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同步训练)试题合集目录《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训练................................1《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同步训练...........................17《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同步训练...........................31《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同步训练.............................47《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同步训练............................63《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同步训练.................................79《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94《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训练............................112《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同步训练129《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同步训练..............................145《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同步训练..................162《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同步训练................178《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周期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周期性波动是以不规则的时间间隔发生的B.太阳活动周期一般为10年左右C.太阳活动周期通常以黑子和耀斑活动作为标志D.太阳活动周期的长度与太阳自身演化有关2、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引力产生的现象?A.月球公转B.星座变换C.地球自转D.海洋潮汐3、下列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B.地球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C.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类地行星4、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能够维持生命存在的条件?A.适宜的大气成分B.足够的液态水C.适中的昼夜温差D.强烈的太阳辐射5、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哪些特征?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气候6、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地球宇宙环境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A.地球的磁场B.日照条件C.地球的体积D.地球的引力7、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是()。A、恒定不变B、近日点时最快,远日点时最慢C、远日点时最快,近日点时最慢D、随着纬度变化而变化8、下列哪项不是地球成为太阳系中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条件之一?()A、适中的质量B、恰当位置,处于宜居带内C、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压力D、强烈的磁场9、题干: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保持椭圆形轨道B.太阳辐射为地球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C.太阳风使得地球磁场更加不稳定D.太阳的活动周期直接影响地球天气变化10、题干:下列对地球运动学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B.地球自转一天C.地轴与太阳光线始终保持45°的夹角D.自转引起昼夜交替11、地球在宇宙中与其他天体相比,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C.地球是唯一有固体表面的行星D.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的行星1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以下哪个因素会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A.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B.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变化C.地球公转轨道的变化D.地球表面纬度的变化13、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主要的辐射形式是()。A、太阳风B、紫外线C、红外线D、电磁波14、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A、12个月B、1年C、180天D、365.25天15、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哪个层次?A.恒星层B.行星层C.环形层D.星系层16、以下哪个因素对地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A.太阳活动B.地球自转C.地球倾斜D.地球公转速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重要性(1)请简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并说明这一位置对地球形成适宜生命环境的影响。(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多少?这一周期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3)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多少?自转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在宇宙环境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条件。并讨论这些条件如何为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第三题题目: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周期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周期性波动是以不规则的时间间隔发生的B.太阳活动周期一般为10年左右C.太阳活动周期通常以黑子和耀斑活动作为标志D.太阳活动周期的长度与太阳自身演化有关答案:C解析:太阳活动周期是以黑子和耀斑活动作为标志的,它是有序且规律发生的。周期长度大约为11年,因此A项和D项错误。B项虽然太阳活动周期确实为10年左右,但没有C项确切,故选C项。2、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引力产生的现象?A.月球公转B.星座变换C.地球自转D.海洋潮汐答案:B解析:地球引力能产生月球公转(A项)、地球自转(C项)以及海洋潮汐(D项)。而星座变换(B项)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造成的,与地球引力无直接关系,故选B项。3、下列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B.地球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C.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类地行星答案:C解析:地球确实是太阳系中从太阳向外数的第三颗行星,它处于金星和火星之间。选项A错误,因为水星才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选项B错误,因为地球实际上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选项D错误,因为太阳系中最大的类地行星是火星,而地球并非最大的类地行星。4、下列哪一项不是地球能够维持生命存在的条件?A.适宜的大气成分B.足够的液态水C.适中的昼夜温差D.强烈的太阳辐射答案:D解析: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包括适宜的大气层,可以提供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和保护生物免受有害紫外线的伤害;充足的液态水,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的基础;以及适中的昼夜温差,有助于维持稳定的生态环境。然而,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大多数生命体是有害的,地球大气层尤其是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表面的生命不受其害。因此,选项D不符合地球维持生命存在的条件。5、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哪些特征?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气候答案:B解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特别是其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地球的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选项A、C和D虽然与地球有关,但不是由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直接决定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6、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地球宇宙环境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A.地球的磁场B.日照条件C.地球的体积D.地球的引力答案:C解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包括地球的磁场保护生物免受宇宙辐射伤害、日照条件提供能量支持生命活动和地球的引力维持大气层稳定等。地球的体积虽然影响地球的引力,但它本身不是直接影响生命存在的因素。因此,正确答案是C。7、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是()。A、恒定不变B、近日点时最快,远日点时最慢C、远日点时最快,近日点时最慢D、随着纬度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是变化的,近日点时速度最快,远日点时速度最慢。这是因为地球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近日点距离太阳较近,地球受到的引力较大,因此运行速度加快;相反,在远日点距离太阳较远,引力较小,地球的运行速度变慢。故选B。8、下列哪项不是地球成为太阳系中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条件之一?()A、适中的质量B、恰当位置,处于宜居带内C、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压力D、强烈的磁场答案:D解析:地球之所以能够支持生命存在,主要是因为:适中的质量使地球拥有足够的重力保持大气;处于适宜的位置,即太阳的宜居带内,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宜;适合的大气成分和压力也为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强烈的磁场虽然保护了地球免受太阳风的直接冲击,但并不是地球成为宜居行星的直接条件。故选D。