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1页
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2页
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3页
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4页
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2.有人戏言数学课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模模糊糊一大片二.分析原因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驾驭不了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琐太复杂又太雷同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三.几点建议1、单元备课教师在备课时,改变以往的以课次备课,变为依托课程标准,细化年段要求,采用单元一体化的备课方式,研读、探索各部分知识的内在和外在联系,一环扣一环,构成单元间的知识“链条”。语文教学中运用单元备课法,要求教师在熟悉整册教材以后,梳理出系统地、循序渐进的教学任务,对各小单元的课时重新划分,将教学任务分步落实在每个单元,借鉴一些杂志、参考书,然后花上相对较多的时间对整个单元中的课文逐一备课。2、文本细读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时出现的问题(1)过程倒置。(2)有人无己。(3)重心失当。(4)僵化少变。语文教师,要做文本阅读的先行者。文本细读用朱光潜在《美学》里的话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把这个“走”换成“读”,慢慢读,欣赏啊。用王瑶的话说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或者说: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用夏丏尊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文本细读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这是读书人的切身体会。教师熟读了,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谙熟一切的向导,在前边引领着,提示着,点拔着,当然有时也作些必要的解说。书忌耳传,文贵自得。这是我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自己读,读明白了,才能文意兼得。不要企图读一两遍就能进入文本,即使悟性好的人。我的窍门就是读啊思啊,思啊读啊,一遍又一遍,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豁然贯通,有了新的发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助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教材要细读,只要细读到一定程度,终会有结果的。语文教师的文本阅读,必须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陌生阅读——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鲜的阅读体验,获得对文本的直接认识,积累阅读教学的本我资源。一是指不带任何现成的结论进行阅读。二是不带任何现成框子进行文本评价。三是以读者的视角进行阅读而不是以教师的视角进行阅读。第二阶段:立体阅读——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观照文本,获得对文本的全息解读,处理好文本阅读中多重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是文本的作者意义,或者说叫主观意义,即作者试图通过文本要表达的意义。二是文本的客观意义或文本的社会意义。三是读者的个性意义,也叫读者意义。例1: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最后一自然段时,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出现,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立刻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如果你是文中的老师,你会怎样处理?请谈一谈。例1参考学生们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认识偏狭而出错。小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够,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思维会进入“死角”而不能自拔。的确,从当今保护水资源的时代旋律来看,学生“意外”的质疑实不“意外”。但是,这样的理解与《难忘的泼水节》一文的时代背景却是不相容的,如果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来分析,必然引起对傣族人民的“误会”,造成对课文的严重误解。对策:偏离处,巧设疑,清其障。学生把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误认为是浪费水资源,教师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环保意识,请学生再一次读文并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有什么含义呢?变换角度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应该能明白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但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所以才赋予了水更深的意义。这样,在学生认识出现偏离的情况下,教师灵活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从文化的角度再次进入课文,丰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认识。学生认识出现偏离时,教师可以顺应学生“将错就错”,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与课文“比较”,使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挖掘文本深层内涵,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在“错误”中创造出“精彩”,生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局面。例2:师:课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白骨精。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他(它)是一个怎样的角色。生:我觉得白骨精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很孝顺嘛。你看,它抓到唐僧之后就派人去请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吃,这不是很在孝心的表现吗?师:其他同学呢?(许多学生愕然。有人在微微点头)生:我听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觉得也有点道理。白骨精抓唐僧时面对一次次失败却不泄气,抓到唐僧后,没忘记请母亲来吃唐僧肉,这总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是文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你会怎样处理这个教学环节?请谈一谈。例2参考参考:课堂中,个别学生独特体验的背后隐藏着“不合理信息”,有可能会对其他学生引发一些错误的思绪。在“不合理信息”的误导下,造成部分学生的感悟游离于文本。因脱离文本而出错。“白骨精也值得学习”,这个结论令人不寒而栗。让我们再次审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文本,学生所说的“孝”在文中到底体现了多少呢?很明显,学生是仅凭“请母亲共享唐僧肉”这一个孤立的举动得出的结论,却没有关注到这一举动的背后是血淋淋的屠杀。他们只知道“孝”是一种美德,却没有考虑到凌驾在个人道德层面之上的还有公德、正义、人性等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存在。在学生的解读发生重大偏差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负起点拨、引导的责任。环节的同时,更多考虑学生每一次朗读的目的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读有所获”,不断提高朗读的质量,体现朗读的层层深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朗读的“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个性。同样的,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自然也带上了个性色彩。情感朗读也需要以尊重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其实,学生朗读的投入程度与对文本的理解是成正比的,不应强求一致。在指导情感朗读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朗读水平、个性特征,引导他们“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朗读教学中的“引导”,角色式朗读指导1、根据提示语进行朗读指导。2、补上提示语进行朗读指导。3、走进人物内心进行朗读指导。朗读的“形式”: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范读、教师引读、师生互读、角色朗读、个别读、自由朗读……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采取多种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质量,让课堂上回荡着朗朗的书声。爱上朗读吧!朗读是积累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