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责任追究工作方案_第1页
网络诈骗责任追究工作方案_第2页
网络诈骗责任追究工作方案_第3页
网络诈骗责任追究工作方案_第4页
网络诈骗责任追究工作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诈骗责任追究工作方案TOC\o"1-2"\h\u6824第1章网络诈骗概述 3137981.1网络诈骗的定义与特点 366881.2网络诈骗的类型与危害 3318131.3网络诈骗的发展趋势 422348第2章责任追究制度构建 4307192.1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 476772.2责任追究的原则与程序 5316012.3责任追究的主体与对象 532187第3章诈骗行为识别与判定 6194793.1诈骗行为的特征分析 6127443.1.1主体特征 6238333.1.2目标特征 666323.1.3手段特征 6274893.1.4结果特征 6211733.2诈骗行为的识别方法 6284643.2.1数据挖掘与分析 7126173.2.2行为监测与预警 7142223.2.3人工智能技术 7177953.2.4跨部门协作 7261203.3诈骗行为的判定标准 7243763.3.1法律法规依据 7301093.3.2诈骗行为构成要件 7138263.3.3判定流程 73526第4章诈骗案件受理与立案 742484.1诈骗案件受理流程 7109974.1.1举报与报告 7286264.1.2初步审查 8123064.1.3受理登记 888914.2诈骗案件立案条件与程序 8206574.2.1立案条件 852294.2.2立案程序 85314.3诈骗案件信息收集与整理 827011第5章侦查取证与证据固定 9207955.1侦查取证的方法与技巧 9292875.1.1实地侦查 9119305.1.2网络侦查 9247765.1.3技术侦查 910525.1.4证人询问 9250775.2证据的分类与固定 9206375.2.1物证 933225.2.2书证 1071865.2.3电子证据 10191175.2.4证人证言 10291605.3证据链的构建与审查 10202325.3.1证据链构建 10152035.3.2证据链审查 1013964第6章犯罪嫌疑人追踪与抓捕 10251036.1犯罪嫌疑人的追踪策略 10121606.1.1信息收集与分析 1188186.1.2追踪手段与措施 1156936.1.3线上线下结合的追踪策略 11311436.2协作机制与跨区域抓捕 11258476.2.1建立健全协作机制 11114086.2.2跨区域抓捕 1168086.3犯罪嫌疑人到案后的处理 1176056.3.1依法采取措施 1165716.3.2案件审查与移送起诉 1138606.3.3犯罪嫌疑人权益保障 1218282第7章法律适用与刑事责任追究 1259917.1法律适用原则与规范 12134157.1.1法律优先原则:网络诈骗案件的法律适用应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为准绳,保证案件办理的合法性、合规性。 1237587.1.2事实为依据原则:办理网络诈骗案件应依据查证属实的证据,保证案件定性准确、处理公正。 1290767.1.3属地管辖原则:网络诈骗案件应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司法机关管辖。 1251227.1.4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网络诈骗案件的办理应保证公正、公平、公开,保证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12104077.1.5严格区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原则:在网络诈骗案件中,应明确区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保证责任追究的准确性。 1279287.2刑事责任追究的标准与程序 12106787.2.1刑事责任追究标准: 12248607.2.2刑事责任追究程序: 1246057.3网络诈骗案件的量刑与执行 1382707.3.1量刑原则: 13245577.3.2量刑标准: 13146037.3.3执行: 137859第8章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追究 13122568.1民事责任追究的范围与方式 13139148.1.1范围 13132138.1.2方式 1435068.2行政责任追究的依据与程序 14158778.2.1依据 1453178.2.2程序 14120428.3民事与行政责任的协调 1417314第9章预防与宣传教育 15242759.1网络诈骗预防策略 15145309.1.1强化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 15177029.1.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5151879.1.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1522849.2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5187399.2.1宣传教育内容 1584119.2.2宣传教育形式 15218529.3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 15139789.3.1主导,部门协同 15171669.3.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6183919.3.3公众积极参与 16192029.3.4社会组织协同 167455第10章跨境网络诈骗打击协作 16905610.1跨境网络诈骗的特点与挑战 161139410.2跨境打击协作机制与模式 161852310.3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17第1章网络诈骗概述1.1网络诈骗的定义与特点网络诈骗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网络诈骗具有以下特点:(1)犯罪手段科技化:网络诈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加隐蔽、狡猾,给侦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2)犯罪范围广泛:网络诈骗不受地域限制,犯罪分子可跨区域、跨国界作案,涉及范围广泛。(3)犯罪对象多样化:网络诈骗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各种诈骗场景,使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落入陷阱。(4)犯罪团伙分工明确:网络诈骗犯罪团伙通常分工明确,有组织地进行诈骗活动,提高了犯罪效率。1.2网络诈骗的类型与危害根据诈骗手段和目标,网络诈骗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投资理财类诈骗:通过虚假投资平台、高额回报项目等手段,诱骗投资者投资,骗取钱财。(2)购物消费类诈骗:通过虚假购物网站、假冒品牌商品等手段,骗取消费者购物款。(3)贷款类诈骗:以办理低息贷款为名,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费用,或以验资为由,骗取借款人资金。(4)婚恋交友类诈骗:通过虚假婚恋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以谈恋爱为名,骗取受害者财物。(5)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受害者配合调查,进而骗取财物。