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份集锦》杭州市中考化学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试卷3份集锦》杭州市中考化学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试卷3份集锦》杭州市中考化学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试卷3份集锦》杭州市中考化学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试卷3份集锦》杭州市中考化学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

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解析: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D、铁丝在

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故选B。

2.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方法与结论

A黄铜与铜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高镒酸钾与二氧化镒取样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镒酸钾

C氯化钠与硝酸核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氯化钠

D稀盐酸与稀硫酸取样测pH,pH大的是稀盐酸

A.AB.BC.CD.D

解析:B

【解析】

A、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硬度大,故留下痕迹的是铜,故错误;

B、高镒酸钾加热可生成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二氧化镒不能,故正确;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而硝酸钱溶于水温度降低,故试管外壁有水珠出现,故错误;

D、溶液的pH的大小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浓度有关,通过测量pH不能确定溶液是稀硫酸还是稀盐酸,

故错误。故选B。

3.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zCOs溶液和NaNOs溶液都能使无色酚献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A

【解析】

A.浓HzSO,只能用来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不与浓H2SO4反应,正确;B.Na£03溶液呈

碱性,能使无色酚配试液变红,NaNOs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酥试液变色,错误;C.稀有气体可作

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错误;D.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0H)2==CaCO3I+H20,错误。故选A。

4.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

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PcP催化co

(反应前)(反应后)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有三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解析:C

【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

种类不同,而原子种类相同,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反应前后的微粒比较,可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有一种化合物的分子是

剩余的反应的分子。D.参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加反应的两种分子

的个数比为1:1;选C

5.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03)2和AgNOs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固体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AgNOs

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N03)2

解析:B

【解析】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03)2和AgNOs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

滤,得到固体和滤液。A、固体中只有Ag时,镁质量不足,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滤液一定呈蓝色,硝酸

铜溶液呈蓝色,故A正确;B、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不一定呈无色,只有镁质量充足时,滤液一定

呈无色,故B错误;C、固体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AgNOs,如果镁质量比较少时,滤液中有AgNOs

是完全有可能的,故C正确;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N03)2,这是由镁的质量决定的,

故D正确。

点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成分组成要成分考虑到反应物的质量以及是否过量,不足或恰好完

全反应。

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乙

40

30丙

0tlt2温度七

A.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丙

C.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JC,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JC,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丙物质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故降温不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B、t2℃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可知,甲>乙>丙,故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溶齐!]=溶液-溶质,故答案顺序正好反了,错误;C、tz'C时,将15g甲物质

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JC,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溶解30g,得50g水最多溶解正好为

15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C,应该是图像的平移,丙不变,甲、乙分别减小到tJC和两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故所得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乙>甲>丙,错误。故选C。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B.不锈钢属于纯净物C.干冰属于氧化物D.CM属于化合物

解析:C

【解析】

本题考查碱、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

项错误;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含有碳、银、铝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

确;D、Ce。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8.“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CO?和CO的比较,表述错误的是()

A.结构: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1个氧原子

B.性质: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

C.用途: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却能做燃料

D.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在木炭燃烧过程中生成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CO?和CO的比较中,结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选A.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9.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爆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A

【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

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

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

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煨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

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10.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如下反应:①NH3+CO2+NaCl+X=NaHCO3l+NH4Cl,②2NaHCC)3=

Na2cO3+CO2t+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足()

A.X的化学式为员0

B.NaHCOs受热易分解

C.COz和Na2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D.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由2NaHC03=Na2cO3+CO"+'0可知,NaHCOs受热易分解,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CO,和Na2c0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反应②2NaHC03=NazC()3+C02t+员0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由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说法

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

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起破质量

A.图线BC段无明显实验现象

B.在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C.溶液的pH由大变小

D.随逐滴加入稀盐酸,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最后反应结束后,随逐滴加入稀盐酸,使得溶液的质量增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在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氯化氢,图线BC段对应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

气体、水,因此现象是有气泡产生,C点是反应结束的点,所以后面是盐酸过量,因此溶质含有氯化

氢;溶液的pH由原来的碱性逐渐变为中性直到后来变为酸性所以PH会由大变小;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酸碱盐的性质和变化

12.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反应前反应后

A.是化合反应B.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解析:A

【解析】

A、据图可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生成的是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反应后的单质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故B错误;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据图可知,由白色圆圈构成的分子反应后有剩余,故只有两个分子参加了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

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A.

