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考点0微考点04氨气及铵盐易混易易混易错聚焦一、聚焦有关氨气性质的误区1.易混易错点(1)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2)氨水呈碱性,NH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3进行计算。(3)氨气实验室制法应注意的问题①制氨时,选用的铵盐及碱都有一定的要求。选铵盐时,不选(NH4)2CO3、NH4HCO3、NH4NO3等,因它们受热易分解,使产生的NH3中混有较多的杂质气体,另外NH4NO3易爆炸;选碱时,用Ca(OH)2而不用NaOH或KOH,因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且在高温下均能腐蚀玻璃。②干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无水CaCl2(8NH3+CaCl2=CaCl2·8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③净化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④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团,目的是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⑤尾气处理: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4)实验室制取少量NH3的两种简易方法①加热浓氨水(图甲)反应原理:NH3·H2Oeq\o(=,\s\up7(△))NH3↑+H2O。②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图乙)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eq\o\al(+,4)+OH-,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消耗水且使c(OH-)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的分解。2.正误判断(1)NH3溶于水后完全生成NH3·H2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NH3为电解质。 (×)(3)NH3的催化氧化反应中氧化产物为NO。 (√)(4)用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制得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3为碱性气体。(√)(5)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6)加热盛有NH4Cl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说明NH4Cl固体可以升华。 (×)(7)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8)现有1mol·L-1的氨水,则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是1mol·L-1。(×)(9)充满纯净氨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水会迅速充满试管。(√)(10)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11)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是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12)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13)实验室可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14)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15)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是加热分解氯化铵(×)(16)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上述叙述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一、聚焦铵盐的误区1.易混易错点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铵盐分解不一定产生NH3,如NH4NO3在400℃以上分解生成N2、NO2和H2O。(2)硝酸铵受热易分解爆炸,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3)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不一定呈酸性,NH4HCO3、(NH4)2S溶液等均呈碱性。(4)不稳定性:NH4Cl、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H4Cleq\o(=,\s\up10(△))NH3↑+HCl↑、NH4HCO3eq\o(=,\s\up10(△))NH3↑+H2O+CO2↑。(5)与碱的反应①固体反应:NH4Cl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eq\o(=,\s\up10(△))NH3↑+NaCl+H2O。②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加热):NHeq\o\al(+,4)+OH-eq\o(=,\s\up10(△))NH3↑+H2O。稀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加热):NHeq\o\al(+,4)+OH-=NH3·H2O。2.正误判断(1)铵盐都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均呈酸性。(×)(2)铵盐加热都易分解,产生氨气(×)(3)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eq\o\al(+,4)(×)(4)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一定是氮元素。(√)(5)因为NH4Cl为强酸弱碱盐,所以可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6)检验NHeq\o\al(+,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7)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需要的仪器只有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8)因为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可用作氮肥。 (×)易易错典例分析易错典例1易错典例11.氨广泛应用于化工、化肥、制药等领域,一种新型制备氨的方法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属于人工固氮B.反应②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⑤在无水环境中进行时,有白烟产生D.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反应物是和,产物是和【答案】B【解析】A.反应①是氮气和镁化合生成氮化镁,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人工固氮,A正确;B.反应②是氮化镁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镁、氨气,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因此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反应⑤是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因此在无水环境中进行时,有白烟产生,C正确;D.根据转化关系图可判断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反应物是和,最终产物是和,D正确;答案选B。易错典例易错典例22.对于铵盐的描述都正确的是①都溶于水
②都是白色晶体
③都有刺激性气味
④加热后都有NH3放出
⑤与碱混合后加热都有NH3放出A.全部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答案】C【解析】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都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加热后生成氨气和水,大多数铵盐加热后分解生成氨气;铵盐加热并不一定全部放出氨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生成氮气或氮的氧化物等;答案选C。举一反三举一反三1jYFs1.下列关于氨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铵盐都为晶体,都能溶于水且加热时都能产生NH3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铵盐作氮肥时,与生石灰混用的效果更好D.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答案】D【解析】A.铵盐加热时不都能产生NH3,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故A错误;B.氨气与氯化氢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铵盐作氨肥时,与生石灰混用易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外气压差的出现,产生喷泉,所以该实验体现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故D正确;故选:D。