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防范技巧与实践指导书_第1页
网络诈骗防范技巧与实践指导书_第2页
网络诈骗防范技巧与实践指导书_第3页
网络诈骗防范技巧与实践指导书_第4页
网络诈骗防范技巧与实践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诈骗防范技巧与实践指导书TOC\o"1-2"\h\u10432第1章网络诈骗概述 4303461.1网络诈骗的定义与特点 4216731.1.1定义 480751.1.2特点 471941.2网络诈骗的类型及案例分析 4102391.2.1类型 4297051.2.2案例分析 590711.3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分析 529340第2章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提升 5258922.1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5176162.1.1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 6147732.1.2定期更换密码 6128612.1.3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6189902.1.4谨慎陌生 6102912.2常见诈骗手段识别 6238812.2.1冒充熟人或官方机构 6201002.2.2网络购物诈骗 639832.2.3网络兼职诈骗 6316582.2.4网络交友诈骗 685382.3建立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 6192542.3.1仔细核实信息来源 6128152.3.2谨慎和安装软件 6288442.3.3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 7148612.3.4增强防骗意识 729233第3章账户安全防护 7248623.1密码设置与保管 745373.1.1密码设置原则 7321143.1.2密码保管 783443.2二次验证与生物识别 7100883.2.1二次验证 763023.2.2生物识别 7288553.3账户异常监控与处理 7284643.3.1定期检查账户 74273.3.2异常处理 831221第4章网络交易安全 8137234.1网购诈骗防范技巧 8148584.1.1核实卖家信誉 8224694.1.2确认商品信息 8189234.1.3安全支付方式 8276864.1.4保护个人信息 8192994.1.5警惕钓鱼网站和诈骗 830904.2网上支付安全指南 8241344.2.1使用复杂密码 8237034.2.2开启支付验证 9117204.2.3定期检查支付工具 953644.2.4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支付 9209024.2.5账户异常处理 9321594.3识别虚假购物网站 9270064.3.1核实网站域名 9216834.3.2查看网站备案信息 9194664.3.3网站页面设计 9109564.3.4商品价格和描述 9125764.3.5查看联系方式 99096第5章社交网络诈骗防范 9134635.1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1080085.1.1设置隐私权限:合理设置社交网络的隐私权限,如QQ等,避免陌生人查看个人资料、相册等敏感信息。 10167785.1.2谨慎添加好友:对于不明身份的好友请求,要谨慎对待,避免随意添加陌生人。 10163725.1.3避免透露敏感信息:在社交网络中,尽量避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 10124375.1.4定期清理通讯录:定期检查社交网络通讯录,删除已不熟悉的联系人,减少潜在风险。 1022435.1.5不要轻易不明:在社交网络中,收到不明时,不要轻易,以免泄露个人信息。 10309665.2识别虚假好友与诈骗信息 1064865.2.1观察好友资料:仔细观察好友的资料,如头像、昵称、个人描述等,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1050515.2.2识别诈骗信息:警惕社交网络中出现的各类诈骗信息,如虚假中奖、投资理财、贷款等,遇到此类信息时,要保持冷静,切勿轻信。 10180945.2.3核实信息真实性:对于无法判断真伪的信息,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官方渠道核实。 10269815.2.4举报虚假信息:发觉虚假好友或诈骗信息时,及时举报,避免他人受骗。 10104295.3社交网络诈骗案例分析 1096445.3.1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社交网络发布虚假投资理财信息,诱导受害者投资,最终骗取钱财。 10106665.3.2冒充亲友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受害者的亲友,以各种理由借钱,骗取受害者信任,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10272015.3.3网络购物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网络中发布虚假商品信息,诱导受害者购买,骗取货款。 11194515.3.4假冒官方客服诈骗:诈骗分子假冒官方客服,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以此实施诈骗。 