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业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答案】1.B2.C3.D4.①引证法,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
②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
③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
④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5.①两者都很少写景,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
②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原文说的是“《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有相似之处”错误,原文是说“《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错误,材料二中明确说明“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
A.说的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B.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
C.说的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D.说的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方法上看,“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引用鲁迅的话和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
列举“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使用了例证法,表现宝玉“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的形象特点;
“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使论证形象生动;
“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突出宝玉对女子珍重体贴的性格。
材料二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里现个性的”“写景的成语化"《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概括出《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是:都很少写景,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
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闻文"《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概括出原因是: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答案】6.D7.B
8.波折:①当伍原不知该往哪里走陷入听天由命的绝望时,看到了那如豆的一小点儿光,燃起希望。②当伍原靠近灯光发现老乡认为能顺利完成任务时,却发现老乡听不见也不会说,陷入新的困境。③当伍原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让这个聋哑老乡明白自己身份,不知如何摆脱窘境,疲惫至极甚至大哭绝望时,忽然老乡用手摸他的头、帽子来确认身份,最终帮他指路。
效果:①加快行文节奏,制造紧张的气氛。②扣人心弦,引发读者对伍原命运的关注,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可读性。③丰富了人物形象,伍原在一次次波折中,有过欣喜、失落,甚至绝望,但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
9.①茹志鹃在这篇小说中跳过了“革命的宏大叙事”,没有描写某次大的战役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的战士伍原的经历来写。②在这抗战的大背景下,伍原个人的这次经历就是“杯水微澜”,但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又是那个时代许多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③伍原和老乡的沟通虽然充满曲折,但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这样的事情在整个时代中虽然不起眼,但也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战争年代让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
【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这让伍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错,伍原虽然绝望,但还是尽力想办法让老乡知道自己的身份,如“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纯粹和单一"错,这里应该是让人物形象更为真实,也更加立体而丰富。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重要情节和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由“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但是,往哪里走呢”“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这一点儿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可知,当伍原不知该往哪里走陷入听天由命的绝望时,看到了那如豆的一小点儿光,燃起希望。
由“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听不见,还不会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自己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撤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可知,当伍原靠近灯光发现老乡认为能顺利完成任务时,却发现老乡听不见也不会说,陷入新的困境。
由“可是老乡并不理解"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老乡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老乡挣脱了出来,急忙提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转身走去”可知当伍原苦于没有好的方法让这个聋哑老乡明白自己身份,不知如何摆脱窘境,疲惫至极甚至大哭绝望时,忽然老乡用手摸他的头、帽子来确认身份,最终帮他指路。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效果可从人物、情节、读者感受等角度分析。
情节方面:层层铺垫,步步设疑,制造紧张的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人物方面:通过一次次波折,展现了伍原欣喜、失落,甚至绝望的心理变化,但无论心理发生怎样的变化,伍原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这样更好地展现了伍原的人物形象。
读者感受方面: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引发读者对伍原命运的关注,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情节方面:本文主要叙述了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及时送到部队,在没有一点路标痕迹的情况下,始终坚定不移地前行。文中没有描写某次大的战役的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了一个迷路的战士的经历来写。
人物方面:伍原在一次次波折中,有过欣喜、失落,甚至绝望,但始终不忘自己身上的责任。伍原这一个人的形象代表着当时许多战士的形象,他身上的责任感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又是那个时代许多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战士所共同具备的优秀品质。
主题方面:“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给伍原提供了帮助。如“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表现了老乡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答案】10.BDE11.C12.C
