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
练习一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
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
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
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
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
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
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
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
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
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一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
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
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
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
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分页代码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
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
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
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
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
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
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
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
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
桌高7()粉笔长75()
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
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
案。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初步体会有
序思考思想。
3.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师:昨天你们根据导学提纲进行了预习,从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反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搭配服装
(1)师:同学们预习的真好,学会了不少知识。但在衣服的搭配过程中,
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2)学生活动策略:
①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衣服卡片,自己摆一摆。
②引导讨论: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穿法,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呢?
③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搭配的?
④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在搭配时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法,但是,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要讲究方法。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饮料有:牛奶、豆浆
点心有:蛋糕、油条、饼干
如果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你的早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活动策略:
(1)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连线的方法自己找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2)全班交流。
聪聪吃了早餐,高高兴兴的去秋游了。谢谢大家为她解决了难题。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猜一猜:用数字3、6、7可以摆出哪些密码?并猜一猜老师要试几次才
能打开密码箱?
学生活动策略:
(1)学生独立完成,作好记录。
分页代码
(2)教师指定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组数的规律。
2、汉字排列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汉字游戏。老师给大家三个字:读、书、好
思考:你们能把这三张字卡通过掉换位置,形成三个字的词语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机动练习
如果老师想给今天这节课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照一张合影,请同学们思
考,三个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如果老师也参加进来,四个
人站成一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同学们课下思考。
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
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让学生先自学反馈,再
动手操作,探索出规律,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
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
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
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
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
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
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
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
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确定上
衣,也可以确定下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
上增加“拓展”着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
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图片、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
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学生1:10+6=16,10X3=30,6X3=18,30+18=48
学生2:16
X3
48
问:那种方法更快的计算?你喜欢那种方法?
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快速的计算并说一说你的方法
18X4=24X3=25X2=14X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选择你喜欢的快捷的方法计算并说一说你的方法
130X5=2X380=150X6=7X13=460X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因数0前面的数,
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o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略)
拓展训练:120X2030X2400360X50710X300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快速的计算?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48页6―9o
学习之友练习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小时,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
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
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3、能结合具体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帮助
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
刻。知道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的含义。
难点: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发现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
示时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唤起记忆
1、师:老师和大家做个游戏,老师说一个时间,大家不用嘴巴说,用动作
告诉老师这时你在做什么,看谁表演得好,好不好?
(1)老师先说一个时刻中午12时,用动作示范一下。
(2)老师报出下列时刻:凌晨3时、早上6时、上午11时30分、下午4
时、晚上9时。[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3)老师评价:小朋友们表演得很精彩。
2、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时刻的方法,叫做12时
计时法。如果同学们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要用上“上午、中午、下
午、晚上或是凌晨”等这些时间词。
3、师:下午3时、晚上6时是我们平时习惯使用的记时方法。
(1)老师这里还收集到另外几个表示时刻的数字,一起来看一下,(课件
出示)。
(2)你们觉得这样的记时法与我们前面所用的12时记时法有什么不同?
(3)说说14:00会是我们平常说的什么时候?
4、师:像8:00、12:00、14:00、19:30这样的记时方法,就是今天这
节课我们要研究的24时记时法。[教师边板书:24时记时法]
二、自主探究、引导思考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一)体验一天的经过
1、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
①师: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
答复。)
②师:一天的开始到底是什么时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
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一起在迎接新年第一天开始的情景。(课件播放倒计
时的录像)
③师: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钟面上是几时,是什么时候的12时?(夜里
12时)
④师:到了夜里12时,就表示这一天结束了,同时又表示新的一天开始
了。作为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一般又把夜里12时说成凌晨0时。
⑤师:凌晨0时我们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觉)现在知道一天的开始是什
么时候了么?一起说说看。(凌晨0时)
2、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①师:那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经过吧!大家
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课件演示)
②师:现在是凌晨0时,在睡梦中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在时钟的嘀嗒嘀
嗒声中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天色渐渐亮起来了。
③(钟面停在凌晨3时),提问: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这时候在干什
么?
