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A)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充分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
数学意识。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
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
教具、学具准备
铃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格图、小旗。
教学设计
导入
师: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老师想
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
师:好,下面先来看一看“数学乐园”中我们安排了哪些游戏。
介绍游戏内容和规则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数字迷宫”彩虹图),在“数学乐园”的大门
前有什么?
生:画着一些方格,格子里面有数字。
生:有两个箭头,我想是表示出口。
师:你想的对,那么都有哪些数字?
生:1、2、3
师:这是一个数字迷宫图,它是通往''数学乐园”的必经之路。要走出迷
宫必须按照从1—9的顺序走,左右两个出口,分别通往“数学乐园”。
[通过不同的走法,让学生感受序数的概念,感受到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
性。]
师:现在,数学乐园中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他们都在玩什么?
出示反映各种游戏场面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熟悉游戏内容和规则。
在学生观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
1.击鼓传花。
这几个同学在玩击鼓传花。持铃鼓的小朋友先说出一个数,然后将铃鼓传
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下一个
同学要说出:“几和几组成几”,才能把铃鼓传下去,接下来的小朋友再说出
一个数……如果有说错的或重复的,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
行。
[采用击鼓传花的形式能提高儿童的活动兴趣,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
成,为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学习加、减法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
法去统计,有利于培养儿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同时,感受对随机事件的统计。]
2.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看,有几个小朋友在投掷?
师:黑板前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旁边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生:黑板前的两个小朋友在做记录,旁边的小朋友在拾球。
师:是怎样记的?
生:哪个队投进一个球,就在磁性黑板上为哪个队贴上一个图标。
师:他们合作的好吗?
3.小小邮递员。
师:这里是一群小小的邮递员,不过要把信准确地投入信箱可不容易。他
们要跳过所有的方格,每跳一格,就用前一格算式的得数与下一格相加或相
减,边跳边说。跳出方格后再将信投入与其信中得数相同的信箱中。
[这个游戏方式使学生在玩中提高计算技能、灵活运用知识、和与人合作的
意识。]
进入游戏
师:同学们,这个“数学乐园”就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也去玩,好吗?
师:不过,在去之前,我们需推选每项活动的主持人,谁愿意当。
选好主持人后,带领同学们离开教室,到操场参加活动。
1.根据“数学迷宫”的两个出口调整人数。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由主持
人负责进入游戏。
2.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3.及时进行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参加各项活动的机会。
同学们,今天在“数学乐园”里,大家玩得开心吗?咱们下次再来玩。
专家评析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数学乐园”中学习得轻松
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现简要分析如下:
1.教学组织形式新。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
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还需要组织形
式上的创新,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
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2.教学内容安排活。教师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了教
材,把序数、计算、统计等学习内容融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为学生的探索学
习和技能训练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
3.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实。鼓励学生参与现实、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节课中,所设计的
各项活动,均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
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
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课题二认识半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
1.动画故事《勤劳的小蜜蜂》引入。多媒体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
源跳圆圈舞、找小伙伴、采花蜜的4个钟面时刻的画面。
[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创设情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兴趣,调动情
感,为新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提出问题。
a.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地说
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勤劳的小蜜蜂早晨6时就起床了。
b.它在什么时刻发现了蜜源,跳起了圆圈舞?(8时半)
生:大约8时多,8时半。
c.它是什么时刻找小伙伴和采花蜜的?(10时半和11时半)
生:它10时半找到小伙伴。
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到了花蜜。
[新知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
领悟半时这一时刻特点。]
3.揭示课题。
谈话:小蜜蜂8时半发现蜜源,10时半到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花蜜。
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投影仪出示3时半钟面。
a.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可以请学生用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
面拨一拨。)
b.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讨论)
由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
半。
2.依次出示8时半、10时半。
请学生观察,并让各组合作,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通过动手拨一拨,观察、分析、互相交流,找到半时分针与时针指的位置
的特征,使学生充分了解时针、分针在半时时候的指向。]
a.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3时半、8时半、10时半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
b.师: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
转半圈指向6o
a.全班交流,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
两个数的中间。
b.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学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
就表示几时半。
实践应用
1.投影课本第93页“做一做”。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等几项活动。
