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沅江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用2B铅笔填涂)1.《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一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香港岛C.台湾D.辽东半岛3.通过史料探究历史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对图示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C.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D.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 4.《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A.割占中国香港岛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在中国设立工厂D.抢劫北京城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指太平天国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C.不能充分依靠群众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7.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B.英军强占香港岛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8.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可以看到的历史人物是A.李秀成B.关天培C.邓世昌D.林则徐9.在下列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示意图中,洋务运动应填写在处10.“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境内……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治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根据内容判断,此条约签订双方是A.中英 B.中俄 C.中法 D.中日11.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12.下列哪一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A.“公车上书” B.金田起义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南京条约》的签订13.戊戌变法中,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的措施是A.裁撤冗员 B.鼓励工商 C.改革财政 D.废除八股14.“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80条。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又令裁撤绿营,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断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策怨声载道。”上述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A.光绪帝软弱无能B.资产阶级妥协让步C.改革措施操之过急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15.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6.“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年是A.1840B.1856年 C.1900年 D.1931年17.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D.光复会 1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19.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0.“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该祭词纪念的是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C.安庆起义 D.广西起义21.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严惩外国侵略者C.洪仁玕《资政新篇》D.反对封建统治22.图某学制华民创进时轴发生①的历史事件A.黄岗义B.华国政府C.中同会立D.统下位23.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革命目标B.改变了社会性质C.推翻了封建制度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24.1913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_________的成果。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25.1916年举行登基大典,复辟帝制的是袁世凯 B.段祺瑞 C.冯国璋 D.唐继尧26.1923年,梁启超曾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B.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的原因C.二次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27.在课本剧《陈独秀》的排练现场,最合适扮演陈独秀的同学说的台词应是A.“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B.“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28.毛泽东在延安时回忆说:“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作是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C.《敬告青年》 D.《文学革命论》29.1919年,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随后举行示威游行,游行学生振臂高呼口号。游行学生呼喊的口号中应该有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0.在中共二大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B.诞生了C.明确了民主革命纲领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勇开先河】材料一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材料一中“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是指什么运动?(2分)材料二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发起了什么运动?(2分)【不懈探索】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依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2分)材料四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材料四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感悟历史】材料五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材料二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2分)材料二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2分)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2分)材料三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4分)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的标志性意义。(2分)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五四青年怎样的精神?(2分)34、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诞生”为题设计了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成立条件】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1920年,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