9、题干: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保持椭圆形轨道B.太阳辐射为地球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C.太阳风使得地球磁场更加不稳定D.太阳的活动周期直接影响地球天气变化答案:B解析:太阳辐射是地球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其他选项描述的现象虽然与太阳有关,但不是太阳对地球的主要影响。A项中地球的椭圆形轨道是由地球自身的旋转和引力相互作用形成的,而非仅由太阳的引力造成。C项中的太阳风确实会影响地球磁场,但这不是太阳对地球的主要影响。D项中太阳活动周期确实会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但直接影响的是地球的气候,而非天气变化。因此,正确答案是B。10、题干:下列对地球运动学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B.地球自转一天C.地轴与太阳光线始终保持45°的夹角D.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答案:C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正确的(A),地球自转一天也是正确的(B),自转引起昼夜交替也是正确的(D)。然而,地轴与太阳光线的夹角并不是始终保持45°。地轴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点称为夏至点,此时夹角为0°;而在冬至点,夹角达到最大化约23.5°。因此,选项C描述不正确。正确答案是C。11、地球在宇宙中与其他天体相比,具有以下哪个特点?A.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C.地球是唯一有固体表面的行星D.地球是唯一具有液态水的行星答案:D解析:地球之所以能成为生命存在的星球,与其具有液态水这一特点密不可分。地球的适中距离使得其表面温度适宜,使得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其他选项中,地球并非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不是唯一有固体表面或唯一有生命的行星。1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以下哪个因素会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A.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B.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变化C.地球公转轨道的变化D.地球表面纬度的变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变化是导致昼夜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当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较大时,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较远,导致极圈内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当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较小时,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全球各地昼夜长短趋于相等。其他选项中,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变化以及地球表面纬度的变化均不会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13、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主要的辐射形式是()。A、太阳风B、紫外线C、红外线D、电磁波答案:D、电磁波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其中波长范围涵盖了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但是主要的辐射形式依然是电磁波。太阳风是太阳释放的带电粒子流,而紫外线和红外线虽然也是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但并非主要形式。14、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A、12个月B、1年C、180天D、365.25天答案:B、1年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定义为一年,大约是365.25天,这是构成我们日常生活日历的基础。我们需要每四年来增加一天(即闰年的发生)来调整与太阳年之间的差异。15、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哪个层次?A.恒星层B.行星层C.环形层D.星系层答案:B解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它位于行星层。其他选项分别是恒星、行星外的带状结构(环形层)和太阳系外的星系层,都不符合地球的定位。16、以下哪个因素对地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A.太阳活动B.地球自转C.地球倾斜D.地球公转速度答案:A解析: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对地球气候有显著影响。它们会改变地球的热量平衡,影响地球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地球倾斜和地球公转速度虽然也对地球气候有影响,但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选择A最为合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重要性(1)请简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并说明这一位置对地球形成适宜生命环境的影响。(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多少?这一周期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3)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多少?自转对地球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答案:(1)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适中,这使得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同时地球具有较厚的大气层,能够有效阻挡宇宙辐射和微流星体的撞击,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这一周期导致了四季的变化,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3)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670公里。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这对生物节律的形成和地球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解析:(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使其能够接收到适量的太阳辐射,既不过热也不过冷,同时地球的大气层能够保护地表免受宇宙辐射和微流星体的危害,这些条件共同促进了生命的演化。(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这个周期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这种温度变化为不同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3)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对较快,这使得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对生物的生物钟形成和地球气候系统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根据昼夜变化调节生理活动,而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形成也与地球自转有关。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相比,在宇宙环境中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条件。并讨论这些条件如何为地球生命的演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答案:1.距离和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适居带(LifeZone)内。适居带是指一个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的区域,在该区域内行星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这也被称为“宜居带”或“生命带”,地球位于太阳的内外适居带边界之间,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距离太阳适中的地表温度使得地球上存在液态水,这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并演化的先决条件之一。2.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月亮的特殊关系:不同于其他行星,地球有一个月球,地月系统的引力作用导致地球上潮汐现象。潮汐环境影响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地球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月球的存在还保障了地球保持稳定的空间自转轴倾角,避免了极端的季节变化。地磁场的保护作用:地球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可以有效阻挡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防止它们侵蚀地球atmosphere,从而保护地表的生命免受宇宙Radiation的直接伤害,维持地表温度的稳定。3.温室效应的作用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辐射,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创造出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室效应。这也是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所特有的气候条件之一。解析:1.科学角度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条件。通过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分析与对比,详细描述地球在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方面的独特性。运用具体数据和科学理论解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如何决定其生命的演化条件。2.分析与写作技巧结构清晰:答案需要结构清晰,一般来说,可以按照距离和位置、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室效应的作用这三个大方面进行分条阐述。使用专业术语:在叙述过程中,要尽量使用科学术语,如“适居带”、“潮汐现象”、“地磁场”、温室效应等,这样不仅能够使答案内容的专业性更强,还能让答案看起来更加有说服力。举例说明:可以直接引用或结合具体的研究成果、天文学现象等来举例说明,使答案更加丰富、立体。通过该题的解答,能够综合巩固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提高解析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第三题题目: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答案: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1.昼夜更替: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面对于太阳的那一半地球处于白天,而背对太阳的那一半处于黑夜,形成昼夜的交替。