a.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独立完成。
b.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
的认识。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
的数学。]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可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自由交流)
教师巡视后予以肯定,并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时刻在
干什么?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
了。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
习知识中的乐趣。]
4.a.投影课本第4题连线。
教师说明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b.画出最右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间的排列有
什么规律,再确定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刻,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
5.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你们做一
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设
计。)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整时的基础上,以座钟图
提供教学资源。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动手操作拨一拨、认一认,认
识了半时,并找出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所指位置的特点。让学生主动获取知
识,成为学习的评价,是《标准》提倡的主要理念。据此,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出发,本节课的教学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结合本
节内容把几个时刻用钟面的形式显示出来,请小朋友帮小蜜蜂记日记。让学生
注意:小蜜蜂什么时刻找到了蜜源,什么时候招来了小伙伴……使学生在迫切
想知道这些时刻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试着动手拨一拨、说一说,同学们对半时在钟
面上的显示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让学生找出半时钟的时候时针、分针所
指位置的特点,只有通过自己反复操作观察思考去感悟、发现。为了让学生有
所发现,我们安排了三次动手拨一拨活动:第一次,每个学生看图拨一拨、说
一说;第二次,师生互动,师说生拨、生说师拨;第三次,同桌合作动手拨,
观察并互相交流,找到几时半的时候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指位置的特点。三
次活动学生人人动手、人人动口,全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
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专家评析
认识钟表中,认识半时比认识整时难一些。教材把认识半时编排在认识整
时之后,为学生认识半时打下基础。教材内容的设计体现新教学理念。给学生
提供显示半时的钟和小朋友在X时半活动的情境图,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
作感受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也就是提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黄老师这节课力争体现以下特点:
1.精心设计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黄老师运用多媒体把“勤劳的小蜜蜂”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小蜜蜂
起床、发现蜜源、找小伙伴、采蜜的连续情景。之后,请同学们帮小蜜蜂写篇
日记。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帮小蜜蜂写日记的请求”调动了小朋
友积极参与的情感。每个学生都认真观察画中钟面上的时刻,都想帮小蜜蜂弄
清楚每项活动开始的时刻。全班学生高高兴兴地走进认识半时的活动中。同
时,学生在帮助小蜜蜂的活动中体验着互相帮助的甜蜜友情。
2.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发现。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形成相关技能,是《标准》中提
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正是学生进行多种活动的过程。首
先,观察钟面,帮助小蜜蜂找准每项活动开始的时刻,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半
时这一时刻的特点;接着,动手拨出半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合作探索时针、分针半时的时候指向特点;然后,学生参与不同的练习活动。
如,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做“互动游戏”听一方指令
拨出钟面时刻……最后,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每项活动环
环紧扣,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全班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
说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轻松地实现了认识半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对本册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初步感受
数据收集的过程。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4〜11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师:我们升入一年级己经有4个月了。在这100多天里,同学们学到了很
多知识,现在老师写几个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认识(板书:我们的校园),认
识的同学站起来。
学生纷纷起立。
师:大声读一遍。
生:我们的校园。
师: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美丽的教学楼。
生2:我想到了同学们非常喜欢去的微机教室。
生3:我想到了我们的老师,她们对我们可亲啦,不但教我们学习了很多
知识,在生活中也处处关心我们。
生4:我想到了我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同学们可以玩很多游戏。
生5: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同学,大家互相帮助,就像兄弟一样。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从这几个字里,大家想到了我们的校舍非常
美丽,我们的教学设施非常先进,我们的同学非常团结,我们的老师非常敬
业,我们的课外活动种类繁多。
刚才有的同学提到,最喜欢的是我们的课外活动,那你最喜欢的、最想参
加的是什么活动?
生:...
师:同学们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老师这里有几幅同学们活动时的照片,
同学们想不想看?
生:想!
新授
1.课件出示跳绳活动图。
师:这些同学在干什么?
生:这些同学在玩跳绳的游戏。
师:你能详细地介绍一下吗?
生:……
师:看到这张照片,我想问一下:谁能告诉老师,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一个一个地数了数,一共有12人。
生2:我先数出摇绳的有2人,又数出跳过去的有2人,正跳着的有1
人,等着跳的有7人,然后我一算,一共是12人。
生3:我是数出右边有8人,左边有3人,中间有1人,一共有12人。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老师谢谢你们!
2.课件出示踢球活动图。
师:谁喜欢踢足球?(生站起来)看着这幅图,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1: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黄队有多少人?蓝队有多少人?
生3:黄队比蓝队多几个人?
师:你们想得非常好,谁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让其他学生解答。
师: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活动的照片?
3.课件出示跑步图。
让小组讨论:看到这幅图可以想到哪些知识?
让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并比比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4.课件出示黑板报活动图。
师:看到同学们在黑板前忙碌的身影,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1:办黑板报的有几个人?