举一反举一反三2jYFs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B向某白色粉末中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粉末一定是碳酸盐C向某无色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D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有氨气生成,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故A符合题意;B.向某白色粉末中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粉末可能是碳酸盐、碳酸氢盐或亚硫酸盐,故B不符合题意;C.向某无色溶液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SO或Ag+,故C不符合题意;D.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一定是钠元素的溶液,不一定是钠盐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举一反举一反三3jYFs3.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答案】C【解析】A.装置甲的反应为,在没有加热条件下,没有氨气生成,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为,故A不选;B.浓硫酸具有强酸性,氨气能与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B不选;C.氨气和CuO能发生反应,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故C选;D.苯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该装置能引起倒吸,可选择用四氯化碳替代苯,故D不选;故选C。易混易错剖析易混易错剖析1.为什么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也产生白烟?【细剖精析】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化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不可能形成白烟。2.液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什么?【细剖精析】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3.用长试管加热NH4Cl能制取NH3吗?为什么?【细剖精析】不能。因为NH4Cl分解产生的NH3和HCl遇冷会再次化合为NH4Cl,不能用于制取NH3。4.现有1mol·L-1的氨水,则该溶液中NH3·H2O浓度是1mol·L-1吗?为什么?【细剖精析】不是。溶液中NH3、NHeq\o\al(+,4)、NH3·H2O的浓度和为1mol·L-1。注意通常认为氨水中的溶质是NH3。5.固态NH4Cl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遇冷又变为固态NH4Cl;固态碘受热变成蒸气,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请说明判断的理由。【细剖精析】不相同。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蒸气,是物理变化。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说明理由。①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②实验室用浓氨水与NaOH固体制取氨气。③氨和酸反应生成铵盐,与挥发性酸相遇时能形成白烟。④某晶体与NaOH共热放出一种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晶体中含有NHeq\o\al(+,4)。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微粒是NHeq\o\al(+,4)。⑥把NH3通入稀HNO3中,当溶液的pH等于7时,溶液中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细剖精析】②③④正确。①不正确,NH3本身不导电,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eq\o\al(+,4)+OH-而导电,故NH3不是电解质;⑤不正确,氨水中存在大量的NH3·H2O和少量的NHeq\o\al(+,4);⑥不正确,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得到NH4NO3溶液,NHeq\o\al(+,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pH<7。7.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哪里?【细剖精析】①烧瓶要干燥。②收集的气体要满。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8.实验室制取NH3时,采用的收集气体的方法是什么?用何种干燥剂干燥氨气?怎样验满?【细剖精析】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干燥剂:碱石灰验满方法: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瓶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生成。核心知识梳理核心知识梳理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比空气小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2.氨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eq\o\al(+,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eq\o\al(+,4)、OH-、H+。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eq\o()NH3↑+H2O。(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HCl+NH3=NH4Cl、NH3+HNO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eq\o\al(+,4)。(4)氨气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4.铵盐及NHeq\o\al(+,4)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2)铵盐的化学性质(3)NHeq\o\al(+,4)的检验未知液eq\o(→,\s\up7(OH-))呈碱性eq\o(→,\s\up7(△))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NHeq\o\al(+,4)。易错易错通关对点练1.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裝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B.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C.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D.图示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答案】A【解析】A.实验中盐酸和氨水挥发后相互反应生成氯化铵,两者均属于易挥发性物质,A正确;B.有白烟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B错误;C.根据黑点与白点的个数可以判断出实验中氨气运动的速度比氯化氢气体快,C错误;D.石蕊溶液遇碱变蓝,氨气溶于水生成弱碱氨水,则黑点是变蓝,D错误;故答案为:A。2.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错误的是A.遇时,产生白烟:B.溶于水,溶液呈酸性:C.溶于稀中,溶液变黄:D.在固体上滴入几滴溶液闻到气味:【答案】D【解析】A.遇生成氯化铵晶体,产生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溶于水生成硝酸和气体,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C.溶于稀中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变黄,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铵盐可以和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在溶液中滴入几滴溶液发生反应,在固体上滴入几滴溶液,不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故D错误。故选D。3.下列有关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氨属于电解质B.液氨是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C.氨气遇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产生白烟D.氨气易液化,所以可用来做喷泉实验【答案】B【解析】A.氨是非电解质,A错;B.液氨的组成只有氨分子,是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B对;C.硫酸没有挥发性,氨气遇浓硫酸不能产生白烟,C错;D.氨气易用来做喷泉实验是因为易溶于水,D错。故选B。4.在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未见沉淀生成,若再通入某气体则会产生沉淀,该气体不可能是A.Cl2 B.NO2 C.CO2 D.NH3【答案】C【解析】A.亚硫酸和Cl2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不符合题意;B.NO2通入溶液变为硝酸,硝酸和亚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C.CO2通入到溶液中,和氯化钡不反应,没有沉淀生成,故C符合题意;D.NH3通入亚硫酸中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铵,故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5.