2.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不同,所以形成了时间上的差异。3.地转偏向力: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物体由于惯性会沿着曲线运动,这就产生了地转偏向力,使得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了偏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1.四季变化: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导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形成了四季。2.五带划分: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角度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不同,形成了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温度带的划分。3.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对于太阳的角度不同,从而导致昼夜的长短发生周期性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地理现象。解答时需要分别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现象,并给出相应的科学解释。1.地球自转导致的现象:昼夜更替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得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时间差异是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相对于同一恒星(如北极星)的位置不同,导致各自面对的方向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太阳时间。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得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偏向力影响,运动轨迹发生偏转。2.地球公转导致的现象: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在公转时,不同位置对太阳的辐射接收强度不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温度和气候的差异。五带划分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划分的。昼夜长短变化是因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纬度地区对于太阳的角度不同,导致日夜长度发生变化。通过以上解析,可以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更替、四季变化、时间差异、五带划分和昼夜长短变化等重要的地理现象。《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以下哪项不是由地球自转直接引起的?A、昼夜更替B、时差C、四季变化D、五带划分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南北方向旋转D、不规则旋转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昼夜更替B、时间差异C、四季变化D、太阳东升西落4、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A、不同地区的自转速度不同B、不同地区的公转速度不同C、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不同D、不同地区的自转方向不同5、地球上存在时差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产生的经度差B、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C、地球俯视地球表面产生的视觉错觉D、地球表面温度的差异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是:A、昼夜交替B、产生时差C、地转偏向力D、海陆变迁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是:A.昼夜更替B.四季更替C.地球上的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D.地球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8、以下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夹角是66.5°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C.地球自转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D.地球自转速度在春分和秋分时达到最快9、题目: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属于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A.四季更替B.潮汐C.地球的晨昏线D.时区10、题目: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A.地带性差异B.地转偏向力C.地球上的科氏效应D.昼夜更替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顺时针D.逆时针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13、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不直接相关的是()A、日出日落的现象B、时间差异的产生C、四季更替的变化D、昼夜交替的现象14、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转偏向力C、气温的季节变化D、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5、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的正确说法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上最快B.地球自转速度从赤道到极点逐渐变小C.地球自转速度全年保持不变D.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365天16、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昼夜交替D.潮汐现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地球自转对以下地理现象的影响,并举例说明。1.海陆分布2.气候分布3.时差第二题题目:试分析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影响。第三题题目:地球自转对地区气候产生哪些影响?结合实例说明。《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以下哪项不是由地球自转直接引起的?A、昼夜更替B、时差C、四季变化D、五带划分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由地球的公转产生的,与地球自转无关。因此,选项D不是由地球自转直接引起的现象。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南北方向旋转D、不规则旋转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个方向是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原因。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昼夜更替B、时间差异C、四季变化D、太阳东升西落答案:C解析:四季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角度造成的。而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和太阳东升西落这些现象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4、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A、不同地区的自转速度不同B、不同地区的公转速度不同C、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不同D、不同地区的自转方向不同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稳定的,所有地方的自转方向和速度都是一致的,但各个经度位置到达太阳直射点的时间不同,导致各个位置的时间不同,即产生了时差。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公转也影响正午日照时间,但题干问的是自转导致的现象,因此选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最为合适。5、地球上存在时差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产生的经度差B、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C、地球俯视地球表面产生的视觉错觉D、地球表面温度的差异答案:A解析: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了时间差异,即经度差导致时差。经度每隔15°,时间差约为1小时。因此,地球自转产生的经度差是造成时差的主要原因。选项A正确。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是:A、昼夜交替B、产生时差C、地转偏向力D、海陆变迁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具有以下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形成地转偏向力。而海陆变迁属于地球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与地球自转无直接关系。因此,选项D不属于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符合题目要求。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是:A.昼夜更替B.四季更替C.地球上的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D.地球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昼夜更替、地球上的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和地球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因此选B。8、以下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地球表面的夹角是66.5°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C.地球自转速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D.地球自转速度在春分和秋分时达到最快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这是恒星日的时间。选项A描述的是地球公转的倾角,选项C描述的是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情况,选项D描述的是地球自转速度的极值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B。9、题目: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属于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A.四季更替B.潮汐C.地球的晨昏线D.时区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的位置时间不同,因此产生了时区这一地理现象。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和地球轴倾斜引起的;潮汐是由月球引力与地球自转共同作用产生的;地球的晨昏线则是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反射形成的。