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4篇)_第1页
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4篇)_第2页
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4篇)_第3页
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4篇)_第4页
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一、背景概述在高风险作业环境,如矿井、建筑工地等,为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入井检查与上下井人员核查制度至关重要。该制度旨在确保在上下井过程中,每位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得到确认,以及准确掌握井下作业人数,从而降低潜在的危险因素。二、入井检查制度1.制度目标入井检查制度的设立,旨在确保所有进入井下工作环境的人员身体健康,防止存在疾病、酒精或药物影响下的作业行为。2.实施时间与地点检查应在每日工作开始前进行,地点应设在专设的入井检查室,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记录。3.执行流程(1)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入井检查。(2)接受检查的人员需出示工作证明、个人信息和身份证明。(3)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听力等基本身体指标,并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4)全面评估人员的心脏、肺部功能等健康状况,确保无潜在健康问题。(5)如发现任何健康异常,该人员将被禁止进入井下作业,需进一步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4.制度监督(1)入井检查记录应至少保存6个月,并确保数据的机密性。(2)定期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其能准确有效地执行检查并处理各类健康状况。(3)监督部门应定期对入井检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定要求。三、上下井人员核查制度1.制度目标上下井人员核查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人员滞留或遗漏,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2.核查时间与地点核查应在每次进出井下工作环境前后进行,地点应设在井口或其他便于核查的位置。3.核查流程(1)每位人员在上下井时需依次报告姓名,由负责核查的人员核对人数。(2)核查人员需记录每位人员的姓名,确保人数与实际一致。(3)如发现人数不符,核查人员应立即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并及时处理。4.制度监督(1)上下井人员核查记录应至少保存6个月,并保持其机密性。(2)定期对核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准确有效地进行核查并处理各类情况。(3)监督机构应对核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符合要求。四、制度的意义与影响1.强化安全管理入井检查与上下井人员核查制度的执行,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人员的健康检查和身体状况监测,防止了身体不适的人员进行作业。同时,严格的井下人员核查,避免了人员滞留或遗漏,确保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保障了人员安全。2.提升工作效率实施这两项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健康检查,排除潜在问题人员,避免因身体原因导致的工作中断或事故。而通过核查制度,能及时发现人员滞留或遗漏,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3.塑造安全文化入井检查与上下井人员核查制度的执行,塑造了重视安全的企业文化。对每位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强化了人员对工作安全的认识,也使企业更加重视员工的健康。核查制度也强化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人员的安全。总结:入井检查与上下井人员核查制度是确保人员安全健康的重要管理措施。通过规范的程序和监督,确保了井下作业人员身体状况良好,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同时,核查制度有效防止了人员滞留或遗漏,提高了工作效率,塑造了安全文化,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二)一、背景井口作业安全至关重要,实施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是确保作业安全稳定进行的必要措施。通过严谨的检身和清点,可有效减少安全风险,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二、目标本制度旨在确保所有进入井口作业区域的人员均经过详尽的检身,并进行精确的上下井清点,以保证作业安全与顺利进行。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进入井口作业区域的人员,包括工作人员、工程师、监督人员等。四、定义1.检身:对进入作业区域的人员进行身体安全检查,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携带必要工具设备等。2.清点:准确统计进入作业区域的人员数量,并与名单进行对照。五、详细规定1.入井检身流程1.1所有人员需在指定地点完成检身,合格后方可进入井口作业区域。1.2检身人员应对每位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其防护装备齐全,未携带违禁或危险物品。1.3检身人员需记录检身情况,包括人员姓名、检身时间等,并进行签名确认。2.上下井人员清点流程2.1在井口设立专门清点点,所有人员需在此进行清点。2.2工作人员应对照名单逐一清点进出人员,确保数量准确。2.3清点点应有专人负责记录上下井人数,并进行签名确认。3.相关责任与义务3.1检身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严格遵循检身程序,保障作业人员安全。3.2井口作业区域的工作人员需认真执行清点工作,确保人数与名单一致。3.3工作人员应即时发现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如人员失踪、潜在危险等。六、记录与报告1.入井检身记录检身人员需填写检身记录表,记录每位进入作业区域人员的检身详情,并交由负责人审核和保存。2.上下井人员清点记录工作人员需填写清点记录表,记录每次上下井的人员数量,并交由负责人审核和保存。七、培训与评估为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熟悉制度内容和要求,并进行日常考核和监督。八、制度执行与违规处理所有人员应严格遵守制度规定,违规行为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暂停作业等措施。九、总结如下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的执行对保障井口作业安全至关重要。我们期望此模版能为组织制定和实施此类制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三)地下作业环境具有高风险性,故需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其中,井下人员出入检查与数量核查制度扮演着核心角色。以下为一份详述井下人员出入检查与数量核查程序的示例,旨在明确工作人员操作步骤,以保障作业安全。一、井下人员出入检查制度1.井下人员出入检查为每位工作人员在进入作业区前必须遵循的安全程序。2.检查内容涵盖以下几点:a)工作人员应于指定区域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安全头盔、防滑鞋、防护眼镜等,并确保设备完好,进行相应调整。b)工作人员需接受体温检测,以排除发热等不适症状,任何有症状的人员不得进入地下作业区域。c)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理解井下作业潜在风险及安全规定。必要时,应进行安全事项的复训。d)工作人员需检查个人工具和设备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如有问题,应立即报告并进行维修或更换。e)工作人员需进行签到,确认完成所有检查程序,并已接受相关安全指示。二、井上井下人员数量核查制度1.井上井下人员数量核查为每次上下井操作前的人员数量对比过程。2.核查制度包括以下环节:a)每次上下井操作前,井上和井下人员需分别进行人数清点,确保数量一致。b)清点时,人员应按顺序报出工号或姓名,并在清点表上做标记。c)如发现人数不符,应立即停止操作,重新清点。若问题持续,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d)清点表应在每次操作后保存,并提交相关人员进行核对和记录。信息应真实可靠,以便追溯具体操作时间。e)清点过程中需确保人员安全,避免漏数或错误清点,同时确保所有人员均被清点,防止人员滞留井下或井上。以上为井下人员出入检查与数量核查制度的示例。通过严格实施这些规定,可提升地下作业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当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至关重要的是,工作人员需深入理解并始终遵守这些制度,以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入井检身与上下井人员清点制度(四)一、入井检身规定:1.个人装备检查:每位井下作业人员在下井前需进行身体及装备的全面检查,确保所有安全设备完整且功能正常。这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鞋、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特殊作业人员需携带指定警示标志物品,并按要求佩戴。2.身体状况评估:作业人员需在下井前检查自身身体状况,如体温、血压、心率等,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并暂停下井作业,直至身体状况符合安全标准。3.仪器设备检测:作业人员需对携带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如有故障,应立即更换或维修。4.井口互检:在下井前,作业人员需与同事相互检查,双方确认装备齐全、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无误后,方可下井作业。5.检身报告:每位作业人员需在下井前提交书面的入井检身报告,内容涵盖身体状况评估、装备检查、仪器设备检测及井口互检情况,由上级负责人审核并存档。二、上下井人员清点规程:1.上井人员统计:上井人员在井口集合时,由领班或工长进行人数及身份的核对,确保所有人员到齐并记录。2.离岗人员清点:下井人员回到井口后,需进行离岗清点,领班或工长需再次核对人数及身份,确保记录准确无误。3.清点记录:清点结果需以书面形式记录,包括井下工作者的姓名、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