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在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距今5100年至4900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A.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 B.进行史前治水的最早尝试C.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特征 D.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湖北屈家岭遗址出现了水利系统,而且存在史前稻田,这充分体现了当时农业领域有所发展,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长江流域的农业和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因此无法得出该地区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这是史前治水的最早尝试,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无法得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据利簋铭文记载,西周早期一名叫利的官员跟随武王参加伐商战争,胜利后得到超乎自己阶级地位的大量青铜赏赐。利没有把这些昂贵材料铸造为铜币,而是铸造了既可供奉祖先、又可体现自身地位的重要礼器——簋,即利簋。这反映了()A.周天子地位逐渐衰微 B.国家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周初出现私营手工业 D.周人有“礼”的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利没有把这些昂贵材料铸造为铜币,而是铸造了既可供奉祖先、又可体现自身地位的重要礼器——簋,即利簋”可知,利将大量青铜铸造礼器——簋,用以供奉祖先和体现自身地位,体现了周人有“礼”的政治理念,D项正确;西周早期,周天子地位并没有衰微,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周人有“礼”的政治理念,未体现国家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营手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3.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了博士官职。对于这些博士传世文献记载较少,今尚知名的只有十几个人,大多是儒生,其职责是“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不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甚微。究其原因是()A.百家争鸣的体现 B.制约皇权的需要C.太学教育的发展 D.治国理念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儒生所秉持的儒家思想与秦朝的治国理念不太相符,所以这些博士虽然有一定职责,但不参与政治决策,政治影响甚微,这主要是受到秦朝治国理念的影响,D项正确;秦朝建立后实行思想专制,百家争鸣基本结束,排除A项;秦朝的博士制度并非是为了制约皇权,排除B项;太学是汉代才出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4.汉高祖推行了“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赋税政策;汉文帝即位之后,“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减轻刑罚,化行天下。可见,与秦朝相比,汉初统治集团()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注重政治经济制度创新C.追求盛世的恢宏与壮美 D.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汉高祖推行了‘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赋税政策;汉文帝……减轻刑罚,化行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与秦朝暴政相比有所变化,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汉初主要改变的是施政策略,而非制度创新,汉初基本沿袭了秦制,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未体现“追求盛世的恢宏与壮美”,排除C项。故选D项。5.汉文帝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募民徙朔方十万口”;汉武帝时期,“通西南夷道”,并“募豪民田南夷”,此外派司写行头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说明西汉时期()A.民族政策呈现镇抚相济 B.采取多元措施促进民族交融C.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D.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文帝时期招募人口迁徙到边疆地区,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通往西南夷的道路,而且招募人口到西南地区开垦土地,在新开拓的地方设置郡县,这些体现了西汉时期对边疆地区开发与治理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移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开发,没有体现镇压和抚慰的民族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多元措施,只体现了移民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商业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6.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①纸张的普遍使用②门阀士族的推动③北人的大量南迁④儒家思想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据题干“《历代名画记》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利于绘画作品的产生,①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崇尚清谈,其中“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说明门阀士族的推动,②正确;故①②正确,A项正确;北方人大量南迁,促进南方的开发,但和画家数量增多无必然联系,③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的传播,儒家思想独尊地位受到挑战,出现三教并存局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7.“中国这四百年间扰乱分裂,是人种大融合的时代。在北面和西北的草原上,留在后面的一些小部族,在草原人口减少以后又逐渐茁壮,形成新的族群,例如突厥、契丹等。”材料中“中国这四百年”指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东汉末年开始到隋唐统一的四百年间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吸收了数百万外来的基因,在北方草原西部的匈奴和草原东部的鲜卑,加上西北的氐、羌和来自西域的羯人,将亚洲北支的人口融入中国的庞大基因库中。形成了新的族群,契丹是鲜卑,匈奴融合的产物。突厥是南北朝时期崛起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势力范围在今蒙古和中国的西北部一带,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突厥、契丹等,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突厥、契丹早已形成,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东晋及宋、齐、梁、陈各朝先后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的地名设置了一批州、郡和县,后世称为侨州、侨郡、侨县,用来安置北方流民。北魏时期,拓跋政权也在南北交争地带设置新郡县或侨州、侨郡。据此可知,当时设置侨州、郡县的主要目的是()A.加速民族交融 B.争夺农业人口 C.扩展统治区域 D.维护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方的东晋和宋、齐、梁、陈等政权和北魏政权设置侨郡等来安置流民,可见这些举措是为了争夺农业人口,B项正确;设置侨州、郡县有利于加速民族交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设置侨州、郡县是在原有领土范围上,与扩展统治区域无关,排除C项;设立侨州郡以统流人,是当时各国统治者争夺人口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不是维护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B项。9.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他主张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忽死从流”,高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曾下诏限制拷掠(拷打),案件处理要“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牢狱)”。其上述举措()A.表明了儒学持续向基层渗透 B.表明了礼、法开始走向结合C.体现了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 D.