10、题目: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A.地带性差异B.地转偏向力C.地球上的科氏效应D.昼夜更替答案:A解析:地带性差异主要是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制约,而不是由地球自转直接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科氏效应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使得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侧向偏转;昼夜更替也是地球自转的直接结果。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顺时针D.逆时针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这是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这个方向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更替和时差。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D.48小时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这是地球自转的周期。这个周期决定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的时间长度。13、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不直接相关的是()A、日出日落的现象B、时间差异的产生C、四季更替的变化D、昼夜交替的现象答案:C解析:四季更替的变化主要由地球公转引起,而不是地球自转。14、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转偏向力C、气温的季节变化D、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答案:B解析: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直接地理效应,表现为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昼夜长短的变化、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引起,而不是地球自转的直接结果。15、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的正确说法是()A.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上最快B.地球自转速度从赤道到极点逐渐变小C.地球自转速度全年保持不变D.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365天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最快,约为0.5公里/秒,随着纬度的增加,速度逐渐减小,在极点速度降为0。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赤道上的自转速度最快,而不是整个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而不是365天。16、下列现象中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变化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昼夜交替D.潮汐现象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昼夜交替。选项A、B、D分别是地球轨道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变动的结果,潮汐现象则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地球自转对以下地理现象的影响,并举例说明。1.海陆分布2.气候分布3.时差【答案】1.海陆分布: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不均。地球自转使得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中间区域,而海洋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水向赤道流动,形成了广阔的海洋;同时,陆地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较小,因此陆地分布较为分散。2.气候分布:地球自转对气候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球自转导致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赤道附近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而极地地区由于太阳辐射较弱,形成了寒冷的极地气候。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大气环流的形成,如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等,这些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3.时差:地球自转导致了时差的产生。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刻所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产生了时差。例如,我国东部地区由于靠近太平洋,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时间较西部地区要早;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时间较东部地区要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对海陆分布、气候分布和时差的影响。地球自转导致的海陆分布不均,使得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分界;地球自转对气候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和大气环流的形成;地球自转导致了时差的产生,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存在差异。在解答本题时,需要结合地球自转的特点,分析其对相关地理现象的影响。第二题题目:试分析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影响。答案: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的影响如下:1.昼夜交替: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并且在自身轴线上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由于地球自转,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不同位置的时间不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经历昼和夜的变化。当某一片土地上太阳光直射,则该地进入白昼,而地球上另一侧则处于黑夜。随着地球自转,原来处于白天的地区逐渐远离太阳,进入黑夜;原来处于黑夜的地区逐渐接近太阳,进入白昼,整个地球表面充满等长的白天和黑夜。2.时间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其自转轴并不是垂直于其公转轨道面,因此赤道附近的地区经历了最短的昼夜时间,而极地地区昼夜时间最明显。在地球上不同的经度区域,它们都在同时自转,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因此,当一个地点是白天时,相邻的经度可能会是夜晚。地球上建立起了时区系统,以协调这些时差。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15度经度范围,并统一了时间。每个时区之间存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差,从而保证了24小时的国际统一时间。解析:解答该题时需要全面、简洁地分析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以及地球自转与时间差异的关系。解释时要紧密结合地理学知识,注意阐述清楚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太阳光沿地球表面的移动,而并非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改变。同样,解析时间差异的原因也应准确解释不同地区的时差来自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不同时间表现。第三题题目:地球自转对地区气候产生哪些影响?结合实例说明。答案:1.地球自转导致日照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各地昼夜更替时间不同。例如,我国不同地区在同一时刻的日照时间差异很大,北方地区的日照时间普遍比南方地区短。2.地球自转形成海陆分布差异: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从而影响了地区气候。例如,陆地地区气温变化比海洋地区更加剧烈,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海陆分布密切相关。3.地球自转产生地球自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自转偏向力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气、水流和风等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对地区气候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北半球气流偏东,南半球气流偏西,便是由地球自转偏向力造成的。实例:1.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这与地球自转造成的日照时间差异有关。2.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陆地气候特点。3.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流和北欧的北大西洋环流均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这两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成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对地区气候的影响。通过分析地球自转导致日照时间差异、海陆分布差异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因素,结合实例说明这些因素对地区气候产生的影响。在实际解答中,要注意准确描述地球自转各因素对气候的具体影响,并举例说明。《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一年B.24小时C.24分钟D.6小时2、题干: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不包括以下哪项?A.春分B.夏至C.昼夜长短变化D.五带的形成3、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A、完美的圆形B、完美的椭圆形C、近似的圆椭圆形D、不规则的曲线4、地球公转过程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处于哪个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五带的划分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四季的变化6、以下关于地球公转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不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方向自东向西C、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东向西D、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不同,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公转方向自西向东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下列哪项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A.