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形状,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授课人:XXX时间:XXX年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数据、类比等方法描述地球大小。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课程标准step1step2step3step4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学习目标1234人类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我们的星球有多大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课堂练习目录PART/0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是什么形状?你怎么知道的?世世代代生活于地球上的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要晚于对星空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地球之上,我们无法观察到它的全貌,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无比艰辛的历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古中国天圆地方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天地各中高外下。
——《晋书·天文志》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周髀算经》古代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①猜想阶段)"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等方面均有表现。方孔圆币天坛四合院拓展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古印度地球是一个倒置的碗图解:支撑地球的是几只巨大的大象;而大象又站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背上,它是印度主神毗湿奴的化身。毗湿奴、地球、大象又被一条巨大的眼镜蛇环绕,眼镜蛇代表着水。(①猜想阶段)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几平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有关于创世纪的传说,也有对世界(地球)的认识。受限于人的视野和生活环境,早期的人们都认为大地是平坦的。古埃及人认为地球像一个漂浮在海洋上的盘子。01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02古希腊人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03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04(①猜想阶段)
后来一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些乐于观察思考的古代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大地”应该是个球体。生活在21世纪的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合作探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海边迎面驶来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实例1:海岸看船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实例2:登高望远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实例3:月食月食是地球挡住太阳,所以如果影子是圆的,就证明地球是圆的。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实例4:卫星照片微信背景后面的地球是真的吗?是真的,这张照片是来自于阿波罗17号飞船,从4.5万千米的高度,宇航员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并把照片命名为“蓝色弹珠”。拓展虽然同为地球,但图片的视角从非洲大陆上空变为了中国上空。2017年,微信首次更换启动闪屏的这张新图片,右侧的图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中国全景。微信团队介绍称,此次展示”风云四号”拍摄画面,也是寓意从”人类起源”到”华夏文明”的历史发展,旨在向亿万微信用户展示华夏大地的河山风貌。你们熟悉的看似简单的原理,古人依然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太阳和月亮(②推测阶段)人们根据月球和太阳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于是有了“地球”的概念。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②推测阶段)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③证实阶段)这次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什么?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ABC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1.科学需要实践来证明。2.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3.科学需要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地球卫星图片(④确证阶段)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推测地球形状实践证明猜测地球形状确证(卫星照片)“天圆地方”“球体”“球体”“球体”小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PART/02我们的星球有多大我们的星球有多大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我们的星球有多大地球大小歌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6371km)(4万千米)歌谣学地理我们的星球有多大结合数据,描述地球的形状?6357KM(极半径)6378KM(赤道半径)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活动:认识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描述,还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1.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感受地球大小。地球大小的比较比较项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约相当于
个足球场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约相当于飞机沿着赤道飞行
小时(飞机飞行速度为800千米/小时)729亿50个我的表面积约6090亿平方千米,约地球表面积的
倍。我的周长约1.09万千米,地球周长相当于
倍我的周长。活动:认识地球的大小2.用太阳和月亮作比较,感受地球大小。太阳月亮11943.7PART/0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大家来找茬颜色符号点和线地轴文字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赤道地球表面与两极等距离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北极南极地轴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地轴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点。活动:认识地球仪BCDEA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赤道实践作业:制作简易地球仪1.如图中①所示,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上一个圆圈,作为赤道;在a、b两点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把铁丝弯成图中②所示的形状,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水平面成66.5°角,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3.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4.在图③中的倾斜铁丝两头,即a和b处,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的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5.在图③中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小地球仪不会翻倒。实践作业:制作简易地球仪往届优秀作品,给你一点灵感。班级评出优秀的作品并展示。如果你有制作地球仪的其他办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个地球仪,并和同学交流制作经验。期待你的优秀作品。课堂小结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仪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6371千米约4万千米约5.1亿平方千米——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球体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B课堂练习人们仿照