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法律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材料体现北魏孝文帝主张减轻刑罚,以礼教为先,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法律原则,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上层建筑的法律原则,表明不了儒学的基层化,排除A项;礼、法开始走向结合是在西汉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政策,是法律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0.“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C.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可知,剑舞起源于军队,其艺术形式体现出阳刚之气,剑舞的流行反映出唐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A项正确;据材料“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可知,剑舞不仅在宫廷流行,其艺术特征也无法体现宫廷生活的豪华奢靡,排除B项;据材料“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可知,剑舞的演变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不是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排除C项;剑舞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与文人雅士的追求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面分别是关于汉唐时期的经济政策示意图。据此可知,两者都()①是中央政府推行的赋税制度②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③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④是依据现实进行的政策调整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唐时期(中国)。图1根据汉、政府、卖出、买入、盐、铁,可以判断是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图2据唐、政府、夏、秋、地税、户税,可以判断是唐代的两税法。盐铁官营不是赋税制度,①错误;汉代盐铁官营及唐代两税法均有利于政府收入的增加,②正确;盐铁官营是汉代政府抑商政策的表现,③错误;汉代盐铁官营政策实施是出于反击匈奴、加强中央集权等的需要,唐代两税法的推行基于均田制的瓦解和租庸调的难以实施,两者都是依据现实进行的政策调整,④正确,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2.宋代承前朝开设尚药局,于药政方面开前朝先河,置和剂局和惠民局。王安石变法实行国家对成药专营。政府规范药物生产,增强了药品销售和流通方面的监督管理。大力编书,树立了药品炮制和加工制作的国家标准。响应重大疫情,快速给药,及时治疗。这些措施()A.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 B.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C.说明宋朝取消了药业民营 D.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代设和剂局(制药机构)和惠民局(卖药机构),国家对成药专营,这些措施意在规范药物生产,增强对药品销售和流通方面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保障药品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减轻百姓负担,体现民本思想,D项正确;国家对成药专营等措施确实能增加财政收入,但并非宋代药政革新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人口增长情况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药政革新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但不能明显促进人口增长,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的医药措施只是题干信息的一部分,并且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实际上宋代也不可能取消民营医药,排除C项。故选D项。13.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 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 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珍奇少见之物,各种工匠的活计都存在,这反映出元代商品贸易较为发达。元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的诗句,反映其商业区繁华热闹的景象,A项正确;“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记录的是元上都的风物人情,以及元上都这座草原生态城市的繁荣,排除B项;“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和“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描写的是自然风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14.明成祖即位当年(1402年)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等七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此后常设秘书官员,渐有“内阁”之称。内阁中的官员一般以“某殿或某阁大学士”作为官职名。此时的内阁()A.逐渐侵夺了六部的职权 B.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C.对朝政有着重要影响力 D.总揽朝政且权倾一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明成祖即位当年(1402年)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等七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此后常设秘书官员,渐有‘内阁’之称。”可知,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说明此时的内阁朝政有重要的影响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内阁逐渐侵夺六部职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明代的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总揽朝政且权倾一时”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清朝有一些加强东北边防、设立中俄界碑、绘制实测舆图等边界观念。之后,议政王大臣等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乾隆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朝贡礼”路线。这表明()A.传统边界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 B.天下观念的持续稳固与强化C.中国近代国界观念的形成受制约 D.清朝疆土频遭割让藩属丧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议政王大臣等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乾隆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朝贡礼’路线。”可分析出,中国近代国界观念的形成会受到之前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传统边界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排除A项;天下观念的持续稳固与强化与题干信息和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频遭割让”,排除D项。故选C项。16.清朝前期,湖北出现了许多专业市镇。云梦“闾阎比栉,贸易米粮之所,往来大路”。陶郑巷,朱家河、常家湾“居民多业织布”。这折射出()A.地区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B.江汉地区成为国家经济中心C.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根本变革 D.区位因素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部分地区利用各自优势、便利条件发展造纸、酿酒、造船、制瓷、制茶、丝织、冶炼、植棉等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区域性专业市镇,表明地区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江汉地区经济地位,排除B项;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社会时期,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传统经济结构极其稳定,排除C项;清朝前期出现米粮、织布的专业市镇,说明区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模式,区位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重要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其关联性,且决定一词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此制在周代即已流行,以后各朝相沿不缀。唐朝对婚龄有两次规定,贞观元年,太宗诏令,“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以礼聘娶”;到开元二十二年,玄宗改为“男十五、女十三听其嫁娶”。《唐律·户婚律》言,“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而婚书一般是由父母,亲属和媒妁来完成,法律又严禁男女私下相亲相许。