师:谁能想出一个稍复杂的问题?
生2:办黑板报的有两个女生,两个男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生3:站在桌子上的比站在地上的少几人?
师:这两个同学想出的问题非常好。
5.课件出示武术图。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
让各小组每人说一个不同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解答。
6.完成统计图表。
师:刚才大家看了同学们活动时的照片,想起了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还
可以根据这五幅图的内容制一个统计图。(出示大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
师解释:图左边一列的形象图表示各种活动,右边的人头像表示人数,每
项有几个人参加,就涂几个头像。
师示范第一行:有4个人参加,就涂4个人头像。
让一组学生完成黑板上的统计图表,其他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张统计图表
(要求每人涂一项)。
师:这一组同学完成得最快,请你们介绍一下你们组的经验,好吗?
生:我们组在涂色时,先分好谁涂哪个,然后第一个人涂的时候,别的人
就数好自己要涂的人的个数,所以我们组完成得最快。
师:我们在活动时不但要合作,也要学会分工。
师:看刚才的照片与看这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1:更容易看清有多少人。
生2:一下就能看出哪项人数多,哪项人数少。
师:也就是说看统计图比看照片更直观。
7.知识引申。
师:看到统计图表,老师有一个问题:踢球的比办黑板报的多几个人?
生:多11人。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从15人里去掉4人,就是15-4=11人。
生2:我是把多出来的数了数,是11个人。
师:你们两人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让各组讨论,看哪个组提的问题最多。
活动小结
刚才,我们在观察同学们的活动照片时,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
都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由此可见,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
为了我们今后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应更好地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实践活动课是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学过的上册内容而设计的一节综合活
动课。由于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
动力。因此,整节课我都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
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并通过独立思考、全班交流、小组合作等学习形
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活动内容设计贴近儿童,贴近生活。我把儿童喜爱的课外活动通过照片
“搬”入课堂,让学生在回忆自己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思考。
2.整节活动注意了操作性、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让学生充
分动口、动手、动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上我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
尝试、大胆猜测,提出合理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
识,也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4.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观察照片时允许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解决
问题,完成统计图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并让完成较快的小组介绍经验,培
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课题三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
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
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
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
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
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
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
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
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o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
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
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
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
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
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
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
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
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课题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
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教学设计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了保证每一个
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老师引导。]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生:这是13o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生:可以列13-10=3。(老师板书)
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好。
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
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
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学生
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
欢的数。)
[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
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讨论活动结果。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在评判的同时,加深印象。]
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
多了。老师提一个小建议。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
好不好?
生:(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
会。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用10去加的。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
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
分?
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
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
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
绍一下?
生说。
匚再次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取的名字不做过
多评价。]
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
字。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
生:……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
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
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边说边板书)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
下?
[渗透统一思想,知道有些事物统一起来比较方便。]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
受挑战吗?
生:愿意。
[用语言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最后几分钟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13-210+714-4
11+313-211+2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
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
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
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To=3。这样学生既学了
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设
计教案时,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发挥小组活动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
例5中,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
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
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
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
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二、教学形式开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选择。
(1)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
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愿望。
(2)给减法家庭的成员起名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给他们一个无限
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教师并不对起的名字做过多评价,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3)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每一小组都贴上汇报卡
后,黑板上显得过于复杂,这时,让学生自己安排,选择认为最好的汇报卡。
在选择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了整洁美,又加深了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
印象,并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多种活动都是力争使每个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感
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说明:本节课例6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不作为教
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专家评析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例5、例6的形式,而是依据本节课教
学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教学融入例5教学
中,使整个教学融为一体。
2.给小组合作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
能力。
3.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
在小组合作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实际操作,汇报结果时由学生自己评
判,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十分紧凑,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手段
的整体功能,使每位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良
好。
课题十三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
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图片、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美丽的童话《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
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生: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师: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身边变为现实吧!大家看屏幕,这
里有4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3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就
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齐说愿意。
师出示速算题:
①3+5=5-2=3+2+3=
②8-8=7+2=10-5-2=
③10-3=5+4=3+2+4=
④4+6=8-5=7-2-3=
生速算出答案。学生每正确算出3道题都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师:啊!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听!是什么声音?(放天鹅的叫声)原来
这几只美丽的白天鹅飞起来了,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
实在是太美了,蓝蓝的湖水水平如镜,雪白的云朵映于其中。一阵微风吹来,
湖面微微荡起波纹。湖边是碧绿的青草,色彩绚丽的小花。它们不禁被吸引住
了,落入湖中尽情嬉戏,无忧无虑地游玩……(边电脑演示边放录音,教师讲
解)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教者能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
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
活动。]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这时天空中又有几只天鹅飞过,看现在的场面,你能叙述出来,并提
出一个问题吗?
