选拔的性质,它的根本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本册第一单元设计了“成长包”体现了新的评价

观,新的评价方式,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成长包”的作用,运用“成长包”的形式

开展评价,使评价从仅仅关注结果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

现自身价值;使学生由评价的对象转变为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

供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使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为此,在实施“成长包”评价方式中要考虑细致,做到有要求,有指导,有展示,重过程,

重发展,真正起到通过评价促进发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秋天的节日有哪些吗?

生:有教师节。

师:对,老师的节日。

生:有国庆节。

师:那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

生:有中秋节。

师:那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生:还有建队日。

师:是我们全体少先队员的节日。

生:还有父亲节。

师:对,爸爸的节日。

生:还有重阳节。

师:尊老敬老的节日。

师: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吗?

生:农历八月十五。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年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生:想!

师:过节那天,我们全家十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吃完了团圆饭以后,一边看电视上的中秋

晚会,一边吃着月饼和水果。夜深了,我们还到屋顶上去赏月,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中秋

节。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一家今年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生: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吃了月饼,可好吃啦。

生:我们家也吃了月饼,还吃了蛋糕的。

生:我是在奶奶家过的中秋节,奶奶做了很多好吃的菜,还吃了月饼。

生:我们全家人到南滨路去看了月亮,看见月亮又大又圆。

师: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吗?

生:因为月饼像月亮一样是圆圆的。

生:月饼是圆形的,就像一家人团圆一样。

师: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特别圆,特别亮,人们把圆圆的月亮看作团圆的象

征,就把月饼也做成圆形的,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师:吃月饼和赏月都是中秋节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中秋节的习俗?

生:我知道中秋节这天全家人要在一起过节。

生:听爸爸说有的地方中秋节的晚上要放河灯。

生:我在网上看见人们猜灯谜,玩兔灯。

(教师出示图片补充介绍:香港地区的人们在中秋节的夜晚在街上舞火龙,可好玩了!江

浙一带的人们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起红红的灯笼,挂在房檐下,叫做燃灯。)

(出示课本48页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一家人在过中秋节。

生:他们一边吃月饼和水果,一边赏月。

生:老爷爷在给大家讲故事。

师:你能猜出老爷爷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生: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你们想不想听这个故事?

生:(齐)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看图听故事。)

师:课前你收集到了哪些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和诗歌?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师:把你收集到的资料给全班同学说一说。

生:我收集的是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生讲故事略)

生:我收集的是天狗吃月亮的故事。(生讲故事略)

生:我收集的是儿歌。(生背儿歌略)

生:我收集的是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月亮来寄托他们的思念之情,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诗句,请

你选一两句喜欢的有感情地读一读。出示句子: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自由朗读诗句。)

师:中秋节是团圆节,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团团圆圆过中秋。今年中秋节你们家里的人都

到齐了吗?为什么没到齐?

生:我妈妈没有回来,她在很远的地方上班。

生:我爷爷奶奶没到齐,他们出去游玩了。

生:我姐姐没有到,她在北京读书。

师:小明的舅舅今年中秋节也没有回家,是为什么呢?

(出示课本49页上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思考。)

生:小明的舅舅是海军,要站岗放哨,所以没回家。

师: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他们为了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放弃了和家人团聚。中华

民族是一个大家庭,香港和澳门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你们知道还有哪一个孩子还没

有回来吗?

生:台湾!

(出示课本49页图片。)

师:小亮的姑姑也在台湾,过节了,他多么思念远方的亲人哪!请自己小声朗读图上的诗

歌,边读边体会。

师: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人们看到月亮就想到了家乡。

生:我体会到有人在想念亲人。

生:我知道远方的人们在过中秋节的时候会想念家乡。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句。)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思念之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在外地工作的亲人或台湾小朋友

表达你对他们的问候和祝福。你可以选择画一幅画、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唱一首歌、

跳一个舞等。

(学生自由选择活动。)

(展示。)(略)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努力体现课程标准“三条轴线”“四

个方面”的设计思路,并以此确定各单元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

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二年级学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渴望成为一名好队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材编写确定了以下四个