四季变化B.昼夜更替C.五带划分D.海洋潮汐8、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下列哪项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A.五带划分B.地理纬度C.海陆分布D.时差9、题目:下列哪个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A.夏至日B.春分日C.秋分日D.冬至日10、题目: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时间大约是?A.1月初B.7月初C.4月初D.10月初1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称为一个()A.太阳年B.地球年C.回归年D.恒星年12、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称为()A.赤道面B.黄道面C.赤纬面D.极面13、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以下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A.四季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D.极昼极夜现象14、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以下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B.地球公转速度在远日点时最快C.地球公转速度在春分时最快D.地球公转速度在夏至时最快15、关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B、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C、地球公转直接决定了地球上的降水分布D、地球公转导致了潮汐现象16、由于地球公转,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B、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定的夹角C、地球的半球区分界线为赤道D、公转周期为一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以下材料,说明地球公转对地球五带划分的影响。材料:夏至时,北半球各地昼长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时,南半球各地昼长最大,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夜长相等。第二题题目:地球公转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如何适应地球公转带来的变化。第三题题目:结合资料,简述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一年B.24小时C.24分钟D.6小时答案:A解析: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即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这是地球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其他选项B、C、D分别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和不存在的周期,故选A。2、题干: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不包括以下哪项?A.春分B.夏至C.昼夜长短变化D.五带的形成答案:A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以及五带的形成。春分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的一种时间点,而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因此选A。昼夜长短变化、夏至和五带的形成都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结果。3、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A、完美的圆形B、完美的椭圆形C、近似的圆椭圆形D、不规则的曲线答案:B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轨道,这个结论来源于开普勒第一定律,即椭圆定律。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4、地球公转过程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处于哪个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B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大约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因此,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五带的划分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四季的变化答案:C解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所以C选项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与日地相对位置有关,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则是由于地球公转。6、以下关于地球公转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不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方向自东向西C、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东向西D、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不同,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公转方向自西向东答案:A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北极星来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下列哪项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A.四季变化B.昼夜更替C.五带划分D.海洋潮汐答案:B解析:四季变化、五带划分和海洋潮汐都与地球公转有关。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轴倾斜造成的。海洋潮汐虽然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有关,但间接上也受到地球公转的影响。而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与地球公转无关。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8、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下列哪项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A.五带划分B.地理纬度C.海陆分布D.时差答案:A解析: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形成了热带、温带和寒带。而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和时差主要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9、题目:下列哪个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A.夏至日B.春分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A.夏至日解析:夏至日通常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10、题目: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时间大约是?A.1月初B.7月初C.4月初D.10月初答案:B.7月初解析: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大约在每年1月初,而远日点则大约在每年7月初。地球在远日点附近时,距离太阳最远,公转速度相对较慢。1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称为一个()A.太阳年B.地球年C.回归年D.恒星年答案:A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称为一个“太阳年”,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一周即365.24天为一年,所以A选项是正确答案。12、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称为()A.赤道面B.黄道面C.赤纬面D.极面答案:B解析: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赤道面是地球自转的平面,而赤纬面和极面则与地球赤道无关。13、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以下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A.四季变化B.昼夜长短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D.极昼极夜现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都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而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故选B。14、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以下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B.地球公转速度在远日点时最快C.地球公转速度在春分时最快D.地球公转速度在夏至时最快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春分和夏至是地球公转过程中两个特定的时刻,与地球公转速度无关。故选A。15、关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B、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C、地球公转直接决定了地球上的降水分布D、地球公转导致了潮汐现象答案:B解析:地球的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的运动,其周期为一年,由此形成了四季的变化。选项A讲的是地球自转的现象,与公转无关;选项C中的降水分布更多是由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决定;选项D中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16、由于地球公转,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B、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定的夹角C、地球的半球区分界线为赤道D、公转周期为一年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时,地轴呈23.5度的倾斜角,既不指向太阳也不背离太阳,使得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了四季的更替。当某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时,该半球为夏季,而另一个半球则为冬季,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这一现象是由地轴倾斜角度造成的。选项A、C和D都与题意关联不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以下材料,说明地球公转对地球五带划分的影响。材料:夏至时,北半球各地昼长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时,南半球各地昼长最大,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夜长相等。答案:1.