[由旧知导入新知,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新、旧知的“异”与“同”之中,主
动地去思考,为学生自觉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叙述,
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体现了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生:把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4+3。
(师板书4+3。再演示飞走2只的场面)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
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生: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
生:从原来4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师: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
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师: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师: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生讨论。生汇报:先算4+3=7,再算7-2=5。
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都是先算4+3=7,再算7-2=5。需要强调一点,做
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二步是几减20
师:第二天,这几只美丽的天鹅又飞到了这个美丽的湖边,他们发生了怎
样的情况呢?
(出现连续的电脑画面)谁来说一说?
生: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
师:谁来列式?
生:列式为4-2+3。(师板书)
师:上面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同学们试做。
生汇报。
师:做题时关键要记住哪个数?
生:记住第一步的得数2。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例1、例2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
序?
生:我们计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与连加、连减相同。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摆小棒计算。
完成书上第75页做一做。(摆小棒,补充算式,再计算)
看书质疑。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看了两幅画面,就自己解决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问
题,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到别处去看一看,好吗?
[在教师创设的美好情境中,学生对声情并茂的场景深深吸引,手、眼、
口、脑等多种感官尽情地发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设置情境,解决问题
师:看,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啊,原来它是要让大家来
帮忙的。
(出示第76页的第1题画面)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猴子怎么还不走呢?原来他还有一道题呢!(投影出示)
在O里填上“>"、"V”或。
9-3+2071+6-4049-7+5058+2-505
6+4-9099-3+2098+2-1074+3-105
师:大家帮助小猴子解决了问题,听,它在谢你们呢!(放猴子的叫声)
大家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啊!
原来是森林里开了一个运动会,小猫、小狗、小鸭和小鸡分别获得了四个
项目的第一名,森林之王狮子要奖励他们每人一处房子,你能帮它们找到房子
吗?(电脑演示)
[运用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切实的帮助。]
生抢答完成。
师:狮子大王看到我们同学来了很高兴。他有几颗智慧星要发给大家,但
是它有个条件,就是做对一道题得一颗智慧星,最后看谁的智慧星最多,谁就
是最聪明的同学。现在我们就请狮子大王出题吧。
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题纸上,集体订正。
全课总结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会了加减混合,而且帮助森林小动物们解决
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看来数学知识真重要呀,就让我们积
极开动脑筋,学好数学知识,为自己、为更多的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吧!
[通过电教媒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中喜欢做游戏的特点
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说明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
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它们在编排上基本相同,因此我在设计上体现了“教一扶
一放”的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
能力。
为此,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利用旧知,铺路搭桥
课伊始,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
加减混合的基础。而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也与加减混合相同,因此通过这一
知识的复习及5+3-210-5+3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
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体现教学活动的双主体性,采取各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
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
“教一扶一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例2的教学。同时教师还重视
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
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
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生动有趣的电脑画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美妙动听的故事提高了学习的
兴趣。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
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
面,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森林运动会等。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爱玩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由白天鹅来牵线,
在森林中完成例题和练习。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实际上
就是例题和练习题。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
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到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
性创造条件,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上课伊始注意力集中,
下课之时仍能兴趣盎然,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课题二分类(二)(A)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内容
分类
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一捆(14根),铅笔分类图,电脑课件。
铅笔(同桌一捆),实物卡片(水果、花、衣服),纸。
教学设计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新授课
1.教学分铅笔。
a.老师手里有一把铅笔,仔细观察,这些铅笔都一样吗?
想一想都是铅笔,可以怎样分一分呢?
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观察,然后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b.同桌合作分铅笔。
(教师巡视,指导。)
C.汇报。
问:哪组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你们是怎样分的?