单元:1翎生活的地方;2。上家园更美好;3♦夬乐的少先队员;4分戈们在长大。

本册教材涵盖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

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由近及远,建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

本册教材是低年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因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相对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

材较深、较高。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要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环境教

育及自我意识等教育。面广、量大。在确定单元主题时,我们仍然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现实,

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可能。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培训资料教材介绍JIAOCAIJIESHA0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可接受性,尊

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精选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

现代社会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求课程目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间的平衡点,

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在现实

生活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究,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对自己、对他人、对周

围世界的积极体验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为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所设的四个单元,涵盖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目标。

单元

课标内容标准

1.我生活的地方

2.让家园更美好

3.快乐的少先队员

4.我们在长大

健康、安全地生活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居住周围的卫生保健机构和健身设施,并能在成人的指导下

利用)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家庭和公共卫生)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与动植物接触的安全常识,防止意外伤害)

4.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情绪愉快(喜欢老师和同学,能与之愉快地生活和交往)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看电视有节制,做事用心不拖拉、不磨蹭,学会照顾

自己,合理饮食)

愉快、积极地生活

L养成亲近自然的态度和技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游戏,能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

L养成亲近自然的态度和能力(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情绪愉悦地生

活,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有与人共同生活、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

情绪愉悦地生活,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能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在成人的指导下,

学习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2.爱家乡、爱祖国(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关心周围的发展变化,愿意为家庭、学校、

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

1.学会对自己负责(知道是错误的事不去做,做错了的事及时改正)

3.关爱他人和集体

5.爱家乡、爱祖国(愿意为家庭、学校、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

中国人而自豪)

12.爱家乡、爱祖国

2.遵守社会规范(知道资源的宝贵)

4.保护自然(懂得动植物是有生命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一些

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有积极应付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怕困难)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L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对生活中、自然中遇到的现象或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2.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或调整自己

的目标)

3.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用多种感官了解物体的特征)

3.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使用观察、调查、比较、小实验等方法尝试进行

简单的科学活动)

L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喜欢动脑筋,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活动和游戏)

3.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收集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

具体确定教学内容时;力求做到由近及远地建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例如,

第一单元主要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定位于“我生活的地方”。因为爱家乡是爱祖国

的起点,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既熟悉又亲切,学生欣赏家乡的山和水,找到家乡的

物产、歌颂家门前的新事,“爱”的情感油然而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还养成了亲近自

然的态度和技能,并能学习用多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征。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同样,以学生最接近的花草树木、小动物为切入口,让学生

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二)以小见大,体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本册教材,将热爱生活、学会生活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因而在教材编写时特别重视儿童良

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有意识地将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融为

一体,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态度、品德、知识和能

力。

仍以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为例,教材以家乡为轴心,展示不同地域(城市、乡村)

的自然景观,学生在感受家乡的山美、水美、物美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人美,画面

展示的人文景观有: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戏剧、还有家乡的名人故

事。在“我家门前新事多”这一主题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材围

绕传统与变迁、共性与差异、独立与依存,以小见大,逐渐展开,让学生在关注物质变化

的同时,关注人们精神生活的变化。老奶奶参加秧歌队、村里安了健身器、科技站的叔叔

下乡指导科学种田等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城乡的人文精神。

又如,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理上的变化,而且发现自

己在学习、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在制定暑假计划中,也是从德、智、体等方面加以

引导的。

(三)崇尚新颖,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师在实施时,不再是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

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

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材将教学活动的设

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本册教材的活动形式多达十几种,有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跳舞、唱歌、唱

戏、写一写、收集、采访、调查、小实验、服务、自我评价等等,每个活动都富有新意,

比如“写”这一活动,根据主题目标,设计有填空(我的家乡在)、填表

格(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写光荣簿(花草树木本领大)、写话语(对战争中、贫困中儿

童的祝愿)、写金点子、记日记、补写儿歌、补充小诗、制定计划等。

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教材范例和小兔贝贝的话,以及画面作指引,向教师、学生提供互动

的资源。根据教学需要,配合教科书,还编写了供二年级下学期学生使用的《素质教育新

学案》,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此外,本册教材的编写从低年儿童的特点出发,运用了拟人化的形式,如:我们的大地妈

