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多选)鲁科版第四章第4课时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_第1页
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多选)鲁科版第四章第4课时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_第2页
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多选)鲁科版第四章第4课时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_第3页
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多选)鲁科版第四章第4课时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_第4页
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多选)鲁科版第四章第4课时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时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结合实例认识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氮及其氧化物1.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2.氮的固定3.N2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沸点比O2的低。(2)化学性质N2的电子式为

··N︙︙N·①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2NH3,N2表现氧化性。②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Mg3N2,N2表现氧化性。③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2NO,N2表现还原性。氮元素是一种活泼非金属元素,但N2稳定,原因是氮气分子中氮氮三键很稳定,不易断裂,难发生化学反应。4.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氧化物的化学式N2ONON2O3NO2、N2O4N2O5氮元素的价态+1+2+3+4+5①N2O俗称笑气。②N2O3、N2O5分别是HNO2、HNO3相应的酸性氧化物(或酸酐)。③NO2与N2O4可相互转化:2NO2N2O4。(2)NO、NO2的比较项目NONO2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水与O2或与H2O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与人体、环境的关系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②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3)常见NOx的尾气处理方法①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②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NO不能被碱液吸收。[理解辨析]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2。()(2)NO2溶于水时,N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3)可用NO2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解析:(1)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2)NO2与H2O反应,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3)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所以NO2不是酸性氧化物。答案:(1)×(2)×(3)×2.想一想(1)氮气的性质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反应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哪几个?在属于氮的固定的几个反应中,氮气都是作氧化剂吗?①N2+3MgMg3N2②N2+3H22NH3③2NO+O22NO2④N2+O22NO提示: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所以①②④属于氮的固定。反应①中氮气作氧化剂,反应②中氮气作氧化剂,反应④中氮气作还原剂。(2)常温下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氮吗?为什么?实验室中应该怎样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提示:不能。因为2NO+O22NO2。实验室中应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氮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1.(2021·广东广州二模)氮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氮气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B.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生成NO2C.氮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之一D.氮的固定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解析: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既可升高也可降低,所以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A正确;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NO,不能生成NO2,B错误;工业合成氨时,以氮气、氢气为原料,提供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所以氮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之一,C正确;氮的固定是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即氮气)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如NH3、NO等),D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B.NO和NO2均有毒C.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D.NO可用排空气法收集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包括雷电固氮、人工固氮和生物固氮,不一定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实现,A错误;NO和NO2属于空气污染物,均有毒,B正确;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元素化合价有变化,所以NO2不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难溶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3.(双选)将12mL装有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和剩余的气体分别是(BC)A.2.4mL、O2 B.1.2mL、NOC.4mL、O2 D.3.6mL、NO解析: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NO2+O2+2H2O4HNO3,3NO2+H2O2HNO3+NO,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说明剩余气体为NO或氧气。若剩余气体为氧气,则参加反应的气体的体积为12mL-2mL=10mL,根据4NO2+O2+2H2O4HNO3可知参加此反应的O2的体积为10mL×15=2mL,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为2mL+2mL=4mL;若剩余气体为NO,根据3NO2+H2O2HNO3+NO可知该反应消耗的NO2的体积为3×2mL=6mL,反应4NO2+O2+2H2O4HNO3消耗的气体总体积为12mL-6mL=6mL,则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为6mL×15=1.2mL,故选B、C。4.如图所示,相同条件下,两个容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满NO2和NO气体,分别倒置于水槽中,然后通过导管缓慢通入氧气,边通边慢慢摇动试管,直到两个试管内充满液体。假设试管内的溶质不向水槽中扩散,则两个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A.1∶1 B.5∶7 C.7∶5 D.4∶3解析:NO2、NO装满试管,则体积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得n(NO2)=n(NO),根据氮原子守恒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两个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氨和铵盐1.