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移动,使各地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和分布不均,从而影响气温的变化;2.冬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3.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4.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涉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通过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导致的不同季节和带状区域。解答本题要熟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材料中的信息表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差异。因此,地球公转对地球五带划分具有重要影响。第二题题目:地球公转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如何适应地球公转带来的变化。答案:1.地球公转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以下影响:(1)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我国各地季节变化明显,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2)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使得我国各地昼夜长短变化,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得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响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2.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适应地球公转带来的变化如下:(1)北方地区:由于冬季日照时间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较低,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冬季温室大棚种植和调整播种期,延长生长期。(2)南方地区:由于冬季日照时间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较高,南方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调整播种期,充分利用冬季光照资源,提高产量。(3)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耐寒、耐旱作物,如青稞、豌豆等,适应高寒气候。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适应策略。通过分析地球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可以得出地球公转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同时,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条件,分析出不同地区如何适应地球公转带来的变化。答案中提到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适应策略,体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和适应性。第三题题目:结合资料,简述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答案: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虽然轨道几乎椭圆形,但假设为圆形,地球是一个倾斜的行星(地轴与其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23.5°),这个倾斜角度导致太阳的直射点也在一年中赤道至回归线之间移动。具体来说,当地球在其轨道上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经历以下变化:1.春分点(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2.夏至点(6月22日左右):北半球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这是北半球的夏季。3.秋分点(9月23日左右):太阳再次直射赤道。4.冬至点(12月22日左右):南半球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这是南半球的夏季。这个变化过程导致不同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长不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季节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具体影响如下:1.温度变化: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季节变化带来的温度变化决定了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成熟期。夏季气温高,有利于某些作物的快速生长,而冬季低温则可能对某些作物不利,迫使它们进入休眠状态。2.降水变化:不少地区的降水分布与季节同步,夏季由于降水较多、雨量充沛,有利于作物生长;相反,冬季降水较少,可能会影响作物生长,尤其是需水量大的作物。3.日照时长变化:季节变化引起的日照时长变化,也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周期。春季和夏季,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积累能量和快速生长;秋季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植物开始进入休眠或者部分植物会提前收获。4.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季节适宜不同类型的作物生长,季节变化所带来的时间上的套餐,使得各种生根、生长、丰收的活动占满每一季节,形成了不同地区农业活动的多样性。因此,人类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合理利用季节间的变化,是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解析:此题要求分析地球公转导致的季节变化的原因,并说明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分析时需要注意要点完整,不仅概述了季节变化的原因,还详细解释了季节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解析中的四个分点分别从温度、降水、日照时长以及生物多样性四个方面展开说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岩石类型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片麻岩2、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基本关系是()。A、岩石圈运动不会影响地表形态B、地表形态是由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C、地表形态只由外力作用形成D、地表形态完全由内力作用形成3、题干:以下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花岗岩B.页岩C.珍珠岩D.橄榄岩4、题干: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是由以下哪几层组成?A.地壳、岩石圈B.地壳、地幔、岩石圈C.地壳、地幔D.地幔、地核5、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A.砂岩B.大理岩C.花岗岩D.页岩6、关于断层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断层不会影响河流流向B.断层可导致地形陡峭,形成山岭或峡谷C.断层使地表变得平坦D.断层对地表形态无明显影响7、下列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地幔和地核组成B.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C.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组成的,厚度不均匀D.地核位于地球内部最深处,由液态的岩浆组成8、以下哪种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最为显著?()A.地壳运动B.沉积作用C.侵蚀作用D.火山喷发9、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片麻岩10、大陆漂移说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的?A.达·芬奇B.魏格纳C.哥伦布D.牛顿11、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B.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C.岩石圈厚度在地表较厚,在海洋地区较薄D.岩石圈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12、下列关于地表形态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主要由地球重力影响形成B.地表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C.地表形态主要受气候和地貌影响形成D.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13、关于岩石圈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岩石圈仅包括地壳部分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C.岩石圈完全由岩浆岩构成D.岩石圈在地球各处厚度均匀14、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A.地壳运动B.气候变化C.生物活动D.星体引力15、下列关于地壳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B.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C.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D.地壳的密度比上地幔和地核都要大16、以下哪一项是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内部热力作用D.气候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岩石圈在地表形态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试分析岩石圈中的不同岩石在地表形态变化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并举例说明具体的地质现象。第二题题目:地球的地表形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系列关于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形成与演变的描述,请判断哪些描述是正确的,并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板块构造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最新理论,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2)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是地壳活动最剧烈的地带。()(3)沉积岩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4)断层是由于岩体受力超过其承受能力,使得岩体发生位移而形成的地质构造。()(5)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第三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在升高,并且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年轻的山脉?