④(钟面停在早晨6时),提问: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现在是什么时
候?该起床了。
⑤(钟面停在中午11时30分),提问:时间真快,现在是什么时候呀?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
⑥(钟面停在下午4时),提问:放学时间到了,整理好书包回家了。
⑦不知不觉中,忙碌而充实的白天又过去了,天已经黑了,很晚了,现在
钟面上是几时?(钟面停在晚上9时)这时大家应该干什么?(晚上9时,小
朋友们应该睡觉了,养足精神准备第二天的学习。)
⑧师:大家在睡梦中,时间又不知不觉到了什么时候?(夜里12时)到了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
①师: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刚才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两圈)
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课件出示)
②师:对,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是一天中的前12个小时,我们也可
以用直接用0时到12时来表示。(课件钟面上出示0时一12时)
③师:(指着钟面上的12时),提问:这时一天结束了吗?(没有)时针
还要从中午12时接着走第二圈。(课件演示时针又转过一大格)
④师:时针又走了一大格,现在是下午几时?(下午1时)我们把一天分
成24个小时,那么下午1时是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你是怎么想的?请一个学
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一圈是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那么下
午1时可以说是几时?(13时)
⑤师:对,钟面上第二圈开始的下午1时我们还可以说成是13时(出
示)。
⑥师:时针又走了一大格,现在是下午几时?也可是说成几时?你又是怎
么想的?指名学生回答。(下午2时就是14时,12时加2时就是14时。)
⑦师:依此类推,下午3时、下午4时直到晚上12时的时间接着写下去,
又可以说成几时呢,你能写出来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把钟面上第二圈的时间
写出来。
⑧提问: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师述:从中
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12、13、14直到
24时表示,(课件直条出示12时到24时)指着课件上的直条图提问:从直条
上可以看出,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24小时)
⑨师: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我们给这
种记时的方法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板书:24时计时法)。
⑩师:为了和24时记时法区别,我们把这种我们熟悉的记时方法叫12记
时法。
(三)探索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转化方法
k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转换成24时记时法的时刻。
①师(指板书):8:00、14:00、19:30就是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
刻,像下午4时、晚上7时就是生活中的12时记时法。那么,下午3时用24
时记时法应该如何表示?(让学生在课件指一指,大家在作业纸上找一找。)
②晚上7时呢?你怎么想的?(晚上7时加上12时就是19时。小学教-学
设计-网收集)指着直条上的时刻再看一看。教师在直条上再随机提问几个下午
和晚上的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说说是几时?
分页代码
②师:上午7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在课件直条上找一找。引导学
生讨论:要不要加12时?(不要,上午7时就是7时)要不要说上午7时?
(引导学生看直条上24时记时法中有几个7时。)
③师:24时记时法中的数没有重复,所以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时
刻时不要说上午、下午来区分。老师再在直条上再提问上午10时、中午12
时,让学生用24时记时法说说是几时?
④师:下午1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怎么又要加12时了?12时记
时法表示的时刻到底是怎样转换成24时记时法的,中午12时以前和下午1时
以后转换的方法一样么?
⑤师(总结):从中午12时前,上午几时就是24时记时法的几时;从下
午1时开始需要加上12时就转换成了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表扬学生规
律发现的学生)
2、24时记时法的时刻转换成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
①师:24时记时法中的8:00用12时记时法怎么表示?指名回答。学生
可能会说8:00,有的会说上午8:00o
②师:用12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到底应该怎么说?让我们来看个小故事吧。
用课件播放:小明喜欢看篮球比赛,听小红说说星期六中央五套体育频道9点
有中国队和美国队的比赛转播,第二天小明上午9时准时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球
赛,电视里却没有篮球比赛的转播。你知道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直条,
12时记时法中有几个9时,小红应该怎么说才清楚?