妈、森林舞会、大地妈妈哭了、小明和小鸟、长颈鹿妈妈的诉说等,可爱的卡通人物小兔

贝贝仍然是小朋友学习的好伙伴。在快乐的少先队员里,它还戴上了红领巾呢。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德育的主线,它的途径很多,作为德育课程应该有所体现。由于小学

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因此,爱祖国可以先从爱家乡开始。本单元以家乡的地理环境

和人文环境为背景,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了解、赞美家乡的风景名胜、

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和乐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1.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

(2)关心家乡的变化,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3)在老师的帮助下,汇总、表达获得的信息。

(4)乐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与快乐。

本单元设计了三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一个个话题。

2.主题一: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本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故事和家乡

的文化生活,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展开有3个话题。

(1)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画面和小诗让学生对“家乡”的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并能用画笔记录自己眼中的家乡美

景。小兔贝贝的话引领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哪儿是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2)画画家乡的风光

小兔贝贝说“让我们来画画自己的家乡”。画面的两幅儿童画作示范,可以分别画城市或

乡村,可以实地写生,也可以照照片画。

另一个活动是以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小诗让学生根据家乡的特点,补充填写完整:

“……家乡的……,家乡是我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3)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此话题由家乡的自然环境转向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讲家乡的故事、跳家乡的舞蹈、唱家乡

的歌。

3.主题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用观察、采访、收集等方法,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以及物产,与同

伴交流,分享自己采集的资料和成果。围绕本主题有2个话题。

(1)我的家乡产什么

教材上五幅照片展示了物产的类别,提示学生可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工艺

品等方面去寻找家乡的物产。

(2)家乡物产展示会

可以通过看、查、问等方法找到家乡的物产,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或画、或拍摄或实物把

找到的物产“留”下来,参加“家乡物产多又多小小展览会”,可用眼看、鼻闻、手摸、

嘴尝等方式欣赏家乡的物产。

4.主题三:我家门前新事多

本主题关注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发现生活中的变化,为家乡的发展、变化

感到高兴,希望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画面引导学生从居住环境、市政建设、便民设施、

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等角度,观察自己周围发生的变化,启发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新鲜事

写(画)出来。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然而,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已使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环境污染、资源贫乏等问题。

本单元以童话和拟人的形式展示环境问题,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引起对

生活环境的重视。各主题设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实验、创造的空间。

1.单元目标

(1)关心周围环境,愿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2)爱护植物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

(3)有初步的生态意识,能在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4)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5)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快乐。

本单元共设四个主题。

2.主题一:我们的大地妈妈

题头画告诉我们,大地妈妈给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资源,我们爱大

地妈妈,可是……

(1)大地妈妈哭了

童话故事“大地妈妈哭了”让学生体会由于乱砍乱伐等原因,我们生活的环境日趋恶劣、

资源日益贫乏。学生直面环境问题,可以质疑问难,唤起学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2)小调查

引导学生动手做小调查、小实验,可以就地作水、空气、环境卫生、噪音等方面的调查,

把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填表作记录,然后找原因、提建议。

3.主题二:花草树木点头笑

花草树木能绿化、美化环境,还能提供人类需要的资源。

(1)森林舞会

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一些植物,体会花草树木可以美化、净化环境。朗诵小诗,抒发感情。

(2)花草树木本领大

通过讨论、交流、观察,进一步认识花草树木的本领,他们是保护环境的能手。把自己了

解的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作用记在“光荣簿”里。

4.主题三:我和动物交朋友

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关心动物就是

关心人类自己,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自觉保护动物。

(1)我喜欢的动物

从照片、画片、实物中,让学生感受到小动物美丽、活泼又可爱,喜欢与动物交朋友。

(2)我和动物的故事

正面保护动物的故事以及插图告诉我们,动物为人类服务,给人类带来快乐和方便,是人

类的好朋友。

(3)长颈鹿妈妈的诉说

从长颈鹿妈妈诉说的事例,以及情景辨析,启发学生要爱护动物,不使其受到伤害。

5.主题四:美化家园

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开展变废为宝、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等环保活动,试用自