唐代明文规定:“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两年,若外姻有服属而尊卑共为婚姻及娶同母异父姊妹若妻前夫之女者,亦以奸论。”《唐律》还规定:“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妾减三等各离之……诸祖父母,父母被囚禁而嫁娶者、死罪徒一年半、流罪减一等。徒罪杖一百”。甚至还规定,“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摘编自侯虎虎《唐宋婚制的演变及其流弊》(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婚姻成立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婚姻成立条件形成的原因。【答案】(1)条件:须合乎礼的规定,男女双方达到一定年龄;须立有婚约和聘有媒妁;同姓不婚;规定特定情况下不得成婚(不能在丧葬期、服刑期及不同等级之间成婚)。(2)原因:古代婚姻传统的延续;优生优育的考虑;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唐代法律的不断完善;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法律以礼入法);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及封建等级秩序的需要。【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以礼聘娶”可知,须合乎礼的规定,男女双方达到一定年龄;据材料“而婚书一般是由父母,亲属和媒妁来完成,法律又严禁男女私下相亲相许。”可知,须立有婚约和聘有媒妁;据材料“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两年,若外姻有服属而尊卑共为婚姻及娶同母异父姊妹若妻前夫之女者,亦以奸论。”可知,同姓不婚;据材料“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妾减三等各离之……诸祖父母,父母被囚禁而嫁娶者、死罪徒一年半、流罪减一等。徒罪杖一百”、“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诸杂户不得与良人为婚”等信息可知,规定特定情况下不得成婚(不能在丧葬期、服刑期及不同等级之间成婚)。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此制在周代即已流行,以后各朝相沿不缀”和所学可得出,古代婚姻传统的延续;据所学可得出,优生优育的考虑;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据材料“唐律·户婚律》言唐代明文规定《唐律》还规定”和所学可得出,唐代法律的不断完善;据材料“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妾减三等各离之……诸祖父母,父母被囚禁而嫁娶者、死罪徒一年半、流罪减一等”和所学可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法律以礼入法);据所学可得出,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及封建等级秩序的需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答案】(1)原因:统治者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政策的影响;少数民族频繁内迁;自然灾害引起人口迁移;中原战乱,人口锐减,游牧民族逐渐接受定居生活。(2)影响:推动了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可见统治者招引或强迫少数民族内迁的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杂居;少数民族为争夺资源主动内迁;根据材料可得“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塞外附近的匈奴、羌、氐等族,受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走着封建化的道路,向定居的农业生产或半农半牧生活过渡,因而要求适宜于经营农业的生活条件,不断向内地迁移;【小问2】根据材料“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杂居推动了民族融合;汉族亦吸取各少数族群的文化精华,大大丰富着自身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各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给汉族注入大量新鲜血液;为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材料二由于明初宝钞没有保证金、储蓄金等制度,而且发行无度,出现了贬值的信用危机。以成化、弘治为界,白银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崛起,到得到官方认可与自上而下合流的历程,主要以赋役折银的方式,大规模推向全国。白银作为称量货币,具有自由银的本质,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朝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丧失。市场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博弈,而且也有调和。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伴随着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赋役—财政货币化改革,引领整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摘编自万明《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白银货币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新气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答案】(1)城市商业经营打破空间限制;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出现世界最早纸币和白银货币化趋势;区域性市场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加强;海外贸易规模空前。(任答四点即可)(2)原因:宝钞贬值引发金融信用危机;民间商品经济发展的强烈刺激;官方赋役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白银独特属性特征。影响:导致了货币铸造发行权限逐渐下移;顺应了国家赋役征收方式的变革;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进程;促进了市场与国家关系的调整;加快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滥发纸币引发的经济危机;客观上助推了明朝中后期中外贸易的繁荣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坊市合一、沿街设店”可知,宋代的城市商业经营打破空间限制;根据材料“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可知,宋代的农村市场快速发展;根据材料“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可知,宋代出现世界最早纸币和白银货币化趋势;根据材料“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可知,宋代区域性市场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加强;根据材料“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可知,宋代海外贸易规模空前。(2)原因:根据材料“由于明初宝钞没有保证金、储蓄金等制度,而且发行无度,出现了贬值的信用危机”可知,明朝宝钞贬值引发金融信用危机;根据材料“白银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市场崛起,到得到官方认可与自上而下合流的历程,主要以赋役折银的方式,大规模推向全国。白银作为称量货币,具有自由银的本质”可知,明朝白银货币化受到民间商品经济发展的强烈刺激,以及官方赋役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白银独特属性特征也是原因之一。影响: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历朝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丧失”可知,明朝白银货币化导致了货币铸造发行权限逐渐下移;根据材料“赋役—财政货币化改革”可知,明朝白银货币化顺应了国家赋役征收方式的变革,同时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进程;根据材料“市场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博弈,而且也有调和”可知,明朝白银货币化促进了市场与国家关系的调整,加快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助推了明朝中后期中外贸易的繁荣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在遭受一系列侵略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全力抗争。如图为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简表(部分)。——摘编自白寿葬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至十二卷》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紧扣材料所示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民族救亡运动史近代中国在遭受外来侵略后,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阶级采取不同形式的抗争以求自救。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等标志着传统力量和改良思想的兴起。太平天国运动(18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