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时间无形,孔子以有形的流水晓喻时间的飞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汉字中表示时间的字,也是以可视的形象转喻无形的时间,体现了先民时空相依的生活体验。今人用时钟观察时间,古人也有“时钟”:以天空为钟面,以日月为指针,月往日来,是空间的位移,也是时间的流动,无形的时间,留下有形的轨迹。《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先民造字,通过太阳的方位、月相的盈亏,转喻循环往复的时间。一天之内的时间字,我们可以看到日月交错的印记。按人的作息顺序,较早出场的是“夙”字,本义是“早”,甲骨文作(见图1),上边是月亮,下边是张开的双手,以残月未尽就开始劳作表示时间早。“朝”字,本义是“早晨”,甲骨文作(见图2),从“日”从“月”从“木”,月亮未退,太阳隐于草木间,是日月交替的时段,此时阳气初盛。接下来是“旦”字,(见图3),太阳出于地平线之时,是一天的开端。由“旦”开始,太阳开启了它的天际巡行。“早”,(见图4),从“日”从“甲”。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说,“甲”像人的头,“日”在“甲”上,指太阳升到一人高的时候。“晌”是正午,此时阳光最盛。当太阳升到最高点时,也就开始了它的倾斜下沉。晚饭后,天色渐暗,步入日暮黄昏。“莫”,甲骨文作(见图5),日在草木间,此时太阳落山。后来,“莫”被借去记录其他词,就又加了义符“日”,造出“暮”字表示“日暮”义。“昏”是黄昏,日落之后、天黑之前的时段。“晚”是傍晚,表示天将要黑。至此,汉字中的义符“日”落幕,“月”再次登场。月亮初升的时间是“夕”.甲骨文作(见图6),像月亮之形。当月色笼罩大地,就进入了深沉静谧的夜。“夜”,本义是黑夜,金文作(见图7),从“夕”,“亦”声。
一月之内的时间字,主要取象于“月”。“朔”是初一,月亮复苏;“朏”是初三,新月生辉;“望”是月圆之日,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月盈则亏,“望日”之后,月光渐次暗淡。到了最后一天,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光线昏暗,这一天叫“晦”.从“日”.“每”声,“晦”是每月至暗的一天。一日之内,日升日落;一月之内,月圆月缺;日月交替,周而复始。人们以日月的空间、变化为参照,创造了一系列表示时间的字。一年之内的时间字,主要是“春”“夏”“秋”“冬”四季。人们能将连续的时间划分出时节,来源于物候的变化和农时的节奏,因此,与时节有关的字取象于物候和农事。“春”字,从“日”从“蝉”从“屯”。“屯”字像草芽刚冒出地表,同时也提示“春”的声音,整个字形取象于春日草木萌生这一典型物候。“夏”字,“日”在“人”头顶,取象于夏天阳光直射的图景,给人夏日炎炎之感。“秋”是谷物成熟的季节,从“禾”从“火”会意。“禾”,庄稼成熟、谷穗下垂之形。秋天农作物收获之后,先民用火烧荒以备播种,“秋”字的构形就是对这种民俗的反映。春种秋收是一个农事周期,所以汉语中常用“春秋”指代一整年,或者指人的年岁。“冬”字外边是“终”,里边是“日”。外边的形体像打结的绳索,表示终结。整字构意为冬季是一年之中最终的时节。时空一体,是人类的普遍观念,中国人对时空一体有很多自己的认识。《墨子》有言:“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这里的“远”“近”“修”是空间,“先”“后”“久”是时间,空间远近的产生与时间长短的持续是共生关系,时空是一体的,空间和时间只是对物体位移在两个维度上的表达。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时空一体观的,当属“四时”配“四方”,即:春为东方,夏为南方,秋为西方,冬为北方。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四时风向的方位变化密切相关,这是农耕社会时间经验和空间经验叠加的结果。在词义发展中,也有大量时空关联,如“空”“间”“交”“际”“上”“下”等词,本义都与空间相关,都引申表示时间义。时间无形,所有时间字,都取象于有形的空间。时间的有形化,换言之,就是时间的空间化,是对时空一体观念的反映。上述时间字,取象于太阳、月亮、农事、物候,都是通过有形的空间实体,表达与之关联的时间节点。其中,有些会意字通过物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来表达时间运行轨迹,例如前面提到的朝、旦、早、莫等古文字形体,就是对时间空间化的具象化表现,是对时间乃空间位移的中国式表达。(节选自齐元涛《汉字中的时空观念》)材料二:时空,在中国古代是用“宇宙”一词来表述的。“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换言之,宇指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方面延伸的空间;宙则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在古人看来,时间与空间是浑然一体的,共同构成“宇宙”这一概念。这种观念其实早在《论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就已现出端倪。孔子处在“空间”之中咏叹“时间”,或者说见到“空间”的变动,而感到“时间”的流转。中国文人的世界,从庄子的“物我同一”到苏轼的“瞬间永恒”,从来都是时空统一的。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端”的为文观体现了文学作品对时空的关注。这种关注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呈现,表现了古代文人对自身生命的理性思索,进而转化为对人类一系列本质问题,如暂时与永恒、现在与将来、有限与无限等的追寻,体现了深沉的文化内涵。所以从本质上说时空意识是一种文化意识,是个体生命在一定时空维度里对自身价值的观照。
