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中考1年模拟)2021年中考语文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_第1页
(3年中考1年模拟)2021年中考语文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_第2页
(3年中考1年模拟)2021年中考语文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_第3页
(3年中考1年模拟)2021年中考语文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_第4页
(3年中考1年模拟)2021年中考语文12文言文阅读(课内)(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内)

考点解读

知识点名师点睛

文言文内容理解,学生就教材

学生能够用原文理解内容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概

中重点篇目重点文段的理

括和总结

文言文重点掌握文言词语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文言知识积累。注意文中重点

用等文言现象,注意古今句式的差异,准确、完整、生

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

动地翻译文句

翻译

真题实战

(2020年题组】

一、【山东省日照市2020年中考】文言文阅读I(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普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冷。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不发

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家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道之。

1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康肃公普射善:擅长

B.公亦以此自泠矜:矜持

C.尔家敢轻吾射安:怎么

D.康肃笑而道之遣:打发

1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尝射干家圃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

B.见多发矢十中八九基真无马邪(《马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场钱覆其口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睨之”“但微颔之”,写出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不屑一顾,陈尧咨因此不满。

B.“取”“置”“覆”“酌”等一系列动词,写出卖油翁倒油动作一气呵成,非常娴熟。

C.传神的对话描写是突出的写作特色之一,文章通过对话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D.在作者笔下,陈尧咨傲慢不逊,卖油翁内敛沉稳,人物形象生动,性格特征鲜明。

【分析】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

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

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

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

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

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

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为: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夸耀。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于:介词,在/介词,从;

B.其:代词,他/表示反问语气,“难道”的意思;

C.乃:都是“于是”的意思;

D.以:介词,用/介词,用来。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掌握。

A.有误,“睨”是眯起眼睛,似看非看,毫不钦佩,更无赞叹之意,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不是很

在意和他的自信,“微颔”,还是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有些许肯定的意味。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B

⑵C

(3)A

【点评】“善”的解释:

①〈形〉好;善良。《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②<动>喜欢;羡慕。《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日:‘善。‘乃下令。”

④<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

⑤<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⑥〈动〉善于;擅长。《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⑦〈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⑧<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⑨<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二、【四川省内江市2020年中考】阅读《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完成第6-9题。(13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

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共刃,骰弓弩,

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J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

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6.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周亚夫军细柳三军可夺帅也

B.上自劳军劳其筋骨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侧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D.军中不得驱驰遂许先帝以驱驰

7.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以备胡(用来)

B.已而之细柳军(往、至U)

C.天子且至(将要)

D.天子为动(为了)

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

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汉文帝,“群臣皆惊”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

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

“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分析】【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

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

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

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

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人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

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

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

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

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

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

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解答】(6)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

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军:驻军/军:军队;

B.劳:慰劳/劳:劳累;

C.乃:于是,就/乃:于是,就;

D.驱驰:纵马奔驰/驱驰:奔走效劳。

故选:Co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

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C.正确;

D.有误,句意:皇上因此而感动。为:被。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CD.正确;

B.有误,都是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人调、换、

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

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曩,先前。若,像。固,必,一定。句意: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

将军是一定可以被敌人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

答案:

(6)C

(7)D

(8)B

(9)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被敌人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

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

三.【天津市2020年中考】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

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

B.朝晖夕阴晖:日光

C.橘倾楫摧倾:倒下

D.宠辱偕忘偕:和谐

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前人之述备矣

C.至若春和景明D,而或长烟一空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

点。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答案】9.D10.A11.C

【解析】

【9题详解】

D.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故本题选D。

【10题详解】

A.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属:通“嘱”,嘱托、嘱咐。故本题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文章第③④两段,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迁客骚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登上岳阳

楼的不同心境,因此,本题C项“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的表述是错误的,不是作者,

是迁客骚人。故本题选C。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白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

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

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

这些景象的记述己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

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

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

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

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

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

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

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

高兴极了。

四.【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又何间焉()⑵小大之狱()

⑶神弗福也()⑷望其旗靡()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⑷彼竭我盈,故克之。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12、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

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晋、秦国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分析】参考译文: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

“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

不敢独臼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

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

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

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

“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

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

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上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

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

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

晋和秦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烛之武推辞不去。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

重用您,现在因情况紧急而求您,是我的过错。然而郑过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①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狱:古今异义词,案件。

③句意为:神是不会保佑您的。福:赐福,保佑;

④句意为: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己经倒下了。靡:倒下。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

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的词有: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句意为:(这)是尽职分之

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句中重点的词有: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所以;克,战胜;

句意为: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的能力。

A.有误,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表现了他的目光短浅,而非人格的卑鄙。

BCD.正确;

故选:Ao

(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选文内容可知面对齐国的进犯,曹刿是主动请求晋见庄公的,作

者记了他与“乡人”的一番对话。乡人善意地劝说他不要去参与“肉食者”的事,曹刿却坦直地回答:“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表示出对“肉食者”的不信任并积极要求参与国家的决策。如今齐军压境,曹

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作不出爽快切

要的回答。他先提出“衣食”的分配,“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

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唯有最后在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

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

根据连接材料中的句子“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可知郑文

公前期并没重用烛之武,由“遂许之”可知他答应了郑文公出使秦国,由此分析即可得知答案。

答案:

(1)①参与②古今异义词,案件③赐福,保佑④倒下

(2)①(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②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3)A

(4)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曹刿就

是长勺胜战的权威和统帅。文中多记曹刿简短、果敢的言行:“请见”“问战”“请从”、于战斗中两置可否……

这一系列活动表现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精明干练。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