己的双手来美化自己的家园。

(1)干干净净每一天

在一年级个人整洁的基础上,做到环境整洁,体会室内外环境整洁的好处,思考自己能为

环境美做些什么。

(2)不乱倒垃圾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思考:垃圾应扔在哪儿?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我们为环境保护还

可以做些什么?以诗传情、以诗宣传。

(3)废品大变身

废物可以利用,变废为宝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垃圾,为美化家园做贡献。引导学生动手做,

让废品变身,在做中加深认识。

(4)打扮我的家

居家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心情,对学习、生活都有影响。让学生开动脑筋,用自己的双手打

扮自己的家,把最有创意的地方画出来与同伴分享,使本单元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二年级学生先后戴上了红领巾,为帮助儿童了解队史,在队旗下更快地成长,教材以少先

队的故事、少先队的活动以及儿童的节日为主要内容,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以自己的行动为红领巾增光。

1.单元目标

(1)知道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认识队旗和标志的含义。

(2)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从革命先辈的故事体会做个少先队员很光荣。

(3)乐意参加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积极为队的活动出力。时刻以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4)知道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体会、感受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5)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特殊或有困难的儿童。

本单元设计三个主题。

2.主题一:鲜艳的红领巾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来之

不易。我们要珍爱红领巾,为能加入光荣的少先队而自豪。

(1)我戴上了红领巾

入队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作为少先队员,要认识少先队的标志,会唱队歌,积极参加少

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

(2)我们都是少先队员

我们的父辈、祖辈小时候也曾经是少先队员。通过访问,听他们讲小时候的故事,看他们

的纪念品,感受他们在队旗下成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组织,更珍爱胸前的红领巾。

(3)红旗一角的故事

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体会红旗得来不易;从电影中了解一些小英雄的故事,为红

领巾而骄傲。

3.主题二:红领巾胸前飘

通过采访,了解少先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热情,学做小主人,

为少先队活动出谋划策。

(1)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的活动真丰富,画面展示有文艺、科技、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等。我们也来创造新

的活动。

(2)红领巾告诉我

红领巾提醒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记住队的作风和队礼的要求,分辨是非,

多做好事,为红领巾添光彩。

4.主题三:快乐的六一

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从六一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

关爱。在欢渡节日时;不能忘记为战乱、贫困地区的同龄人送上一份温馨的祝贺。

(1)我们的节日多快乐

在节日里,孩子们开展各类活动,尽情欢乐,体验社会各界为儿童服务,感谢祖国妈妈。

其他国家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的节日的?通过实践活动,表达对战争中和贫困地区儿童

的祝愿。

(2)节日的准备

迎接六一节,该做哪些准备?讨论提出活动方案,布置教室,向小朋友表示祝贺,和爸爸

妈妈一起过节的打算。

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

从入学到二年级结束,小朋友顺利地完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任务。在这两年里,自己有

了哪些进步呢?回顾自己的成长,充满信心地迎接中年级的学习。

暑假怎么过?该做些什么?可以订个计划。

1.单元目标

(1)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到高兴,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暑期生活,为迎接三年级学习做好准备。

(3)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在交往中增进友谊。

2.本单元设如下两个主题

主题一:成长的脚印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的照片、作业簿、生活用品,课上交流、回顾自己入学后在学习、身体、

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并能表达,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主题二:我的暑假计划

暑假放的时间长,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通过情景辨析,帮助学生克服睡懒觉,成

天看电视等坏习惯,引导学生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假期。学习订一份暑期计划,记好日

记,做好自我评价记录。

三、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应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

的预想结果,定得过高了,学生达不到,过低了,学生得不到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着

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注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技能

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方法的形成等方面得到发展。

具体考虑单元和主题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

式,更要了解儿童生活的现状和现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切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各地区、各学校,甚至各班级都不相同,都可体现其个性。因地制宜地设计

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如花大

力气,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

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

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

无帮助。有的活动虽然不用多媒体,但照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快乐的少先队员”

这一单元,老师设计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请孩子们回去让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或姥姥、

