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路径探究_第1页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路径探究_第2页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路径探究_第3页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路径探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据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文件,技校语文课程要增强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指出在“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技校语文课程,促进教学达到更佳育人效果,是摆在技校语文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思路,调研“融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的调研概况(一)调查时间与对象本研究择取广州某技校学生和广州市五所技校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从五个专业大类(汽车、机电、计算机、服装、商贸)中随机抽取90个问卷对象,发放学生问卷450份,回收438份,回收率为97.3%,男生214人,占47.9%,女生224人,占52.1%;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学生依次为184名、205名、49名,各占比为42%、46.8%、11.19%。教师问卷共发放11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90.9%。(二)问卷的设计与说明问卷调查内容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采取李克特5点法对选项进行赋值,运用统计软件SPSS26.0对有效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有:信度分析(α)、平均值(M)、百分比(%)、标准偏差(SD)等相关分析。学生问卷包含“技校生对学习传统文化认知”“学习态度”“学习途径”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一组陈述量化指标,每一陈述选项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标记为5、4、3、2、1分。教师问卷包含四个维度,即“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态度”“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内容”“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方法”“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现实挑战”。每个维度下有3至6小题,各题选项有五个等级,分别进行赋值,1全不符合,2稍不符合,3稍微符合,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三)问卷的信度分析利用软件SPSS26.0软件进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克隆巴赫Alpha可靠性统计,师生问卷整体信度系数分别是0.884、0.828,同时,教师问卷各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0.883、0.867、0.874、0.886,学生问卷各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0.826、0.859、0.817,均达到佳,说明师生问卷具有较高信度。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一)技校师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与学现状从表1看,技校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度较高,均值为4.06(0.821),高于中间值3.00,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及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学习态度和学习途径两个维度均值分别为3.89(0.648)、3.09(1.050)低于认知维度均值,说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和行动力还有待提高。从表2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的内容与方法两个维度均值较低,分别为2.63(0.745)、2.48(0.712),均低于平均值3.00,说明中华优秀文化融入语文课教学实施行为有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现实挑战均值是3.45(0.733),教师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时面临较大挑战。由此看来,有必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语文教学,探寻适合的教学策略来改善学生学习和教学现状。(二)技校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况从表3看,63.8%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其实用性,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时代存在的价值。54.1%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关联性弱,55%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性弱。可见,学生理性上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但学习主动性不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技校生对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或民族风俗、汉字或书法的了解程度较高,对古诗文或文化常识、传统礼仪了解程度低,了解琴棋画或音乐或戏曲的仅占25.8%。从学习途径看,技校生主要通过影视综艺和网络传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别占比55.25%、65.8%,其次是社团活动和课外书籍,而相关课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数较少,占比29.2%。学校教育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是武术或书法或粤剧占比31.7%、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占比41.8%。而知识类,如经典诵读、国学知识比赛学生参与度较低,选修课或必修课仅有少部分学生参与,占比4.8%。由此可见,技校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遍较少,参与度需进一步提升。(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实施行为分析从表4看,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态度平均值达4.17,大于4,表明目前教师对语文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正面积极态度。再进一步分析,教师在融入成效观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两方面均值较高,而在作答“与单一语文教学相比的有效性”时均值较低,说明教师认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还应与融入内容、融入方法等具体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教师实施融入内容和使用方法两个维度数据分别是2.63、2.48,均值低于中间值3.00,说明中华优秀教师在教学实施行为上并未充分挖掘融入内容和掌握有效方法,与教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面临现实挑战结果相符,融入的教学效果受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力、学校环境建设、教学目标设计及如何评价等因素影响。