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48分析解决能量流动问题【命题趋势】主要考察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功能"常结合实例综合考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和应用。预计2022年高考该部分知识点会结合具体的情境,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侧重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要考向】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计算中的“正推”和“逆推”能量流动计算中的综合考查考向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考向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理解(2)流动过程①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②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呼吸作用(代谢过程)。③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所以有:(1)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4)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典例】1.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B.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外来的能量补充,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C.能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该生态系统,主要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答案】D【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单向、递减的原因:
(1)单向流动:捕食关系不能逆转;热能不能被生物体利用;
(2)逐级递减: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被消耗;捕食者不会捕食所有被捕食者。【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正确;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正确;C、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进入该生态系统,主要以热能形式输出,C正确;D、甲是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故选D。2.下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B.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D.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答案】C【分析】消费者的摄入量=消费者的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详解】A、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量之比,④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量,②也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量,且图示中两者为同一营养级,A错误;B、⑤⑥⑦⑧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散失的能量,B错误;C、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⑦中,C正确;D、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植物呼吸消耗,一部分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因此①+⑤不能表示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故选C。3.如图为某一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表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C.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D.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答案】B【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详解】A、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A正确;B、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最多,B错误;C、在高密度鱼塘中,光照有限,需要人工投食,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C正确;D、b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D正确。故选B。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且根据营养关系逐级流动并递减。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为能量值。据图分析,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A.17% B.15% C.13% D.11%【答案】B【分析】1、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详解】据图可知: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136,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20.4,故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20.4÷136=15%,故选B。5.如图为某果园中能量流经某害虫种群的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要防治虫害,则应设法使该害虫种群的能量摄入量减少B.据图可知,害虫同化量中大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害虫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图中X中的能量与M的比值来表示D.害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图中粪便和遗体残骸等中的能量【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流经某害虫种群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害虫摄入的能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散失的热量、遗体残骸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据此答题。【详解】A、害虫以果树的叶片或果实等为食,若果园要防治虫害,则需要设法减少害虫对叶片或果实等的摄入,即减少害虫种群的摄入量,A正确;B、害虫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储存的能量,故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是1970140268.16=499.84kJ/(m2·a),而储存的能量为68.16kJ/(m2·a),说明害虫同化量中大部分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C、图中X代表流向下一营养级,故害虫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图中X中的能量与M的比值来表示,C正确;D、害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属于害虫同化量的一部分,而害虫粪便中的能量为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故图中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害虫流入分解者的部分,D错误。故选D。考向二能量流动的特点考向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研究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几点误区(1)误区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能是光能。由于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但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2)误区二:生物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完全一致。能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所含总能量的关系,而生物数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个体数量的关系,所以生物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的现象。(3)误区三: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典例】6.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低二氧化碳排放、低能耗、低开支的健康生活方式。下列有关低碳生活中蕴含的生态学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绿色出行和使用低能耗电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餐厨垃圾,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比例,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不购买、不使用受保护动植物的制品,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答案】C【分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持续高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改善能源结构,绿色出行,使用低能耗电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B、餐厨垃圾内含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成分是油脂和蛋白质,可用来替代玉米、鱼粉、豆粕等加工成高能高蛋白优质饲料,或制取生物柴油,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C、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比例,可以降低能量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D、不购买、不使用受保护动植物的制品,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C。7.2020年玉山县获得国家文明县城的殊荣,这里风景秀丽,资源丰富;唐代戴叔伦也曾留下“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赞美玉山的诗句,玉山也日渐成为当地居民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为了继续保持现状,应该禁止对玉山县的开发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如果在玉山县建设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从而提高生产力D.“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中的玉山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4、注意事项:(1)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3)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详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A错误;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正确;C、如果在玉山县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中的玉山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B。8.近年来某沿海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入海口建立了湿地公园,随着该区域生态环境的极大恢复,水质清澈、鱼虾众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大型迁徙鸟类)的数量逐渐增多,但给当地鱼虾养殖户带来新的烦恼,养殖户用塑料袋制作能动的假人来驱赶白鹭。