姥爷回忆一下自己入队时的情景,说说自己戴红领巾时的故事。上课时,出乎意料地发现,

这一活动得到了孩子全家的支持,他们不仅讲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而且拿出了珍藏的东西

——红领巾、离队证、奖品、奖状、照片……,孩子们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体验,

增加了对少先队的认识,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了提高。当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

的指导、组织、参与也是不可少的。

(三)关注生成性的问题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至关重要,新课程的实施,在摆脱了以往成人化、概念化的

弊病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更加关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力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

性问题,我们不能受教案限制,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求

知欲、应赞赏儿童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有倾向性的,有启发性的,

都应趁热打铁,组织讨论,让更多的人参与,如离主题较远,一时又无法解决的,也要有

回应、有交代,留下空间,以后再来讨论。

课程教材改革是一个探索过程,其后发效应是需要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得到验证的。而教师

的主动参与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下面,我们几位来自实验区的老师,以互动交流的形式,

从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就《品德与生活》这门新课程、新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做一探讨。

孙玮:作为教研员,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实验区的老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有的上成看

图说话,有的是按教材内容一一讲下来,对这些现象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任菊英: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新教材的功能和如何利用新教材的问题。按照新课标编写

的教材,教材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实现了教科书功能的转变,所以就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教

材观来认识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长期以来,教材是被当作单向传输知识的载体和工具,人们把它视为教师的“教本”,学

生的“学本”,教师习惯于就教材教教材,认为教师应忠于教材,教材中的内容必须逐一

传授给学生。

首先,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老师教的依据,但不是“教

本”,是儿童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是和儿童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儿童进入生活的

桥梁,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拐棍。其次,新教材的主要功能表现为提高、增强学生自我

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造血功能,旨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主

动学习,促进学生自我建构。

新教材的这一新功能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体现得很充分。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让家园更美好”中的第二个话题“花草树木点头笑”,就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供老师

教,而是作学生探究知识的范例,以讨论的形式展示了花草树木对人们生活的作用,教材

中提示的“5个可以”说明了花草树木的作用,而“可以……”以及“光荣榜”活动,则

是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不能仅将这五个“可以”,当知识教给学生,教材文本中的知

识不是惟一和最终的目标。它只是实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

个手段。

所以,我们需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

孙民: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作为一线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树立新的教材观。特别要注

意这样几点:

1.不能照本宣科

有的老师拿到新教材感觉到新教材好看不好教。所谓“好看”,是指教材呈现的是学生熟

悉的生活场景和身边的生活事件。学生有兴趣,喜欢看。而“不好教”,则是觉得没有什

么可教的,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教起。其实,这是用旧观念看新教材。以往我

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材即知识”。教师

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材上呈现的一切。对于新教材,那种照本宣科的做法已

很难行得通。

教学内容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能够真正地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

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注意是凭借,而不是重复。教师需要合

理地选择与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

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

2.不能看图说话

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所

以,在使用以图为主的新教材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搞成看图说话,那样只会是干巴巴的表

述图意,说些无关痛痒的大道理。我们需要看图对话,让图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对话,

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对话。

例如二年级下学期《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不应简单地上成书上的儿

童是怎么做的,我要向他们学什么。而要通过书中的小女孩聚精会神地观察她养的金鱼,

引发学生讲出“我”养兔、养蚕时是怎么样……由此唤发出“我”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不正

是教材上所画不出来的儿童的真切感受吗?通过这种对话,教材的范例性充分地得到了体

现;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对话,教

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成长。这样是不是可以说教材真正用到位了呢?

3.不能弃而不用

品德与生活课实施的是生活德育,以生活为依托,贴近生活是本课的显著特点,对于贴近

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是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这样一来,是不是可以不用教材了呢?