③接着让学生把14:00、17:30用12时记时法表示,强调要讲清楚是什
么时候。
④老师在直条上再随机提问几个24时记时法,让学生用12时记时法说说
是什么时候的几时?提问:把24时记时法的时刻转换成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
刻怎么转换呢?要注意什么?(注意上午、下午还是晚上)转换时你还有什么
发现呢?
⑤师:引导学生说出从12时往前的时刻直接加上上午和中午就行了,从
13时往后的时刻用要减去12时,然后前面加上下午或晚上。
三、巩固深化、生活应用
1、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
师述:电脑老师也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指名学生
回答,说说是几时,是怎么想的。二、三两幅图让学生同桌先说说是几时,再
集体交流。
(2)24时计时法转换成12时计时法。
师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今天讲的内容在课本49页到50
页,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提问: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我们一起来看51页“想想做做”7。(课件出示ww.xxJXSj.cn)
提问:节目预报上的时刻是用12时的记时法表示的,要我门用什么记时法
表示?在它的左边写出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课件出示横线)
让学生在课本上写一写,同坐互相用24时计时法的时刻播报一下。然后集
体交流。提问:哪个小朋友想当的播音员,用24时记时法播报“红领巾广播站
节目预告”。指名学生汇报。
2、生活运用
(1)交流学生收集的车票、电影票、飞机票等上面的时间。
提问:24计时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们在哪儿看见还过用24时记
时法表示的时间?指名回答。师述:那就请大家拿出课前收集的车票、电影
票,先找出票上面表示时间的信息,大家来交流一下。先画出票上的时间,同
桌交流说说是什么记时法表示的,用12时计时法怎么说。然后指名交流票上的
时刻,用12时记时法表示是什么时候。(用实物展示台出示)表扬学生本领
大。
(2)交流老师出示的时间牌。
师述:还有一些公共场所的表牌,你们能看懂么?选一个向大家介绍一
下。(课件随机出示)
肯德基营业时间牌。提问:你能说出肯德基的营业时间吗?会能用12时时
记时法说出它的营业时间说吗?
公共汽车站台牌。提问:再来看看这张公共汽车站台的指示牌,从这张指
示牌上你了解到什么?你能用换一种记时法来表示第一班车和最后一班车的发
车时间吗?如果到了晚上11时,你能在这里等到308路车吗?
禁止通行牌。提问:这个图标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汽
车禁止通行)在哪一段时间里汽车不能通过,12时计时法怎么说?你认为这辆
汽车什么时候可以通过?
银行营业时间牌。提问:储蓄业务的时间是什么计时法表示的?银行储蓄
业务上午几时几分开始?下午几时几分停止营业?
3、游戏(机动)
师述:今天课上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为了奖励大家,下课前我们再来玩
一个游戏好不好?
游戏方法:用两个手臂来表示时针和分针,根据两个手臂的位置用今天学
的记时法的知识判断,表示的是什么时刻。
教师做动作学生判断。3时。(可以说下午3时、凌晨3时、15时)
老师说时刻,学生站起来用手比表示。18:00、21:00、0时、中午12
时、夜里12时、24时。
提问:为什么最后几个动作都一样。(这些时刻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
四、课堂小结
教师讲述:这节课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积极,老师觉得大家对数学的兴趣
很浓,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相信大家的数学会越学越好的。下课!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12时记时法24时计时法
凌晨3时3:004:00凌晨4:00
早上6时6:008:30上午8:30
上午11时30分11:3012:00中午12:00
下午4时+12=16:0013:00-12=下午1:00
晚上9时+12=21:0023:00-12=晚上11:0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
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
到了什么?
