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3.010CCSP04DB4102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102/T024—202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编制内容 4.1一般规定 4.2海绵城市建设分类 4.3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5海绵设施设计 5.1单项海绵设施选用 5.2建筑与小区(绿色屋顶) 45.3建筑与小区(屋面雨水断接技术) 5.4城市道路 5.5绿地、公园与广场 5.6河湖水系 6海绵设施植物选择与换填土要求 6.1植物选择 6.2换填土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 9附录B(资料性附录)建筑与小区系统设计图纸 附录C(资料性附录)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图纸 附录D(资料性附录)绿地、公园与广场系统设计图纸 60附录E(资料性附录)河湖水系系统设计图纸 68附录F(资料性附录)海绵设施常用植物应用名录 DB4102/T024—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开封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提出。本文件由开封市城市管理局(城市综合执法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开封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可宁、郭舒娅、刘培坤、张丽霞、梁志鹏、刘俊鹏、王红霞、杨斌、刘博、杨楠、董靖、王岩、李璐、孙涛、赵丽丽、霍文博、王灿、曾瑜、王晓云、张亚平、李芙、罗佳欣、张熠、姚鑫雨、郑倩。DB4102/T024—2021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设计指南本文件适用于开封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相关内容的设计,用于指导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设计,部分内容可直接选用并指导施工。本文件根据适用范围和技术措施分为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公园与广场,河湖水系及其他单项通用设施五部分内容。本文件设计时所采用的设计参数、指标要求等需与《开封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结合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GBGB5000950014511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GB/T5134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CJJ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TD3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513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色屋顶greenroof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指在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表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面。3.2雨水花园raingarden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收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降雨径流,种植灌木、花草,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滞留、渗滤、净化雨水,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3.3高位花坛highlevelparterre一种在建筑周围设置,作为雨水净化装置来接纳、净化屋面雨水的海绵设施。3.4生态树池ecologicaltreepool是树木生长的地下空间,多采用适合树木生长的专用配方土,底部设置有排水导管,可消纳其周边铺装地面产生的部分降雨径流,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3.5雨水罐rainwatertank2DB4102/T024—2021雨水罐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3.6调节塘regulatingpond也称干塘,主要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一般为地上敞口式调节塘,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3.7湿塘wetpond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4编制内容4.1一般规定4.1.1本指南采用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各项技术措施,通过总体设计、海绵设施单项设计及设施组合等方面提供满足设计不同阶段和深度要求的内容。