13.将稀硫酸加入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进行反应,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投入一枚

铁钉,片刻后取出铁钉,发现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不溶物一定是Cu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Fe

C.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但不一定含有CUSOAD.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一定不含有CuSO&

解析:D

【解析】

【详解】

解: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则能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

水,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

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片刻后,取出铁钉,发现铁钉无任何变化,则滤液中没有硫酸和硫酸

铜,不溶物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故选D。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

液中置换出来。

14.下列化学家与对应的贡献不一致的是

A.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B.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

C.张青莲〜发现电子

D.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解析:C

【解析】

A.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B.道尔顿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C.张青莲在化

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符合题意;D.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

和氧气组成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操作方法

ACO?混有HC1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BCuO混有碳粉加入适量稀HC1,过滤、洗涤、干燥

CNaCl溶液混有CaCl2加入过量NazCOs溶液、过滤

DCu(N03)2溶液混有CuCl2加入适量AgNOs溶液、过滤

A.AB.BC.CD.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氯化氢气体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错误;

B、氧化铜可以与稀盐酸反应,而碳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不能除去杂质,反而消耗了氧化铜,故错误;

C、加入过量Na£03溶液后可以除去氯化钙,但是引入了碳酸钠杂质,故错误;

D、Cu(N03)2溶液混有CuCk加入适量AgNOs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铜,且不生成其他杂质,故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0氯原子

@氢原子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A中两种分子的相同点是;

(3)氢原子和某原子能形成A3型分子,且该原子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则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

◎氯原子

_它们的每个分子都是由2

(5)氯原子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相同。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在B图中补出两个氯化氢分子即可,如图:

0氯原子

@氢原子

(2)由图示中微粒的构成可以得出,A中两种分子的相同点是:它们的每个分子都是由2个原子构成

的。

(3)氢原子和某原子能形成A4型分子,且该原子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则该原子应是硫原子,原

子结构示意图为:

【点睛】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7.下列反应是中和反应的是

A2Na0H+H2S04=Na2S04+2H20BCO2+Ca(OH)2=CaCO3+H20

C6HCl+Fe2O3=2FeCl3+3H2OD.

解析:ADNaOH+HCl=NaCl+H2O(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A、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

项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zO(合理即可),是酸与

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AD;NaOH+HCl=NaCl+HzO(合理即可).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④)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o

解析:分子原子®)2402

【解析】

(1)丙图中的分子是水分子和氧气分子,他们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

(2)由图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3)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4)甲图表示的是2个过氧化氢分子,表示为2H2O2;

19.(1)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比C0和(%,它们的组成元素,但它们的

化学性质,工业上C0可用来冶炼金属,是利用它的性.

(2)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

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进入森林,注意防火,通常状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当森林发生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解析:(1)相同;不同;还原;(2)4Al+302=2Al203;(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清除可燃

物.

【解析】

试题分析:(1)对比C0和CO?,可知它们都由碳元素、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

同,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工业上C0可用来冶炼金属,是利用它的还原性;

(2)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

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02-2AL03;(3)通常状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

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森林发生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

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和方法.

20.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并在后面括号中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燃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3)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点燃高温

解析:3Fe+20z尘尘Fe3O4化合反应CaCO3CaO+CO2t分解反应Fe+CuS04=Cu+FeS04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占燃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反应物是两种,生成

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CaCO3-CaO+CO2T,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

(3)铁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C)4,反应物是单质和化

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三、推断题

21.物质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C中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

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一常见黑色固体,B、C为气体,且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则A的化学式为

,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若C为一种可供人呼吸的常见气体单质,A、B为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写出B-C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

点燃通电人不

解析:C2C0+02----2CO2H2O22H2O^=2H2T+02T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A为一常见固体,B、C为气体,且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B易与人

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所以B为CO,而A为常见固体,由于他们有共同元素,所以A