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
运动鞋。
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师:全班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
135
48
183
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
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7页。
③数学门诊部。
④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75329259
+62+464+148
137843307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K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
龄。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
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
脑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K教材分析》
“时间与数学(二)”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这些具有现实性和
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
及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
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1.活动一是认识身份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身份证,但是从身
份证上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些学生知道,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不知道。先让学
生把自己家长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有利于学生了解
身份证以及身份证的作用。
2.活动二是帮助妈妈做家务,让学生先在家里把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
这些活干一遍(因为可能有些学生这些家务只是见妈妈做过,而自己从来就没有
亲身实践过),然后把自己劳动时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这
个活动,使学生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时间安排的实
际问题。
3.活动三是做实验。通过做实验,介绍人类水资源的缺乏,培养学生科学
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中进一步
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K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1
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于城市,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
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础。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有关年、月、
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让学生根据父
母的身份证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爸爸妈妈的年龄,并说一说身份证的作
用;让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本中的第2、第3、第4题,应该没
有太大的问题。但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三年级学生年龄最大的不超
过9岁,所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不是太强。
K教学设计X
(一)活动一: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愿意把你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同
学们认识吗?请你把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从身份证
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推算出他们的年龄吗?请你说一说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
么作用?(在小组交流过之后各组选出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场
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把教材略加修改,改
为通过身份证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会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有
一种自豪感。从而会更喜欢数学。)
(二)活动二:帮妈妈做家务
我们每个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妈妈时,都表现得非常自豪,可见你们是非常
爱妈妈的。爱妈妈就要付诸行动,老师让你们回家帮妈妈烧开水、洗茶杯、擦
地板。你们做了吗?在干这些活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把你们各自的活动记录拿
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是如何安排这些工作的,怎样安排才能在最
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小组交流之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用数学
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和勤劳
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三:做实验
分页代码
这是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的小实验。
1.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漏掉一杯水用几分?一时漏掉几杯水?
2.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漏掉一杯水用几分(用整分计算)。以小组
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在盛满水的纸杯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个小孔,把纸杯漏水的
部分正对着瓶口,把纸杯坐在瓶子上,并开始记时。注意观察纸杯里的水滴完
所用的时间。
在进行“纸杯滴水”实验的同时进行下面的内容。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一天至少要喝几杯水?”,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一个月
至少要喝多少杯水?半年呢?一年呢?算过之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
的,然后在全班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
具体天数而定,不同的月份天数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天数也不同,平年和闰
年的天数也不同。)
我们每个人一年需要这么大的饮水量,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课件出示
某地区因缺水威胁各种生物生存和生活的录像及图片。同时配录音“水是
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
上有多少个国家,有多少人面临水资源危机吗?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20亿人
口正面临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况中。我国
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看过、听过
之后你有何感想呢?
(设计意图从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反馈“纸杯滴水”实验所用的时间。
4.让学生独立推算出1时、8时、1天漏掉多少杯水。学生交流推算的结果
及方法。如果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
这个实验你还有什么想法?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今后你将怎样去做?
K教学反思X
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
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
做了大胆的处理。教材中原本是安排了四个练习题,而我把第一题说出都欣的
出生年、月、日和她的年龄改为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年龄,这
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了解父母的欲望,同时对身份证的作用
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把第三题小红帮妈妈做迎客准备改为自己帮妈妈
做家务,通过实际操作,不但能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和勤劳的良好品质,而且还
能使学生从小就学习在时间上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2.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亲自操作、亲自实践和独立思考获得的知
识,才是最扎实的。教学中所设计的活动都能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践,体
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基
本理念。
3.注重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实践。
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课注意到了给学生
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和时间,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还可以达
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在合作交
流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激励手段,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去,使学生
获得体验中的感受、成功后的喜悦。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
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
达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X3的算理,即先计算2X3=6,再在积的末尾添
上一个0,从而得到20X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
相乘都得。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
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
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X3=30,
2X3=6,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
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
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
用估算进行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解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
64-3=2,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
及时解决。
教学内容:数学第五册摸球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一实践一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
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
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材创设了摸球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一实
践一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节设计思路如下。
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
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
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2.学习新知。
从学生己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
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3.应用拓展。
多层次多样式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
活,应用于生活”。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以
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本周我们年级进行了口算预赛,我们班以平均分90.5分高出三班
0.5分获得了年级第一名。下周一,我们还要进行正式赛,请大家猜测一下,
哪个班能获第一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将生活场景展示出来,唤起学生记忆,让学
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操作、探索、实践、感受
1.摸球游戏。
(1),这个盒子里有9个白球和1个黄球。(板书9白1黄)
现在老师来摸球,猜猜,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
大?为什么?