网络诈骗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网络诈骗导致大量受害者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2)损害社会信用体系:网络诈骗行为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降低了人们对网络交易的信任度。(3)影响社会稳定: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猖獗,导致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1.3网络诈骗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不断研究新手段、新方法,提高诈骗成功率。(2)诈骗目标更加精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犯罪分子对受害者进行精准画像,提高诈骗成功率。(3)诈骗团伙跨国作案:网络诈骗犯罪团伙跨国作案日益频繁,给打击工作带来一定挑战。(4)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日益成熟:网络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诈骗策划、技术支持、洗钱等环节,分工明确,互相勾结。第2章责任追究制度构建2.1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在网络诈骗责任追究工作中,我国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条款。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指导意见。2.2责任追究的原则与程序(1)原则责任追究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保证对所有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实施公正、公平的追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证追究责任的合法性和合规性。(3)权责对等:追究责任的程度和方式应与网络诈骗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相适应。(4)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在追究责任的同时注重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预防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2)程序责任追究程序包括以下环节:(1)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接到网络诈骗报案后,应及时立案侦查,收集相关证据。(2)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网络诈骗案件进行审查起诉,保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3)审判:人民法院依法对网络诈骗案件进行审理,作出公正判决。(4)执行:对生效判决、裁定进行执行,保证责任追究到位。2.3责任追究的主体与对象(1)主体责任追究的主体主要包括:(1)公安机关:负责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取证等工作。(2)人民检察院:负责网络诈骗案件的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等工作。(3)人民法院:负责网络诈骗案件的审理、判决等工作。(2)对象责任追究的对象主要包括:(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网络诈骗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单位实施网络诈骗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3)帮助犯、共犯:协助实施网络诈骗行为的人员。(4)其他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人员:如网络安全管理责任人、网络服务提供者等。第3章诈骗行为识别与判定3.1诈骗行为的特征分析诈骗行为特征分析是对网络诈骗行为进行有效识别与判定的重要基础。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诈骗行为的特征:3.1.1主体特征(1)身份匿名:诈骗者往往使用虚假身份,通过伪造证件、盗用他人信息等手段隐藏真实身份。(2)组织形式:诈骗行为通常具有组织化、团伙化特点,分工明确,形成完整的诈骗链条。3.1.2目标特征(1)针对性强:诈骗者通常会针对特定群体或个人进行诈骗,如老年人、大学生等。(2)受害范围广:网络诈骗不受地域限制,受害人群分布广泛。3.1.3手段特征(1)技术手段: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进行诈骗,如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等。(2)心理手段:通过虚假宣传、高额回报等手段诱骗受害者,利用受害者的贪婪、恐惧等心理实施诈骗。3.1.4结果特征(1)经济损失:诈骗行为导致受害者财产损失。(2)社会影响:诈骗行为破坏社会信用体系,影响社会稳定。3.2诈骗行为的识别方法为有效识别诈骗行为,本文提出以下识别方法:3.2.1数据挖掘与分析通过收集网络诈骗案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诈骗行为的特征,建立诈骗行为数据库。3.2.2行为监测与预警对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测,结合诈骗行为特征,发觉异常行为并发出预警。3.2.3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对诈骗信息进行智能识别。3.2.4跨部门协作加强与公安、金融、通信等部门的协作,共享诈骗信息,提高识别效率。3.3诈骗行为的判定标准为明确诈骗行为的判定,制定以下判定标准:3.3.1法律法规依据依据我国《刑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诈骗行为进行判定。3.3.2诈骗行为构成要件(1)存在虚假宣传、误导行为;(2)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3)造成受害者经济损失。3.3.3判定流程(1)收集证据:对涉嫌诈骗的行为进行证据收集,包括通讯记录、交易记录等;(2)分析证据: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构成诈骗行为;(3)法律判定:根据法律法规,对涉嫌诈骗的行为进行法律判定。通过以上分析、识别与判定,为网络诈骗责任追究提供有力支持。第4章诈骗案件受理与立案4.1诈骗案件受理流程4.1.1举报与报告公安机关、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接到诈骗行为的举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受理流程。举报人或报告人应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诈骗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涉及人员及资金流向等。4.1.2初步审查接到举报或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初步审查,以判断是否构成诈骗案件。