《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岩石类型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片麻岩答案:B解析: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方式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石灰岩、砂岩等。选项A、C、D均为火成岩或变质岩。2、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基本关系是()。A、岩石圈运动不会影响地表形态B、地表形态是由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C、地表形态只由外力作用形成D、地表形态完全由内力作用形成答案:B解析:地表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共同塑造的,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其他选项明显不正确。3、题干:以下哪种岩石属于沉积岩?A.花岗岩B.页岩C.珍珠岩D.橄榄岩答案:B解析:沉积岩是由先成岩遭受侵蚀、风化等作用后沉积下来的碎屑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胶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页岩是由黏土颗粒经过压缩和胶结作用形成的,属于典型的沉积岩。而花岗岩、橄榄岩属于火成岩,珍珠岩属于火山岩。因此,正确答案是B。4、题干: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是由以下哪几层组成?A.地壳、岩石圈B.地壳、地幔、岩石圈C.地壳、地幔D.地幔、地核答案:A解析:地球的外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岩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的最外层,它主要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因此岩石圈包括了地壳。选项B和D都不包含地壳在岩石圈的定义中,而选项C只包含地壳和地幔,没有考虑到岩石圈的完整性。因此,正确答案是A。5、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A.砂岩B.大理岩C.花岗岩D.页岩答案:C.花岗岩解析: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即岩浆)冷却后凝固形成的岩石。花岗岩是最常见的岩浆岩之一,它通常在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因此晶体较大,质地均匀,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而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则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6、关于断层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断层不会影响河流流向B.断层可导致地形陡峭,形成山岭或峡谷C.断层使地表变得平坦D.断层对地表形态无明显影响答案:B.断层可导致地形陡峭,形成山岭或峡谷解析:断层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两侧岩石有相对位移的现象。断层活动可以显著改变地表形态,如形成陡峭的山脉或深邃的峡谷。断层还可能影响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路径,以及地震的发生。选项A、C、D均未准确描述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实际影响。7、下列关于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地幔和地核组成B.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C.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组成的,厚度不均匀D.地核位于地球内部最深处,由液态的岩浆组成答案:C解析: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组成的,其厚度不均匀,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选项A和D的描述不准确,地壳不是由地幔和地核组成,地核也不是由液态的岩浆组成。选项B虽然描述了地壳的一部分特征,但未提及岩石圈的概念,故选项C正确。8、以下哪种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最为显著?()A.地壳运动B.沉积作用C.侵蚀作用D.火山喷发答案:C解析:侵蚀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最为显著,如河流侵蚀形成峡谷、风化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等。选项A的地壳运动主要影响地质构造,选项B的沉积作用主要影响沉积岩的形成,选项D的火山喷发主要影响火山地貌的形成。因此,选项C正确。9、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A.花岗岩B.石灰岩C.玄武岩D.片麻岩答案:B解析: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经压实、胶结等过程形成的岩石,石灰岩是典型的典型沉积岩。10、大陆漂移说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的?A.达·芬奇B.魏格纳C.哥伦布D.牛顿答案:B解析:大陆漂移说是德国地质学家和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的,它主张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古生代或更早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分裂开来并漂移至现在的位置。11、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B.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C.岩石圈厚度在地表较厚,在海洋地区较薄D.岩石圈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答案:C解析: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大陆地壳相对于海洋地壳来说较厚,因此岩石圈在海洋地区不如在大陆地区厚,所以选项C的说法错误。其他选项A、B、D都是正确的。12、下列关于地表形态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形态主要由地球重力影响形成B.地表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C.地表形态主要受气候和地貌影响形成D.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答案:B解析: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结果。内力作用如地震、火山等,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堆积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地表的形态。选项B正确描述了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选项A和C提到的因素虽然也对地表形态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选项D所提到的地球自转是引力的来源之一,但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13、关于岩石圈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岩石圈仅包括地壳部分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C.岩石圈完全由岩浆岩构成D.岩石圈在地球各处厚度均匀答案:B解析: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从地壳到上地幔顶部的一层固体岩石,它不仅限于地壳部分,也包括了上地幔中较为坚硬的部分。因此选项A错误,而B正确。岩石圈并非只由一种岩石类型构成,它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岩石,如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故C错误。岩石圈的厚度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均匀的,海洋下的岩石圈较薄,大陆下的岩石圈相对较厚,因此D也是错误的。14、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A.地壳运动B.气候变化C.生物活动D.星体引力答案:D解析:地表形态的变化主要受到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和外部力量(如气候变化、风化作用、侵蚀作用以及生物活动等)的影响。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地形变化;气候变化会影响冰川的进退、海平面升降等;生物活动也能通过土壤形成、植物根系扩展等方式改变地形。然而,星体引力虽然对地球上的潮汐有重要影响,但它不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15、下列关于地壳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壳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B.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C.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D.地壳的密度比上地幔和地核都要大答案:B解析: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选项A中提到的地幔是地壳下面的部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选项C中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公里;选项D中地壳的密度小于上地幔和地核。16、以下哪一项是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内部热力作用D.气候变化答案:C解析:地表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引起的,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选项A和B描述的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些因素主要影响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选项D中气候变化虽然也会对地表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岩石圈在地表形态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试分析岩石圈中的不同岩石在地表形态变化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并举例说明具体的地质现象。答案:岩石圈中的岩石主要包括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生成环境使得它们在地表形态的变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1.火成岩:喷出岩:如玄武岩。这种岩石在火山喷发后直接冷却形成。它构成了地球表面的许多火山区,例如维苏威火山喷发后的锥形地貌。侵入岩:如花岗岩。岩石在地壳深处冷却后形成。它们的外露部分常常成为地表的标志性地貌,特别是在大陆内部地区,如美国的花岗岩石柱和中国的一些山地岩层。2.沉积岩:物理沉积:沙砾、泥砂沉积形成砂岩、砾岩等。河流、湖泊沉积如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典型的物理沉积案例。生物沉积:珊瑚礁、贝壳等生物遗骸沉积形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成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展示了生物沉积对地貌形成的影响。