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该区域白鹭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B.养殖户利用能动的假人驱赶白鹭模拟了生物的行为信息C.生态恢复大大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白鹭种群数量剧增,种内斗争增强,种间竞争减弱【答案】B【分析】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2、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A、白鹭属于大型迁徙鸟类决定一个地区白鹭种群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信息,用塑料袋制作的假人能动,模拟了生物的行为信息,B正确;C、随着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提高,C错误;D、在有限的食物和空间条件下,白鹭数目增多,会引起种内斗争的增强,也会引起生物种间竞争加剧,D错误。故选B。9.某生态系统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其中乙、丙和丁构成一条食物链:乙→丙→丁,甲和乙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为能量流经丙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由图1可知甲乙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食物链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流向M的能量是乙同化的能量D.为了使丙同化的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有益的方向,可以对丙进行圈养【答案】C【分析】1、种间关系主要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以及互利共生。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其中当能量流经某一个营养级时,其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一部分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详解】A、分析甲图可知甲和乙“同增同减”,说明甲与乙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A正确;B、食物链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C、流向M的能量一部分是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是乙同化的能量,C错误;D、为了使丙同化的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有益的方向,可以人为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例如对丙进行圈养,避免其流向丁,D正确。故选C。10.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定量研究的开创性工作。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1)。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能量利用和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太阳能被生态系统固定的效率小于0.1%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464.6J·cm2·a1C.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降低D.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范围是13%~20%【答案】C【分析】1、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一般情况下,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目愈少,这样便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详解】A、被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为464.6J·cm2·a1,太阳辐射总量为497693.2464.6J·cm2·a1,太阳能被生态系统固定的效率为约等于0.09%,小于0.1%,A正确;B、生产者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464.6J·cm2·a1,B正确;C、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96.3/464.6约等于20.7%,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为18.8/62.8=29.9%,第三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为7.5/12.6=59.5%,则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剂同化量之比,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5%,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范围是13%~20%,D正确。故选C。考向三能量流动计算中的“正推”和“逆推”考向三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规律(1)在食物链中: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则:(2)在食物网中①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计算eq\x(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eq\b\lc\{\rc\(\a\vs4\al\co1(获能量最多\b\lc\{\rc\(\a\vs4\al\co1(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能量最少\b\lc\{\rc\(\a\vs4\al\co1(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eq\x(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eq\b\lc\{\rc\(\a\vs4\al\co1(需最多能量\b\lc\{\rc\(\a\vs4\al\co1(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最少能量\b\lc\{\rc\(\a\vs4\al\co1(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②在能量分配比例和能量传递效率已知时的能量计算对于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根据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按照从不同食物链获得的比例分别进行计算,再将各条食物链中的值相加即可。【典例】11.下表是对某荒地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3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其中GP表示生物体同化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能量,R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KJ·m2·a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食物链环节未利用GPNPR植物210.69×109248.28×109211.43×10936.85×109田鼠1.85×106736.88×10625.12×106711.76×106鼬232.79×1055.44×105227.35×105A.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植物的NP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利用B.田鼠和鼬的呼吸消耗很高,被同化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以热能散失C.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6%,不符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D.据图推测以鼬为主要食物的捕食者需较大捕食范围才能维持种群的延续【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捕食关系的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从表中可知,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8.28×109,表中显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详解】A、图中植物的NP(表示生物体贮存能量211.43×109)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210.69×109),所以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植物的NP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A正确;B、表中数据显示田鼠的GP为736.88×106,其中呼吸消耗R为711.76×106,鼬的GP为232.79×105,其中呼吸消耗R为227.34×105,可见,田鼠和鼬的呼吸消耗很高,被同化的能量绝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B正确;C、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上下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该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图中田鼠到鼬的传递效率为232.79×105/736.88×106×100%=3.16%,不是每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也符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规律,C错误;D、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多损耗的能量越多,所以据图推测以鼬为主要食物的捕食者需较大捕食范围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维持种群的延续,D正确。故选C。12.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它们均主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普通鵟会捕食鼠类,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沿海拔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两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B.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C.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0kg植物D.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答案】C【分析】分析图1,社鼠与中华姬鼠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分析图2:小型地栖鼠类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在中度海拔达到最大,海拔进一步升高,丰富度又逐渐降低。【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在2016—2019年间社鼠的K值逐年降低,中华姬鼠的K值保持稳定,A错误;B、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B错误;C、在夏秋季植物→鼠→普通鵟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普通鵟体重增加1Kg,最多消耗植物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故最多需要消耗植物=1÷10%÷10%=100Kg,C正确;D、分析图2可知小型地栖鼠类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在中度海拔达到最大,海拔进一步升高丰富度逐渐降低,且图中只能得知丰富度的大小,不能判断种群密度大小,D错误。故选C。13.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 B.1.875倍C.1.273倍 D.0.575倍【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该食物网中具有2条食物链,即A→C,A→B→C;解题时从高营养级C求低营养级A,则除以能量传递效率,即乘以10,而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进而得出食物比例改变前后的数量关系。