是单质碳,而不是。2,C为含碳元素的气体,所以为CO?;由于B为CO具有可燃性,故B-C的化学反应

占燃

方程式2CO+022CO2;

(2)由题意可知,若C为一常见气体单质,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所以C为02;而A、B为液体且也含有

氧元素,所以A、B为员0、H2O2,由于A-B,所以A为HzOz,B为HQ;则由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2O-2H2T+O2TO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

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四、实验题

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ABCDEF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o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

气,应从导管(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o

解析:试管CaC03+2HCl=CaC12+H20+C02tBDA②AC或AE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写为;CaC03+2HCl=CaCl2+H20+C02f:

该反应是固体与液体药品在常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发生装置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

B,故填B;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

D,故填D。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钛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A,故

填A;

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氧气应从短管进入瓶中,即②管,故填②。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该反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应

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A,甲烷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且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

甲烷可用排水法,也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故填AC或AE。

【点睛】

制取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

的密度与溶解性。

五、科学探究题

23.王军同学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得知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HCa,于是他从家中取来某

纯碱样品,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二三—澄清

:-三石灰水

B

(实验目的)探究该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HCOs。

(查阅资料)NaHCOs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受热

易分解生成Na2c。3、(%和NaHCOs属于(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实验设计)王军同学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醐溶液,观察现象。

方案2:取样,将其加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装置B中的现象。

王强同学认为方案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O

(进行实验)按方案2进行实验时,观察到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纯碱样品中(填“含有”或“不含有")NaHC03o

(讨论交流)李娜同学想利用方案2中的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Na£03的含量,她提出需要充分吸收

反应生成的C02,为此,你认为装置B内最好盛装溶液。

(拓展应用)欲除去Na2c固体中混有的NaHCQ,最简便的方法是。

力口热

解析:盐NazCOs的溶液也能使酚配;溶液变为红色NaHCOs^^Na2C03+C02t+H20含有氢氧化钠加热

【解析】

【详解】

[查阅资料]NaHC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故属于盐类物质。

[实验设计]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醐溶液,认为方案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Na2CO3的溶液也能使酚酸溶液变为红色。

[进行实验]考虑"NaHCOs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生成Na£03、(%和HQ”,故书写化学

力口热

方程式NaHC03Na2C03+C02+H200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该纯碱样品中含有NaHCOs。

[讨论交流]根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故充分吸收反应生成的

C02,装置B内最好盛装氢氧化钠溶液。

[拓展应用]根据"NaHCOs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生成NazCOs、CO2和比0”,最简便的方

法是加热。

六、计算题

24.小芳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了二氧化碳,并对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

上层清液5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

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如图:

010b

碳酸钠溶液质量(克)

(1)图象中的a点数值•一

(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

解析:(1)1.1;(1)HC1,CaCli;

(3)图象横坐标中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30g.

【解析】

试题分析: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产生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氯化钙,可能含有盐酸;取废液

上层清液5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1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说明废液中含有盐酸;滴加至10克

开始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故废液是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

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根据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图象

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可以根据产生沉淀的质量为5g,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求

出.

解:(1)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NaiC03+lHCl=lNaCl+Hi0+C0if

10644

10gX16.5%x

10610gX26.5%,,

—XX•J.g♦

44x

(1)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滴加质量分数为1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说明废液中含有盐酸;

滴加至1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故废液是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废液中

含有的溶质是HC1、CaCL.

(3)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CaCli+NaiC03=lNaCl+CaC03I

106100

y5g

-1-0-6-=——yy=5.3„g

1005g

所需碳酸钠溶液质量是5.3g+16.5%=10g

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为10g+10g=30g.