1124769第6章网络兼职与投资理财诈骗防范 11182406.1网络兼职诈骗特点与识别 11279686.1.1网络兼职诈骗特点 11222676.1.2网络兼职诈骗识别 1135936.2投资理财诈骗手段揭秘 11137786.2.1常见投资理财诈骗手段 1167956.2.2投资理财诈骗识别 12203086.3网络投资理财安全建议 1225230第7章网络交友诈骗防范 12176177.1网络交友诈骗类型及识别 12307527.1.1诈骗类型 1215657.1.2识别方法 124747.2交友平台安全使用指南 1313297.2.1注册与登录 1383087.2.2个人信息保护 1310287.2.3聊天与交友 1324907.3恋爱诈骗案例分析及预防 13138507.3.1案例分析 13195497.3.2预防措施 1331642第8章钓鱼网站与恶意软件防范 1328828.1钓鱼网站识别与防范 13271058.1.1钓鱼网站的特征 14133608.1.2钓鱼网站防范技巧 14138098.2恶意软件类型与防护 1453938.2.1恶意软件类型 14305188.2.2恶意软件防护策略 1431108.3防范浏览器劫持与系统安全加固 14116258.3.1浏览器劫持现象 14130158.3.2浏览器劫持防范措施 1427198.3.3系统安全加固 158197第9章移动互联网诈骗防范 15191439.1手机应用安全使用 1515569.1.1来源与安全性 15276859.1.2应用权限管理 15209889.1.3定期更新应用 15308559.1.4谨慎应用内广告 15235869.2短信与电话诈骗识别 15197889.2.1陌生号码谨慎对待 152069.2.2识别诈骗短信特征 161169.2.3电话诈骗常见手法 16259739.2.4使用手机管家软件 16131299.3移动支付安全指南 1664519.3.1使用正规支付工具 16264859.3.2设置复杂的支付密码 16292189.3.3开启支付验证 16208489.3.4谨慎连接公共WiFi 16221399.3.5定期检查支付工具安全 16152749.3.6遇到问题及时反馈 1622430第10章网络诈骗防范实践与应对策略 162660410.1家庭网络诈骗防范实践 163032410.1.1提高防范意识 16223110.1.2设备与软件防护 172554410.1.3网络行为规范 173141010.2企业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建设 172574210.2.1网络安全策略制定 172620810.2.2技术防护措施 1729810.2.3安全管理制度 172988010.3遇到网络诈骗后的应对措施及维权途径 17825310.3.1应对措施 172184710.3.2维权途径 18第1章网络诈骗概述1.1网络诈骗的定义与特点1.1.1定义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具有跨地域、隐蔽性强、犯罪成本低、危害性大等特点。1.1.2特点(1)跨地域性:网络诈骗不受地域限制,犯罪分子可以身处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对受害者进行诈骗。(2)隐蔽性强:网络诈骗犯罪分子通常采用虚拟身份、匿名方式进行诈骗,使得受害者难以识别其真实身份。(3)犯罪成本低: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只需一台电脑或手机,即可实施诈骗行为,相较于传统诈骗,犯罪成本较低。(4)危害性大:网络诈骗涉及范围广泛,受害群体众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1.2网络诈骗的类型及案例分析1.2.1类型根据诈骗手段和方式的不同,网络诈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虚假投资理财:通过虚假投资平台、理财产品等方式,诱骗受害者投资,从而骗取资金。(2)网络购物诈骗:通过虚假购物网站、假冒品牌商品等方式,诱骗受害者支付货款。(3)假冒银行及金融机构:通过假冒银行、金融机构网站、短信等方式,诱骗受害者提供账户信息,从而盗取资金。(4)虚假招聘: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诱骗受害者缴纳报名费、培训费等。(5)网络交友诈骗:通过虚假身份、情感诱骗等方式,诱骗受害者转账。1.2.2案例分析以下为几种典型网络诈骗案例:案例1: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受害者小明在浏览网页时,发觉一家投资公司承诺高额回报,便投资10万元。不久后,该公司消失,小明损失全部资金。案例2:网络购物诈骗。小张在一家虚假购物网站上购买手机,支付货款后,卖家消失,小张未收到货物。案例3:假冒银行诈骗。小李收到一条短信,内容为银行客服号码,提示其账户异常,需登录指定网站进行验证。小李按照要求操作,账户内资金被盗。1.3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分析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具有以下特点:(1)年龄层次:受害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青年人更容易受到网络购物、交友等类型的诈骗。(2)性别差异:男性受害者更容易受到虚假投资、网络赌博等诈骗类型的侵害;女性受害者则更容易受到假冒银行、网络购物等类型的诈骗。(3)职业特征:受害群体涉及各行各业,但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对互联网较为熟悉的人群更容易成为诈骗目标。(4)地域分布:网络诈骗受害者在地域上无明显差异,但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受害程度较高。(5)心理特点:受害者往往具有贪小便宜、轻信他人、缺乏防范意识等心理特点,使得诈骗分子有机可乘。第2章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提升2.1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是预防网络诈骗的第一步。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护尤为重要。以下是几点建议,以帮助增强网络安全意识:2.1.1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为了避免被黑客轻易破解,应设置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及特殊符号的复杂密码。同时尽量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易于被他人获取的信息作为密码。2.1.2定期更换密码为了降低密码泄露的风险,建议定期更换重要账户的密码。