4.1.2本指南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要求,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指南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4.2海绵城市建设分类4.2.1建筑与小区4.2.1.1建筑与小区屋面和路面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内,对径流雨水进行滞蓄、过滤、净化等处理后排放或回用。4.2.1.2建筑屋面有条件建设为绿色屋顶,屋面雨水宜进行断接处理。4.2.1.3人行荷载道路和停车位宜建设为透水路面结构。4.2.2城市道路4.2.2.1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预处理后引入道路分隔带或红线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对径流雨水进行滞蓄、过滤、净化等处理后排放。4.2.2.2高架道路雨水宜进行断接处理;人行荷载道路宜建设为透水路面结构。4.2.3绿地、公园与广场4.2.3.1绿地、公园与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中。4.2.3.2公园内建筑屋面有条件建设为绿色屋顶,屋面雨水宜进行断接处理,人行荷载道路宜建设为透水路面结构。4.2.4河湖水系4.2.4.1河湖水系作为海绵城市的最终蓄水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保护水体、控制水面率;同时,在河湖水系治理中,应注重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4.2.4.2水系岸线宜建设为生态岸线。4.3海绵城市雨水系统4.3.1源头减排设施4.3.1.1源头减排设施应有利于雨水就近入渗、调蓄或收集利用降低雨水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控制径流污染。4.3.1.2源头减排设施包括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和排放,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3DB4102/T024—20214.3.1.4开封中心城区工程地质层以粉土与粉质粘土为主,土体透水性较好,综合经济与可行性建议在低影响开发技术方面,以“渗、滞、蓄、净”为主,以“用、排”为辅。其他区域应结合本区域的地质情况,选择适宜的源头减排设施。4.3.2排水管渠设施4.3.2.1排水管渠设施应确保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下雨水的转输、调蓄和排放,并应考虑受纳水体水位的影响。4.3.2.2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4.3.2.3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应满足GB50014和地方标准的要求。4.3.3排涝除险设施4.3.3.1超标雨水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达到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要求。4.3.3.2雨水系统设计应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加强城镇应对超过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降雨的韧性,并应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人员伤亡。灾后应迅速恢复城镇正常秩序。4.3.3.3受有害物质污染场地的雨水径流应单独收集处理,并应达到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后方可排入排水管渠。4.3.3.4雨水系统设计应采取措施防止洪水对城镇排水工程的影响。5海绵设施设计5.1单项海绵设施选用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内容、地理位置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单项海绵设施,具体设施可根据表1推荐选用。表1单项海绵设施选用表1●○○○2●◎●●3●◎●●4●◎○5●●●◎6●●●◎7●○●◎8●●●◎9●◎●◎●◎●●●●●●◎○●◎●●●◎4DB4102/T024—20215.2建筑与小区(绿色屋顶)5.2.1技术要求5.2.1.1种植类型可分为简单式、花园式、容器式三种。