陶行知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上、生活中的东西搬一些到学校里,好比搬一些树枝

到鸟笼里,但鸟笼毕竟是鸟笼,决不是鸟的世界。他还说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才能起到教育

作用。新教材实际体现了这样的价值取向。它不只是关注生活,它更关注儿童,关注儿童

的发展。教材更重要的功能是引起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活动,自我建构。教材是拐杖,

在学步时,不去依靠是可能摔跤的。

例如,二年级上册中的“爱惜书本和文具”的话题。对于拿到新书、新的学习用品的学生

来说,这个话题他们有话可说。但往往会流于空泛。教材适时地提供了范例:我也想保护

好书,可是它总爱卷角;笔老爱掉;本子总擦破……在教学中,这些范例就像拐杖一样,

引导学生由空泛到养成,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塑造品德。

总的说来,运用新教材要有新思路,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和学生由此创造

出来的学习资源却是无限的,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孙玮:人教版教材作为面向全国的教材,兼顾了城乡差异,具有通用性。尽管如此,教

材仍然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个地区的特点,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该怎样结合本地区的实

际,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呢?

任菊英:人教版作为面向全国的教材,确实具有通用性,它兼顾了城市、农村不同地域的

特点和需要,但作为教材,编写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反复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关键是我们教师要联系实际,灵

活运用教材。

如何灵活运用教材呢?我认为至少要注意“三个结合”。

第一,结合地域特点。生活地域不同,条件不同,城市学生生活世界与农村学生的生活世

界不同,而在农村,东西部地区又不同,我们就需要联系本地区实际,灵活运用教材。例

如:二年级下学期“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教材是以浙江杭州为例,展示了当地的传说

故事、名胜古迹、戏曲艺术及民间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当然不是让学生听《白蛇传》、

跳“采茶舞”……一一落实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而是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

乡除了有美丽的风景外,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特有的歌舞剧种……

孙民:武汉市的学生就以黄鹤楼为家乡的骄傲,他们在收集、准备、展示的活动过程中

进一步了解到崔颍曾写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

载空悠悠”的佳句,以及知道李白看到这首诗后,搁下手中的笔,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颍题诗在上头”的故事后,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加深了,对家乡的爱得到了升华。

任菊英:第二,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具体表现为(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即家庭生活、

社区生活、学校生活。例如二上“找秋天”,有位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秋天到了,大

自然都有哪些变化?学生很茫然,好半天才有几个同学发言,但另一位老师却从学生日常

生活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和周围人衣着有哪些变化,家里衣柜有什么变化,社区和校园

内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当我们从儿童熟悉的生活引导开去,学生的话匣子就一下子打

开了……

(2)还要联系学生非日常生活实际,也就是说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例如:“我会好好

吃”一课,我遇到这样的事,有位山区的老师就说:“我们那里每天除了土豆还是土豆,

怎么讲营养搭配啊!还有的老师也提出,我们那里连汽车也很少见,还讲什么“红绿

灯”……看起来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确有距离,但现实生活中没有不等于将来生

活就没有。我们要对儿童的未来负责,要关注儿童的未来生活,对儿童的未来生活进行指

导,不是照搬教材,例如有位教师结合当地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事情来进行交规教育就很好。

第三点,结合教学实际,主要考虑教学的可操性,可替代性,不可照搬教材。

例如,教材中有“装扮我们的教室”的内容,要求真正动手装扮教室,但由于学校条件、

环境各不相同,可能操作起来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比如,可以结合班级特点进行设计,这

样就体现了更有个性的装扮,更有创造性的生活。

孙玮:品德与生活要回归儿童的生活,体现主体性。这对于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师在备课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孙民:新课程要以学生的参与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这对于教师备课来说,提出了新的

要求,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学生

备课要注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主张在此基

础上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生活实际、

生活经验、个性差异……

以我执教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我能行”的话题为例。

在备课时,我了解到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胆怯是他们常常会遇到的体验,特别是在独生

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怕黑……同时,他们也有许多战胜胆怯的生活经验。比如他们

意识到打针就是针头扎进去的时候疼一会儿,挺过去就没事了……

仅仅摸清生活实际还不够,还有科学的分析,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胆怯是人类本能的一种防御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胆怯也是

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却没有

得到关注与引导。对胆怯的认识有失偏颇,轻易地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造成孩子

成长中的困惑与苦恼。了解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就有必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胆怯的

现象。

儿童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够做到但由于胆怯而不敢去尝试的情况。这时,他们往往受到

的是指责和嘲笑,然而这样对他们的生活不仅无济于事,有时甚至雪上加霜。他们需要的

是树立信心,寻找到自己战胜胆怯的方法,了解到这些,有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很多孩子提到怕鬼。我深入地分析后发现,怕