2.1.3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在社交平台、论坛等场合,谨慎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2.1.4谨慎陌生不要轻易来路不明的,防止钓鱼网站诈骗。2.2常见诈骗手段识别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有助于我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保持警惕。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网络诈骗手段:2.2.1冒充熟人或官方机构诈骗分子通过冒充亲友、银行、公安机关等,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者转账。2.2.2网络购物诈骗通过虚假购物网站、低价陷阱等手段,诱骗消费者购买商品,进而骗取货款。2.2.3网络兼职诈骗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受害者参与网络刷单、投资等活动,从而骗取钱财。2.2.4网络交友诈骗通过虚构身份、感情投资等手段,诱骗受害者转账或参与赌博等活动。2.3建立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有助于降低网络诈骗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2.3.1仔细核实信息来源在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及时核实其真实性,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2.3.2谨慎和安装软件避免在非正规渠道软件,以防恶意软件侵害计算机安全。2.3.3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保持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最新版本,修补安全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2.3.4增强防骗意识遇到可疑情况时,保持警惕,及时与亲友沟通,寻求专业帮助。第3章账户安全防护3.1密码设置与保管3.1.1密码设置原则在设置密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密码长度至少为8位,包含数字、字母(大小写)及特殊字符;(2)避免使用生日、姓名、电话号码等易于猜测的信息作为密码;(3)定期更换密码,防止密码被他人窃取。3.1.2密码保管(1)不要将密码告诉他人,包括亲朋好友;(2)不要在公共场合输入密码,防止被他人偷窥;(3)使用密码管理工具,如密码保管箱,帮助记忆和复杂密码;(4)避免在多个账户使用相同密码,以防一旦一个账户密码泄露,其他账户也受到威胁。3.2二次验证与生物识别3.2.1二次验证(1)开启二次验证功能,提高账户安全;(2)二次验证方式包括短信验证码、手机令牌、邮箱验证等;(3)保证二次验证设备的密码或密钥安全,避免被他人获取。3.2.2生物识别(1)利用指纹、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提高账户安全;(2)保证生物识别信息的唯一性,避免被他人模仿或伪造;(3)关注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及时更新相关信息。3.3账户异常监控与处理3.3.1定期检查账户(1)定期查看账户登录记录,关注是否存在异常登录;(2)检查账户余额、消费记录,确认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交易;(3)关注账户通知,及时了解账户变动情况。3.3.2异常处理(1)发觉账户异常时,及时修改密码,并开启二次验证;(2)联系相关平台客服,报告异常情况,寻求帮助;(3)若涉嫌网络诈骗,及时报警,并提供相关证据;(4)提高防范意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4章网络交易安全4.1网购诈骗防范技巧4.1.1核实卖家信誉在网购过程中,消费者应关注卖家信誉及评价,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评价高的卖家进行交易。可通过查看店铺历史交易记录、买家评价等信息来判断卖家的可靠性。4.1.2确认商品信息在购买商品前,要仔细查看商品描述、图片、价格等信息,对比市场价格,避免购买价格异常低廉的商品。对于承诺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商品,要了解退换货流程及条件。4.1.3安全支付方式选择正规、安全的支付方式,如支付等,避免使用陌生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要轻信卖家提出的直接转账、线下交易等要求。4.1.4保护个人信息在网购过程中,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遇到要求提供验证码的情况,务必核实对方身份,防止泄露验证码导致账户被盗。4.1.5警惕钓鱼网站和诈骗不随意陌生人发送的购物,对于不明来源的优惠券、红包等,要保持警惕。在输入支付密码前,确认网站地址是否正确,避免在钓鱼网站上泄露支付信息。4.2网上支付安全指南4.2.1使用复杂密码设置网上支付密码时,应使用字母、数字、特殊字符组合的复杂密码,避免使用简单密码,增强账户安全性。4.2.2开启支付验证开启支付验证功能,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等,增加支付环节的安全性。4.2.3定期检查支付工具定期检查支付工具的安全状态,如支付软件是否为最新版本,是否存在风险提示等。4.2.4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支付在公共网络环境下,如网吧、酒店等,尽量避免进行网上支付操作,防止账户信息泄露。4.2.5账户异常处理如发觉账户余额、交易记录等信息出现异常,应立即联系支付平台客服,核实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4.3识别虚假购物网站4.3.1核实网站域名查看网站域名是否与知名购物网站相似,注意辨别网址中是否存在拼写错误、大小写混用等异常情况。