(节选自尹环《古诗文中的时空意识解读》)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通过日月在天空的运行轨迹来观察时间,这在《周易》中有相关记载。体现在造字上就是通过日月的变化来转喻时间。B.物候变化,农时有节,人们据此将一年之内的连续时间划分为四季,“春”“夏”“秋”“冬”在字形上也体现出这一特点。C.空间和时间只是对物体位移在两个维度上的表达,因此,所有时间字都取象于有形的空间,所有空间字都表达一定的时间。D.古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浑然一体的,共同构成“宇宙”这一概念。中国古代文人对时空的关注,体现了深沉的文化内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秋”字,从“禾”从“火”,会意而成,取象于物候和农事,从它的构形中也可以看出先民收获后用火烧荒以备播种的生产习俗。B.先民将时间经验与空间经验叠加,根据四时风向的方位变化,将“四时”与“四方”相配,最能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时空一体观。C.取象于太阳、月亮、农事、物候的时间字,都通过空间实体来表达时间节点,用独具中国特色的方式表达了时间是空间位移的观念。D.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孔子《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名言,表明时间和空间一体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早已存在。3.下列选项,在造字上体现了古人时空一体观念的一项是(
)(3分)A.昃,从“日”从“仄”,意为日照人影侧斜,时间上指正午过后。B.明,从“日”从“夕(月)”,表示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的意思。
C.先,从“止”从“人”,人举足则前进,引申为时间的次序在先。D.午,象形字,舂米的木杵,后用作计时,相当于十一点至十三点。4.材料一第三段大量使用甲骨文、金文字形,有什么作用?(4分)
5.请结合文本,从时空一体的角度赏析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被退回的勋章
陈坚刘援朝紧盯着央视荧屏,被直播节目里一次紧过一次的雷鸣掌声所催引,泪水也跟着一次次夺眶而出,脸颊两行被液体侵蚀过的痕迹,延续到脚下的瓷砖,绘出两圈金银般透亮的湿润。刘援朝怀抱父亲的遗像和共和国勋章,拿着遥控器,回放,回放,一遍遍回放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实况。1950年秋。刘援朝的父亲刘宝泉随军南下,一道命令叫停了这支剿匪部队,部队成建制回撤。刘宝泉迷惑地跟随着一路急行军,乘汽车,登火车。武汉过去了,郑州过去了,北京也过去了,终于,部队在靠近鸭绿江边的一个小镇扎营了。所属第38军113师直属侦察连的战士刘宝泉,与其他战友想法一样,失去了南下剿匪建功的机会,心里十分委屈。在连队表决心会上,刘宝泉是最后一个发言的。“语气有气无力!”这是连长当时的批评,他一辈子也不敢忘。一个月后,侦察连摸黑渡过了鸭绿江,执行长途穿插侦察任务,行至朝鲜德川阳山里的一个山坳,与南朝鲜军队打了个遭遇战,俘虏敌人十一人。当时任务紧急,侦察连不能久留,他们的任务是先期侦察南边的大同江敌情,还得马上出发。通过简单审讯和观测,这些俘虏中的两个美军很可能是高级顾问或者参谋。为了不影响后续任务,必须将这批俘虏押往师部。由师部获取大同江以南的美军情报,是军中最急切的任务。必须把这批俘虏活着押回师部!这是连长交给班长和刘宝泉的“死”命令,也是班长交代他的“死”命令。面对武装整齐的俘虏和一百多里的崎岖山路,班长采用五人隔离法,即用麻绳将五个俘虏反手捆绑并拦腰连成一串,共分两组。多出的一个美军军官由班长一对一截尾押送,刘宝泉则首尾往复巡查。就这样慢慢腾腾、拖拖拉拉走了两天,到第二天煞黑才走了七十多里。这哪行呢,班长跟刘宝泉问计。“干脆把那几个不安分的毙掉。”刘宝泉气愤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行,杀俘虏就是没完成任务。”班长果断批评后,又说,“晚上警惕点,你值头半夜,我值后半夜。”朝鲜的雪花就是加厚加宽的丝绵,一片片、一朵朵被呼啸的山风赶得横冲直撞,把硕大的山体捂得只剩下皑皑白光,万物静得可怕。一阵山风拖着长长的哨声划破夜空。“砰、砰”两声枪响,刘宝泉被惊醒,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猛见一组俘虏向他扑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个翻滚,滚出“包围圈”,朝天打出一梭子,大喊两声:“别动!都别动!”晚了,还是晚了。班长倒在血泊中,刘宝泉扣动了扳机,撂翻了夺枪的两三个俘虏,然后朝天一阵横扫。“蹲下!都蹲下!”喊声震得身后山脊雪崩。或许见他敏捷地控制了现场,或许是他声如洪钟的喊声在山坳间强烈回响,俘虏被镇住了……