5.2.1.2简单式种植:仅种植地被植物、低矮灌木。种植土宜选择轻量化的改良土或无机种植土,种植土厚度宜100mm~300mm。5.2.1.3花园式种植:种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并设置园路、坐登、水池等休憩、观赏设施。种植土宜选用无机种植土,也可选用改良土或田园土。种植土厚度宜300mm~600mm,当种植大乔木时,局部可加厚种植土。5.2.1.4容器式种植:在可移动组合的容器、模块中种植植物,并码放在屋面上。种植土宜选择轻量化的改良土或无机种植土,种植土厚度宜100mm~300mm。5.2.1.5种植屋面植被层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屋面荷载屋面面积、坡度、风荷载、光照、功能要求和养护管理等因素确定,种植类型选用可按表2执行(本表也可适用于既有建筑的屋面)。表2种植类型选用表√√√√√√5.2.2设计要点5.2.2.1种植屋面设计应遵循“防、排、蓄、植”并重和“安全、环保、节能、经济,因地制宜”的原则。5.2.2.2种植屋面不宜设计为倒置式屋面。5.2.2.3种植屋面工程结构设计时应计算种植荷载;既有建筑屋面改造为种植屋面前,应对原结构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确定种植形式。5.2.2.4种植屋面的设计荷载应符合GB50009的规定,尚应满足下列要求:a)种植荷载应包括初栽植物荷载和植物生长期增加的可变荷载,一般情况下,树高増加2倍,其重量增加8倍,需10年时间。b)简单式种植屋面荷载不应小于1.0kN/m2,花园式种植屋面荷载不应小于3.0kN/m2(均应纳入屋面结构永久荷载),初栽植物荷载可按表3执行。c)种植土的荷载应按饱和水密度计算。表3初栽植物荷载表DB4102/T024—20215.2.2.5种植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不宜小于2%,檐沟的排水坡度不宜小于1%。5.2.2.6种植屋面的坡度不应大于50%。屋面坡度小于10%的种植坡屋面可参照平屋面设计;屋面坡度大于等于20%的种植坡屋面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防滑构造,其绝热层、防水层、排(蓄)水层、种植土层等均应采取防滑措施。5.2.2.7种植屋面防水层应采用不少于两道防水设防(满足级防水的要求),且上道应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两道防水层应相邻铺设且其材料性能应相容。耐根穿刺防水层上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保护层。5.2.2.8种植屋面应根据种植形式和汇水面积,确定水落口数量和水落管直径,并应设置雨水收集系5.2.3细部构造5.2.3.1伸出屋面的管道和预埋件等应在防水工程施工前安装完成。后装的设备基座下应增加一道防水增强层,施工时应避免破坏防水层和保护层。5.2.3.2种植屋面的女儿墙、周边泛水部位和屋面檐口部位,应设置缓冲带,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缓冲带可结合卵石带、园路或排水沟等设置。5.2.3.3种植屋面防水层的泛水高度高出种植土不应小于250mm。5.2.3.4竖向穿过屋面的管道,应在结构层内预埋套管,套管高出种植土不应小于250mm。5.2.3.5坡屋面种植檐口顶部应设置种植土挡墙,挡墙应埋设排水管;挡墙应铺设防水层,并与檐沟防水层连成一体。5.2.3.6硬质铺地应向水落口处找坡,当种植挡墙高于铺装地面时,挡墙应设置排水孔5.2.3.7水落口位于绿地内时,水落口上方应设置雨水观察井,并应在周边设置宽度不小于300mm的卵石缓冲带;水落口位于铺装层上时,基层应满铺排水板,上设雨箅子。5.2.3.8种植屋面排水沟上铺设盖板可作为园路,其侧墙应设置排水孔。5.2.3.9变形缝上不应种植,变形缝墙应高出种植土,可铺设盖板作为园路。5.2.3.10根据植物种类、种植土厚度,地形可采用起伏形式。5.3建筑与小区(屋面雨水断接技术)5.3.1技术要求5.3.1.1雨水断接是指切断径流排放通道,辅助雨水径流生态化控制、资源化利用,使雨水尽可能遵循自然水循环的规律。5.3.1.2雨水断接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雨水断接常指屋面雨水断接,广义的雨水断接还包括道路广场等非建筑屋面雨水径流通道的断接以及对管道系统的断接。5.3.1.3屋面雨水断接根据雨水管设置形式可分为建筑内排水断接及建筑外排水断接;根据断接形式包含高位花坛式、散水+植草沟式、水簸箕式、雨水罐式等。5.3.1.4建筑内、外排水是根据建筑雨水管道的位置,雨水管道设置在室内的为内排水,设置在室外的为外排水。5.3.2设计要点5.3.2.1污染严重的工业汇水区域,一般不宜做雨水断接,以避免污染转移扩散。5.3.2.2调整地面高程和坡度、合理配置植物。优先选择渗透性良好的砂性土壤或采取部分更换改良土壤的措施。对土壤渗透性较好的场地,坡度≤15%即可衔接屋面断接的雨水,要避免侵蚀土壤和损坏植被,最好选择本土、耐淹、非丛生类的植物。5.3.3细部构造5.3.3.1当断接的雨水排入绿地时,断接处与墙体保持一定间距,一般应大于0.6m。5.3.3.2高层建筑的断接应设置雨水消能措施,防止对绿地造成侵蚀。