对于疑似诈骗案件,应立即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工作。4.1.3受理登记经初步审查确认为诈骗案件的,应进行正式受理,并详细记录案件相关信息,包括案件名称、编号、涉及人员、主要事实和证据等。受理部门应及时将案件信息录入案件管理系统,保证案件数据的统一和完整。4.2诈骗案件立案条件与程序4.2.1立案条件符合以下条件的诈骗案件,应予以立案:a.明显具有诈骗行为的性质;b.涉案金额达到法定追诉标准;c.有明确的犯罪嫌疑人或犯罪团伙;d.有可供查证的犯罪事实和证据。4.2.2立案程序确认案件符合立案条件后,由受理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提交立案申请。立案申请需经审核批准,由具有立案权限的部门或人员进行立案。立案后,应及时将案件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并启动侦查程序。4.3诈骗案件信息收集与整理侦查部门应对诈骗案件进行全面的线索收集和证据固定,包括但不限于:a.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b.诈骗行为的具体过程和手段;c.涉案资金的流向和用途;d.相关电子数据和通讯记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评估,建立完整的案件档案,为后续侦查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保证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保密性,防止泄露案件关键信息。第5章侦查取证与证据固定5.1侦查取证的方法与技巧在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取证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与技巧,以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证据。以下为本章节重点介绍的内容:5.1.1实地侦查(1)对涉案人员、涉案地点进行摸排调查;(2)调取相关监控视频、通讯记录等资料;(3)了解涉案人员的社会关系、活动规律等信息。5.1.2网络侦查(1)追踪犯罪嫌疑人的网络活动轨迹,包括登录IP、上网时长等;(2)查询涉案账号的资金流向、交易记录等信息;(3)利用技术手段恢复已删除的数据、破解加密信息等。5.1.3技术侦查(1)采用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诱捕;(2)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挖掘潜在线索;(3)请求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如定位、监控等。5.1.4证人询问(1)对知情人士进行询问,了解案件相关情况;(2)取得证人的信任,保证其提供真实、全面的证言;(3)做好询问记录,保证证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5.2证据的分类与固定在侦查取证过程中,应对证据进行分类整理,并保证其固定性。以下为本章节重点介绍的内容:5.2.1物证(1)对涉案物品进行扣押、封存,保证其不受损坏;(2)妥善保管物证,防止丢失或被篡改;(3)对物证进行详细描述,记录其特征、数量等信息。5.2.2书证(1)收集涉案文件、合同、账册等书证材料;(2)对书证进行影印或拍照,保证其原貌保存;(3)对书证内容进行摘录、整理,便于审查。5.2.3电子证据(1)对涉案电子设备进行扣押,提取相关数据;(2)对提取的电子证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3)对电子证据进行鉴定,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5.2.4证人证言(1)记录证人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2)对证言进行录音或录像,保证证言的真实性;(3)对证人进行保护,防止其受到威胁或利诱。5.3证据链的构建与审查在侦查取证过程中,应注重证据链的构建与审查,保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以下为本章节重点介绍的内容:5.3.1证据链构建(1)根据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将单一证据串联成完整的证据链;(2)保证证据链的闭合性,使案件事实得以互相印证;(3)对证据链进行逻辑分析,排除矛盾和疑点。5.3.2证据链审查(1)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审查;(2)查明证据来源,保证证据的可靠性;(3)评估证据的证明力,为案件定性、量刑提供依据。通过以上侦查取证与证据固定的方法与技巧,可以为网络诈骗责任追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保证案件依法公正审理。第6章犯罪嫌疑人追踪与抓捕6.1犯罪嫌疑人的追踪策略6.1.1信息收集与分析对已掌握的犯罪线索进行深入挖掘,全面收集犯罪嫌疑人的个人信息、行为特征、活动轨迹等相关信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准确的犯罪嫌疑人画像。6.1.2追踪手段与措施利用网络监控、通信监控等技术手段,对犯罪嫌疑人的在线活动进行实时追踪。加强与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合作,密切关注犯罪嫌疑人的资金流动、账户信息等关键线索。6.1.3线上线下结合的追踪策略在线上,通过技术手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位、监控,掌握其实时动态。在线下,部署警力进行实地侦查、蹲守,以便及时发觉犯罪嫌疑人的藏身之处。6.2协作机制与跨区域抓捕6.2.1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成立专案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会商等协作机制,保证各环节紧密衔接。6.2.2跨区域抓捕针对犯罪嫌疑人的跨区域活动特点,加强与各地警方协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制定详细的抓捕方案,保证抓捕行动的顺利进行。6.3犯罪嫌疑人到案后的处理6.3.1依法采取措施对到案的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防止其逃避法律责任。对涉嫌犯罪的事实进行深入调查,保证证据确凿、定性准确。6.3.2案件审查与移送起诉对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保证侦查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完成审查后,将案件及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6.3.3犯罪嫌疑人权益保障在侦查、审查起诉等环节,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保证侦查活动的合法性。对犯罪嫌疑人的申诉、控告,依法予以查证,维护其合法权益。第7章法律适用与刑事责任追究7.1法律适用原则与规范在网络诈骗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法律适用原则与规范:7.1.1法律优先原则:网络诈骗案件的法律适用应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为准绳,保证案件办理的合法性、合规性。7.1.2事实为依据原则:办理网络诈骗案件应依据查证属实的证据,保证案件定性准确、处理公正。