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地球的形状是(
)A.圆形 B.椭圆形
C.正球体 D.不规则的球体3.地球仪上的纬线(
)A.长度相等 B.垂直相交
C.指示南北方向 D.最长约4万千米DD课堂练习活动:小地球仪模型制作4.制作小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③⑤②C.④⑤②③① D.④⑤③②①5.下面是同学们制作出来的地球仪模型,比较科学的是(
)BA课后推荐谢谢你的观看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叫经线;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授课人:XXX时间:XXX年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数据、类比等方法描述地球大小。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课程标准step1step2step3step4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学习目标生活交通军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作用中国地球仪的制作
中国制作地球仪始于元代,在当时,球面就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亲自制作地球仪,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继明之后,清初康熙皇帝也命朝廷官员制作地球仪,使当朝的人们能及时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水平。明、清两朝制造的地球仪现仅存3件,其中2件存于故宫博物院,1件存于伦敦英国博物馆。康熙朝地球仪
康熙朝地球仪,清康熙,清宫造办处制作,通高135厘米,球径70厘米。清宫旧藏。
球体中腰处的铜圈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与地平圈相交的铜圈为子午圈,上刻360°。球北极处附时盘,上刻十二时辰,分初、正。球面上绘黄道、赤道、经纬度,其中赤道绘以红色,黄道绘以黄色,经纬线每隔10°画一条。黄道上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球面绘大陆行政区域,标注一些大城市的名称,如中国的“北京”、“太原”等,还绘有河流、湖泊、岛屿等。球面还标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中国的“长城”。地球仪下端的一部分表现的是在宽阔的海域中有奇形怪状的水兽、大小帆船及航海线等。地球仪安放在工艺精湛的紫檀木雕花三弯腿支架上。1234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经纬线对比课堂练习目录PART/01经线与经度北极南极北极南极1.经线的概念在地球仪上,连接
的
,叫经线。南北两极半圆弧师生互动请同学在地球仪上,用手描出一条经线。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经线也叫子午线。1.经线的概念2.经线特征经线特征形状长度指示方向数量提示:观察下图,完成表格。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无数条经线有无数条,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起个名字?标号?用数字?怎么办?3.经度经度:经度是二面角,即本初子午线平面和当地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拓展
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定为本初子午线,故此在历史上曾对此线有不同定位。1851年天文学家艾里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并确定格林威治子午线。在1884年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正式定之为经度的起点。法国代表在投票时弃权,在1911年之前法国仍以巴黎子午线作为经度起点。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EEEEWW0°180°西经
W=West
EE东经
E=East
180°东西经180°重合了?怎么办?将它称为180°经线。0正数负数0°45°E90°E
135°E180°
180°
135°W90°W45°W
东经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向西增大西经度数东经度数小结:经度经度特征起始线范围表示方法变化规律180°经线0°(本初子午线)东经和西经180°是
。由子午线向
和向
,逐渐增大至
。中文:
()
和
()
(括号里标符号)东经西经东西WE重合180°0°-180°小练习A:西经100(100W)B:东经100(100E)C:东经500(500E)D:西经1700(1700W)D
1700
1600
1500
100
00
100
A
B
C
500
600
700
判断东西经的方法1.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2.依据递变规律,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1、与0°经线的相对的是_________2、与30°W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3、与30°E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4、与60°W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5、与60°E相对的经线是_________
180°150°E150°W120°E120°W归纳总结: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度数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活动:找朋友提示:观察右图,在地球仪上寻找相对的经线西东那该如何划分东西半球?方案1:0°和180°方案2:20°w和160°E提示:比较这两个经线圈,哪一个穿过的陆地少。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0°经线穿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加纳。
按照由北到南的顺序,180°经线穿过俄罗斯、美国、图瓦卢、斐济、新西兰。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如果以此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看看哪些国家被划分在两个半球。思与学思与学为什么东西半球图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建有本初子午线的标志,该标志以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线(图1.13)代表本初子午线。前去参观的人们往往会脚跨这条铜线,拍下“一只脚在东半球另一只脚在西半球”的照片。为什么他们会“一人跨东西两个半球”?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东西半球图是以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如果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就会把欧洲、非洲大陆划分在两个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大陆少,以此划分的东西半球图能呈现更多完整的大陆。图1.13本初子午线标志4.东西半球分界线原因: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东、西两个半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0°40°E80°E
120°E
160°E180°
180°
120°W60°W20°W
西半球东半球判断东西半球的秘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小于20度的西经在东半球,大于160度的东经在西半球)PART/02纬线与纬度结合课本P17页的图文内容,解决:1.赤道的概念2.在图1.15中描出赤道3.感知赤道的形状1.认识赤道自主学习2.纬线特征纬线特征概念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数量除极点是点外,每条纬线都是圆圈不相等,由赤道向两侧递减东西方向相互平行无数条同赤道平行的圆圈提示:阅读教材第17页,填下表。3.认识纬度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0°90°90°北纬南纬
N=North
S=South向北递增是北纬向南递增是南纬小结:纬度纬度特征起始线范围表示方法变化规律90°0°(赤道)南北纬90°是
。由子午线向
和向
,逐渐增大至
。中文:
()
和
()
(括号里标符号)北纬南纬0°-90°北南SN极点90°小练习:写出下面点的纬度。100
00
100
A
B
600
500
700
C
200
300
100
D
10°N
10°S
60°S
20°N判断南北纬的方法1.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2.依据递变规律,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0°23.5°N66.5°N90°N23.5°S66.5°S90°S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4.重要的纬线和纬度5.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赤道纪念碑座落在基多东北方的加拉加利镇,是为纪念1744年法国和厄瓜多尔地理测量考察团在此测出赤道线而建立的。赤道纪念碑,碑高30米,四方塔体坐落在一个直径为100米的大圆盘上。碑的四面刻有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西班牙文字母E、S、O、N,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字样。碑顶放置直径4.5米的铝质大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朝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面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阶上。最火打卡方式——跨“世界之半”总结:赤道的意义10°纬线纬度的起始线23最长的纬线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到南北极距离相等4南北纬的分界线PART/01经纬线对比经线纬线图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1.经纬线特点的比较除极点是点外,每条纬线都是圆圈不相等,由赤道向两侧递减东西方向相互平行半圆长度都相等南北方向相交于南北极经度纬度起始线度数范围