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鸳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

持重。

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文公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

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点评】文言知识积累:

期:

1、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2、期望(期在必醉)

3、期限(失期,法皆斩)

4、满,周(期年之后)

五、【重庆市2020年中考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2)至于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4)虽乘奔御风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2.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链接材料】

趟潮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潮激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潮漱大如襟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4("n)漱(y£i))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U)塘)瞿

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ii))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分析】参考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

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

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

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

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阙:通假字,同“缺”,空隙,缺口。

②句意为: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襄:冲上(漫上)。

③句意为: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溯:逆流而上

④句意为: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自,如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句意为: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

亮。

②句中重点词:峻,山高。良,确实。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

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山高”“回环曲折”的特点,体现了三峡水的迅疾。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

合材料内容,从“潮海大如马”“涮源大如牛”“海海大如摸”等语句中可知,表现瞿塘峡的凶险。结合第

④段内容,从“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等语句中可知,表现三峡秋

景的肃杀,凄异。基础回答即可。

答案:

(1)①同“缺”,空隙,缺口;②冲上(漫上);③逆流而上;④飞奔的马。

(2)①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⑶B

(4)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

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

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

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

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

当的词去替换。

六.【辽宁大连市2020年中考】阅读下文,完成6—8题。(8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则有去国怀乡

(2)满目萧缪

(3)予尝来古仁人之心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3分)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设问,有什么作用?(2分)

【分析】【参考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臧起光辉,山岳

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

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

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

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嬖,

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

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

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

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

谁一道呢?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

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

②句意: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然:……的样子。

③句意:我曾经探求占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换、

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

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金,金色。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句意: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

壁。(或皎洁的月光一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壁。)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句子的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

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从句意可以知道,该句自问自答,是运用

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面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

同时,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还能引起读者对下面内容的注意和思考。

答案:

(1)①国都;②……的样子;③探求。

(2)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壁。(或皎洁的月光一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

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潜的玉壁。)

(3)运用设问,以问答的形式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起突出强调作用,同时,

运用设问可起过渡作用,还能引起读者对下面内容的注意和思考。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七.【辽宁省朝阳市2020年中考】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1—14题。(8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日光下潮(2)做尔远逝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为诋,为屿,为峨,为岩。”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沟坎穴(《河中石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4.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分析】参考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琳I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

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

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

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0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

一个叫做奉壹。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

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②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为”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为”的含义,然后总结归

纳得出答案。例句:句意为: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为:成为。

A.句意为:为住宅的华丽;为:为了。

B.句意为: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为:向。

C.句意为: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为:行为。

D.句意为: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冲击的地方,冲走沙子成为沟坎洞穴;为:成为。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解答此题可从描写的景物,再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

来分析。作者笔下的小石潭,被人遗忘于荒野,但小石潭的优美纯净的景色,让作者感到了快乐;但是因

为小石潭四周寂静无人,环境过于凄清,这不禁让作者想到了自己的遭遇,于是又触景伤情,快乐就被自

己内心的痛苦所代替了。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①穿透;②忽然。

(2)D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

不见。

(4)柳宗元遭贬谪,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悦;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

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

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

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

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

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

当的词去替换。

A.【四川省凉山州2020年中考】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虽有佳肴》)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6.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佳肴(即使)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

B.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

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D.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其真无马也(表反问)

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

C.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D.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6.A7.D

8.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解析】

【6题详解】

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故选A。

【7题详解】

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

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

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

词有“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修养),养(培养”',

注意根据句境确定词义。

【点睛】译文

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

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

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

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

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吧。

九.【2020安徽省中考】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嚏!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⑵濯清涟而不败妖:

⑶亶乎众矣宜:(4)金粟初开晓晓清初:

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善。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的象征;《咏菊》中,菊有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

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13.(4分)

(1)只

(2)(过分)艳丽

(3)应当

(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的能力。(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

常积累,或联系句意进行推敲即可作答。第(4)题虽然是在课外古诗中的词语,但联系学过的杜甫《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初”可知,是“开始,刚刚”的意思。

【答案】14.(4分)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

本题第(2)句是省略句。其次,抓住关键词。第(1)题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甚蕃”

翻译为“很多”。第⑵题中的“中通”译为“内部贯通”,注意“蔓”“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15.(2分)

隐逸(者)耐寒(每空I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的能力。第一空,题干已明确其写法是“象征",依据'‘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该空应填写“隐逸(者):第二空,抓住“耐寒唯有东篱菊”可知,菊花有“耐

寒”的特点。

【答案】16.(6分)

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文章的写法和主旨来分析。两文都运

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之君子者也”,表达了对莲花坚贞高洁、正直

不阿的品格的赞美;《咏菊》中,作者赞美了菊花的耐寒,写“荷倾”正是为了反衬菊花耐寒,据此即可得

出因为“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参考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金

粟一般的花蕊刚刚绽开,早晨更多了一份清香。

十.【桂林市2020年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0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越明年(到)B.南极潇湘(极点)

C.担酒临风(持、执)D.微斯人(如果没有)

1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本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D.览物之情

1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百/废具兴B.朝晖/夕阴C.沙鸥/翔集D.把酒/临风

第n卷:非选择题(共94分)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5.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划线句作简要的分析。(2分)

[答案]11、B12、A13、A14、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15、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有政治抱负、志向高远、有家国情怀)的人。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一句,就是他的政治抱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019年题组】

一、【2019年中考甘肃天水卷】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