5.4城市道路5.4.1技术要求5.4.1.1城市道路应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海绵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6DB4102/T024—20215.4.1.2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预处理后引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雨水滞蓄、净化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处理。5.4.1.3当城市道路径流雨水排入道路红线内、外绿地时,在低影响开发设施前端,当雨水集中进入时,应设置沉淀池(井)等预处理设施;当雨水非集中进入时,宜设置预处理设施,对进入绿地内的初期雨水进行预处理,以减缓初期雨水对绿地环境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影响。5.4.1.4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充分考虑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需求,优先选用含绿化带的横断面形式;优化道路横坡坡向、坡度,充分考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便于雨水径流汇入。5.4.2设计要点5.4.2.1道路人行道如采用透水铺装结构层,透水铺装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5.4.2.2根据道路横断面设置情况,在道路侧分带、中央分隔带或后排绿地内设置生物滞留设施、使路面径流先汇入各生物滞留设施,超过设施渗透能力的雨水溢流排入市政雨水管道。5.4.2.3路面雨水宜首先汇入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生物滞留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道路红线内绿化带的宽度,以提高其滞水调节能力。在红线内绿地空间有限时,可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将道路雨水引入红线外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5.4.2.4合理进行道路绿地布局:三幅略、四幅略的两侧分车绿带宽度不应小于2.0m,且宜通过下沉式建设满足对汇水面内外排水量控制的调蓄空同需求;5.4.2.5优化道路横坡坡向,合理组织路面与道略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及沿线绿地的竖向关系,便于径流雨水重力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5.4.2.6溢流口连接管管径建议≥300mm,坡度i≥0.01,;生物滞留带中在排水层设置透水管排除滞留雨水,透水管宜设置清扫孔(管)等清扫设施。5.4.2.7城市道路绿化带内生物滞留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防渗膜有效防渗年限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基准期一致。其余施工事项应符合JTG/TD32及CJJ1的要求。5.4.2.8保证道路绿地率的控例要求: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宽度在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5.4.2.9道路绿化带内生物滞留设施的植物应选择耐旱、耐涝、主根不发达的品种,具体配置根据周边景观合理配置。并且为减少对植物的污染,应加强路面的保洁。5.4.2.10为达到低影响开发设施应有的效果,道路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标高、尺寸进行控制。5.4.2.11现状道路进行海绵化改造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人、非、车的通行要求,原则上改造后的生物滞留宽度不应小于2m。5.4.2.12本指南提供的道路标准横断面为开封市常用断面形式,遇到其他标准横断面时可参考本指南相关做法。5.5绿地、公园与广场5.5.1技术要求5.5.1.1公园首先明确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应符合GB51192的要求,达到上位规划规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要求。5.5.1.2结合公园内部景观及竖向设计合理对场地内部雨水进行有组织汇水,并在合适的位置放置相应的海绵措施(如植草沟、雨水花园、旱溪、湿地等),具体做法参见大样图。5.5.1.3公园应首先消纳自身降水,保证雨水不外排。其次在满足地形及地址条件的前提下,协助消纳周边区域径流雨水。5.5.1.4海绵设施中应设置溢流设施,同时保证溢流设施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5.5.1.5广场海绵措施的设置必须满足居民游憩和集会的条件开展,并结合景观设计,合理布置海绵措施。5.5.1.6广场设置水景时,宜结合雨水储存或调蓄设施共同设计,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旱喷水或市政杂用。