13.(1)(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令人瘦弱的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他)仰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苦清贫的生活,和陶渊明志趣相同。(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以自己降低身份为后一个朝代做官为耻辱。
14.(1)配音律:《归去来兮辞》有词句却没有配音律,不能吟唱。
(2)赠知音:赠送给欣赏雪堂要与之为邻的鄱阳人董毅夫。
(3)乐逍遥:辛苦劳作时让家童歌唱,与之应和并打节拍,精神愉快。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
“渊明有脚疾”,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B处要断开;
“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是动宾短语,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语“陶渊明”,其后D处要断开;
“既至"是后文“欣然便共饮酌”的时间状语,用于句首其后E处要断开。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践祚’"错误。“践祚”(践阼)指皇帝即位、登基之意,并非辞官之意。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因与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饮"错误,文中并没有说陶渊明与王弘嗜好相近,且与之共饮的是庞通之;“陶渊明后接受了王弘的邀请”错误,陶渊明并未因此接受王弘的邀请,“亦无迕也"意为“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没有拒绝一起饮酒。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躬耕”,亲自耕作;“羸”,瘦弱;“候”,探望;“瘠馁”,贫困挨饿。
(2)“安勤苦”,安于勤苦清贫的生活;“同志”,志趣相同;“以”,认为;“耻”,以……为耻。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二第一段“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可知,《归去来兮辞》有词句却没有配音律,不能吟唱,作者感到有遗憾,所以为其配上音律。
从材料二第一段“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可知,因为董毅夫喜爱雪堂,想和作者成为邻居,所以赠送给欣赏雪堂要与之为邻的鄱阳人董毅夫,以报答自己的知音。
从材料二第一段“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可知,作者在辛苦劳作时让家童歌唱,与之应和并打节拍,颇得陶渊明的真趣,精神愉快。为陶渊明赋《归去来》配上音律,是作者“乐逍遥”的体现。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他曾经著《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看过的人都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
因为家庭贫穷,亲人年迈,陶渊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解职回家了。州郡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陶渊明)亲自耕种,自给自足,于是得了令人瘦弱的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仰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我听说贤人处世,天下无道就归隐山林,有道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自比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挥手让檀道济离开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姑且暂时去弹奏那弦歌(指做文官),为将来隐居生活做准备,可以吗?"当权者听到后,让他担任彭泽县令。公家的田地全叫下属种秫(高粱),说:“我只要常常能醉于酒就知足了。”妻子和子女坚持请求种粳米(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到了年末,恰逢州郡派遣督邮来视察,县吏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去拜见他。"陶渊明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低头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他没有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要结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粟里邀请他。陶渊明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拒绝。先前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交情深厚,后来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经过浔阳的时候,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想邀请颜延之赴宴,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两万文钱给陶渊明补贴家用,陶渊明却派人全送去酒家,以便日后能方便地买酒喝。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陶渊明走出宅边,在菊丛中坐着,过了很久,采了满手菊花。正好赶上王弘送酒来,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但是却收藏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得尽兴,就弹拨无弦琴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先回去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漉酒,漉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以自己降低身份为后一个朝代做官为耻辱。自从宋高祖(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召,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后世称他为“靖节先生”。
材料二:
陶渊明写《归去来兮辞》,文章有词句而没有配声律。我在东坡置地之后,在坡上面建筑了雪堂。人们都笑话雪堂简陋,只有鄱阳人董毅夫过访觉得很喜欢,并有为邻的打算。于是拿来《归去来兮辞》,稍微加以改写,使它符合声律,用以赠送给董毅夫。让家中僮仆歌唱,当时僮仆跟随我在东坡上,我放下农具与他唱和,敲击牛角为他打节拍,不是很快乐吗?
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为了追求(饮酒)而离开家庭,身体和内心都已疲惫不堪。回去吧,谁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从前的生活都不是现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干。行人指给我回家的路,门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经种植的菊田已经荒芜,原先年轻的松树已经悄悄衰老,不得不感叹我如今已和它们一样。只有小窗容我驻足,关紧了院子的大门。拿起拐杖到窗前看风高云淡,暮鸟归巢。云飞天空,本没有心思,暮鸟归巢,也只是本能。
哎呀!回归乡下了。如今我忘却了自己,也忘却了世界。亲戚之间已经无话可谈,只有音乐和文学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在翠绿的山里崎岖的小路上散步,叮咚的小溪与我为伴,暗谷里同样有着春的希望。看见草木是何等繁盛,感叹说生命也该在这里结束吧。自家的破房能算哪一类呢?为什么要担惊受怕不可终日?收敛自己的心思,不管门外的变化。神仙只会在哪里呢?至少不是对富贵的渴求。只用在水岸在山巅自在地高呼,用壶中的美酒来超脱自己。这不就是神仙一样自在的天命么?像水一样前进,遇到坎就停下。
【导语】杜甫的《登楼》通过登楼远眺,抒发了对国家多难、时局动荡的忧虑。诗中描绘了锦江春色和玉垒浮云,象征古今变幻,表达了对大唐政权的坚定信念和对入侵者的警告。全诗格律严谨,意境雄浑,情感深沉。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君主昏庸"错,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朝廷终不改不是说君主昏庸,是坚信和期盼国运长久。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客居成都,颠簸流离的漂泊愁苦之感。
②“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
③“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个《梁父吟》。诗人借诸葛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的伤痛。
17.答: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契阔谈心念旧恩