刘宝泉扶起胸口直冒鲜血的班长,班长半睁着眼睛,气若游丝地吐出两个字:“任——务。”两个小时后,刘宝泉安葬完班长,给俘虏加固了捆绑,把他们连成一串,这样缓慢地又走了四十多里。中途,刘宝泉保持着距离,或往复查看捆绑,或立在高处扬棍催赶,或冷眼注视那个脖子上挂着“USA”字样金属牌的美军,并用枪顶着他脑袋,说:“只要有任何异动,我首先打死你。”美军俘虏即使没听懂他的中文,从他眼神和举动中也领悟到了死亡的威胁。两天后,在距师部兴康里十多里的山坳,迎面碰到一支队伍。俘虏们有了骚动,刘宝泉的头发和汗毛也立了起来。对方见被捆绑成串的疲惫不堪的队伍,没有开枪。刘宝泉立在树后,揭开了腰间几颗手榴弹的盖子,手持冲锋枪正要拉栓迎战之时,忽闻“我们是师部接应人员”的喊声,便晕倒过去……睡了两天两夜的刘宝泉,一觉醒来却被关了禁闭,后又挨了处分。原因是虐待俘虏,没有按照命令完成任务。尤其是俘虏里,有一个美军骑兵师的机要秘书。直到离休后,刘宝泉才获得共和国勋章,还在多年前,被刘援朝弄丢了。那天,他把家里的旧衣服统统装袋,塞进了社区的爱心捐衣箱,竟将父亲那件洗得发白的黄色军大衣也扔了进去,痛失别在军大衣胸前的共和国勋章的父亲痛骂了他数天。虽然几天后,勋章在红十字会衣服分拣室里找到了,可部队转业到任的主任,硬要见人见证书才肯返还。主任接过褪了色的红色证书,久久端详后说:“不对啊。勋章背面的名字不是刘宝泉。”刘宝泉解释道:“勋章背面本没有名字,是我刻上去的。我转寄送给战友的家人,可他们又退还给了我。”“贺湘江是谁?”主任晃着勋章背面笔画深浅不一的名字问。“我的班长!”刘宝泉洪亮的声音,像眼前荧屏里的阵阵掌声,久久回荡在刘援朝泪水涟涟的眼底……(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宝泉在表决心大会上挨了批评,他迫切想要完成任务证明自己,因而押送俘虏的途中多次冲动犯错。B.面对刘宝泉想要枪毙俘虏的想法,班长果断批评,并主动承担后半夜的执勤任务,这直接导致班长牺牲。C.刘宝泉将共和国勋章刻上班长的名字,寄给班长的家人,却被退回,写出班长家人对刘宝泉的不理解。D.刘宝泉在遇到师部派来接应的队伍后,就“晕倒过去”,可见其身体极度劳累,完成押送后如释重负。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回放,回放,一遍遍回放……”,运用反复的手法,突出动作,强化感情。B.保证俘虏“活”着是班长的“死”命令,运用对比,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C.文本主体部分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写出了“父亲”九死一生押送战俘的艰险。D.文本以“父亲”的共和国勋章为线索展开叙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主旨深刻。8.文中划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处,刘援朝为什么会“泪水涟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冬,高祖在邯郸。陈豨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渡河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陈豨军遂败。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豨,阴使人至豨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傥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臣光曰: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诛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则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每写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假令①韩信学道②谦让③不伐④己功⑤不矜⑥其能⑦则⑧庶几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军,驻扎,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军”用法不相同。B.阴,暗地里、秘密地,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中的“阴”意思不相同。C.乃,意思是竟然、却,与《桃花源记》“乃不知有汉”中的“乃”意思相同。