七、流程题

25.某电镀厂为减少污染及节约成本,从含有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

和有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图:

①步骤I、IV包含的相同操作是O

②写出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③上述步骤(选填步骤编号)所包含的反应体现了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④要计算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____的质量。(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忽略不计)

⑤判断步骤IV中加入的稀硫酸足量的方法是。

解析:过滤Zn+CuSOa-ZnSO,+Cu、Zn+FeSO,fZnSOdFeI、IV固体D继续滴加稀硫酸,振

荡,无气泡产生

【解析】

【详解】

①步骤I、IV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包含的相同操作是过滤;

②步骤I过量的锌,目的是使溶液中的CuSO,和FeSO&充分反应;锌与硫酸铜反应硫酸锌和铜,锌与硫

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Zn+CuSOi-ZnSOd+Cu、Zn+FeS0afZnS(X+Fe;

③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锌和稀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说明锌的活

动性比铜强。上述步骤I、IV所包含的反应体现了锌的活动性比铜强;

④要计算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Zn+CuS04-ZnS04+Cu进行计算,必须要称量铜的质

量,即固体D的质量;

⑤步骤IV中加入的稀硫酸足量时,固体C中的锌已经完全消耗,判断步骤IV中加入的稀硫酸足量的

方法是继续滴加稀硫酸,振荡,无气泡产生。

【点睛】

解题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流程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能

提高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八、综合题

26.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

的义务和责任。

(1)洗涤剂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作用,在生活中人们可用的方法降低

水的硬度;

(2)某同学自制如图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净化后的水(填“是”或

“不是”)纯净物;

g石英砂

中活性炭

/松棉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25%的NaCl溶液稀释为

15%的NaCl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g;

(4)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写出防止水污染的一种措施:o

解析:乳化;煮沸;吸附作用;不是;200;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解析】

【详解】

(1)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清除餐具上的油污;在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

(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加入水的质量是X。

300gX25%=(300g+x)X15%

x=200g

(4)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很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

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质量卫*

口一>表示反应前的质量

10101010101

1rnn二一►表示反应后的质量

M甲乙丙il丁.

A.x的值是15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10+10+10)-(6+9+10)=15,故说法正确;B、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

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故说法正确;C、甲、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丁的质量

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0-6)g:(10-

9)g=4:1,故说法正确.故选C.

2.有a、b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镒的氯酸钾,b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

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镒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

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镒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但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详解】

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镒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

由二氧化镒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

a中混有二氧化镒,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

显然只有D符合。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

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CO和COz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解析:D

【解析】

【详解】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能量的变化不仅仅存在于化学变化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也伴随能量的变化,例如熔化、升华等,故

B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是灭火时只要去除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故C错

误;

D、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4.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

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

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CH此COB.CH4COHz

C.COCH4H2D.H2CH4CO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氢气只有氢元素组成,燃烧产物是水;一氧化

碳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在x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说明没生成水,

则是一氧化碳,在y、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且y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y为甲烷,

z杯内壁上有水珠,注入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说明只生成了水,为氢气,所以x、y、z分别是CO、

CH4>HL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气体的性质,并能利用其性质对它进行检验、鉴别,对于可燃性的气体往往是通过

检验其燃烧产物对它们进行鉴别.

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解析:A

【解析】

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钙和水,但是不是中和

反应.错误;

C、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D、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热、发光,但是不是燃烧.错误.

故选A.

6.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

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

如下说法()

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

解析:A

【解析】

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

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和氢气;所以错误。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

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

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7.水是重要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过滤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是错误的叙述,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的物质,不能去除可

溶性的物质;B.为防止水污染,应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错误的叙述,为防止水体污染合理使用化

肥和农药;C.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是错误的叙述,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电解

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水的净化、水污染的防治、电解水的实验

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洗洁精清洗油腻的餐具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自来水清洗手上的泥土D,用食醋清除水垢

解析:A

【解析】

【详解】

A、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是利用乳化作用。

B、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不是利用乳化作用。

C、用自来水清洗手上的泥土,是利用水流把手上的泥土冲走,故选项不是利用乳化作用。

D、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因为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和食醋反应,从而把水垢除去,故选项不

是利用乳化作用。

故选:A=

9.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解析:B

【解析】

【详解】

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所含微粒微粒种类物质种类纯净物或混合物

Ao11纯净物

B

P-0033混合物

C•11纯净物

Doo11纯净物

点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根据微粒的种类可判断物质的种类。

10.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大

B/

C)-

=

一-

子运动CO:

件D.

的条

燃烧

研究

干花

水的反

化碳与

究二氧

:A

解析

【解析

【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