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教学的路径依据数据统计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技校语文课教育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兴趣,对知识类活动(如经典诵读、国学知识比赛)参与度不高;二是对古诗文、文化常识、传统礼仪、琴棋画、音乐、戏曲了解程度低;三是相关课程或其他途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数较少;四是教师在教学实施行为上未充分挖掘融入内容和注意融入方法。因此,探寻合适路径来改善或解决上述现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关键。(一)以融入教材为本,植入传统文化元素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识特点,专门研制和编写的文本,与一般材料或读物不同。因此,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有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遵循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如《故乡的野菜》一文提到“上坟船里的姣姣”,可以补充对“姣姣”一词解释。“姣姣”是昔时俗语,绍兴戏说旁白中经常出现,在弹词中常说美如姣,今尚存“夜姣姣”的俗名,即夜开的一种紫茉莉。这样既能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知识,普及文化常识,又能增强语文学习丰富性。二是把握文章核心思想,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依据教材内文章主旨,对教学目标进行二次优化,融入重民本、守诚信、敬自然、尚和合、求大同等传统文化核心精神,传承跨时空、超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情感。如通过《老字号:北京昔日名牌》文了解“老字号”名牌背后的百姓俗语、民间传说、民间信仰、经商之道,传承中华民俗精神及商业精神。通过《森林写意》一文理解森林对人类及生物界的价值,敬畏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二)以创新教法为首,盘活融入学习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时空性、抽象性、难践行等特点,要做到真正有效融入语文课,丰富语文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一是巧用“互联网+”创新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教师利用AR视频讲解“北极动物特点”,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自由移动方式看到北极熊、北极狼、甚至麝牛等,观察他们颜色、外形、身长及生活习性,对于学生归纳动物的特征、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法则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北极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爱护之情,而人类肆意捕杀野生动物行为,却违背传统文化宣扬的人与自然平衡法则,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二是活用“融媒体”创设情境,提升学习效率。如学习《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文,进行《清明上河图》赏析时,运用3D影像资料,直观展示清明时节宋代人踏青扫墓的生活场景:人们插柳而行、踏春扫墓、追思逝者、亲近自然的景象。这些习俗活动,标记着人们铭记历史、敬畏生命的传承与坚守,展示出人们生生不息、勇毅前行的不竭活力。3D塑造立体生动形象,方便学生了解古代习俗文化,与家乡习俗活动形成对比,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提升学习效率。(三)以育人活动为载体,促进有效知行合一积极拓展语文综合实践课,延伸至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将它们作为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阵地,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共同推进立德树人工作。一是借用教材实践章节,赋予传统文化生命力。如实践课《夸一夸:谁不说咱家乡好》用“现代快板说家乡好”鲜活的表达形式,探讨家乡特色饮食、饮食来源、文化寓意等内容,既完成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能激活传统饮食文化生命力。二是依托线下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例如语文实践课“古诗文与文化”,可以结合当地展馆、农博会、研究所等丰富资源,重新优化课题为“以茶为诗,寻茶之道”研学之旅。以茶为介,体验采茶、了解茶诗与典故、学习制作、欣赏茶艺、品茶。在文旅融合中,让学生懂得饮茶之礼,尊重采茶人劳动成果,做到知书达礼,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功夫茶仪式中所用典故“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传承典故中不厚此薄彼,秉持“公平公正”精神。(四)以家校联动为桥梁,推动传统文化进生活以学校为引领,带动家庭教育,家校共同发力、实现协同教育。如推出家庭教育线上线下研讨会、智慧父母成长课堂、家长进课堂、亲子教育工作坊等活动。学校引领家长参与综合实践课,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认同,建立文化自信,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家长终身学习理念。亲子互动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便于家长和学生高效、愉快地接受家庭教育,护航孩子健康成长。同时,邀请优秀家庭进课堂,宣传优秀家德家风家训,从父母的言传身教、阅读经典习惯、接人待物的礼仪、家中国潮文化装饰等方面系统地传播家庭育人理念,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让家长意识到家庭生活是传统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家庭首要的播种者,是家庭教育引导人,应主动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生活礼仪与日常生活融合起来,转化为家庭日常生活一部分,真正做到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传统文化进入日常生活。(五)以健全机制为遵循,监评教学实施效果创新语文课程融入传统文化的考核方式,增加10%传统文化评价比重。课前学情分析评价,结合智能时代背景,运用智能数据分析学情,建立电子学情档案。教学目标评价,在原有语文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基础上重新制定。比如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上增加传统文化相关育人指标权重,目标评价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精神,纳入学生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及工匠精神培养成效评价。教学内容评价,教师课堂准备情况、学生参与度、课堂活跃度、课程目标完成度为客观分,学生反馈、学生互评、教师互评为主观分,从而真实评量学生成绩、教学效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后评价,包括教师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资源、组织节日活动、举办古诗文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