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2)化学性质①还原性与氧气反应:4NH3+5O24NO+6H2O。②与酸反应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应用:用于NH3与挥发性酸的互相检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③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氨的水溶液叫氨水,呈弱碱性。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属于弱电解质,氨水是混合物。(3)用途: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等的化工原料,用作制冷剂。2.铵盐(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a.NH4Cl受热分解:NH4ClNH3↑+HCl↑。b.NH4HCO3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②与碱反应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NH4++OH-NH3·H2Ob.加热时或浓溶液:NH4++OH-NH3↑+H2O(3)NH4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理解辨析]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液氨制冷、碘的升华、NH4Cl气化都不涉及化学变化。()(2)现有1mol·L-1的氨水,则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是1mol·L-1。()(3)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解析:(1)NH4Cl气化是NH4Cl分解生成NH3与HCl,是化学变化。(2)氨水中还含有NH3、NH4+,故c(NH3·H2O)<1mol·L答案:(1)×(2)×(3)√2.想一想(1)为什么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两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也产生白烟?提示: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化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不可能产生白烟。(2)所有的铵盐分解都会产生氨气吗?请举例说明。提示: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分解都会产生氨气。例如硝酸铵在185~200℃时,分解得到两种氧化物,即NH4NO3N2O↑+2H2O。3.做一做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可能是

答案: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喷泉实验1.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B)选项气体溶液AH2S稀盐酸BHCl稀氨水CNONaOH溶液DCO2饱和NaHCO3溶液解析:硫化氢难溶于稀盐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滴入稀盐酸后圆底烧瓶内外不会产生较大的压强差,不会出现喷泉,A不符合题意;HCl与氨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铵,滴入稀氨水后圆底烧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能出现喷泉,B符合题意;NO难溶于水,与NaOH溶液不反应,滴入NaOH溶液后圆底烧瓶内外不会产生较大的压强差,不会出现喷泉,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滴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圆底烧瓶内外不会产生较大的压强差,不会出现喷泉,D不符合题意。2.(2022·江西奉新月考)中学实验中,通常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来验证气体的“溶解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B.选用合适的溶液,CO2也能用于做喷泉实验C.HCl、NH3均能用该装置做喷泉实验D.用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做喷泉实验,烧瓶中将充满稀硝酸解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用滴管加入液体后,由于气体的“溶解”,使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形成喷泉,A正确;CO2能够与强碱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外压强不一样,可以用于做喷泉实验,B正确;HCl、NH3均易溶于水,能做喷泉实验,C正确;NO2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所以烧瓶中不能充满溶液,D错误。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或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2)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吸收剂气体HClNH3CO2、Cl2、SO2、H2SNO2NO、O2(4∶3)NO2、O2(4∶1)吸收剂水或NaOH溶液水NaOH溶液水水水(3)引发喷泉的几种方法①减小烧瓶内压强a.使烧瓶内的气体迅速溶于水或某种液体中。b.使烧瓶内气体温度降低,从而使气压减小。②增大外界压强使锥形瓶中待喷液体液面上的气压增大。氨和铵盐的性质3.某同学探究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对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NH3·H2O和NaOH碱性强弱B.向试管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不变蓝,则原溶液中无NHC.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3+5O24NO+6H2OD.加热可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解析:NH3·H2O是弱电解质,NaOH是强电解质,前者部分电离,后者完全电离,故通过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可比较NH3·H2O和NaOH碱性强弱,A正确;NH3极易溶于水,稀溶液中不加热,NH3不能逸出,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NH4+,B错误;NH3不易燃烧,产生的NO是大气污染物,不能作清洁能源,C错误;NH4.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D)A.易溶于水 B.与烧碱共热产生氨气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解析: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或白色晶体,都能与苛性钠共热生成氨气,都能加热分解,但不一定有氨气产生,如NH4NO3N2O↑+2H2O,D符合题意。5.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将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A)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解析: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A正确;NH3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B错误;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铝、氯化镁等,C错误;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属于碱,NH3不属于碱,D错误。氨气的制备6.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制取干燥氨气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解析: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错误;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错误;用单孔胶塞堵住圆底烧瓶瓶口,空气排不出来,应去掉胶塞,在瓶口加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C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故需用干燥管起防倒吸的作用,D正确。7.(2021·山东济南联考)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图中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在装置甲的圆底烧瓶中加入氯化钙制取NH3B.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制备水合肼时从装置丙的a口通入NH3D.