5.5.1.7当广场位于地下建筑之上时,海绵设施应采用防渗措施。5.5.2设计要点DB4102/T024—20215.5.2.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并合理设置海绵措施。5.5.2.2梳理场地内部及周边竖向关系,划分汇水分区,确定雨水汇集重点位置。5.5.2.3公园内部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对雨水进行初级处理,再通过雨水落管计入高位花坛等海绵措施中滞留、调蓄。5.5.5.4非承载园路及铺装广场宜采用透水铺装,承载园路及铺装广场应结合地勘报告确定是否采用透水路面结构。5.5.5.5公园内的海绵措施的布局及形式与公园设计主题相吻合,做到景观协调。5.5.5.6规划承担城市排水防涝功能的公园绿地,其总体布局、规模、竖向设计还应与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5.5.5.7公园内部土壤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合理堆放。5.5.5.8绿地与公园内的植物选择应根据景观与海绵措施设计,合理进行植物选择与配置,海绵措施内的植物配置应与总体景观植物配置相吻合。5.5.5.9广场设计时应注意梳理广场与周边竖向关系,明确广场汇水分区及需要消纳的雨水量;明确广场雨水溢流出路;明确雨水控制与利用主要目标。5.5.5.10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广场宜采用透水铺装,提高雨水下渗率。5.5.5.11广场竖向设计时,应通过广场本身竖向设计与排水沟将雨水汇流、引流至周边绿地中的海绵措施中,去净化雨水。5.6河湖水系5.6.1排口5.6.1.1河湖水系禁止设置污水排口,新建雨水排口应建设面源污染消减措施,并进行水质监测,不得超过受纳水体水质管控目标。5.6.1.2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非降雨时段,合流制管渠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5.6.1.3现有合流制、混流制排口整治设计中,应结合汇水范围内的源头改造措施,设置初期雨水调节池、截污纳管等工程措施进行控制。5.6.2生态岸线5.6.2.1生态岸线设计包括陆域缓冲带、生态护岸、水域生物群落构建及已建硬质护岸生态改造等内5.6.2.2采用多样化的断面形式,结合周边地块的开发利用情况、水体的水文特征、可利用空间及景观需求等,合理选择生态护岸材料。5.6.2.3不同生态护岸材料的特性指标首先应执行国家、地方及行业内的相关规范标准;对没有相应规定的材料,在设计时应慎重采用,可通过材料的测试报告、应用条件、规模化工程案例的效果评估等材料,结合治理水体的水文特征、设计断面形式等核算该材料的边坡稳定性,根据核算成果提出生态护岸材质的相关指标值,确保满足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等要求。5.6.2.4硬质护岸改造需确保不影响河道基本功能,可在临水侧河底设置定植设施并培土抬高或者投放种植槽等,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或者沉水植物;挡墙顶有绿化空间的,可在绿化空间内布置攀援植物或藤状灌木;挡墙顶无绿化空间的,可在挡墙外沿墙面设置种植槽,槽内种植攀援植物或藤状灌木。所采用的措施必须确保已建挡墙的安全性及稳定性。5.6.2.5陆域缓冲带范围为陆域控制线到水体常水位边线或者挡墙边线之间的区域,该区域采用的人工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见本指南附录部分。5.6.3水生态修复5.6.3.1生态浮床技术用于水深较深、透明度较低,水生植物种植及存活较困难的水体;对于上游来水水质较差的河道,可逐步改善水体水质,不宜长期使用。生态浮床覆盖面积不宜大于受纳水体面积5.6.3.2水体水质原位净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增氧、生态浮床、生物膜、水体循环等。宜根据水体规模、水文条件、污染物消减要求等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技术,有效改善水体水质。5.6.3.3当水体溶解氧低于3mg/L且流速较小时,可采用人工增氧技术,应考虑控制增氧量,避免过高增氧而浪费能耗,一般控制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在5mg/L为宜,可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8DB4102/T024—2021境。5.6.3.4水生植物群落构建宜根据水体水深、水质、透明度、流速、风浪等状况,结合水生植物生长习性及生物节律等,尽量选择本土树种,优先选择耐污、净化力强和养护管理简易的品种。其中挺水植物主要设在滨岸带浅水处,种植水深以小于0.2m为宜;浮叶植物可布设在0.5~1.2m水深的低流速、小风浪水域;透明度低于0.5m的流动水体内不宜人工种植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的配置不受水体深度的影响,因其扩散繁殖快、维护工作量大,宜少布设或不布设。