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B.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该实验说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答案】C【解析】A.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中含有大量OH,使溶液显碱性,酚酞遇碱溶液变红,A正确;B.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酚酞试液沿导气管进入烧瓶中而形成喷泉实验,B正确;C.喷泉实验的形成与物质的密度无关,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会沿导气管进入烧瓶中而形成喷泉,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6.“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两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中,适当加热后,可观察到“封管”上端内壁上有固体附着B.实验②中,加热时“封管”内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又变为浅红色C.两个“封管实验”中都发生了化学反应D.实验②中NH3体现出的性质与NH3的喷泉实验(NH3,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完全不同【答案】D【解析】A.加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上方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晶体,A正确;B.加热时氨气逸出,“封管”内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氨气溶解,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电离生成,溶液显碱性,遇酚酞变红,B正确;C.由选项A、B分析可知,两个“封管实验”中都发生了化学反应,C正确;D.实验②中体现易溶于水、碱性,与的喷泉实验(,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D。7.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①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③铵盐与碱共热放出氨气;④铵盐都不能与酸反应;⑤铵盐都易分解。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答案】D【解析】①硝酸铵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和+5价,错误;②铵盐都是离子晶体,都易溶于水,正确;③铵盐与碱共热能够反应放出氨气,正确;④碳酸铵能够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错误;⑤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正确。其中正确的有②③⑤,故选D。8.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加热晶体制备氨气B.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C.将浓氨水滴到CaO上,会有氨气生成D.除去碘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可采用升华的方法【答案】C【解析】A.NH4Cl晶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又结合成氯化铵,所以不能用加热NH4Cl晶体的方法制备氨气,故A错误﹔B.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挥发出的NH3和HCl(HNO3)结合成氯化铵(硝酸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形成白烟,但浓硫酸难挥发,所以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能观察到白烟,故B错误;C.将浓氨水滴到CaO上,发生反应CaO+NH3·H2O=NH3↑+Ca(OH)2,生成氨气,同时CaO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故C正确;D.在加热条件下,碘升华,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碘凝华,氨气和氯化氢结合成氯化铵,碘和氯化铵仍混在一起,所以不能采用升华的方法除去碘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故D错误;故选C。9.室温下,在透明的强酸和强碱性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B.、、、C.、、、 D.、、、【答案】A【解析】A.、、、之间不反应,也不与H+或OH反应,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B.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H+反应,和OH反应,在强酸和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题意;C.强酸性溶液中H+和、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强碱性溶液中OH和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题意;D.强酸性溶液中H+和不能大量共存,强碱性溶液中OH和、均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题意;答案选A。10.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色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SO2具有漂白性C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时,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含有ClD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含NH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根据相似相溶性可知,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I2更容易溶于CCl4,因为CCl4的密度大于水,故振荡后静置后,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色,A不符合题意;B.将SO2通入溴水中,SO2与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B符合题意;C.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AgCl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Cl,C不符合题意;D.与OH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NH3,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NH,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易错易错通关能力练1.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工具,a~g分别表示氮元素的不同价态所对应的物质,其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属于强电解质B.g受热分解一定能得到aC.b常温下可转化为c从而实现氮的固定D.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a【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a为3价的氢化物,即NH3,b为N2,c为+2价的氧化物,即NO,d为+4价的氧化物,即NO2或N2O4,e为+5价的含氧酸,即HNO3,f为3价的碱,即NH3•H2O,g为3价的盐,即铵盐,据此分析作答。A.根据分析可知,f为NH3•H2O,属于弱碱,故A错误;B.铵盐受热分解不一定得到a,可能得到氮的氧化物,如硝酸铵在不同温度的分解,故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b为N2,c为NO,b在放电条件下可转化为c从而实现氮的固定,故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a为NH3,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表现氨的还原性B.氨与氯化氢相遇产生白烟C.无水CaCl2或碱石灰均可以用于干燥氨气D.液氨可用作制冷剂【答案】C【解析】A.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为4NH3+5O24NO+6H2O,N元素化合价升高,表现氨的还原性,选项A正确;B.氨与氯化氢相遇生成固体氯化铵,产生白烟,选项B正确;C.CaCl2能与氨气反应生成CaCl2·8NH3,无水CaCl2不能可以用于干燥氨气,氨气可用碱石灰干燥,选项C错误;D.液氨易液化,可用作制冷剂,选项D正确;答案选C。3.如图所示利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烧杯盖住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固体表面有气泡吸收氨,放出水蒸气B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极易溶于水C烧杯内有白烟D溶液变白色浑浊氨水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铁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遇氨水放出氨气,故不选A;B.氨气溶于水呈碱性,所以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不选B;C.