学生猜测。
现在,老师来摸一个球……看,你们猜对了吗?
(2)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吗?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盒子,四人一组进
行摸球,要求:轮流摸球,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在书的表格里。
(3)填完表格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师小结:由此可见,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与不同颜色球的数量有
关,白色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色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分页代码
数量
多
少
可能性
多
少
板书:
(通过摸球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亲自操作,来体验事情发
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再次摸球。
(1)刚才我们做了摸球游戏,现在老师把盒子里的球做了变动,盒子里有
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如果老师随意摸出一个球,
你们想想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2)师小结:可见,可能性不仅有大有小,还具有不确定性。
(从学生情感体验看,他们仍对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意犹未尽,再次摸
球,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再次经历“猜想一一实践一一验证”的探
索过程,加深体会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及不确定性。)
3.转盘游戏。
这个游戏好玩吗?咱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
师出示转盘,请同学们猜猜,转动指针后,指针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颜色,
为什么?同桌先说说。
(1)学生汇报。
(2)师小结:涂色面大,转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转到的可能性就
小。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前面的活动都是请学生猜、
摸、试,这一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应用所学知识设
计转盘,进行逆向思考巩固知识。)
(三)巩固强化,应用拓展
1.我会判断。(下面的箱子,分别摸出1个小球结果是那个?)
8白2红可能是白球10红
一定是白球
5白5红一定不是白球
很可能是白球
2白8红白球的可能性很小10白
2.我来做参谋。
寒假到了,为了增长见识有很多家长打算带孩子出去旅游。小明的妈妈准
备带他到海南、武汉、哈尔滨去,你能帮他参谋告诉他这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
吗?请用上“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3.我来填一填。
在()里填“可能”“不可能”“也可能”“一定”等词语,使句子意思
完整无误。
(1)太阳()从东面升起
(2)从2,3,5,8,9中任意取出三个数,数的和是20是()的。
(3)明天我校()有4个或4个以上同学过生日,()没有4个同学过
生日。
(4)今天上课我们表现那么好,听课的老师()表扬我们。
4.我来做判断。
(1)从一个红球,一个白球中,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
(2)不大于6的数可能是6。()
(3)把8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里,不可能有一个盘里放有6个苹果。()
5.我来说一说。
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历许多事情,你能用上“一定、经常、偶尔、不可
能”等词语来举例说说吗?
通过“连、说、填、判”等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进行了“有意义的学
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使学生真正
体验到理智的愉悦,保护了学生创造和成功的信心。整个教学过程动态生成,
师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着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调研目的:
1.了解学生学习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有关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与“分数”有关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3.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积极性。
4.了解学生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可能存在的难点。
调研形式:问卷调查、访谈。
调研对象:三年级全部学生。
调研内容及形式:
一、问卷调查(全班37名学生):
1、男生有20人,女生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
2、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几个?
目的:调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知识基础。
结果分析:
全班37人全部正确。由此可见,学生对均分的问题和能整除的计算的实际
问题掌握较好,说明已经具备了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基础。
3、一个班有21位男生,今天有三分之一的男生参加运动会,还有多少人
留下来了?(用什么方法表示都可以)
目的:调研学生对“分数”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结果分析:
全班37人大部分采用的是列算式计算的方法。
有25人采用的是列式的方法:
13人是这样列式21+3=7(人)21-7=14(人);
9人是这样列式:214-3=7(人)7X2=14(人)。
3人是这样列式:214-3=7(人)。
学生有学习分数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他们能体会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
系,但是学生头脑中没有准确完整系统的分数概念。
分页代码
二、访谈(随机抽样5人)
1、看到这个图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目的:调研学生对“分数”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结果分析:
被接受调查的5名学生,有1个学生说蓝色是1/4,白色是3/4;有1个学
生说蓝色占整个图形的1/4;有1个学生说为什么有4份,只有1份是蓝色
的;有1个学生说为什么只有1个蓝色;还有1个学生说蓝色是一小部分。从
具体的情境过度到几何图形,学生基本上都不能从中发现分数,由此说明学生
对分数的认识还停留在具体的情境中,说明大部分学生头脑中还没有抽象分数
的概念,学生缺少从图形的角度认识分数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2、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吗?表示什么意思?