D.夷,意思是消灭,与魏学洢《核舟记》“其船背稍夷”中的“夷”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军队攻克东垣,并更改其名为真定,乂通过金钱悬赏的方法让敌人部下活捉了王黄和曼丘臣,最终打败了陈豨的军队。B.韩信因为生病,没能跟从刘邦去攻打陈豨,反而和陈豨勾结密谋,准备发动有罪工匠和奴隶谋反,袭击吕后和太子,最后却被舍人弟举报。C.吕后与萧何谋划,以祝贺皇帝捉住陈豨为借口,欺骗韩信到朝堂上来。韩信到来后,吕后就让武士缚住韩信,并在长乐宫钟室中将他处死。D.有人认为,韩信为汉朝制定了远大计策,并为汉朝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因为失去了诸侯王的权位而怏怏不乐,才陷于大逆不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
(2)当是之时,高祖固有诛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
14.司马光评论韩信被刘邦亏待这件事时,认为“信亦有以取之也”。请结合材料概括司马光这样说的理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
陆游草径江村人迹绝,白头病卧一书生。窗间月出见梅影,枕上酒醒闻雁声。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后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描写诗人住所周围环境,渲染出凄清荒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视听结合,诗人看见窗前月下梅影,酒醒之后,听见大雁叫声,心绪不宁。C.尾联运用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后生的殷切期望,和对他们不思进取现状的批评。D.本诗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诗人晚年隐居病重时所作,情感具有相似性。16.诗歌颈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选取乡村最常见的声音展现田园生活的生机和乐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2)五岳“峻极于天”,《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认为天姥山比五岳更高大挺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涉江采芙蓉》中运用了对写的艺术手法,想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俗话说“八月十五桂花香”,可今年中秋已过,好些地方的桂花却迟迟不开。植物开花究竟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植物的生长分为两种类型: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所谓营养生长,就是植物尽量地增加自己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以便能够吸收或制造更多的营养;而生殖生长指的是植物开始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准备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果把营养生长比作“立业”,(甲)。对于人来说,考虑什么时候成家是一件大事,对于植物也是这样:每种植物都会慎重地决定自己的开花时间,以争取对环境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①植物的开花是受日照时间影响决定的,②当日照时间缩短到一定程度时桂花就会开花。③日照开始缩短的时间每年都差不多,④按理说开花时间也应该差不多,⑤那么今年为什么会出现开花这么晚的现象呢?⑥日照时间的周期虽然每年都一样,⑦但是环境的温度却并非每年都一样。在温度足够的情况下,即便日照减少,植物仍然可以维持一定效率的光合作用,多积累一些营养。所以,(乙),桂花还会考虑环境温度来作为另一个决定因素。桂花可能是这样想的:“如果温度还足够高,我还可以再造些营养存起来;如果仅凭日照变短就决定开花,那我岂不是亏了?等过几天温度降了,我再开花不迟。”在努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桂花树学会考虑多个因素来决定自己开花的时间和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本领”。植物不像动物一样可以逃避不利环境,因此,它们更加需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尽量多地利用阳光和温度,营养物质能多存一点就多存一点……说到这里,桂花树审时度势和争分夺秒的高贵品质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18.