♦按颜色分。
♦按有没有橡皮头分。
♦按有没有削过分。
♦按笔杆的形状分。
♦按铅笔的型号分。
♦按笔杆的材质分。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分得的情况图贴在黑板上。)
d.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将同一种物品——铅笔进行了
分类,可以按照颜色分,可以按照有没有橡皮头分,可以按照有没有削过分,
可以按照笔杆的形状分,这些都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的,每次分的标准不同,
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2.小组合作——分实物卡片。
a.活动要求。
♦先将口袋中的物品倒出来,仔细观察,讨论一下你们想怎样分;
♦把分好的物品放在纸上摆一摆,再贴在纸上;
♦比一比哪组同学友爱、谦让、合作好!分完后,再小声说一说还可以怎
样分。
b.学生合作。
(老师巡视、指导)
c.汇报。
♦水果卡片。
♦花。
♦衣服。
d.小结。
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又对同样的物品进行了分类,大家分得都很好!
练习(课件)
1.你能将公园里的人分一分吗?
2.举例。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类,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分类的情况。
想一想,可以怎样整理你书包中的物品呢?
师:分类摆放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希望同学们都养成放置物品有
序、有条理的好习惯。
3.提高题(第41页第6题)。
将这些图形分一分,你有几种分法?比一比,谁的分法多?
教学设计说明
分类的第二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对同一种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
类。
由于学生已经对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知道对不同的物品要分类,
那么对于同样的物品怎样进行分类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
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
同的。使学生能够与第一节课对比、区分,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同时,通过动手分铅笔、小组合作分卡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动手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在合作学习中体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中,力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学生举
例:书架上的书可以分成爸爸的、**的、我的,还可以分成工具书、小说、杂
志等;收拾衣柜时要把上衣放在一起,把裤子放在一起,把袜子放在一起等
等,使学生切实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养成按照分类的方法
收拾书包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
专家评析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学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首先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为
此,教师要先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探索学习进行铺垫。其次要特别注重培养
学生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就能博采众长,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
建立起团队作战意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分类”这是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
题,只是还不认识它罢了。本学期研究的两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
基础上,使之对“分类”这一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
础上掌握分类的标准,使这一知识得到升华。
1.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受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根据这一教育思想,
我认为在课堂教育环节上,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刚刚上学的孩子初步感受
知识,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起始课上环节的设
计与处理。因为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学生学习的心向即被聚焦了,便很容易进
入学习状态。
为此,课前我们先带学生去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有目的的参观,让他们
观察超市中各种商品的摆放。让学生置身于分类的环境中感受分类。在讲“分
类”的第一节课时,我们用电脑设计了超市中零乱的货架,让学生进行调整,
感知分类的作用。这就为新课的引入进行了有效的铺垫。因为是用多媒体动画
教学,通过丰富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争抢着发
言,要帮助老师整理货架。第二节课,我们设计从分铅笔引入新课,形式新
颖,别具匠心。学生拿着铅笔自由想像,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学生都打开了思
维的闸门,他们那诸多的分法(按品牌、颜色、有棱无棱、削与未削、有橡皮
否)已远远超出了教师课前的设计。
两节课都能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
并表现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由于这样步步引导,环环推进,产生的教育效果
是良好的,为下面的学习铺垫道路。就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
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
2.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小学生脑中的具体形象,决定于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所以对抽象的数学
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结合相关情境,让学生自己逐步
探索、发现和总结。特别是实际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的重要途
径,也是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
“分类”两节课的教学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学生的动口说出、动手
分分,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内涵。
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课前我们制作了大量的学具,有服装
类、文具类、球类、水果类及蔬菜类等图片,然后将这些“物品”混合后分放
在若干个纸袋中。学具袋发到学生手中,教师要先提出一些相关要求。小组活
动开始后,学生看着五颜六色的“物品”,情绪高涨。在组长的带领下,都埋
头有目的地进行分、摆、贴。教室里秩序井然,偶有争吵声,也来自于学习中
的激烈争论。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作为他们中的一员说:“我能加入你们组的
活动吗?”他们高兴地接纳我,遇到有难度的争论、操作,慢慢地感悟“分
类”的真正含义。
“分类”的第二节课比第一节课难度大,因为第一节课只需要学生把不同
类的“物品”分开,掌握单一分类标准即可,而第二节课则是同类物品按不同
标准分类。因为标准较多,学生不易把握,我们便同样准备了多样的感性材
料。例如饮料类,虽然都是听装,但商标的颜色不同;鲜花都是郁金香,却有
颜色和朵数之分;衣服又分为长短袖、有无衣领、套头和开襟等等,这些“物
品”在教学活动中,都需要学生经过认真观察,找出不同的分类标准,然后按
类别摆放在老师提供的纸板上。可见,学生观察、分类的过程,正是对“分
类”这一概念进一步理解的过程。它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掌握分类标准和运用标准
分类的能力。最后将学生的“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还进行了美的教育。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第二阶段,是学生对探索过程的表述。数
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学生的创新成果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而语言表达
过程的本身,也是对思维再加工的过程,进行信息再加工。如果只停留在动手
操作上,不加以分析、概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可能升华。只有将具体的
操作过程通过语言的加工表述出来,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
单纯的操作活动,不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的。真正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操作
让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升华。因此小组活动后汇报时,老师不做具体要
求,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想向大家介绍
什么就介绍什么。于是都争着说自己小组是如何分的——争着说这样分、那样
分的好处是什么——这是一次发散思维和语言加工的极好训练,反映出他们对
知识的理解,反映出他们已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毫无疑问,提供丰富的感性
材料,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活动从来都是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
1.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愉悦情
绪。而良好情绪的感受又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这是认识活动中很重要的方法
和手段。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因此实际操作前,教
师必须向学生说清操作目的、方法、步骤,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例如,
“分类”教学第一节课,操作活动开始前老师说:“你们想体会一下售货员的
工作吗?”“那好,这纸袋中有许多物品(自制图片),请你们每四人一组合
作。把物品倒出来,先分一分,看看可以怎样分?再摆一摆,看怎样摆合理?