【详解】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由A:B为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由A:B为2:1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故选A。1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10%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A.150KJ B.125KJ C.100KJ D.75KJ【答案】D【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2、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题目中要求至少,传递效率应按照20%计算。【详解】虎要获得1KJ能量,需要消耗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20%=5KJ。题中指出“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所以狐和羊需分别提供2.5KJ能量。羊获得2.5KJ能量,消耗草的能量为2.5÷20%=12.5KJ;由草→兔→狐可知,狐获得2.5KJ能量,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2.5÷20%÷20%=62.5KJ,所以虎要获得1KJ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12.5KJ+62.5KJ=75KJ,D正确,故选D。15.下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摄入量;c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的同化量;d表示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第三个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h和i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同化量。【详解】A、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a×100%,A正确;B、第二营养级类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中的部分能量,B错误;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D、分析可知,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故选B。考向四能量流动计算中的综合考查考向四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的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如下图所示:说明:(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刚好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都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由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典例】16.如皋市平园池村建设完成的千亩荷花湿地、千亩水稻高产示范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荷花湿地中的动植物种类多样,在遭到重度污染被破坏后较难恢复原状B.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C.在水稻示范田水稻种植期间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D.若让湿地自然演替,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升高、优势物种可能发生变化【答案】B【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详解】A、荷花湿地中的动植物种类多样,营养结构复杂,故其在遭到重度污染被破坏后较难恢复原状,即恢复力稳定性低,A正确;B、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在水稻示范田水稻种植期间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利的水稻,C正确;D、若让湿地自然演替,由于环境适宜,故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升高,优势物种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17.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单向流动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分析】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1、捕食关系不能逆转:能量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由捕食者流向被捕食者。2、热能不能被利用:生物体可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生物体呼吸作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利用,所以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以热能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B、分解者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其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正确;C、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流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错误。故选D。18.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情况,各个字母表示相关能量的多少,其中d、e、f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g、h、i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B.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b=h+e+c+kC.如果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则有关系b2=acD.如果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则a=10b【答案】B【分析】分析图示,a、b、c分别表示第一营养级草、第二营养级兔子、第三营养级狼同化的能量;d、e、f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j、k、l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的残枝败叶或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的能量。【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g、h、i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A正确;B、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会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因此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b=h+e,B错误;C、a、b、c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如果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则有关系b/a=c/b,即b2=ac,C正确;D、如果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则b/a=10%,a=10b,D正确。故选B。19.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f表示生态系统中输出热能部分C.c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值D.施用农家肥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答案】D【分析】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并非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详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a,A正确;B、f表示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值,B正确;C、c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正确;D、农家肥经微生物的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20.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类别玉米地荒地湖泊I湖泊II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1.6%1.2%0.4%0.1%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23.4%15.1%22.3%21.0%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76.6%84.9%77.7%79.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答案】A【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的值最大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产者呼吸消耗量/总初级生产量的值最小的生态系统。【详解】A、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荒地,而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却低于荒地,A错误;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B正确;C、由实验数据可知,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C正确;D、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能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正确。故选A。1.如图为某水池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绿藻和水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轮虫与鲫鱼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黑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C.在水草→草鱼→黑鱼食物链中,若黑鱼同化1kJ能量,则至少需要水草同化125kJ能量D.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在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蝉、螳螂、黄雀、鹰构成了一条食物链B.鹰的迁入使得黄雀的数量大幅持续锐减C.螳螂通过捕食蝉获得了蝉能量的10%20%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环节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的能量供给依然主要依赖外界B.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信息传递的形式趋于复杂多样C.治理沙漠的目的不是要消除沙漠,而是阻止沙漠扩大D.退耕还林、还湖主要是因为农田经济效益过低4.为预防某水库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管理人员每年在休渔期投放适量的喜食蓝藻的滤食性鱼苗,而在捕鱼期适量捕捞所投放的鱼类成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改为投放肉食性鱼类,能获得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B.控制投放量和捕捞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人为投放和捕捞鱼类调整了水库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D.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藻数量属于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的生物防治5.