3.变质岩:经历变质作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重新结晶后生成。如大理岩是由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这类岩石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新的地貌特征,比如大理岩的层状结构可能形成特殊地貌,如石灰岩洞穴和溶洞。解析:结合以上分析,火成岩通过喷出或侵入的形式形成了火山锥和山地,影响地表形态;沉积岩通过物理沉积和生物沉积的方式,形成了河床、海岸线和珊瑚礁等特征地貌,以及对地表进行覆盖和剥蚀。而变质岩则通过不同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变化,形成了如大理岩那样具有独特层理结构的地貌。每种岩石根据其生成环境和物理特性,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共同塑造了丰富的、多样的地貌景观。第二题题目:地球的地表形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系列关于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形成与演变的描述,请判断哪些描述是正确的,并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板块构造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最新理论,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2)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是地壳活动最剧烈的地带。()(3)沉积岩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4)断层是由于岩体受力超过其承受能力,使得岩体发生位移而形成的地质构造。()(5)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答案:(1)√(2)√(3)×(4)√(5)×解析:(1)正确。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是解释地壳运动的最新理论。(2)正确。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而板块边界是地壳活动最剧烈的地带,会发生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3)错误。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条件下堆积的岩石经过压实、胶结等过程形成的,不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4)正确。断层是由于岩体受力超过其承受能力,使得岩体发生位移而形成的地质构造。(5)错误。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这里没有按照含量由少到多排列。第三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在升高,并且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年轻的山脉?答案:1.板块构造理论: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边界。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由若干个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幔对流的作用下不断移动。当两个板块相向而行时会发生碰撞挤压,导致地壳隆起形成山脉。2.持续上升的原因:由于印度板块仍然以每年约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并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这种持续的碰撞作用使得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地抬升。据科学家估计,喜马拉雅山脉每年大约升高1-2厘米。3.年轻山脉的特征: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大约5000万年前,相对于地球的历史而言非常年轻。年轻的山脉通常具有较高的山峰、较陡峭的山坡以及明显的断层活动等特征,这些都是喜马拉雅山脉目前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此外,该地区频繁发生的地震活动也是其地质活动性高的表现之一。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板块构造理论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同时要求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解释自然现象。通过回答此题,不仅能够加深对喜马拉雅山脉形成过程的认识,还能进一步理解山脉形成的普遍规律,即板块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之一。此外,题目还涉及到地质年龄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认识到地球表面的变化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大气垂直运动的结果?()A.雨后彩虹B.雨的形成C.沙尘暴D.冰川融化2、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磁场D.大气层厚度3、大气中能够反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热量损失的成分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汽和悬浮颗粒4、以下哪种天气系统通常带来降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A、台风B、寒潮C、高压系统D、锋面系统5、大气对地球的直接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个?A.温度调节B.防射辐射C.水循环维持D.维持生态平衡6、以下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对流层大气密度最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平流层以上,大气层随着高度增加密度减小,但温度逐渐升高C.成层现象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发射特性不同造成的D.对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垂直运动较少7、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海陆位置B.地形C.洋流D.人类活动8、关于季风气候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B.季风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C.冬季风通常来自海洋,带来丰沛降水D.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风力较弱9、以下关于大气垂直分层说法错误的是:A、大气层从地面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大气受地面影响较大,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D、高层大气对地球辐射起到保护作用,使地球表面温度适宜10、以下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沿海城市B、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D、以上都是11、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分布特点是:A、均匀分布在整个大气层内B、仅在地球表面附近有大量积聚C、在平流层中集中积聚D、在对流层中集中积聚12、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相对湿度D、洋流13、以下哪种天气现象属于对流雨?A.台风B.沙尘暴C.春雨D.高山降雪14、在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是:A.风灾B.水灾C.霜灾D.高温干旱15、关于大气环流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大气环流仅影响天气而不影响气候。B.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附近。C.极地东风带位于高纬度地区,风向主要从东向西。D.赤道低压带是由于空气上升形成的。16、在中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如何影响风向?A.冬季,陆地比海洋温暖,风从海面吹向陆地。B.夏季,陆地比海洋凉爽,风从陆地吹向海面。C.冬季,海洋比陆地温暖,风从海面吹向陆地。D.夏季,海洋比陆地温暖,风从海面吹向陆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地区气象观测站连续一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记录如下表所示:日期气温(℃)降水量(mm)1日15010日181020日223030日1820(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该月内该地区的气候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该月该地区气候特点的可能原因。第二题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大气中的水汽是如何影响天气和气候的。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1)水汽在大气中的分布;(2)水汽的凝结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3)水汽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要求:(1)300字左右(2)分析要求详细,覆盖上述所有方面。第三题题目:结合所学,分析大气垂直结构特点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大气垂直运动的结果?()A.雨后彩虹B.雨的形成C.沙尘暴D.冰川融化答案:B解析:雨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最终形成降雨。这个过程涉及到大气垂直运动,即水蒸气从低层大气上升到高层大气,因此选项B正确。雨后彩虹是大气折射现象,沙尘暴是水平运动的结果,冰川融化是气温变化引起的。2、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磁场D.大气层厚度答案:B解析: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软件开发合同与技术支持合同
- 2024版东莞租赁房屋合同协议书(含家具家电清单)范本3篇
- 2024年区域贸易协议对合同的影响3篇
- 2024年技术转移中介费用的约定3篇
- 2024农业种植绿色保护性合作合同模板3篇
- 2024版医疗器械担保回购与租赁合同2篇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标的及技术成果验收标准6篇
- 2024版IT服务外包合同范本(含IT培训与认证)2篇
- 2024年度龙楼中心小学校园网络安全比赛合同3篇
- 2024同居协议书:同居伴侣共同财产管理与生活费用分担协议3篇
- 华为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 第15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课件 2023-2024学年 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024版新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解读
- 供热系统设计说明书
- MOOC 房地产管理-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清版)TDT 1068-202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 【安井食品公司偿债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000字】
- 食品进销存台账【模板】
- 大额采购监督方案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