如果满意了,就把背面的双面胶纸揭下来,贴在纸货架上。撕下的小纸片不要
随手扔放回口袋中,注意环境的清洁。看看哪个组设计得合理、美观,哪个组
合作得愉快。”通过这样的导向,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就
连平时不爱发言、听课不专心的学生也进入了角色,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正确
的导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必须重视。有组织、有目的的操作活动,不但能点
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达到超常状态。但
必须注意到,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的“独生代”。自私、以我为中心是多数孩
子的共同弱点。为此,在操作活动中我们强调合作,其目的有三:第一,是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长远的观点看,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可能更注重团
队精神。第二,合作可传递出各种信息,包括学生的各种想法,能帮助教师更
多地了解学生,以便有的放矢的施教。第三,“合作”是开放式的交流信息。
学生的各种见解、思路,在交流中得到肯定或否定,培养学生虚心和求实的精
神,使他们能在比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不
甘为人后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立体作用。
“分类”两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多次采取了合作互动的方式,选择不
同的组合形式(小组、同座位),达到相互交流启发的目的。合作中教师除引
导学生探索知识,还注意观察各组的合作效果。对最初的授课班级,曾发现合
作不愉快的现象,有的学生认为图片好看、好玩,一人独揽,不许别人动手;
有的组讨论意见不一致,各说各的、各干各的,互不服气。两人合作分15枝铅
笔,有的组就一人一半,自己分自己的。汇报时有的学生只想自己都说了,不
给别人发言的机会。发现这些问题后,教师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在纠正这些
错误做法的同时,初步给了学生团队作战的意识,强化合作精神。由于学生全
身心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合作气氛,把
整节课的学习推向高潮。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参与意识越强,合作意识越浓,越能发挥他们的潜
能,越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分类”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讲解分类的含义。这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
份,将学生带入实际生活,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会、理解分类,然后再根据
学生自己的理解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
主探索的意向,为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教师只是参与者,组织
者,引导者。
第一节课,从整理超市商品入手,到小组合作,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
的分类现象。这时学生头脑中迅速回闪着他们接触过的种种感性材料。然后他
们争先恐后地举出了丰富多彩的实例,如:厨房里碗、盘子的摆放(按大小、
质地),书柜中书籍的排列(可按种类、大小),衣柜中衣物的放置(可按季
节、衣裤、内外)学生将这些物品在家中分类摆放的情况说得清清楚楚。这说
明实际操作加深了他们对分类意义的理解,感悟到分类的真正含义,所以才能
恰如其分地举出各种例子。
第二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婚后财产合同范例
- 抵押贷款车合同范例
- 公司合作培训合同范例
- 手机物流运输合同模板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上岗证考试题库
- 2024年武汉客运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题目是什么题
- 2024年武汉客运从业资格证下载什么软件好
- 2024年温州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一点通
- 2024年西藏客运资格证考试试题模拟软件
- 2024年绵阳客运上岗证模拟考试题
- 护理文书缺陷的
- 《职称培训讲座》课件
- 城市综合体消防技术标准 DG-TJ08-2408-2022
- 滑雪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 2024年四川绵阳北川县部分事业单位面向县内考调43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科普现状及科普工作思考问题
- 库存管理的有效预警机制
- 美术展览策划方案
- 《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 温氏蛋鸡管理手册
- 电子应用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