中国绿色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发动社会力量在荒漠化地区植树造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树造林是缓解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B.荒漠地区造林应多采用本地乡土树种C.荒漠地区造林能促进能量的循环流动D.植树造林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6.某四大家鱼混养的人工池塘中,鲢鱼可捕食浮游植物,鳙鱼可捕食浮游动物,草鱼和青鱼可捕食池底水草、螺蛳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池塘混养技术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良性循环技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C.鲢鱼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大部分用于生长繁殖D.四大家鱼的垂直分层现象可提高群落环境资源的能力7.下列各项研究实例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对应正确的是()选项研究实例结构层次A家鼠数量每天可增加1.47%个体B某地苍鹭的数量变动种群C兔与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群落D瓢虫的空间分布群落A.A B.B C.C D.D8.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9.下图为某食物网的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该食物网中太阳鱼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10.同化量是生态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等于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减去粪便量B.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都包括自身呼吸消耗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能量流动过程中,同化量逐级递减D.能量传递效率就是通过同化量相除计算获得1.(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2.(2020·海南高考真题)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类别玉米地荒地湖泊I湖泊II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1.6%1.2%0.4%0.1%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23.4%15.1%22.3%21.0%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76.6%84.9%77.7%79.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3.(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B.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就越大D.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多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包括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前者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其中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是指被异养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净初级生产量表示B.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散失量C.净初级生产量的去路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以及流向分解者D.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长,次级生产量越低2.2020年东非地区蝗灾肆虐,面对蝗灾我国不仅派出专家还援助药械,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的遗体残骸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B.蝗灾被扑灭,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按能量传递效率来看,蝗虫捕食的庄稼只有10%~20%被同化D.喷洒杀虫剂体现了生物防治中化学信息的运用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物质、能量投入,可以保证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4.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同时还应该适当灌溉,否则会影响无机盐的吸收。B.农业生产上可以采用轮作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利用率,防治病虫害。C.在农田中可以增施农家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还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采用立体农业的生产模式,利用群落空间结构的原理,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及相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A.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递减的原因是b的消耗B.图中流入空白方框处的能量不可能再进入捕食食物链C.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6.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11%用于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X分别代表热能和CO2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D.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7.生态果园与传统果园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果园中生物的种类,例如利用果树下光照强度弱、空气湿度高、风速低等环境条件,在两行果树间种植喜湿、喜温、喜半阴的草菇(一种食用菌),或种植生草,还可以向果园中引入鸡、鸭等动物,甚至可以在果园中养殖蚯蚓,以此提高果园的稳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光能输入到果树﹣草菇园的途径是果树和草菇等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果园中养殖鸡、鸭时,鸡、鸭粪便中的能量可以被果树利用C.果树种植过程需要治虫,目的是使能量多级利用D.果树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8.2020年非洲蝗灾骤然而起,数量多达4000亿只。蝗虫成虫产卵于土壤中,卵孵化出的幼虫翅不发达,只能在地表或矮草间小范围内跳跃,叫做跳蝻,成虫的翅发达,善于飞翔。蝗虫体内能够合成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从而避免天敌的捕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蝗虫合成的有毒物质能够传递化学信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B.专家监控蝗虫灾情,需用标志重捕法测定蝗虫幼虫密度C.卵、幼蝗、成虫分布呈现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按能量传递效率来看,蝗虫捕食的庄稼只有10%~20%被同化9.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10%的荔枝同化量B.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捕食关系,平腹小蜂是次级消费者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10.如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来叙述正确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原理B.该生态农业系统有效的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该生态农业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稻、桑、鸡、鱼等生物D.该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善了生态系统功能参考答案跟踪训练1.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草→鲫鱼→黑鱼,水草→草鱼→黑鱼,水草→螺狮→鲫鱼→黑鱼,绿藻→螺狮→鲫鱼→黑鱼,绿藻→鲫鱼→黑鱼,绿藻→轮虫→鲫鱼→黑鱼。【详解】A、该水池中,绿藻和水草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轮虫与鲫鱼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黑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B正确;C、在水草→草鱼→黑鱼食物链中,若黑鱼同化1kJ能量,则至少需要水草同化1÷25%÷25%=25kJ能量,C错误;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D正确。故选C。2.D【分析】分析题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详解】A、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蝉、螳螂、黄雀、鹰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B、鹰的迁入会使黄雀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有所减少,但因为生态系统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当黄雀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鹰可能会调整食物来源,黄雀的数量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B错误;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螳螂和蝉都是某个营养级的个体,无法用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来衡量,C错误;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应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环节,D正确。故选D。3.D【分析】1、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2、生态工程与生态经济(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生态经济: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详解】A、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的能量供给依赖外界,比如阳光,A正确;B、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信息传递的形式趋于复杂多样。信息传递的形式包括: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行为信息,当信息传递形单一时,如果某一环出现错误,那么整个过程无法完成,所以信息传递趋于复杂多样性,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治理沙漠是为了治理那些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而并不是为了消灭沙漠本身,是为了改善环境,C正确;D、退耕还材、还湖是为了防止由于过度开垦土地种植粮食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其原因是严重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恶劣影响,并不是因为农田经济效益过低,D锗误。故选D。4.A【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详解】A、若改为投放肉食性鱼类,无法预防水华,且食物链延长,不能获得更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A错误;B、控制投放量和捕捞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C、人为投放和捕捞鱼类调整了水库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C正确;D、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藻数量属于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与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故选A。