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泰山记——古代山水游记之美泰山是何风景?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隶属于山东省泰安市,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泰山代表景点有阴阳界、桃花峪、傲徕峰、玉皇顶。我们知道哪些写泰山的诗文?《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李梦阳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送范山人归泰山》李白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走近作者姚鼐(nài)(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姚鼐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编选《古文辞类纂》。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桐城派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称为桐城派“四祖”。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正式打出“桐城派”旗号,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说:“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应运而生。创作背景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文体知识:记“记”是一种古代散文体裁,其特点在于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记叙的内容可以包括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因此也被称为“杂记”。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述为主,同时兼有议论和抒情成分。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通过记述岳阳楼的修建过程、描绘岳阳楼的景色,来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如:《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学习目标一、了解文中作者的登山路线图二、赏析文中描写泰山日出风光的文字三、体会作者登泰山的情志和雅趣。走进文本注意重点读音汶(wèn)水
南麓(lù)
砌(qì)石磴(dèng)
徂(cú)徕(lái)晦(huì)绛(jiàng)色
若偻(lǚ)
石罅(xià)
膝(xī)盖樗(chū)蒱(pú)第一段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泰山的地理形势品析第一段汶、济二水:首先介绍泰山突兀于汶、济二水之间,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有济水东去,“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万壑争流,名山傍水,分外壮观。古长城:这句既点出古长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处,成为两水分界线,又写出泰山形势之险,依山筑城。日观峰:以古长城为参照物写日观峰,既点明泰山最高点,也为这次泰山之行树起了一块指路牌。第一段交代了与泰山相关的哪些地理要素?第二段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在冒界限这石阶登山过程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顺着(中谷)入山路不到一半到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门槛几乎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停留城市请简要概括作者的登山路线从京师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越泰山西北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从南麓出发,取道中谷,越过中岭,再顺着西谷到达山巅,在日观亭等待日出。之后游览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最后下山观看道中石刻。品析第二段你认为登山过程中哪些画面最能打动人心?苍山负雪: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银装素裹,富有神韵。明烛天南:“烛”是一种光化反应。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奇景。
半山居雾:一个“居”字,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
画面特点:高峻、雄浑、壮阔文言知识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第三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五更弥漫逐渐古代博具,立起来像山峰天边同彩朱砂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或红或白,颜色错杂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泰山日出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日上,正赤如丹品析第三段写了大风、积雪、云雾、雪峰、朝霞、太阳、大海、远山,重点写日出时“极天”的变化。
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观?重点写了什么?品味作者描写日出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法写日出之前的情景,“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云雾弥漫,不但写出“风扬积雪”的视觉,而且写出了“击面”的触觉。“扬”“击”二字把劲急的风力描绘得十分突出。风力之急,气候之寒,积雪之多,使人感同身受。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以樗蒱比喻雪中的远山,拔地参天的山峰,竟然小如樗蒱。作者抓住远山又白又小的形、色特点,显得十分贴切。再从这一判断句式来看,作者先写直觉,进而判断出实际是什么,完全符合观察的过程,显得十分真实。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着重观察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以静衬动,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从“一线异色”到“须臾成五彩”到“正赤如丹”“红光动摇承之”,写出了倏忽万变的壮美景象。一个“承”字,把旭日写得仿佛有一双巨手轻托着徐徐上升,又以汹涌着、摇动着、充满无穷生命力的红光为衬托,情景愈加显得奇丽。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作者由东而西,由高到低,写晨曦中山峰绚丽多姿。没有一个字写冰雪,却使我们能够从它的形象中想象到。而“或得日,或否”的山峰,尽管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皆若偻”。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这里以群山有如臣服于下、敬礼膜拜的姿态来反衬泰山的“五岳独尊”的巍峨气概,也使日出景象显得更加庄严。第四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东岳大帝庙皇帝外出巡行时居住的处所模糊或缺失偏僻泰山的人文景观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第五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同“圆”缝隙,指松树都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泰山的自然景观品析第五段三多:多石、多平方、多松三少:少土、少圜、少杂树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日观数里无树作用: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泰山之冬的静美第六段:游记常用格式总结:作者的写作思路交代登山位置记叙登山经过描绘日出美景记叙人文景观再写自然景观交代游记作者默写练习(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3)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衬托。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4)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5)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湖北汉江集团丹江口水源招标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代理保证合同范本
- 蓟县物流合同范本
- 商业广场茶歇区装修合同
- 2025年度医院临时麻醉师聘用合同书
- 2025年度年度休闲运动商铺转让合同
- 红色石棉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实习生实习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 中国仓储物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文化艺术中心装修设计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安排表 第二版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人体的免疫系统课件
- 六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 体育原理课件
- 公路工程项目隐隐蔽工程管理办法
- PCCP安装与水压试验
- 中国民间艺术 ppt课件
-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共10页)
- 电子舌技术在普洱茶品质识别中应用的研究
- 锻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性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