7.1.3属地管辖原则:网络诈骗案件应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司法机关管辖。7.1.4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网络诈骗案件的办理应保证公正、公平、公开,保证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7.1.5严格区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原则:在网络诈骗案件中,应明确区分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保证责任追究的准确性。7.2刑事责任追究的标准与程序7.2.1刑事责任追究标准:(1)构成犯罪的标准:网络诈骗行为须具备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2)罪与非罪的标准:网络诈骗行为须达到刑法规定的追诉标准,方可追究刑事责任。(3)罪轻与罪重的标准:依据网络诈骗行为的危害程度、非法所得数额、受害者人数等因素,判定犯罪的严重程度。7.2.2刑事责任追究程序:(1)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接到网络诈骗报案后,经审查认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立案侦查。(2)审查起诉: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3)审判: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判。(4)执行:判决生效后,由执行机关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7.3网络诈骗案件的量刑与执行7.3.1量刑原则:(1)依法量刑:依据刑法规定,结合网络诈骗案件的实际情况,对犯罪分子进行量刑。(2)罪刑相适应:保证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与刑罚的轻重程度相适应。(3)从轻或从重处罚:对于具有法定从轻、从重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依法予以从轻或从重处罚。7.3.2量刑标准:(1)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根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非法所得数额、受害者人数等因素,依法判定。(2)罚金:依法没收犯罪分子非法所得,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同时处以罚金。(3)剥夺政治权利:对于严重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依法剥夺政治权利。7.3.3执行:(1)刑罚执行:判决生效后,由执行机关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2)财产执行:判决确定的罚金、赃款赃物等,由执行机关负责追缴、执行。(3)监督执行: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罚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第8章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追究8.1民事责任追究的范围与方式8.1.1范围在网络诈骗案件中,民事责任追究主要涉及以下范围:(一)诈骗行为的受害者,包括但不限于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二)诈骗行为所涉及的财产权益;(三)诈骗行为导致的合同违约、侵权损害赔偿等民事法律关系。8.1.2方式民事责任追究的方式主要包括:(一)停止侵害,即要求网络诈骗行为立即停止;(二)赔偿损失,包括财产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三)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四)返还财产,将诈骗所得返还给受害者;(五)支付违约金、罚金等。8.2行政责任追究的依据与程序8.2.1依据行政责任追究的主要依据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各级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三)公安机关、网信办等部门的执法依据。8.2.2程序行政责任追究的程序主要包括:(一)立案调查,由相关部门对网络诈骗行为进行初步调查;(二)证据收集,依法对诈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三)作出行政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四)执行行政处罚,保证处罚决定得到有效执行;(五)案件移送,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8.3民事与行政责任的协调在追究网络诈骗责任过程中,应充分协调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保证责任的合理分配与有效追究。具体措施如下:(一)在案件调查阶段,各部门应共享信息,互相协助;(二)在追究责任时,充分考虑民事赔偿与行政处罚的互补性,避免责任重叠;(三)对于涉嫌犯罪的网络诈骗行为,依法进行刑事追究,同时保障受害者的民事权益;(四)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打击网络诈骗的合力。第9章预防与宣传教育9.1网络诈骗预防策略为了有效遏制网络诈骗犯罪,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策略。以下为网络诈骗预防的主要措施:9.1.1强化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提高网络系统安全功能;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研发新型防诈骗技术。9.1.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针对网络诈骗的专门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识。9.1.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培训。9.2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宣传教育在网络诈骗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形式:9.2.1宣传教育内容网络诈骗的类型、手段和特点;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和技巧;案例警示教育。9.2.2宣传教育形式举办网络安全讲座、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制作宣传海报、手册、视频等资料,进行普及宣传。9.3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网络诈骗防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以下为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的措施:9.3.1主导,部门协同要加强对网络诈骗防控工作的领导,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