【答案】18.①弥足珍贵②源远流长③至关重要
19.示例:保藏版本,就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般,旨在保存文明的多样性。
20.示例:排比。①描述版本馆所处的位置,突出版本馆分布之广、底蕴之深;②句式整齐划一,增强语势,用语富于变化,节奏鲜明,渲染对中华文明的自豪之情。
【解析】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从后文“有记载‘版’字的商代版方鼎,有铭刻着‘中国’的何尊,有苏轼行草楷书法的宋拓本《西楼苏帖》”可知,填入成语是形容版本馆中的藏品非常珍贵,可以填入“弥足珍贵"。“弥足珍贵”,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
第二空,从前文“历朝历代的瑰宝荟萃一堂,琳琅满目,彰显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传承"可知,填入成语形容中国文明的历史悠久,可以填入“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水源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第三空,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形容版本馆在保存中华文明上的重要作用,可以填入“至关重要”。“至关重要”,相当地重要、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比喻最重要的。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
(1)结构混乱。“……的目的”和“旨在……"句式杂糅,应删除“的目的”。
(2)语序不当。“保存多样性的文明"语序不当,根据语意可判断应是保存“文明的多样性”。
故正确表述为:保藏版本,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般,旨在保存文明的多样性。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连用了“俯瞰……"北望……”“放怀……"臂挽……”四个结构相同的动宾结构的句子,构成了排比句式,所以句中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描述版本馆所处的位置,“京华的中央总馆"渭川的西安分馆”“江南的杭州分馆"流溪的广州分馆”,这些版本馆分布在中国的各个方位,从而突出版本馆分布之广、底蕴之深。
排比的作用有: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因此语段中这些句子结构相同,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突显了前面“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格局"的特点,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这一表述。读起来让句子富于韵律,节奏感强烈,铿锵有力,充满对中华文明的自豪之情。
【答案】21.①是各种“手机病"的发生②眼科才是灾区③上网是一把双刃剑
22.经过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眼睛会发生眼底黄斑病,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
【解析】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伴而来的……”可知,前后内容构成了转折关系,要填入的内容应是手机的弊端,再从后文看,谈到的是各类“手机病”,故可以填入“是各种‘手机病’的发生”。
第二空,结合后文“手机屏幕发出的是蓝光,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会发生眼底黄斑病,严重的会使患者造成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可知,填入内容是关于手机对眼睛的损伤,对应“相对于骨科”,这个科室应该是眼科,可以填入“眼科才是灾区"。
第三空,此处上承上网的害处,下对应“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可知是说上网是一把双刃剑,是有利有弊的剑,故可以填入“上网是一把双刃剑"。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语序不当,“大量长期”应改为“长期大量";
二成分残缺,“会发生眼底黄斑病”前添加主语“眼睛"。
三句式杂糅,“严重的会使患者造成……视觉细胞损伤”应改为“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或“严重的会使患者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受损伤”。
23.【答案】例文:
经典永流传,乐趣长相伴
美国著名作家梭罗说:“经典是人类思想最崇高的记录。"博尔赫斯说:“经典是长期以来,一个甚至几个民族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人出于不同的原因,以先前的热情以及神秘的忠诚而决定阅读的书。”浩瀚的书籍海洋中,经典如同熠熠闪光的珍珠,散发出恒久的光芒和魅力,经典作品作为人类精神的源泉,既烙有历史的印记,又镌刻着文化的记忆,这种人类的高级精神财富理应属于普罗大众。
是经典,治愈了我们寂寞单调的心灵,开启了营养身心的最佳模式。中国古诗词,一首诗就是一个美妙的世界;一部《史记》承载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一部《红楼梦》,满溢着凄楚的辛酸血泪。
温儒敏教授说:“经典阅读总会有困难,却又是充满乐趣的。"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是有人说当下快节奏的时代,经典如同加了密码的古老宝盒,虽然认可她的优秀和内蕴,可我却找不到正确的打开方式。诚然,在一个追求成功、实用和利益的时代,经典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佳人,在水一方,遥不可及。因为我们有一颗浮躁的心灵,我们好像没有平静下来品味一本书的时间,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满足了很多人娱乐“快感"的需求,却固化了我们原本灵动的思维。而经典名著,如一座宝藏,她是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开发、涵咏,才能得兴味之长。
如果人们仅满足或沉湎于视频微博的“碎片化”的“轻浅阅读”,就难以系统传承文化经典,就会影响民族的文化赓续。因此要不怕艰难,创新突破,重新审视和把握经典阅读的契机,如何高质量地去阅读呢?按照时代的的精神、心理、人情风俗来理解经典、认识经典,同时建议同学们参加网络读书俱乐部和班级读书交流会,借助文化娱乐栏目,像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采用多种阅读模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对经典进行立体化品读,沉浸式体验阅读经典的乐趣。
经典是文化的瑰宝,一代代阅读者曾经沉浸在经典的书香中,升华了思想,提升了境界,收获了智慧,润泽了人生。漫漫人生旅途,让我们一路书香相伴,生活由此韵味悠长,静雅多姿,收获无穷的乐趣。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从刀郎以中华传统经典名著《聊斋志异》为依托进行歌曲创作,推出新专辑《山歌寥哉》引发热议的热门事件,引发我们对于传承与借鉴中华传统文化、阅读经典书籍的思考。经典经过岁月沉淀,是时光中的瑰宝,不仅能给诸如刀郎等歌手以创作源泉,更尤其适合辨识力不强的中学生。对我们来说,读经典文学可以令人从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中深思人生道理,让青少年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以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有经典作品对生活、对社会的指导意义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等。而同时,材料中刀郎对艺术的再创作,以及经典常读常新的感悟,更启发我们,不能对经典作品生吞硬嚼,而是要注重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对我们当下生活有益的营养成分。同时,在传承的同时,也不能忘了积极创新,为世界留下新的经典。