5.5.3.5水生动物应主要选用滤食性和碎屑食性为主的鱼类和底栖动物,适当配置肉食性鱼类,各类水生动物需考虑自身的繁殖能力,投放的数量不宜过多。6海绵设施植物选择与换填土要求6.1植物选择6.1.1植物配置选型时应综合考虑植物的最长水淹时间及干旱时间,以既耐水淹同时又能耐干旱、耐贫瘠的本土植物品种为主,同时兼顾植物搭配所产生的美化功能。6.1.2各种海绵设施内常用植物选型见附录F。6.2换填土要求6.2.1对于需要换填土壤的海绵设施,换填土壤配比应综合考虑污染物截留效果、设施渗透排空能力,具体应由试验确定。6.2.2当无条件进行实验时,换填土壤可参考如下:a)换填土壤由覆盖层、滤料层、过渡层和排水层四部分组成。b)覆盖层由碎树皮组成,不含其他杂质,如杂草种子、土、树根等。c)滤料层的土壤混合物组成:砂土(0.05mm~2.0mm)50%~70%,粉砂土(0.002mm~0.05mm)5%~30%,黏土(<0.002mm)5%~15%,有机物含量5%~10%,土壤混合物PH值6~7.5。滤料层分层铺设(包括预抛高层),每层铺设完成后应人工轻微压实。d)过渡层是介于滤料层和排水层之间的砂层。过渡层有助于防止细砂和淤泥进入排水层。过渡层材料为中粗砂,级配要求见下表4。表4中粗砂颗粒级配表1DB4102/T024—2021附录A(资料性附录)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图A.1至图A.28给岀了单项海绵设施设计图纸,包括:图A.1高位花坛大样图;图A.2雨水断接(水簸箕式、雨水罐式图A.3雨水断接(散水+植草沟式);图A.4建筑内、外排水断接;图A.5生态草沟(放坡式)示意图;图A.6生态草沟(放坡式)大样图;图A.7生态草沟(挡墙式)示意图;图A.8生态草沟(挡墙式)大样图;图A.9透水路面结构大样图;图A.10植草砖铺装样式图;图A.11新建道路生物滞留带(放坡式图A.12新建道路生物滞留带(挡墙式图A.13砾石槽;图A.14R型路缘石开口大样图(一图A.15R型路缘石开口大样图(二图A.16海绵型改造道路雨水口改造图(一图A.17海绵型改造道路雨水口改造图(二图A.18下凹式绿地大样图;图A.19雨水花园示意图;图A.20雨水花园大样图;图A.21预处理区做法图;图A.22消能井大样图;图A.23溢流井大样图(一图A.24溢流井大样图(二图A.25线性排水沟大样图;图A.26微地形大样图;图A.27植草沟形式图;图A.28植草沟大样图;图A.29模块式调蓄池图。AADB4102/T024—2021附录B(资料性附录)建筑与小区系统设计图纸图B.1至图B.10给岀了建筑与小区系统设计图纸,包括:图B.1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图B.2种植平屋面索引图;图B.3种植平屋面女儿墙外排水落口;图B.4种植平屋面女儿墙内排水落口;图B.5种植平屋面变形缝;图B.6种植平屋面变形缝立墙泛水、绿地内排水落口;图B.7种植平屋面立墙泛水、管道出屋面;图B.8种植平屋面种植池;图B.9既有建筑屋面种植改造说明(一图B.10既有建筑屋面种植改造说明(二)。DB4102/T024—2021附录C(资料性附录)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图纸图C.1至图C.9给岀了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图纸,包括:图C.1城市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图C.2单幅路雨水设施布置图(一);图C.3单幅路雨水设施布置图(二图C.4单幅路雨水设施布置图(三图C.5双幅路雨水设施布置图(一图C.6双幅路雨水设施布置图(二图C.7四幅路雨水设施布置图(一图C.8四幅路雨水设施布置图(二图C.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孕期春梦的健康宣教
- 《设寻租理论王》课件
- 社会媒体营销的总结与展望计划
- 线上艺术教学的创新尝试计划
- 科学管理班级时间的有效方式计划
- 如何实现部门间的年度协同目标计划
- 森林防火安全培训
- 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计划
- 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数据计划
- 头孢类抗菌药物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2023学年广州市白云区物理九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超声波焊接机日常保养点检记录表
- 发电机房巡检记录表
- SPC培训资料课件
- 个人违法建房出售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
-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长沙市雨花区 上学期二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题(人教版 无答案)
- 液氧、液氮、液氩充装安全管理手册
- 保卫科安全安全巡查记录表
- 污水处理操作工考试题库与答案(最新版)
- DB65∕T 2794-2007 新疆驴饲养管理规程
- 高中人教物理选择性必修二专题05 单双杆模型-学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