5.C【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在荒漠化地区植树造林属于生态工程。【详解】A、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树造林能够防止土地退化,进而缓解土地荒漠化,A正确;B、应用协调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因此,荒漠地区造林应多采用本地乡土树种,B正确;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所以荒漠地区造林能不能促进能量的循环流动,C错误;D、植树造林,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化,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因此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D正确。故选C。6.D【分析】四大家鱼能混合放养的原因是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食物和生活空间不同。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池塘中全部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详解】A、根据题干可知,四大家鱼池塘混养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主要是应用了物种多样性原理,A错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池塘中全部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和人工投入饲料中的能量,B错误;C、鲢鱼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剩下的用于生长、发育、繁殖,C错误;D、四大家鱼的垂直分层现象可提高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D正确;故选D。7.B【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3、生态系统指: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详解】A、家鼠数量变化属于种群层次,A错误;B、某地苍鹭的数量变动属于种群层次,B正确;C、兔与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属于生态系统层次,C错误;D、瓢虫的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即种群层次,D错误。故选B。8.A【分析】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D正确;故选A。9.B【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详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B正确;
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B。10.A【分析】同化量指某一营养级从外环境中得到的全部化学能,它表现为这一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这一营养级流向下个营养级的能量、这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以及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A、对于除了生产者以外的营养级来说,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A错误;B、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量和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C、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C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正确。故选A。真题再现1.A【分析】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可以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详解】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A正确;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食物网的同一营养级,不属于同一条食物链,B错误;C、生态金字塔通常都是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图形,但也有倒金字塔的,如英吉利海峡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生物量金字塔,故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并非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C错误;D、生态金字塔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故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并非生产量,D错误。故选A。2.A【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的值最大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产者呼吸消耗量/总初级生产量的值最小的生态系统。【详解】A、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荒地,而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却低于荒地,A错误;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B正确;C、由实验数据可知,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C正确;D、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能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正确。故选A。3.B【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2、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3、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4、过程: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路: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5、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的高低与营养级数量无关,A错误;B、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量实际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所以,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B正确;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不一定越大,C错误;D、食物链越长,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少,D错误。故选B。模拟检测1.A【分析】1、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用初级生产量表示,A错误;B、初级生产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生产者又在时刻呼吸消耗有机物,剩余的部分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和繁殖,即为净初级生产量,故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散失量,B正确;C、净初级生产量是除生产者之外的各营养级所需能量唯一来源,其去路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以及流向分解者,C正确;D、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故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长,次级生产量越低,D正确。故选A。2.A【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详解】A、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等含氮物质,故该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A正确;B、蝗灾被扑灭,农作物被保存,因此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并不会下降,B错误;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第二营养级不止有蝗虫,C错误;D、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属于化学防治,不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A。3.A【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一般具有双向性,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误;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B正确;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正确;D、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物质、能量投入,例如施肥、灌溉和控制病虫害,可以保证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D正确。故选A。4.C【分析】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只能改变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详解】A、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防止浓度过高,导致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代理发布合同纠纷解决方式
- 货车租赁合同范文宝典
- 房产抵押合同模板汇编
- 参观艺术馆的感受300字
- 2024年下半年广东省江门开平市审计局招考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下半年广东省汕尾海丰县委统战部招聘政府聘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下半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招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下半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机关招考特殊雇员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下半年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人民政府招聘合同制人员1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下半年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机关事业单位招录30人(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医院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 辽宁交投物产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统编新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合肥包河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4.2.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GB/T 44464-2024汽车数据通用要求
- 2024-2025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1.6《校园里的植物》课件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一框《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
- 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施工投标方案(技术标)
- 新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复习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