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NH3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同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所以实验室通常选用浓氨水与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而不是氯化钙,故A符合题意;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用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故B不符合题意;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为有利于氨气和NaClO溶液反应,制备水合肼时,氨气应从a口进,b口出,故C不符合题意;氨气会污染环境,用装置丁吸收反应中过量的氨气,并能防倒吸,故D不符合题意。1.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2.实验室制取氨的简便方法简便方法装置反应原理加热浓氨水NH3·H2ONH3↑+H2O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将浓氨水滴到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上,消耗浓氨水中的水,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分解产生NH3硝酸的性质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H2O以任意比互溶。2.硝酸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浓硝酸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为4HNO32H2O+4NO2↑+O2↑。(2)强氧化性①与不活泼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常温下,浓硝酸使Fe、Al钝化。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能发生“钝化”。故浓硝酸可以用铁桶盛放,“钝化”并非不反应。③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C+4HNO3(浓)CO2↑+4NO2↑+2H2O。④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FeO等还原性物质。稀硝酸与SO2、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3SO2+2NO3-+2H2O3SO42-+2NO↑+4H+、3Fe2++NO3-+4H+浓硝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该反应过程中浓硝酸表现出强酸性和强氧化性。(3)与有机物反应①硝化反应(与苯反应):+HNO3+H2O。②显色反应:含苯环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理解辨析]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实验室也可用锌粒与稀硝酸制取氢气。()(2)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为化学变化。()(3)铜溶于稀硝酸不能体现硝酸的酸性。()(4)在酸性条件下,NO3-与I-、Fe2+、S解析:(1)HNO3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放出H2。(3)Cu与HNO3反应,生成Cu(NO3)2,体现HNO3的酸性。(4)NO3-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会将I-、Fe2+、S答案:(1)×(2)√(3)×(4)×2.想一想(1)将浓硝酸存放在无色试剂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溶液变黄,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黄的原因。由此得到启示,如何保存浓硝酸?提示:4HNO3(浓)2H2O+4NO2↑+O2↑。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2)浓HNO3、稀HNO3与Cu反应分别转化为NO2、NO,反应中稀硝酸中元素化合价降低较多,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比浓HNO3的强,对吗?提示:不对。浓HNO3的氧化性比稀HNO3的强,与Cu反应时浓HNO3反应更剧烈。3.做一做用动态观点理解Cu与浓HNO3的反应。向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1)反应开始阶段产生色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又产生无色气体,此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稀硫酸,这时Cu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答案:(1)红棕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与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酸,又能与过量的铜反应硝酸的性质及应用1.下列实验事实与硝酸性质不对应的一组是(D)A.稀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酸性B.铁与稀硝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强氧化性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D.氢氧化亚铁固体与稀硝酸混合——仅强酸性解析:稀硝酸具有酸性,能与氢氧化亚铁发生中和反应,但硝酸同时具有强氧化性,会把反应产生的Fe2+氧化为Fe3+,不仅仅表现酸性,D错误。2.等质量的铜分别与等体积足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后溶液X呈绿色,铜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Y呈蓝色。比较两溶液的差异,下列关于溶液X呈绿色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A)A.X溶液中c(Cu2+)比Y溶液中c(Cu2+)大B.X溶液中含NO2-C.X溶液中c(H+)、c(NO3-)比Y溶液中c(H+)、c(ND.X溶液中溶解了NO2气体解析:浓、稀硝酸均能与铜反应,铜的质量相同,且硝酸足量,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相同。(1)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2)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只有NO2和NO,很稀的硝酸的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或NH4NO3。(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4)涉及HNO3的离子反应常见的易错问题①忽视NO3-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NO3-不能与Fe2+、I-、S②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忽视HNO3的强氧化性,将氧化还原反应简单地写成复分解反应。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3.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0%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896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原硝酸的浓度为14.0mol/LB.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是0.06NAC.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D.得到2.54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600mL解析: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NaOH,生成Mg(OH)2和Cu(OH)2沉淀,固体质量增加的是OH-的质量,且有n(OH-)=n(e-),设合金中镁、铜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24g/mol×x+64g/mol×y=1.52g,2x+2y=2.54g-1.4.1.5molCu2S和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A.5mol B.1.5molC.6mol D.1mol解析:根据题意知,Cu2S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2价,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6价,则1.5molCu2S共失去电子1.5mol×(2×1+8)=15mol,N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2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55硝酸与金属反应的有关规律具体而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两个守恒、一个关系”可表示如下:(1)两个守恒①得失电子守恒:n(金属失电子)=n(NO2)+3n(NO)。②氮原子守恒: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