(1)三(4)班共有36名学生,男生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1/2;
(2)地球上的海洋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0o
目的:调研学生对“分数”的学习经验和可能的困难。
结果分析:
被调查的5名学生,都能准确说出36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对于
1/2、3/10叫什么,全班只有1个学生知道叫分数;对于分数表示的意思,有4
个学生说男生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一部分。有1个孩子不知道表示的意思、。
在访谈中了解到学生在头脑中基本上没有建立分数的概念,特别是对于分
数所表示的意义,学生能体会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学生不能准确的描
述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在数学课堂上,你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看书自学、小组讨
论、教师讲解、其他)
目的:调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点。
结果分析:
访谈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有1/6的学生喜欢自学,1/6的学生喜欢小组交
流、合作,1/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解,1/6的学生选择其他。
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我发现学生对平均分和整除的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较
好,说明已经具备了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基础,但是在大部分学生头脑中还没
有分数的概念,所以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所表示的意思,真
正达到在头脑中形成数的扩充是很重要的也是比较难的。所以在课上设置学生
喜欢的情境,使学生体会数系的扩充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数学与生活联
系的必然,从而有建立分数概念的需求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知识点】:
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具体
情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掌握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
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建立
千克、克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量单位千克、
克的概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
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5、活动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
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计的准确性。
6、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lkg=1000g。
7、同一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2(kg),
也可以说这个西瓜重2000(g)。
8、通过实际的称量,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
称。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
第二节1吨有多重(认识吨)
【知识点】:1、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
4、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从而建立
吨的概念.吨用字母表示为“t”.
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的重量单
位.
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
【知识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
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
4、学生运用摆学具、画搭配线路图、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解决搭配问题。并
从中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
5、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
问题的习惯。
6、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
数学的愿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认识大月和小月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年历,并进行填空、计算、比
较发现各月份的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大月和小
月。
2认识平年和闰年
让学生观察附页中的年历,填出各年份中2月份的天数找出其中的特点:
只有28天和29天两种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
年份中出现28天、29天的规律性: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
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
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
3练一练
在练习中继续巩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第3题则是更进
一步让学生认识季度,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
第2课时看日历
【知识点】:
1、说一说是让学生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准备一
份今年的日历,让学生在独自观察的基础上从日历上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找一找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日历中
独立找一找,找到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
期几。
3、练一练学习推算时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在小组内
交流各自推算的结果与方法。
第3课时猜生日
【知识点】:
创设过生日的情境,让同学们间接的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请其他学
生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样猜到的。这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的能
力。
填一填
第2题是让学生加深了解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第4课时一天的时间
【知识点】:
1看一看利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预告”这一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大
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并说说18:30、
19:00.19:33、19:38、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知道表示时刻的两种
不同表示方法,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深入引导学生学会24时记时法与12
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的方法。
2练一练在练习题中出现的各种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24时
记时法与12时记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甘肃省示范名校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鹤岗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新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物理高一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黔东南州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物理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中学2025届高三上物理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省西安三中物理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便携式野外净水器设计
- 因孩子上学房子过户协议书
- 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
- 大学生就业指导-面试技巧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评课稿
- 建设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标准
- 混凝土超声检测缺陷报告
- 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训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中国民族民俗:白族三道茶
- 燃气锅炉房安全风险分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