氨气和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发生反应,所以烧杯内有白烟,故选C;D.氨水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故不选D;选C。4.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NaHCO3→Na2CO3 B.FeCl3→FeCl2 C.Fe(OH)2→Fe(OH)3 D.NH3→NO2【答案】D【解析】A.由反应,该转化可一步实现,A不选;B.向FeCl3溶液中加入Fe,,该转化可以一步实现,B不选;C.Fe(OH)2遇空气会迅速由白色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反应式为,C不选;D.NH3与O2反应生成NO,NO被O2氧化为NO2,因此,该转变需要两步,D选。故选D。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稀硝酸与铜反应:Cu+4H++2NO=Cu2++2NO2↑+2H2O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OH—NH3·H2O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H2O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2NH3·H2O=2NH+Fe(OH)2↓【答案】C【解析】A.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故B错误;C.氨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2O+H+=NH+H2O,故C正确;D.氨水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3NH+Fe(OH)3↓,故D错误;故选C。6.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1和b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已知2a=b,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氨水密度小于水)()A.2w1=w2 B.w1=2w2 C.2w1<w2 D.w1<w2<2w1【答案】C【解析】设质量分数w1的氨水密度为ρ1g/mL,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为ρ2g/mL,质量分数w1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a=mol/L,质量分数w2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b=mol/L,由于2a=b,所以2×mol/L=mol/L,故2ρ1w1=ρ2w2,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ρ2<ρ1,故2w1<2w2,故答案为C。7.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答案】C【解析】A.①装置NH4Cl加热分解生成HCl和NH3,在试管口处NH3和HCl气体遇冷会再反应生成NH4Cl,收集不到NH3,A错误;B.NH3极易溶于水,NH3溶解导致导气管中气体压强减小而引发倒吸现象,因此②不能用于NH3的吸收,②装置,防倒吸装置中漏斗口与液面应接触,但插入液面之下不能防止倒吸,B错误;C.③装置用浓氨水加热可分解制得NH3,C正确;D.由于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NH3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为防止空气对流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8.下列施用铵态氮肥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化肥碳酸氢铵后要立即盖上泥土B.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C.铵态氮肥应贮藏在避光、干燥和阴凉处D.为了让氮肥迅速地被农作物吸收,宜在高温天进行施肥【答案】D【解析】A.化肥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氨气逸出,导致肥效降低,因此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化肥碳酸氢铵后要立即盖上泥土,A正确;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水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导致肥效降低,因此不能混合使用,B正确;C.铵态氮肥易溶于水,且受热、光照易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氨气,故应贮藏在避光、干燥和阴凉处,C正确;D.高温天进行施肥,铵态氮肥分解产生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导致人发生危险,而且会导致肥效降低,因此应该在凉爽天气施肥,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9.大气中的氮循环(如图所示)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过程中被氧化为 B.转化成发生了还原反应C.温度越高,转变成的速率越快 D.图中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共有三种【答案】B【解析】A.转化过程中应被还原为,A错误;B.转化成,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B正确;C.该反应有微生物参与,温度过高微生物失去活性,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D.图中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化合价,D错误;故选B。10.有关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无NH3B.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NH3·H2ONH+OHC.氨气能发生喷泉实验的原因是NH3与水发生了反应D.将氨水加热,氨水的浓度变大【答案】B【解析】A.氨水的主要成分是NH3·H2O,氨水中存在H2O、NH3、NH3•H2O三种分子,存在H+、OH、NH三种离子,故A错误;B.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氨水中的一水合铵为弱碱,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显碱性,NH3·H2ONH+OH,故B正确;C.氨气能发生喷泉实验的原因是NH3溶于水使体系内压强急剧减小,故C错误;D.将氨水加热,氨气的溶解度减小,氨气逸出,氨水的浓度变小,故D错误;故选B。11.氮和氮的化合物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极其广泛的用途。(1)为爆炸物,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可能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__(填字母)。A. B.C. D.(2)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是否泄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填化学式),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L,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3)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将还原生成。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能否被还原。①A装置中盛放浓氨水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试剂甲是_______。②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③若能够被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答案】(1)C(2)
Cl2
0.6(3)
分液漏斗
碱石灰
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
【解析】(1)A.N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3升到0,部分由+5降到0,O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到0,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可能发生,A不符合题意;B.非氧化还原反应,可能发生,B不符合题意;C.N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到+5,O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到0,元素化合价只升不降,不可能发生,C符合题意;D.N元素的化合价部分由3升到0,部分由+5降到0,元素化合价有升有降,可能发生,D不符合题意;故选C。(2)Cl元素由0价降到1价,被还原,Cl2为氧化剂,N元素由3价升到0价,被氧化,NH3为还原剂,故该反应的氧化剂为Cl2;标准状况下,2.24LN2为0.1mol,生成0.1molN2,转移的电子数为0.6mol。(3)A装置制备NH3,B装置干燥NH3,E装置制备NO2,D装置干燥NO2,C为NH3和NO2的反应装置,据此进行分析。①A装置中盛放浓氨水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试剂甲干燥NH3,应为碱石灰;②E装置为浓硝酸和Cu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③NH3和NO2反应生成N2和水,NO2逐渐减少至反应完,故C装置中的现象是红棕色颜色变浅,最后褪为无色;发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