鬼对于儿童来说,并不是迷信,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就是有许多离奇的想象。因此,不能用

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我们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引导。

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儿童的现实

生活,关注、引导儿童的现实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

特征,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背景等来组织教学。

2.备教材

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是实验区老师们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确实要不

断提高备教材的能力。有如下几点认识:

(1)把握标准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师在备课中力求站在落实《课程标准》的高度从整体

和内在逻辑上把握教材内容。以二年级下学期“美化家园”主题活动为例,它分别落实

《课程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愉快、积极生活”

中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积极主动做家务劳动;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中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把握标准为我们

正确理解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打下了基础,做到了心中有底。

(2)理解意图

教材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都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的,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研读教材,

正确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例:二年级下学期“我们都是少先队员”主题,教材旨在提示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过去的照片、实物……),听老师、父母和爷爷奶奶等人讲他们当年

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少先队生活。教材对调查、收集的对象、方式……等都进行了提示。

(3)领会特点

人教版教材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突出养成教育

的要求;突出活动性与“做中学”的特点;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4)设计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是活动型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设计

活动,进行活动教学,实质上是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改变过去那种“传授-给

予”式学习方式主导课堂的局面。倡导“探究-发现”式学习、“体验-感悟”式学习。

内容决定形式,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关注教学内容,根据内容来设计活动。我认为,现

在老师备课,创造性就表现在如何设计活动,使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的结合。不能搞成

两张皮,为了活动而活动。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发现,有些活动形式并不华丽,但能引

起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能有所体验感悟。它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有的老师在品德与生活课备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备课的书写形式就是以活动为线

索,突出设计活动的重要性。

孙玮: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非常重要。如何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呢?

任菊英: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

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我们必须在活动的有效性、实效性上下功夫,不

能为活动而活动,表面看来热闹,实际游离目标之外,走了过场,要使活动收到实效,必

须注意“四性”。即:目的性、过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1)目的性: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活动要清晰,落脚点很明确,活动的依据是教学目

标。

(2)过程性:就是要弘扬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

学生(把重过程与重结论看成同样重要),让不同情感,不同认识的各类学生相互交流碰

撞,真正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感知,感悟,而不是走过场,老师急于讲结论,少数学生

当主角,多数学生当观众,是实实在在的参与。

(3)针对性:要针对学生情感上的障碍,行为上的误区,认识上的盲点,有的放矢地进

行引导,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动情、懂理,进行启发,受到心灵的震撼。

(4)开放性:主要指失控,注意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课前、中、后的结合,还要

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孙玮: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即时生成的问题?

任菊英:关于生成问题,我想举一个例子,可能给大家以启示:这是我随堂听的一节课

“我和小伙伴”,老师设计了快乐10分钟活动,目标是体验朋友多,快乐多,大家一起玩

真快乐。但是出乎这位教师意料的是,活动完后,老师问大家,现在开心吗?惟有一位男

生说不开心。一了解,同学们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说他不守规则,爱捣乱。针对课堂上这

一生成的问题,老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把这一男生的问题,转化成大家的问题,让大家

换位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让他和同学们在游戏中结束这一节课。同学们开

心极了。

孙民:对这个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调整心态

作为教师,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的亮点,使人难忘,值得回味的往往是学生生

成了问题的那一瞬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成的问题。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现代的课堂,我们更多

的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不是

坏事,而是好事。面对好事,我们当然要高兴、要欢迎。

为什么有的老师面对生成的问题会紧张呢?因为怕解决不好,其实,这是老师自己的角色

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仍旧有闻道在先,年龄居长的不平等师生关系的意识。还有就是怕

打乱了既定的教学程序,这里有一个课堂教学观念的问题。有专家指出“课堂是涌动着的

生命”,生成问题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当然,充分的准备是有良好心态的基础。不要认为学生生成的问题都是教师意料之外的问

题。即便有意料之外的问题,也应该在“情理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深

入了解学生。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欢迎学生生成问题,会鼓励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

(2)加以选择

面对生成的问题,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