表示符号变化规律2.经纬度特点的比较赤道0°-90°北纬N、南纬S从赤道向两极递增本初子午线0°-180°东经E、西经W从0°经线向东西两侧递增课堂小结1.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最为吻合的(
)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极点
D.赤道2.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指的是(
)A.180°经线
B.0°纬线
C.0°经线
D.90°E经线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B.纬线的长度都相等C.每条经线各自成一个圆圈 D.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课堂练习DCA读经纬度分布规律图,回答下面小题4.在地球仪上用字母表示,下列字母对应东、西、南、北排序正确的是(
)A.W、N、S、E
B.E、W、S、NC.E、S、N、W
D.S、N、W、E5.图上可以看出,经纬度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经度数字是北大东经,南大南经B.经度数字是东大东经,西大西经C.纬度数字是北大东纬,南大南纬D.纬度数字是北大北纬,南大南经课堂练习BB6.图中A点的经度是(
)A.10°W B.10°E C.0° D.20°N7.C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A.东南 B.正东 C.西北 D.东北8.四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课堂练习A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BB谢谢你的观看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通常,我们会利用经纬网定位。授课人:XXX时间:2024年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第3课时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数据、类比等方法描述地球大小。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课程标准step1step2step3step4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学习目标如果船只遇到事故,怎么报告位置?感知生活中的定位在电影院找座位感知生活中的定位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①区分经线与纬线②确定南北纬③确定东西经④书写坐标经纬网判读四步走1.区分经线与纬线2.确定南北纬1.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2.依据递变规律,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南北纬的区分1.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2.依据递变规律,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北极南极南SS北NN3.确定东西经1.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2.依据递变规律,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东西经的区分1.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2.依据递变规律,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EEEEWW0°180°EE180°西经东经东增东经西增西经西180ᵒ150ᵒ
120ᵒ90ᵒ60ᵒ30ᵒ0ᵒ30ᵒ60ᵒ180ᵒ150ᵒ120ᵒ90ᵒ东WWWWWEEEEE以0°经线为界3.确定东西经①先写纬度,再写经度②写数值(加°),后写符号③写成坐标的形式(
,
)4.地理坐标书写方法30°20°10°50°60°40°WWWNNN写出A、B、C三个点的坐标。AA(20°N,50°W)BCB(30°N,40°W)C(10°N,60°W)小试牛刀经线的不同表示方法经线为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经线为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线。侧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纬线的不同表示方法侧视图俯视图侧视图纬线呈圆弧状。纬线呈直线状。纬线呈同心圆状。常见经纬网图球面经纬网极点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纬线呈直线状,经线为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纬线呈同心圆状,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线。纬线为横线,经线为竖线,且相互垂直。经纬网位置(坐标):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例如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可以表示为(40°N,116°E)。莫斯科:洛杉矶:开普敦:悉
尼:巴西利亚:(15°S,48°W)(55°N,38°E)
(35°N,118°W)(34°S,18°E)(33°S,150°E)训练1:经纬网网格图训练1:经纬网网格图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小题。(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A:
,B:
(2)图中A、B两点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
点。(3)D点位于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它在C点
方向。(4)A点所在的纬线圈比B点所在的纬线圈要
(长/短),A、B所在的经线长度
(相等/不相等)(5)如果小白沿A点朝正北方向行驶,小红沿B点朝正东方向行驶,能回到原地的是
,不能回到原点的是
。(40°N,170°E)(20°N,170°W)A西北东南短相等小红小白读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D点和E经纬度:D
E
。(2)A点在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B点在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C点位于低、中、高纬度中的
纬度。(3)与A在同一条纬线上的点是
,与A在同一条经线上的点
。(4)A在B的
方向。C
(20°E,20°S)
(0°,0°)
北东低B
正西训练2:经纬网侧视图训练3:经纬网俯视图(1)图中A地的经纬度是
,其位于
(高、中、低)纬度的分界线上。(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位于东、西经度分界线上的是
。(3)若甲、乙两人分别从②、③两地出发,一直向北走,方向不变,他们能否回到原出发地?
。(60°N,90°E)中高①②不能读世界部分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高纬度 B.乙地位于低纬度C.丙地位于中纬度 D.丁地位于中纬度4.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 B.西北 C.正东 D.正西2.图中地理坐标是(60°N,30°W)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训练4:经纬网局部图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CCB为了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线。利用经纬线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经纬网定位的应用
每天世界都会发生一些大事件,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阳光家园委托协议书
- 车辆保单转让协议书
- 酒厂股份合作协议书
- 高层年度分红协议书
- 雪糕生意转让协议书
- 餐饮机器转让协议书
- 通讯施工安全协议书
- 车辆有偿借用协议书
- 设备制造技术协议书
- 酒店预订年会协议书
- 安全周例会汇报模板、安全汇报模板
-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 GB/T 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订通则
- GB/T 3934-2003普通螺纹量规技术条件
- 尿动力学检查操作指南2023版
- 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办法模板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检查表
- 煤化工工艺学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银行全国科技周活动宣传总结
- SCL-90量表详细
- 公路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