4.3.2查看网站备案信息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官方渠道查询网站备案信息,了解网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4.3.3网站页面设计观察网站页面设计是否粗糙、布局是否合理,虚假购物网站往往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4.3.4商品价格和描述对比商品价格和市场价格,如价格异常低廉,要谨慎购买。同时查看商品描述是否详细、合理,避免因虚假描述而上当受骗。4.3.5查看联系方式虚假购物网站往往不提供详细联系方式,或者联系方式与知名购物网站不符。消费者在购物时,要注意核实网站提供的联系方式是否真实可靠。第5章社交网络诈骗防范5.1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以下是一些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5.1.1设置隐私权限:合理设置社交网络的隐私权限,如QQ等,避免陌生人查看个人资料、相册等敏感信息。5.1.2谨慎添加好友:对于不明身份的好友请求,要谨慎对待,避免随意添加陌生人。5.1.3避免透露敏感信息:在社交网络中,尽量避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5.1.4定期清理通讯录:定期检查社交网络通讯录,删除已不熟悉的联系人,减少潜在风险。5.1.5不要轻易不明:在社交网络中,收到不明时,不要轻易,以免泄露个人信息。5.2识别虚假好友与诈骗信息在社交网络中,识别虚假好友和诈骗信息是防范诈骗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5.2.1观察好友资料:仔细观察好友的资料,如头像、昵称、个人描述等,判断是否存在异常。5.2.2识别诈骗信息:警惕社交网络中出现的各类诈骗信息,如虚假中奖、投资理财、贷款等,遇到此类信息时,要保持冷静,切勿轻信。5.2.3核实信息真实性:对于无法判断真伪的信息,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向官方渠道核实。5.2.4举报虚假信息:发觉虚假好友或诈骗信息时,及时举报,避免他人受骗。5.3社交网络诈骗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社交网络诈骗案例,供大家参考:5.3.1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社交网络发布虚假投资理财信息,诱导受害者投资,最终骗取钱财。5.3.2冒充亲友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受害者的亲友,以各种理由借钱,骗取受害者信任,从而达到诈骗目的。5.3.3网络购物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网络中发布虚假商品信息,诱导受害者购买,骗取货款。5.3.4假冒官方客服诈骗:诈骗分子假冒官方客服,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以此实施诈骗。通过以上案例,希望大家能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在社交网络中上当受骗。第6章网络兼职与投资理财诈骗防范6.1网络兼职诈骗特点与识别6.1.1网络兼职诈骗特点网络兼职诈骗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高薪诱惑:诈骗者以高额薪资为诱饵,吸引求职者上钩。(2)无需经验:诈骗者声称无需工作经验,只需一部手机或电脑即可轻松赚钱。(3)虚假公司:诈骗者假冒知名企业或虚构公司,进行招聘。(4)先行收费:诈骗者以报名费、培训费等名义要求求职者先行支付费用。(5)隐私泄露:诈骗者诱导求职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进行非法利用。6.1.2网络兼职诈骗识别(1)核实公司信息:通过工商注册信息、企业官网等渠道,验证招聘公司真实性。(2)谨慎支付费用:对于要求先行支付费用的兼职,务必提高警惕。(3)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4)了解薪资待遇:了解行业薪资水平,对过高待遇保持谨慎。6.2投资理财诈骗手段揭秘6.2.1常见投资理财诈骗手段(1)虚假投资平台:诈骗者搭建虚假投资平台,诱导投资者充值投资。(2)高额回报诱惑:诈骗者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投资。(3)冒充专业人士:诈骗者冒充金融专家、分析师等,诱导投资者投资。(4)庞氏骗局:诈骗者利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给早期投资者,制造假象,吸引更多人投资。6.2.2投资理财诈骗识别(1)核实平台资质:通过证监会、金融办等官方网站,查询投资平台合法性。(2)谨慎对待高额回报:对承诺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保持警惕。(3)了解投资风险:投资前充分了解项目风险,不盲目投资。(4)警惕庞氏骗局:关注项目盈利模式,避免陷入骗局。6.3网络投资理财安全建议(1)选择正规投资渠道:投资理财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合法投资平台。(2)分散投资:合理分配投资资金,降低投资风险。(3)学习金融知识:提高自身金融素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4)保持警惕:不轻信网络投资理财广告和推荐,谨慎对待投资诱惑。(5)保护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防止泄露给不法分子。(6)及时举报:发觉涉嫌诈骗的投资平台或项目,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第7章网络交友诈骗防范7.1网络交友诈骗类型及识别7.1.1诈骗类型网络交友诈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假冒身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高富帅、白富美等身份,通过交友平台与受害者建立联系,进而实施诈骗。