下列选项中,和文中加点语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文中划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平实的说明性文字,要求语意连贯,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南岳衡山半山腰上有一座“半山亭”,是游客登山途中的歇脚处。亭上有一副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在此歇脚的登山人看到此对联,便又有了前进的力量。登山如此,读书求学、干事创业亦如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C3.A4.①证明在一天之内的时间字中能看到日月交错印记的观点。②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早期文字,以此证明汉字的来源,更有说服力。③图文结合,形象直观,便于读者理解。【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5.①空间远近的产生与时间长短的持续是共生关系。“落木”“长江”都是空间形象,都传达出时间信息。“落木”突出暮秋时节的特点,“长江”指代时间流逝。②体现了个体生命在一定时空维度里对自身价值的观照。“无边”突出了空间的空旷辽远,“不尽”突出时间的绵绵不绝,抒发了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和无奈。【评分标准】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6.D7.B8.①描写朝鲜战场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押送任务危机四伏的氛围。②暗示将要发生的俘虏暴乱的趋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①看到抗美援朝纪念大会实况,想起了曾经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父亲,饱含对父亲的思念。②体会到战争的残酷,被父亲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感动。③被父亲和战友间的深厚战友情打动。④对自己曾经差点弄丢父亲最宝贵的共和国勋章而愧疚。【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条得6分,意思对即可。10.③⑤⑦[解析]原文标点: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11.D
12.B13.(1)看他拒绝蒯彻的建议,在陈地迎接高祖,难道有反叛之心吗?【评分标准】4分。距:同“拒”,拒绝:“迎高祖于陈”:状语后置:岂……哉:难道……吗。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2)在这时,高祖本来已有诛杀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力量还做不到罢了。【评分标准】4分。当是之时:在这时;固:本来;顾:只是。句意1分。意思对即可。14.①韩信未上报刘邦,就擅自自立为齐王。②韩信违背约定,没有与刘邦共同进攻楚王。③韩信抓住机会为自己谋取利益,缺少远大志向。【评分标准】5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冬季,高帝在邯郸城。陈豨的部将侯敞率一万余人游动袭击,王黄率骑兵一千余人驻扎曲逆,张春率一万余士卒渡过黄河进攻聊城;汉朝将军郭蒙与齐国将军迎击,大破陈豨军。太尉周勃取道太原去平定代地,抵达马邑,久攻不下,攻下后便大行杀戮。赵利守东垣城,高帝亲自率军攻打占领(东垣),将地名改为真定。高帝又用千金悬赏捉拿王黄、曼丘臣,(结果)其部下都将他们活捉送来,于是陈豨军队就溃败了。淮阴侯韩信借口有病,不跟从高帝去攻击陈豨,暗中却派人到陈豨那里,与他勾结谋划。韩信图谋在夜间与家臣用伪诏书赦免官府的有罪工匠及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太子。已经部署完毕,只等陈豨的回复。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经得罪韩信,韩信囚禁他,准备处死。春季,正月,舍人的弟弟上书举报事变,将韩信打算谋反的情况告诉吕后。吕后想把韩信召来,又担心他可能不会来,便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让人从高帝处来,说陈豨已经被擒,处死。列侯及群臣都到朝中祝贺。萧何又欺骗韩信说:“你虽然病了,也应当强挺着来道贺。”韩信来到朝廷,吕后便派武士将他捆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里斩首。韩信在斩首之前,叹息说:“我真后悔没采用蒯彻的计策,竟然被小孩子、妇人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吕后于是下令将韩信三族都灭族了。臣司马光说:世人有的认为,韩信为汉高祖首先制定远大计策,与他一同在汉中起事,平定三秦后,又分兵向北,擒获魏国,夺取代国,扑灭赵国,胁迫燕国,再向东攻击占领齐国,又向南在垓下消灭楚国,汉朝之所以能得到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