材料二则介绍了古人以书为伴,把书作为精神寄托,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醉心于书的生活状况和精神追求,从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关键词“以书为伴”。然后话锋一转,指出现代人在读书上的缺失和遗憾,与书渐行渐远,导致缺少精神寄托。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在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老朋友——书?结合上述材料内容,我们不难确定立意:身处新时代,我们更应以书为伴,将阅读经典融入人生,在读书中涵养精神力量,使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有力。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思考现代人为何还需阅读经典?现代人阅读经典会怎样?现代人为何远离了书本?现代人该如何阅读经典?在论述“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该如何阅读经典”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阅读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阅读要专心致志,深入揣摩;要坚持“碎片化"阅读与精读相结合。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俞敏洪在大学期间读了800多本书,阅读大量书籍形成的精神人格和价值观念成为他后来创业、以及走出挫折再创辉煌的重要源泉的事例,论证阅读能使人铸就强大的意志,涵养精神品格,助力成功。也可以引用培根“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的名言,论证阅读经典的重要性,在阅读经典的思考中,品悟人生,完善自我。还可以立足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读书荒"等现象进行反面论证,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读万卷书,成就万分精彩。2.以经典为砖,铺往心灵深处。
3.阅读经典,乐在其中。4.阅读不仅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记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景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悟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请结合文本,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3分)
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一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儿,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儿。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儿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儿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着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看来,是一个听不见的人。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老乡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老乡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听不见,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听不见,还不会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自己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撤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老乡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老乡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至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老乡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老乡。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老乡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老乡挣脱了出来,急忙提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转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伍原没看到任何路标,想喊不能喊、不敢喊,是因为担心会暴露自己。
B.“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正是这样死寂的环境让伍原几近崩溃。
C.那“一小点儿黄黄的光"虽然微弱,但是让伍原不再孤独并燃起了希望。
D.老乡听不见还不会说话,这让伍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陷入绝望之中。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小说开头“没有”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没有任何“路标"的迹象出现,与标题形成反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不只一次写到伍原的“泪水”,既串联起了前后的故事情节,也让伍原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纯粹和单一。
C.“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作者用“不飘忽不移动”的灯光,象征着伍原坚定不移的信念。
D.文中对人物的刻画符合其身份特征,对迷路孤独的伍原多用心理描写,对“听不见不会说"的老乡多用动作描写。
8.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文中波折,然后分析其效果。(5分)
9.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选·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yú]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材料二:苏轼《哨遍·为米折腰》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yǐn]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3分)
渊明A有脚疾B使一门生C二儿舁篮舆D既至E欣然F便共饮酌
11.下列对材料一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在于各级官署中。
B.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C.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级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致仕”“乞身"践祚”。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属文。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清高不群,自傲高洁。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C.陶渊明嗜酒成性,不重钱财。因与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饮,陶渊明后接受了王弘的邀请,且把颜延之留给补贴家用的二万钱全部用以买酒。
D.陶渊明率真自得,随性洒脱。他曾坐在菊花丛中手把菊花,醉饮而归;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让客人先行离开。
13.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苏轼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写成《哨遍·为米折腰》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释: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号为《梁甫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联合体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第二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物理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名校大联考物理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七台河市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中学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上蔡第一高级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河南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引V1
- 报价单(报价单模板)
- 第一讲-视频拍摄入门(上)PPT优秀课件
- 办公室搬迁合同
- 北京电影学院ppt讲义.doc
- 乱世巨星谐音歌词.
- 部队保密工作心得体会最新三篇
- 硬笔书法练习米字格田字格(A4纸)word打印版
- 高温合金PPT课件
- 《药物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