(2)恋爱诈骗:不法分子以谈恋爱为名,获取受害者信任,随后以各种理由骗取财物。(3)投资理财诈骗:在交友过程中,不法分子诱导受害者参与虚假投资、赌博等活动,导致财产损失。(4)虚假求助诈骗:不法分子以遇到紧急情况为由,向受害者求助,骗取同情心和财物。7.1.2识别方法(1)核实对方身份:通过要求视频聊天、查看证件等方式,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2)观察言行举止:注意对方是否频繁更换联系方式、聊天内容是否存在矛盾等异常行为。(3)抵制诱惑:对于涉及金钱、投资等方面的诱惑,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7.2交友平台安全使用指南7.2.1注册与登录(1)选择正规、知名的交友平台。(2)设置复杂且不易被猜到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3)登录密码与支付密码不要相同。7.2.2个人信息保护(1)不要在交友平台上透露真实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敏感信息。(2)适当展示自己的照片和兴趣爱好,但不要过度透露个人隐私。(3)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7.2.3聊天与交友(1)保持谨慎,不要轻信对方言语。(2)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平台举报。(3)不要轻易答应与对方见面,如需见面,选择公共场合,并告知亲朋好友。7.3恋爱诈骗案例分析及预防7.3.1案例分析(1)案例一:不法分子冒充军人,以执行任务为由,与受害者建立恋爱关系,随后骗取财物。(2)案例二:不法分子在交友平台上假扮高富帅,诱导受害者参与虚假投资,导致财产损失。7.3.2预防措施(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对方身份。(2)对于涉及金钱、投资等方面的要求,要保持警惕,不要盲目跟从。(3)如发觉可疑情况,及时向亲朋好友、公安机关及交友平台求助。第8章钓鱼网站与恶意软件防范8.1钓鱼网站识别与防范8.1.1钓鱼网站的特征本节将介绍钓鱼网站的基本特征,帮助用户识别并防范钓鱼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假冒官方网站或知名品牌;(2)网址相似度高,容易混淆;(3)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4)页面设计简陋,存在明显错误;(5)发送中奖、优惠等虚假信息。8.1.2钓鱼网站防范技巧(1)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邮件、短信及;(2)核对网址,确认官方网站地址;(3)安装反钓鱼软件,实时监测钓鱼网站;(4)定期更新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修补安全漏洞;(5)不在公共场合使用不安全的网络连接登录敏感账户。8.2恶意软件类型与防护8.2.1恶意软件类型本节将介绍常见的恶意软件类型,包括病毒、木马、蠕虫、后门、勒索软件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危害。8.2.2恶意软件防护策略(1)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2)谨慎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3)避免不明和附件;(4)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勒索软件攻击;(5)使用安全防护软件,实时监控系统安全状态。8.3防范浏览器劫持与系统安全加固8.3.1浏览器劫持现象本节将介绍浏览器劫持的概念、现象及危害,帮助用户了解浏览器劫持的严重性。8.3.2浏览器劫持防范措施(1)使用知名浏览器,并保持更新;(2)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历史记录和插件;(3)禁止浏览器运行未知脚本;(4)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安全补丁;(5)遇到浏览器异常情况,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8.3.3系统安全加固(1)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2)关闭不必要的系统服务和端口;(3)启用防火墙,防止非法入侵;(4)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修复;(5)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官方安全更新。通过本章的学习,用户可以更好地识别钓鱼网站和恶意软件,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第9章移动互联网诈骗防范9.1手机应用安全使用9.1.1来源与安全性在使用手机应用时,应保证从官方渠道或可信的应用商店应用程序。避免从第三方来源可能含有恶意软件的应用。9.1.2应用权限管理了解应用请求的权限,对于请求敏感权限(如位置、通讯录、短信等)的应用,需仔细评估其必要性。若发觉权限请求与软件功能无关,应谨慎对待或拒绝权限请求。9.1.3定期更新应用保持手机应用更新至最新版本,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降低被黑客攻击的风险。9.1.4谨慎应用内广告对于应用内的广告,尽量避免,以防误入诈骗网站或恶意软件。9.2短信与电话诈骗识别9.2.1陌生号码谨慎对待对于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或打来的电话,要保持警惕,避免透露个人敏感信息。9.2.2识别诈骗短信特征诈骗短信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包含陌生、要求回复敏感信息、声称中奖或涉及资金往来等。遇到此类短信,切勿轻信,并及时删除。9.2.3电话诈骗常见手法了解电话诈骗的常见手法,如冒充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